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3)

时间:2019-05-13 06: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3)》。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3)

第十三教时

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掌握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的充要条件。

过程:

一、复习:

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加、减、实数与向量的乘积的坐标表示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3.两平面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4.两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

二、课题:平面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1.设a =(x1, y1),b =(x2, y2),x轴上单位向量i,y轴上单位向量j,则:ii = 1,jj = 1,ij = ji = 0 2.推导坐标公式:

∵a = x1i + y1j,b = x2i + y2j

∴ab =(x1i + y1j)(x2i + y2j)= x1x2i2 + x1y1ij + x2y1ij + y1y2j2= x1x2 + y1y2

从而获得公式:ab = x1x2 + y1y2

一、设a =(5, 7),b =(6, 4),求ab

解:ab = 5×(6)+(7)×(4)= 30 + 28 = 2 3.长度、角度、垂直的坐标表示

1a =(x, y)|a|2 = x2 + y2|a| =x2y2

2若A =(x1, y1),B =(x2, y2),则=(x1x2)2(y1y22)

3 cos =

ab

x1x2y1y2|a||b|

x

21y1

x2

y2

4∵ab  ab = 0 即x1x2 + y1y2 = 0(注意与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原则)

4.例

二、已知A(1, 2),B(2, 3),C(2, 5),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21, 32)=(1, 1),=(21, 52)=(3, 3)∴=1×(3)+ 1×3 = 0∴

∴△ABC是直角三角形

三、补充例题:处理《教学与测试》P153第73课

三、已知a =(3, 1),b =(1, 2),求满足xa = 9与xb = 4的向量x。解:设x =(t, s),由xa = 9  3t  s = 9由xa = 9  3t  s = 9t =

2s = 3∴x =(2, 3)

四、如图,以原点和A(5, 2)为顶点作等腰直角△OAB,使B = 90,求点B和向量AB的坐标。

B

A

解:设B点坐标(x, y),则=(x, y),=(x5, y2)O∵∴x(x5)+ y(y2)= 0即:x2 + y2 5x  2y = 0又∵|| = ||∴x2 + y2 =(x5)2 +(y2)2即:10x + 4y = 29

由xy5x2y0x73110x4y292x或2327



y12y2

2∴B点坐标(72,32)或(32,7);=(32,7732)或(2,2)

五、在△ABC中,AB=(2, 3),AC=(1, k),且△ABC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求k值。

解:当A = 90时,= 0,∴2×1 +3×k = 0∴k =

3当B = 90时,ABBC= 0,BC=ACAB=(12, k3)=(1, k3)

∴2×(1)+3×(k3)= 0∴k =

113

当C = 90时,ACBC= 0,∴1 + k(k3)= 0∴k =32

四、小结:两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长度、夹角、垂直的坐标表示

五、作业: P121练习及习题5.7

《教学与测试》P1545、6、7、8,思考题

第二篇: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8)

第十八教时

教材:余弦定理

目的:要求学生掌握余弦定理及其证明,并能应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过程:

一、复习正弦定理及正弦定理能够解决的两类问题。提出问题:1.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能否解三角形?

2.在Rt△ABC中(若C=90)有:c2a2b2在斜三角形中一边的平

方与其余两边平方和及其夹角还有什么关系呢?

二、提出课题: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设△ABC三边长分别为a, b, c b

AC=AB+BC

A

B

•=(+)•(+)=2+2•+

2=| |2+2||•||cos(180-B)+||2=c22accosBa2

即:b2a2c22accosB

同理可得:a2b2c22bccosAc2a2b22abcosC

2.语言叙述: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

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3.强调几个问题:1熟悉定理的结构,注意“平方”“夹角”“余弦”等2知三求一

3当夹角为90时,即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时即为勾股定理(特例)

4变形:cosAb2c2a2a2c2b2a2b2c2

2bccosB2accosC2ac

三、余弦定理的应用

能解决的问题:1.已知三边求角

2.已知三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一、(P130例4)在△ABC中,已知a=7, b=10, c=6求A,B,C(精确到期1)解略

二、(P131例5)在△ABC中,已知a=2.730, b=3.696, C=8228’解这个三角

形(边长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角度精确到期1’)解略

三、设a=(x=(x1, y1)b2, y2)a

与b的夹角为(0≤≤),求证:

x+ ya||b

121y2=||cos

证:如图:设a, b

起点在原点,终点为A,B

A

则A=(x=ba

1, y1)B=(x2, y2)在△ABC中,由余弦定理 B

a

|ba|2=|a|2+|b|22|a||b

| cos

b

O

∵|ba|2

=|AB|2=|(x2-x1, y2-y1)|2=(x2-x1)2+(y2-y1)2 |a|2=xb12+y12

||2= x22+y22 ∴(x2-x1)2

+(y2-y1)

= x2+ x

12+y122+y222|a

||b

| cos

∴xy

1x2+ y12=|a||b|cos即有a•b= x1x2+ y1y2=|a||b|cos

四、小结: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五、作业:P131练习P132习题5.9余下部分

x

第三篇: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21)

