第一篇:幼儿教师试题(模版)
幼儿教师试题(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间为120分钟)试题范围为:①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政策与法规、教师职业道德;③现行幼儿园教材(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教师用书、明天出版社)。
分数比例:①②③三项分值比例大致为2:1:7。
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教学案例分析等。
1.案例中的活动是否符合该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特征。2.案例中活动的环节是否合理。3.教师的语言、服饰、语言、动作(这些东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是否影响活动的开展。4.活动中遇到突发的事件,教师处理得是否得当。能注意到这四点,基本一个案例分析就差不多了。
第二篇:幼儿教师招聘试题
2011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颁布的。
A、1996年7月
B、1996年9月
C、2001年7月
D、2001年9月
2、幼儿园教育是()的奠基阶段。
A、基础教育
B、学校教育
C、终身教育
D、社会教育
3、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4、《纲要》中对每个领域进行阐述时,“指导要点”说明了()。
A、该领域的价值取向
B、教师该做什么、怎么做
C、该领域应当注意的普遍性的问题
D、该领域教和学的特点
5、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为主。
A、管理人员评价
B、教师自评
C、家长评价
D、社会评价
6、《纲要》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
A、感受能力
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7、《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集中反映在总则里,贯穿在整个《纲要》的各部分,它包括()。
A、终身教育的理念
B、“以知识为本”的幼儿教育
C、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
D、“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
8、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A、支持者
B、引导者
C、指导者
D、合作者
9、从教育角度来说,儿童绘画的真谛是()。
A、内心的表现
B、直观的表现
C、创造性的表现
D、创造性自我表现
10、能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幼儿主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关键在于()。
A、幼儿园的条件
B、教师的素质
C、园长的领导
D、良好的课程资源
11、对幼儿发展状况评估的目的是()。
A、筛选、排队
B、教师反思性成长
C、提高保教质量
D、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12、()是园所生存的基础,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取得成功的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园所的灵魂。
A、生源
B、师资
C、园所文化
D、信誉
13、对于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来说,课程的整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
A、领域间的整合
B、领域内的整合
C、超领域的整合
D、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
14、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和行为。
A、感性认识
B、环保意识
C、人文意识
D、自然规律
15、幼儿园应与()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中学
B、家庭
C、社区
D、社会
16、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A、发挥
B、结合
C、充分尊重
D、关注爱护
17、幼儿发展评价的方法不包括()。
A、作品分析法
B、谈话法
C、问卷调查法
D、家长评价
18、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是()。
A、教材顺序
B、教学计划的安排
C、幼儿园的要求
D、幼儿的兴趣与水平
19、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A、认识水平
B、情感体验
C、创造思维
D、审美经验
20、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A、一日生活
B、交往
C、活动
D、运用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21、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一个是 办园,一个是政府办园。
22、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______________。
23、游戏的发展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发展的价值,二是 发展的价值.。
24、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发展状况进行评估要采用_________的方法进行。
25、幼儿园教育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26、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 地位。
27、幼儿园的家园合作教育活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幼儿园为核心的家园合作活动和以 为核心的家园合作两大类。
28、对教师的评价应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教师 的评价两个方面。
29、社会教育应坚持 和生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0、健康教育的本质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在题后括号里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31、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
32、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7
3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标准化的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
34、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一些社会规则和品德要求,讲多了,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就得到了发展。()
35、多元智力理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小天才,而是对儿童进行选拔、排队。()
36、绘画和以绘画为主的简单图表是幼儿表现和记录的主要形式。()
37、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是数学课程的中心。()
38、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39、除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外,幼儿也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
40、幼儿园是小学的预备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
四、简答题(40分)
41、什么是“习得性愚蠢”
42、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43、知识存在的形式有那几种?
44、请写出科学领域的目标
45、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包括那些?
