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阅读(一)答案
泸县五中2014级中考复习-----阅读专项训练重在掌握答题方法,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班级:姓名:得分:
阅读专项训练
(一)时间:40分钟分数:40分
一、说明文阅读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①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镉大米”也因此潜入人们的生活,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②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主要是肾脏和骨骼。目前,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③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于日本的0.4毫克,还要更严格一些。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过了WHO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也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④这种慢性镉中毒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在日本的上述地区,统计的成人接近两万(占了当地人口的绝大部分),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的症状主要来源于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更大剂量(WHO安全线的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不过,对于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数据来证明。
⑤中国人很难不吃米饭。对于非“高镉”地区的人们来说,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严重。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则是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处理与公布。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日本的统计,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
⑥更需要关注的是,除了镉,大米之中还可能存在铅、砷、汞等其他的污染。考虑到大米在中国食谱中的分量,全面系统地评估与监控各种污染,就显得更加重要。
1.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逻辑顺序
2.第③段画线句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说明方法:列数字和做比较。(1分)
作用: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高于安全值的大米不一定有害,而低于安全值的大米不一定就安全,还要看每天摄入量的大小。(1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③段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请简述理由。(2分)
不能删去。(1分)“可能”表猜测、估计,是说其他食物和水也许含有镉,并不十分肯定。如果删去“可能”一词,表述有误,与有关事实不符,“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4.镉元素对人体危害很大,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如何预防镉污染。(2分)
①治理工业污染②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③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④适当补充身体所需重组的钙和维生素D,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二、议论文
何谓幸福(何启治)
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
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
①用托尔斯泰的话来引出中心论点。
②突出自己观点的特殊意义,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2分)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②按照时间顺序。
3.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分)
①“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②幸福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只有用辛勤的劳动、真挚 的爱、智慧和勇气才能赢得真正的幸福。
4.依照下面的例句仿写两个句子(不能重复原文)。(2分)
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
当你劳作在炎炎烈日下累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一片绿荫就意味着幸福;
当你漂泊在遥远的异乡倍感孤独寂寞的时候,一封家书就意味着幸福
三、记叙文阅读
弯弯山路(项丽敏)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18岁走上讲台,一直在偏僻的深山坳里教书。二十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头、岭脚。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校长是母亲,教师也只有母亲一人,十几个学生,分了几个年级,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②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笑脸。母亲是极严厉的,山里的孩子野惯了,对母亲却不敢有半点违拗。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这在我是无份的。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生活的压力”,只是不明白,怎么我的母亲就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呢?母亲也有亲切的时候,冬夜里,将被子烘得暖暖的,我爬上床后,母亲替我将被条掖得严严的。她自己睡得极迟,备课,批改作业,缝补衣服„„我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仍然照着她伏案的背影,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③每天放学后,母亲总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很久,偶尔挤出空闲,才能拿起锄头,到地里种菜。她让我跟着拔草捉虫,有时还要帮着抬粪——不过,那是7岁以后干的活了。天黑下来,别人家屋顶温白的炊烟渐已散尽,母亲就收了锄,回去做饭。母亲晚饭烧的迟,等饭做好后,得把我从趴着的课桌上叫醒了吃饭,下饭的菜很简单,简单得只有一个菜,也看不见什么油水,我迷糊着眼,一边往嘴里拨着饭粒,一边打瞌睡,饭含在嘴里,又趴着睡着了。
④村里人和母亲关系极好,有了新鲜蔬菜,总不忘摘下一把放在我家锅台上,有时根本不知道那菜是谁家送的。腊月初,村里早早杀猪的人家吃晚饭时,主妇便跑过来,捣灭母亲刚点着的锅洞,拉我们去吃饭,母亲再三谢辞,主妇可就不高兴了:“老师是看不起我家,嫌邋遢①?”我在一旁虽不敢做声,心里可着急了,真怕主妇生气而去。母亲终于还是解下了围裙,路上告诫我:可不许自己夹菜,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还没进主妇家的门,便闻着浓浓的肉香了。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侧,小声地吞着馋涎,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⑤周末,中午放学后,母亲便将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母亲身后。这一路回家,要翻过一座山岭,过一条河渡,然后,是左一弯右一弯荒僻的山路。
⑥我喜欢初夏时节的山路,路被树阴遮着。树丛间开满了野花——蔷薇、金银花、栀子花„„母亲偏爱那香白的栀子花,停下担子,掐一大把让我捧着。知了是夏天的精灵,此起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阔阔的海——海面上跳跃着鸟儿清脆的对唱。此时,母亲的心情难得的轻松,我更是疯魔起来,尖着嗓子,快活地大声锐叫着——直叫得路边的知了都禁了声。
⑦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艄公是一位60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辫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只是我的头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⑧上了岸,母亲重又挑起沉甸甸的担子,我拖着酸胀的小腿,耷拉②着倦怠的眼皮,真想一闭眼再睁开就到了家门口。这总也转不完的、相似的弯弯山路,什么时侯,才能见到我的小村庄?
