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浅谈

时间:2019-05-12 17: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浅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浅谈》。

第一篇: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浅谈

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浅谈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人力资源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而展开丰富多彩的区域创设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区域创设的重要性。区域活动的教学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截然不同,如平时教学的活动中我们是让孩子在我们的精心设计与组织活动中去学习的,而区域活动主要是让孩子在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中去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最大的满足感。

刚开始创设区域活动,我们把区域活动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总认为区域活动是老师将平时所教的知识放入各个区域内让幼儿练习,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于是我们在语言角放置了一些头饰、挂图,让幼儿讲述学过的故事内容、表演等情节;在数学角放了一些分类卡等引导幼儿将活动中的操作重演一遍。一阶段的实践后我们发现幼儿一开始还有兴趣,但逐渐地,幼儿便表现不出刚开始的兴奋,取而代之地是无所谓的表情,还不如插塑能带给他们快乐„„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对区域活动进行再认识。在不断的实践与操作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宝贵的认知:区域活动教学是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作为幼儿素质重要组成部分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品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以下几个面就此问题浅淡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活动区的创设必须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明确区域活动的目标。

幼儿以自己的兴趣装扮活动区。班级内的活动区都是幼儿的游乐园,那是他们的场地。他们是那里的主人,所以他们有权对活动区进行装饰与改动。我们班的医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刚创设区角时,我的本意是想给幼儿留出一定的活动场地,所以我将病床尽量靠墙摆放,将垫子、玩具等物品靠墙堆放,这样为幼儿留出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但在幼儿实际操作进入活动区游戏室后,他们便发现了问题。小朋友将病床换了位置,并在病床前添设了一个小凳子,而且还在药柜旁放了一个,小朋友将挂衣服的地方也换了位置。幼儿在改动活动区时并没有跟老师说,他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装扮活动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和积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区活动。

1、根据主题活动的投放。

在结合主题活动开展美术制作活动《太阳花》时,我们及时地在美工区添设各种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来制作太阳花的不同材料。材料中可以体现幼儿的动手剪切、粘贴、绘画等不同的方法。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直接进行粘贴,稍强的幼儿可以装饰花瓣或者花心,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从剪花瓣、花心到组合粘贴到装饰花瓣或者花心。幼儿的装饰可以是水彩笔绘画,可以是皱纹纸粘贴,也可以是吸管、毛线等粘贴,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吸引幼儿参与活动区活动。根据主题活动在活动区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可以加深幼儿在活动中的印象,巩固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并以直观的形象展现给幼儿,让幼儿对自己所学知识有一个外观的了解。

2、根据幼儿兴趣投放。

活动区是幼儿的天地,它总在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趁机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小朋友对区角操作区好像很感兴趣,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添加了一些半成品让幼儿来制作自己想要设计的玩具或幼儿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在为数学区投放材料筷子时,发现小朋友都围着老师问东问西,“老师这是做什么用的?”“老师,这是要玩的吗?”“老师,这些可以摆各种各样的图形!”小朋友好像对这些筷子都非常的感兴趣,于是,我们趁机在音乐区中投放了筷子,让幼儿利用这些筷子,跟着音乐随着节拍敲节奏,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幼儿也能利用这些筷子进行制作。如:洪瑛琦小朋友利用筷子制作了一座模型房子。我们及时投放的材料得到了幼儿的认可,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三、注重心理环境创设,使活动室成为幼儿的乐园。

陈鹤群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当然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因此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上,我们以微笑的眼光迎接每一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的评价是发展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幼儿的自我虽已占据了他的脑海,却很朦胧,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来认识自己,依靠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来评价自己,由于区域活动中,我们摒弃了横向比较,积极采用纵向评价,孩子经历或顺畅或曲折的尝试和探索后,最终总是成功的,所以赢得的评价也总是积极肯定的。洪锦燊小朋友的评价能力较弱,他

做完事后总是带着将信将疑的神色,让别人来评判。一次,洪锦燊画了一幅家乡的高楼大夏,一座座形象生动的房子,形态各异,引来同伴的一阵赞美,以后,一次次的作品展示,使他渐渐相信了自己。现在,完成活动后的他最多的表情就是昂起头,脸上洋溢自信的笑容。与幼儿交流时使自己的视线与幼儿保持平等对视,经常对幼儿的想法、行为、作品进行积极的肯定,让幼儿消除对教师的恐惧,树立自信心,从而敢问、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身心不受拘束,让幼儿获得成功感,是幼儿成为活动室的主人,个性才能得以良好的发展。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常常会拉着家长的手向他们介绍自己或同伴的作品,为自己自豪,为同伴骄傲!