46、教师如何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47、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五、论述题(20分)
48、(1)请以“我爱家乡——济宁”为内容写一个300字左右的教学活动设计。
(2)请在设计后面写出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哪些教育理念?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原则。
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幼儿教育
3、观察法
三、问答题:
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2、为什么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4、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5、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 10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2.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3.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题
1.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2.客观性 发展性 实践性 综合创造
3.轶事记录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行为核查 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
4.观察法 访谈法 测量法 实验法 问卷法 作品分析法
三、问答题
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
(3)提高教师素质
2.略
3.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
4.(1)导论
(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
(3)幼儿的心理健康
(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
5.观察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
(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
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观察记录
(3)消除观察误差
2011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幼儿教育《心理学》习题(1)
第二章 幼儿心理发展
一、填空题:
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一是_________。
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体现出来。
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
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_________和_________法则来进行的。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
2.年龄特征
3.社会性
4.性别化
5.关键期
6.最近发展区
7.观察
8.感觉
9.知觉
10、记忆
10.想象
12.个性
13.性格
14.情绪和情感
15.思维
16.遗传素质
17.动作思维
18.具体形象思维
19.抽象思维
三、选择题:
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3-4岁
B、4-5岁
C、5-6岁
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A、前后
B、上下
C、左右
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
A、日常生活事件
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
C、天气变化
D、生活制度
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
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
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
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
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
四、简答题:
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3.为什么说幼儿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
4.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成人对幼儿的主动性或内疚感会有怎样的影响?
5.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幼儿心理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影响?
6.为什么说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试述幼儿言语发展特点?
8.试述幼儿记忆发展特点?
9.试述幼儿想象发展特点?
10.试述幼儿性格发展特点?
11.试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
12.试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
13.试述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的发展特点?
14.幼儿时间知觉有何特点?
15.幼儿观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16.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五、综合分析题:
1.教幼儿儿歌或复述故事,有几种不同的教法。一种是教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另一种是先给幼儿讲故事或看图片,然后再全文跟念,哪一种方法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说明。
2.你是如何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你认为过早地强迫幼儿接受正规的学科教育对幼儿有什么不良影响?
3.4岁的红红声称要画一辆汽车,可她在纸上画了3个长方形后又说,这是一个宝盒,在纸的空白处画了许多玩具、糖果,嘴里不停地叫着:“变吧,变吧!”,这些玩玩具和糖果画得比盒子还大,画完后,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小伙伴:“我们家里有一个宝盒,已经变出了好多东西”。请从这一事例中分析幼儿想象的特点。
4.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5.一般人都认为,幼儿园有助于幼儿发展健康的个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幼儿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6.两个小朋友刚刚因争执而打架,可转眼就和好了,常常眼泪未干又笑了;幼儿刚入园时,看见一个小朋友哭,大家都会哭起来,看见大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试分析幼儿情感的发展特点。
7.离异家庭的幼儿莹莹随父亲和奶奶生活,他们禁止与母亲接触,可是莹莹非常想念她的母亲,于是她常常与小朋友说她常能看到她,她她给她买来了许多东西。请你从幼儿德育的角度谈谈,这位幼儿的表现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如果是幼儿园教师,该怎么帮助她?