⑨这样走走停停,到村口时,远远的,便见着我家矮矮的屋顶上,一缕淡蓝淡蓝的炊烟,那是我的小脚奶奶升起的炊烟。注:①邋遢(lāta):不洁净。②耷拉:松弛地下垂。
1.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丈量,意思是用尺子量长度(1分);这里用丈量一词,将深夜无形的时间变成有形的物,仿佛看得见,语言生动。(1分)
(2)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偷偷,意思是动作很轻微,不易让人察觉,(1分)这里写出了我很想吃红烧肉又不敢违背母亲的教诲那种矛盾的心情。(1分)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
运用景物(环境)描写的方法(1分),写出了母亲住所和教室的简陋,衬托出母亲献身教育、安于贫困的高贵品质。(1分)
(2)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
运用景物描写(1分),衬托出周末我随母亲一起回家时喜悦的心情。(1分)
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知了比作夏天的精灵(0.5分),运用比拟的手法,写知了的叫声边成一片阔阔的海(0.5分),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初夏山间的美景(0.5分),衬托出我和母亲行走在山路上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4.本文标题是“山路弯弯”,但前半部分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母亲在学校和到乡亲家里做客,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文章前半部分没有偏离主题。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写自己小时候跟随母亲生活的经历,表现自己对当年艰苦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的怀恋,表达了对母亲献身教育事业的赞美。弯弯的山路是自己随着母亲从学校回家所走过的路,“山路弯弯”这个题目富有诗情画意,最能表现主题,而前半部分所写则是表现主题的基础。
四、默写(12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__。
3.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请同学们重在掌握答题方法,找到答题的突破口,在不断地练习题型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最终熟悉解题思路。}
第二篇:中考阅读(一)答案
泸县五中2014级中考复习-----阅读专项训练重在掌握答题方法,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班级: 姓名: 得分:
阅读专项训练
(一)时间:40分钟 分数:40分
一、说明文阅读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①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镉大米”也因此潜入人们的生活,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②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主要是肾脏和骨骼。目前,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③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于日本的0.4毫克,还要更严格一些。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过了WHO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也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④这种慢性镉中毒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在日本的上述地区,统计的成人接近两万(占了当地人口的绝大部分),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的症状主要来源于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更大剂量(WHO安全线的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不过,对于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数据来证明。
⑤中国人很难不吃米饭。对于非“高镉”地区的人们来说,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严重。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则是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处理与公布。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日本的统计,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
⑥更需要关注的是,除了镉,大米之中还可能存在铅、砷、汞等其他的污染。考虑到大米在中国食谱中的分量,全面系统地评估与监控各种污染,就显得更加重要。
1.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
逻辑顺序
2. 泸县五中2014级中考复习-----阅读专项训练重在掌握答题方法,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二、议论文
何谓幸福(何启治)①在人世间,人人都渴望幸福--那种让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和生活。②而托尔斯泰告诉我们: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③也许,托翁在《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头一句话所说的意思有所特指,而我在经历过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却不再犹豫地对自己,也想对读者说:与其说每个人心里向往的幸福大都相同,还不如说,幸福其实也只能是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④首先,幸福因人而异。
⑤伟大的政治家不仅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创建殊勋伟业,还想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多做贡献,这是他心里渴望的幸福;而一位普通劳动者所渴望的幸福不过是辛勤劳作后的丰收和殷实的日子。教师以为社会培育有用的人才为幸福,战士以为保卫祖国而献身为幸福,科学家以在自己所迷醉的科研领域中驰骋为幸福;而贪婪的商人当然视巨额利润为最大的幸福,赌徒自然只想大把大把地赢钱。一个懒惰的美籍华人小伙子曾一点都不难为情地对我说,如果什么活都不用干,手里又有很多钱,想怎么吃喝玩乐就怎么吃喝玩乐,那就太幸福了。
⑥其次,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企盼。
⑦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跟着父母出游,得到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件精美的玩具,一些可口的糖果点心,就能满足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成绩优秀,学业有成,异性的爱恋,网上的遨游,往往都是他们所憧憬的幸福。而人到中年所追求的,自然就应当是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和美了。至于老年人,那“健康是金,平安是福”也就道出了他们对幸福的企盼了。
