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平均数测试题
第三讲平均数问题
思维规律:
1、平均数问题是指几个不相等的同类数量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最后求得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2、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又称算术平均数问题,题中提供的条件使我们比较容易地求出总和与相应的加数个数,我们再根据基本关系式就可直接求出平均数。
3、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又称作加权平均数问题,求平均数时,先根据题意找出总数量及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然后再求解。
4、有一些问题有时求部分平均数,有时根据平均数求个别数量,这样的题中往往提供几个部分平均数或全体平均数,然后围绕这些不同的平均数提出问题,数量关系相对复杂。
5、相关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思维训练:
一、公式法
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0,加上多少后,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150?
(2003年开平市小学数学竞赛)
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四人的平均分数是90分。可是,丙在抄分数时,把甲的成绩错抄成87分,因此算得四人的平均分为88分。求甲在这次考试中得了多少分?(2004年天津市小学数学竞赛预赛)
二、等式代换法
3、李小宁参加6次测试。第3、4次的平均分比前两次的平均分多2分;比后两次的平均分少2分。如果后三次平均分比前三次平均分多3分。那么第4次比第3次多得多少分?
(1997年北京市小学生第13届“迎春杯”数学竞赛)
4、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4,乙、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1,甲、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32。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001年全国“我爱数学”少年夏令营)
三、移多补少法
5、一个旅游团出游,平均每人应付车费40元。后来又增加了8人,这样每人应付车费是35元,租车费是多少元?
(2003年天津市小学数学竞赛)
6、小红测试每分钟跳绳的次数,前四次跳的分别是:180下,180下,175下,185下。
第五次比全部跳的平均数还多32下。那么全部五次跳的平均数是多少下?(2005年广东省 “育苗杯”数学通讯赛)
自我检测:
一、填空题
1、五次实验结果的记录中,平均值是90,中间值是91,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94,那么五次实验中,最小的两个数据之和是______。(2003年美国小学生数学竞赛)
2、小明参加了若干次数学测验,其中一次的成绩是7和9构成的两位数,如果是97分,那么他的平均分是90分;如果是79分,那么他的平均分为88分。小明参加数学测验的次数是_______次。(2001年新加坡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
3、小明在期中考试时,语文考79分,常识考90分,数学考得最好。已知小明的三科平均分是一个偶数,那么小明数学得______分。(1998年全国“祖冲之杯”数学竞赛)
4、在一次数学竞赛中,甲队的平均分为75分,乙队的平均分为73分,两队全体同学的平均分为73.5分。又知乙队比甲队多6人,那么乙队有_____人。
(1998年北京市小学生第14届“迎春杯”赛)
5、明明所在的班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明明考了62分。不算明明的成绩,其余同学的平均分是98分,如果算上明明的成绩,全班平均分是97分。全班共有_____学生。
(2001年重庆市沙坪坝小学数学竞赛)
二、解决问题
1、小明参加了四次语文测验,平均成绩是68分,他想通过一次语文测验,将五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最少70分。那么,在下次测验中,他至少要得多少分?
(2004开“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2、把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其平均数是38。已知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7。问:中间一个数是多少?(2001年广东省开平市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
3、把四个数排成一排,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7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3,最后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4。求第一个数与最后一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2003年新加坡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赛)
4、甲、乙、丙三个杯子中各装了一些水,乙杯中水量等于甲、丙两个杯中水量的平均数。如果在丙杯中再加入15毫升水,那么甲杯中水量等于乙、丙两个杯中水量的平均数。甲、乙两杯水相比,哪个杯中的水量多,多多少毫升?(1996年安徽省小学数学竞赛)
5、江岸区数学竞赛,把成绩排列名次后,前七名平均分比前四名平均分少1分,前十名平均分比前七名平均分少2分。问:第五、六、七名三人得分比第八、九、十名三人得分之和多多少分?(1998年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数学竞赛)
6、六年级一班有50名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成绩排前10名的同学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高8分,其余同学的平均分比全班平均分低多少分?(1998年广东省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
第二篇:平均数测试题及参考答案(范文)
(一)填空
1.某校学生在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活动中,省下零用钱为贫困山区失学儿童捐款.各班捐款数额如下(单位为元):99,101,103,97,98,102,96,104,95,105,则该校平均每班捐款为______元.2.某小组的一次测验成绩统计如下:得100分的3人,90分的3人,80分的2人,65分的2人,60分的1人,54分的1人,计算本次测验的小组平均成绩是______分.3.为了解某校初三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样检查了100人的视力,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______,样本的容量是______.4.为了考察某地区初中毕业生数学升学考试的情况,从中抽查了200名考生的成绩,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5.若两组数x1,x2,…,xn;y1,y2,…,yn,它们的平均数平均数是______.6.为了了解10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了20个进行试验检查,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个体是______,样本是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7.为了考察初中三年级共一万名考生的数学升学成绩,从中抽出了10袋试卷,每袋30份,那么样本容量是______.8.已知样本:1,3,5,7,9,则它的样本容量是______.9.为了考察一个养鸡场里鸡的生长情况,从中抽取5只,称得它们的重量(单位:kg)分别如下:3.0,3.4,3.1,3.3,3.2.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______,样本的容量是______,样本的平均数是______.10.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3,那么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________.(二)解答题
1.已知两组数,…和,…的平均数是和,求:一组新数据8,8…8的平均数;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2.某养鱼户搞池塘养鱼已三年,头一年放养鲢鱼苗20000尾,其成活率约为70%,在秋季捕捞时,捞出10尾鱼,称得每尾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1)根据样本平均数估计这塘鱼的总产量是多少千克?
