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米影院关于资本围绕影视发展原因探讨
一米影院关于资本围绕影视发展原因探讨
一米影院发现“近年来,资本一直在围绕影视发展。”刘藩说。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战略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米影视认为:作为绿色产业在我国经济转型中受到重视,影视又是文化产业的龙头,所以引来各路资本热捧。
一些财经专家分析认为,在政策面利好直接推动下,传媒板块高增长预期使市场资金持续进入,传媒行业特别是涉新媒体产业前景极为看好,造成传媒板块当前在兼并重组市场中异常火爆。比如,中国电影票房的持续高涨使市场对其未来业绩期待较高,并且辐射周边热点产业。
一米影院采访相关媒体之后分析认为,并购整合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跨行业的横向、行业内的纵向以及综合前两个方向的并购整合。华谊和华策就分别是横向与纵向的代表。华谊收购银汉部分股权,是一种横向拓展,旨在不断深入游戏业,打造“影视+游戏”娱乐王国;华策更欣赏垂直一体化综合性的集团。刘洋表示,垂直一体化综合性集团在全球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比如迪斯尼和时代华纳,都是从影视内容起家,通过资本整合打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出现了一批旗舰企业,但小、散、弱仍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一米影院认为成功的并购能使文化企业呈现 滚雪球 式的发展,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在巩固自身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衍生业务。”
目前,通过整合并购使公司实现规模化和快速扩张成为共识,据悉,影视产业的五大上市企业,除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之外,光线传媒、上海新文化传媒和华录百纳也都在进行并购谈判,年内或有重大并购项目出炉。一米影院从相关媒体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影视公司的并购整合还将大量出现。目前,国内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数量为6175家,持有甲种证的机构数量为137家,某大公司老总甚至有言:通过大规模整合,5年后国内将只剩10个电视剧生产公司。
第二篇:影视协会“周末影院”策划书(范文模版)
影
视协会 周 末 影 院 策 划 书影视协会策划部2009年9月16日
影视协会“周末影院”策划书
活动主题
开展影视文化教育提高影视观摩水平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活动目的提高大学生的影视文化素养,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共建和谐校园。
活动步骤
一· 协会的组织部在每周五,周六分别在南区,北区张贴
当天放映的影片海报;
二·协会技术部在每周五,周六晚负责放映影片,进行影视
作品鉴赏;
三·协会纪检部负责在影片放映现场(一号阶梯教室),维
持现场秩序。
四·协会各部门在每周日组织会员开展影视作品的评论活动
提高影视文化修养。
活动时间:第4周——第17周(期中考试期间暂停活动,遇其他特别情况活动另行安排)
资金预算:活动宣传费用:30元
活动组织费用:30元
活动布置费用:20元
设备维护费用:50元
影片租借费用:100元
活动场地:学院第一阶梯教室
人员安排:
此活动由影视协会理事会全权负责,其中宣传部负责活
动的宣传,组织部负责活动的实施和会场内秩序的维护,技
术部负责影片的放映和机器设备的维护,策划部负责影片的选录与活动的具体安排,外联部负责经费的筹备和场地落实
纪检部负责放映现场的秩序维持。
具体人员任务安排:
主席:负责场地的申请和人员的组织安排,并对所要播放的观摩影片进行题材的选择和内容的审核(负责人:杨双骏)
技术部: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借,还,维护以及在放映过程
中出现问题时的解决(负责人: 刘小太)
宣传部:为放映进行必要的宣传,让每一位热爱影视的同学
知道放映的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内容并负责海报的起草和张
贴(负责人:樊春来)
组织部:协同主席进行放映活动的组织和其他相关活动的安
排(负责人:张 丽)
纪检部:负责放映现场的纪律和安全,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进
行秩序的维护和人员的疏散,报警电话:8282110或110
(负责人:文海燕)
策划部:为使协会的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性,负责对每一期的活动进行策划,从而使活动有效地进行。
网络部:负责协会每期的电影下载任务,并协同主席一起放
映影片,其选取内容必须健康向上。(负责人:席海滨)
文艺部:在协会举行文艺晚会时,组织成员准备文艺节目,并提前做好晚会现场的安排工作,调动大众的积极性。
(负责人:曾燕华)
第三篇:大华影院发展历程
大华影院发展历程
