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
面对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要按照“四个一定要”的总要求,突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两个重点,进一步改进机关、城区、农村、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近年来,我们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根据全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要下功夫抓好这样六点。第一,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对领导干部的政治信念、战略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同志讲,就一个干部而言,理论素养、理性思维决定他的发展潜力和领导水平;就一个班子而言,整体理论水平、理性思维能力决定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工作层次和工作水平。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刻领会。第二,各级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才。第三,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班子领导水平。第四,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五,要全面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第六,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创造让干部放心大胆干工作的和谐社会氛围,支持和鼓励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大胆地往前闯。当务之急是要抓好两件事:一个要按照这次省委全委会的要求,尽快制定比较贴近实际、能够准确地反映干部实绩的干部考核体系。另一个就是要按照“两放”的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下放干部管理权,做到管人和治事的统一。原来由市委组织部管理的科级干部是否下放到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直接管理,市委组织部备案。这个问题市委还没有正式讨论,我人意见要下放。请市委组织部尽快提出意见,报市委常委会讨论后执行。
三是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街道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办法。全市各级组织都要结合这次省委全委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找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党员干部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全市推动第一要务的实现中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下功夫解决干部作风问题。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是要干净,二是要干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共产党员的荣誉,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抗得住各种诱惑,经得起任何考验,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要下决心克服或避免各种形式主义,从市委、市政府做起,切实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切实减少开业、奠基、剪彩等各类应酬性的活动,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干实事,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才能进一步把嘉峪关的事情办好,造福于全市人民。
应当肯定,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思想建设方面,突出抓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在解放思想上有了较大突破,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在选人用人方面,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干事业有本事”的原则,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切实加大了干部交流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力度,使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更加合理。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重视坚持和完善了各项制度,组织完成民主生活会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较好地发挥了师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开展“两级联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在作风建设方面,认真贯彻中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扶贫挂钩制度,党群、干群众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坚持不懈地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行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不正之风和查处大要案工作,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所有这些,都对全师的改革和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还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墨守成规,观念滞后,解放思想不够的问题;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工作干劲不足的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的问题;还有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抓紧解决,势必会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花大气力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篇:毫不动摇地加强党的建设
面对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建设。要按照“四个一定要”的总要求,突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两个重点,进一步改进机关、城区、农村、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
治建设。近年来,我们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根据全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要下功夫抓好这样六点。第一,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对领导干部的政治信念、战略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至关重要。省委副书记王宪魁同志讲,就一个干部而言,理论素养、理性思维决定他的发展潜力和领导水平;就一个班子而言,整体理论水平、理性思维能力决定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工作层次和工作水平。可见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深刻领会。第二,各级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成为优秀的领导人才。第三,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班子领导水平。第四,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第五,要全面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第六,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创造让干部放心大胆干工作的和谐社会氛围,支持和鼓励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大胆地往前闯。当务之急是要抓好两件事:一个要按照这次省委全委会的要求,尽快制定比较贴近实际、能够准确地反映干部实绩的干部考核体系。另一个就是要按照“两放”的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下放干部管理权,做到管人和治事的统一。原来由市委组织部管理的科级干部是否下放到部门、单位党委、党组直接管理,市委组织部备案。这个问题市委还没有正式讨论,我人意见要下放。请市委组织部尽快提出意见,报市委常委会讨论后执行。
三是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街道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办法。全市各级组织都要结合这次省委全委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找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使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党员干部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全市推动第一要务的实现中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下功夫解决干部作风问题。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是要干净,二是要干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共产党员的荣誉,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抗得住各种诱惑,经得起任何考验,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认认真真做事。要下决心克服或避免各种形式主义,从市委、市政府做起,切实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切实减少开业、奠基、剪彩等各类应酬性的活动,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干实事,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拥护,才能进一步把嘉峪关的事情办好,造福于全市人民。
应当肯定,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思想建设方面,突出抓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在解放思想上有了较大突破,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在选人用人方面,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干事业有本事”的原则,注重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切实加大了干部交流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力度,使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更加合理。在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重视坚持和完善了各项制度,组织完成民主生活会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较好地发挥了师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开展“两级联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在作风建设方面,认真贯彻中央“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扶贫挂钩制度,党群、干群众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坚持不懈地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和查处大要案工作,消极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所有这些,都对全师的改革和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保证和促进作用。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还确实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墨守成规,观念滞后,解放思想不够的问题;不思进取