⑧但是,幸福和不幸,其实融注在人们每天的日子里。应该说,幸福还因每个人不同的生存境遇而有别。
⑨当你跋涉在沙漠戈壁滩上渴得嗓子冒烟的时候,一杯清水就意味着幸福;当你爬行在黄山那段不到两米宽的“鲫鱼背”上战战兢兢(两边都是云遮雾罩的深渊)时,能安全到达目的地就是幸福。对于一个被无边的忧郁所包裹的孤独者,真挚的呵护,友善的关爱,就是他(她)的幸福。在“大跃进”过渡到大饥荒的年代,对于在饥饿和浮肿中艰难度日的人,不要说什么美味佳肴,只需一个菜窝头,几根手指粗细的胡萝卜,也就意味着幸福。在以极“左”为特征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当你被推来搡去,被带铜扣的皮带抽打,被连着几天几夜的“车轮战”式的批斗折腾到出现幻视幻听的时候,别说是安卧床榻,就是能短暂地让你坐在椅子上,或靠在墙角上打一会儿盹,也就得到一时的幸福了。
⑩可见,幸福真是因人因时因境遇之不同而有别。除了真正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受到法律的惩处之外,我惟愿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得到幸福--用你辛勤的劳动,用你真挚的爱,用你的智慧和勇气去赢得应该属于你的真正的幸福。
1.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分)①用托尔斯泰的话来引出中心论点。
②突出自己观点的特殊意义,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 泸县五中2014级中考复习-----阅读专项训练重在掌握答题方法,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三、记叙文阅读
弯弯山路(项丽敏)
①小时候多是跟随母亲生活。母亲18岁走上讲台,一直在偏僻的深山坳里教书。二十几户人家,零零散散分布在山头、岭脚。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校长是母亲,教师也只有母亲一人,十几个学生,分了几个年级,有的年级只有一个学生。
②在我童年的印象里,很难找到母亲的笑脸。母亲是极严厉的,山里的孩子野惯了,对母亲却不敢有半点违拗。最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这在我是无份的。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生活的压力”,只是不明白,怎么我的母亲就和别人的母亲不一样呢?母亲也有亲切的时候,冬夜里,将被子烘得暖暖的,我爬上床后,母亲替我将被条掖得严严的。她自己睡得极迟,备课,批改作业,缝补衣服„„我一觉醒来,昏黄的油灯仍然照着她伏案的背影,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③每天放学后,母亲总要在学校忙活很久,很久,偶尔挤出空闲,才能拿起锄头,到地里种菜。她让我跟着拔草捉虫,有时还要帮着抬粪——不过,那是7岁以后干的活了。天黑下来,别人家屋顶温白的炊烟渐已散尽,母亲就收了锄,回去做饭。母亲晚饭烧的迟,等饭做好后,得把我从趴着的课桌上叫醒了吃饭,下饭的菜很简单,简单得只有一个菜,也看不见什么油水,我迷糊着眼,一边往嘴里拨着饭粒,一边打瞌睡,饭含在嘴里,又趴着睡着了。
④村里人和母亲关系极好,有了新鲜蔬菜,总不忘摘下一把放在我家锅台上,有时根本不知道那菜是谁家送的。腊月初,村里早早杀猪的人家吃晚饭时,主妇便跑过来,捣灭母亲刚点着的锅洞,拉我们去吃饭,母亲再三谢辞,主妇可就不高兴了:“老师是看不起我家,嫌邋遢①?”我在一旁虽不敢做声,心里可着急了,真怕主妇生气而去。母亲终于还是解下了围裙,路上告诫我:可不许自己夹菜,碗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还没进主妇家的门,便闻着浓浓的肉香了。我规规矩矩地坐在一侧,小声地吞着馋涎,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⑤周末,中午放学后,母亲便将沉甸甸的担子压在肩头,我则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母亲身后。这一路回家,要翻过一座山岭,过一条河渡,然后,是左一弯右一弯荒僻的山路。
⑥我喜欢初夏时节的山路,路被树阴遮着。树丛间开满了野花——蔷薇、金银花、栀子花„„母亲偏爱那香白的栀子花,停下担子,掐一大把让我捧着。知了是夏天的精灵,此起彼伏的叫声连成一片阔阔的海——海面上跳跃着鸟儿清脆的对唱。此时,母亲的心情难得的轻松,我更是疯魔起来,尖着嗓子,快活地大声锐叫着——直叫得路边的知了都禁了声。
⑦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竹篷船就泊在芦苇丛中。艄公是一位60开外的老人,船上还有一个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是老人收养的孤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条粗长的麻花辫子,每当她弯下腰时,辫子就会滑到胸前,女孩拾起辫梢轻巧巧地往后一甩——辫子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又轻巧巧落在背上。我看得迷了,不觉中也学起她的姿态——只是我的头发齐着耳根,甩出来一团乱发纷飞。
⑧上了岸,母亲重又挑起沉甸甸的担子,我拖着酸胀的小腿,耷拉②着倦怠的眼皮,真想一闭眼再睁开就到了家门口。这总也转不完的、相似的弯弯山路,什么时侯,才能见到我的小村庄?
⑨这样走走停停,到村口时,远远的,便见着我家矮矮的屋顶上,一缕淡蓝淡蓝的炊烟,那是我的小脚奶奶升起的炊烟。注:①邋遢(lāta):不洁净。②耷拉:松弛地下垂。
1.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
(1)闹钟在案头“嘀嗒,嘀嗒”丈量着夜的深寂。
丈量,意思是用尺子量长度(1分);这里用丈量一词,将深夜无形的时间变成有形的物,仿佛看得见,语言生动。(1分)
(2)眼睛偷偷瞄着油汪汪的红烧肉,巴望着好心的主妇快些儿夹给我„„
偷偷,意思是动作很轻微,不易让人察觉,(1分)这里写出了我很想吃红烧肉又不敢违背母亲的教诲那种矛盾的心情。(1分)
2.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一所旧祠堂隔成两间,小间糊上报纸,做卧房,大间做教室。黑漆漆的没有天花板,因长年欠修漏雨,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的泥坑。
泸县五中2014级中考复习-----阅读专项训练重在掌握答题方法,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运用景物(环境)描写的方法(1分),写出了母亲住所和教室的简陋,衬托出母亲献身教育、安于贫困的高贵品质。(1分)
(2)下到岭脚,便踩着细软的沙石河滩,一条白苍苍的大河,缓缓地从远山流向远山。河畔丛生着的芦苇随风摇曳。
运用景物描写(1分),衬托出周末我随母亲一起回家时喜悦的心情。(1分)3.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知了比作夏天的精灵(0.5分),运用比拟的手法,写知了的叫声边成一片阔阔的海(0.5分),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初夏山间的美景(0.5分),衬托出我和母亲行走在山路上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4.本文标题是“山路弯弯”,但前半部分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母亲在学校和到乡亲家里做客,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题?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文章前半部分没有偏离主题。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写自己小时候跟随母亲生活的经历,表现自己对当年艰苦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的怀恋,表达了对母亲献身教育事业的赞美。弯弯的山路是自己随着母亲从学校回家所走过的路,“山路弯弯”这个题目富有诗情画意,最能表现主题,而前半部分所写则是表现主题的基础。
