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9-05-14 10:2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一篇: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

(一)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

求、写错字、写出田字格外的不得分。

2.(4分)(1)suǐ

(2)róng

(3)装

(4)制

3.(4分)(1)脱颖而出

(2)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3)删掉省略号

4.(12分)(1)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2)烈士

暮年 壮心不已

(3)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5)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每小题2分。写错两个字扣1分,写错3个字,该题不得分)

5.(6分)(1)(4分)示例1:赞同这种说法。如劫法场时,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见人就杀;武松为报张都监诬陷之仇,连其家人、奴仆一并杀了。这些滥杀无辜的场景无疑会给青少年带来误导。

示例2:不赞成这种说法。原著中虽有滥杀无辜的场景,但人物身上也不乏优秀的品质,如鲁智深对金氏父女的倾囊相助;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勇无畏等,都可以给青少年的人生以启迪。

(2)(2分)示例:无悔的人生源于为远大的理想顽强奋斗。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7分)

6.(3分)(1)消失(2)全(3)他的

7.(2分)想不到在湖上还会有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8.(2分)“强”写出了作者的竭力痛饮,表现了作者偶遇志趣相投之人的惊喜。

(二)(8分)9.(2分)D 10.(2分)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画对两处得1 分,画五处以上不得分)

11.(2分)恨不得用丝织品把它包裹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不朽)。(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

12.(2分)他拥有丰富的知识,能够机智地灵活应变,富有正义感。(大意对即可)

(三)(3分)

13.(3分)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

暗淡的轻云。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2分)

14.(3分)借力而行;“迎难而下”;善于积累。

15.(3分)示例: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借其才略,成就霸业。16.(3分)不背离。材料二的“迎难而下”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而是在意识到目前 的困难没有克服的可能时,转而保存实力,等待成功良机。所以“迎难而下”是“迎 难而上”的一种机智策略,二者并不背离。

17.(3分)原句中的“竟然”表出乎意料,“多么”表程度很高。这两个词突出了尖

毛草的根茎长得令人惊叹。改句中删掉两词,惊叹的味道就没有了。

(二)(22分)

18.(3分)春夏之交,大黑鱼带着它们的崽群在汪里游走,村民们设伏,捕杀大黑鱼。

19.(4分)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营造了一种安静的氛围,为下文猎杀黑鱼做铺垫。

20.(4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看到浩浩荡荡的鱼崽队伍时 的惊惧,侧面表现了鱼崽阵势的浩大。

21.(4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征服、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日俱增,所以说“日益

喧嚣”;人类活动带来的恶果是大量物种已经或濒临绝迹,所以说“日渐苍凉”。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的社会现实的痛心与批判。22.(7分)略。

四、作文(70分)23.(70分)略。

分项评分标准:内容(33分)表达(33分)标点和书写(4分)

一类 33~30 1.错别字:1分。

错3个字扣1分,重现的不累计。2.标点:1分。

全文一逗到底或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影响意思表达的,扣1分。3.书写:2分。

全文书写潦草的,扣2分;文中部分书写潦草的,扣1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具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有真情实感表达方式运用好;语言流畅,有文采;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二类 30~27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正确,有真情实感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语言通顺;思路清楚,有条理;结构完整

三类 27~22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中心尚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平淡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大体完整 四类 22~17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不够完整

五类 17~0 脱离题意,没什么内容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

[说明] 1.内容或表达有突出特点的,加3分,加到满分为止。2.未写题目的扣2分。

3.不够600字的,文体不清的,一类下(64分)以下;不够500字的,二类下(58 分)以下;不够400字的,四类中(43分)以下;不够300字的,五类中(19分)以下。

4.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主体抄袭的,五类中(19分)以下。5.雷同文,四类中(43分)以下。

推荐阅读:

2016大连中考最前沿!每日必看,热点即时更新!

加入家长帮大连站中考家长qq群:140187854(扫描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

第二篇:2009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2014大连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大连市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

(一)语文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超越自我勇攀高峰

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加横线词语中的别字。(4分)

(1)嫩芽(2)脑髓(3)物(jìng)天择(4)看风使(duò)..

