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办
教育办综治及平安创建工作述职报告
教育办在市委、市政府、市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正确处理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以排查化解矛盾为主线,以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以解决突出问题消除安全隐患为重点,以建立综治工作体制机制为支撑,通过扎扎实实的辛苦努力,为我市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了贡献。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健全机构,为完成综治责任书规定的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为切实推进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的开展,教育办多次召开会议,提高对平安创建综合治理工作的认识,调整、充实了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并由教育办安全科具体负责“平安单位”创建的相关工作。年初,教育办强化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明确了今年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和相关人员的指导、协调、检查、督促职责,各基层学校也建立和完善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综合治理及安全稳定领导小组;制定了教育系统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教育办专门召开了基层学校综治小组成员参加的综合治理、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与各校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状。
二、精心部署,认真实施,扎实开展系列创建工作,确保平安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根据平安创建工作责任状,教育办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 开会议,拟定教育系统开展平安创建系列活动的活动方案,并按职责
分工将活动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分头实施。
1.重视综治工作的宣传报道,责成党委工作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深入开展普法和《信访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参与民心网上评议学校活动。
2、重视校内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亲自带队对学校周边治安环境进行督察,组成专项检查组协同有关单位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校内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隐患问题、校内治安安全隐患问题、校车运行安全问题、市内幼儿园安全工作等进行督察,并现场拟定整改措施,落实解决方案。
3.大力加强校舍隐患专项排查与整治工作。教育办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基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视导和对安全工作进行大检查。
4.重视对基层学校的工作检查督导,使基层学校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综治工作规章制度,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完善综治工作机制。重视对基层学校工作的指导、督导,确保各项安全预案得到认真实施,有落实、有实效,不走过场。
5.重视教育行风建设工作,认真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制定了行风评议实施细则;开展了学习教育、对照解剖、群众评议、学生评教、督查整改、专项考核等活动;严格推行校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将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投诉电话等向社会公示,让家长明白缴费,让学生明白上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及时进行整顿、整改。今年以来,市纠风办、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对我市进行专项检查,未发现任何问题,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综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师德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教师的“家教”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2.部分学校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进一步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和整改工作力度。
四、2012年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工作要点和工作目标
2012年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的工作目标是努力实现不发生因监管不力导致的危害师生安全或公共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力求不发生因处理不力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力求不发生干部、教师违纪、违法犯罪被举报、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事件;力求在师生中不发生中毒、火灾、交通、暴力等事故;力求去市、赴省、进京访为零,实现“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标,为我市和谐、平安市建设作贡献。
第二篇:教育办工作总结
科学构建和谐 汗水铸就辉煌
——街道办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我街道教育工作汗水与丰收同在的一年。在教育局、街道办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下,我街道办全体师生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广东省教育强街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乘着“台山市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和“台山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狠抓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
1、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各校通过“排头兵”实践活动、行风建设活动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行风、校风良好,各学校、各项工作呈现和谐、协调、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全街道违法犯罪率为零,后进生转化率高,学生中“四大顽症”进一步得到有效整治;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蔚然成风,师生捐资助残、扶困、助学、赈灾近15万元,各校积极配合市、教局、街道、村和各条战线的有关单位开展一系列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公益事业的工作,为本地三个文明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师生获台山市和**街道办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有122人次,白水小学刘晓红等20名教师获得了江门市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获全国、省级荣誉称号的分别有12人次和19人次;集体获台山市和街道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22项次,获省先进称号和江门市先进各1项,其中街道被评为先进女工委、先进职工之家、先进教育工会,少先队工作先进镇;中心小学获得了市教育基金颁发的优秀学校奖;以树芬中学和中心小学为代表接受市的德育工作评估检查,获得了优秀的结果。
