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蒙牛快速发展原因
蒙牛快速发展原因
1.战略与战术。蒙牛从无工厂、无市场、无奶源的“三无”境地到今天的“全球样板工厂”、“国际示范牧场”仅仅用了六年时间。这么快的发展速度与蒙牛的发展战略是分不开的。蒙牛不走寻常路先建市场再建工厂“借腹生子”这是一般企业不敢模仿的。
2.志在百年企业。蒙牛建立之初就没有把目光仅仅放在竞争对手上而是放在建立“百年老店”上。牛根生接受采访时说“我现在的志向就是顺应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时代趋势为子孙后代创出一个‘百年老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战略上蒙牛放眼全国虽然来自内蒙古但主要目光盯住深圳、上海、香港、北京这些走在消费时代前沿的城市并打下一片天地在品牌上走的是“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品牌路线在企业文化上将文化转化成制度为子孙后代建起“铁打的营盘”在接班人上顺应全球化潮流牛根生将蒙牛的大旗毅然交给新总裁杨文俊因为老牛说“如果老总裁团队可称‘拓荒牛’那么新总裁团队要做‘创新牛’”。牛根生没有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而是把企业未来发展放在首位极力推陈出新自己退居二线只为建”百年企业”。
3.借传媒之势风靡全国。蒙牛以火箭的速度跑为“全国二强”之一媒体的作用功不可没。无论是蒙牛创世初期的“三板斧”即“蒙牛砖牛奶”在深圳、“蒙牛大冰砖”在北京、“蒙牛枕”在上海还是蒙牛“冠军之旅”的“四大战役”即“草原牛”夺路香港、“非典时期”的“非常营销”、“神舟”五号的航天员专用奶、“超级女声”的蒙牛酸酸乳无一不是借助媒体之势风靡全球。从广告牌到宣传册、从易购365到央视标王、从居民小区到春晚、从企业到娱乐圈超级女声、从陆战到神舟五号蒙牛借助传媒展开“全城攻略”。蒙牛借助传媒之力乘风破浪发展速度在全国乳业稳坐第一把交椅。当然蒙牛获得的回报也是令人瞩目的。“非典”期间蒙牛生产保持三位数增长126其中5月份销售额是上年同期的253“神舟”上天正如媒体所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人们记住了‘神舟’五号记住了‘杨利伟’同时也记住了‘蒙牛’”“超级女声”后蒙牛酸酸乳销售方面由2004年的7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25亿元增长率257。
4树世界品牌。“蒙牛—中国牛—世界牛”是蒙牛的品牌战略十年时间蒙牛将自己的旗子插在了国际的领域内。品质、品味、品行是蒙牛牛奶建立品牌的三要素树立品牌从质量做起。“质量就是生命产品就是人品”是蒙牛产品质量文化之一。企业建立初期蒙牛建起了中国第一个奶牛桑拿浴车间使奶源的质量得到保证企业通过五大体系质量认证“蒙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液态奶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被列为国家免检产品。“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生产等于负数营销等于负数广告与品牌等于负数收入与声誉等于负数。”蒙牛深知其中的奥秘故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之本。蒙牛独特的营销方式使其一跃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从“三板斧”到“四大战役”声势浩大从深圳、北京、上海、香港各个击破到进驻央视标王、春晚、“神五”飞天受全国瞩目从而完成由点到面的全面营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蒙牛发展当然需要资金的支持但在融资方面蒙牛有自己的方式。蒙牛在国际上选择良好国际背景的投资商注入资本为蒙牛海外上市找到了捷径。美国摩根士丹利、香港鼎晖和英国英联三家投资商先后向蒙牛投资2600多万美元、3500多万美元蒙牛还成为摩根士丹利在亚洲地区直接投资额最大的企业但蒙牛中方股东一直处于控股地位。至此蒙牛已经踏上了“世界牛”的寻梦之路。因为质量蒙牛成为蒙牛因为质量和营销蒙牛成为中国牛因为质量、营销、资本国际化使蒙牛成为世界牛。5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力量。说蒙牛不能不提牛根生因为蒙牛是牛根生的生命是他人格的化身。老牛在蒙牛将企业家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到千里之外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指挥营销团队小到“一笑泯恩仇”为郑俊怀女儿筹措出国留学费用从用18万元换两天的发散思维型谈话到拿全部资金的1/3做无形资产从收养孤儿到奉养三位父亲四位母亲从为员工买车到自己去食堂排队打饭。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简单的几个字演绎了老牛的人格身为一个领导人老牛的形象和影响力就像一面旗子站在蒙牛每一位员工面前照到每个人的心里。蒙牛的企业文化不是说在嘴里、贴在墙上而是记在心里用在行动上。蒙牛的文化无处不在财务部的标语是“现金为王”销售部门的标语是“老市场寸土不让新市场寸土不让”生产车间是“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食堂里“如果你打算剩饭请不要在这里就餐”。蒙牛怀着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这也是蒙牛文化的宗旨。从为抗击“非典”捐资1200万元到向人民教师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产品送健康从向锡林郭勒盟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到向500所小学免费提供牛奶„„然而蒙牛文化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因为它深深扎根于蒙牛的每一个员工心里转化成他们的自觉行动。