(2)如果把这塘鲢鱼全部卖掉,其市场售价为每千克4元,那么能收入多少元?除去当年的投资成本16000元,第一年纯收入多少元?
(3)已知该养鱼户这三年纯收入132400元,求第二年、第三年平均每年的增长率是多少?
3.为了了解汽车在某一路口的流量,调查了10天中在每天同一时段里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车辆数,结果如下:167,183,209,195,178,204,215,191,208,197,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各指什么?计算样本平均数.参考答案
(一)填空
1.100 3.每个学生的视力,100 4.这个地区所有考生的成绩,200
6.100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每个灯泡的使用寿命,20
7.300
8.5
9.5只鸡的重量,5,3.210.1.(二)解答题
1.由题意:
∴8,8…8的平均数为:,…的平均数为:
2.(1)
(千克)
(2)(元)
(3)设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根据题意,得:
解得:(不含题意,舍去)
∴只取
答: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0%.3.总体是指汽车在某一路口的流量;个体是每天同一时段里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样本是指10天中在每天同一时段里通过该路口的汽车辆数;样本的容量是10.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均值的平均值和含义。
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平均生活数量的问题,提高数学意识的应用。
教师的重点和困难:理解平均的意义,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辅助/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矩形。
首先,创造情况,引入兴趣
1.谈话介绍:(显示幻灯片老师的书架)
老师:这是老师的书架,让我们来看看。现在我的书架在上层有8本书,在下层有4本书。我想请求我的同学帮我重组他们在每个架子上的许多书。你有什么办法吗?
感知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健康:上面的书架上8本书,拿下2本上下的书架,现在每本书架上的书多少。
(2)老师操作问:现在每层有几本书吗?(6)
(3)老师:喜欢这样多的少,解决问题,我们给它一个名字:移动更多弥补少。
(4)老师:你有什么办法吗?
健康:上层 在书架上的书和在较低架子上的书被组合在一起并且平均放置在两个书架上,使得每个书架上的书都是同样多的。
老师:像这样给几个不同数量的第一个合并,然后分成相同数量的相同数量,解决问题我们也给它一个名字:
(5)老师:现在在每个架子上的书多少?
健康:一样多。
老师:有几(6)
老师:是我们得到它的方式的数量吗?(或者谁说它怎么能得到这个数字?)
健康:使用方法是增加越来越少。
老师:像这个数字,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平均。
老师:所以6是8和4的平均值。谁再谈论6谁是谁的平均值(Said)
(6)老师:今天,我们来知道这个新朋友的平均数,好吗?(黑板:平均)
二,合作探索,加深理解
1,师:老师增加了一层书架,三层书架有几本书?
在三楼的架子上有三本书。
老师:使用我们刚刚解决的问题的方法,你可以找到这个 是三个书架上的书的数量的平均值?
老师:请出来一个工具,摆一个钟摆,注意时间一一对应。
把你的想法给你的同伴。(学生活动,老师之旅。)
老师:谁说你的方式。
学生报告:
健康:从8本书出来的2本书的二楼,然后从第一层出来的两本书放在第三层的书上,让它们和每一层一样多。
老师:现在每层都有几本书?
健康:现在每层有五本书。
老师:5是8,4,3的数字?
健康:5是8,4,3的平均值。
老师: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健康:本书的前三层一起,平均分三层。
老师:你能有一个公式来表达吗?
健康:(8 4 3)÷3 = 5(教师板)
老师:8 4 3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除以3? 5什么?
(1)找2-3人报告。
(2)这是什么意思?伴侣谈论对方。
2,分割:这里我们要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课件产生统计)
(1)老师:仔细观察 图表,你得到这些数学信息吗?
健康:小红色收集47矿泉水瓶。小榄收集了33个矿泉水瓶。小梁收集25个矿泉水瓶。小的红色收藏的35矿泉水瓶。
老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与我们今天的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健康:这个小队每人收集多少水瓶?
老师:如何找到这个队平均每人收集几瓶矿泉水?
老师:你先想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然后把自己的想法用公式表达。
学生活动,教师游览。
组织报告:
健康:(47 33 25 35)÷4 =(80×60)÷4 = 140÷4 = 35(s)
A:团队每人平均有35个矿泉水瓶。
老师:观察这个公式,哪一部分反映了哪个部分反映了哪些部分?哪个号码是平均值?
