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揭月琴

时间:2019-05-12 17:3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揭月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揭月琴》。

第一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揭月琴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翻开此书前,无数关于幸福的问题跃动于我的脑海中。幸福究竟是什么?怎样才可以拥有幸福呢?又要怎样才能一直保持住幸福呢?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我跟随着泰勒·本-沙哈尔的脚步进入了探索幸福的世界,期盼着它能带我找回幸福的真谛。

刚翻开书,就深深地被作者在前言中提出的问题——“如何解释哈佛大学等高校对积极心理学热切的需求?为什么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甚至成年人都对幸福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吸引了我,使我对此产生了共鸣。我也开始渐渐地在反思为什么当初我会十分果断地选择这本书?如果我的选择只是一时感觉,那为什么我们班90%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这本书进行阅读呢?我想,这绝非偶然。是因为大家可以结伴读书,日后方便讨论心得?是因为这本书内容较少减少阅读量?我认为,这些肤浅的理由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或许,这些不起眼的细节也是在演绎着作者提出的疑问,或多或少地表现了当代高校学生对积极心理学热切的需求以及对幸福研究的兴趣所在。

到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出现呢?在当今的社会中,全球的GDP在不断飙升,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了,但不难发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自杀、;如今,三件被房子、车子自残新闻不断登上报刊杂志,焦虑症、抑郁症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在各种调查中也显示了人们的幸福感在不断下降。最近央视作了一个民意调查,主题是“你幸福吗?”。记者深入民间,随即采访,受访者涉及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的基层群众。当记者问及“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时,一些人给出的却是回避、冷笑、以及自嘲式的回答。幸福,原本是一个很单纯的心理状态,但是为什么在当今社会却这么难以回答,有人甚至以冷笑避之,这不禁发人深省,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心中的那份幸福感?人心为物欲所蔽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呢?毕竟,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存压力也随之增加。在紧张的生活节奏驱使下,在学习工作时间长量度大的压力下,人们逐渐变得浮躁、焦虑,人心为物欲所蔽。历史倒退20年前,那时生活的“三大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票子所取代。那时一家几口人挤在几十平的房子里也不嫌小;如今,一家几套房子也不嫌多。社会进步了,但我们的心却变小,被物欲填满,变得自私、冷漠,再也容不下曾经的那些单纯的幸福。不过,大概这只是人们丢失幸福

感众多原因里的一个而已吧。但是,不管怎样,既然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整个社会的风气,那我们只能自求存亡,学会在生活的污水中挣扎,背上行囊继续上路,去寻找幸福的真谛。

(一)依据模式析原因

在寻找幸福之前,清晰地认知自己丢失幸福的原因所在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泰勒•本-沙哈尔在书中提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就是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既能把握住当前的快乐,又能掌控到未来的获益。所以,不管你偏重了哪一方面,都会导致你的幸福感会下降。

在书中,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把各种人生态度和行为模式分成了四种人生模式,并形象比喻为四种汉堡模式。第一种汉堡是垃圾汉堡,口味诱人但却无益于身体甚至埋下致病因子,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更看重的是眼前的快乐,对于未来的利益往往会被忽视甚至是被牺牲以换取如今的一时快乐,所以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快乐而逃避痛苦。第二种汉堡是素食汉堡,口味不佳但却有益于身体健康,这样的人被称为“忙碌奔波型”。他们更在意的是目标的实现,继而会为了这一结果而奋不顾身地去努力拼搏,甚至是历经种种痛苦与煎熬亦在所不惜。第三种汉堡是最差的汉堡,既不美味也不健康,这样的人尅被称为“虚无主义型”。他们已经在潜意识里埋下了“生无所恋”的念头,对于的所有好与坏都表示得无所谓,对于未来更是没有了期盼。第四种汉堡是理想汉堡,既美味诱人又健康益人,这样的人被称为“感悟幸福型”。他们能很好地处理当下利益与未来利益的关系,所以他们总能取得双赢。这些仅仅是作者理论上的理想分析,并不能单一地在人们身上演绎。现实中的人们更多地是多重类型的重合体,而不仅局限于其中之一。