第二篇:论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论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公共事业管理专升本201114074耿杰
中国2011年这一年马上就要走上年末,马上成为历史的记忆,但是这一年确实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的电影行业,中国的电影产业有创下了新的辉煌。当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安徽合肥落幕,评选出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8项大奖得主那一刻时。电影,又一次成为海内外中国人瞩目的焦点。从2003年中国电影开始产业化的步伐以来,中国电影的高速发展令人振奋着。
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从2003年到2011年九年的改革,从最初的不断翻拍古装电影、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素材,被外国电影利用和重视,《花木兰从军》、《成吉思汗》、《末代皇帝》等故事和历史史实被外国人拍摄成电影,备受各个国家观众的喜欢,并在中国赚得了大利润,到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凭借自己的实力高速发展,票房屡创新高,各种新模式、新企业、新渠道不断涌现。中国电影家协会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刘浩东说,“在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里,电影产业是发展和增长最快的、最有亮点的;这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世界电影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电影产业目前仍然处于上升态势,未来几年内也仍将保持发展、繁荣的景象。并且影视传媒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与核心内容。中国电影产业不断屡创新高,这一可喜可贺的成绩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电影人的努力的。以下几个方面讲述了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首先,中国电影产业的大力发展益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扶植文化产业的政策发挥效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为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长久以来,政府对于电影行业采取“自由发展”的态度,确实激励了不少电影企业的发展,培养出一批行业“领头羊”。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其次,我国电影业自身经过多年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推进,产业模式与类型化生产初现端倪,产业体系与市场结构基本形成,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电影人的发展电影产业的模式。第一,电影在题材、创作手法、类型上有了很大突破,开始朝着多样化的模式迈进。近几年中国电影在题材选择上出现多样化,喜剧、爱情、校园题材、军旅题材、主旋律题等等,各式各样题材电影出现在荧幕上,且从2009年开始《非诚勿扰》、《十全九美》、《爱情左右》、《风云决》等在喜剧类型方面有了全面突破,《超强台风》、《千钧一发》、《破冰》等主旋律题材的电影有了积极的探索。《李米的猜想》、《即日启程》等文艺片建立了个人化写作与戏剧性故事冲突的统一。
一个明显特点是,除了大投资影片对市场的支撑作用外,一大批中等投资规模的影片成批涌现,在主流市场上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杜拉拉升职记》、《越光宝盒》、《全城热恋》、《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决战刹马镇》、《人在囧途》、《海洋天堂》等影片的热映,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正在由大片垄断向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发展转变,中国电影市场的种类结构正在走向成熟。
第二,小成本电影的发展。