3.按要求修改下面这段文字。(4分)

①一个人的阅历、才华总是有限的,如果能够经常跟有品位的人聊一聊,你才会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豁然洞开的世界。②与他们交谈,你的阅历会丰盈,学养会厚重;与他们沟通,你的思维会沸腾,会开阔胸襟……③世界上的礼品千千万万,接受了别人损耗金钱购买的物质礼品,你就得时时考虑如何‚礼尚往来‛,而思想这种礼品却截然不同,别人送给你,他并不损失什么,收到他的‚礼品‛,你也会安然无恙,不会觉得有何愧欠。

(1)第①句中有一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你的修改建议是:。

(2)第②句中有一处语言结构不当,使语句不够顺畅,应改为:。

(3)第③句中有一个成语使用错误,它是,应该为:。

4.默写填空。(12分)

(1)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2)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4)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5)曹操的《观沧海》一诗中,实写大海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的诗句是:。

(6)思念是王湾笔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浓浓乡情,是温庭筠笔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绵绵牵挂,是苏轼笔下“,”的殷殷祝福。(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诗句回答)

5.名著阅读。(6分)

(1)依据《水浒》阅读积累,判断下面这副对联刻画的是那位人物,并任选对联中提及的第 1 页(共 5 页)

一个情节加以概括。(3分)

上联:提斧杀人存孝义下联:砍旗扯诏为弟兄

刻画的人物:

情节概括:

(2)依据《简·爱》故事情节,仿照画线句续写一句话。(3分)自省,让简〃爱不断地校正人生的航向,走向成熟;当她在洛伍德学校任教两年后,她自省那里的常规生活没有自己所追求的自由,她选择了新的职业。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得之则生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了和的论证方法,阐明了要坚守“本心”的观点。(2分)

(二)定公问于颜渊曰:‚东野子之善驭乎?‛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

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两..

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

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节选自《荀子》,有改动)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善则善矣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B.入谓左右曰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公输》)..

C.君子固谗人乎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D.昔舜巧于使民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2.颜渊看似说马,实则论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颜渊想要阐明的为政之道。(2分)

(三)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释】①王庭珪(guī),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芦溪,隐居五十年。①

13.请描绘诗中画线句呈现的画面,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2分)

说说马儿们的那些事儿

郭耕

①马,是一种哺乳动物,分类上属于奇蹄目马科。马科约十种,即亚洲野马、欧洲野马、亚洲野驴(蒙、藏两种)、非洲野驴(索马里、努比亚两种,非洲野驴是家驴的祖先)、斑马(包括细纹、格氏、查氏及山斑马)和一种1860年才灭绝的马科动物:斑驴。

②马的起源是在六千万年前恐龙消失的新生代,最早化石记录现于美洲,那时的马叫始祖马,身高不足30厘米,大小如狗,出没于灌丛,这不禁令人想起一个词‚犬马之劳‛。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成为体态渐高的中新马。又经几百万年进化为上新马,这是因1200万年前的上新世得名,这时的马已经有100厘米高,并从三趾变为单趾。又经约五百万年的进化,上新马继续长个,发达的中趾成为蹄子,身高达到140厘米,成为现代马的直系祖先:真马。

③由于气候的异常,特别是地球的冰川活动,原始的马科动物逐渐从白令陆桥西移至东半球的欧亚大陆,西半球的马却绝迹了。真成了‚马挪活,树挪死‛。活跃于欧亚大陆的野马,开始在欧亚大陆发展并与古人类相伴。据考古学记录,地球上曾生存过的马达百种之多。到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它们就剩最后的两个种类:灰色的欧洲野马和黄色的亚洲野马。