而我自己也不例外,对于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事情总会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作者在文中提出“‘享乐主义型’的人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自己开心,就值得去做,等找到下一个更刺激的乐子再说。他们在爱情和友情方面精力旺盛,但新鲜劲儿一过,他们就开始物色下一段感情。”听起来,这是多么的可怕,似乎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可以不断利用他人,感觉是在抱着一种“玩弄”的心态在侥幸存活。但更可怕的是,我居然发现自己有些时候就是这样的态度面对生活。所以,整体上我是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惰性无处不在,包括学业、生活、工作。譬如,在高三时,大家都在奋力向前冲时,我居然很淡定,觉得没必要过得那么辛苦,完全没有埋头苦干一场的动力,当然想法是有很多,但从没被付诸于行动。碰到困难就逃避、缺乏耐性、甚至有些急功近利,这几种罪名纷纷附于我身。同时,我开始在怀疑自己对感情的态度。不止一次地试过,在某一段时间内,和一些朋友会突然地从亲密无间转变到冷眼相对,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着具体的矛盾,所以这个转变是来得如此悄无声息。在关系恶化的时候,心里甚至还会出现怨恨的情绪,最后把彼此的友情推向了不可回头的深渊。那是真的因为她们不再能为我的生活带来乐趣让我产生了疲惫感吗?一个又一个的好朋友从身边离去,心里的忧虑亦不断加深。毕竟,一辈子真正聊得来的朋友并没有几个。难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一个挺“享乐主义型”的人嘛?真想知道原因,更想知道解决的办法。当然,我也有过“忙碌奔波型”的生活,特别是对于干部工作,自己尤其上心,热情高涨,常常不惜牺牲其他代价去全身心投入,当然我最后面临的就是工作过得去了,学习就落下了。不过,幸好,回头看这一成长之路,虽然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很多机遇往更好的地方和区域发展,完全谈不上“感悟幸福型”,但一路上自己还是挺阳光积极,不断向上的。

所以,大家在察觉自己已远离了幸福时,可以像我一样依据作者提出的四种模式去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通过比较分析自己是否有很好地处理当下与未来利益的关系,还是只着重于当前的快乐,或是着重于未来的获益导致自己丢失了幸福。对幸福有了正确的定义,再为自己的生活来一次全方位的定位,便能找到自己迷失幸福的原因了,继而拨清眼前的迷雾,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向生活,召唤幸福。

(二)转变态度得幸福

对于我们学生群体来说,学习是首要任务。而在中国,高考对于人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总会有人向我们灌输“高考考好了,你就能少奋斗几十年”的观念。虽然有点偏激了,但也并不是无道理,毕竟高考考好了,上了更高水平大学,且别说你在学校学到了多少,净是那张文凭就能为你开拓了不少道路。正因为如此,孩子们从小学甚至更小就开始在家人、学校、社会的压力下,不断发愤图强奔向高考。但是,不难发现,现在有很多的学生都讨厌学习,觉得那是一

种煎熬。我认为,问题的根源是在于学生们的学习动机不正确吧。作者在书中分析,提出了两种学习动机模式——第一种是“溺水模式”有着从痛苦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望,一旦挣扎出来了,便觉得是解脱,误以为那种舒适感就是他们想要的幸福;第二种是“性爱模式”,这是一种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的幸福的模式,因为他们已经让学习本身成为了一种快乐的事情,所以他们会从一开始乃至每一件事情里都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快乐。很明显,当今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种学习动机,所以他们会觉得学习很辛苦,甚至渐渐开始厌学,想逃离课堂逃离学校。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观念,把观念从“为了„而学”转变为“我要学”,驱除功利性的目的,留下自己最真实的兴趣。因为只有有了兴趣爱好,有了清晰的目标,我们才能让我们的行为和觉察融为一体,继而自己就会沉浸在过程中而不是一味地去关注结果。当然,在此同时,我们要权衡好自己的能力与任务难度的关系,我们不要给自己过高的压力,尽可能选择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任务进行,这样就可以避免让自己因为任务太难无法出现焦虑情绪。而如果是作为一名老师或家长,我们应该更多地向孩子们强调学习的兴趣所在而不是成果所在,积极鼓励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逼迫着他们总是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总之用心去创建适当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来帮助孩子们平衡当下与长远利益,同时获得快乐和意义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所在。