从电影改革初期,中国的小成本电影一直都是惨淡景象,如贾樟柯的电影,葛优的电影《气喘吁吁》,赵本山的《落叶归根》等等,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发展,小成本电影似乎越来越受观众的喜爱。从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到东京电影节,获奖的国产片中小成本电影比重越来越大。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特别为“制作成本低于800万元的数字、胶片电影”设立“最佳”奖,专家呼吁“为‘小片’搭建平台”。业内人士认为,中小成本电影正在迎来发展春天。
2006年导演宁浩、300万元投资的《疯狂的石头》大获成功,为中小成本电影开辟道路。而后5年,已有20多部中小成本电影获得国际大奖,其中包括大众熟悉的《疯狂的赛车》《孔雀》等。国内市场上映的影片如《爱情呼叫转移》《十全九美》《李米的猜想》等也通过好口碑创造不俗票房。最近广受影迷喜爱的《钢的琴》就是一部总投资仅600万元人民币的中小成本影片。男主角荣膺第23届东京电影节影帝,影片并入围本届金鸡百花节“最佳故事片奖”。但是最成功还是今年上映的《失恋33天》
一部《失恋33天》彻底改写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小众电影=没票房”的历史规律,某种意义上成为今年电影市场的“最大赢家”。根据娱乐咨询公司艺恩数据统计,截至12月11日,《失恋33天》累计票房达3.5165亿元,引领国内中小成本电影票房收入。今年7月上映的另一部中小成本影片《孤岛惊魂》,也意外地成为票房“黑马”,用500万元的投资博回了8935万元的票房,爆冷内地电影市场。
不少视频网站负责人表示,丰富的当代文化元素和针对现代人群设定的剧情,使得今年的中小成本电影更具高人气,在视频网站播放的点击率甚至超过了部分商业大片,成为视频网站的主要消费内容。
第三,中国特色节日档期刺激电影市场
自2008年开始,五一长假取消后,全年一共有7个大、小长假,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
一、端午、中秋和国庆。新的假日格局出现后,中国电影市场在影片的档期分布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10年的电影市场月月有超亿元票房的中外大片撑市,热门影片排期
均衡,中小影片搭配上映。除贺岁、暑期、国庆等几个票房产出较高的传统档期之外,以往十分低迷的3月中旬到4月中旬影市,以及介于暑期档与国庆档之间的9月,由多年形成的淡季变为旺季。传统非优质档期的市场潜力得到了进一步挖掘,市场供求趋于平衡,平均每个月上映20部以上的国产新片,使许多原先空白的市场空间得到了填补和拓展。在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电影市场日票房纪录、周票房纪录、月票房纪录皆遭刷新。《大笑江湖》、《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四部大片携手瓜分12亿元,成就有史以来票房最高的贺岁档纪录。全年除6月受世界杯分流观众,致使只收5亿多元票房外,2010年全年其余月份都在6亿~12亿元之间高位运行。这种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在国际影史上都十分罕见。
“欧美电影市场早已根据观众需求,针对不同节假日细分市场档期,并根据每一个档期的观众口味制作拍摄不同影片。除了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重要的节日档期,就连父亲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片方也都会准备合适的新片上映。”根据节日选择合适影片上映的形式在中国最明显得是体现在影片《失恋33天》,该影片在11月11日光棍节前后上映,一部小成本的电影收获了大票房。但目前国内电影业的档期规划,除了引进欧美市场的概念外,还应该开发更多适应中国本土观众需求的档期。我国在本国特色传统节日档期安排上应突出传统节日的影片。
第四:走出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影也随之走向国外,如前几年《千里走单骑》、《卧虎藏龙》、《无极》、《英雄》等华语大片在国外大放异彩,是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典范。近几年中国电影展映活动所到之处,也均产生热烈反响。全年累计63部次影片在25个电影节上获得89个奖项,《团圆》、《观音山》、《钢的琴》等影片都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重要奖项。除版权预售、音像、新媒体分销等方式外,中国电影企业开始借助资本运作进入国际电影市场。博纳影业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橙天嘉禾入股好莱坞传奇影业等,为中国电影“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进一步加大电影业的融资力度、丰富融资手段、促进与金融业的广泛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除了影片走出去之外,中国在拍摄影片上也开始和外国优秀电影人合作,如今年上映的《巴黎宝贝》和《金陵十三钗》。邓超饰演的《巴黎宝贝》拍摄于法国巴黎,采取法国式的喜剧风格,为这部中国影片大放光彩。著名导演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更是“孤注一掷”,以6亿元的投入冲开大片包围,一举成为中国历史上投入最高的电影。片方介绍,这部电影的演职人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的克里斯蒂安·贝尔,英国的爆