第三篇: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0年06月27日06:16来源:人民网经中央批准印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对今后1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规划,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当前干部群众反映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要积极探索创新,又要稳妥有序推进。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特别是2000年中央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干部工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规划纲要》在总结以往改革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重点突破项目和整体推进任务,并对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长期问题的研究探索、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划纲要》的下发实施,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大成效。
《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改革任务,但贯彻落实的关键在头几年,特别是开局之年。《规划纲要》下发以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改革呈现出许多新亮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都有一个抓住机遇的问题。当前,推进改革面临着有利时机。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群众热切期盼改革、支持改革。各级领导班子处于届中相对稳定期,有利于集中推进改革。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结束,各级党委可以充分利用活动成果推进改革。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乘势而上,加大力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抓紧做好落实《规划纲要》的各项工作。
要按照长短结合、分步实施的思路,分类推进重点改革项目的落实,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比较成熟的改革举措,如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等,要大力推进、全面推开;对目标明确、方法上还不够成熟的改革举措,如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实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等,要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创新方法、健全制度,在改革中完善改革;对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要加强调查研究,提出破解之策。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完善机制、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领导,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统筹兼顾把握改革,稳妥有序操作改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牢牢把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要加强对改革局势的研判,把握好改革的时机、重点、力度和节奏,既要防止错失时机贻误改革,又要防止操作不当损害改革。要以科学的态度推进改革,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际效果,防止炒作。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监督改革,形成有利于保证改革顺利推进的良好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
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一定能够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
第四篇: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需要和必然选择。八年的抗战、四年的解放战争,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虽然曾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但如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所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再次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建设新中国。因此,当前我国要努力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但客观世界是发展的,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历史也证明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必须 “与时俱进”地坚持党的领导,也就是在不同的时期和形势下要不断地改善党的领导,否则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就会受到阻碍。
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保持和提高党的威信,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其无数英烈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人民的解放,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面对新的形势,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发展、提高党的执政威信。威信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威力即权力,一是内在的能力与可信度。信靠权力的外在强制力所形成的威力是脆弱的有限的,只有依靠执政水平和能力与工作成效所形成的威信才是可靠的真正的威信,才能使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提高党的威信,必须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入手,从提高每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入手,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以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廉洁、高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及献身民族与人民利益的奉献精神取信于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关键在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的。从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确立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方向,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半个世纪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国家实现和维护了政治稳定,增强了全党的团结、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各族人民的团结,取得了多方面的社会进步。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历史和现实证明,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地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是其他任何政治力量所不能取代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在中国,在五四运动以来的六十年中,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二)这是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正向我们走来。在世纪之交这个重要时期,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我们党,人民对我们党寄予厚望。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要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一切,都对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会使我们党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好,党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实现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历史重任。
(三)这是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以来,中央为落实大会提出的党的建设各项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部署,特别是十四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专门作出了决定。经过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党的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党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收到良好效果,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的进步,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得到加强,党内生活向制度化、规范化迈出了新的步伐。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党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条件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党自身也锻炼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同时必须看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和建设任务,党的建设工作还不完全适应。一些地方和单位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严重侵蚀党员和干部队伍。一些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人民群众极为不满。邓小平曾多次强调: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面对党的队伍的现状,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这样,我们党就能以新的面貌和更强大的战斗力,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在二十一世纪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第五篇:更好地全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更好地全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王佳菲 《 光明日报 》(2014年09月12日 02 版)