8.为什么幼儿园体育、舞蹈等活动中,教师宜采用“镜面示范”的教学方式?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发展(P10)
2.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3.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尊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
4.性别化即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
5.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6.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
8.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性质的反映。
9.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1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13.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15.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16.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
17.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
18.具体形象思维既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
19.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
1.保持、重现 2 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
3.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4.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5.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6.从上到下法则、从中心到边缘法则
三、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C
四、简答题(略)
五、综合分析题(略)
第三篇:幼儿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市实幼2015年四月教师业务考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
2、幼儿阶段是儿童()和()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和()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3、健康包括()和()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4、《指南》中社会领域有()和()两个子领域。
5、艺术是人类()、()、和()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和()的独特方式。
6、幼
儿的社
会
性
是
在()发展起来的。
7、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进行科学学习。
8、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如()。
A.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
B.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的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C.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D.在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要积极为幼儿创造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2.以下哪项可以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A.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B.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C.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D.需要不能满足时能够接受解释,不乱发脾气。3.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A.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B.在公众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粗话、脏话。C.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D.和幼儿说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4.应以()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
A.发展 B.尊重 C.关心 D.鼓励 5.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
()等方面的发展。
A.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B.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
C.能力、情感、态度、知识、技能 D.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能力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标准化的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布于2013年。().3.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
4.鼓励幼儿学习写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抒写是保持正确的姿势。()
5.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四、简答题
1.我们怎样训练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能力?(15分)
2.我们如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5分)
3.语言领域包括哪几个子领域?每个子领域的目标分别是什么?(10分)
五、论述题(共一题,15分)
如何合理的运用《指南》来开展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15分)
第四篇:幼儿教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为何要以游戏为幼儿基本活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游戏具有主动自愿的特质,在假象嬉戏中反映的周围生活及游戏所伴随的愉悦情绪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极大的乐趣,而且也自发地促进了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这些都使得游戏成为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活动。
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是在儿童阶段出现频率最高、对其生存发展最有影响价值、最适合幼儿的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
A.幼儿的活动
B.教师的活动
C.幼儿与教师的活动
D.个别活动
2.人本位儿童观认为()。
A.儿童是家族繁衍的工具
B.儿童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C.儿童是国家的财富
D.儿童享有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
3.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地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
A.讨论法B.复述法C.故事法D.提问法
4.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5.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注意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鼓励幼儿
6.教师引导儿童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丰富感性知识,扩大眼界,锻炼感知觉,该教师运用了()。
A.观察法
B.演示法
C.示范法
D.范例法
二、名词解释
1.儿童观
2.沟通
3.直接教学
4.间接教学
5.接受学习
6.发现学习
三、判断题
1.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是幼儿教师的权利。
2.尊重幼儿人格,听从幼儿的意愿和决定是幼儿教师的义务。
3.卢梭说过,热心可以补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补热心。这是指幼儿教师要具备综合性的能力。