第二十二教时

教材:复习一——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

目的:通过复习对上述内容作一次梳理,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到一个

新的水平。

过程:

一、知识(概念)的梳理:

1.向量:定义、表示法、模、几种特殊向量 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法则(作图)、运算律

3.实数与向量的积:定义、运算律、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平面向量的基本定义

二、例题:

1.若命题M:'=;命题N:四边形ABB’A’是平行四边形。则M是N的(C)(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若=,则 ||=||,且, 方向相同

∴AA’∥BB’从而ABB’A’是平行四边形,即:MN 若ABB’A’是平行四边形,则|AA’|=|BB’|,且AA’∥BB’ ∴|'|=|'|从而'=,即:NM 2.设A、B、C、D、O是平面上的任意五点,试化简:

1ABBCCD2DBACBD3OAOCOBCO 解:1 原式=()

2 原式=()

3 原式=()()() 3.a =“向东走5km”,b =“向西走12km”,试求a+b的长度与方向。解:如图:||5212213(km)

O

tanAOB =125 ,∴AOB = arctan12

a+b a

∴a + b的长为13km,方向与成arctan12

5的角。B

4.如图:1已知a、b、c、d,求作向量ab、cd。

b A

2已知a、b、c,求作a + b c  b

bc

5.设x为未知向量,a、b2x(5a+3x4b)+

1a3b=0

解:原方程可化为:(2x  3x)+(5a +19

2a)+(4b3b)= 0∴x =2

a + b

6.设非零向量a、b不共线,c=ka+b,d=a+kb(kR),若c∥d,试求k。解:∵c∥d∴由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得:c =λd(λR)

即:ka+b=λ(a+kb)∴(kλ)a +(1λk)b = 0

又∵a、b不共线∴由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k0

1k0k1

7.如图:已知在ABCD中,AH=HD,BF=MC=1

BC,设=a,=b,试用a、b分别表示、、。D F

M

C

解:∵ABCD中,BF=MC=

BC,a

∴FM=

12BC=

1AD=AH ∴FMAH A H b B

∴四边形AHMF也是平行四边形,∴AF=HM

又:BM34BC3311

4AD4a ,而FB4BC4

b

∴AMABBM= a +31

4b ,MHFAFBBA= 4b  a

AFFA(11

4b  a)= 4

b + a

三、作业: 《导学•创新》§5.1§5.2

第四篇: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5)

第十五教时

教材: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移的综合练习课

目的:使学生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意义、运算有更深的理解,并能较熟练地处理

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的问题。

过程:

一、复习: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运算、运算律

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有关长度、角度、垂直的处理方法 3.平移的有关概念、公式

二、例题

一、a、b均为非零向量,则 |a+b| = |ab| 是 的………………(C)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若|a+b| = |ab|  |a+b|2 = |ab|2  |a|2 + 2ab + |b|2 = |a|2  2ab + |b|2 ab = 0  ab

二、向量a与b夹角为

3,|a| = 2,|b| = 1,求|a+b||ab|的值。

解:|a+b|2 = |a|2 + 2ab + |b|2 = 4 + 2×2×1×cos

+ 1 = 7

∴|a+b| =7,同理:|ab|2 = 3, |ab| =3∴|a+b||ab| =21 中,= a,= b,= c,= d,且ab = bc = cd = da,问ABCD是怎样的四边形?解:由题设:|a||b|cosB = |b||c|cosC = |c||d|cosD = |d||a|cosA∵|a| = |c| , |b| = |d|∴cosA = cosB = cosC = cosD = 0是矩形 例

四、如图△ABC中,= c,BC= a,CA= b,则下列推导不正确的是……………(D)A.若a b < 0,则△ABC为钝角三角形。B.若a b = 0,则△ABC为直角三角形。

C.若a b = bc,则△ABC为等腰三角形。A D.若c(a + b + c)= 0,则△ABC为正三角形。

a

解:A.ab = |a||b|cos < 0,则cos < 0,为钝角B.显然成立

C.由题设:|a|cosC = |c|cosA,即a、c在b上的投影相等

D.∵a + b + c = 0, ∴上式必为0,∴不能说明△ABC为正三角形

五、已知:|a| =2,|b| = 3,a与b夹角为45,求使a+b与a+b夹

角为锐角的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设:ab = |a||b|cos = 3×2×

2= 3(a+b)(a+b)=|a|2 +|b|2 +(

2+ 1)ab = 32 + 11 + 3∵夹角为锐角∴必得32 + 11 + 3 > 0∴ 

11116或6

六、i、j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x轴、y轴正方向上的两个单位向量,且AB= 4i + 2j,AC=3i + 4j,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并求它的面积。

解:=(4, 2), =(3, 4), 则=(34, 42)=(1, 2), =(4, 2),∴BABC=(1)×(4)+(2)×2 = 0∴BABC即△ABC是直角三角形

|| =42222,|| =(1)2(2)2,且B = 90,∴S1△ABC = D 2

2555 例

七、用向量方法证明: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证:设AB=DC= a , AD=BC= b A