2、教学工作,再铸辉煌。
我们大力营造凝心聚力抓教学,一心一意谋质量的氛围,千方百计调动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抓,整体整,长期抓的方针,既狠抓管理,又狠抓教研,在我们初中的优质生源几乎全部被市直属中学吸收和全市各镇掀起狠抓质量热朝的情况下,仍然取得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参加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统一考试,入台山市一中线围的有61人,包括2名体育尖子生,其中树芬29人,宁阳32人,入省一级学校线围以上112人,比率和绝对数均遥居各镇之首,水南中学和树芬中学、岭背中学分别获市达标优秀奖和优良奖,获奖率占75%。小学毕业班参加全市质量测检,有185人入新宁中学围(不含二小、培正),比去年提高16.4%,占全市入围数35.51%,以绝对优势居全市第一名,全市前10名考生中,我镇占了五名,其中中心、三小各2人,附小1人,全市入围率前21所学校,我镇占了8所,分别是中心、一小、南强、伯宏、城北、城东、三小、育才。全街道的语文成绩以97.1分,数学平均成绩以79.6分,三科s值以61居全市首位。师生撰写的论文,经验、总结教案获奖或发表的,呈现出人数多,范围广,层次高的局面,获全国奖励的有20人,获省奖励的有29人,获江门市级46人,台山市级170人和1个集体奖,其中11人和1科组得市教改百花奖。市级以上立项课题40多项,马幼获得省优秀课题组称号。教师参加地、市两级讲课(以宁阳、树芬、中心、一小的教师为代表),有5人次获一等奖,且囊括台山市小学语、数、英三科讲课比赛的第一名,有3人次获二、三等奖。三小黄坚德副校长被市推荐为省特级教师,中心黄瑞娟主任被市向江门推荐为省名教师。参加学科竞赛,获全国奖励有72人,获省奖励87人,获江门市奖励151人,获市奖208人。其中五年级参加广东省数学“育苗杯”比赛,获奖率占全市32%,一等、二等奖占全市39%,中心、一小、三小依次居全市前三名;六年级参加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率占全市34.1%,一等奖占全市61.9%,中心、一小分居全市前2名。在06年8月22日教育局全市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我们街道又一次作了经验介绍,还受到了教育局的重奖。中心小学也获得了成绩优秀奖。
3、文体技艺,凯歌飘扬。
我们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针,纵深、全面地开展各项兴趣的培养活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装的特长,开设了书法、美术、音乐、舞蹈、写作、计算机等兴趣小组,并坚持开展活动,取得了与课堂教学同样优良的成绩。学生参加各项文体卫艺的比赛,集体获得省、江门市、台山市奖励分别有1项、5项和43项,教师获得省和江门市奖励的分别有3人和13人,学生获得全国、省、江门市、台山市奖励的分别有74人次、10人次和208人次。
4、规范建设,长足迈进。
我们把学校规范化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条件改善,教学环境优化,创办优质学校,建设教育强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心力,使学校在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今年又成功地撤并了岭背中学、求是小学,撤销了白水的分教点——昌蕃小学,使学校布局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耗资1000万元,分别在白水、育才、宁阳、树芬、道昌等校兴建的教学楼,已全部投入使用,彻底地解决了**地区入读难的问题,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从过去的七岁降至六岁;等级学校建设神速,一年内,宁阳、树芬、三小、育才、白水、日新、城东等七所学校,成功申报江门市一级学校,此外,附小、城西两校现在紧张而有效地做着准备工作,准备在07年初争取接受江门市一级学校的评估验收,中心小学和各校还积极争取上级、侨胞、村委会、校董会、群众的大力支持,筹集到经费377万多元,连同学校的经费,一共投入近928万元于各校的室场建设,校园网建设,电脑室、多媒体室、小平台、常用仪器的配置,校园三化建设等方面,使设施设备建设又有了一个飞跃,为成功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年来的工作,让我们体会到,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离不开几个因素:一是必须取得市、街道、教局、教研室、村委会、校董会和群众等各方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工作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无往而不胜。孤军作战,死路一条。二是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长周期的工作,必须长期抓、整体抓、全面抓、科学抓,一步一个脚印,质量才会有稳定、全面、持久的提高。靠一时的突击,难以奏捷。三是镇、校都必须有一个团结合作,事业心强烈,业务水平过硬,务实进取的领导班子,以自己的魅力、作风、态度、精神去感召、影响教师。这样,教师的斗志必定昂扬,积极性必定高涨,向心力必定强。狮子带着绵羊,定能战胜绵羊带着狮子。四是管理和教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教研是活力,是提高质量的根本;科学的管理,是提高质量的保证,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将是车缺一轮,鸟折一翼。
2007年,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一年,是我们教育工作要大见成效的一年,是我们街实现教育强街目标的一年,为此,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努力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以今年市教育工作会议和黄国忠副市长、甄景才局长的讲话的精神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教学工作的管理,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新课改革的实践,稳步、持续、全面提高我镇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校长创办成功学校,构建和谐学校的能力;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加大行风建设和师德建设力度,建设更加优良的行风,塑造完美的师表形象。
3、加快创建广东省教育强街的步伐。优质学校的比例是教育强镇一个重要指标,2007年初,争取全街道的优质学位比率达到80%,2010年优质学位比例达到100%。
4、进一步发展“普九”成果。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校舍室场扩建的步伐,大幅度增加功能室场的数量。
5、积极探索构建和谐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营造学校和谐与教师和谐共处,学生和谐共存,老师和谐共处,学生和谐发展的气氛与环境。
提高质量,培育英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和新一轮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超前的改革意识,勇于创新的实践精神,为我街道教育事业迈向新的辉煌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办特色教育
办特色教育,创和谐校园