4.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主要是言语的沟通,非言语的沟通很少。
5.幼儿之间的冲突只是小孩子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6.活动是幼儿了解环境的主要方式。
7.教师利用玩具、榜样等形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直接教学的形式。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现代儿童观?
2.幼儿教师应如何重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多样性?
3.简述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做法。
4.简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内涵。
5.幼儿教师的劳动有何特点?
6.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包括哪几方面?
7.根据法律规定,幼儿教师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8.简要叙述教师如何学会观察?
9.幼儿教师如何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
10.简要叙述教师直接“教”的优点和缺点。
五、论述题
1.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
2.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3.试述幼儿教师应具备何种素质。
4.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5.如何正确理解儿童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六、案例分析
军军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小朋友,老师刚与他接触时觉得难沟通,几乎无从下手,但是经过几天观察,发现他其实很聪明,一遇到新鲜事就会发问,原来他的好奇心这么强,而且他与小朋友相处挺好的。他就是不愿意上课。上第一节课时,他的兴趣不大,只坐了几分钟。上第二节课时,老师课前与小朋友做了3个游戏,这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也过来加入到队伍中。这时老师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上了五角星,他非常高兴,老师又告诉他;“你以后好好上课,我每节课给你贴小星星。”那天放学以后,老师就表扬了他,在班上给他做了值日生。他的兴趣马上高涨起来。后来,老师与他成为“好朋友”。下课时他会与老师玩、聊天。现在也愿意上课了,而且有时还提出好多问题。小朋友和老师都夸他进步大,也都越来越喜欢他了。
请谈谈教师与幼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
2.D.这是现代儿童观即人本位儿童观的基本观点。
3.A.幼儿在讨论中能自由发言,阐述自己观点。
4.B.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
5.B.教师与幼儿的沟通语言要明确、通俗,便于幼儿理解。
6.B.教师通过各种直观教具和实物使得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属于演示法。
二、名词解释
1.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2.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沟通是一种相互性的活动,需要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的观点、行为。沟通能力是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之一。
3.直接教学: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地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
4.间接教学:指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
5.接受学习: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
6.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
三、判断题
1.√。
2.×。关心爱护幼儿、尊重幼儿人格是教师的义务,但不包括听从幼儿决定。
3.√。
4.×。非言语的沟通常常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5.×。幼儿间的冲突影响到幼儿社会性、人际交往,影响到其发展。
6.√。
7.×。玩具、榜样等是间接教学的方式。
四、简答题
1.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观念之总和。简言之,就是社
会或成人怎么看儿童,把他们看成是什么样的存在。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当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应当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一新的儿童观给20世纪中、后期的儿童教育带来了令人鼓舞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保障了儿童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儿童教育不仅在量的方面飞速扩展,而且在质的方面日益优化,确立了现代儿童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2.从学前阶段的一般发展进程来看,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有共同规律,但具体到某个学前班或某个学前儿童,由于遗传素质的不同、家庭环境和教育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儿童主观心理活动不同,其发展又各有具体的特点,表现出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此,应根据具体班级的特点和个别幼儿的特点,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1)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对全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只有了解幼儿,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教师需要通过系统的观察、专门的测查,了解儿童在语言、数学概念、智力、动作及身体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教育才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根据其具体条件因材施教。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但还应该根据幼儿不同情况,从实际出发进行小组活动和个别辅导,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并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如果忽视儿童实际存在的个别差异,在教育的要求和内容上都是机械划一,那么,就会使教育工作成为盲目或徒具形式的活动,不能很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甚至给儿童发展带来有害的影响。
3、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即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师权威的面具,而勇于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以具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的人的真正面目,来面对儿童,无所躲避,更不必掩饰。二是接纳与信任。教师要把每一个儿童都当做一个有价值的独立个体来看待,关心爱护他们,并给他们充分的探索与自我发现的机会,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只有教师不以评判的态度对待儿童,只有当儿童有最大的安全感时,学习才是有效果的。三是深切的了解。良好的学习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深切真诚的了解,才可能产生师生间心灵的沟通。给予他们以温暖和鼓励,并真诚地热爱他们。
达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做法是:
(1)消除幼儿对教师的恐惧。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对陌生的环境与陌生的人会有一种恐惧感。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面部表情、和蔼可亲的语气同幼儿进行交谈,对于新人园的幼儿要尽 6.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认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②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忠于职守;③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④有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⑤身体健康。
