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 42 讲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2课时-证面面垂直)
第 42 讲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证面面垂直
(第2课时)
证面面垂直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证
过的一条垂线。理论依据是“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②证与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理论依据是“直二面角的定义”。
③证
垂直第三平面,而∥。理论依据是“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之一的平面必垂直于另一平面”。
注意:两个平面都平行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但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不一定平行。
例.如图,已知平面、
相交于AB,平面平面,=BC,BCAB,求证:。
分析:观察后猜测 AB,试证之。
∵ ,AB,ABBC,∴ AB,又 AB,∴ 。
点评:本题使用方法①。
例.如图,已知空间四点A、B、C、S,ASC90,ASBBSC60,且 SA=SB=SC,求证:平面ABC平面ASC。
证明:设SAa,ASC90,SA=SC,∴ AC2a,∵ ASBBSC60,∴ AB=BC=a,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
取AC中点D,连接DS、DB,∵ SA=SC,AB=BC, ∴ SDAC,BDAC,∴ SDB为二面角S-AC-B的平面角。
22a,又 SBa,SD=a,22
222222a)(a)a2,SB2a2,而 SDBD(22
222∴ SDBDSB,∴ SDB为直角三角形,∴ SDB90,∴平面ABC平面ASC。在RtABC中,AD=BD=
点评:本题使用方法②。
LJ
01
28-46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判定定理平行性质定理 面面距离 垂直判定定理 垂直性质定理 二面角 证面面垂直的方法 1 2 3 4
√√√√√●
1.如图,把平面四边形ABCD沿BC边折成一个空间四边形,已知BCCD,ADBD,面ABD面BCD,求证:面BAC面DAC。
证明:∵ 面ABD面BCD,ADBD,∴ AD面BCD,∵ BC面BCD,∴ ADBC,又已知 BCCD,∴ BC面DAC,又 BC面BAC,∴面BAC面DAC。点评:本题使用方法①。
2.如图,ABCD是正方形,P是正方形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 PA=PB=PC=PD,求证:平面PAC平面PBD。(分析题目时使用左图,写解答过程时请使用右图。)
证明:连接PO,∵ PA=PC,AOCO,∴ POAC,同理 POBD,∴ PO平面ABCD,∵ AO平面ABCD,BO平面ABCD,∴ POAO,POBO,∴ AOB是二面角 PAC-PO-PBD的平面角,而 AOB90,∴平面PAC平面PBD。点评:本题使用方法②。
3.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BCD90,ABBCPBPC2CD,侧面PBC底面ABCD.
(1)PA与BD是否相互垂直,请证明你的结论;(2)求二面角PBDC的大小;(3)求证:平面PAD⊥平面PAB。解:(1)PA与BD相互垂直,证明如下:
如图,取BC的中点O,连结AO,交BD于点E;连结PO,∵PBPC,∴ POBC,又∵平面PBC⊥平面ABCD,平面PBC∩平面ABCDBC,∴ PO⊥平面ABCD,∴BD⊥PO,在梯形ABCD中(见平面图),可得RtABORtBCD,
∴BEOOABDBADBCDBA90,即 BD⊥AO,∴ BD⊥平面PAO,∴ BD⊥PA ;
(2)连结PE,由PO⊥平面ABCD,AOBD,可得PEBD,∴ PEO为二面角PBDC的平面角,设ABBCPBPC2CD2a,则在RtPEO中,PO
tanPEO,EO
∴ 二面角PBD
C为;
(3)取PB的中点N,连结CN,由题意知:平面PBC⊥平面PAB,则同“(1)”可得CN平面PAB,ABCD,2
可得四边形MNCD为平行四边形,∴CN//DM,∴DM⊥平面PAB,∴平面PAD⊥平面PAB。
取PA的中点M,连结DM,MN,则由MN//AB//CD,MN点评:本题使用方法①。
第二篇:第31课时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课题: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教学目标: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并能熟练解决相应问题.(一)主要知识及主要方法:
1.线面垂直的证明:1判定定理;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
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两个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
面.5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与第三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2.面面垂直的证明:1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
2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二)典例分析:
问题1.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中点. 求证:AB1⊥平面A1BD
P AB
A1
CQ
C1D
问题2.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且ACBCa,求证:平面VAB⊥VCD
V
C
AB
问题3.如图,在六面体ABCDABCD中,四边形
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A1B1C1D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1求证:A1C1与AC共面,B1D1与BD共面. 2求证:平面A1ACC1平面B1BDD1
(四)课后作业:
DD1平面A1B1C1D1,DD1平面ABCD,DD12.
D11 1A1D
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 的中点,将此正方形沿EF折成直二面角后,异面直线AF 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2.如图,在四棱锥EABCD中,AB平面BCE,CD平面BCE,ABBCCE2CD2,BCE120。求证:平面ADE平面ABE
EB
第三篇: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第5讲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1.能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有关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1个重要关系
垂直问题的转化关系:
2种必会方法
1.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②a∥b,a⊥α=b⊥α;③α∥β,a⊥α⇒a⊥β;④面面垂直的性质.