早在二十世纪初,据记载北京早年的电影院大多是由戏院、茶馆改建而来的,1923年3月东城米市大街落成了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大堂,当时北平的电影日益兴隆,但都是国产无声影片。
1927年2月,由大陆电影有限公司租用米市大街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大堂,放映电影,董事会有吴敬南、吴敬斋等,股东有冯治安、刘汝明、佟麟阁等,影院经理吴佩然(台湾人)。
随着有声电影的诞生,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大堂于1930年9月改名为光陆有声电影院,北京第一家改用新式美国有声电影放映机,上映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明星公司出品的《歌女红牡丹》
光陆电影院因租用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大堂,每年房租需要一万元(大洋)高额,故又召集部分新股在东单北大街西总布筹建新址。由信义房产公司承建,总设计工程师汪申,承揽人广和兴建筑厂,工程造价三万二仟元(大洋)占地面积1.74亩(2779平米)1935年夏新址落成,光陆有声电影院迁入新址。(现大华电影院)。
1938年3月23日光陆有声电影院改名为光陆剧场,改换了日本放映设备,罗拉35毫米固定放映机,成为最早使用橡皮银幕和水银灯整流器作供电给弧光灯放映机的电影院.经理换成度边与岸田(日本人)机务主任为水源春雄(日本人),机务:闫启阁、宋恩永、姜振海、袁培基等。以后光陆剧场多以日本片为主。当时只许映日本影片和德、意、法影片。不许映英、美影片
1945年11月15日日本投降以后,光陆剧场改名为大华电影院。开幕时首映影片美国米高梅公司出品的《风流王孙》。当时以美国影片为主。后来,由于美国八大公司对北平的电影院提出了各种苛刻条件,各电影院的业务经营方针,需受八大公司的支配。后来,大华电影院只好与美国影片公司撕毁合同。
1947年4月经理吴文舫与院务杨泰,经人介绍与当时驻北平市的苏联使馆取得了联系,并与苏联使馆影片输出公司的代表鉴定了租赁苏联影片的合同。
1947年5月12日大华电影院上映了苏联第一部彩色神话故事片《宝石花》,这是一部荣获万国影赛冠军,世界著名的彩色影片。一时大华电影院门前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售票处、入场处到处拥挤不堪,水泄不通。大华电影院每场观众都是客满。大华电影院独家上映后,一次又一次地续映,一再延长映出的时间,以便使更多的北平观众大饱眼福。1947年8月14日大华电影院又上映了《彼得大帝》(上下集)又是轰动了当时的北平城,越来越多的新观众都争先恐后地到大华电影院看苏联电影。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后,从2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田方同志带领文化接管委员会,对北平的电影部门进行接收。大华电影院于1949年3月19日正式被接收,当时人员总数33人。
1950年“八一”建军节曾在大华电影院搞庆祝大会。在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战斗中,为了鼓舞人们抗击美帝国主义的势气,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电影宣传月及20天的《抗美援朝特缉》新闻短片汇映,并将所得款全部捐献。
1953年6月,北京市人民艺术剧院建院成立,因为没有剧场曾租用大华电影院晚场上演话剧《收获》、《麦收之前》等。
1953年军委把大华电影院移交给了地方—北京市文化事业管理处。从此大华电影院走上了专业放映电影的道路。
1955年大华电影院淘汰了日本罗拉放映机,更换了全自动的德国莱斯放映设备,大华电影院的声光质量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步。在当时的经理陈风海带领下扩建了影院规模。在影院北侧建起了一座售票厅和冷气机房,在冷气室里打机井一眼,使大华电影院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在夏季由电风扇降温改为水冷式冷气降温,从而大大改善了观影条件,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
大华电影院当时主要是作为华北军区文工团排演场,著名演员田华主演《放下你的鞭子》,招待北京驻军和中央首长,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首长都曾来院观看演出。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张君秋等也都曾在大华电影院做过慰问演出,上演了《苏武牧羊》等,除此之外,每天必须安排放映慰劳伤残军人电影一场。
1959年1月1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核准,北京市电影事业管理局决定,隶属北京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21家电影院移交给各区文化局接管。大华电影院由东城区人民委员会文化科主管。
1964年对门面进行了装修,使用木质结构,把门脸制成古典式大红柱子和檐上广告牌联成一体,显得新颖、壮观。