7.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的精神,“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I)我国幼儿教师的权利是: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2)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是: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8.幼儿教师的观察力主要指对幼儿直觉的、原样的、不加任何操作的自然观察能力,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
(1)在随机观察时,观察能力的高低表现为教师能否敏感地捕捉到幼儿发出的动作、表情或语言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且快速地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这类观察可在一日生活的任何时候、任何环节发生。凭借这种能力,教师达到与幼儿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
(2)有计划的观察要求预先有拟定的观察项目,教师根据观察内容选择最有代表性的场景,列出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观察要点,然后按计划进行观察。既可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也可观察幼儿个体发展的独特性。观察幼儿现有水平和不同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能力的差异,能为教师制定教育计划、创设教育环境、设计和指导教育活动等提供依据。幼儿发展的独特性是幼儿个别差异的重要方面。没有这样的观察和思考,教育的个性化、因人施教都是不可能的。
9.幼儿的冲突是其沟通不畅的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多发生在物的分配或活动机会的选择时。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幼儿的冲突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应当看到,幼儿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冲突本身及其解决是幼儿之间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帮助幼儿正确地对待冲突、习得解决冲突的策略,通过冲突理解人际交往的规则、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权利、克服自我中心等,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幼儿在冲突时是很难倾听对方意见的,因此教师就事论事地处理或轻率地介入其中往往效果不佳。
研究表明,教师的这一技能和能力实际上涉及较大的范围,而不仅仅是在冲突发生后如何调解。比如,在平时一贯地为幼儿提供合作、分享、互相尊重的机会或模仿的榜样;通过日常生活或多种活动让幼儿认识到他人的行为举止、爱好或情感不一定和自己是相同的,应当相互尊重;让幼儿有机会体验争执而不解决问题所造成的失败或失望,学习简单而有用的对付冲突的策略,体验“商量”、“对话”的价值;引导幼儿自己解决冲突,而不依靠成人。10.直接“教”的方式是指教师按照教育目的,直接把教育的内容传递给幼儿。
直接“教”的优点:教育内容、方法、步骤等都按照教育目标进行了精心准备。因此,这种方式清楚明确、系统有序、省时经济,而且教师操作起来有一定的模式可循,即使是新教师,也能较快地掌握操作方法。如果教师在“教”之前对幼儿的情况非常了解,所讲的内容适合幼儿的兴趣、经验、理解水平,并能在讲的过程中注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种直接“教”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直接“教”的缺点:教师使用这种方式教育幼儿时,言语是主要的工具,教师讲、幼儿听是最常见的形式,因此,这一方式存在难以避免的缺点。主要有:由于幼儿缺乏知识和经验,对言语的理解能力又有限,因此,对“教”的内容不容易真正掌握;教师与幼儿之间难以双向交流,容易成为教师向幼儿的单向灌输和说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少,其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
五、论述题
1.为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下列观点:
(1)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过去人们认为,儿童只是幼儿教育的客体,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对象。现在必须指出的是,儿童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主体。这种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或同一性,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显得更为复杂和独特。教师既要尊重和发展儿童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可主观地指挥一切或包办代替,又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儿童这一客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教师也要对儿童有统一的教育要求,这些要求也要与儿童个性特点相结合,兼顾儿童个人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可忽视儿童的个别特点,机械统一。
(2)实施德、体、智、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因人而异。儿童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幼儿教育要全面促进这一动态过程方方面面的发展,而不可顾此失彼、重教轻育、重智轻德或忽略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教育。当然,由于儿童先天遗传素质或个人潜能所致,可因人而宜地实施有所侧重的教育,即力求在“均衡中突出重点”,而不是机械、死板、生硬地要求“一碗水端平”。
(3)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不同的身心发展内容也存在不同的发展关键期。“发展适宜性”这一概念则要求我们重视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采用与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宜并能及时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幼儿教育不应该“小学化”,更不能成人化。
在符合“发展适宜性”这一前提下,各幼儿园可以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本园特点采用不同的模式,这些教学模式可以是分科教学、综合教学、主题教学和单元教学,也可以把游戏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各幼儿园应该根据自己的环境、设备、师资和儿童的不同,创设出适合本地区、本民族、本园特点的课程模式,不可机械地求同化一。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各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形式,并贯穿在儿童一日生活之中,同时也要开展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自由活动等多种活动,不能让上课成为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要做到集体、小组、个别的活动方法相结合,并提倡小组活动方式,这样做既可以使全体幼儿得到发展,同时也照顾到个别儿童,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幼儿园要注意贯穿“以游戏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教育活动游戏化”和“游戏化教育活动”。让儿童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些活动可以是摆弄、操作、观察、实验等。在这些活动中,儿童通过动手动脑,获得直接经验,以发展儿童的智力,增长儿童的知识;也可以是与人的交往,这种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教育要想取得积极的、巩固的教育成效,就必须取得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吸收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做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对儿童共同进行教育,使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
2.与家长沟通应讲究谈话的技巧和交往的艺术,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使用专业术语。采用日常使用的普通语言与家长交谈,家长听得懂。
(2)要用平等的身份与家长交谈。教师切勿以专家自居,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训家长,不要发号施令似的总是说“必须”、“应该”怎样,更不能责怪家长,要尊重家长,多倾听家长的话。
(3)交谈时不要谈及别的儿童。与家长不要谈论别的儿童,也不要随意和别的儿童作比较,说长道短。
(4)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儿童的评价一定要客观、全面,既要肯定儿童的优点和进步,也要真诚地提出不足之处。在谈儿童缺点的时候,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5)如果幼儿在场,教师要注意双方谈话的内容,以免影响幼儿的自尊心以及家长的威信。