四、默写(12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燕子来时新社,__________________。
3.薄雾浓云愁永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照驿墙。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请同学们重在掌握答题方法,找到答题的突破口,在不断地练习题型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最终熟悉解题思路。}
第三篇:2015中考记叙文(一)答案
2015中考记叙文阅读
(一)2015营口
(一)阅读《栅栏两边苹果甜》,完成19~24题。(22分)
栅栏两边苹果甜
该记叙文阅读专题汇编附件下载:2015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记叙文阅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doc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 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 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
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
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选自2013年第9期《特别关注》有改动)
19.怎样理解文章标题“栅栏两边苹果甜”的含义。(3分)
20.阅读选文②~?段,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艾尔不满分享果树,修建栅栏。——(1)——(2)——艾尔到胡安家考察,得知真相。
21.选文中艾尔两次“脸涨得通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4分)
(1)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
(2)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 小。
22.文中有A、B两处画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表达效果。(4分)
我选 处,表达效果:
23.你认为文中的胡安除了拥有“家人和好脾气”,还拥有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写出两点即可)(4分)
2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材料内容回答问题。(3分)
【链接材料】周国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找寻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将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找寻它。”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不经意间已被握在手中,可是我们却不曾感觉到它,仍在苦苦地寻觅着。
幸福在哪里?文中的艾尔和胡安已经找到,你是否也已经把幸福握在自己的手中了呢?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获得幸福。(不少于50字)
19.参考答案:既指艾尔家的苹果香甜(1分),也指善良、宽容消除了二人的隔阂(1分),给栅栏两边的两个家庭带来愉悦、幸福、甜蜜(1分)。(计3分)
20.参考答案:(1)艾尔发现树枝伸过栅栏,心事重重(2分)。(2)艾尔发现苹果被偷,向市长投诉(2分)。(计4分)
21.参考答案:(1)表现了艾尔因发现自己的苹果被“偷”而气愤、恼火的心理(2分)。(2)表现了艾尔明白真相后羞愧、内疚的心理(2分)。(计4分)
22.参考答案:A运用了景物描写和拟人修辞(2分)。写微风中苹果树的声响和栅栏旁边
星星点点的小花在风中摇曳的情态,渲染温馨的气氛,衬托艾尔此时内心微妙的变化(1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B动作描写、细节描写(2分),细致、生动
形象地描写出艾尔此时因被邻居感动而心甘情愿送给邻居最好的苹果的幸福心理(2
分)。(计4分)
23.参考答案:①善良宽容,例如艾尔建高高的栅栏,但胡安仍然把伸过栅栏的苹果做成蛋糕感谢他;当艾尔来考察时,胡安热情邀请他共进晚餐。②懂得感恩,例如胡安因为艾尔的苹果树给他带来了幸福和快乐,他让妻子做苹果蛋糕感谢艾尔。③知足快乐,例如胡安看到苹果树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就感到无比幸福、快乐。(围绕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分析,角度正确,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解释,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计4分)
24.参考示例:要想获得幸福,首先要摆正心态,对于生活不能奢求;其次要有善于发
现幸福的慧眼,亲人的细心呵护、朋友的温馨话语、师长的真诚帮助等都是我们的幸福,幸福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要懂得珍惜拥有的幸福。(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表述清楚即可。计3分)
2015柳州
七、现代文阅读
(二)(共16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 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20.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4分)
21.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
22.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23.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17.现代文阅读
(二)(共16分)
18.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2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2分)。
21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1分);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1分);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二感到内疚)(1分);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1分)。
2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1分),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1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1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永久的回味(1分)。)