1972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庆”在北京举行了电影日,上映了朝鲜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以后,北京的宽银幕电影院从原来只有两家,增加到几十家,大华电影院从此自己动手改建了宽银幕。
1977年8月1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北京举办了“八?一建军节电影周”恢复上映了故事片《东进序曲》、《风暴》、《铁道游击队》、《长空比翼》和曾被批判的故事片《女飞行员》、及《延安战火》等影片,这是“文革”后第一个电影周,也是停顿了十三年后的第一次盛大活动,受到北京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1978年10月份,“文革”后举办的规模庞大,引人瞩目的外国电影周“日本电影周”映出了彩色宽银幕故事片《追捕》、《望乡》和《狐狸的故事》三部影片,引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当时《追捕》《望乡》两部电影轰动了北京市的个个角落,影院门前观众水泄不通,买退票的、倒卖高价票的真是十五年来影院少有的情景。随时处处都能听到哼着《追捕》影片插曲的声音。有人看了五遍还想再看第六次,百看不厌,“真由美”的名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随后1979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保密局的枪声》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喜盈门》和1982年香港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出品由著名武打片导演张鑫炎执导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少林寺》陆续在北京上映,也都轰动一时。特别是在1979年5月份大华电影院上映香港长城制片有限公司出品的彩色宽银幕故事片《三笑》,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当时大华电影院售票窗口是敞口柜台式售票,场场爆满,为配合宣传,满足观众的需求,大华电影院印制了《三笑》影片插曲(选)五首,经理唐录亭一人一天光卖歌片(每份三分钱)都忙不过来,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曾三次加印,最后,全部售完,观众非常满意。
1987年受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城市影院改造经验交流会的启发,大华电影院抓住改造、开放、搞活的有利时机,经理孙义清大胆贷款190万元,借款10万元,进行了改变影院经营结构和影院整体面貌的装修改造工程,将影院南侧小院平房扩建成二层文化娱乐用房小楼,由广州华侨建筑装饰公司承建。经过七个月时间将一座破旧、老化、单一的电影院变成了多功能的大华娱乐中心。于1988年4月29日大华娱乐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凭贷款改造成的多功能的电影院,除主业放映电影外,影院设有录像厅、酒吧、舞厅、台球、电子游艺、小卖部等功能。这次改造在放映设备上引进了美国的立体声系统,使影院成为立体声电影院,无论在放映的声、光、质量上都达到了最佳状态。特别是立体声效果经过英国道尔贝公司的技术人员测试,给出了9.5分的国内同行业的最高分。
1988年4月29日大华电影院歌舞厅开业,当时以迪斯科舞厅为主,20元一张票每晚都抢购一空,能容纳200人的舞厅天天爆满,开业8个月收入了34万元。
1988年11月,我国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的影片《红高粱》,在大华电影院举行首映式。导演张艺谋,主要演员巩俐等来到大华电影院与广大观众见面。一时大华电影院门庭若市、盛况空前。当年大华电影院总收入突破100万元,达到138万元的历史最好水平,在经营上形成了以主业(电影)带动副业(录像、歌舞、台球等),以副业促进主业发展的良好循环。
1989年3月1日世界著名的英国道尔贝公司董事戴维先生,总工程师专家思达克先生等来大华电影院实地考察CP500解码器调试情况,考察后他们给出下面的评语:
1、这家影院从声学处理到CP500的调试技术都无可挑剔。
2、中国如果都像这家影院使CP500发挥效果,我们就很高兴了。
3、实际试听我们感到很满意,这家影院声学处理比较理想,而且造价不高,很好!
4、如果要打分我们看应给9.5分,(世界上同行业的最高分9.9分)同年7月29日,原苏联大使馆二秘和立体声专家来大华电影院参观,对影院立体声效果反映也很好,给了很高的评价。
1989年4月15日,大华电影院开办了华影旅馆,对外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到年底大华电影院总收入205万元,同年被广播电影电视部评为全国电影发行放映的先进集体。
1990年大华电影院对影院的经营又做了一些小的调整,原迪斯科舞厅由于不适应当时的市场变化,日趋冷落,为重现昔日辉煌,影院自筹40万元资金进行了重新装修改造,于四月份新的大华电影院梦幻卡拉OK歌舞厅建成了,它是一厅多用途的设计,适应了多变的文化市场需求,增强了应变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年大华电影院上映了由曹禺编剧,刘晓庆主演的电影(原野)。剧作家曹禺先生亲临大华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当年影院总收入突破了300万元大关。由于大华电影院在同行业中的突出表现,经理孙义清同志被评为全国城市影院十佳经理,同时授予十佳“金翼”奖杯。