④古人为果腹而猎马,马肉、马乳、马皮,都可维持生命,甚至‚马革裹尸‛。他们凭智慧而捕马,或集体驱赶轰下山崖,或制作陷阱及假人诱捕。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才开始对欧洲野马进行驯化,世界上最早的驯化马见于俄罗斯基辅的旧石器遗址,中国最早的驯化马记录出土于龙山遗址。之所以对马进行驯化,是由于猎杀的压力,自然界的马越来越少,约公元前6000年,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开始不约而同地控制马这种动物,当然,驯化之初,人类的目的主要是吃肉。大约公元前1000年,即3000年前,人类才跨上了马背。‚马力‛对人类外力的强化和弥补,使人类突破了自身行动的界限,改写了人类的时

空概念。在西方,马匹开辟了一个时代:骑士时代;在东方,成就了一个帝国: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的骑手纵横欧亚,在马背上打下一个帝国。

⑤驯化的成功,还取决于马这种动物自身的特殊性。马的食物是草,与人无争,随遇而安;繁殖、配种、选育都容易,全球的驯化马的品系达300种之多。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是动物驯化史上的一个奇迹。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说:‚人类对马的驯服,不愧是最高贵的征服。‛

(选文有改动)

14.本文说了马儿们的哪些“事”?请分条概括。(3分)

15.简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6.为什么说“人马的结合,是上天给予的完美配合”?(3分)

17.本文语言准确周密,请以具体词语为例加以分析。(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2分)

炊烟袅袅岁月长

尤金

①坐在厨房里看母亲烹饪,一直是我的最爱。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百业萧条。复员后的父亲,在生活线上挣扎得很苦很苦。我们一家子,住在一所简陋的木屋里,原本养尊处优的母亲,日日为柴米油盐而忧。

③厨房非常简陋,有个土灶,被烟火熏得污污黑黑的,长年长日地张着愣愣圆圆的口。厨房一隅,一捆捆地堆满了薪柴。每到傍晚,母亲便会坐在厨房的矮凳上,拿着一把笨重的斧头劈柴。薪柴燃烧时,发出了一种很好闻的气味儿,母亲拿着一把蒲葵扇,猛力煽风,风势一强,火势便旺,那原来涩涩硬硬的柴,便在旺旺的火中转成了绚烂的金黄色。‚沙沙沙‛的声响,伴着菜肴的香味,飞满了整间厨房,兴味盎然地坐在一旁的我,总在这一刻强烈地感受到家的温馨。全家人坐在简陋的木桌旁,捧着沾了锅气的白饭大口大口地吃着,总觉得扒入口里的每一口饭、每一筷菜,都是人间的美味。偶尔母亲做她的拿手好菜‚芋头蒸扣肉‛,便是家里的一桩大事。母亲把切成薄片的芋头和猪肉整齐地排在圆肚瓦钵里,让瓦钵耐心地在土灶上坐三四个小时。母亲是个极爱干净的人,可是此刻,坐在土灶前,头发凌乱,额上缀着成排的汗珠,双颊沾着灰兮兮的薪柴余烬,显得龌里龌龊的,然而,她清亮圆大的眸子,却闪着母性美丽的光辉。煮好的芋头扣肉,瘦肉泛红而肥肉晶莹,好似片状的璀璨宝石,整间木屋,都熠熠生光,把我们的童年,照得亮晃晃的。

④八岁那年,举家南迁到新加坡来,在火城租了一个房间,一家六口挤在里头。

⑤这时,煮饭炒菜,改用炭炉。当时,我们住的地方很杂,七八户人家挤在一大层楼里,是非多得像灰尘。性喜清静的母亲,关起房门一家亲,迈出房门便独来独往。每天中午,默默地烹煮简单的膳食;傍晚时分,那寂寞的身影,更多了几分凄怆。有时候,母亲煮好了那一锅食物,便在房里和我们草草分食;留给父亲的那一份,盛在描了蓝色花纹的大碗里,装得满满、压得实实的。夜晚,父亲回来,疲惫和饥饿,明明白白地写在缠满红丝的双眸和微微下凹的双颊上。夜已深,重新起火烧炭加热食物已不可能,父亲只有将就着把全然冷却的食物囫囵吞枣地扒进口里。妻子倚坐桌边,孩子围在四周,一灯如豆,满室温馨。