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全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于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唯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能走正路走新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使我们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轨道。经过改革调整,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重新绽放出活力,国有经济牢牢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加,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一大批极富活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脱颖而出。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从零起步,经过蓬勃发展,其产值比重、劳动力比重已占到半壁江山,一批现代化的私营企业竞相涌现,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与众多欠发达国家和危机频发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拥有一支公有制经济“主力军”,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实现自主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本制度条件;同时,中国打造出一支非公经济的“生力军”,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培育和生产力发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功能上来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我们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所作出的现实选择。一方面,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这对于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全盘私有化作为改革发展的选项。另一方面,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从客观上要求有多种所有制与之相适应。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任何设计都不能主观地超越这一阶段。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可割裂,更不能对立起来。忽视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落入私有化的陷阱;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导致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活力不足。只有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才是确保改革正确方向的正路,才是振兴和发展我国经济的新路。
二、更好地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变化,对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持续进行。这种情况下,总书记指出,“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国有企业是否能做大做强做优、是否具有活力和竞争力、是否可以发挥好各项功能。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许多国有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资产保值增值、规范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内位居一流,在国际上也属于较好水平。如今,中国优秀的国有企业已经与各国一流企业比肩而立。2013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国有企业占了44家,其中不乏处于完全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如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五矿、中国电子等。除了经济绩效的长足进步,国有企业在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等落实国家战略方面也走在了前头,在保障民生、抗震救灾等承担社会责任之际更是作出了表率。
有人认为,当前国有企业的优异绩效来自其垄断地位。事实上,如今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包括国有资本比较集中的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建筑、机械制造等行业,都已形成充分竞争格局。垄断性国有企业只占少数,而且要执行政府定价,不能通过垄断价格获取超额利润。也有人提出,国有企业必然滋生腐败。应该说,企业腐败作为一种职务犯罪,在任何所有制企业中都有可能出现。国有企业出现的腐败问题要通过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制度监管、严肃党纪国法加以解决,但不能因此就断言国企必然腐败,更不能以私有化的方法反腐败。还有一种认识,将国企发展与改革倒退画等号,认为唯有削弱国企,实现“国退民进”才是推进改革。这与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国企改革绝不等于“去国有化”或“去公有制”,更不能以所谓“国际经验”为依据,要求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将国有经济的比重降低到10%。正如总书记反复强调:“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要加强。”“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
为更好地坚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适应新的形势、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适应混合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体现国有资产“全民所有”的性质,《决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更多投向关系国 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对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探索推进重大信息公开;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和职务消费等。这些举措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合理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发挥作用。
三、从多个层面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既与市场经济具有天然联系,又与多个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相对接,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在机制上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提高效率,而且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足市场需求多样性、增强社会经济活力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
这些年来,国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使其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规模持续扩大。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注册资本占全国总额的四成。在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6家私营企业上榜,在纺织、钢铁、有色、家电、汽车、电信设备制造和金融业等市场化的主要领域赢得了一片广阔天地。十年前世界500强企业中还看不到我国私营企业的身影,如今 已经有8家企业进入这一梯队。华为等一批领军企业已经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优质品牌,参与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人担心,非公有制经济增长一分,公有制经济就会萎缩一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事实上,我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为前提的,三十多年来尽管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了,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控制力在增强,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大大提高。
当前在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市场准入制度不统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同时,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在治理结构、经营行为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都需要在改革中逐步改善。应该说,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需要鼓励、支持,也需要加强引导。为此,三中全会《决定》从多个层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在产权保护上,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在政策支持上,强调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鼓励混合上,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加强引导上,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当然,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不仅要求改善宏观外部环境,更有赖于各个微观主体练好内功,在具备条件时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四、发展混合所有制要紧紧围绕“两个毫不动摇”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实现形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打通了各种所有制资本相互融合的渠道,可以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也可以促进私营企业做大做强,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些观点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看成是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零和博弈”,这是不符合三中全会《决定》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定位的。有人将发展混合所有制解读为是要稀释国有经济成分,减少国有经济比重,也有人担心推进混合所有制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冲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指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前提是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目的则是实现“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基本政策已明确,关键是细则,成败也在细则”。为更好、更全面地体现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注意推行国企、私企、外企之间双向甚至多向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重视发展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而不能单向 地出售国企股权,进行变相的私有化。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以及发展混合所有制,在符合条件的行业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带动私营企业共同发展。“改革关键是公开透明”,要将国企改革置于严格有效监督之下,而不能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