而对于工作,它和学习其实是大同小异的,要想把工作做好做得开心,那么自己首先就必须得对这份工作有热情。因为热情是幸福的动力来源。热情的来源可以是自己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以是进入职位后慢慢对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在选择合适的工作前,我们应该要关注我们的快乐、我们的优势以及什么才能为我们带来意义,它们三者的交集就是既可以为我们带来未来的意义,又能使我们快乐而且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进而就可以轻易地找准人生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上岗后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使命感,潜意识里有主动的意识,而不是纯粹地为了拿到工资去完成任务。能否从工作中找到幸福,关键还是被自身的情感与热情所推动的。

(三)用心用爱维幸福

学会寻找幸福很重要,但是如何维持幸福也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作者在文中提出,浪漫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真正基石,与朋友、家人和爱人共享美好时光四幸福的必需品。所以,要想维持住幸福,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爱与被爱,懂得打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圈是极其重要的。对于爱,首先要端正爱的动机,要追求的是无条件的爱,我们应该是因为踏实、力量或是善良而爱或被爱,而不是因为财富、权力或是名声爱或被爱,有条件的爱是无法持续长久的。其次,要理性对待感情。与人相处,我们要懂得用心去爱人,懂得去理解他人,也要适当地为了彼此的爱而有所牺牲,其实那是值得的,毕竟是为了可以让大家一起过得更好。有了爱,有了幸福圈,你所追寻到的幸福便会一直留在你的身边。

过去,我们总会误以为某一样东西可以最终改变我们的幸福感,其实不然,东西带来的只是很多很短暂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是累积而成的,无论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点点滴滴的瞬间。所以,想要寻找我们丢失的幸福,我们不仅要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学会分析幸福丢失的原因、学会寻找幸福、学会维持幸福,更应该接纳“活在当下”的理念,用心去关注来源于生活中的细节。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积淀快乐的事情渐渐变多了,幸福就会与我们相伴相随了!

第二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前段时间,我在总站领导赠送的书籍里面,看到一本《幸福的方法》,出版方称这是我们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推荐的“幸福书”,大家也知道现在省里和市里都有“建设幸福广东”的“建设幸福xx”的发展口号。认真阅读这本书之后,其中的一些观点论述和旁证故事,让我觉得和我们的工作生活颇有相通之处,印象比较深的有几点:

幸福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有目标

书中开篇就有这样一个故事:1996年,作者在刚刚获得种族解放胜利不久的南非,新任政府官员告诉他,在对抗种族隔离的运动中,他们有着极为清晰的使命感,虽然当时的生活很艰难甚至危险,却因充满挑战而令人兴奋。当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时,南非人民庆祝了好几个月。当狂欢慢慢消退,许多曾为破除种族隔离制度而奋不顾身的人,开始感到厌倦、空虚,甚至沮丧。当然,没有人愿意回到从前,但在全力全力投入的伟大事业告一段落之后,他们确实感到了无所适从。其中一些人尝试着去找寻新的生活意义,包括家庭生活、社会责任、工作或是个人爱好方面,但也有一些人,即使在多年后还是无法找到生活的新方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一旦失去目标,就很难获得幸福感。

幸福的差异在于“想”或“不得不”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我们每天所做的事都是自己所想的,那就很容易获得幸福感。如果我们总觉得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生活是“不得不”而为之,那就怎样都不会有幸福感。我身边有个事例:我们368线有个老乘务员,年纪不大,却在公司工作了将近十年。在所有的乘务员里面,她每个月的营收额总是排名第一的。因为她每到一些人多的站点,都会站到车门喊客。有时还会下车帮乘客提行李,扶老人上车,这样可以让车尽快完成上下客出站。她也经常帮助乘客解决困难,[莲山 课~件]前不久就因为帮一名女乘客从小偷手中夺回被盗的手机,被南方都市报专门配漫画“陈姐威武”报道。她的工作强度,明显比其他乘务员要高很多,很多人也不理解。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想她是幸福的。因为这十年来,她始终认为这些事情就是她想做的,而不是被迫的。

