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歌《梦》--大班说课
诗歌《梦》
一、说教材分析
我选择的说课的科目是语言,课题内容是诗歌《梦》,适合大班幼儿学习。那么,我为什么要选择教学安排以外的教材呢?一是因为这首诗歌为读者创设了一种优美、温柔的梦境。它无论从意境还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为向幼儿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二是因为这篇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儿从巧妙的构思中获得丰实的美感。大班幼儿由于词类范围的扩大,思维的不断发展,他们分析理解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我把这精炼而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及饱含丰实的思想情感的文学作品介绍给大班幼儿,这也就是我在反复慎重的比较挑选教材的过程中,最终确定诗歌《梦》作为说课、执教内容的原因。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一次创造性地选用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机会。
这首诗歌通过对优美、温柔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歌颂美好生活的心愿。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我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具体是
(一)向幼儿渗透热爱珍惜美好生活的教育。
(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初步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及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三)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朗诵。丰富词汇:柔柔的、甜蜜。
精读这首诗歌,不仅为其优美的意境所感叹,而且更为作者构思的美妙所叹服:小花被披上金色的衣裳,白云跳起舞,树叶有了被挠痒的感觉,这些拟人化的比喻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也更接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孩子们都喜欢穿漂亮衣服,小女孩更喜欢跳舞,且多数孩子都有被大人挠痒的经历。课题的重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在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诗歌。诗歌中的结尾说到: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为什么做了那么多美好的梦,又说这不是梦呢?难点就在这儿,即如何渗透思品教育就是课题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为使幼儿体验诗歌中的语言、意境的优美和丰实的情感,结合语言活动自身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欣赏、讲述和谈话进行教学。诗歌本身就含有诸多美的东西,它可以唤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让幼儿重述语句,那幼儿就会学得索然无味。为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突出“如何引导幼儿理解诗歌”这一重点,我借用电教手段,利用配乐诗歌录音的形式,并根据诗歌内容自制投影片,将音乐、诗歌、画面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感官,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能让幼儿自发地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境界之中,它所呈现出的视听效果,不仅可以丰满诗歌本身的魅力,而且对于引导幼儿积极地欣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看和听,幼儿很快就可以体会到诗歌中动人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挚热情感。所以,我选择了视听同步欣赏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引起幼儿欣赏的兴趣,激发幼儿欣赏的愿望,培养幼儿欣赏的能力,教师就需要运用语言的速度、语言的变化、感情色彩和叙述的条理性,通过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以恰当的表达不同情节,引导幼儿分析理解作品内涵,使幼儿获得鲜明的表象和概念,所以讲述法为另一种教学方法。以上两种方法相互并存,是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解决教材重点的有力手段。在突破教材难点“为什么说这不是梦”时,采取谈话法。因为谈话法是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谈来进行的,由于能相互交谈,有问有答,因此能把较复杂,幼儿难以理解的问题化为若干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阶梯式问题,对开拓思路,激发幼儿有系统的思维,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有较多益处。此外,还有表演法,幼儿个个爱表现自己,当幼儿的情绪受到感染时,我带幼儿进行即兴表演,你演给我看,我朗诵给你听,一起将诗歌的内容表现出来,幼儿的兴趣会非常高。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运用直观、形象且便于演示的投影片和配乐诗歌录音磁带作为主要教具。
三、说学法指导
诗歌教学中教师容易重复述而轻欣赏,其结果,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时间少,机械复述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那么,文学作品的意境、情感及文学形式的美便消失在机械复述之中。众所周知,欣赏文学作品是幼儿园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如何去欣赏,欣赏的程度如何,既检验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我注重为幼儿提供会欣赏的学习方法,也就是会倾听。为了避免幼儿在反复的欣赏中注意力分散或产生厌烦情绪,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安静欣赏教师朗诵;播放录音,幼儿闭目欣赏;视听欣赏等。培养幼儿这种良好的自觉地倾听习惯,为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对于作品中那些重点的语句,教师对照画面,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帮助幼儿分析。