C

∵ABCD为菱形∴|a| = |b|

a

∴ACBD=(b + a)(b  a)= b2

 a2

= |b|2

 |a|2

b= 0

B

∴AC

八、已知a、b都是非零向量,且a + 3b与7a  5b垂直,a  4b与7a  2b垂直,求a与b的夹角。

解:由(a + 3b)(7a  5b)= 0  7a2 + 16ab 15b2 = 0①(a  4b)(7a  2b)= 0  7a2  30ab + 8b2 = 0②两式相减:2ab = b2代入①或②得:a2 = b2

设a、b的夹角为,则cos =abb21

|a||b|2|b|2

∴ = 60

三、作业: P150复习参考五A组19—26B组1—6

第五篇: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24)

第二十五教时

教材:复习四——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目的:要求学生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理解更清晰,并能教熟练地应用于平

行、垂直等问题。

过程:

一、复习:

1.定义、其结果是一个数量。

2.a•b>00≤<90;a•b=0==90 即ab;a•b<090<≤180 3.性质1 —5 4.运算律

二、例题:

1.已知|a| = 5,|b| = 8,a 与b的夹角为60,求 |a + b |

解:a•b = |a||b|cos60 = 5×8×

1= 20

∴|a + b |2 =(a + b)2 = |a|2 + |b|2 + 2a•b = 129

∴|a + b | =

2.求证:|a + b |≤|a| + |b|

证:|a + b |2 =(a + b)2 = |a|2 + |b|2 + 2a•b = |a|2 + |b|2 + 2|a||b|cos

≤ |a|2 + |b|2 + 2|a||b| =(|a| + |b|)2

即:|a + b |≤|a| + |b|

3.设非零向量a、b、c、d,满足d =(a•c)b (a•b)c,求证:ad

证:内积a•c与a•b均为实数,∴a•d = a•[(a•c)b (a•b)c] = a•[(a•c)b]  a•[(a•b)c]

=(a•b)(a•c)(a•c)(a•b)= 0

∴ad

4.已知非零向量a、b,满足a ±b,求证:ba垂直于a+b的充要条件是|a| = |b| 证:由题设:ba与a+b均为非零向量

必要性:设ba垂直于a+b,则(ba)(a+b)= 0

又:(ba)(a+b)= b2  a2 = |b|2  |a|2∴|b|2  |a|2 = 0即:|a| = |b|

充分性:设|a| = |b|,则(ba)(a+b)= b2  a2 = |b|2  |a|2 = 0

即:(ba)(a+b)= 0∴(ba)(a+b)

5.已知a、b都是非零向量,且a + 3b与7a  5b垂直,a  4b与7a  2b垂直,求a与b的夹角。

解:由(a + 3b)(7a  5b)= 0  7a2 + 16ab 15b2 = 0①(a  4b)(7a  2b)= 0  7a2  30ab + 8b2 = 0②两式相减:2ab = b2代入①或②得:a2 = b2

设a、b的夹角为,则cos =abb21

|a||b|2|b|2

2

∴ = 60

D

6.用向量方法证明: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证:设== a , == b A

C

a

∵ABCD为菱形∴|a| = |b|

b B

∴ACBD=(b + a)(b  a)= b2  a2 = |b|2  |a|2 = 0∴

7.如图,AD、BE、CF是△ABC的三条高,求证:AD、BE、CF相交于一点。证:设BE、CF交于一点H,A

= a, = b, = h,E

F

则BH= h  a , CH= h  b , BC= b  aH

∵BHAC,CHAB B

D

C

(ha)b0

(ha)a0

(ha)b(hb)ah(ba)0

∴AH

又∵点D在AH的延长线上,∴AD、BE、CF相交于一点

三、作业:《导学•创新》§5.6

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1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案:第5章:平面向量,教案,课时第 (9)(共5则范文)

    第九教时 教材: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目的:复习巩固平面向量坐标的概念,掌握平行向量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并且能 用它解决向量平行(共线)的有关问题。 过程:一、复习:1.向量的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概念教案(范文大全)

    平面向量概念教案 一.课题:平面向量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向量的物理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一些基本概念,能正确进行平面向量的几何表示。 2、让学生经历类比方法......

    平面向量教案(精选五篇)

    平面向量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二、复习要求 、向量的概念; 2、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向量的加减法,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的定义,运算律; 3、向量运算的......

    平面向量教案(精选5篇)

    平面向量的综合应用 执教人: 执教人:易燕子 考纲要求: “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 考纲要求: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

    2012高中数学教案 2.4 等比数列(第1课时)(人教A版必修5)

    2.4等比数列教案(一) 授课类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等比数列的定义;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 过程与能力目标 1.明确等比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师资格证高中数学教案:向量

    1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向量》出现在高中数学第一册(下)第五章第1节。本节内容是传统意义上《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部分,因此,在《数学》这门学科中,占据极其重要的......

    2013高中文科平面向量习题精选(五篇)

    2013高中文科平面向量习题精选一、证明三点共线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 : GC=DH: HC=1: 2.设EG和HF交于点P,求证P、A、C三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案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理解平面里的任何一个向量都可以用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来表示,初步掌握应用向量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思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