------小蒜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小蒜中心校是一所集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综合办学学校。自1952年我校创办以来,我校按照石楼县教体局先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立德树人。确定了办学宗旨:发展每一位教师;成就没一个学生;满意每一位家长。并且进行自我定位,缩小城乡差距,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抓管理、提质量、创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创建出了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回顾我校之前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438人,其中在年级335人,幼儿103人。教师35人,其中特岗教师13人,协议生3人。
二、抓管理立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的管理,既要管理教师,还要管好学生。只有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才能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升教育质量(向管理要质量)。
教师管理:
正所谓:一所好学校全靠好教师。学校管理以师为本,为了更好地发挥我校教师的主导地位,特制定以下内容:
1、从常规入手,要求教师做好五环节 : 备、讲、批、辅、考。
2、抓好教研工作:
(1)齐步走:一方面让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以老带新,即老教师上好示范课。一方面让所有教师人人登台亮相,以新促老、互相竞争、共同进步,人人上好展示课。
(2)走出去:与石楼县南城明德小学结对,搞好学区教研。引进来:请南城明德小学教师我校上示范课。
(3)举行特岗教师多媒体赛课活动,以赛促教
(4)带领优秀教师去教学点田家岔进行送教。
3、开展以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光盘行动,通过活动使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真正做到有了荣誉我让路,碰到困难我向前的为人师表形象。
学生管理: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来管理教育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行为习惯。
三、促师德强校
以德治校,是学校明确师德师风的办学要求。良好师德的三要素:诚实善良的品德修养、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尊师爱生的人文关怀。良好师风的三要素: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精益求精的专业作风。教师的理念与职业道德很关键,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我校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做好1万字的学习笔记;结合群众路线记录学习体会,真正做到身正为师,行正为范。练好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画好简笔画,充实自己,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成为管理上的能手,教学上的高手。争做一个口碑好的教师,真做一个受学生家长欢迎的教师。
四、保安全稳校
安全是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师生安全大于天。为了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我校建立起了安全长效机 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1、每次开学(春、秋两季)校领导班子深入学校排查安全隐患。学校能解决的自行解决,有困难的上报县局,目前的安全隐患就是:校门口无减速带,再加上冬季寒冷,路面结冰。
2、(县局—学校—班主任—家长)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并做好安全记录,形成安全网络,共同重视、共同防范、确保安全一体化。
3、组织师生专门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师生自护自救能力。
4、组织学生开展防火防震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5、班主任与家长核实学生上下学的乘车方式,确保学生高高兴 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五、办特色兴校
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促进学校内涵优质发展,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2014--2015学开学之际,我校积极兴办特色教育,以此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如下:
1、家校合作:
首先,我校在本次开学初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机构,并设立实施方案;12月3日,我校召开了大型集体家长会,向家长们传达了“家校和,万事兴”的办学新理念;我校还举行了家长“走进校园”听课、老师“走进家中”拜访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主办亲子互动,如:一年级家长义务来校打扫教室;薛小平义务来校清洗多媒体;举办幼儿表演等。最终“达成家校共识,拉近家校距离”。
2、图书阅读:
我校实行两条腿走路:(1)每星期由班主任负责向图书室借阅图书,然后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2)每周下午活动课一小时,六个年级按照日程表轮流到图书室阅读。
3、武术操:
在今年开学后,由体育老师负责,教会每个班级武术的基本动作,最后排练成武术操,元旦之际,还进行了各班的展演,结果收效甚好。
4、经典美文朗诵:
本次借庆祝元旦,特别举行了美文诵读比赛。各班竭尽所能,展现自我班级形象。描绘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文化图景。
另外,我校也开展其他特色项目:(1)课前半小时写字;(2)每周一升旗;(3)每日校园小广播等。
六、树廉洁办校
1、实行财务、教务公开。学校重大财务要出实行领导集体联签制,年终向教师进行民主公示,学校收费实行阳光工程,主动接受教师学生家长监督。学校的教务,定期向家长学生反馈每次检测的成绩,并把各班前30名优秀生张榜公布。
2、规范办学行为,严禁教师乱收费和举办各种形式的补课活动。谁收费,谁负责。谁给家长找麻烦,谁就有麻烦。
3、要廉洁自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教师要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总之,我校在全方位的支持与关注下,都会一如既往地发挥正能量,实现我们的小蒜梦。使小蒜中心校在新的起点上迈上新的台阶,力争给小蒜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小蒜中心校 2014.12.28
第四篇:办人民满意教育
办人民满意教育 建现代文化名校
——静宁县细巷初级中学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县教育局“1234”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静宁县细巷初中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学校现状
细巷乡位于静宁县西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04社,总人口19857人,其中农业人口19454人。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9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1所。全乡中小学共有教学班67个,在校学生1627人;小学附设学前班9个,在班幼儿121人;中心幼儿园现有教学班2个,在园幼儿106人。中小学现有寄宿学生784人。全乡有专任教师13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37人,初级人员99人。另有特岗教师3人,支教人员13名。中学阶段入学率99.6%,流失率1.5%;小学阶段入学率100%,流失率0%。
