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调研
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公众对学前教育需求迅速提升,学前教育一下子备受关注。入园难、入园贵不仅成为社会现象,也让教育行政部门感到棘手,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的反映越来越强烈。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不少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在幼儿园挂号排队的情况,在重庆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可见入园之难;幼儿园收费昂贵堪比大学也广受诟病,月收费超千元在许多城市已司空见惯,可见入园之贵。而在广大农村,学前教育则呈现大片空白。据教育部统计分析,上幼儿园又难又贵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为什么会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的情况,如何才能缓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如下报告。
一、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一个不容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入园难、入园贵”则日益突出。关于这个我问题,我走访了一些适龄孩子的家庭,据家长们反映,大多数孩子入幼儿园很难。位于六一村王阿姨表示,儿子三岁,想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自己可以找个工作安心去上班,可是找了好几个幼儿园,都是没有找到,因而很发愁。为此我寻访了重庆几个幼儿园,然而却发现有点规模的幼儿园却少之有少,而一些知名的幼儿园则是人满为患,报名的人数与可以入园的人数之间竟然高达10比1,而费用竟然也高得离谱,与某些大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调查的这些幼儿园中,有的幼儿园是专门为机关单位家庭子女而设,许多人想进都进不了也上不了,户口不在当地的,要交较高的“赞助费”,根据家庭的关系情况,所交费用不等。为此我还寻问了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只是说这是园里的规定,都是机关单位家庭子女,非机关单位家庭子女,要很好的关系或者缴纳很高的赞助费,才能进来就读。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0年12月),现状回顾:一出生就要预约,入园贵赞助费超过10万。
入园难,难到什么程度?入园贵,贵到什么程度?从今年初学前教育突然受到社会关注后,记者就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和调查。
“现在的情况是孩子一出生就要托关系,要不想选公办名园根本没戏。”身为北京人的肖先生感慨地说,“女儿出生的时候根本没担忧过孩子上不了幼儿园,直到今年年初孩子2岁多了,我们才在同事的劝说下着手,结果还是晚了公办园已经满额,好的民办园也正在排队。”
记者从海淀、西城、朝阳、丰台等区县教委了解到,近年来,尽管北京籍新生人口减少,但总的新生人口却突然膨胀,总人口逼近16万人,快赶上北京出生人口的最高峰了。但是,幼儿园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撤销企业办园、街道办园等导致幼儿园总数减少了。
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安庭日前向市教委提交了一份关于本市学前教育的调查。调查指出,现有幼儿园仅能满足一半适龄幼儿入园需求。据悉,目前全市户籍儿童共37.4万人,其中3岁以上15.8万人,3岁以下21.6万人。全市注册登记合法幼儿园共1266所,此外本市还有1298所未登记注册的“自办”园(俗称“黑园”)。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还了解到,由于学前教育长期投入不足和经费投向不均衡,致使相当一批幼儿园,特别是转制后的集体办园、企事业办园,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困难。
幼儿园“学位难求”直接催生了“天价”幼儿园。据家长们介绍,由于幼儿园招生没有“划片招生”,因此要想进入知名幼儿园必须“找关系拼费用”,有的仅“择园费”就超过10万元。据记者调查,知名公办幼儿园尽管公开交费低,但“择园费”却相当昂贵;民办幼儿园尽管相对好进些,但每月交纳的费用却在3000元到5000元之间,一些国际性的私立幼儿园还有每月上万元的情况。
二、出现入园难、入园贵的原因
幼儿园布局失衡、结构不合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缺口较大,公办幼儿园收费偏低;公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职后培训不足;普及城乡学前三年教育举步维艰,办园条件和教育质量难以保障;民办幼儿园无证办园难以根治,收费混乱,教育质量不高。这些都是出现“入园难、入园
贵”的重要因素。其实入园需求的迅速增长,与近年来出现的生育高峰有很大关系。尽管学前教育发展很快,但仍然“跑”不过入园需求的井喷速度。
1、长期以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在一些地方,学前教育倍受冷落,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了市场,财政投入长期过低。而这些本就数量不多的经费又仅仅投向了少数示范幼儿园,由此导致学前教育资源总体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这是造成“入园难”、“入园贵”的主要原因。
2、优质资源不足,家长“抢跑”心态严重
家长对优质特色幼儿园的迫切追求,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攀比心理,使优质公立幼儿园和一些有知名度的私立幼儿园,成了家长们追棒的目标。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导致“入园难”的重要因素。
3、农民工进城,流动留守幼儿大量增加与人口出生高峰一样,非户籍适龄儿童的增加,也造成了巨大的入园压力。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不断流入而且难以预测,使本来就有限的学前教育资源出现短缺。
4、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招生混乱,监管缺乏。
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收入不稳定,工资待遇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很多幼儿园的招生是自主招生,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统一收费监管。民办幼儿园无证办园难以根治,收费混乱,教育质量不高。
5、幼儿园布局失衡、结构不合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缺乏。
随着新的小区建成,造成布局不合理;有的幼儿园重点放在园区的外部装修,没有从实际出发,形成了学前教育服务重复,从而阻碍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健
康快乐成长。
三、采取的措施
措施
1、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化解“入园难”的根本保证。措施
2、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学前教育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的社会公共服务工程,具有公益性、公平性、非营利性等特征。这就要求各地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公办民办并举,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措施