破特效团队乔思·威廉姆斯,都是超一流的业内顶级人物。另有日本的美术指导、中国香港的服装造型指导、韩国的斯坦尼康摄影师等。种种高成本投入充斥了影片的各个细节。以上是电影发展的几个因素,正因为这些因素,国内电影各方面快速增长,电影作为产业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社会资本对中国电影产业青睐有加,产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未来应该发展一个“大电影产业”,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大电影产业”就是超越影院的、“影院后”的电影产业,不只是一个影院市场,还应该包括影像、电视、视频、演员经纪等并带动其他媒介以及消费。电影产业必须跨行业、跨媒介、跨区域综合发展,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而且更加开放地跟国际合作,这些都需要国家的政策调整。整体来讲,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最坚决,受益最早也最多,而要做好“大电影产业”,“还是要依靠改革开放,并且应该更改革,更开放”。
第三篇: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
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及风险评价
近年来中国煤化工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许多煤化工产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局面,但煤化工产业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高油价背景下煤化工经济性的凸显、企业延伸产业链追求更高产品附加值的要求、地方政府与企业两者诉求的契合、政策规划的暂时性缺失等因素共同推动了煤化工产业的超常规发展。
煤化工产业繁杂、品类众多,不同煤化工产业面临的风险水平存在差异,项目所在地区的基础条件、煤化工项目的技术条件、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和竞争等是关注的重点因素。
目前,煤化工项目集中地区对基础条件的要求都较高,其中煤制甲醇水资源需求量大、能耗高,更易面临各地环保政策的限制;煤制天然气的布局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和新疆,充分利用了两地天然气管道便利的优势,其布局较为合理;煤制油受制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约束,面临政策约束和生态风险;煤制烯烃多位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由此产生的运输成本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煤制乙二醇布局东部地区项目居多,靠近下游消费市场,布局较为合理。
此外,不同煤化工产品面临的技术风险、市场和竞争风险存在差异,其中煤制甲醇市场风险水平较高,但未来可能出台的支持政策对行业发展有积极作用;煤制天然气风险较小,前景乐观;煤制油、煤制烯烃有一定技术风险,但其市场风险较小,未来两者的市场风险有扩大的趋势;煤制乙二醇在技术方面、市场和竞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整体风险较大,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第四篇:蒙牛发展分析
09财务管理1班
组名:“贤苏云一”小组
成员:
曹贤禄
李苏彬
史云鹏
朱一戈
研究课题:蒙牛发展研究
蒙牛分析
蒙牛乳业由自然人出资,采取发起设立方式于1999年7月成立。成立初,蒙牛处于“三无”(无市场、无奶源、无厂房)状态,在全国1000多家的乳品企业中排名最后;蒙牛做为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蒙牛在创业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在2000年销售收入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几年来,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0.37亿元飙升至2003年的40.7亿元,后者是前者的1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高达323%,在中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为第2位,创造了在诞生之初1000余天里平均一天超越一个乳品企业的营销奇迹!其中,UHT牛奶销量居全球第一,液态奶销量居全国第一,冰淇淋销量居全国第一。“蒙牛速度”,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帜。但这不是凭空来的,我们试图解释着其原因。
蒙牛为什么能够在几千家乳品企业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看看其发展战略与措施。
蒙牛运用差异化战略。