幼儿看着色彩鲜艳的画面,听者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这种良好的语境,启迪了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从中也孕育着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规程》中明确指出: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就问题的设计着重从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出发进行究因性、假设性、连问的提问方式。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依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积极鼓励,正面教育的方法因人施教。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看、听、想、讲,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认真倾听及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谈话法,以游戏的口吻,师生进行相互交流,并在《梦幻曲》音乐的伴随下,将幼儿的情绪引入梦的主题。大班幼儿思维直观、具体、形象,他们的活动带有较强的情绪色彩。因此,教师用音乐作为背景,运用拟人化的语言,如:夜晚来临了,大地变得黑暗了,小蚂蚁、小蝴蝶、小花睡觉了。你也上床睡觉了,睡着的时候会不会做个美妙的梦呢?你梦见自己怎样了?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极大的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中,幼儿犹如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注意力很快就集中了,思路也变得开阔了。第二部分,是分析理解诗歌部分,这一部分共分五部。第一步,通过教师的朗诵及欣赏诗歌录音,其中贯穿常规性提问,使幼儿对诗歌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第二步,运用电教手段,利用究因性、启发式的提问,为幼儿创造较多的独立思考、充分表达的机会,引导幼儿分析、理解诗歌内涵。第三步,通过视听完整地欣赏,及“你喜欢什么?为什么?”的提问,引导幼儿去挖掘、去欣赏诗歌的内在美,并能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四步,师生集体看投影片朗诵,然后是思想品德的渗透、表演朗诵和发散思维。教师利用丰富的语词启发幼儿想象,因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逐句逐段教诵,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幼儿大胆的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发挥其想象的积极性。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延伸活动,启发幼儿运用柔和的色调画下自己甜美的梦境。活动的开始由“说梦”引入,结束又以“画梦”收尾,首尾呼应,整个活动紧紧围绕“梦”这一主题进行。
附:诗歌《梦》
在梦里,我是多么甜蜜!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小花,柔柔的太阳给我披上金色的太阳;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朵白云,轻轻地风教会我跳舞;
我梦见自己变成一缕青烟,细细的雨给我挠痒痒。
在梦里,我咯咯得笑啊!
笑个不停。
不,这不是梦,这是真的!
第二篇:说课:大班诗歌“摇篮”
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依据素质教育中“提高审美观,提高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的要求,及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任务,制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情感。
2、引导幼儿能大胆表达,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欣赏为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宁静、温馨的意境,初步尝试感情的朗诵诗歌。
4、初步学习使用动词:飘、翻、吹,进行仿编诗歌的尝试。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这是依据了语言的教育意义指出:语言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提高审美观。这首诗歌含有丰富的知识性,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很多美好的情景,是幼儿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好教材。幼儿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难点:正确使用动词,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进行诗歌创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色彩对幼儿有很大的感染力。作为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理解语言、表达语言的基础,幼儿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幼儿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 动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第一种游戏法,同中小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那么游戏法恰恰能完成纲要的要求,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教具挂图和小图片。首先,在课题导入部分运用了音乐小游戏“模仿动作”。随着音乐引导幼儿模仿白云飘等动作,用动作理解诗歌中的动词。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宝宝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音乐表演游戏“快乐宝宝”。第二种是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颜色鲜艳的大挂图。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谁会是宝宝的摇篮?”“你想想还会有那些宝宝?谁又会是他们的摇篮?”。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梦幻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幼儿的讲述。