(二)面临的新形势
1.学校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
学校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办学规模、内部管理、综合实力等方面,为学校实现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现代文化名校”为目标的五年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学校发展获得的新机遇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的重新组合,为学校新的发展凝聚了管理力量;湖口县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学校引进更加优秀的教师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可能。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为学校树品牌、创名校提供了保证。
3.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学校的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困难有:(1)办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和完善;(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亟待改进;(3)学校的特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名师工程”需进一步打造,缺少学科领军人物,没有品牌教师;(5)新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6)教育教学质量需稳步提高攀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县为战略,以湖口城市化为契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围绕“共创幸福教育,同建美丽校园”这一主题,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让学校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文化名校。
办学理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就未来。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的发展,在成就师生的同时成就学校的发展。
办学宗旨:立足于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育人模式:推行生本教育,实施“双学双培”。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 双培: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育人途径:唱好歌、读好书、做好操、写好字、扫好地。校 训:博爱、勤劳、负重、进取 校 风:文明、有序、民主、和谐 教 风:敬业、厚生、慎独、创新 学 风:乐学、勤学、会学、活学
三、发展目标
(一)愿景目标
通过我们三至五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张青小学办成集“学园、乐园、花园、家园”于一体的“开放、自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文化名校。学生成长目标:全面成长、个性发展。教师成长目标:专业成长、多元发展。
(二)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全面启动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相信学生,在体制、时空、教育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施“双学双培”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通过五年努力,逐步把张青中心小学办成一所教育实验成果显著、教育质量较高、教育特色突出,在办学模式改革上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初中。
1.培育体现幸福和谐的晨钟文化。创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文化内涵由丰富走向优质,经过五年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环境幽雅、制度科学、快乐幸福、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2.建设适应高位发展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县级以上的名优教师在全体教师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18年末达到50%以上。
3.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公民。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培养具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以“五好”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的最终目标。
4.深化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改革。建构“生本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实施“双学双培”模式,形成以平等、尊重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5.提升促进有效发展的管理水平。从点滴入手,着眼未来,着力追求“高效课堂”,建构有张青小学特色的自主和谐、轻负高效的开放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学校科研系统;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起适应学校发展要求,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6.打造彰显学校魅力的特色品牌。快乐阅读、艺术教育、阳光体育三大特色品牌要不断提升,不断扩大,学生在特色创建中充分、全面受益。到2018年末,争取有一到两项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策略
(一)晨钟文化工程
1.做晨钟教育,使晨钟文化深入人心,以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2.制定科学完善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立足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着重做好校园美化、校歌创编等工作,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3.总结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提升学校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体现品牌辐射作用。
(二)名师建设工程 1.进一步树立教师形象,落实教师“五心”师德承诺:“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热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尽心对待事业、把信心留给自己”。2.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继续依托校本研训和分层培养两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培育“学习、成长、成功、成名”的教师多元发展文化,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
