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斯是陋室。
(《陋室铭》)
2、,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
3、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
4、,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5、回看射雕处。
(《观猎》)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烟水”在曲中的意思是
(2分)
7、对“爱杀江南”原因理解的一项是()(2分)A.清新秀丽。B.浅淡肃杀。C.繁华富庶。D.闲适自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本段文字选自课文《
》,作者
。(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下列对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古仁人没有喜悦也没有忧愁。、B.古仁人做官不是为君主分忧。C.要先让天下人无忧后让天下人快乐。D.希望滕子京能效仿古仁人先忧后乐。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秦桧
秦桧为相日,都堂左揆前有石榴一株①,每著实,桧默数焉。忽亡其二,桧佯不问。一日将排马②,忽顾谓左右取斧伐树,有亲吏在旁,仓卒③对曰:“实佳甚,去之可惜。”桧反顾曰:“汝盗食吾榴。”吏叩头服。
【注释】①都堂左揆前,指都府的
②排马,检阅马匹
③仓卒,同“仓促”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忽亡其二()(2)实佳甚()
12、秦桧认定“汝盗食吾榴”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3、秦桧察盗之事揭示的道理是(4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
探秘中国“天眼”
①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即中国建造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筒称FAST)。
②射电望远镜,可不是肉眼观测的普通望远镜,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太空望远镜。
③射电,是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④“宇宙空间混杂各种辐射,遥远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动一页纸。要想获得更远、更微弱的射电,“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需要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简言之,就是“锅”越大,星际穿越的距离就越远。
⑤FAST能够把近30个足球场这么大的接收面积里收集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
⑥打开卫星地图,贵州平塘县的地貌好似布满褶皱的大象皮肤。再提高分辨率,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漏斗”——“天坑”群。其中有一个就是科学家寻觅十载为这个最大望远镜找的“家”。科学家们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跋山涉水勘察选址。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在平塘县克度镇找到了“大窝凼”——最适合硕大“天眼”的深深的“眼窝”。
⑦FAST项目馈源支撑系统总工程师孙才红告诉记者,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⑧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来像一口超级“大锅”。总长度超过1.5千米的钢圈梁,将上万根钢索牢牢固定住。反射面单元面板固定在上万根钢索上。⑨“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任意方向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反馈信息。”面板单元技术总师、中国电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郑元鹏说。
⑩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认为,FAST非常适合脉冲星的观测,可以检验广义相对论。此外,它对高能物理、极端物理、相对论的检验也都非常有意义。在天文专家赵之珩看来,FAST建成后能够接收到从宇宙深处发来的无线电波,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从而推动我国天文研究向世界先进行列迈出一大步。赵之珩认为,现代天文学上的“两暗一黑”(即暗物质、暗能量、黑洞)还存在着许多的谜团,FAST接受和放大它们发来的微弱信号,有助于揭开这些谜团。
⑪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表示,FAST将对脉冲星、类星体等各种暗弱辐射源进行更精密观测,对它们的物质结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有望对认识宇宙起源与演化过程作出贡献。“宇宙中的生命体或高智商‘外星人’若存在,他们的产生、遗留之信息,若存在于浩瀚天宇中,也有可能被FAST探测并接收到。”史志成说。
14、结合前后语句可见,第④段画线句说明了(4分)
15、第⑥段加点词“家”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16、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8分)
17、第⑪段画线句若删去加点词“有望”,对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何影响?(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1分)
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①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②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痩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③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 ④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⑤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⑥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⑦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⑧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 也能到。”
⑨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了北京人的形象。⑩可大爷哪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⑪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⑫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 “您”的。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⑬“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cí xiáng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⑭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
⑮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声了。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大家说到这儿也就完了,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可不要忘了,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得跟鸡似的!”
⑯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⑰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⑱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⑲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⑳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
㉑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㉒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㉓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㉔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㉕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你们就当她是个傻蛋,和她计较什么呢?!