幼儿通过在游戏中自由结伴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 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第三种方法是分段跟诵法,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大图片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幼儿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色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三、学法指导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学法指导,一方面就是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教幼儿注意倾听,才能正确的感知语音、语汇和语法规则。根据纲要中让幼儿“想说、敢说”的要求,我就从想和敢这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首先,我在示范朗诵前着意设计提问“仔细听一听,诗歌中说了些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认真倾听。在示范朗诵中借助于想象的图片和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地朗诵,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为幼儿提供学习朗诵的榜样,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游戏,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在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尝试,进行诗歌仿编的方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 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扩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时,提供了各种小宝宝的图片。由这些图片引起幼儿的思考,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教学的难点。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过程教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音乐“模仿动作” 导入课题,随着优美的音乐教师说:“白云飘来了。”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白云飘,并用语言说:“白云白云飘啊飘,飘到蓝天上。” 教师再将白云的图片贴到天空的背景图上。通过动作模仿来初步理解动词“飘、吹、翻”,为诗歌的学习做基础。第二部分展开分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语言游戏“送宝宝回家”。教师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小宝宝的家在哪里?”“小宝宝想睡觉了,谁来哄他呢?怎样哄?”通过集体想办法,把小宝宝送到妈妈的怀抱里,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第四段“妈妈得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即而启发幼儿想“这些宝宝的家在哪里?”“谁是它们的摇篮?谁又在哄宝宝睡觉?”给幼儿充分的游戏空间,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答,边操作边表达。比如幼儿会说:“星宝宝的家在天上,白云是星宝宝的摇篮,月亮在哄星宝宝睡觉。”可能幼儿的想法和诗歌中的内容不同,可是教师也要充分的肯定幼儿的想象。因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幼儿理解诗歌中描写的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扩展 幼儿的思维。第二环节完整欣赏,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这些小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可高兴了,家可真好啊,你看他们都舒服的睡着了,仔细听一听诗歌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进行配乐诗朗诵)听完后启发性提问:“你觉得小宝宝舒服吗?为什么?”“谁是小宝宝的摇篮?”“谁在哄宝宝睡觉啊?”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提问让幼儿深入了解诗歌中的白云轻轻飘等动词的运用,感受诗歌中的美。第三环节分段跟诵。首先,幼儿自选图片扮演各种宝宝学习有感情的朗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调动起幼儿的感情共鸣,进行有感而发的朗诵。然后教师在组织全体幼儿进行有感情的分段跟诵。自然地过渡到第四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配乐朗诵,完成教学的重点。第五环节仿编诗歌。出示各种宝宝的图片让幼儿自选一种与同伴讨论创编诗歌。利用这些图片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教师引导幼儿:“这些宝宝的摇篮是什么?”“谁会哄小宝宝睡觉?怎样哄?”比如这只鸟宝宝,幼儿通过探索思考有可能编出这样的诗句“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沙,鸟宝宝睡着了。”通过这样的仿编和操作活动,让幼儿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参与仿编,教师适时地指导和帮助,顺利自然的完成教学的难点。第三部分结束,音乐游戏“快乐宝宝”。教师进行情感启发:“每个宝宝都有一个家,都有疼爱自己的妈妈。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妈妈。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宝宝们多么快乐啊!让我们一起快乐地跳起来吧!”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幼儿充分表达那种仿编诗歌后的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爱妈妈的情感。另外,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获得的各种情感体验、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我又设计了延伸活动,请幼儿欣赏几首摇篮曲和其 他有关于摇篮的诗歌,或组织美术绘画等延伸活动,体现了各科教学的整合性。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教学节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时间。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第三篇:原创诗歌评析课 说课