3.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心理品质和专业素质。
(1)心理品质主要指:①执著、敬业。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不仅琐碎、平凡,情况又复杂多变,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中,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严重的甚至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所以,教师应该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一颗执著的事业心。②自信、自尊。自信和自尊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基础,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会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使幼儿学习到良好的个性品质。③意志坚强。孩子的心灵脆弱和敏感,教师要时刻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④聪慧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该是头脑聪敏,具备良好的认知有超敏捷的反应能力。⑤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改革。⑥合作精神和能力。教育孩子的工作本身就需要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心协力为幼儿提供一致的教育影响,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⑦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幼儿虽小,但也喜欢美好形象。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举手投足和衣服穿着都要注意。
(2)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有:①爱心。一是爱心和“教育爱”。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这种爱心来自受到的专业教育和训练,也来自自身的文化修养,幼儿教师的爱是构成师德的核心部分。二是爱心和童心。童心是教师通往每个孩子心灵的桥梁,一个失去童心的教师,就不可能了解儿童的心理,一位好的幼儿园教师,应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在与儿童平等的交往中,与幼儿产生情感交流,由此教师的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三是爱心和尊重儿童。每个儿童都有尊严,作为成人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幼儿,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四是爱心和严格要求。教师要有爱心,但不是溺爱,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要坚持一致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②观察力,一般分有计划的观察能力和随机观察能力。有计划的观察能力指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秀点,从而寻找到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孩子活动积极性,做到因人施教。随机观察能力指教师事先没有计划,在一日生活中,真实、集中地对随时随地发生的事件的观察。③沟通能力,沟通是指人际之间信息的给予和接受。教师在与儿童的交流中,注意倾听、交谈时要注意身体姿势,语言要简明,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④组织活动的能力。⑤科研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发现课题,开展科研活动,并以科研促教。⑥写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多积累素材,提高业务素质。⑦自学能力。不断吸取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步伐。⑧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必须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和急救能力,以便更好地担负幼儿教师工作。
在新的世纪里,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新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使用电教设备和制作电教软件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心理诊断能力。
4.教师与幼儿主要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不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教师有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提供一个安全、温暖、可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与幼儿打成一片。
(1)非言语的沟通。在幼儿园教育中,这一沟通方式之所以重要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的态度等,远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肯定。二是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心理学实验表明,身体肌肤的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紧张等。非言语沟通的途径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另外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也是沟通的重要途径。
(2)言语的沟通。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与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当然,最需要的是教师对幼儿的爱、想理解幼儿的那份渴望。
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并真正地面向全体幼儿。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技能是必要的,如引发交谈的技能,倾听的技能,扩展谈话的技能,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和结束交谈的技能。
5.幼儿的“学”包括“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方式。
(1)接受学习。在教师使用直接“教”的方式时,与之相应的幼儿学习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是幼儿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今后学校学习的主要方式。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者主要通过教师的言语讲授获得知识、技能、概念等的学习方式。如果教师能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讲课,能让幼儿发挥主体性,学得有兴趣,能将教师传授的东西积极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的话,幼儿的学习是主动的、有意义的。因此,把“教师讲、幼儿听”笼统地斥为机械灌输的说法是不对的。不过,对幼儿来说,这种方式不应当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在教师间接“教”的时候,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学习”,即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与人交往等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体验以及思维方法的学习方式。在幼儿期,这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方式,特别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态度等。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可学而不可教的,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只能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但是,正如“接受学习”不一定是被动的一样,“发现学习”也不一定就是有意义的,它也可能变成机械的、盲目的尝试。如果幼儿在活动中完全没有积极的思维分析,就没有任何意义。
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主动性,而不在于用哪种学习方式。教师应当根据需要,该直接教的就直接教,该让幼儿自己探索的就让幼儿去探索。强制灌输下的“接受学习”和放任自流下的“发现学习”,对幼儿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六、案例分析
教师与幼儿进行沟通需注意的问题有四个方面。
(1)注意倾听。教师要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关注、接受和鼓励幼儿的谈话,在倾听时,教师要有耐心,还要细心揣摩和理解幼儿语言中潜在的意义。