18、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上了年纪看着挺cí xiáng()的
19、对本文标题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点明了本文的主题。B.是贯穿全文的线索。C.评说了人物的语言。D.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0、第⑫段画线句让你对“这位小姐”有了怎样的认识?(5分)
21、结合第⑮段画线句,简要分析本文叙述者语言的特别之处。(6分)
22、下列理解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要真诚待人
B.说真话就伤人
C.要尊重他人
D.不要多管闲事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所给材料,参与崇明生态文明共建,完成第23—25题。
崇明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有七方面主要任务,第一方面是:“迈向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强治理相结合,重点围绕“水、土、林、气”四个领域,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创造“天蓝、气洁、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四个领域,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依托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契机,制定崇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加大生态文明制度探索和创新力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凝聚生态文明价值共识,强化生态文明理念。”
23、崇明2016年下列工作中不属于“迈向更高层次的文明”的一项是()(3分)
A.建设用地减量900亩,推进三星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B.继续推进崇明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C.在岛内主要公交线路试点投运新能源公交车。D.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0000户。
24、请向你的家人补充提出两条参与生态崇明建设的生活建议。(4分)(1)
(2)
(3)不随地吐痰。
(4)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不随意丢弃。
2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当你发现有陌生人在公共绿地采摘花朵时,你作为普通游客选用下面哪句话加以制止最为合适?()(3分)A.请不要采摘花朵。B.你怎么敢釆摘花朵? C.不准釆摘花朵!
C.可以不釆摘花朵吗?
四、写作(60分)
27、题目:事情虽已过去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惟吾德馨
2、关河梦断何处
3、带月荷锄归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千里暮云平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6、烟雾笼罩的江水。
或:泛着(升腾着)烟雾(雾气)的江水(2分)
7、B(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8、岳阳楼记 范仲淹(2分)
9、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
10、D(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11、(4分)(1)失掉,失去,缺失
(2)果实
12、(4分)吏说树上的果实味道很好,说明已经偷吃过果实(4分)
13、(4分)做事要讲究策略(多动脑筋)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遇事要沉着冷静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9分)
14、宇宙射电(无线电、电磁波)的能量及其微弱,需要口径更大灵活度更高的射电望远镜(4分)
15、(建造)地点(建造)位置
(2分)
16、(8分)(1)灵敏度高(2)选址大窝凼的原因(科学性)
(3)无线电干扰小(无线电环境理想)(4)天眼的作用(应用价值,科研意义)
17、(5分)“有望”是有希望,有可能,表示推测,用在此处表明FAST可能(但还没有)对认识宇宙起源与演化过程作出实际贡献,删去“有望”,则由推测变成了肯定,认为FAST一定能在这方面有所贡献,与事实不符。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21分)
18、慈祥
19、(4分)A 20、(5分)这是她的肖像,由此可以看出,她打扮时髦妖艳,与其语言之间有明显反差,反衬出其缺少教养。(答题思路:依次认识了这是小姑娘的肖像,是怎样的肖像,是怎样的人)
21、(6分)这里的叙述语言,先指出大姐前面的话很有鸣不平之正气,言之有理,由此再指出最后一句话的多余,突出其画蛇添足,将情节向更高潮推进。这些语言以议论为主,对相关人物的表现作画龙点睛的评说,幽默风趣,有喜剧色彩和调侃意味,自然推进情节的展开,让人在忍俊不禁中产生无穷的回味。
22、(4分)C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所给材料,参与崇明生态文明共建,完成第23—25题。
23、(3分)B
24、(4分)
提示:建议可以从“水、土、林、气”或“节能、节水、节土、节材”或“生态意识、生态制度、生态行为、生态环境”等角度来提,但必须扣住家庭生活,不能与已有建议重合。
示例:不焚烧农作物桔杆 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 对生活用水加以循环利用
用节能灯照明 利用平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
25、(3分)A
第二篇:2009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上海市松江区2015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松江区2014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3月月考卷
(满分150分,时间 100分钟)
一、文言文阅读 39分
(一)默写15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2.,此日中流自在行。《观书有感》 3.草色烟光残照里。《蝶恋花》 4.,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5.亭亭净植。《爱莲说》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6-7题。4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作者把浮云和友人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们都具有 的特点。2分。7.加点的“情”在诗中具体指。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节选自课文《 》,文中的晏子是春秋时期 国政治家。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3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0.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楚王诡计被挫败后的尴尬自嘲。B.“反”字透射出楚王之前的盛气凌人。C.流露出楚王不甘心屈服的傲慢心理。D.体现了楚王对晏子机智善变的敬佩。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若遽称善()帝笔法精绝()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或询其意。
13. 证明了他这样做所取得的效果。2分
14.从全文看,宋太宗之所以让王著侍书翰林,是因为:(1)(2)4分
二、现代文阅读 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可以“低头”,别丧失专注
①今日中国的一大景观,就是人人成为“低头族”。无论在地铁里、马路上,还是在大学的自习室、医院的候诊区,到处都是低头看手机的人。智能手机似乎成了一个魔盒,人们像贪心的猎人般不停追逐魔盒里释放出的兔子,最后被带入幽暗的森林深处,四顾茫然。
②这片一望无际的信息森林,叫做移动互联网。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地,历史和经验无法给我们太多指导。当信息的汪洋大海呈现在方寸之间的手机上,无处不在地环绕于我们周围,又怎能不带来生活方式的冲击?