1991年大华电影院在学习了外地的经验后,决定租用建国门房管所的食堂开办豪华电影厅,双方协商每年租金四万元,于当年2月1日,“梦幻”豪华电影厅正式开业。在北京电影院开设小电影厅大华电影院是第一家,由于设计新颖,设施豪华,《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文汇报》、《北京晚报》、《大公报》、北京电视台等纷纷予以报导。其中香港《文汇报》报导:“只有86个座位的大华影院„梦幻‟豪华厅,舒适之最。棚顶灯光绚丽,墙壁造型新颖。全套立体声设备从美国进口,尤其是一支类似导弹的黑色波丝低音喇叭更增添了厅内的现代气息。”
199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的电影界掀起了演主旋律影片,向建党七十周年献礼热潮。在此期间,大华电影院先后上映了《焦裕禄》、《开天辟地》、《大决战》、《烈火金刚》、《周恩来》等到十几部影片。三月份在上映《焦裕禄》时,由于出现拷贝短缺不能如期上映该片。但已提前预售相当数量的团体票。为了满足观众的迫切需要。大华电影院在北京市电影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及时得到峨嵋制片厂的帮助,大华电影院派专人飞往四川成都取回拷贝,保证了正常映出。《中国文化报》做了题为“北京——成都大跑片”的专题报导,在社会上影响极大。
为了宣传好影片《周恩来》,大华电影院领导与美工一同研究宣传方案,最后标新立异地在影院大厅内开设了立体组合式的电影宣传墙。得到了观众的好评,同年在全国宣传评比及北京市宣传评比中荣获了一等奖。在整个的献礼影片映出活动中,大华电影院共计映出700多场,观众达到五十多万次,放映收入50多万元,特别是《周恩来》影片的映出创造了当时单片收入的最高纪录,达到10万元。
1991年大华电影院总收入达到420万元,放映收入247万元,上缴发行收入100多万元,三项指标首次在北京市同行业中名列榜首。同年十月在电影院岗位练兵比赛活动中大华电影院美工荣获全国和北京市单项业务奖和个人、班组、团体组织奖。
1992年大华电影院再次贷款290万元,对影院进行了完善多功能设施,合理调整影院整体布局的装修改造工程。当年8月正式动工,到年底竣工。此次改造将二楼台球厅改建成“华梦卡拉OK酒吧厅”,再次与建国门内房管所洽商用年租金五万元,在“梦幻小厅”南部把房管所原食堂另一半改造成大华电影院“新梦影视厅”和把电影大厅改建成电影中厅,于1993年1月10日正式对外营业。同时与外交部街31号外交部礼堂联营开办了大华分院和大华电影院台球厅。
1993年2月在大华电影院举办了为《香魂女》在国际上获奖的庆功大会,当时,《香魂女》剧组的主创人员,广电部、文化部艾之生、刘忠德部长,电影局窦守芳副局长出席了庆功大会。同年6月在影院北侧电子游艺厅屋顶上加建了一间100平方米的轻体房,开办了长白山酒家,对外营业,扩大了经营项目,增加了收入。原来电影大厅改造成中厅后,原一层影院与珠海市恒通置业有限公司合作,由该公司投资近1000万元人民币开办了高档豪华的大华娱乐中心皇帝娱乐宫,并于1992年12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
从1950年2月“苏联电影周”开幕到1993年6月首次“马来西亚电影周”43年来,大华电影院共计参加了苏联、印度、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41个国家的首次“电影周”的映出,对世界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1957年的“亚洲电影周”,有中国、印度、朝鲜、泰国、巴基斯坦等14个国家,共计映出了16部影片。规模空前,影响很广,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周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参加了开幕式;同时还多次举办了“国产新片展览月、周”等活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六﹒一国际儿童节”等电影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4年华影旅馆停业撤销,投资十万元把二层改建成豪华录像厅,并开设了对外出租录像带业务。同年2月大华电影院积极参与电影市场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在上映大片《红番区》影片中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收入。占1994年全部收入的11.8%,创造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1995年3月首创了“大华杯”观影征文活动,征文近万篇,参与观众达数十万人次,5月29日,“大华杯”爱国主义影片小学生作文比赛颁奖仪式在少年宫举行;10月29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在大华电影院举行了“未成年人定点影院”挂牌仪式,该会副主任王海平将牌匾授予大华电影院。
1996年3月推出了“暑期夏令营”、“宏志爱影周”、和春节期间举办的“大华过年影视列车六日行”;10月与北京青少年报联合举办了“周五电影茶座”。
