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镇村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于加强镇村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中最活跃的群体,最富发展潜力,年轻干部的素质与水平,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的发展。近年来,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要注重选拔基层中善于做群众工作、能妥善应对复杂局面、有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党政领导机关。这给我们培养年轻干部指明了方向。但是,从当前情况来看,以新浦为例,我镇干部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现状,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成为镇党委亟需解决的一个课题。为此,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选定镇村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为调研课题,对新浦镇村两级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开展了一次调研。
一、我镇镇村两级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镇级层面:目前我镇有机关干部88名,35周岁以下的27人,36—45周岁的17人,45周岁以上的44人。文化程度上,本科学历29人,大专学历28人,高中(中专)24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担任中层副职5人,担任中层正职6人,03年前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基本已到中层副职岗位。镇级临聘人员41名,其中27人为年轻干部。就我镇干部队伍结构分析,年轻干部数量多,占41%,专业结构有较大调整,发展潜力大,但由于大多属于新生力量,中坚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年轻干部能力亟待提升。村级层面:全镇有村干部107名,35周岁以下的12人,36—45周岁的37人,45周岁以上的58人。文化程度上,大专及以上有15人,高中(中专)43人。下村大学生17名,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目前有6人担任团支部书记职务,其余的均未担任职务。就村干部队伍结构分析,发挥下村大学生的作用,是目前加强村干部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挖掘他们的优势,在农村工作中大显身手。镇村两级干部基本情况,见下表:
二、影响我镇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内部因素:主要是年轻干部思想素质方面。
1、吃苦精神不够。乡镇农村的工作量大面广,有些工作还比较复杂,需要全身心沉到基层一线才能切实做好工作。同时,基层的工作环境、办公条件也相比相对较差,一些年轻干部进入到镇村干部队伍后,怕吃苦受累,不愿意主动接触群众,不愿意深入到工作中去。
2、功利思想较重。在个别年轻干部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摆正当干部的位置,认为当干部就是“当官”,自觉奉献、勤俭办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比较淡薄,身为基层干部而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普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年轻干部缺乏理智的辨别能力,不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心态。
3、个人主义比较严重。对机关年轻干部来说,大多数是通过激烈的竞争从学校进入到机关,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的成就感,使得有些年轻干部拥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烈,缺少一种谦虚、谦让、严格的精神和风范。
4、事业心不够强。由于基层农村工作大环境的影响,在部分年轻干部中存在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想法,在工作岗位中只求完成本职工作,缺乏创新和竞争意识,安于现状的思想比较重。
(二)外部因素:主要是年轻干部成长环境方面。
从外部因素来看,由于政策和现实的原因,年轻干部成才环境并不宽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重视不够。镇党委对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有着迫切的要求,但对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作为充实我镇干部队伍储备后备力量的问题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年轻干部重使用、轻培养,重要求、轻关心的短期现象比较突出。
2、激励不够。无论是机关内部还是行政村,都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作激励机制,无法从客观上衡量工作的好与坏、优与差。年轻干部看不到目标,看不到衡量工作的尺度,工作缺少动力和方向,内在的潜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此外,年轻干部队伍逐年庞大,但是受提拔人数比例相对较少,部分年轻干部觉得上升空间狭小,信心缺乏,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
3、培养不够。在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上,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业务理论等方面“务虚”的培训,营造实质性载体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机会不多,老干部与年轻干部之间的传帮带平台缺乏,工作交流途径不够畅通,制约了年轻干部在工作上的全面发展。
三、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
通过建立完善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机制,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锻炼培养,把年轻干部培养成乡镇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构建成“老、中、青”结构合理、衔接有序的农村干部队伍。
1、执政能力水平明显增强。通过加强管理、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全面提升年轻干部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年轻干部谋划工作、落实决策、科学发展、开拓创新、驾驭复杂局面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每一位年轻干部都具备独挡一面的能力和水平。
2、长效工作机制基本建立。通过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细化创新工作措施,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规范完善、简便实用的年轻干部培养、管理、使用机制,促进年轻干部队务建设工作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
3、后备干部队伍得到充实。坚持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把做好后备干部工作作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以5年为周期,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要以35岁左右干部为主体,30岁以下的干部不少于20%,近期可进班子的人选不少于三分之一。
四、提升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用人观念