3、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吸引力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核心和保障。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幼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缓解入园难的一个重要举措。
措施
4、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和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
要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总结
面对我国“入园难、入园贵”这个难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需要整个社会行动起来,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应把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列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逐步实现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积极扶持社会和个人举办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相关部门对不能达到基本要求、乱收费、违规举办的幼儿园,将予以取缔。——希望我们都行动起来,为了早日解决我国的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二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定稿]
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调研组于2011年1月9日至14日,分三个小组对伽师县、疏勒县、裕民县、阜康市、伊宁市、天山区等六个样本单位的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期间共召开园长、幼儿教师座谈会12次,调研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近50所,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100余份。获得了大量资料和信息,基本摸清了六个样本单位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现根据调研提纲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各地认真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使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幼儿园保教质量稳步提高。
(一)学前教育发展规模
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扩大公办幼儿园办学规模,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大力兴办双语幼儿园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学前教育覆盖率,促进了我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
1.幼儿园建设。据统计,XX年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1077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04所,占18.94%;民办584所,占54.22%;集体办和其他部门办289所,占26.83%。2011年全区已有各类幼儿园2563所,比XX年增长2.4倍。其中教育部门办1434所,所占比例比XX年提高37.01%;民办852所,所占比例下降20.98%;集体和其他部门办277所,所占比例下降16.02%。
XX年全区幼儿园中有城市幼儿园546所,约占总数的50.70%;县镇217所,占20.15%;农村幼儿园314所,占29.15%。2011年全区幼儿园中有城市幼儿园569所,所占比例下降28.50 %;县镇309所,所占比例下降8.09%;农村幼儿园1685所,所占比例提高36.59%。
据调研数据分析:天山区、伊宁、阜康三市(区)共有城镇公办园12所,其他部门办园15所,合计27所,占三市(区)城镇幼儿园总数的23.3%。表明我区城市仍然以民办园为主,民办园承担着城市市区四分之三以上的幼儿教育任务;裕民、伽师、疏勒三县共有农村民办园5所,仅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3.4%,而我区农村已基本形成公办园为主的办园格局。
2、幼儿入园情况。各地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努力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据统计,XX年全区在园(班)幼儿293397人,其中城市118502人,占40.39%,县镇67448人,占22.99%,农村107447人,占36.62%;
2011年全区在园(班)幼儿达到490610人,增长了1.67倍;其中城市127508占25.99%,所占比例下降14.40%,县镇82980人,占16.91%,所占比例下降9.24%,农村280122占57.10%,所占比例提高20.48%;
XX年幼儿园适龄儿童数约为97.92万人,在园(班)幼儿293397人,毛入园率29.96%;2011年幼儿园适龄儿童数约为94.51万人,在园(班)幼儿达到490610人,毛入园率51.91%;2011年比XX年提高了21.95%。
以上数据说明,XX年以来在国家及我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区学前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适龄儿童入园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管理现状
1、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各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在编在岗的幼儿园教师纳入编制管理,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此外,为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采用聘用代课教师等方法,补充幼儿数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据统计,XX年我区有幼儿园教职工18623人,其中专任教师10185人,园长1327人。2011年我区幼儿园教职工21234人,比XX年增长14%,其中专任教师12322人,增长20.98%,园长1607人,增长21.10%。数据表明,无论是我区幼儿园教职工、还是专任教师都远远落后于我区幼儿园入园率和在园幼儿的增长速度。
据调研数据分析:六县(市、区)共有幼儿园教职员工3834名,其中专任教师2144名,占55.9%,保育员543名,占14.2%,生师比为19.5:1。专任教师中有公办教师1040名,占48.5%,民办1125人,占52.5%;其中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有1216人,占56.7%。
2、幼儿园管理情况。各地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对幼儿教育的相关政策,将学前教育和幼儿园工作纳入教育统一考核之中。以制度化管理为重点,通过强化行政管理、加强教学指导,全面落实幼儿教育工作。每年由教育局牵头联合各职能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幼儿园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估,初步形成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管理,并通过创建示范性幼儿园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提高办园质量;