(2)注意身体姿势。一名具有良好沟通技巧的教师在与孩子谈话时,会注意自己的声音、姿态以及运用和强调的词语。
(3)语言的表达要简明,易于理解。
(4)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使幼儿了解教师的想法,如在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孩子老是打扰别人,影响小朋友们听故事。教师可以说:“当听我讲故事时打扰别人,别的小朋友都难听到故事,你自己也听不到,这让我觉得很失望。”教师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出来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使幼儿比较容易接受,其效果要比单纯的压制和责备好得多。
快帮助他们熟悉新环境。
(2)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中小班幼儿往往因为发展的不成熟,对于友谊的界线并不十分清楚,有些幼儿更是把和蔼可亲与软弱可欺混为一谈。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要以硬克硬,而是要让幼儿首先分清这两个词的内在含义,要幼儿对自己的言行负起必要的贡任。
(3)与儿童共同制定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我们常常说,感情是双向的,只有一方的付出是得不到真正的感情的,师生关系也应当如此。教师与幼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良好师生关系。
在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的“主要责任者”是教师、保育员与幼儿。这些人都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体,还要具有正确的“爱”的精神。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团结起来,保教结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4.感情是双向的,只有一方的付出是得不到真正的感情的,师生关系也应当如此。在以前,往往强调教师要对幼儿付出自己的爱,好像只有这样做,教师才够伟大,教师才能称之为教师。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而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不要求回报的爱,也得不到他们的珍惜,因为他们往往认为,这是我应该得到的。更有些孩子把别人的谦让当做是一种软弱,可以任意胡作非为。因此,我们主张教师在付出自己爱的同时,也要得到相应的回报。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要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爱护、相互支持。这才是我们所希望的良好师牛关系。
5.幼儿教师的劳动有以下特点:
(I)纯真美好。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纯真和美好的职业。幼儿教师永远都显得那么年轻和充满朝气。因为当每一个成人聆听幼儿银铃般的笑声时,都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2)教育效果的长期性。由于幼儿教育的对象是稚嫩的,幼儿教师劳动的成果或许要等上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
(3)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不可能有固定的工艺过程,也不可能有硬性的技术指标。对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和成果是难以做精确的测定的。
(4)多重角色。幼儿教育面对的是孩子,他们有着多种多样的需求,这使得幼儿教师的工作变得错综复杂,也因此使得这个职业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其角色是:生活中当妈妈,学习中当老师,游戏中当伙伴。
第五篇:2014年幼儿教师招考试题
2014年幼儿教师招考试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成人往往按照自己习惯设计的蓝图去要求、塑造儿童,使儿童的天性得不到发展,这是因为在制定学前教育目的时未考虑到()。
A.社会发展的需要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学前儿童的需求
2.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目标的范畴。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3.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A.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
7.蒙台梭利教育原理是以()为出发点的。
A.儿童中心 B.儿童生命 C.适应自然 D.反对成人化
8.直接决定托幼机构教育质量好坏的是()。
A.幼教领导 B.幼儿教师 C.幼教设施 D.幼儿家长
9.在幼儿园月计划、周计划中,教师制定的目标是()。
A.全园教育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行为目标
10.从狭义上理解,幼儿园环境是指()。
A.幼儿园生活环境 B.幼儿园心理环境
C.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外部条件 D.幼儿园内一切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
11.在罗马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幼儿学校--“儿童之家”,创立以感官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教学体系的教育家是()。
A.福禄倍尔 B.蒙台梭利 C.德可乐利 D.凯米
12.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13.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障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法律文书是()。
A.《义务教育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儿童权利公约》 D.《幼儿园工作规程》
14.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小时。
A.1~2 B.2~3 C.3~4 D.4~5
1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儿童人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儿童的遗传素质 B.家长的文化素养
C.儿童的早期经验 D.学校的教育方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儿童观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 3.间接教学 4.幼儿园课程 5.幼小衔接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9分)
1.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幼儿美育不仅仅是指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艺术教育。
3.教育与幼儿的沟通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现代社会的儿童观。
2.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
3.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4.为什么说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五、论述题(每题8分,共1.6分)
1.教师应如何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
2.如何认识幼小衔接工作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
六、案例分析题(共10分)
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成人往往不能从幼儿角度出发思考幼儿教育,忽视幼儿特定年龄阶段的需求。
2.C.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个性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
3.D.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与游戏等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4.D.儿童经过动手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5.B.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6.C.在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比较欠缺的情况下,教师的主导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7.C.蒙台梭利受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思想影响,认为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