国内一位资深营销人说,中国市场成功的首要因素,是产品。蒙牛的成功,正是首先推出了一个好产品。一个好的概念,使产品成功了一半。于是蒙牛史无前例地提出了“纯牛奶”的概念。蒙牛的纯牛奶,恰恰是口感特别香,浓浓的,不甜不腻,那种香浓的感觉,很容易让消费者认为这是好东西。正是有了这个好产品,蒙牛才能迅速征服消费者,侵略其他品牌。另外一个表现就是蒙牛第一个引入OMP产品,虽然它现引起了争议,但加入后牛奶的功能性有所增加,能够让小孩长得更高,能够防止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一个好产品也要有好质量。资料显示,在蒙牛的发展总体战略中,品质管控历来是重中之重。蒙牛旗帜鲜明地张扬质量兴企的大旗,有关质量方面的奖项占到总额的七成以上,另外,公司还通过股权激励等措施,激发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蒙牛的做法在这里体现了“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中的差异化战略,蒙牛的纯牛奶是乳品业具有独特性的产品。而且在蒙牛,差异化战略实施的非常成功,纯牛奶卖得很好,它让蒙牛在乳品业赢得高收益,让蒙牛在全行业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市场份额迅速提高。这无疑是漂亮的一仗。而且不仅在产品上,在推广上蒙牛也较好地使用了差异化战略。如下:
蒙牛从企业能力和产品优势出发,执行切实可行的推广。
1、2001年6月,蒙牛公司携手伊利以“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为主题,在呼和浩特市主要街道高密度地投放了公益灯箱广告,将经营企业品牌与经营地区品牌有机地结合到一起。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概念已在国人心目中渐趋形成,蒙牛在为内蒙古创造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同时,不仅巧妙地扩大了自己的知名度,更打消了伊利的戒心。
2、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为社会、为消费者多做好事,让人们记得你的品牌是一个“热心肠”。这种行为便是“公益营销”。公益营销的前提条件是社会责任,而公益营销的基础则是公益活动。公益活动必须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品牌的存在,触摸到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在意识中把品牌与公益行为牢牢的联系在一起。公益营销很多企业都在用,但很少有企业能象蒙牛这样运用的恰到好处,也很少有企业能像蒙牛这样持久与积极:蒙牛从“捐助2008奥运会”到 “向500所贫困地区小学赠奶”,可谓一步一个脚印将蒙牛的营销活动与公益活动结合起来,既树立了品牌形象,又促进了产品销售,可谓名利双收。
3、借国际资本武装自己。2002年12月19日,3家著名的国际金融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鼎辉、英联共同向蒙牛投资2600万美元。一般而言,企业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对外融资的需求。蒙牛并不缺钱,为何要引进国际资本呢?蒙牛决策层有着自己深远的考虑。蒙牛的长远目标是做“世界牛”。三家投资公司注资蒙牛后,均派出董事进入蒙牛董事会,使蒙牛的法人治理结构国际化,从而相应提升蒙牛的经营管理水平,使其向国际水准看齐。三家投资公司皆为实力不菲、知名度很高的国际财团。这就意味着蒙牛借助国际资本的跳板纵身跃入了国际视野从而迅速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4、超女造势唱响全国。2005年,蒙牛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了本次评选的“2005最佳营销之星”,这个结果并不意外。因为2005年的蒙牛确实成功利用营销手段成就了一个不小的销售奇迹,与湖南卫视联手打造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生”,使蒙牛在酸酸乳领域的销售量从2004年的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0亿人民币。短短几年时间,蒙牛利用一次次的成功营销术将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宝座。蒙牛的激励措施上的差异化
一、蒙牛人力资源管理——晋升制度化 :蒙牛非常重视梯队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保证人力资源体系的安全和稳定,任何岗位有了空缺,都能有合适的接班人顺利接手。在蒙牛几乎所有中层以上干部都有“接班人”。一般来说每个岗位的接班人有两到三个,其中两个在蒙牛企业内部,已经确定且告诉本人,另外一个是不确定的,准备“空降”。,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员工是社会人”,蒙牛的这一措施让员工拥有主人感。蒙牛的晋升制度,让它的员工感觉得到企业在关注我,别人认可我所做的一切。这样,就产生满意感,从而增强了积极性。这里也是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应用,员工个人发展在蒙牛做得好,蒙牛也能做好。这不是在编织一个梦,而是让员工看到实际,让公司看到未来。
二、蒙牛对员工善激励手段:蒙牛擅长运用股权激励,如今年4月24日晚间,蒙牛乳业(HK.2319)发布公告称,将向公司董事及员工授予8902.5万股期权作为股权激励,此次激励计划涉及蒙牛740位资深创业员工及管理人员,可以说涵盖了蒙牛团队所有骨干成员。股权措施让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措施在其他一些公司也采用过,如正泰集团,网易中国等都曾有此举。但与蒙牛的涵盖面是难以相比的。这进一步加强员工的主人感,归属感,使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