幸福不仅是快乐,也包括艰难险阻

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有切身体会。前不久我遭遇了一场车祸,可以说是万幸之中留得性命吧。那么在住院休养的时候,无论是深夜静思,还是与家人朋友聊天,我都有一种强烈的幸运和幸福感。那段时间自己想得最多的是:活着就是幸福!同时我也感觉到,因为平时的工作还有自己的思维,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很多忽略的地方。比如有多久没跟以前的知心好友联系了,又有多久没陪父母吃一顿饭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还有几件没实现?因此看来,当我们在面对或者克服困难、挫折甚至是危险的时候,才可能真正体会到: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平凡也是福。

只有愉悦了自己,才能够幸福他人

这本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相信大家都有过帮助他人的经历,当我们听到受帮助者对自己说一声真诚的谢谢时,我想每个人都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而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讲,我们的工作本质就是服务。营运一线直接面对乘客,如果自己满怀委屈不情愿,乘客就不可能获得好的服务而感到幸福。管理岗位也要为一线员工服务,心态不正言行不当影响司乘人员情绪,更加会造成不幸福因素的扩散。因论,无论是在工作、生活或是学习中,如果能把“不得不”的情绪转化成“我想做”的意愿,就会达到愉悦自己、幸福他人的“蝴蝶效应”。

正如书后最后一章的引题:一根蜡烛可以点燃一千根蜡烛,而它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幸福是不会因为分享而减弱的。

愿大家都能在奋斗、克难、分享中找到幸福的方法。

第三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金州新区大魏家街道中心小学

刘宪伟

初看到这个书名时,不禁在心里问自己,幸福是什么?搜索记忆的碎片,追寻过去的痕迹,似乎无法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更无法给它一个定格,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他心目中幸福的标准是不同的,追求幸福的方式更是不一样的。于是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我想知道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对幸福是如何定义的,现实幸福有哪些方法。带着对这本书的渴望我走进了作者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世界。

当我捧起这本书细细品读时,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深深的惊醒了我,他对实现幸福方法的阐述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对我在生活中去实现幸福有了新的收获。幸福带给我们每个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它可以让你快乐,它可以帮助你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走向成功,它可以改变你人生的轨迹„„。品味了作者的幸福,结合作者对幸福理解我分享一些自己的感触。

1.幸福是什么?泰勒认为,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他说:“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仅是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某个瞬间,而是他人生的全过程。有时常常听到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说此刻我很幸福,或是今天我很幸福,这个幸福是指瞬间一种美好的感觉。当你开始报怨社会,当你开始厌倦生活,当你开始倦怠工作,当你开始埋怨他人,说明你是不幸福的。而我认为幸福是留下过去美好的回忆,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为未来做好可以实现的憧憬。

泰勒·本-沙哈尔说所有的人都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忙碌型的人以现在的忙碌和辛苦换未来的快乐,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一旦目标实现后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享乐型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总是找快乐而逃避痛苦,他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而从来不认真考虑后果;虚无型的人放弃未来和现在,没有希望,不在相信生活是具有意义的,总是沉迷于过去,老是被过去地阴影所缠绕;幸福型则既有现在的快乐,又有未来的幸福,这是最好的。而我的感触可以用一段经典的广告词来形容: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赏风景的心情。

2.如何实现幸福?本-沙哈尔告诉我们实现幸福需要快乐学习和开心工作。

控制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区别物质和幸福的区别。物质、金钱、利益、权利只会满足人精神上的需求,物质上的需要,权利的欲望和利益的满足,然而有了这些一个就幸福了吗,我看不见得,多少因为金钱和利益的诱惑而走向深谷,多少人因为权利的欲望而走向死亡。一个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是光明的,自己的心态是良好的,对工作积极上进,对生活充满渴望,对家庭负起应尽的责任,那这个人就带给别人的同时也幸福着自己。幸福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我内心想法的改变。如果把目光只放在幸福的实现,我们错过的正是幸福其本身。因为追求幸福是没有终点的。人生短短几十年,在这个有限的生命里散发出无限的光芒,去做一些有意义、能够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活在当下,活在现实,那么幸福将永远陪伴在身边。