四、开展家园合作,让区角活动更有质量。

家园合作一直是幼儿园一直关注的话题,家长的参与让活动区更加丰富。医院区角中白色的大褂是小朋友爸爸的衬衣,医用手套、针管、输液管都是堃熤小朋友的妈妈带来的,餐厅的小锅小碗那都是小朋友以前的玩具„„幼儿园区角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为幼儿所作的准备让活动区更有质量。

在我们坚持不懈地尝试与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给幼儿带来快乐,自主与自信,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创设“以幼儿为本”的区域活动环境,使区域活动将会更好地促进孩子快乐的学习,使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体验。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学前教育2007 06

第二篇:浅谈如何有序开展区域活动

浅谈如何有序开展区域活动

单位:达旗第一幼儿园 作者:郝小霞

摘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的,为了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开展了班级区域活动,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创作,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

区域活动已经成为我园的特色活动,本学期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才能有序、丰富的开展本班区域活动,在实践中我常常会因为种种困惑而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呢?通过本学期的摸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区域活动不求花哨,但求实用。

在区域活动中往往会存在着追求形式花俏,内容不全面,相互没有联系,设臵的几个区角几乎都集中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其他教育功能的体现。形式多样,相互没有联系,不能产生互动的弊病,教师往往会局限性的让孩子去玩某一种区域活动,在这一方面,我们在开学初期为幼儿设臵了一些常玩的、大部分幼儿都喜欢的游戏,尽量让它们都能与其它区角串联起来,如:学期初期,我班开设了美工区,在美工区里有一段时间,我们提供了一些“蛋糕胚”(白泡沫)、白纸、蜡笔、水彩笔、剪刀、浆糊、包装彩带和包装纸等材料,由幼儿自主加工蛋糕,包装蛋糕,在加工过程中,幼儿可以将美工角的作品剪帖在蛋糕上,制作漂亮的蛋糕,然后拿去卖给小超市的小朋友。这样既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又使区域共通共享,增加幼儿的选择性,增进幼儿与他人相互沟通、共同协作的能力。

二、投放材料要根据年龄特点,要科学。

(一)材料投放要充足,但种类不宜过多

经常发现在区角中幼儿因争抢材料或因需要材料不够时,会出现有意无意的“破坏”行为,将区角搞得一片狼籍。例如,爱玩水是孩子的天性,我曾经为了让幼儿了解水的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四面八方溢出、受到阻碍时会改变流动的方向),在益智区放了两套同样的操作教具(斜坡、碗、盆子、水桶、水管),马上,许多幼儿对这个“新鲜货”充满了兴趣,围着、抢着要玩水流设备,其间有的幼儿觉察材料不够而自行退出,而有几个男孩子则是每人抢了一种操作材料瞎玩,于是有的用碗舀水玩,有的幼儿因为没了碗就直接用水管接水,根本不考虑水会不会从另一端流出来,弄得地上、桌上全是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没有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这也导致他们浓厚的探索兴趣因材料的不足而告终。

(二)投放材料牢固、耐用。在区域活动中,有一部分材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并制作的。这既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所以,老师们都不甘落后,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以至于出现了同一种材料越做越新奇、越做越精细的状况。然而精细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例如:益智区的“砌砖墙”,制作的时候很费劲,孩子们也很喜欢操作,但欠缺牢固性,这些材料往往是“观之甚佳,动之甚危”,孩子们稍加摆弄就坏了。所以我认为,既然是操作材料,应以操作为重,不应太关注外观多精美,制作多精细,而应看重它是否牢固耐用、易于反复操作和经得起幼儿的实践考验。

三、和孩子一起建立规则

区域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场所,而规则是幼儿顺利活动的保障。但活动中过多的指导、干涉会对幼儿的思维、幼儿对活动的投入程度、幼儿间的相互交往产生干扰,只有在规则化的环境中,区域教育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需要将各类规则隐藏在环境和材料之中,用环境和材料的隐性规则来暗示幼儿区域活动中应遵守的规则。