原创诗歌评析课——说课
钦州市第一中学覃年升
一、设想
青年优质课如何上出新意?我本来想上课文的,但是觉得很多课文以前都上过,也听过很多名师的相关课程,觉得很难超越。对我而言,原创诗歌的评讲是陌生领域,尝试一下,挑战自己。所以借助自己的不经意的一次小作业,决定上这一课。国庆期间,我布置学生写一首诗歌,并且写上创作的灵感,主题构思。目的是想让他们亲身创作诗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更全面准确地把握欣赏诗歌。我的观点是人人皆可写诗歌。教学的观点:在创作中欣赏,在欣赏中创作。在阅读的时候,想到写作;在写作的时候想到阅读。阅读和写作要紧密相连,尽快活学活用。
不仅是诗歌,作文亦如此。
二、定位
这是一节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课。根据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拥抱文学之子诗歌,我开设这节课。朱光潜说,诗歌是文学的源头,会读诗,也会读其他文体的作品,会写诗,爱写诗,作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写诗,对我们语文中的语言表达题而言,是一个有效而有趣的训练。语言表达题中的一些题目,本身就是一首诗歌的创作。所以课内课外结合,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目标
首先,提高诗歌的创作和欣赏能力。选学生的篇目来欣赏评价,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更能让他们很快地进入文本。老师作者学生三者交流,对于诗歌我们将有更深刻的理解。其次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在选诗歌篇目的时候,教师注意选那些思想健康积极,情感真挚昂扬的作品,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文学观世界观人生观,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魅力,在诗歌的创作中熏陶情感,历练思想,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四、教学过程
先是武汉纪委书记车延高的羊羔体导入,引起学生对读诗写诗的热情,简明扼要。然后是诗歌评价的方法指导,这种指导不想高三的那么具体详细,目的是想培养学生读诗的感觉,评价的技巧。它是不求面面俱到的,只要评出特色,评出精彩。毕竟学生在初中也学过诗歌,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技巧。所以在指导上我更多的是告诉他们如何让自己的评点有特色,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接下来是教师那学生原创作品进行分析评价,给学生示范。
然后是学生评价两首诗歌15分钟,分组讨论,形成中心发言人,最后成果展示。
最后是布置课后作业,进一步地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五、自我评价
课堂有方法指导,有教师示范,有学生练习,有教师的及时评价,优秀作品及教师评价,还有课后练习,环环相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想效果应该很好。我希望,通过这节课,今后学生在诗歌创作和欣赏方面增强信心,提高能力。在写作成长,在欣赏中成长,热爱诗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第四篇:诗歌:春天教案及说课
诗歌春天
活动目标:
1.在回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理解诗歌内容。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 3.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扩展想象。活动准备:
1.用纸做成三本书。2.磁带、录音机。
3.幼儿已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形式导入。
1.师:美丽的春天来了,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2.师:除了在春天里看到,还听到什么呢?
3.教师小结:在春天里看到了很多花,如:红红的桃花,白白的梨花,黄黄的迎春花,绿绿的柳叶;在池塘里看到了青蛙和小蝌蚪,小鱼,春天真美丽,还听到打雷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等。老师把小朋友找到的春天编成一首诗歌,请小朋友听一听,诗歌里把春天说成了什么?
二、完整欣赏诗歌《春天》,初步感受春天。
1.老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幼儿第一次完整欣赏。师:诗歌里把春天说成了一本怎样的书? 2.分段欣赏,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了解春天,用诗歌里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1)欣赏第一段,理解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为什么是彩色的呢?
师:请幼儿根据彩色的书上画的来说一说?(2)欣赏第二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笑的书。
师: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还会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师:小池塘为什么会笑了?小朋友为什么也笑了呢?(3)欣赏第三段,理解“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
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会笑的书,还会是怎样一本书呢?(会唱的书)
对,春天是一本会唱的书,春天里谁在唱歌?青蛙呱呱呱,春雨滴答滴答,燕子叽叽叽,春雷轰隆隆,它们到底告诉我们什么呢?还有谁也在唱歌呢? 4.完整欣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1)完整欣赏诗歌一遍。
(2)请个别幼儿上来朗诵诗歌。
(3)让幼儿以开火车的形式来朗诵诗歌,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5.创编诗歌。
(1)“小朋友你们说春天除了是一本彩色的、会笑的、会唱的书,那它还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请幼儿互相讨论,说说春天还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2)请幼儿给创编的诗歌起名字。
(3)“小朋友真棒自己都编了一本书,那我们一起有表情的朗诵一下,好吗?”请幼儿把自己创编的诗歌朗诵一遍。鼓励幼儿要用你好听的声音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有多喜欢春天。
小结:这就是小朋友心中多彩的春天,春天除了是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会动的书,还有更美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再去找一找春天,看谁找到的春天最美丽!