8.B.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等直接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
9.C.幼儿园月、周计划属于近期计划。
10.D.狭义的幼儿环境指幼儿园内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11.B.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平民区创办了“儿童之家”,从事教育实验。
12.B.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13.C.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用法律保护儿童的权利。
14.B.幼儿需要有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时间。
15.D.儿童学业成败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学校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
二、名词解释
1.儿童观:指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狭义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3.间接教学:指教师对幼儿教学指导的一种形式。教师不是把教育要求直接讲给幼儿听,而是通过环境中适当的中介,比如,利用环境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现象或事件的作用等,迂回地达到教育目的。这种方式中的教师从讲授者变成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合作者、游戏伙伴、活动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教育影响力不直接由教师而是通过中介间接地作用于幼儿。
4.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5.幼小衔接:指幼儿园与小学直接过渡的特定阶段。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存在不同的教学特点,主导活动、作息制度、师生关系、环境布置、社会期望等都存在差异,导致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都出现不适应状态。幼小衔接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三、判断题
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才是指学校教育。
2.√。3.√。
4.×。幼儿园以活动为主要内容,只涉及简单的读、写、算,大量的文化知识学习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的需要。
5.√。
6.×。幼儿园的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才是指幼儿园校舍等。
7.×。对游戏的指导应有启发性,不能盲目地干涉。
8.×。教师与幼儿的沟通除了言语沟通外,还有非言语的形式,如身体接触等。
9.×。幼儿的游戏以间接指导为主,但是效果的好坏不是以直接和间接为区分。
三、简答题
1.现代社会的儿童观。
(1)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4)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是在与各种丰富的活动之中不断建构精神世界的。
(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6)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7)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宝库是其自身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发展。
(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2.幼儿教师素质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必须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也要热爱幼儿,把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
(2)健康的身心素质。幼儿教师应该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洞察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因人施教的技能和能力等。从知识结构上说,需要涉及一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观察力是幼儿教师首要的能力,这种观察可以是有计划地进行,同时也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沟通能力也是幼儿教师的一种基本能力,包括非言语的沟通和言语的沟通、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组织分组能力也是衡量教师能力的一个方面,教师需要有能力组织教学活动、分组和指导小组活动。
3.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环境创设应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并且要随着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对环境进行调整。
(3)幼儿参与的原则。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于环境之中,而且蕴含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不仅要考虑幼儿园内环境要素,同时也要重视园外环境的各要素,两者有机结合、协同一致地对幼儿施加影响。幼儿园需要与家庭、社区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资源。
(5)经济性原则。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
4.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其原因是: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幼儿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
(2)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就不佳。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将倍增。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四、论述题
1.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并真正地面向全体幼儿。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技能是必要的。
(1)引发交谈的技能。善于敏锐地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地引入交谈之中,或者善于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兴趣。
(2)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
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听我说”、“老师觉得我的问题很有意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对象。
(3)扩展谈话的技能。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幼儿提供适宜的信息、词汇或问题,引导幼儿把谈话延续、深入下去。
(4)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例如,注意激发那些沉默寡言或说话不清的幼儿的说话积极性,耐心倾听,尽量多鼓励;根据幼儿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话题、方式、词汇、语速等有效地刺激幼儿交谈。(5)结束交谈的技能。适时地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即使由于时间或别的原因必须要结束谈话,也要让幼儿感到,老师很想听他讲,可惜没时间了,回头还有机会的。
2.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整体的工作,其表现在: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教师一谈到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研究表明: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入学后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对新环境所需的身体、心理素质、独立自理能力等准备不足。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不仅仅是在“智”的方面,更多的是由于身体、态度、习惯、意志、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独立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不足而造成的。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质。在衔接中仅偏重某一方面是错误的,而在某一方面中又偏重某些因素则更片面了。
五、案例分析
(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