坚持依法审批,实行年检(年审)制度,对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卫生、安全、行政管理等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评估其办学资质和能力,不合格者限期整改。并积极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促使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学前教育经费情况。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按照《自治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保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由教育经费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此外,各地还在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加大幼儿园建设的投入。除了解决部分新建幼儿园地面硬化、绿化、美化和围墙等附属工程的资金外,还列出专项资金自聘学前教师,以解决学前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伊宁市自聘临时代课教师100名,伽师县自聘名87名,疏勒县自聘63名,有地方财政发给工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方面的问题
1、城市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由于国家和自治区学前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并未惠及城市幼儿园,致使城市公办园数量严重不足。如天山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共计44所,其中公办园8所,其他部门办园13所,民办园23所,民办园占总园数的52%;伊宁市城区内有幼儿园43所,其中公办园仅有3所,民办园40所,民办园比例达到93%。公办园的极度匮乏造成城市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既上不了数量稀缺的公办幼儿园,也上不起收费高昂的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城区难以得到体现。
据统计,2011年天山区有适龄幼儿约22300人,实际在园幼儿11625人,毛入园率52.1%。尚有47.9%的适龄儿童不能入园。天山区小神童幼儿园地处大湾地区,是一所民办幼儿园,尽管每月仅收取管理费250元,园中也有许多空的学位,但是周边仍然有很多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入不了园。
2、农村非“双语”公办幼儿园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农村非“双语”公办幼儿园既不能享受“双语”幼儿园经费补贴,也得不到地方财政经费的支持,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提高和改善,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发展规模和速度受限。为维持正常运转,非“双语”公办幼儿园只能通过收取各种费用维持运转,客观上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大多数农牧民子女需要送孩子到较远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接受教育,除承担管理费、伙食费、取暖费外,还要承担交通或寄宿费用,使农牧民负担加重。
非“双语”公办幼儿园多为差额拨款单位,收费标准(管理费)从50—250元不等,所收费用大多用来支付聘用教职工工资及必要的办公经费。伊宁市实验幼儿园2011年经费预算收入1877.1 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25.09万元,管理费收入1652.01万元,财政拨款仅占全部预算收入的12%。
3、幼儿园办园条件亟待改善。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除已实施自治区双语项目的地区外,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办园设施陈旧。阜康市、伽师县、疏勒县将一些旧院落、旧教室、旧办公室改做幼儿园,规模太小,又无寄宿条件,急需要修补或改建。一些乡镇、村双语幼儿园未安装暖气,冬季靠火炉采暖,不仅不能满足需求,也带来安全隐患。各地幼儿园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个别幼儿园甚至出现50-60人/班的情况。
2011年我区幼儿园生均建筑面积为4.18平方米,与国家标准6.09平方米有较大差距。其中城镇幼儿园建筑面积5,94平方米,与全国标准11.24平方米差距巨大。农村城镇幼儿园建筑面积2.86平方米,也远远低于全国标准。
4、双语幼儿园经费投入缺口较大。自治区双语幼儿园投资计划是以1000元/平方米的单方造价下达的,近年来各类建材价格不断上涨,新动工的项目幼儿园实际单方造价比自治区下达的投资计划单方造价高出许多,加上各地需自筹附属工程经费(每所幼儿园需要附属工程配套经费大约为30万)、发放自聘教师工资,使“双语”幼儿园项目县感到压力巨大,一些幼儿园的附属工程建设滞后。
由于我区各民族大杂居的现状,使得各幼儿园在招生时,选择了混合编班,一个班里既有少数民族幼儿,也有汉族幼儿,少数民族幼儿享受双语补助,汉族幼儿未享受补助,呈现出民、汉幼儿同园不同待遇、“一园两制”的现象。
(二)教师队伍的问题
1、幼儿教师编制短缺,数量严重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非“双语”公办幼儿园编制管理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在编教师 “只出不进”。为弥补教师缺额,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办园聘用大量代课教师,从而造成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所占比例逐年降低、聘用教师所占比例逐年加大的现象。“双语”幼儿园虽然通过自治区学前双语教师招聘补充了一些学前教师,但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项目的建设进度。
据统计2011年六县(市、区)共有专任教师2144名,其中公办教师1040名,占48.5%,聘用教师1125人,达到52.5%。六县(市、区)共有在园幼儿52349名,按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每班幼儿30人、配备两教一保的要求,六县(市、区)应有教师(含保育员)5232人,现有教师(含保育员)2687人,缺2545人,缺额近一半。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幼儿教师尤其是农牧区幼儿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大量存在,学前双语教师“一缺两低”(汉语水平低、汉语授课能力低)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伽师县304名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52人、占17%,具有教师资格证的32人、占11%,汉语水平等级达标的56人、占18%。
3、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六县(市、区)虽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文件精神,将在编在岗的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纳入编制管理。但聘用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养老、医疗、户口、住房、培训、及职称等基本权益缺乏保障。在参与问卷的87名教师中,有职称的仅为19人,占21.84%。待遇低、工作量大,致使目前幼儿园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更为突出。教师问题是制约六县(市、区)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地方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形成中央、地方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学前教育经费的新局面,大力发展普惠性的公办幼儿园。