转变用人观念是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也是真正贯彻落实党的有关“加大年轻干部选拔使用力度”的前提,要着重树立以下“四个观念”:一是“事在人为”的观念。今后的农业工作的主要力量,取决于当前的年轻干部队伍,要把提升年轻干部工作能力、促进年轻干部的个人发展、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当前以及今后推动农村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努力把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成为高素质、复合型的干部示范群体,确保农村各项事业“有人办事”。二是“素质为先”的观念。把加强青年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的学习教育,使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三是“实践育才”的观念。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通过放到关键岗位、下派到重点实事工程等方式,让年轻干部在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得到锻炼,加快年轻干部成才步伐。四是“科学用才”的观念。积极创新年轻干部工作机制,为发现更多年轻干部、促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确保年轻干部的才华充分得到展现。
(二)完善培养方式
1、机关干部下挂。年轻干部进村进行下挂锻炼,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所挂村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征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的建设上,帮助想办法、出点子,结合自身的工作特长,为村里做1-2件实事。下挂时间视具体情况确定2个月到6个月左右,对新招聘的公务员、事业人员实行为期半年的下村挂职,使其尽快了解和熟悉农村工作。下挂锻炼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在基层挂职中锻炼。主要是针对机关科员级干部和镇临聘人员,把基层工作实践作为“主战场”,把村作为最主要的干部培养基地,将政治素质好,能力强、潜力大、后劲足的优秀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挂职锻炼,通过担任具体职务,分管具体工作,压上担子,培养锤炼。二是在帮困扶贫中磨练。主要是针对机关中层副职干部,把年轻干部选派到经济薄弱村去帮扶,让他们带着问题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负重前进,带着课题深入了解民情民意,增强群众观念,强化宗旨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在化解矛盾中励练。主要是针对中层正职和镇级后备干部,注重把年轻干部放到复杂的矛盾当中,让他们在处理矛盾中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逐渐成熟起来,担当重任,让他们上一线指挥、开展工作、改进作风。
2、村干部上挂跟班。为加强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进一步规范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增进各村与镇机关部门的交流,实行年轻村干部到镇机关的重点部门进
行挂职,挂职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2—6个月,要求挂职干部在挂职期间严格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思想汇报,所挂部门落实一定的工作任务,进行压担培养,并要求其积极参与全镇的中心工作。上挂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轮岗。主要是针对下村大学生,安排他们到机关各个大办(所)进行轮岗锻炼,学习先进镇村的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增强分析、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定向。主要是针对有特定岗位职务的村干部,通过到镇相关部门任职,提升岗位业务水平,提高办事能力。
3、部门之间互挂。针对年轻干部社会阅历浅、工作经验欠丰富、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的特点,进行多岗位多途径锻炼。根据年轻干部的专业技术特长及其培养方向,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制宜地确定培养措施。一是换岗交流式锻炼。重点是在机关各部门、条线之间,实行跨岗位、多岗位的交流培养,加强多种业务能力培养。二是培养交流式锻炼。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拟提任中层干部的,让他们担任一段主任助理,对拟提任市管干部的,担任书记、镇长助理,让他们逐渐熟悉情况、精通业务,转换思维方式锻炼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参与中心式锻炼。在创建文明城镇、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等具有政策性、突出性、艰巨性中心工作中,让年轻干部参加这些专项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其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敏捷而勇敢的工作作风。
4、内部岗位重组。坚持人尽其才、有利于工作、有利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有利于发挥整体力量的原则,对全镇工作岗位进行摸底,对一些具有相对灵活性和挑战性的岗位,按照工作岗位特点进行内部整合重组,明确具体的岗位要求,并对年轻干部一一落实相应的新岗位加以培养锻炼。对一些特殊岗位,实行老干部、年轻干部“并岗”,日常工作由年轻干部负责,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老干部出面共同解决。同时,对一些急需岗位,比如即将有人退休的岗位,及时安排年轻干部跟班顶岗,既能强化老干部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又能促使年轻干部尽快“适岗”。
(三)建立考核机制
1、明确职责权利,创造良好环境。为提高年轻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落实挂职锻炼单位的责任,一是以组织手段明确年轻干部在岗位上的责权范围,把他们放到关键岗位,让他们抓具体事务,并保证他们有职有权,切实在分管范围内独立工作、独立负责,以增强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明确接收单位的职责,给他们定任务,签合同,切实承担起为锻炼干部创造良好环境的责任。三是对参加实践锻炼的干部加强激励奖惩,增加挂职锻炼的压力感,调动工作积极性。
2、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力度。增加考核力度,把参加实践锻炼纳入到年轻干部考核中,完善“干事对帐”制度,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和具体的考核量化标准,完善考核与任用、培训紧密挂钩的做法,增加年轻干部参加实践锻炼的动力和创造性。
3、明确结果运用,引入竞争机制。对镇级年轻干部,制定出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加大跨部门竞争上岗的力度,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让”的用人机制。对村级年轻干部和临聘人员,积极创造发挥潜力的平台,对于表现突出的要及时提拔使用,对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提拔的,列入后备干部库,以激发进取心和成就感。
第二篇: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txt12思念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思念是一阵雨,让你在枯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思念是一片阳光,让你的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于我市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crazyyazn 办公写作网 2006-9-15 5:39:00 我要投稿 添加到百度搜藏