2.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有:①面面垂直的定义.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3点必须注意
1.解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定理成立的条件规范书写过程,如用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垂直时,一定要体现出“平面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
2.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把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的依据,应用时常添加的辅助线是在一平面内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
3.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课前自主导学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直线l与平面α内的________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
(1)命题: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是真命题吗?其逆命题呢?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吗? 2.平面与平面垂直
吗?
(2)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和另一个平面垂直吗?(3)如果两个平面都和第三个平面垂直,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吗?
考点一:有关垂直关系的判断
例1 若有平面α与β,且α∩β=l,α⊥β,P∈α,P∉l,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过点P且垂直于α的直线平行于β; ②过点P且垂直于l的直线平行于β; ③过点P且垂直于β的直线在α内; ④过点P且垂直于l的直线在α内.
点拨:本题利用了几何图形来判断真假.解决本类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图要熟练,借助几何图形来说明线面关系要做到作图快、准、甚至无需作图在头脑中形成印象来判断.
(2)善于寻找反例,只要存在反例,那么结论就被驳倒了.
(3)要思考完整,反复验证所有可能的情况,必要时要运用判定或性质定理进行简单说明.
[变式探究] [2012·浙江高考]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l∥α,l∥β,则α∥βB.若l∥α,l⊥β,则α⊥β C.若α⊥β,l⊥α,则l⊥βD.若α⊥β,l∥α,则l⊥β 考点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2012·福建高考]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M为棱DD1上的一点.
(1)求三棱锥A-MCC1的体积;
(2)当A1M+MC取得最小值时,求证:B1M⊥平面MAC.奇思妙想:在棱A1B1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D1N∥平面A1BM?证明你的结论?
点拨:垂直问题的证明,其一般规律是“由已知想性质,由求证想判定”,也就是说,根据已知条件去思考有关的性质定理;根据要求证的结论去思考有关的判定定理,往往需要将分析与综合的思路结合起来. [变式探究] [2012·北京高考]如图1,在Rt△ABC中,∠C=90°,D,E分别为AC,AB的中点,点F为线段CD上的一点.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F⊥CD,如图2.(1)求证:DE∥平面A1CB;(2)求证:A1F⊥BE;
(3)线段A1B上是否存在点Q,使A1C⊥平面DEQ?说明理由.
考点三: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3 [2012·江苏高考]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2)直线A1F∥平面ADE.点拨: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证明一个面过另一个面的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借助中点、高线与添加辅助线解决.
[变式探究] [2012·江西高考]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E,F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E⊥AB,CF⊥AB,AB=12,AD=5,BC=42,DE=4.现将△ADE,△CFB分别沿DE,CF折起,使A,B两点重合于点G,得到多面体CDEFG.(1)求证:平面DEG⊥平面CFG;(2)求多面体CDEFG的体积.
考点四:线面角、二面角的求法 例4 [2012·浙江高考]如图,在侧棱垂直底面的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AD⊥AB,AB=,AD=2,BC=4,AA1=2,E是DD1的中点,F是平面B1C1E与直线AA1的交点.
(1)证明:①EF∥A1D1;②BA1⊥平面B1C1EF;(2)求BC1与平面B1C1EF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点拨:1.求角的大致步骤:一找角,二证明,三求解.
2.线面角的求法:找出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关键是作垂线,找垂足.
3.二面角的大小求法: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平面角的作法常见的有:①定义法;②垂面法.
[变式探究] 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D是AC的中点,PA=PB=PC=5,AC=22,AB=2,BC=6.(1)求证:PD⊥平面ABC;
(2)求二面角P-AB-C的正切值大小.
经典演练提能1.[2012·安徽高考]设平面α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m,直线a在平面α内,直线b在平面β内,且b⊥m,则“α⊥β”是“a⊥b”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2·宿迁模拟]已知两条直线m,n,两个平面α,β,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m∥n,m⊥α⇒n⊥α;②α∥β,m⊂α,n⊂β⇒m∥n; ③m∥n,m∥α⇒n∥α;④α∥β,m∥n,m⊥α⇒n⊥β.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3.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①平面ABC⊥平面ABD ②平面ABD⊥平面BCD ③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CD⊥平面BDE ④平面ABC⊥平面ACD,且平面ACD⊥平面BDE
4.[2012·辽宁高考]已知点P,A,B,C,D是球O表面上的点,PA⊥平面ABCD,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3的正方形.若PA=26,则△OAB的面积为________.
第四篇:第61课时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课题:线面垂直、面面垂直
教学目标:掌握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并能熟练解决相应问题.(一)主要知识及主要方法:
1.线面垂直的证明:1判定定理;2如果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4两个平面垂直,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5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与第三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6向量法:
AP B
Q
CPQABPQAB0 PQPQACPQAC0
2.面面垂直的证明:1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 ;2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
(二)典例分析:
问题1.(07福建)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中点. A1
1求证:AB1⊥平面A1BD;2略; 3略.(要求可用多种方法,至少要用向量法证明)D C1 1
439
问题2.(07湖北)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且ACBCa,π
VDC0.