1、城镇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时,要做到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原有小区配套幼儿园(民办),通过政府统筹安排,交当地教育部门办成普惠性的幼儿园,满足小区居民和外来人员子女就近入园的需求。
2、加大对农村幼儿园园舍建设和改、扩建的力度。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将原有学前两年幼儿园的办园体制逐步过渡为学前三年,进一步增加幼儿园容量,改善办园条件,基本满足所辖区域人民群众入园需求。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
3、企事业单位幼儿园,不得随意关、停、并、转,对于部分不具备独立办园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应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在政府统筹下,将所办幼儿园交给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划,或由社区或具备条件的团体、个人承办。确保“三不一保”,即坚持三个不变:办园性质不变,教师待遇不变,教育经费投入不变;“一保”,即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4、积极发展普惠性公办园,仅仅依靠预算内的财政投入是有困难的,还需稳定并扶持部门办园。要积极调动企业、事业、个人等社会各方力量,多形式并举,多渠道投资,多元化办园,形成政府办园、企业办园、联合办园、股份制办园、个人独资办园等各类幼儿园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5、对贫困家庭子女及流动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建议采用发放“幼儿教育券”或向民办园购买学位等方式解决入园困难。家长可持券自由选择正规的幼儿园,幼儿园凭券向政府换取公共教育经费,以此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使经济贫困家庭适龄学前儿童能够受到完全或部分的资助,确保他们就近有园可上,上得起园。
(三)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加强规范管理。
1、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形成“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
2、将民办幼儿园的业务管理、师资培训和督导评估纳入教育局统一管理,加大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管理,扶持民办幼儿园扩大规模、完善硬件设施,引进先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形成并发展办园特色,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增加教职工编制,提高教师待遇,完善聘用制度,稳定教师队伍。
目前我区各类幼儿园中教职工比例较低,尤其是教师紧缺,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待遇得不到妥善解决,教师素质偏低,幼儿教师流动性大。
1、增加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保证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不缩减。双语幼儿园目前按每班一位教师的标准配备师资,班级未配备保育员,幼儿园未配备保健医,无法保证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也不符合《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文件规定(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6-1:7),建议增加双语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重新核定城市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及时补充幼儿园教职工人数,尤其是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及保健医。
2、建议对幼儿园原聘用的在岗不在编、长期在教学一线从事双语教学、学历为中等专业、高中或“五大”生,经本单位、县市教育部门考核合格者,在教师招考时从学历、年龄上予以照顾。
3、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在职幼教人员实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幼儿园公办教师的工资及其它待遇要与中小学公办教师一样,列入区政府财政统一发放,并做到按月发放教师工资。对于农牧区等较偏远的地方,根据工作距离,发放交通及误餐补贴。
4、监督完善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待遇问题,实行幼儿教师最低工资福利保障制度,制定幼儿园教师最低月工资标准,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
5、提高幼儿教师职称评聘比例,各地教育部门应将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纳入当地教师职称评定系列,切实解决幼儿教师尤其是双语及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问题。
6、健全幼儿教师培训体系,把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形式培训,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五)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学、保育工作的管理。
1、积极开展自治区及各地示范性幼儿园的评审工作,发挥这些幼儿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在社会力量办园中,扶持一批办园思想端正、管理严谨、教育质量高又拥有较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园,在全疆形成以社区为背景的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机构。
2、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及无证民办幼儿园,要坚决取缔,但要建立科学合理和富有人性化的关闭方案,当地教育部门要做好无证幼儿园关闭后的幼儿分流工作,街道乡镇要妥善解决无证幼儿园举办者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对那些基础好、有一定办园经验的非注册幼儿园,应当以管理和引导为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改进时间表,以促进这类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六)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依照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各级政府应确保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学前教育的地位,将学前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落实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强调各级政府部门投入的责任,形成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强约束;另一方面按立法规定,确定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方向、使用细则、效率评估等办法。