大班诗歌:《春天》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诗歌《春天》,是一首孩子眼里的“春之歌”,这首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字里行间充满着春天的特征。大班幼儿有了欣赏、理解诗歌的能力,而诗歌中的比喻手法,给了孩子较大的想象空间。通过观察春雨、幼儿园里散步等形式,对春天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此活动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春天的特征。我确立了本次活动的三个目标:1.在回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春天的特征,理解诗歌内容。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手法,感受诗歌中优美的意境。3.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扩展想象。
二、说教材的重难点
在这篇诗歌中,感受“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春雷轰隆隆,春雨滴滴答”、“燕子唧唧唧,青蛙呱呱呱”等优美的意境,培养孩子的艺术想象力,这是重点。而这篇文章中让幼儿理解“春天是怎么样的一本书?是一本彩色的书、会笑的书、会唱的书”这些比喻拟人的句子又是幼儿不容易理解的。所以我把他们制定为学习的难点。根据重难点,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环节。
三、说教学准备:
1、配乐诗朗诵,音乐磁带,录音机。
2、画了有关诗歌内容的画,便于幼儿更容易理解内容。3.幼儿已观察过春天的景色,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
四、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谈话形式导入:美丽的春天来了,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疑问去探究春天。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教师以饱满的情绪、优美形象的图片,适时地指导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让孩子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美,体验学习诗歌的快乐。这样教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
说学法:在诗歌教学中老师将根据诗歌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想)感受诗歌的内容,有
1、观察、提问法: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需要,巧设提问,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观察提问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教师准备的图片
2、讨论法:“讨论春天还是一本怎样的书”进行创编诗歌。并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谈话形式导入:美丽的春天来了,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智慧的火花。因此,在教学的开始部分,我以幼儿的已有经验提问,激活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图片,设置问题,解决散文诗的重点。出示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三本书?”“书里都有些什么?”通过观察、讨论让幼儿感知、了解春天的景色,领略春天的多姿多彩。
3、欣赏、朗诵诗歌。
第一遍教师朗读,为使孩子们对诗歌优美的意境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以优美的声音朗读散文,使散文在幼儿的脑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第二遍播放录音机,再次欣赏诗歌,感受春天的美。这一遍主要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解决重难点。
4、看图片,带领幼儿朗诵诗歌。
通过观看图片,讲述诗歌,视察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与熟悉程度,在完整的朗诵诗歌,提醒幼儿朗诵诗歌的语音语气,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5、创编诗歌。
启发孩子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尝试替换诗歌中的自然景象仿编诗歌。创编诗歌虽然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果没有形象直观的图片,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就不能充分的发挥。我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课件,因此只能以孩子们的已有知识来想象创编了。
6、结束活动:老师以肯定、赏识的言语鼓励孩子在活动中自己仿编儿歌,让孩子动手动脑,大胆的探索。
第五篇:少年有梦说 课 稿
说 课 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少年有梦》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 2节内容。七年级刚开学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小怀抱梦想,用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去实现创新进取的人生。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初步具有辩证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努力实现梦想。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认识梦想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说教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播放歌曲《蜗牛》第一段,思考:蜗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是为了什么?让学生感知梦想及梦想的力量。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并分析斯库林夺冠视频等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讨论法
学生讨论11页的五种观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理解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五、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5分钟)
由播放歌曲《蜗牛》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1)观看斯库林夺冠视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少年有梦的原因(2)观看视频: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电影片段认识到怎样实现梦想。(3)理解分析教材12页中的格言,格言解读.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这个板书设计就是力求体现这一特点。
5、巩固练习
三道单选题意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
6、布置作业。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布置了简答题,这样做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从而达到熟练教材内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