其实幸福很简单,它不需要大风大浪的水洗礼,更不需要千百次的锤炼,幸福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惜福,那么你的心情就会喜悦,你的生活就会充满幸福,充满阳光。

第四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2000字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交巡警大队——赵玉杰

《辞海》说,使人心情舒畅是幸福的;爱默生说,使时间充实是幸福的;佛说,幸福是感悟一颗平常的心……幸福,可能是世界上最多解释的词语。因为幸福是每个人都知其含义却无人能精确定义的东西。经高人介绍,我有幸读到泰勒?本沙哈尔写的《幸福的方法》。这也是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一门课程,讲的是如何帮助你创造幸福的方法。

泰勒博士按人们对幸福理解不同分为四种人生模式,第一种是“忙碌奔波”型,他们只看终点,而无法享受过程中的喜悦,把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好像工作越艰难,成功后幸福感就越强。“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即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第二种是“享乐主义”型,“享乐主义型”的人认为,一个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眼前的事只要能让他开心,就值得去做,一直到有更好的乐子再说。由于享乐主义者只看重眼前,短暂的快乐有时会让他们失去理智,比如吸毒。享乐主义者根本的错误在于将努力与痛苦、快感和幸福等同化了;还有一种是“虚无主义”型。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则“虚无主义型”代表了沉迷于过去,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他们是那些忙碌不快乐,享乐也不开心,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第四种则是“幸福型”的人生,这种人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和奋斗,比如,一个热爱学习或工作的人,可以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享受乐趣,而这乐趣也可以帮助他取得成功,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

我们人生终极目标是幸福,人是为幸福而存在的。幸福既是目标,也是过程。眼前的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追求幸福的人应懂得协调现在与未来。“忙碌奔波型”的错误观念在于,只有成功本身可以为他们带来快乐,他们感觉不到过程的重要性。“享乐主义型”则错误地认为,只有过程是重要的。“虚无主义型”同时放弃了过程和结果,他们对生活已经麻木了。“忙碌奔波型”是未来的奴隶,“享乐主义型”是现在的奴隶,而“虚无主义型”则是过去的奴隶。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前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的,一种未来的利益。真正的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去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的人,一样要去面对困难,克服生活里种种障碍,但他们有着值得他去奋斗的目标,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生活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就是幸福的般若。就像革命年代很多有志青年,有识之士投奔到革命当中,顽强英勇与敌人展开斗争,他们面对的是艰苦、危险甚至牺牲,但他们认为这是为幸福而斗争,他们感到幸福;就像雷锋同志,他把自己有限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方式为人民创造幸福,他感到幸福;就像我身边的同事,他们兢兢业业,带着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去维护治安稳定,打击违法犯罪,服务人民群众。他们为幸福、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自己的一份贡献而感到幸福。

《幸福的方法》教会我们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般若,那么有没有创造幸福社会的般若呢?从社会发展实践来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及历史环境,不同国情下,人们对理想幸福的社会都有不同表述。帕拉图的理想国、摩尔的乌托邦、儒家的大同世界、老子的小国寡民、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者都在思考幸福理想社会的内涵。正如前面提到我们人生终极目标是幸福,人是为幸福而存在的。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寻幸福的历史。渴望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永恒动力。为民谋幸福,也就成为了统治阶级和执政党维护统治地位和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和根基。在新的时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其中,人民的普遍幸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站在施政者角度来看,创造幸福社会的般若与创造幸福人生的般若一样的。让社会围绕幸福而发展——换句话而言也就是让幸福引领社会的发展!“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仅仅把发展看作经济现象,把发展单向理解为物质财富的增长过程(主要像GDP),把人类的追求、创造和享用物质财富作为社会发展动力、标志和目的,经济增长这种手段取代了人的需求。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物质和技术仅仅具有手段价值,强调追求幸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造幸福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共享幸福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在过去30年得经济高速发展中,并非所有人都平等地分享了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它在催生大批受益者同时,也催生了像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等大规模利益受损群体。如果GDP不能为普罗大众所分享,那么冀以GDP增长来提高国民收入和幸福感很可能会变成浮云。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毕竟幸福社会必须拥有必要的物质基础。不能忽视,社会发展同样也是硬道理!一直以来,GDP增长被放在第一位,诸如环境、治安、教育、医疗、贫富差距、公平正义、表达渠道等直接关系老百姓幸福感的社会领域被放在次要位置,老百姓的幸福感没有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增长。不仅如此,在以前改革中,由于经济转型方式的误用,社会事业领域大力推行市场化、产业化导致社会公益活动的变异使得各种民生问题更难以妥善解决。我们建设幸福社会,就是要坚持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在发展经济同时始终把民生放在首位(以人为本)。