1996年4月,大华电影院引进了DYJK空气净化装置,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设计、制作、安装完成,称为北京市公共场所中第一家安装此空气净化装置的影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职工、观众、来宾亲身感受到净化空气装置的效果后,无不赞赏,观众厅的空气清新宜人,优质空气负离子使人如在郊外、公园呼吸着新鲜空气,一改过去电影院等公共娱乐场所空气污浊的局面。大华以优良的环境创造了浓郁的电影文化氛围,受到了北京市各级领导、中央部级领导及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相继进行了报道。《戏剧电影报》《北京日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等报纸上都可以看到对大华观影环境改变的肯定。《北京日报》介绍说“这次改造最有特点的是空气过滤设备,空气要经过消毒、加湿、加负离子等6道程序,才能进入放映厅,使观众观影时呼吸到如同雨后森林中的新鲜空气”。北京市卫生防疫站1996年7月3日《北京大华电影院空气质量评价报告》中认为,对大华改造后观众厅上座率大于70%情况下空气质量的评价意见如下:
1、观众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9664-88)和其卫生质量由于同级别的其它电影院。
2、观众厅负离子数量在P:3330-3500(mg/㎡)之间,显著高于同级别影院,已达到乡村、旷野、郊区、公园典型环境内空气负离子数量。大华电影院的DYJK空气净化装置采用“勒纳德效应”,采用水化离子法产生空气负离子,将观众厅的污浊气流在回风室内经过强紫外线杀菌处理,与补充的新鲜空气再进入喷淋洗涤,并再次消毒处理,使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大幅度下降,而产生的空气负离子(均数)3884/㎡超过了大自然公园、郊外空气中空气负离子的数量。经过清洗的空气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水负离子随同新鲜空气重新进入观众厅,给观众带来舒适、温馨的感觉,并防止了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了观众的身体健康。
1996年底,大华电影院首次发行“12生肖电影卡”从首张“牛年生肖卡”开始,现已经连续9年的“12生肖电影卡”把众多的影迷聚集在大华周围,会员们不仅可以享受全年电影优惠,还可以在网上与大华沟通,并得到免费赠送的《大华银幕》
1997年9月大华电影院与《北京晚报社》共同举办了“周日电影早市”以及“大华平安之夜”等活动都收到了预想的宣传效果。
1998年4月大华电影院上映《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票房创造了大华有史以来历史纪录,创造了单片382万的纪录,这期间还创造了单日18万的票房新纪录,创单片放映全市第二,全国第五的好成绩;1998年我们赶上了紫禁城公司投资最大的影片《红色恋人》在京招标,这是电影放映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第一次正式招标,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以60.8万拿下首标《红色恋人》,实际完成了108万,创国产影片单片第一,同时,为配合影片宣传,推出了一系列的电影活动。如:《红色恋人》有奖知识问答;看《红色恋人》送红玫瑰;“为真正的红色恋人办金婚庆典”,邀请了田华等四对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党员,为他们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电影金婚庆典,当时来了多家报社,电视台的记者,进行了大量了报道,中央电视台为此还特别制作了专题:真正的“红色恋人”的播放,在全国部分省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年创电影票款收入超1000万的优异成绩,得到了北京市文化局的表彰。
1999年年初,对大华电影院整个面脸进行了改造,利用新型的建筑材料营造了一个现代、时尚的观影环境。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获得国产影片映出场次全市第一名。
2001年大华电影院获得电影基金缴纳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2年大华电影院获得国产影片单片票房冠军。
2002年9月1日,大华电影院由事业单位整建制划转为国营企业,成为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下属的大华环球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领导下的新型影院。
2003年北京受“非典”影响,全市电影院停业。由于大华电影院有中央空调空气净化设备,大华电影院在停业48天后第一家恢复营业,当日上映影片《指环王—双塔奇兵》。当时北京人还没有完全摆脱“非典”的影响。但听到大华电影院第一家开业,观众还是从各地赶来,开业当天只排映三场,全部满场。大华电影院也为每位观众发放一次性口罩。开业当天受到了几十家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各大报纸及北京电视新闻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2003年9月,根据电影市场多厅发展的形式,将原梦幻歌舞厅改为电影小厅。通过这次改造,大华电影院形成了新的经营格局,成为拥有4个电影厅、唱片店、餐厅、网吧、服装店、鲜花店、自助银行等多种经营的娱乐场所。