(一)活动前明确规则要求,让幼儿心中有数

在美工区,老师做了很多橡皮泥的模版,有很多小朋友爱不释手,浩浩尤其喜欢,总是想拿起来欣赏,可有时候拿的时候不小心就弄坏了,这时我们就要提醒他们,在活动中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在区域活动结束时,听到结束信号应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可有一些小朋友总是恋恋不舍,为了较好地帮助幼儿将这些要求转化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在每一次活动前,教师都应根据上一次活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要求,强调需注意的问题。如:在上一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材料收放中存在问题,那这一次活动前教师就应强调这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调节自己的行为。对于恋恋不舍的小朋友,我会提醒他们:今天我们活动结束时还要比一比哪个区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齐。让幼儿充分注意这一问题,并努力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二)活动中强化规则要求

呂秉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特别没有规则意识,每次不管在哪个区域,只能坚持一会儿,还不断的打扰其他小朋友,每个区似乎没有他喜欢的工作,我采用了多种方法,不断地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克服困难,提醒他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他一起选择工作,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开始改变,也开始喜欢工作了。在区域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每一幼儿的动向,了解他们的活动情况。对那些表现好的或有进步的小朋友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摸一摸他的头,投以赞许的目光;或翘翘大拇指,进一步提高他的积极性。如果哪个孩子违反了规则,则马上提醒他,引导他注意规则,鼓励他向旁边的好榜样学习。

(三)活动后评价规则要求 区域活动结束后,我们都会讨论和分析遵守规则的情况,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规则意识。评价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集体评价法。让幼儿在集体交流、讨论中反馈活动信息,评价活动情况。例如:评选最佳区域,包括操作最认真区、最安静区、材料收放最整齐区等。

四、教师适时适度介入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比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集体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但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时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观察者、促进者。例如,在建筑区,幼儿拿着数字积木有的在用积木玩垒高的游戏,有的在玩接龙游戏,而有的则在用易拉罐建构大型的房子,但玩到一定时候,我发现他们对于这种重复性太强的游戏失去了兴致,有几个幼儿还将所有的积木撒得满地都是,都说真没意思。于是我不声不响地走了过去,拿起了其中的几块积木,说:“这些积木宝宝还能排队?我想试试。”我试着用长方形的积木排列玩多诺米骨牌,其他小朋友都高兴地叫起来,都跃跃欲试。于是有的幼儿排起了圆形,有的排起了S型,再一次将活动推向了高潮。除此之外,在今后的组织活动中我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充分挖掘每个活动的教育功能,努力寻找课程赋予孩子发展的意义。我想只有不断地积累好的经验并积极运用,我们的区域活动才会熠熠生辉,才更富生命力。

总之,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并且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我期待我们的区角活动在下学期能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好。

第三篇: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实践中常常会因为种种的困惑感到束手无策,以至于区域活动流于形式,造成有内容而无实质。比如(1)如何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应的区域?(2)如何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3)如何使区域活动对幼儿学习真正起到支持作用?这些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严重阻碍课程改革的发展。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探索:

一、转变教师角色

课改后的区域活动,最突显出来的是教师从指挥者的角色转换成为观察者,记录者,启发者,引导者等多个角色。传统教师的角色通常是指挥者,是幼儿的全权代理者,一切的课程与活动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幼儿只需要迎合就可以了。但是在主题活动中,活动与课程的安排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不便的,而是紧随着幼儿的兴趣而进行适当的调整的,当然在这其中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及价值所在。但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给了区域活动很大的灵活性,利于教师掌握,教师很自然的在此过程去完成角色的转变意识。如在进行主题活动过程中,很多的活动都在区域中完成,很多时候老师都处在观察者、记录者的状态,同时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帮助幼儿。如科学区《沉与浮》的实践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到很多的问题,并能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努力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老师自然应该退出来,在一旁观察记录,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而不是强行介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通常都是从直接传授、正面介入到幼儿的学习中指导幼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是正面的直接的指导,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一味的告之幼儿该怎样做,不能那么做,或者是应该这样做,幼儿遇到困难也是直接告之幼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己自主的学习,通常是自己运用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看是否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发现许多未知的问题,幼儿有了很多直接面对困难的机会和独立解决难题的机会。作为教师就应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方法,但决不是包办代替幼儿一切思维与想法。老师的建议也仅仅是建议,幼儿可以选择采纳也可以不采纳。而且老师只是引导幼儿尝试一些新的思路,帮助幼儿从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者将幼儿从弯路上拉回来一点,解决问题的过程仍旧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师在此时是引导者。