23.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1分),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1分);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2015莆田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20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加拿大】斯蒂芬·巴特勒·李科克
①母亲为我们成年累月地操劳,她吃足苦头和付出牺牲,全都是为了我们的缘故。
②因此当母亲节来临时,我们决定把这一天过得痛痛快快的。我们要做一切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母亲高兴。父亲决定向办公室请一天假,好在庆祝节日时帮帮忙,姐姐安娜和我从大学请假回家,妹妹玛丽和弟弟维尔也从中学请假回来了。
③我们的计划是,把这一天过得像过圣诞节一样隆重。两个姑娘考虑到,逢到这样一个大场面,我们应该穿戴得最最漂亮才合适,于是她们俩都买了新帽子。母亲把两顶帽子都修饰了一番,使它们显得挺好看。父亲给他自己和我们兄弟俩买了几条带活结的丝领带,作为纪念母亲这个节日的纪念品。我们也准备给母亲买顶新帽子,不过,她倒是更喜欢她那顶灰色的旧无檐帽,不喜欢新的,而且两个女孩子都说,那顶旧帽子,她戴了非常合适。
④早饭后,我们做了一个出乎母亲意料的安排,我们准备雇一辆汽车,把她载到乡下去美滋滋地兜游一番。母亲是一向难得有这样一种享受的,如今乡下正是风光明媚的时节,要是让她坐车游逛几十英里,度过一个美好的早晨,这对她来说可真会是莫大的享受。
⑤但是,就在当天早晨,我们把计划稍微修改了一下,因为父亲想起了一个主意,与其让母亲坐在汽车里逛来逛去,倒不如带她去钓鱼更妙。
⑥这样,我们便为这次旅行做好了一切安排。我们让母亲切了些夹心面包片,为了怕我们肚子饿,母亲还准备了一顿便餐。当然中午我们还要回到家里来吃一顿丰富的正餐,就像过圣诞节和新年那样。母亲把所有的东西都给我们收拾齐全,放到一只篮子里,准备上车。
⑦唉,车子到了门口的时候,不料汽车里面看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宽敞,因为我们没有把父亲的鱼篓、钓竿以及便餐估计在内,显然,我们没法儿都坐进车里去。父亲叫我们不必管他,他说他留在家里也很不错,他愿意留在家里;他说我们也用不着顾虑他三 年来一直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假期这回事;他要我们马上出发,快快活活地过个节,不要为他操心。
⑧不过,当然我们全都觉得,让父亲留在家里可绝对不行;特别是,我们都知道,他果真留下来的话,准会闯祸。安娜和玛丽姐妹俩倒也都乐意留下来做午饭,只是,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她们买了新帽子不戴一戴,未免太使人扫兴。不过,她们都表示,只要母亲说句话,她们都乐意留在家里干活。维尔和我本来也愿意退出,但不幸的是,我们根本就不会做饭。
⑨因此,到最后,决定还是母亲留下来,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休息一天,同时准备午饭。反正母亲不喜欢钓鱼,而且尽管天气明媚,阳光灿烂,但室外还是有点儿凉,父亲有些担心,要是母亲出门,她没准会着凉的。他说,当母亲本来可以好好地休息的时候,如果硬拉她到乡下去转悠,一下子得了重感冒,他是永远不会原谅自己的。他说,母亲既然已经为我们大伙儿操劳了一辈子,我们有责任想方设法让她尽可能安安静静地多休息一会儿。他还说年轻人很少能体会到,安静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⑩于是我们向母亲欢呼了三次之后就开车出发了o母亲站在阳台上,从那里瞅着我们,直到瞅不见为止。父亲每隔一会儿就转身向她挥手,后来他的手撞在车后座的边上,他方说,他认为母亲再看不见我们了。
11嗯,我们把汽车开到美妙无比的山冈中行驶,度过了最愉快的一天。父亲钓到各式各样的大鱼,我们大伙儿都玩得痛快极了。
12我们到家已经很晚,不过母亲猜到我们会回来得晚,于是她把开饭的时间推迟了,热腾腾的饭菜给我们准备着。可是首先她不得不给父亲拿来手巾和肥皂,还有干净的衣服,因为他钓鱼时总是弄得一身肮里肮脏的,这就叫母亲忙了好一阵子,接着,她又去帮女孩子们开饭。
13终于,一切都齐备了,我们便在最最豪华的筵席上坐下来。有烤火腿和圣诞节吃的各种各样的好东西。吃饭的时候,母亲不得不屡次三番地站起来,去上菜,收盘,再坐下来吃;后来父亲注意到这种情况,便说,她完全不必这样忙来忙去,他要她歇会儿,于是他自己便站起身到碗橱里去拿水果。
14这顿饭吃了好长时间,真是有趣极了。吃完饭,我们大伙儿争着帮忙擦桌子,洗碗碟,可是母亲说她情愿亲自来做这些事,我们只好让她去做了,因为这一次我们也总得迁就她才行。
15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看见她眼里含着泪水。总之,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得到了最大的报偿。
(有删改)
10.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4分)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 →③ →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11.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4分)
12.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13.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5分)
14.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三)(20分)
10.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 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概括合理即可。)
11.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
(能从感动或幸福快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合理即可。)
12.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
(答出三点,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
13. 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突出了文章主题)。(答出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内容2分,艺术效果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14.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
2015安顺
(三)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回答18—22题。(18分)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
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选文有改动)
18.文章开篇写到“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 而 的人。(2分)
19.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0.如何理解第⑦段划线句子的深层含义?(4分)[来源:Zxxk.Com]
[来源:Zxxk.Com]
21.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4分)
22.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的,联系实际来谈谈。(5分)