蒙牛的独有的企业文化------蒙牛的灵魂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能够使员工凝聚在一起,引导大家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培训员工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的之间相互利益关系。
在管理学中,有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海尔有,三星有,苹果有,蒙牛也有。蒙牛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而正是它独有的企业文化,让其傲视我国的乳品业。
蒙牛除上述传统的文化观——自强不息越挫越勇的拼搏精神、敢于“亮剑”的精神、学习沟通和自我超越的企业精神、蒙牛的使命和百年事业精神、诚信公平感恩合作尊重分享共赢创新的文化表现、分权有序集权有道的领导文化——外,还有其特色文化。
1、蒙牛集团依靠“三正氛围”塑造“三全员工”。蒙牛把人的工作状态分为三种:卖嘴,卖力,卖命。员工采取哪一种,除了看员工素质,还要看企业哲学。企业哲学的高尚程度决定着员工的高尚程度。只有伟大的事业,才能造就伟大的员工;只有高尚的人文,才能生成不竭的士气。蒙牛人始终营造一个追求正确、崇尚正义、充满正气的“三正氛围”。没有“上下同欲” 就不会有忠诚、有干劲、不间断的“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蒙牛人认为:“当你无数次地„与自己较劲‟后,回头再看,你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了世界!”在蒙牛,有句话几乎妇孺皆知:“看别人不
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发射自己的光,但不要吹熄别人的灯。这样的企业哲学造就了这样的企业员工,使蒙牛不败。
2、蒙牛的绿色大文化——蒙牛所向无敌的最锋利的宝剑!
蒙牛认为,资源宝贵,物要尽其力,要强化“蒙牛是草原”的概念,先入为主,深入人心,从而倡导绿;绿,是新世纪最稀缺、最珍贵的资源,从而挖掘绿;绿,是大自然的本色,健康生活第一色,从而渗透绿。
蒙牛绿色理念:提供绿色乳品,传播健康理念;采用无污染的奶源,产出科技领先的产品;对消费者高度地负责和绿色的关爱;纯净空气、天然化草原。
蒙牛在行动,统一草原绿为蒙牛基本色,使人类眼中绿;营造满眼绿色、伸手可及的绿色氛围,使人类身边绿;渗透自然平和、包容合作的价值观,使人类心中绿。
绿色是蒙牛象征,意味着绿色承诺、绿色责任、绿色关爱,蒙牛是草原。于是我们在蒙牛公益广告中看到其大量的绿色宣传也就不足为怪了。
蒙牛在营销方面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功应用值得众企业借鉴,而蒙牛正是靠这样巧妙的营销策略横扫中国乳业市场的。但其亦有不足之处。如下:
1、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尚未并驾齐驱。在蒙牛特仑苏“OMP”**中,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指出,虽然卫生部等国家六部门的联合专家认证会最终认定OMP为安全,但这一事件也暴露出,以蒙牛为代表的国内乳业在产品营销上还存在着浮躁情绪,没有把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科技与产品这件好事给办好,在企业严格管理上与世界巨头还有一定差距。如此,蒙牛太急切和太侧重市场创新,但在市场创新中却有诸多不规范的做法,有待改进。
2、危机公关未做透。如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蒙牛反应迅速,道歉及时,但却没能乘胜追击。在蒙牛出问题牛奶事件中,蒙牛的危机公关形式迅速转向了广告,但蒙牛在危机中和危机后的诉求广告都缺少了自己的态度——坦诚,中国老百姓最想要的就是你的一个态度。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此时面临质疑的企业一定坦诚相待,你的形像才能更好地保持。附:危机公关是指当企业出现危机或报出负面新闻后,如何迅速采取有效手段来隔离、缩小和化解危机,从而将负面影响与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3、蒙牛发展中忽视风险管理。尽管蒙牛创造了没有一个牧场也能与伊利平分天下的神话,但没有自己的牧场意味着要承担原料采购的风险,而三聚氰胺正是来源于原料环节!这提示蒙牛在自身发展不能忽视的风险管理。
4、如果企业没有终身雇佣制,企业人员素质自然无法保障。因为朝不保夕的工人,怎么有空去理解什么叫道德。过去国企,企业是工人的,现在私企,企业是老板的,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没有恒心,谈什么道德,谈什么产品质量。人而无恒,不知其可。企业终生拥有员工,员工终身拥有企业,这样不仅减少的社会负担,减少道德成本,而且企业更因为是有组织的生产单位,可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有恒产者有恒心。蒙牛想要加强产品质量并持续发展也许可以尝试一下这种模式。