2、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单列财政预算。在教育事业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做到逐年增长。
(2)下拨公用经费。公共财政安排非双语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与双语幼儿园等同,并做到逐年增长。
(3)设立专项经费。如: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全区范围内学前教育机构各类奖励和各类幼儿园的改扩建项目专项扶持,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确保专项经费的规范使用;基本建设专项经费,用于保证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部分幼儿园的改扩建等;维修改造专项经费,用于维修和改造幼儿园园舍;教育资助专项经费,向困难家庭幼儿发放适当的营养午餐补贴,确保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子女入园,并统一纳入中小学教育资助专项资金;学前教育研究专项经费,以科学研究保障我区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3、合理确定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明确学前教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公平性和社会福利性的属性,通过专业研究确定学前教育支出的标准,立足于举办普惠性的学前教育。一方面推行质价统一的幼儿教育收费机制,公办幼儿园实施等级收费,民办幼儿园按半圆成本核算收费;另一方面为了体现对薄弱幼儿园的扶持,采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生均定额补助政策,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资助制度。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地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大力发展我区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第三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时代在发展,群众对幼儿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呼唤真正意义的学前教育。为研究解决我片区学前教育事业的方向性、体制性、政策性问题,推进片区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可持续的发展。2011年4月初旬对全片区各类幼儿园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片区下辖11个村及完小教学点。
二、调研方法
通过,现场考察,听取各完小及教学点负责人的汇报资料,座谈讨论等方式,全面视察了解水母全片区11所完小及教学点。
三、取得的效果
水母片区是化处镇教育系统划分的三个片区之一,陆地面积40平方公里左右,通过调查,水母片区下辖11个行政村,学前三年儿童人口988人,9所完小及两所教学点,其中完小类学校代办学前班的有5所。在财政投入方面,除了代办学前班的学校配备一个专兼职教师认课,开取一定的报酬以及举办学前班必须的办公投入之外,其他五任何投入。每所平均每年投入教师待遇及办公开支约1万元。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片区内目前没有任何一所公办幼儿园,主要是政府投入不够。
2、部分学校有学前班,但学前班举办属松散型,缺乏政府干预及政策保障。
3、有未经审批注册擅自开办私人幼儿园一所,主要是办园方的办园的意识淡薄以及主管部分的监管力度不够。加上政府对于民办幼儿园没有可行性规章。
4、代办学前班的学校没有教师编制配备,有的是安排义务教育编制内教师授课,挤占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有的是聘请代课教师,代课教师的水平有限,导致教学质量不好。
5、由于是代办的学前班,所以管理不规范,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不规范等。
五、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促进我片区幼教事业的稳步发展。水母片区要积极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以适应国家“十二五”远景教育规划的需要。保护和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政府行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更何况支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功德无量的事业。为此,水母片区必须把水母学前教育放在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位置,全方位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度深化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在片区内新建一所干部幼儿园,积极实现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办学职责。
要坚决按照中央关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规定,进一步明确办学责任。建议:镇政府负责全片区幼儿教育规划、布局调整、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片区内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办好片区中心幼儿园。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加强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实施幼儿园各类评估标准和办法,园长资格审定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以及幼儿园取管理办法等方面的建设。卫生、机构编制、建设、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从幼教事业大局出发,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一切为了幼教,一切为了孩子,做好各自的工作。
3、创新模式,积极拓宽加快幼教发展的路子
可以提出 “创新办园体制,盘活教育资源,规范办园管理,提升办园水平”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办园体制改革作为“十二五”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政策上倾斜,领导上加强,机制上创新,全面铺开,强力推动,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全面加大学前教育的监控力度,完善学前教育的管理
机制和运作机制,全过程优化,全方位推进,狠抓幼小衔接,提升办园水平,做到让家长满意,让小学满意,让社会满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前教育的教育功能和办园效益。本着“放开、放活、管严”的原则,我们在做好“政府办园为示范”的同时,动员支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吸纳社会资金,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形成以“政府办园为示范、集体(村)办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新格局。
4、坚持管理创新,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园水平