18、普通平凡(2分)
19、坚持出黑板报 背着生病工友去医院并陪护 风中拉好银幕(3分)
20、暗示李忠义的美德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四处飘洒,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意思对即可)(4分)
21、李忠义的善举和美德,使他的形象像山一样高大,使他的影响更加深远,像河水一般长流。(意思对即可)(4分)
22、天空中每颗星星都有自己的位置、价值;一个人不管多平凡,但在社会大家庭中,只要他认真地工作、生活,就都会有各自的价值。(社会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人们彼此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即使再平凡,只要努力,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意思对即可)(5分)
2015扬州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木刻猴子
林文义
⑪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⑫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⑬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⑭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⑮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⑯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⑰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⑱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⑲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⑳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⑴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18.阅读全文,完成下表。(5分)
18.行为:常常把玩(抚摩),烧成灰烬(付之一炬);情感:钟爱(怜爱);观念: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否定传统(不顺从传统、抛弃传统、反抗传统)。
19.示例: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扭曲儿子的矛盾心理。
20.内涵:是向世俗妥协,还是保持纯真的自我?表达效果:强烈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形象有力。
21.示例一:“有耳无嘴”的弊端,在于国人对任何不合理现象保持沉默和妥协的习惯,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开诚布公的交流。大街上围观暴行、会议中不分是非地鼓掌通过都是实例。它理应遭到抛弃。
示例二:在特定的场合下,“有耳无嘴”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日常交往中,家人朋友难免会说出一些不得当的话,无关原则,就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句句在意,事事耿耿于怀。适时沉默,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2015济宁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5.“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1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5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17.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15.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16.(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
(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17.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8.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2015临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5分)
雪 白
王开岭
一
叫人感念和思痛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雪。
在我印象里,雪是世界上最辽阔、最庄严、最有诗意和神性的覆盖。她使我隐约想到了“圣诞、人类、福祉、博爱、命运”这些宗教意味很浓的词。
那神秘无限的洁白,庞大的包容一切的寂静,纯银般安谧、祥和的光芒,浑然天地、梦色绝尘的巍峨与澄明……
拿什么更美的形容她呢?她已被拿去形容世间最美的意境了。
童年时,我心里涨满了雪,比大地上的棉花还要多。那时候,大地依然贫穷,贫穷的孩子常常想:要是地里的雪全变成棉花该多好啊!如今,我们身上有的是厚厚的棉了;而大地,却失去了那相濡以沫的洁白。
那时候,一个冬天常常有好几场惊心动魄的雪。有时不舍昼夜地下,天凛地冽,银装素裹。夜晚白得耀眼,像火把节,像过年,令人亢奋。记得初中语文里有篇《夜走灵官峡》,开头即“纷纷扬扬的大雪又下了一整夜……”
那盛大的雪况,现在忆起来很有些隐隐动容和“俱往矣”的悲壮。不知今天的孩子会不会问:真有那么多雪么?
是真的,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
记得小学班里有个家境很穷的女生,又瘦又黑,像棵细细的老也长不大的豆芽儿。一次作文课上她灵机一动把雪比喻成了“雪花膏①”,她说:“那天夜里,我看见天上飘起了雪花膏……”她念的时候同学全笑了,连老师也哧哧笑了,说她是异想天开。于是老师给我们讲“异想天开”是什么意思。老师讲“异想天开”时女生趴在水泥桌上(当时课桌是用水泥板搭的)呜呜哭了……不久,她因贫穷辍了学。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记起了这件事。我猛然发现那个“雪花膏”的比喻其实多么生动而富有诗意啊!
雪,雪花膏的雪,女孩子的雪。
在我所见过的比喻中,这是最珍贵的一个。
要知道当时穷人家是买不起雪花膏的。美丽的如泣如诉的雪花膏。
二
不知从何时起,有个声音问:我们的雪呢?
从前的梦想,有的很快就兑现了。比如棉花,比如雪花膏和课桌……一些虽遥遥无期,但我们并不苛求,慢慢来,一切都会有的,没有的都会有的……
是的,我们相信。但另一个事实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现在却没有了。
比如雪。我们有了无数的雪花膏,比雪花膏还雪花膏的雪花膏,可我们的雪呢?那“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雪呢?
偶尔碰上一回,可那是怎样的情景啊——
稀稀落落粉针或沫状的碎屑,仿佛老人凋谢的胡须,给风一击,给地面轻轻一震,即消殒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衰败的迹象即是这时显露的。我留意到了冬日的憔悴、大地的烦躁、空气的郁闷、没有冰的河床、树的稀少和鸟的惊恐……眯起眼睛,我认出菜叶上的药斑,阳光中的尘埃和可疑的飞来飞去的阴影……
从前不是这样子的。
纯洁简美的东西愈来愈少。人类创造着一切也破坏着一切,许多优雅的本色和古典的秩序被打碎了、颠覆了,包括季节、生态、秩序、规矩、操守……我们狂妄地征伐却失去了判断,拼命地拥有又背叛着初衷;我们消灭了贫穷还消灭了什么?