这些问题也许不仅仅存在于蒙牛集团中,其他企业也有。既然这是个普遍的问题,蒙牛就要充分发挥其差异竞争战略传统,率先解决了这些问题,蒙牛也就成了真正的蒙牛了!但蒙牛历来崇尚不但超越的精神,蒙牛在众志成城的基础上也许能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五篇: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06年一季度金融市场运行报告专栏3近年来,以商业汇票为主体的票据融资业务快速发展,无论是业务规模和参与主体,还是交易方式和组织体系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商业汇票已成为重要的信用工具和短期直接融资方式。2000年以来,商业汇票年累计签发量和期末未到期金额年均增幅超过40%;票据贴现量和贴现余额年均增幅超过60%。票据融资相当于贷款的比重,以及新增票据融资相当于新增贷款的比重逐年稳步上升。从市场份额看,鉴于各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资产负债结构及其客户群体等方面的差异,票据二级市场(贴现、转贴现)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主导;中小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类机构在一级市场(承兑授信)上所占份额较高。
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和所占融资总量比例提高,票据融资的作用和影响逐步增强:首先,票据融资已成为重要的短期融资渠道,出现短期贷款票据化的趋势。票据融资的财务成本较低,审批程序相对简单,为企业提供了比传统银行贷款更为方便灵活的短期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二,票据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和流动性管理。通过大力开发票据业务,各商业银行增强了资产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缓解了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降低了超额储备需求水平,改善系统流动性管理;创新了服务方式,带动相关中间业务的发展;改善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经营收益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的粗放经营模式,增强了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第三,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丰富了货币市场工具。近年来,票据市场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货币市场子市场,所占货币市场交易量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对提高市场效率、丰富市场工具、深化货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从宏观层面看,发展票据融资业务有利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缓解间接融资压力。
票据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是市场主体广泛参与、主动开拓的结果,是融资方式多样化的必然要求。票据业务作为传统而实用的信用工具和融资方式,具有期限短、周转快、风险度低、成本收益稳定等特点,其较快发展具有比较扎实的市场基础。尤其是在现阶段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货币市场利率走低和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和商业银行关注和运用票据融资业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首先,近年来货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在市场利率低于一般性贷款利率下限的条件下,随着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强,融专栏3(续)资形式自然转向低利率的票据融资。其次,商业银行迫于竞争和服务创新的压力,以及改善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的需求,发展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增强。票据融资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市场工具单一,银行承兑汇票所占份额过高,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主要依赖银行信用支撑;银行信用风险意识不足,承兑环节风险较为集中,而手续费标准偏低,难以完全覆盖风险;票据融资主要采取实物券方式,交易效率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关于票据交易和票据市场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在信贷增长偏快的背景下,票据融资快速增长可能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