(1)、上级部门严把办园审批关。依据各级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和规定,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登记注册后的幼儿园,名称变更、园址搬迁、停办合并等事项,由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未经登记注册,擅自举办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
(2)、严把教师准入关。建立完善了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所有园长和教师都通过“一推双考、竞争上岗”的办法选聘产生。
(3)、严把评估监督关。当前我片区虽然部分学校有学前班,但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了我片区学前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办有学前班的学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学前教育)管理条件》,制定《××小学幼儿(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出台以评估办学前班或者幼儿园为主的《学前班办班水平督导评估方案》,加强过程性督查和终结性评估,加大学前教育在乡片区教育工作综合评估中的计分权重。根据评估结果,实施动态管理,从严进行奖惩。对重点工作落实不力,评估成绩不达标的,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跟踪管理。整改不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坚决予以关、停、转。
(4)、严把常规管理关。放开、放活,不是放任自流。为此,我们进一步更新观念,克服“重建轻管、重教轻保”的思想,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每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严格落实“严、细、情、实、恒、新”的六字管理要求,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园,强化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优化园所环境,浓厚文化氛围,创
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严格的安全工作制度,特别是在园舍、饮食、活动、接送、保卫等方面,严把安全环节。
(5)、加强幼儿教育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育教学质量,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重点。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第一,办好职教中心幼师班,为今后大规模举办幼儿园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基础。第二,开展短期培训。县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规定所有的幼儿教师都必须参加,费用由三方面负担,教师自己出一点,所在园拿一点,教育部门贴一点。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辅导网,建立县教育部门、镇幼儿领导处、片区辅导员(或中心园园长)组成的业务辅导网,对幼儿(学前)教师进行全面指导。以乡镇中心园为龙头,开展教育、教学研讨,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此带动村办、个体小园共同提高。
第四,科学合理安排公办幼儿教师。第五,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完善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办法,使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化、规范化,并按有关规定,对应相关工资标准,将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同等对待。
附:《水母片区学前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普定县化处镇水母中小学校
2011年4月19日
第四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着眼我县长远发展
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关于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奠基阶段,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未来的长远投资,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仅是我县一项基础的教育工作,而且对于我县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1、学前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全县3—6周岁入园适龄儿童为20,477人,入园儿童为16,633人,学前三年总入园率为81.23%。目前,全县现有幼儿园141所(城区34所、农村107所),其中城内公办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一所——县第一幼儿园。25个乡镇中,除3个乡镇因地理位臵偏僻、生源少等特殊原因,未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外,22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公办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16.31%;民办园118所(城内民办园33所,乡镇民办园85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3.69%。全县幼儿教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幼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教师资质、幼儿师范毕业人员充实到幼师队伍中,积极鼓励小学富余教师和适合从事幼教工作的中小学教师通过转岗、培训调配到幼儿园工作。同时,实行园长聘任制,园长的任职资格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建立幼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将全体幼师纳入继续教育规划和培训管理之中,坚持在职培训提高与幼师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考评相结合,建设了一支素质良好的幼师队伍。目前,全县在职幼儿园园长123名,其中有教师资格证书的109人;幼儿教师534名,其中有教师资格证书的427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329人,专任教师217人,归县财政开支幼儿教师63人,公办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3、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根据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地方性和非义务教育特征,公办幼儿园采取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主办单位或个人投入等办法多渠道筹资建园。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加大对所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2009-2010年,全县共投入119万元,用于改扩建新园舍,增添设施、设备,逐步改善了幼儿园的整体教学环境。