2004年大华电影院被评为国产影片放映优秀单位和国产影片票房优秀奖。
2005年4月15日—11月17日由于地铁施工,大华电影院暂停营业。停业期间大华电影院对大堂、小卖部和电影厅的设备进行了装修改造。电影1厅更换美国最先进的STRONG放映机、CP650EX数码音响设备、英国原装进口大银幕。一流的环绕数码音响组合,超大屏幕的视觉欣赏,舒适的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的坐椅。电影2厅更换KCS-SR8A环绕声系统,电影3、4厅环音设备全部升级,使这三个电影厅的音响系统达到了更加专业的效果。而在环境方面也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感觉。一走进影院大堂,天花板上两个巨大的电影胶片片盘造型映衬着干净素雅的墙壁上的海报栏,充分利用了声光电的效果突出电影氛围,使影院充满现代感。
2005年12月,大华电影院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于2006年5月正式开通。
2005年11月—2006年5月,大华电影院进行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成为北京市第一批通过ISO9000认证的影院。通过这次认证,大华电影院加强了服务意识、严格了管理,无论从管理还是经营上都迈上了新台阶。
2006年大华电影院以票房6926万元获得了新影联院线十年总票房冠军的荣誉。
2008年获得新影联院线2007年国产影片优胜奖。2008年获得东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文明单位称号。
第四篇:2010年影院发展报告
2002年启动的影院现代化之旅,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10年影院发展报告.doc
2009年,中国实现票房62.06亿元,较上年增长了40%;《阿凡达》自今年1月4日全国公映以来,创造票房超过12亿元,按照当前的分成行情计算,影院的房地产业主方取得了超过1.5亿元的收益。而2009年全年60亿元的票房,则让商业地产商吸金9亿元,尚不论票房的升高同时给影院所在商场带来更多的高质量消费人流。因此,种种迹象都证明,影院业态将是2010年中、大型购物中心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国市场的票房增长呈几何级增长,但是距离饱和仍然遥远,很多地区民众甚至要去邻城看电影,急需影院,影院成为大型商场不得不考虑的选项
在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多厅影院,是1991年常州落成的常州亚西亚电影城。这是市政府的扶持项目,是四A级的旅游文化产业。而影院和购物中心的联姻始于2002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和深圳市电影公司以及香港的百老汇影业集团合作,在深圳中信城市广场投资建设了新南国影城,共有584个座位,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当时可是“冒很大风险”的一个项目。那一年,中国的电影放映终端共有17万块银幕,其中3万块在城市,14万块在广大农村,绝大部分是国有的礼堂式单厅影院,现代化的多厅影院凤毛麟角。同年,广电总局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院线改革,为业外资本进入影院投资行业悄悄打开了大门。
“院线”只负责电影发行,目前不同院线片源高度趋同,开发商无须过多关注,需要考量的是能从院线获得多少对影片的宣传支持
观影人次超过2亿,增长35%;放映场次570多万,增长17%。同期,新建了142个现代化影院,使全国影院总数达到1687家,增加银幕626块,达到4723块。然而相对于美国3亿人口占有4万块银幕,2009年票房98.7亿美元,我们还有一个令人喜悦的成长空间,据预测,至2012年,全国总票房将达到180亿的规模(如图1)!要知道,目前有350座人口10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以及县级城市基本上没有现代化影院。
影院业态在中国的逐渐成熟,开发商从其中获得的收益也日趋明朗。2002年首开纪录的新南国影城,以票房收入5%的代价换取了在中信城市广场的场地,之后一直水涨船高,至今,业主的分账比例已经达到15%左右,也有个别高达20%的。在影院发达的美国,票房收入仅占影院收入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来自于电影后产品的售卖、饮料、小吃等等,因此我们影院的造金能力还有很大潜力。另外被开发商看重的,是影院的吸纳人流的本领,进行观影消费的,往往都是一个城市中比较时尚、消费最活跃的人群。我们会在下文详细展开讨论这个问题。这两个因素,令很多大型商场下定决心在里面放一个影城。
电影产业对很多人依然陌生和神秘,众多商业地产开发商
加。2009年票房前六名的院线就占总票房的三分之二,而且票房增长普遍高于平均水平,一些票房垫底的院线举步维艰。
概莫能外,因此在影院招商过程中产生很多误会,比如混淆了院线和影院投资的主体关系等等。