2
1求证:平面VAB⊥VCD;2略.CB
A
问题3.(07安徽)如图,在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
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四边形A1B1C1D1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DD1平面A1B1C1D1,DD1平面ABCD,DD12.
D11求证:与共面,与共面. BDACACBD1111
A12求证:平面AACC平面BBDD;3略.1
440
(四)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 的中点,将此正方形沿EF折成直二面角后,异面直线AF 与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07届高三湖北八校联考)
如图,在四棱锥EABCD中,AB平面BCE,CD平面BCE,ABBCCE2CD2,BCE120。1求证:平面ADE平面ABE ;2略.A
E
B
441
(五)走向高考:
3.(07陕西)如图,在底面为直角梯形的四棱锥PABCD中,AD∥BC,ABC90°,PA平面ABCD.PA3,AD
2,ABBC6 1求证:BD平面PAC;2略.
ABD
C
442
第五篇:2.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章
位置与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系(第2课时)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姬文亮
雒
萍
一、学生起点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第二节内容。本章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坐标轴上的点以及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2.知道不同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
3.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进一步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数形结合意识。
能力目标:
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通过由点确定坐标到根据坐标描点的转化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数形结合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 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以及横轴、纵轴、点的坐标的定义,练习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找坐标,还探讨了横坐标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1、探究坐标轴上点或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练习.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1)D(-3,5),E(-7,3),F(-6,3),B(0,3),C(1,3),D(-3,5);
(2)F(-6,3),G(-6,0),A(0,0),B(0,3);
观察所描出的图形,它像什么?
解答下列问题
(1)点G与点A的坐标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坐标系中它们的位置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2)线段EC与x轴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点E、点C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线段EC上其它点的坐标呢?
(3)点F、点G的坐标有什么共同特点,线段FG与Y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解答:(1)线段
AG
上的点都在x
轴上,它们的纵坐标等于
0;
线段
AB
上的点都在y
轴上,它们的横坐标等于
0.
(2)线段
EC
平行于
x
轴,点
E
和点
C的纵坐标相同.
线段
EC
上其他点的纵坐标相同,都是
3.(3)点
F
和点G的横坐标相同,线段
FG
与
y
轴平行.
由点找坐标是已知点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根据这点在方格纸上对应的x轴、y轴上的数字写出它的坐标,反过来,已知坐标,让你在直角坐标系中找点,你能找到吗?这就是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环节 分类讨论,探索新知.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方格纸,自己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按照我给出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
(-9,3),(-9,0),(-3,0),(-3,3)
(学生操作完毕后)
2.(出示投影)还是在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组内的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
(1)(-6,5),(-10,3),(-9,3),(-3,3),(-2,3),(-6,5);
(2)(3.5,9),(2,7),(3,7),(4,7),(5,7),(3.5,9);
(3)(3,7),(1,5),(2,5),(5,5),(6,5),(4,7);
(4)(2,5),(0,3),(3,3),(3,0),(4,0),(4,3),(7,3),(5,5)。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
分成4人小组,大家合作在刚才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选出小组中最好的)添画。各人分工,每人画一小题。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
(出示学生的作品)画出是这样的吗?这幅图画很美,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这个图形像一栋“房子”旁边还有一棵“大树”。
3.做一做
(出示投影)
在书上已建立的直角坐标系画,要求每位同学独立完成。
(学生描点、画图)
(拿出一位做对的学生的作品投影)
你们观察所得的图形和它是否一样?若一样,你能判断出它像什么呢?
(像猫脸)
第三环节 学有所用.(补充)1.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各点,并将各组内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1)(0,3),(-4,0),(0,-3),(4,0),(0,3);
(2)(0,0),(4,-3),(8,0),(4,3),(0,0);
(3)(2,0)
观察所得的图形,你觉得它像什么?(像移动的菱形)
2.在直角坐标系中,设法找到若干个点使得连接各点所得的封闭图形是如下图所示的“十”字。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是否正确。
3.如图所示的笑脸中,(1)在“笑脸”上找出几个位于第一象限的点,指出它们的坐标,说说这些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2)在其他象限内分别找几个点,看看其他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2.不具体标出这些点,分别判断(1,2),(-1,-3),(2.,-1),(-3,4)这些点所在的象限,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第四环节 感悟与收获
归纳
概括
1.位于x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是:
;
位于y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是:。
2.与x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是:;
与y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是:。
本节课在复习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找点、连线、观察,确定图形的大致形状,进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内容。
在例题和练习中,我们画出了不少美丽的图形,自己设计一些图形,并把图形放在直角坐标系下,写出点的坐标。
第五环节 分层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