2011年,县政府出台了《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绥政办发„2011‟13号),要求今年重新为县第一幼儿园选址,打造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同时,改扩建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12年要改扩建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13年再改扩建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目前,已完成改扩建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第一幼儿园完成重新选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我县学前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与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重视程度不高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公益性及特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学前教育摆上应有的战略位臵,没有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总体布局,没有建立相应的督导、考核和激励机制,使学前教育在较长时间里得不到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因而导致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
2、公办幼儿园少
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领域中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但目前,我县县城内仅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只能够接纳适龄儿童300人左右,“入园难”特别是“入公办园难”成为现阶段学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全县2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名义上属于公办幼儿园,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还是教育教学水平,实际上无法达到公办幼儿园的水平。由于公办园少,大量适龄儿童只能被送进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疏于监管的民办园。
3、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由于学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受人事制度及编制等因素的影响,公办幼儿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全县公办幼儿园编制内的在岗专任教师只有63人,有些还不是幼师专业毕业,公办幼儿园大部分专任教师靠幼儿园自聘。另一方面,部分幼儿教师被充实到小学教育中,或者因其他原因转投其他行业,导致幼师资源紧缺。不少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是由小学中的富余教师中调剂过来的,没有幼儿教育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各民办园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幼师专业培训,导致“小学化”教学倾向严重。全县123名在职幼儿园园长中还有14名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保育员仅仅是孩子的保姆,很难真正起到保教的作用。
4、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县财政只负担县第一幼儿园,对其他幼儿园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乡镇财政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经费投入普遍较低,甚至是零投入。各类民办园由于自身财力所限,加之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短期行为严重,园所持续发展投资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以县一园为例,在县城内是条件最好的幼儿园,距离国家规定的公办幼儿园人均占有面积10m2的标准还相差很远,且校舍已是多年老式建筑。其他民办园大多条件简陋,面积狭小,采光通风状况不良,内部设施普遍不全,如缺乏室外大中型玩具、卫生保健设备和标准课桌凳等。农村幼儿园条件更为简陋,甚至没有必要的教学娱乐必需品。
5、家庭和社会教育缺失
学前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应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0—3周岁属于学前早期教育,这一时期以家庭教育为主,辅以社会教育;3—6周岁是学前幼儿教育,这一阶段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并要有良好的社会教育。目前,大多数人把学前教育理解为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三、建议及对策
针对全县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县内外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就加强全县学前教育,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要改变我县目前幼儿教育的落后现状,就要加强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通过政府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补助和奖励,进一步带动社会力量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福建省永春县早在2000年就把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县政府每年从财政和教育费附加中拨款用于幼教事业,同时规定乡镇给予一定的配套,并大力发动海外华侨、社会人士捐资办学。目前,永春县95%以上是公办园,且有5—6个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要加强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幼儿教育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园舍改造、维修和设施设备的添臵,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使乡镇中心幼儿园切实担负起示范、指导本乡镇幼儿教育的职责。
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学前幼儿教育水平
加强培训是提高现有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最直接手段。相关部门应抓好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定期长效培训机制,同时应积极吸引从幼师专业毕业的有专业知识和良好师德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园长、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各幼儿园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等方式,提高园长的管理水平和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弹琴、音乐、舞蹈、绘画等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3、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民办园