二、发挥幼儿主体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幼儿产生对话,双方相互努力,共同建构的学习过程。教师与幼儿是教室环境当中的双主体。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光自己独立的思考学习,可以与身边的同伴相互学习产生互动、与老师产生互动、与周围的事物产生互动,进一步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同一区域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区域中同伴之间的互动与相互模仿学习,可以使幼儿自己通过努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人群,可以化解幼儿人际关系单一的状况,使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区域活动具有开放性,内容丰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这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才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活动过程中,幼儿往往表现很投入。幼儿活动越投入,表明幼儿通过操作过程学习到越多的东西,往往在活动过程中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自主性得到更大的发挥。

三、科学设置活动区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区域活动的设置是灵活的,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多方面考虑而设置的。如《可爱的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表演区,美工区,语言区,益智区、自理区等。而在《有趣的车》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区域环境要有鲜明的个性布置,能吸引幼儿进入到区域中。区域环境作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的活动很大一部分要在区域中进行并且完成他们的学习活动。区域环境要根据各个区域特色进行有特色的布置。各个区域的创设也要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主题相关的图书、头饰、手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纸、彩色笔、油画棒等,还可以在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在美工区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面幼儿作品的展示墙块,可以让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在音乐区、表演区投放一些简单或自制的乐器、头饰、自制服装等。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区域活动应根据活动区的层次性特点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时即便是同

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合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幼儿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四、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区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四篇: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情感、技能有机联系起来,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选性、小组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么幼儿园如何更好开展区域活动,下面结合实际工作,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精心准备 : 在区域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准备工作,因为它起着决定性作用,关系着区域活动是否正常开展。它包括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准备,在区域活动中活动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只有在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创设有效利用的区域环境: 区域的设置并不是越高档、越豪华、越漂亮越好。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来规划,要但它是不是便于孩子活动,利于孩子发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环境的创设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心地投入活动,充满信心地探索问题,这才识创设区域环境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它的价值所在。

我们的区域设置是由教师与幼儿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采用固定与灵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具有固定的区域位置,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兴趣灵活设置、调整区域的场所,满足不同的幼儿需要,也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达到探索的目的。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须能够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的活动。我们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须有探究性,是因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才有利于引发、支持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动脑思考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是儿童是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

用心组织与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主要环节,也是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教师在这个环节处于主导作用,应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性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与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呢?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制定规则.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首先,在活动前明确规定。有些活动规则是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要遵守的。这类规则一般在活动前就必须提出来,如玩沙是幼儿最喜爱的区域之一。如果活动前没有明确规则,那么有可能孩子到处扬沙,虽然孩子尽兴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伤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不准对着别人扬沙,更不准把沙子扬到区域外面去.其次,在活动中逐步形成。有时幼儿遇到有关规则的问题,教师可以不急于告诉幼儿该怎么做,而是让幼儿在谈论与反思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规则。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而这种问题幼儿又无法自行解决,谈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活动中争抢玩具、争抢角色这类情况,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有一次,在表演区,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装,结果全班孩子围者争抢服装,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着我,于是,我把孩子们召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处理这件事。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不能抢!”“大家一起玩。”“轮流玩!”这是,我趁热打铁地说:“大家真懂事,我们轮流玩!没有轮到的小朋友在旁边当观众,不能上来;轮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让更多的小朋友来玩。”就这样,我和孩子们把规则定下来了。小朋友们又开开心心地玩起来了。采用这种方法制定活动规则,幼儿容易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教师的参与指导.在活动中,教师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动材料、安排幼儿进入区角、主持幼儿的分工与合作、解决孩子间的纠纷,使幼儿处于高控制之下。而是要善于观察,还要适时、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地表现自己、总结自己,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断地来回在各个区域间观察和参与游戏,要留意每个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时给予鼓励、表扬,争对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一起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逼迫幼儿接受,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活动,使幼儿很快出现厌倦情绪,大大减少幼儿的积极性。耐心的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任何一个活动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在过去我们总是在活动后草草收场没有评价,它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愿望。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的活动情况,评价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评价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区域活动的评价是为了总结活动中表现,为下次活动出谋献策,鼓励幼儿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幼儿协作创新。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欲望,在评价时,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为幼儿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动中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幼儿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少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么呀?怎么建的?你得什么最有趣?为什么呢?通过幼儿间互相评价、自由交流、幼儿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幼儿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识。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全面的,具体的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不足,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自己的意见加以总结,教师的评价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首先,从幼儿形为习惯评价,“今天哪组小朋友主动收拾玩具,哪组小朋友活动时声音较小,XX小朋友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等,XX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随便到别的区捣乱等。