这是个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抒情的方式正在消失。只有物的欲望。
我感到了不安,感到了冬天背后那双忧郁的眼睛。那些威胁她的莫名危险……我开始了怀念,怀念那些流逝和将要流逝的东西,比如童年、雪、本色,比如村庄、野地、棉布的经纬、流动的水……
(选自《精神明亮的人》)
【注】①雪花膏:一种化妆品,洁白如雪,用来滋润皮肤。
19.本文以“雪”为线索,由雪及人,由雪及事,由雪及现实,请概括作者的心路历程。(4分)
① →②痛心→③ →④ →⑤
20.作者在文中说“雪不仅多,而且美得痛心”,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雪“美得痛心”。(4分)
2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这哪里是雪?分明是雪的骸,死去的雪。
22.本文意蕴深刻,请联系现实,谈谈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19.①感念③质问(反思或愤怒)④不安⑤怀念(①感念的是童年时雪的美丽和惊心动魄;②痛心的是女生被嘲笑和辍学;③质问的是我们为什么留不住纯洁简美;④不安的是物欲膨大带来的威胁、危险;⑤怀念的是那些流逝的和将要流逝的美好。)
20.女生把雪比作滋润美白的“雪花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认为生动而富有诗意,很美,(1分)但师生的不理解(1分)、女生的痛哭(1分)以及女生因家贫辍学的结局(1分)让人痛心。(4分,意近即可)
21.现在的雪稀稀落落,(1分)没有盛大的雪况,失去了辽阔、庄严、诗意、神性和灵魂,(1分)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流逝的失望,对环境被破坏的愤怒。(1分)(3分,意近即可)
22.①消灭贫穷,创造财富,追求梦想,没有错,但不能以美好的失去为代价。②梦想不能苛求,要往长远看,慢慢来。应保持纯真的本色,克制个人的私欲,尊重规律,拒绝盲目的采伐和无度的攫取。③应增强忧患意识,警惕来自环境的威胁、危险,积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四篇:中考阅读专题训练(一)答案
中考阅读专题阅读答案
14.(1)具:通“俱”,全,皆。
(2)开:放晴。
(3)去:离开。
(4)偕:全,都。
2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6.(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着长江流水,水势浩大,宽阔的毫无边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天气景象千变万化。
27.范仲淹: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
孟子:强调君王应该重视百姓,关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为先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9.示例:困惑于生活在当代优越环境中的儿子不知道艰辛不理解生命意义的我带他去爬山,用草秆穿透一只蚂蚱的身体给儿子玩,蚂蚱不惜流尽鲜血忍着剧痛让草秆刺穿身体也要逃生的毅力让我们感受到震撼,体味到生命的伟大和敬畏。
10.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这么冷清的环境蚂蚱求生的不易,更加让人震撼。
11.震撼 震惊 奇迹 描写蚂蚱拼命求生的坚强毅力时候的细节
12.认为它是害虫轻视→难以想象→对蚂蚱求生的毅力感到惊讶→被强烈震撼→鞠躬
13.鞠躬即使作者对蚂蚱表现出来的坚强的毅力的钦佩也是对蚂蚱的歉意,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乃至生命的代价教育了作者父子的感激。
14.不完全赞同。首先蚂蚱是害虫这是人类从自己校对对它进行的界定,有其合理性,但是任何生物在世界上都有其生存的权利,也是大自然的一员,特别是对生的本能对作者父子也起到了震撼教育作用。
15.吊脚楼的特点,悠久历史,分布,构造,种类,建筑工艺水平,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说明。
16.生命顺序是从古到今,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
17.分类别和举例子,“其类型有以下几种: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二屋吊式……平地起吊式”这样使说明对象更系统清晰,特点更突出。
18.“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也有融入山地环境的和谐美”或“它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
19.不能,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阅读原文我们可以知道平地起吊式就可以不依山而建。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共11分)
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
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
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和听觉的美感。
评分说明:(3分)选出句子1分,赏析句子2分。
(二)阅读《捕捉空中之水》一文,回答14-17题。(共8分)
14.选文主要介绍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的方法。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得2分。
15.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工增雨是利用空气中水资源的最有效措施。
评分说明:(2分)说明方法1分,作用1分。
16.不能去掉。不能去掉。“大约”表估计,是说这种装置,每天可能提取1000升饮用水。如果去掉就可理解为每天恰好提取1000升饮用水,这与事实不符,“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评分说明:(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17.示例:学校水房的水龙头没有关好,造成长流水,浪费了水资源;造纸厂讲污水倾入河里,造成河水污染等。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并举出至少两个例子即可得2分。
(三)阅读《影子里的父爱》一文,回答18-21题(共8分)
18、(画线语句小护士洒水降温和我感觉透不过气来)侧面烘托了天气炎热,为下文写农民父亲中暑做铺垫。评分说明:(2分)内容作用1分,结构作用1分。
19.无论贫穷与富有,天下所有的父亲都无地关爱着自己的孩子,这样更加突出了本文的中心。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0.烦躁是因为天气炎热难耐,而父爱使我感动。内心如春风拂过般舒畅。所以觉得清凉无比。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1.示例:是的,在成长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爱,我想说:父爱是一颗大树,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也会为我撑起一片荫凉。
评分说明:(2分)体会1分,赞美父亲的话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四)阅读《跌倒了也要笑》一文,回答22-25题。(8分)
22.跌倒了也要笑。
评分说明:(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得分。
23.引出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评分说明:(2分)每点一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4.举例论证,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跌倒了也要笑”的中心论点。
评分说明:(2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1分。
25.不能,因为③④段讲的是古代的事例,而⑤段讲的是现代的事例,这正好和②段结尾的话
“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照应。如果调换则逻辑顺序混乱。
评分说明:(2分)答出“照应”1分,答出“调换后逻辑顺序混乱”1分。
9.⑴ 偏爱⑵慢慢的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错字不给分。
10.⑴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王你受到的蒙蔽也很大啊!