⑥移居新加坡的最初几个年头,我们的生活像搁浅的船只,充满了彷徨的挣扎。慢慢的,水涨、船高、风来,船儿便一帆风顺地驶进了人生的安全港湾里。

⑦我们搬家了,迁入金殿路的一所公寓里,有了煤气炉。经历了劈柴的艰辛、买炭的麻烦,体验了烧柴的狼狈、烧炭的琐碎,母亲对于‚用手一扭、煤气便来‛的这一份便利,涌满了感谢的情怀。每天烹饪过后,她总是仔细地把煤气炉拭个干干净净,让它长年长日洁亮如新。这时,烹饪对母亲来说,已乐趣大增,她买了许多菜谱,兴味盎然地大煮特煮。在煤气炉前立着的那个身影,终日散出像蝴蝶一样快乐的气息。桌子上摆着的菜肴,缤纷如孩子们的心。

⑧光阴是河,在潺潺潺潺地流动着时,不露痕迹地把长长长长的几十年岁月带走了。目前,白发斑斑的双亲,居住在一所宽敞的公寓里。煤气炉、烘烤炉、微波炉,一应俱全。

⑨前尘似梦。他们过去所走的羊肠小道,长满了刺手的荆棘,所以,今日,坐在花团锦簇的阳台上,闻到扑面而来的花香,那种‚苦尽甘来‛的感觉,倍加强烈。我呢,一寸一寸地成长于他们前半生的岁月里,与他们共同尝过青涩的果子,对于今日含在口中的这枚蜜枣,当然也就倍加珍惜了!

(选文有改动)

18.炊烟袅袅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答出两个主要方面)(4分)

19.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20.文章第⑥段有什么作用?(3分)

21.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画直线句子的含义?(4分)

22.第⑤段段尾说“妻子倚坐桌边,孩子围在四周,一灯如豆,满室温馨”,请发挥联想、想象,扩写当时的情景。(不超出所给字格)(7分)

四、作文(70分)

23.任选下面一题作文。

(1)题目:提醒自己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2)一家媒体采访前苏联著名科学家尤比契夫。当摄影师给他拍照时,他开玩笑地说:‚要照相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他的意思是说,像他们那些学者所取得的成功,全在于屁股‚坐得住‛。

请以“坐得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己立意;③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选择任一题目,都必须遵循下列要求:①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芳、小晶代替。

第四篇:2011年丰台区中考一《语文》模试题及答案

高安三中致橡树诱思导学

编者:席云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初步了解朦胧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爱情”的话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人说: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二、了解舒婷及作品

致橡树》的作者是____,原名____,她是当代____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通过的手法,用_____的抒情方式,表达出对一种新的___观的追求。橡树象征_______,木棉象征______。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欣赏诗朗诵,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的爱情观

2、诗人第一部分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3、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

四、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观看一组图片,完成一篇读后感《读〈致橡树〉》,字数不限。

六、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炫.耀(xuàn)痴.情(chī)慰藉.(jiâ)B.戟.(jǐ)硕.大(shuî)霹雳..(pī lì)C.流岚.(lán)虹霓.(ní)单调.(diào)D.铁干.(ɡàn)火炬.(jù)坚贞.(zhē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攀援 炫耀 致意

B.雾蔼 坚贞 寒潮

C.火炬 伟岸 终身D.仿佛 衬托 凌霄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________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________你的威仪。

③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A.攀扯 衬托 终身B.攀援 衬托 终身 C.攀援 烘托 终生D.攀扯 烘托 终生

4.舒婷,原名________。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__________(时代)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5.“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________手法,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阅读《致橡树》选段,回答6~9题。6.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绝不像”“绝不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2题。

欢 乐 □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同我的忧郁?