其次,从幼儿掌握的知识技能上评价,今天玩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在玩动手区时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呢等?再次,从情感体验上评价,你玩什么游戏最高兴,为什么?今天你有什么快乐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区域活动是幼儿最高兴的活动,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如何进一步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我们还会不断的努力。

零口小明星幼儿园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学习时间:2013年12月18日

学习地点:笑笑班

主 讲 人:王淑杰

学习内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区域创设的重要目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区域,使区域环境更富有新意,更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呢?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的感悟。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区域活动的种类:科学发现区、益智操作区等七个区域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 1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其主要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特征和教师活动的特征两大方面。

1、幼儿活动的特征。

A、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由于幼儿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

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做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做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孩子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B、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

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多种活动区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满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在表现出区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层次性,小、中、大班通过区域设置的不同、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宜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学习节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C、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

幼儿在同一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聚拢起来的小组活动。可以说,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关注同伴的言行成为存在于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此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进而促进自己不断地在活动区中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D、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他们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持续不断地实践活动是幼儿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1、教师活动的特征

A、活动的动机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学会观察,注意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进而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活动事件,灵活地执行自己预定的活动计划,机动地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指导程序方式。有效地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

B、活动的应答性。

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动发起者,但对幼儿的活动要做出有针对性的特定应答反应。一是对幼儿活动的支助式应答,即根据幼儿在活动事件中出现的矛盾、疑难、困惑,给以适合、适时、适度的支助,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线索和思维步骤,促使幼儿活动持续与发展,帮助完成幼儿活动计划;二是表现为对幼儿活动的认同式应答,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按幼儿活动计划共同活动,认同幼儿活动方式,分享幼儿成果;三是表现为对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引导性应答,即挖掘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潜在意义,抓住可利用和有生成意义的教育价值,诱导幼儿改变活动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积极开展。

C、活动的非权利性。

教师主要以幼儿的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不是以组织者和指挥者者的身份领导活动,主要以建议、商量的口吻支持活动,而不是指令、要求的口吻控制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活动,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允许幼儿坚持自己的活动计划,保留自己的意愿、意见。教师不应以教师的权利干预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D、活动的隐蔽性。

在区域活动中,为了不让幼儿觉察到教师的控制,保证幼儿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教师往往作为游戏伙伴进行隐性指导,与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同时教师应将自己的活动计划、要求通过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所展示的范例和榜样行为等隐蔽性方式间接影响幼儿,而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活动计划与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活动事件的指导方式也应采取隐蔽的材料暗示法、行为影响法、情绪渲染法等方式暗示幼儿,让其轻松自如的、有选择的、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影响,获得发展。如:小班幼儿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但又以自我为中心,经常把娃娃丢在一旁顾及不到,老师发现后,就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关注娃娃,遇到幼儿说:“哎呀,宝宝妈妈(爸爸)好久不见你们宝宝了,她好吗?”然后幼儿就很自然的想到自己的娃娃了。幼儿的年龄、生活经验、技能等相对缺乏老师的参与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

下载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浅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浅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沧州市新华区嘉泰幼儿园 庞欣 一.不同年龄阶段适合开展的区域 二、科学建设活动区 三.一次完整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 四.观察记录 五.区域活动对幼儿发......

    如何开展小班的区域活动

    如何开展小班的区域活动 “我当妈妈,你当我的小宝宝。”“小宝宝饿了,妈妈给你做好吃的。”“谢谢妈妈。妈妈太累了,我给你捶捶背吧!”……这是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小班小朋友的对......

    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5篇模版]

    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 本学期,我们将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采取了一些构思和做法,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大班孩子的区域活动来与大家做个经验分享: 一、区域材料: 大班......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模版]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区域活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它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

    区域活动教学心得体会

    区域活动教学心得体会7篇 区域活动教学心得体会1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4-11 5:55:13 发布人:lsy1chj2wdh3 ——浅谈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的开展 论文内容摘要: 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

    如何有效开展小班户外运动区域活动大全

    如何有效开展小班幼儿户外区域活动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全园性的户外运动区域活动,活动内容以及发展目标是教师以幼儿年龄特点来设置和组织开展。 学期初,由于自己对怎样开展户......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浅谈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现在幼儿园大都提倡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