⑵因为旧日的恩情,没几天,虞愿就又被召了回来。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完整即可。
11.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评分标准:(2分)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即可。
12.示例: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用暗示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主,使他乐于接受。虞愿则是直言进谏,痛斥君过。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它更易令人接受。
评分标准:(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意对即可。
一、阅读《假如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回答13-16题,共8分。13.示例:⑴不能删除。几乎表限定。在文中的意思是30年后大部分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如果删除则成了30年后所有的民宅都会成为废墟,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⑵不能删除。绝大部分表限定。在文中意思是100年后极大一部分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书数据也将统统消失。如果删除,则成了100年后所有的与人类经历有关的记录——书籍,相片,电子数据也将统统消失。过于绝对,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标准:(2分)态度明确,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1分(只表明态度不得分),指出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1分。
14.示例: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各种人类文明消失的时间。
评分标准:(2分)说明方法1分(错字不得分),作用1分。
15.示例:人类给地球带来的文明不是永恒的,除非人类是永恒的。
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每个错字扣1分。
16.示例:除了火山暴发,夜晚时地球一片黑暗;人类电视节目的破碎而微弱的信号几十亿年后可能在外太空传播。
评分标准:(2分)想象合理即可,每个错字扣1分,答文中提过的不给分。
二、阅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回答17-20题,共8分。
17.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评分标准:(2分)无错字即可。
18.道理论证(引证法也可)。
示例:①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②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列夫〃托尔斯泰)
评分标准:(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有错字该问不得分。
19.示例:即一个人树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并为努力奋斗,就不会因迷茫而浮躁,因空虚而无措。评分标准:(2分)答案中体现“理想、目标”“奋斗”等字样,语句通顺,表意清晰即可。
20.示例:青少年的人生的初始,它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属于家庭的;青少年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将来努力拼搏,而沉迷网络,虚度光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不负责任。
评分标准:(2分)扣论点答题,意对即可。
三、阅读《栀子花笑了》,回答21-25题。共11分
21.本文讲述了一位校长从开始误会学生早恋到后来误会消除的故事,表达了异性之间是存在纯真的友情这一主题。
评分标准:(2分)内容扣“误会”即可,主题要体现“异性友情”字样。
22.示例:
(A)句是环境描写,渲染了秋日校园温馨美好的氛围,为后文表现美好的情感作铺垫。
(B)句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句是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侧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D)句是环境描写,借助栀子花的香气和拟人化的“花枝招展”,含蓄地表达了主旨:异性之间存在着像栀子花一样芬芳美好的友谊。
评分标准:(2分)点明环境描写1分,作用写出任一点即可得1分。
23.示例:
⑼段的“笑”字,体现了校长自以为捉住学生早恋把柄时自信、得意的心理。
⑿段的“笑”字,体现了误会消除后,校长对纯真友情的认知失而复得时欣慰、愉悦的情感。
评分标准:(2分)一处1分,意对即可。
24.示例:“栀子花笑了”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异性友谊经历误解后变得更纯洁、更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作者对异性间纯真友谊得到理解的喜悦之情。以其为题,并在行文中反复体现,最后在结尾处又再次提及,形成首尾的呼应,都能更好突显主题。
评分标准:(2分)含义(即主旨)1分,作用1分(首尾呼应、突显主旨等)。
25.示例:应正确区分异性爱情和异性友情的区别,把握好尺度。及早树立理想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用真诚、体谅、良性的竞争等方法浇灌友谊之花。如果师长、父母有误解,我会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自己的想法消除误解,并用实际行动和学习成绩证明自己。
评分标准:(3分)前一问1分(思想健康,回答合理即可得分),后一问2分(方法合理有效,不激进得1分,语言表述通顺准确得1分)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4——17题(共8分)
14.A人均占有量少B分布不均或南多北少C地下水开采过度D地下水污染严重。
评分标准:答对三点或四点2分,答对两点1分,只答一点不得分。
15.示例:不能,“将”字表示对未来的预测1分,如果去掉就成了20年后中国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成为了现实,与原文语意不符,“将”字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评分标准:答出预测1分,答出去掉的后果(意思对即可)1分。
16.示例:列数字,用具体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农村普遍的水资源利用率低。
评分标准:答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作用1分。
17.示例:限制开采地下水;严禁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等。评分标准:方法可行,有针对性。能答出2点即可得2分。
(三)阅读邹扶澜的文章,回答18—21题(共9分)
18.人身上蕴藏的能量和威力(意思对即可)2分。
19.示例:举例论证1分。所举的事例:①李广射虎②青蛙实验③美国戏剧(答出其一即可)1分。
作用:示例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如用李广射虎典型事例,证明人与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的能量是巨大的,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分。
评分标准:答出论证方法1分,答出事例1分,结合内容分析作用1分。
20.B(2分)
21.答案略。评分标准:观点明确1分,方法具体1分。
(四)阅读《最美的善举》,回答22—25题。(共8分)
22.示例:文章通过“络腮胡子”买蝉蛹暗中帮助1号床病友的事情1分,表达了作者对“络腮胡子”在帮助身处困境的人时,能够尊重他人这种优秀品质的赞美之情1分。
评分标准:答出事件1分,答出思想感情1分。语意对即可。
23.示例:“皱皱巴巴的短衫”写出了“络腮胡子”衣衫不整,“皱皱巴巴”、“浓眉凹目”、“络腮胡子”写出了人物长相的丑陋,该句运用外貌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之感2分。评分标准:能够答出外貌描写或从词语角度分析1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语意对即可。
24.示例:不能,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用我的施舍与“络腮胡子”的善举对比,突出了“络腮胡子” 在帮助身处困境的人时,能够尊重他人这种优秀品质。
评分标准:答出对比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示例:不能,这情节与前文内容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突出我善良、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评分标准:答出照应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以上两方面答出其一即可得满分。
25.略
评分标准:能够举例1分,谈出感受1分。
第五篇:2009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