------------------
近日,市综治委组织**、**、**等七个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成立联合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我市村(居)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探索进一步加强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使其更好地发挥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平安**”建设深入开展。
一、我市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现状
从调研情况看,自我市2004年4月份召开强化治安防控、建设“平安**”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部署治安巡逻和人民调解“两支队伍”建设工作以来,大多数乡镇(街道)、村居都能够按照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建立起治安巡逻队伍,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使刑事发案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为平安创建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已逐渐成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成为平安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当然,尽管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要求相比,与农村群众的愿望相比,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有有:
一是虽然大多数村(居)都建立起了治安巡逻队伍,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有的还制作版面,使制度“上墙”,但并未将治安巡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做到持之以恒,甚至有些村(居)从未真正实施,治安巡逻制度形同虚设。二是除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居)外,多数经济基础一般或薄弱的村(居)没有设立专门办公场所,没有配备必要的巡逻用具,治安巡逻队伍达不到规定人数要求,治安巡逻队员的报酬及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严重影响了工作开展;三是治安巡逻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村(居)没有实现人员专业化,整体素质还不够高,预警能力、应急反应和依法处置能力不够强,工作积极性差,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四是派出所、乡镇(街道)综治办对镇村治安巡逻队伍的管理监督及业务指导不够,未能建立起有效工作机制。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与乡镇干部、村干部、巡逻队员深入交流,认真分析,调研组发现产生以上诸多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部分乡镇(街道)、村(居)对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敷衍应付、畏难发愁情绪;有工作机制方面的原因,目前对治安巡逻队伍的配置、管理、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奖惩工作机制。但是,这都不是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造成问题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经费投入问题。这是乡镇(街道)干部、村(居)干部谈论最多、也最关心的问题,是制约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和工作正常开展的瓶颈,“钱”的问题只要解决好了,其他各种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按照要求,各村(居)巡逻队伍都要保证3-5人,每天治安巡逻人员至少2人以上。按照每村每天2名巡逻队员,每人20元报酬计算,一天需要支付报酬40元;一个月为1200元;全市908个村,一个月总共需要支付巡逻人员报酬108.97万元,一年就是1307.52万元。而且,这些仅仅是人员报酬。通过走访座谈,巡逻队员普遍反映,本来报酬不高,加上每晚工作任务重,危险性大,安全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如果给治安巡逻人员每人入人身意外保险,每人一年需要近200元,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设立专门场所、购买必要巡逻用具的费用,如此大的开支,尤其是在我市免征农业税的新形势下,仅仅要求乡镇(街道)、村在不加重基层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去独立解决是不现实的。因此,就造成了乡镇干部、村干部、巡逻人员积极性差,镇村治安巡逻队伍流于形式的现状,如果不尽快探索完善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的方法途径,下大气力解决影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治安巡逻队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经过调研组集思广益,深入思考,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镇村治安巡逻队伍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治安防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力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实践证明效果也相当显著。对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治安巡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工作措施,解决好影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不断推进治安巡逻队伍建设,为维护农村稳定提供坚强、可靠的保证。
2、立足实际破解难题,切实解决好经费保障问题。一是根据我市实际,建立完善新的经费保障体系。建议由市里出台相关文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在治安巡逻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上,采取乡镇(街道)承担50%,市财政承担30%,村(居)承担20%的新模式。这样,各级尤其是村(居)负担将大大减轻,按每村巡逻队员人员报酬一个月1200元计算,乡镇每月每村投入600元,市财政投入360元,村(居)只需投入240元,一年不过2880元,这样一个数字,绝大多数村(居)都是可以承受的。二是建立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各级投入的建设资金,由各乡镇(街道)设立专门经费,由乡镇(街道)综治办或派出所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巡逻报酬,合理分配使用,既保障镇村治安巡逻队伍建设工作所需,又便于统管理监督工作开展,确保治安巡逻队伍充分发挥职能。
3、整合资源规范运作,建设高质量的巡逻队伍。一是采取联村联防的治安巡逻新形式。联村联防、村企联访、联户联防等形式都是一些乡镇(街道)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建议全市统一部署,打破过去一村一防的工作思路,由各乡镇(街道)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村(居)面积大小,合理确定联村数目。以3村联防形式来计算,如果每天保证4名巡逻队员,每村只需招聘2名治安巡逻队员即可,而且可以轮值换岗,不值班的治安巡逻队员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可以极大提高治安巡逻队员的积极性,而且,这种形式可以整和人力资源,有效节约经费,还可以形成严密有效的农村治安防控网络二是建立专职的治安巡逻队伍。资金来源有保障了,开支减少了,就为建立高素质的治安巡逻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乡镇(街道)要坚持高标准、高规格,按照年轻化、技能化、规范化的要求,合理配置巡逻队员,抓紧建立健全治安巡逻队伍,建立专门办公场所,配置必要巡逻用具,在人力、物力上全面提升治安巡逻队伍质量,充分发挥治安巡逻队伍的应有作用。