该产业链的最上游是电影投资制作,负责投资“生产”电影作品。投资单位除了会在影片上映期间安排各种关于该影片的广告和推广,基本跟商业地产商关系不大。作为一个电影投资机构,其最终产品就是影像记录介质(如胶片),如果影片不能被推向大众播放终端(影院),那么就没有任何商业价值,数千万乃至上亿的投资血本无归,这是真正的风险投资。然而,2009年出品的国产影片,院线放映影片约130部,约326部影片没能在影院放映。中国影院数量严重短缺是最重要的原因,疲于应付那些满足最大众需求的影片类型,尚不能顾及一些比较小众、但是又有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如文艺影片、实验影片等。此外,2009年还进口了50部左右国外影片,其中20部是采用分账形式,剩余的是以买断版权的形式。
择。
我们经常听说的“院线”,就是电影的发行渠道,组织片
源,并把电影安排到所属的影院播放,也承担影片的宣传投入,比如媒体广告、首映式、创作人员见面会等等。中国当前共有37条院线,实际运营的有35条(江苏扬子和青岛银星正在进行重组),一部分由传统的省、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改制而来,如上海联和院线、中影星美院线等,另外一部分是民间资本新设的,如万达院线、广州金逸珠江院线等。这个领域尚未对外资开放,不允许外资参
中国的院线同质化严重,不同院线之间几乎不存在片源差异,也部分导致了票房收入越来越向优势院线倾斜。同样因为如此,商业地产项目也不必过多关注待定的影院加入哪个院线,影院竞争并不体现在院线片源上。唯一例外的是2009年票房排名12的大地院线。目前,大部分影片会同时发行传统胶片拷贝和数字拷贝(所谓数字拷贝,只要把影片通过专用线路下载到放映机的硬盘就行了,不受终端数量限制,像我们在电脑上BT下载,没有所谓“跑片”),但是胶片拷贝数量往往有限,而且优先供应票房成绩好的影院,那些票房不佳的胶片影院只能等首轮优等生影院放映期结束再播放,不但丧失了时效性,而且胶片也有磨损,影响播映效果。大地院线专注中小城市的影片发行,全部提供数字拷贝,重要影片上映基本能和大影院保持同步,是一些市场较小、影院标准低的项目的良好选
不过,院线方以及影片投资方对影片的宣传投入至关重要。鉴于现在绝大部分院线的影片档期重合度极高,这种宣传投入在不同院线和影院间可以彼此“分享”。但是数字化拷贝刚刚普及一年多,尚有不少数量的影片只提供胶片拷贝,在这个情形,那些纯数字影片的院线可能在影片
排期上就会稍微脱离主流,要独立承揽起影片宣传的重任。商业项目不得不在这个问题上稍微关注一下。
果计算每年开业的有影院规划的购物中心为100家,全国50家品牌影院,平均下来每家每年只能得到2个项目,距各自开业计划相去甚远,购物中心争夺战硝烟弥漫,当然这是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商所乐见。
影院投资公司如过江之鲫,商场资源成为稀缺,但开发商
影院公司的激烈竞争直接导致租金行情的节节上升,现在并不能视租金条件为唯一门槛,影院方的投入和运营能力
最高的达到票房分账的20%!回想当初新南国影城的5%至关重要
不禁唏嘘。影院投资额相当巨大,星级影院平均每个观影
在确定影院的规划以后,开发项目需要甄选的是影院投资机构。中国的影院投资行业目前对外资有限开放(不含港澳),外资持股不能超过50%。活跃在市场的品牌影院公司,大概有50家左右,投资主体错综复杂。从资本来源角度,大致可以分成从原电影发行公司演化而来的投资公司,如中影,新兴的民间资本和港澳投资,如万达、UME,外资背景的投资,如角川;从行业背景角度,也可以分成电影制作背景的,如保利博纳,院线背景的,如金逸、大地,开发商背景的,如新成立的世茂,有境外专业影院背景的,如希捷,等等。在实务中,这些投资机构往往又彼此合作,显得错综复杂。每家投资公司基本都怀揣着每年新增5~20个新影院的宏大计划。
既然商场挑选影院不能只看租金条件,那么还要看什么
2009年全年新开业的影院,占据前十位的分别是大地、中影、万达、太平洋、横店、星美、金逸、嘉禾(美麟)、百老汇、左岸(银河)、山东新世纪和时代电影大世界,头名状元大地影院,就开设了26家新影院。检视当年新开影院,有近90%的项目都选址在大中型的购物中心。如
座椅投资接近万元,一些大财团背景的影院投资公司比较讲究,如希捷,甚至达到1.5万元乃至更高,按照平均每个影院1000个座椅计算,每个影院都是超过千万元的投入,遑论有意建造IMAX放映厅者。全部票房中,院线要拿走45%~50%,电影基金和税金8%,剩下才能由影院自行支配。影院初期投资的逐年摊销,加上平日的运营成本,还要考虑每隔几年的装修更新,都要从剩下的42%~47票房收入中支出,如果整体票房较预期有所闪失,定然有影院无法支撑,导致提前退场。试想一个成熟商场突然出现一个几近毛坯的废弃影院,其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因此,对商场和影院公司都比较可行的分账比例是在15%左右。
呢?这是个好问题。第一是看影院公司的投入和承诺。影院公司愿意在装修、设备等等方面投入越多,表示对市场越有信心,越会用心做好影院,这对提高收入、增加人气都是相当有利的;第二看影院公司的资源整合能力和运营水平。电影也是一种零售商品,离不开宣传和推广,电影投资方和院线方的宣传投入是市场共享的,但是好的影院
也会有自己的手段,比如组织和电影相关的宣传活动、建立有效的影院观众会员系统等等。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考察影院投资公司已开业的影院取得,当然,商场方面要事先要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如放映设备、音响设备、装修材料等等。