社会幸福应当是人本的、民意的、平等的以及法治的。人本就是应当以群众幸福为发展和施政最高准则,信奉“以人为本”观念;民意就是人民群众是建设幸福的主体,需要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调动全体人民创造力和聪明才智。要做到这点就要关心、尊重和维护群众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平等是指坚持公平正义,做好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幸福;法治是指通过法治化的社会管理来确保幸福成果!

第五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

电子1514 邱明惠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渴望……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解读。当人们处于贫困时,他们的幸福是过上安稳而又富裕的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根据全球人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指明:在美国,如今抑郁症的患病率比 20 世纪 60 年代高了 10 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 3 倍,但是感到幸福的人却从全国人民的 52%降低到 36%;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可与此同时,儿童和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同样在急剧上升。如果真如人们所认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带来幸福生活,那么又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时,他们却任然不感觉幸福呢?

可以发现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探索如何得到幸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泰勒博士把自己“幸福”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著名教育专家胡敏认为: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幸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提出:幸福的奥秘在于你的理解、你的心态、你的选择。确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纯在,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造就他们对幸福理解和定位的不同,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却依然无法将幸福具体化,无法从正面提出一个适合大众的能够实现幸福的具体方案。既然如此,从幸福的反面来看,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幸福呢?

在《幸福的方法》中,作者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不幸福的类型分别是:牺牲眼前的快乐,只着眼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而又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类型的人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学校,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和老师就会给予奖励;工作时,如果表现优异就会得到奖金……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把达成目标后放松的心情错误的理解为幸福,这让人们更加认定:“只有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变得幸福”的错误观念,所以我们忽略了当下的感受,变得为了努力而努力,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变成一个“忙碌奔波型”的人。而“享乐主义型”的人则是错误的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放纵自己,并且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短暂的快乐过后迎接他们的将是无尽的空虚。而“虚无主义型”的人指那些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将这种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的人代表了为了现在而活,“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的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而这些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幸福的偏见,这些类型的人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那如何让自己不成为这些类型的人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没有那么困难!人类最大的愚蠢就是在于重复做着相同的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就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幸福与财富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但是他们却依然企图通过获得财富来取得幸福。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深刻的理解到幸福的最终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的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达到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所说:“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

下载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揭月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揭月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最终定稿)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读《幸福是什么》有感1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名字是《幸福是什么》。看完了这篇课文,我不禁深思:课文中,三个牧童只是清理了老泉,砌了一口小井,让周围的人都......

    读《幸福》有感(精选合集)

    读《幸福》有感读《幸福》有感1今天我读了劳斯·劳森写《思维与智慧》中的《幸福》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和一个朋友在排队购物时,我告诉他我每天下班,家里都一片混......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大全)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幸福是什么有感,希望能......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篇1我想世界上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可是你们认真地想过幸福是什么吗?在我小时候自以为幸福是全家人的关爱和呵护,有各种各样的零食和玩具,漂亮的新衣服......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读《幸福在哪里》有感 康富校区五年(3)班姚静怡 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幸福在哪里》。这篇文章点明了劳动的意义,也扭转了我对幸福的认识。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说三个牧童......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作者:冯子轩 年龄:11岁 学校:达州市通川区西罡学校 班级:六年级四班 指导老师:屈德斌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在语文书上学过,我一直难......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都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过去,我总是以为过年那才叫幸福呢!既可以拿到压岁钱,又可以......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读《幸福是什么》有感 赵翠如六(2)班 “幸福”是一个美好的字眼,许多人在追求它。然而,什么是幸福,人们理解各有不同。就拿我来说吧,过去,我以为过春节才是幸福,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