健康:47 33 25 35反映组合,÷4反映点数,35是平均数。
老师:35是这些数字的平均数?
健康:35是47,33,25,35平均。
师: 使用更多的方法是有用的吗?
老师:你怎么不使用这种方法?
健康:数字太糟糕无法操作。
老师:嗯,老师把这个方法放进课件里,我们一起看。(课件,学生经历的转变更麻烦)。
老师总结:似乎学生喜欢相同,用多一点小小的增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真的很不方便。当我们未来遇到问题时,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
(2)老师:老师也把平均数统计,请用这个平均值与四个学生实际收集的矿泉水瓶数比一个比率,你发现了什么?(看情况,让学生团体交流)
健康:小红收集数量超过平均水平;小榄和小灯收集的数量小于平均值;小明收集的数量和平均数相同。
老师:这是每个人实际收集的矿泉水瓶吗?
健康:不。
教师:它只反映了这套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
老师:似乎学生对平均水平有了更深的理解,然后我有几个问题来测试每个人。1,判断和解释原因
学校篮球队 人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1)李强是一个学校篮球队,他155厘米高,可以吗?(要判断。)谈论你的理由。
为了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有更深的理解,我给你提了一个问题。(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超过160厘米高的球员?
老师:似乎有人超过平均身高。然而,由于团队的高度超过平均水平,那么。的The 健康:它必须小于平均身高。
老师:是的。看起来,平均值仅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并不代表每个数据。好了,要探索整理高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河边的小马的问题。
2,有一匹小马过河,但河上没有桥,河有一个标志:平均深度120厘米,请注意安全!小马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高于平均深度,就能安全穿越河流。
老师:同学,你是说小马可以安全地过河吗?跟你的同伴谈谈。
学生判断和解释原因。
老师:似乎小马可以安全地过河是不确定的,小马听着你的分析,必须 会小心参与,谢谢学生。
3,在采摘活动中,小明拿起52个苹果,小刚拿起56个苹果,红色和小蓝选了84个苹果,他们拿到每人平均苹果数?(柱合成式)
学生独立结算,集体校正。
第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五,师的总结:学生,我们只是用平均来解决这么多问题,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带来今天的内容,更好地了解生活和平均相关问题的数量。
第四篇: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进一步认识平均数第1课时(教材97—99页)教学目标:
1、在读统计表、交流信息、自主计算的数学活动中,经历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
3、在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由学生是否认识姚明的话题,引出两支球队的事情,用课件出示两支球队队员身高的统计表。
2、学生读统计表,交流了解到的信息。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情境,师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本课的学习。
二、探究体验,认识平均数
1、教师提出:请同学们估计一下,统计表中所列出的哪个小队队员的平均身高高一些?交流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给学生创设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
2、看来大家都有自己估计的理由,如果动笔计算一下的话,你打算怎样计算各小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指名学生回答。然后实际计算。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4、课件出示问题:
(1)、银河队最高的队员的身高超过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2)、红星队最矮的队员的身高比本队平均身高矮多少厘米?(3)、红星队求出的平均身高能代表每个队员的身高吗?(4)、银河队某一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个队的平均身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平均身高的实际意义,使学生理解求出的平均身高不是某个队员的身高,某个队员的身高也不能代表整个队的平均身高,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尝试应用,解决平均数问题:
出示新华小学四年级(1)班第五组和第六组同学体重的统计表,1、让学生读表,了解表中的信息。
2、让学生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体重。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教师巡视。
3、汇报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感受计算平均数的必要性,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四、知识延伸,出示课件“小知识”
五、巩固练习,提升学习质量,完成教材中练一练的第一题。
第五篇:关于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说课稿
1、本节课是基于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上,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通过移多补少,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可用来进行几组数据之间的比较,这样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感性支撑,使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化。
2、提炼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化矛盾,感受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意义。例如;从体育老师那得到每组踢毽子的个数,问第一组和第三组哪组的的水平好?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比最小,比最大,比大多数,平均数。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得出平均数最好,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平均数并通过条形统计图理解的意义,总结平均数的求法。
3、通过计算平均数,归纳平均数的特点,理解统计意义。
4、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真实有效的课堂。在课的导入中,教师以真实事情激趣;在新知的教学中,以问题激疑;在巩固练习中,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都很精练,具有亲和力,营造了愉悦和谐的氛围,努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去说,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如你知道吗你有不一样的方法吗你有什么心里话要说,你认为哪种方法好,自己试一试等,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参与的主动性,不断地去思考、探索、讨论、交流,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休验成功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6、把平均数融于生活,利用不同信息深入理解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价值。例如,让学生说生活中哪有平均数?利用我国淡水资源缺乏与其他国家比较;走进奥运看平均数等。
总之,本节课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节精彩而有实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