4、理顺管理机制,加强培训指导。一是不断加大管理监督工作力度。为便于管理,建议将巡逻队员纳入派出所统一管理的轨道,健全完善管理监督工作各项制度,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细则,由派出所组织专门力量,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严格实行逢抓必奖和发案必罚制度,对工作开展扎实,抓获犯罪嫌疑人或避免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及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巡逻区域内发生可防性案件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罚款,从当月工资中扣除,充分调动巡逻队员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治安巡逻队伍的管理、监督。市委政法委也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治安巡逻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暗访,做到一季一通报,将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工作成绩与责任人的奖惩紧密结合起来,奖优罚劣。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各派出所和要进一步加大对治安巡逻队伍的教育培训管理力度,原则上每半年培训一次,不断提高不断提高巡逻队员预警能力、应急反应和依法处置能力。各级领导要在学习生活中关心巡逻队员的成长,在注重队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还要加强队员科学文化、综合知识的学习,为队员们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全面提高素质,将治安巡逻队伍真正打造成为维护农村基层和谐稳定的主力军。
以上提出的各种工作设想和建议,可以选择部分靠近城区、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做为试点单位,经实践检验后,再面向全市推广。
2006年4月
原文链接(公文易文秘资源网-转载时请保留):http://www.xiexiebang.com/gongwenxiezuo/ShowArticle.asp?ArticleID=93729
第三篇:职工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思考
论述题:
一、存在问题
按照铁路跨越式发的要求,目前职工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需求,职工队伍素质与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1、思想观念不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三种心态上:一是依赖思想严重;二是观望心理作崇;三是消极观念存在。
2、职工的业务技术不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我放弃;二是盲目乐观;三是明知故犯。
二、对策建议
要建设一支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差距,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不断创新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体制,为铁路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1、转变思想观念,为队伍建设筑牢基础。首先要讲清当前形势和我们所处的困难期,引导、激发、凝聚职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开展职工思想摸底调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等形式来摸清职工在想什么,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完善各项制度,为队伍建设提供保障。遵循“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机制、优化资源”的原则,按照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到长远规划,循序渐进。
3、讲究工作方法,为队伍建设丰富载体。一是要坚持“以情感人”,尊重职工、信任职工、关心职工;二是要坚持启发职工的创造力,通过合理化建议、意见箱、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职工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出谋划策。
4、抓好职工培训,为队伍建设提供动力。一是强化业务技能,提高职工非正常情况下应急处理能力;二是提高综合素质,开展学科技知识活动;三是培养创新能力,让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四是发展网络教育,为职工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5、形成良好风气,为队伍建设营造氛围。营造“人人保安全,人人树形象”的氛围,引导职工把学习融入工作,把工作融入学习,使两者有机结合、统一,形成队伍素质建设新格局。
第四篇:关于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在新的形势下,党员队伍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它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样,既是科学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基础,也是党的建设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这一论
述,为今后我们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党员队伍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理念,着力构建党员队伍建设新机制
一要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除党员标准和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方针以及发展工作程序必须向群众公开外,对发展党员的全过程必须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开。二要发展党员实行责任追究制。按照《党章》要求,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明确组织委员或基层党务干部在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实现由追求数量规模向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转变。三要创新党员退出机制,保证党员队伍出口畅通。要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方式方法,积极尝试新路子。如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这样可以提高评议工作的准确性。根据部门单位之间工作的关联性,还可以实行立体式评议。如机关党员由本单位支部党员和纵横向有关联的单位党员共同评议,综合评定党员,以提高评议党员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是分类管理,着力突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要创新活动的形式,提高管理成效。对于机关党员,可结合工作需要,适当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使党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对于农村党员,适宜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活动。可结合农村的中心工作、党员活动日和活动月,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结对帮扶、现场参观学习等活动,提高农村党员的科技素质,促进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对于非公企业的党员,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实际来开展党的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二要创新活动内容,提高管理水平。根据新时期党员思想活跃化、活动范围扩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点,党的活动内容要增强针对性,注重多样化,突出时代性和实效性。三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切实把流动党员底数摸清,从源头上掌握流动党员。要不断完善党员外出报告制度、党组织与外出党员联络制度、跟踪联系制度、定期评议等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齐抓共管的协作机制。