观影是比较典型的目的型消费,基本可以看成是只给商场创造人流,而不“消费”商场人流的,三个影院2009年给所在的商场分别带来119万、88万和57万优质人流。如果按照总人流计算,大概相当于整个商场人流的3%~5%,大致等效于商场平方米平均吸引人流的效能;但是如果按照有效消费人流计算,则远高于商场的平均值了,何况影院往往设在商场里面最差的营业位置。大部分的影院上座影院对商场的人流贡献远高于商场平均值,超越了我们的常识,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人流的工作开展得很初级,分析观众观影前后的消费差别,或许是一把入门的钥匙
率为20%~30%,空间很宽敞,对商场公共设施的占用比较低。
我们不确切知道上述影院给与商场业主的票房分账比例,没有什么可以比数字更有说服力。以下,我们不妨通过几个典型影院的营业数据,看看商场方面能够从中获得些什么。商业地产开发商以此为标杆,建立对自己项目的正确预期。
位于上海徐家汇港汇广场六楼的永华电影城,加入的是联和院线,一共有11个放映厅,1529个座椅。永华电影城2009年全年票房5280.75万元,全国影院票房收入的第7名;上海浦东正大广场的星美正大影城属于中影星美院线,7个放映厅,可容纳1158名观众。星美正大影城2009年全年票房3790.23万元,在影院百强中排名22;希捷投资,落户于上海大宁国际广场的上影CGV大宁影城,同样加入联和院线,有920个座椅。大宁影城2009年全年
影院的营业有明显的季节波动,寒假、暑假票房比较旺盛,票房2699.98万元,排名在50名~60名之间。
而春、秋二季,尤其是春季较为清淡,因此大片总是争抢
两假档期。不过,从举例的三个影院月度票房排名看,位处商业闹市区的永华和星美正大月度波动显然没有位处
倘若按照15%计算,那么相当于业主以每天每平方米3元~4元的价格收取租金。对于举例的这三个商场,这个回报并不算高,低于商场平均租金回报,再次反证了吸纳影院进驻,本身就不是租金导向的,而是看影院给商场带来了其他东西。同时,那些以固定租金和影院合作的商场,用上述的计算方式可以推算出较为合理的租金单价。询问了不少商场和影院,大多数商场都不针对影院播放的贴片广告和影院售卖品进行营业分成,也许因为这个数量还很小,几可不计,但是随着电影文化的发展,总有一天要出现在商场的账本上。
居民区的大宁来得大,说明大宁的观众是更加显著的目的性顾客,其人流对商场的价值更加大一些。所以,相对于市级的商业中心来说,区域级以及社区级的商业中心,引进影院业态显得更加重要。读者倘若有时间,不妨可以搜集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会出现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好影院和商场的关系。
相当多业者期待电影后产品,比如海报、纪念品等等的销售额有质的飞跃,像美国那样,我们认为这种期待在中国不太现实。中国人不像美国人思想那么简单,兴奋点比较高,对影片的喜爱之情也比较内敛一些,不会因为戴了顶人猿泰山的帽子或者是蜘蛛侠的文化衫就兴奋得要死。观影周边消费,还是应该通过其他比较有实际消费意义的方式实现保险一点。
虽然很多人看到观影顾客带来的其他消费,但是在目前的既然影院经营存在如此明显的淡季、旺季差异,那么淡季
商场规划上,尚没有明显体现,即便像万达这样自营影院就存在大量的冗余座位资源。我们设想商场方面和影院可的巨子。我们理解,消费者在观影前和观影后的消费动机以就此进行广泛的推广合作,比如以淡季电影票作为商场
存在很大差异:观影前时间比较局促,适合一些随机性的促销赠品等等,补上影院经营和商场经营貌合神离的营业
消费,比如购买小件物品、零食、饮料、电玩等等(原计短板。
划在观影前留大段时间逛商场和吃饭的顾客不在此列),很多商业地产业者认为,影院人流的亮点是“质量”,其次才是“数量”。中国的电影票价相当高,甚至超越了电影大国美国,而美国的平均居民收入是中国的好多倍,所以中国的电影观众是具备强劲消费能力的人群,这些人也正是时髦商业品牌的拥趸。大部分影片的时长在100分钟~120分钟之间,如此长的单一消费时间,使消费者产生其他消费需求的概率大大增加,在韩国的CJ-CGV(希捷)影院,影院自行配套了很多周边消费,以餐厅为主,甚至占到整个影城一半的面积。
有人说2010年是影院之年,世茂地产高调进入影院投资行业,吹响了第一声号角。从开发商角度,引进一个影院一点不难,难的是如何如何实现影院的最高价值,希望广大开发商朋友和影院业内人士多跟我们交流。
而不会进行那种需要镇定和从容的“正式”消费,比如正式地吃饭(Fine Dining)、购买较大件商品。这种情形下,消费场所不能距离影院太远,最好是同层或者邻近楼层;而观影后的消费模式正好相反,消费者心情比较放松(观看悲剧影片的情况除外),有很强的饥饿感和购买欲,商场并不需要在商业规划上进行特别的安排,但是影院出口处的广告栏和信息栏却可以更好地引导顾客进一步消费。
第五篇:中国县城电影院市场分析,真正制约县城影院发展的原因
中国电影院市场分析:中国总共有县级市374个,1642个县,按照1000个县设计,50%的市场覆盖,每个县城3个厅设计,每个厅150座位,中国市场至少可以再装3000块屏幕。每块
屏幕投资50万,需要投资15个亿,覆盖一半以上的中国人口,大概覆盖7亿人,平均一个人口的投资成本2.1元,覆盖人口单人投资成本还算比较低。
投资回报:
票价定位:30/20/15 超级大片/普通电影/即将下线电影或者低成本电影平均20元票价
年平均上座率:50%(结合电影周期性)
单个县年预计票房: 450座*360天*20元单张票价*50%上座率 = 162万
单个县年预计综合利润率:162万*10%=16.2万
院线全年新增票房:162万*1000个县城 = 16.2亿
院线全年综合利润率:16.2*10%=1.62亿
院线全年覆盖观影人数:450座*360天*50%上座率*1000个县城 = 8100万
综合成本回收周期:9年
这么长的综合成本回收周期的生意,鬼才做,片方和院线如果不降低拷贝的成本,中国县城一级影院要发展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