10.填空。

在这首诗里,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角度,描写了“欢乐”。11.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认为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和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汉字。(4分)

撇开喧嚣,抛开烦恼,独自(xiǎng)① 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尤如浩(hàn)② 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péng)③ 湃。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àn ④ 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有 ▲ 的报国志,也有 ▲ 的故乡情;有 ▲ 的江南春景,也有 ▲ 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床前明月 B. 草长莺飞 C.独上西楼 D. 怒发冲冠

3.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2)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有约不来过夜半,▲ ”写的是相约未至的落寞;“ ▲,浅草才能没马蹄”绘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何当共剪西窗烛,▲ ”吐露是秋雨里缠绵的思念;“安得广厦千万间,▲ ”表现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4.名著阅读。(4分)

名篇名著是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大餐。它能充实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情感,开启我们的心智。读 ▲ 的《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 》,我们能领悟到保尔的不屈意志和钢铁般的精神;读《 ▲ 》,▲。

5.综合性学习。(8分)

三月是多彩的季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雷锋纪念日......让我们走进三月,找寻节日文化的魅力。

(1)3月12日是植树节,请同学们为植树节拟一个宣传标语:(2分)

(2)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请试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3分)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深入发展,在广泛征求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10年的年主题为“消费与服务”。

(3)三月是学雷锋月,社会上流传着“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的顺口溜。请结合你的体验谈谈对学雷锋活动的看法。(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应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的谦虚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耳倾听,是让人神采备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 那些因子如同香粉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 中了蛊似地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象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的颈间。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

7.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 ▲

8.阅读第⑤⑥小节仿照示例概括回答读书为什么会使人优美?(4分)

示例:读书让人学会倾听,倾听让人神采备添。

答: ▲

9.第(5)段写道:“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须展颜”。在平常的阅读中你也有这样的体验吧,请选取一个具体事例把它描述下来。(4分)

答: ▲

(二)(16分)

我的那些花儿

①北方的隆冬时节,一朵小花悄悄地开放了,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

②那一天,我走过办公室外的长廊尽头,不经意地一瞥,(A)发现了那粉粉嫩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不由得分外惊喜,停下脚步认真地审视起来。那是一棵很不起眼的四季红,两枝纤纤瘦瘦的细茎弱不禁风,几片稀稀疏疏的叶子黄绿参半,如果不是这朵小花依旧在枝头从容地绽放,我会以为它早就进入了休眠期。说它是一朵小花,一点都不过分。那柔柔弱弱的一小朵,也就比拇指盖大那么一丁点,看了直让人有一些疼惜的感觉。但是,在我眼里,它是那样的柔情和妩媚——层层叠叠的粉红色花瓣团团围绕着舒展开来,中间是一柱金黄酿就的蜜一般甜润的花蕊。窗外寒风凛冽,冷雪纷飞,它就那么孤独而淡定地挺立在向北的窗前,全然没有因为弱小而放弃自己盛开的权利。

③在泱泱两万余品种的月季花大家族中,四季红只不过是其中最最普通的一员。那些极品月季诸如“六朝金粉”、“碧玉佳人”、“贵妃醉酒”等等,单从这些极富韵致的名字来看,眼前这朵小小的四季红也无法与之媲美。但是,这朵小花感动我的,是一种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力量。南宋文学家杨万里在那首著名的《咏腊前月季》中写道:“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恐怕是对它最真实的写照了。弱小,但不是弱者;不为争艳,只为盛开,是这朵小花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④角落里的这棵四季红,牵动了我记忆深处另一段关于花的往事。

⑤那一年,临近春节的时候,丈夫不知从哪里搬来一盆很大的杜鹃花。当我从寒风中踏进家门的一刹那,扑面而来的暖意和那一树热烈浓重的殷红,就像一簇红通通的炉火,燃烧着冬天的萧条和冷漠。于是,被寒冷禁锢的心,因了这份意外的美丽,立刻变得舒缓而轻灵。原来,鲜花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使,它会在一瞬间改变我们的感官和心情,让我们的视觉透过纷纷扰扰的尘世而更加丰盈和感动。此后的日子里,我每天精心呵护,犹如守望着一树繁华绮丽的梦。