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幼儿教育的统筹和宏观调控工作,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规范办园行为,根据2010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班额编制、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和组织、教材使用等情况的检查,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整体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加强监管,督促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4、完善制度建设,严把幼师准入门槛
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幼儿教师资质认证制度,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并实行登记管理,对于没有幼儿教育教学经验的要严格实行先培训再上岗制度。要保证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尽快配齐配足园所教师,解决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编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比例问题。
5、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相关部门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幼儿园和学校有责任帮助和指导家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等形式,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等方面的认识,以达到全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目的。要加强社会宣传,努力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五篇:学前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毕节市普宜镇 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调 研 报 告
2011年7月
毕节市普宜镇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根据毕节市关工委、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学前儿童发展情况调研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普宜镇关工委、普宜镇中心校本着找经验、查问题、谋规划、求发展的目的,于4月20日,采用了走访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对我镇五个片区学校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作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
普宜镇开办学前教育班级最早的是普宜小学,于1987年开办学前班,已有24年的学前教育历史,从1995至2005四年间,乐都小学、沙田小学、火马小学也先后开办了学前班,从2005年起小河小学、垭口小学、大湾小学、箐脚小学、木窝小学、桥边小学几所学校都办起了学前班;在2006-2010年间由刘芳、胡关艳等私办了“阳光幼儿园”,入园学生均在35-80阶段,由于硬件设施不齐、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于2010年春停办。目前全镇共有学前班学生528名,学前三年毛入班率达41.2%。到目前为止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学设备,没有专职的幼儿教师。
根据2010年两基数据统计,我镇3-6周岁的儿童就有1607人,由于我镇是省100个开发小城镇之一,街道人口数将可能有一个大幅度上升,估计在2011-2015年间全镇3-6周岁儿童数可能达2000名,其中镇中心3公里范围内的可能有1200名。乐都片区中心3公里范围内的学前儿童估计有300名,沙田片区中心3公里范围内的学前儿童估计有250名,火马片区中心3公里范围内的学前儿童估计有250名。由此可以看出,我镇幼儿教育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在镇中心点应该新建一所大型幼儿园,在乐都、沙田、火马应该各新建一所中小型幼儿园,其他各校也必须有一个学前班。
二、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学前教育的普及方面,我们采取的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做法。从1987年起,我们在普宜中心校试点开办了学前班,其时学生数还不到30人,学生大多是干部职工子女,任教的教师也比较专业(能歌善舞),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行为习惯、兴趣爱好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渐渐地,普宜中心校的学前教育就发起来了,目前已有3个班282名学生。在中心校龙头效应的推动下,1995-2000年间,我们又在乐都、沙田、火马三所学校推广了学前教育,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是从2005年起我们在全镇普及了学前教育。
在学前教育管理方面,我们把学前班的管理纳入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的范畴,同考核、同量化、同奖惩。并要求学前班教师加大对学前班学生的道路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要求学前班家长按时接送孩子。
在经费投入方面,由于没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经费,我们采取的是根据现农村家庭的承受能力,收取一定的书学费,以解决学前班代课教师工资问题、购置简单教具和学具、开展活动等。
在教学方面,我们要求学前班教师要以培养学前班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为主,辅助学习一些简单的字词、计算等。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宣传普及,大部分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由学前教育的过渡,小学教育的基础得到好的奠定。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设施缺失,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学前班学生无专门的活动场所,缺少最起码的玩具和学具,学前教育达不真正意义上教育目标。
2、师资缺乏。
3、家庭教育薄弱。现在由于外出打工的热潮,大部分农村青壮年人口,纷纷到外地务工,形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造成了严重的隔代教育现状,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
4、幼儿教育教学趋向小学化。幼儿园从中班开始教幼儿识字、写一些简单的汉字,大班开始大量识字、写字。这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易造成幼儿厌学情绪。
五、对策及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满足农村幼儿教育之所需。
2、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尽快在农村集镇中心点,新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幼儿园,再往片区中心点推进,达到全面普及。
3、匹配师资队伍。
4、强化体制建设。
普宜镇关工委 普宜镇中心校
2011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