三是扩大党内民主,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一要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广泛听取党员的意见,集中全党的智慧,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使决策既体现多数人的意志和愿望,又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形成求真务实、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二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在党内选举、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三要强化民主监督管理。要认真落实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诫勉谈话等制度,做到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四要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等制度,把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或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等方面的重要事项,通过一定的形式予以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和社会工作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积极监督。
第五篇: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关于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
张家界市永定区教育局 李娟
(2018年7月16日)
农村教育是当前教育的热点和难点,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队伍的补充、管理、教育、培养、使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队伍结构日趋完善。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与城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村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矛盾仍然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将严重阻碍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2018年6月5日至6月15日,教育卫生组的政协委员一行对沅古坪中心学校、三中、双溪桥九年制学校、王家坪中心学校、谢家垭中心完小、湖田垭九年制学校等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我区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有了一些思考。
一、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
1.师资结构严重失衡。一是年龄结构失衡。中青年骨干教师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两头大,中间小”,如沅古坪中心学校共有教师48人,其中50岁以上的23人,占47.9%;30岁以下的14人,占29.2%;30至50岁的骨干教师只有11人。二是学科结构失衡。学科紧缺现象依然存在。目 1 前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以语文、数学等传统主学科为多,外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缺口仍然很多,而受过专业训练的计算机、劳动技术、音体美老师更是奇缺,“教非所学”现象普遍。计算机、劳动技术、音体美这些课在农村学校很难开起来,即使开起来也是教其他课的教师兼任,多数流于形式。如三中教师任教专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率达到23.4%,由于部分学科师资严重缺编,其它专业教师不得不兼任他们力不从心的授课任务,一方面教师教得吃力,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农村教师从教条件艰苦。一是交通条件艰苦。多数农村学校地处偏僻,出行、购物等都不方便。如王家坪镇湖田垭九年制学校,每天只有上午或中午
一、两班客运车可供出行,老师进出极为不便。因此这样的地方公办教师根本分配不进去,湖田垭九年制学校九个班级,公办教师只有8人,聘请代课教师12名。二是生活条件艰苦。农村小学教师生活条件普遍较差,有住房没有厨房,有厨房没有卫生间。虽然近几年建设了的教师周转宿舍,解决了一部分教师住房问题,但这些都是建在乡镇中小学或相对集中的村小,边远的村小和教学点教师没有住房,加上有的学校又较偏僻,一个教师特别是女教师住在学校安全隐患大。2016年双溪桥中心学校通过特岗招聘两名教师,报道第二天就不辞而别。三是生活质量低。教师的工作阵地是三尺讲台,面对的是一群学生、一堆书籍、几摞作业,与外界交往少,思想闭塞,生活比较单调。相当一部分农 2 村教师系“半边户”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大,日常生活常常是捉襟见肘,买房购物心有余而力不足。
3.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一是农村中小学留不住教师。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参加调研问卷对象选择不乐意在农村任教的比例达到77.1%,基本乐意的13.8%,乐意的仅有区区的9.1%。究其原因,他们普遍认为是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差、找对象困难、课业负担重。二是农村留不住学生。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城区中小学的生源多了,规模扩大了,城乡学生严重失衡,如谢家垭中心校只有56名学校,三岔中心校只有90多名学生。三是城区学校不断增加,农村骨干教师进城。近三年城区新建了北门小学、民族小学,扩建了崇文小学、大庸桥小学、天门小学,净增学位达到将近5000个,需要大量师资补充主要是从农村选拔,农村骨干教师相继调走,这就使农村的师资越发薄弱,使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了低质量徘徊的怪圈。在和校长座谈时,一位校长感慨的说:按照政策,特岗教师在农村工作5年就可以调到城区学校,我们学校花5年时间,刚培养好这位教师,他就想办法调到城区学校。四是年轻教师成长问题令人担忧。新入职的特岗教师及新招得年轻教师进入农村任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青年教师是学校中坚力量,担任教学任务重,根本不可能外出学习培训,由于农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本校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无法落实。