⑥杜鹃花次第开放,一连开了两个多月,花事最浓的时候竟然同时盛开了三十几朵。这期间那些花儿就像盛开在我心中,让我的心境鲜活美丽而又充满柔情。

⑦也许是真的应了那句老话:好花不常开。那一天,我在为杜鹃花洒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几个花骨朵还没有开放便已经开始枯萎了。我的心隐隐作痛,那是一朵朵崭新的生命啊,为什么还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容颜,便夭折在无言的岁月中?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沮丧地发现,那些未开的蓓蕾一个个凋落,叶子也开始萎黄。当花儿落尽的时候,一种莫名的忧伤深深地刺入心底,我暗自叹息,为什么美丽总是如此短暂!丈夫说,你喜欢,我再弄几盆回来就是了,没必要这么多愁善感嘛!我谢绝了,并发誓不再养花。那盆黄叶斑驳的杜鹃花被我搬到了阳台的一个角落,偶尔闲来无事,也会给它浇上一些水。

⑧日子过得飞快,转眼间,窗外已是一片新绿。那一天,我在收拾阳台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那棵杜鹃花的枝头,竟然顽强地挺立出一朵嫣红的小花,而花树的周围却是落叶满地!

⑨我禁不住惊叹,它是拼尽了怎样的心血,才凝聚出最后这一抹殷实的色彩啊,(B)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我相信,花儿不言,却是有思想、有意志的。正因为每一朵花只能盛开一次,它们才懂得,即便没有人欣赏,也要竭尽所能,让自己的生命做一次最完美的演绎。

⑩呵!我的那些花儿,我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

10.分别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四季红和杜鹃花特点的句子。(4分)

11.文中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诗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12.写出“我”谢绝了丈夫的提议,“并发誓不再养花”的原因。(3分)

13.文章情文并茂,任选划线的A、B两句中一句品析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A、那粉粉嫩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

B、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

14.文章结尾作者说那些花儿是自己“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5分)

野 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15.这首诗通过描绘 ▲、▲、▲ 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郊野。(3分)

16.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10分)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春和景明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4)把酒临风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12分)

负笈从师①

任末②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③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节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笈(jí):书籍。②任末:人名。③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或依林木之下 ▲(2)门徒悦其勤学 ▲

(3)常以净衣易之 ▲(4)虽死犹存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2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共4处)(2分)

夫 人 好 学 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23.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3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初中生活即将成为你青春岁月永远的记忆。回首走过的时光,许多的事、许多的情使我们思想受到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清香久远、令人沉醉……。

请以“ 使我沉醉”为题,根据你的思考和认识,在横线上填加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完成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卷面(5分):

1.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清楚即可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2.卷面虽有修改痕迹,但仍保持整洁、规范,也可得满分。

3.3分或3分以下的评分应严格控制。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

1.(4分)享 瀚 澎 幻

2.(4分)D C A B

3.(8分)⑴赢得生前身后名 ⑵白云千载空悠悠 ⑶不畏浮云遮望眼 ⑷千里共婵娟

⑸闲敲棋子落灯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评分标准:每空1分,每句中错、漏、添字每字扣1分,扣完为止)

4.(4分)答案示例:罗贯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西游记》,我们能领略到孙悟空斩妖除魔的高超本领;读《水浒》,我们目睹了梁山好汉豪爽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评分标准:内容上应扣住阅读所得;句式要求与前句大体一致。)

5.(1)(2分)答案示例:栽花种草,点缀锦绣江山;植树造林,绿化神州大地;栽花种草,装点雄中华园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植下一棵树,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让绿满人间,让生活充满绿色(评分标准:言之成理即可)

(2)(3分)参考答案:中消协确定2010年“3.15”主题为“消费与服务”。

(3)(3分)略(言之成理皆可)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4分)

6.(3分)本文的观点是:读书使人优美

7.(3分)参考答案:不能删去。运用举例论证,具体证明为了外表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的观点。

8.(4分)参考答案:读书让人微笑(乃至哭泣),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或:可传达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读书让人自知,自知使你恰如其分表达他人的聪慧和自己的理解(或:让你红唇更光艳夺目。)(或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意思相同即可)(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