(三)“五好”示范工程
1.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
2.丰富德育活动,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科渗透,熏陶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3.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培育“五好示范少年”。
(四)“双学双培”工程
1.健全和完善学校科研的研究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
2.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3.出版1-2种科研成果著作,暂定名为《晨钟奏响生命曲──“双学双培”的理念与操作》,其中包括教师个人专著以及专题性论文集。
(五)高效课堂工程 1.实施规范、人文、科学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各学科教学规范。2.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学校成为县“高效课堂”建设样板学校,全部教师均通过达标考核。
3.改进教学评价制度,立足多元、多维,体现个性、发展性,充分发挥,各学科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六)特色培育工程
1.快乐阅读。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生活的确习惯,在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中厚实学生人文底蕴,扎实做人的根,快乐阅读,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2.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添彩,构建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3.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体质和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
(七)校园信息化工程
1、不断更新现代教育设施,完善设备配备,重点发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为主的教室多媒体系统。
2、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化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3.探索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八)美丽校园工程
1.建设一栋素质教育中心综合楼,升级现有的教学楼,按标准配置各种场室、设施、设备。2.学校改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三区四园”规划设计学校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3.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环境,加大力度,使学校成为“果香校园”。
五、保障措施 为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障。
(一)思想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最为关健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因此从领导到老师都要通过学习、反思、研讨,形成新的发展观、管理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和五年目标,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凝心聚力,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二)组织保障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素质好、效率高并能相互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完善校长负责制,切实保证校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领导的同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以教代会为载体,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组建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协调、领导工作,制定推进工作计划,把规划内容实处,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监督规划的实施,及时调整、修改规划。
(三)制度保障
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师生权利。以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为指导,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常规管理,细化各个管理环节,强调管理到位和管理效能,逐步优化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具体落实好《教师考核及评优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学教研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班级管理方案及评比细则》等与师生直接相关的各项制度,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把握好尺度,既遵循“热炉法则”,又体现“以师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使制度与人文实现辩证和谐,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制度的约束力。
(四)物质保障
合理安排预算,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艰苦创业、厉行节约。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维护现有的电教设备。图书、校园音响系统等教育资源发挥应有功效。
(五)安全保障
安全、卫生、文明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事故安全报告制、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舍安全事故、饮食饮水安全事故、校内及学校组织活动中重大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外部保障
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作为学校发展顾问,形成专家支持系统,专家支持系统中既有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也有课程方面的专家;既有科研专家,又有学校管理行家。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和扶持;不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办好家长学校,创设家校共建、共育的良好氛围;做好社区共建工作,积极开展与社区互动,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宣传工作水平,向社会及时传递学校发展信息,汇报学校发展成果
第五篇:教育办文件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开创“滦河时代贡献力量