4.农村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一是校长送教师培训的意识不强。近年来,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学校数和班级数越来越少。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教师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个萝卜几个坑,一个人身兼数职,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现象在农村学校比比皆是,一个教师缺课会让学校乱成一锅粥。无论哪个层面的教师培训,或多或少会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校长不愿意让教师在工作时间离岗培训。二是农村学校资金短缺。教师离岗培训,需要代课金、差旅费,培训对象的各种津贴、补助照发,或多或少会给学校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财力带来压力。三是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教师思想认识上不去,没有认为培训是一种福利,普遍认为培训不会涨工资,不能提拔,不能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效应,加之农村学校规模小,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少,工作基本无可比性,竞争意识不强,因此,思想观念更新慢,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比较落后。
1.合理核定教师编制,健全教师补充机制。尽管中央编委办[2009]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改进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中已将农村编制参照县镇标准核定,但城乡编制“倒挂”现象仍然严重。当前我们可从四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出台《永定区在职在编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教育局根据国家、省标准,制定《永定区在职在编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引导学校行政及教师满负荷工作,并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4 鼓励教师多上课,按劳分配,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二是根据农村教师编制较少而导致的补充乏力和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且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增设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或者附加编制,优先配齐农村合格专任教师。三是建立教师补充长期机制。人事、教育、编办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对年轻教师的选聘和培养,制定教师补充办法,引进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形成良性的教师补充机制。四是建立师范院校学生定向培养制度。每年从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给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教师,毕业后直接回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五是利用国家“特岗计划”大好时机,及时补充师源。
2.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带动师资优化组合。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并部分规模太小的农村学校,使农村中小学逐步向乡镇集中,形成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格局,能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带动师资优化组合。调整学校布局后,学校班容量大了,教师集中了,我们根据每个教师的年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实际进行合理调配,既节约了教师又优化了师资结构,还能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二是合理利用城镇优质师资,运用“三通一平”建设的信息化手段,城乡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尤其是化学、物理、英语、音乐、美术、舞蹈机等专业教师奇缺的学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城镇共享,解决农村学校规模小、师资奇缺、学科教师配置不齐的矛盾。三是有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并与学校年终考核,教师职务晋级挂钩。
3.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保证教师队伍稳定。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重要的一部分。当前,仅仅完善农村教师基本工资制度还不够,还必须采取措施逐步统一各校福利待遇标准,并建立起收入平衡机制。在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时,要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同地区的其他行业。对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其任教年限和工作业绩实现梯度工资,对在农村工作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上的教师分别设立山区教师特殊津贴,使那些教学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扎根农村中小学,长期服务农村中小学。对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职称晋升、优秀教师评选、年终考核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以增强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4.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提升农村教师业务素质。一是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方式。区级培训机构整合区内优势教师资源,建立骨干教师库。根据基层学校和教师申请的培训内容及要求,组织开展送课下乡活动。这样,以需求导向,把教师的需求作为培训的出发点,大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落实农村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教师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将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落实教师培训的经费,规范教师培训经费的管理,在经费的使用上,应更偏重于农村教师的培训,这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健全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积极鼓励全体教师继续学习、继续教育,使学习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6 四是建立农村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为促进农村教师成长,建立农村教师成长档案,记录农村教师的点滴成长,为永定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总之,农村教育问题是我区教育发展的短板,也是区委政府落实“教育名区”战略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农村教育要提速发展,关键是城乡教育发展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