9.(4分)提示:要有具体的读书内容,如看了什么书,哪个情节,哪个段落,要有阅读体验。(评分标准:答出具体内容2分;阅读体验2分)

(二)(16分)

10.(4分)①四季红:弱小,但不是弱者;不为争艳,只为盛开。或(柔弱,但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命运抗争)。②杜鹃花:那种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凄美得仿佛能让人听到它簌簌开放的声音。或(热烈浓重,具有对生命不舍的隐忍和追求尽全力开放)(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

11.(3分)赞扬了四季红敢于向逆境挑战,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力量,使文章富有诗意。

12.(3分)花儿盛开让我的心境鲜活美丽而又充满柔情,然而好花不常开,花的凋零让我心痛沮丧:美丽总是如此短暂。我不忍心再次看到鲜花从盛开到凋落的过程,因此“我”谢绝了丈夫的提议,“并发誓不再养花”。(符合大意即可)

13.(3分)A、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小花开放时优美的姿态,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B、展开充分的想象,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描摹了杜鹃花努力开放的情景,突出作者的赞美和敬意。(评分标准:修辞1分,作用情感共2分;)

14.(3分)作者从四季红那里意识到人可以弱小,但不可软弱,要做生活的强者;作者又从杜鹃花那里得到启示,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尽全力的开放,作者从花儿那里获得人生的感悟,获得进取的力量,所以说,那些花儿是自己“生命中一个个温婉而又美丽的情结”。(评分标准:言之有理,文从句顺,即可给分。)

三、古诗文阅读(27分)

(一)(5分)

15.(3分)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评分标准:一个1分共3分)

16.(2分)诗人悠闲自在、被自然美景陶醉的心境。

(二)(10分)

17.(4分)(1)景:日光(2)去:离开(3)去:离开。(4)偕:全,都。(评分标准:每空1分,答错或为作答皆不得分。)

18.(3分)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评分标准:分酌情给分,漏掉1个关键字词扣1分,扣完为止。)

19.(3分)表达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强调为人要有宽阔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

(三)(12分)

负笈从师①

20.(3分)(1)有时;(2)敬佩;(3)交换;(4)即使

21.(3分)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评分标准:酌情给分,漏掉1个关键字词扣1分,扣完为止。)

22.(2分)夫人好学 / 虽死犹存 / 不学者 / 虽存 / 谓之行尸走肉耳(评分标准:划对一处得0.5分少划或多划或划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

23.(3分)学习要勤奋刻苦。(意思符合即可)

四、作文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卷(60-55分)符合题意,立意深刻,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内容充实,有新

意;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文采。以58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54-48分)符合题意,立意正确,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充实;结

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通顺。以5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47-4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有真情实感;内容较充实,结构

较完整,思路较清晰;语言基本通顺,以4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41-36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欠明确;缺乏真情实感;内容欠充实;结构

欠完整,思路不够清晰;语句欠通顺。以39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36分以下)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判为五类卷。

(1)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

(2)文理不同,结构混乱。

(3)文不成篇,字数不足300。

说明:

1、评卷以45分为基准分,酌情增减。鼓励给好文章打高风。满分或42分以下的评分应慎重。

2、符合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条,可酌情加1-3分,加至满分为之。

(1)构思新颖,有创意。

(2)具有浓郁的个性色彩,不人云亦云。

(3)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4)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下载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顺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顺义区2012届初三年级第一次统一练习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

    2017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斯是陋室, 。 (《陋室铭》) 2、 ,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 3、晨兴理荒秽, 。 (《归园田居》) 4、 ,在乎山水之间也。......

    南京鼓楼区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南京鼓楼区201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含书写分2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6分) 过去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

    2013年广州中考语文一模越秀语文试题兼答案

    2013年广州市初三语文综合测试(一)本试卷共6页,分三部分,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出题: 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3分) 一、(6......

    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松江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3月月考卷 (满分150分,时间 10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 39分 (一)默写15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2. ,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 3.草色......

    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3年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本试......

    2012密云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精选五篇)

    密云县2012年初中毕业考试 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2008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