在今年的县委县政府会议上,决定迁西以开创“滦河时代“为主旋律,提升县级文化,打造魅力山城。要求县级各单位各部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为开创“滦河时代”添砖加瓦。作为一名校长,在县教育局主办的“迁西县教育系统干部培训班”上,我认真学习了来自开滦一中、唐山市光明实验小学和丰润岔河中学三位校长的讲课,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全心全意为教育服务”的思想,给了我莫大启发,同时,也汲取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使我的视野进一步开阔,更加坚定了立足于本职工作,孜孜不倦的投入到学校管理当中去的决心。通过学习,我意识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把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关,提高整体教学意识。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校长管理工作追求的最高目标。只有抓好教育教学管理,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有利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校长的管理,要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制度科学,措施得力,以和谐求发展,构建和谐校园。
二、带领校长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指导全体师生前进的航标。要使全体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作为校长应该注重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先进可行的办学理念。让其深入民心,指导全体师生的行为,促使全体师生为其共同目标而奋斗。
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坚力量。因此,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要想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校就必须从教师的长远发展出发,加强校本培训,营造平等、互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提供乐业、敬业的发展空间。发掘教师潜能,激发教师内部动力,让教师在宽松、公平与公正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中竞争。从而使学校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
(一)根据每个教师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作为校长要有正确的用人理念,要择优选用,因人而用,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创造团结的管理氛围,打造和谐的管理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认为应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平时工作时经常与教师谈心沟通。及时了解教师个人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喜欢教什么课,喜欢做什么样的教学工作等。尽量做到给每一位教师分到合适的教学任务,把他们放在有利于他们“扬长”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每个老师的长处,让他们在事业的成长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对教师做到多鼓励,少批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师们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者要确信这样一个信条: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不准,多一点自由。为老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领导的激励作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领导的肯定,激励作用,教师对学校、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顾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教师对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和谐的校园就容易形成,教育教学质量也就容易提升。作为知识分子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往往把得到他人的肯定,信任视为人格的尊重,因此,学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信任,让教师在充满人情味的校园文化
中,怀着快乐的心情工作,努力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大胆尝试,开创和谐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质量的前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师生之间应是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关系。师生之间应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大胆尝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在教育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
三、制定制度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文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必须要有规章制度才能正常运转,学校也不例外。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校长治理好学校的根本前提。
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到 “一个注重、一个体现”。“一个注重”就是注重老师对制度的认同和需要。即民主与集中结合,以获得教师的认同,努力实现将制度转变成学校和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望,转变成老师职业生涯的价值指向,转变成改进教育教学的实际行动,转变成全体教师认同的工作目标。制度来自于师,贯彻于师,惠及于师,这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民主管理,效果甚佳。“一个体现”就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把管理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校领导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过程为效果服务,树立管理服务于人的意识。
学校要做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执行制度必严,违犯制度必究。有制度而执行不严,那是一纸空文,等于没有制度。作为校长不仅注重制度的制定,更要注重制度的落实。此外,校长率先垂范,做到对学校事务是非分明,更是创和谐管理的重要保障。作为管理者该严时一定要严,要注重制度制定和执行的时效性。必须领头维护学校的制度,只有这样其他教师才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促进全体教师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校管理更加和谐。
五、确立教育理念,构建校园文化。
一所成功的学校,必定有它明确的教育理念,并在此理念上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各校要以自己的教育理念为引导,从而带领全乡教职员工开展各项工作,这样就容易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进而使这种氛围成为一种对师生潜移默化的行为准则,提高是生的文化道德修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为我县开创“滦河时代”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