③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驾驭技术、适应时代而不是消极躲避,才是正确的态度。事实上,历史上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有人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批评它。当印刷术带来报纸的普及、当电视机开始占领客厅时,都能听到这些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者们的愤怒谴责。而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尚未有哪种技术像移动互联一样,对人们的注意力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拥抱新技术,同时捍卫我们的专注力,是移动互联时代降临时需要一起出击的两条战线。
④对“低头族”最严厉的批评,来自忧心忡忡的人文主义者。他们认为,智能手机破坏了人的主体性,使人丧失了全神贯注的能力。手机仿佛是每个用户的干扰器,每一次提示音的响起,都像一个强行插入的休止符,无论你此刻是刚端起一杯沏好的茶,还是正沉浸在思接千载的阅读中,都需要停下来,查看新的信息。⑤事实上,专注力是健全人格得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创造任何一项文明的基础。《庄子·达生》里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孔子到楚国去,在林中看到一位驼背老人正用长竿粘蝉,如臂使指。孔子惊讶之下向老人求教,老人说,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左顾右盼,绝不因任何事情改变对蝉翼的注意,经过长期练习,自然会成功。孔子听后,对弟子说了一句流传久远的话:用志不分,乃凝于神。这八个字,对需要专注工作的每一个人来说,这句话都值得听取。
⑥智能手机只是信息化社会的一个符号或者缩影,怎样在碎片化的时代思考,如何涵养宝贵的专注力资源,才是真正要紧的问题。我们在生活和信息的碎片中穿行,也需要在碎片中补缀生命的意义,让时光不必像斑驳芜杂的马赛克一样填满我们的回忆,让人文精神不会在大数据的冲天巨浪下摇摇欲坠。做到这一点,请从(节制、杜绝)使用手机开始。
15.下列与第5段加点词“如臂使指”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束手无策 B、势成骑虎 C、一筹莫展 D、驾轻就熟 16.第5段主要运用了 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5分
17.联系前文,文章末句划线处应填的词语是,理由是。5分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
19.下列文字可作为第 段的事实论据,理由是 4分
专家说,人类从直立行走到2003年所创造的知识,总计才5艾字节(1艾字节=10亿GB);而2015年,全球网络数据流量每年就将达到966艾字节。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爸爸,我们还能做什么
①2013年4月15日,周一早晨,初诊怀疑爸爸得了肝肿瘤。一圈电话打下来,决定到上海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再确认。辗转找到陈医生,约了下午4点去见他。转机没有出现。一项项检查结果出来,都是最坏的,胃癌晚期,肝转移,淋巴转移,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是现有分类级别中最高的一种。为什么是亲爱的爸爸?我躲在厕所里哭。
②晚上无法入睡,想起小时候的许多场景:我坐在三轮车上,大热天,家里的母猪下了小猪,我和爸爸一起去卖;家里收的稻谷要送去脱壳,爸爸划着船,我坐在船舷边,看到河里有蛇游过,大声尖叫;妈妈生病住院,爸爸骑一辆自行车载着我们去看她,后面坐着姐姐,前面坐着我,我们喊着口号,为爸爸上坡加油„„往人心深处看,多少爱,影影绰绰。
③要不要将病情如实告诉爸爸?妈妈、姐姐、姑姑都反对:“怎么说?爸爸,你没治了,没希望了。你这是恐吓他,我坚决反对,不允许。”我觉得自己陷入一张说不清道不明的大网中。我痛恨人们将“糊里糊涂”“不能承受打击”这样的话用在我的爸爸身上,我无法接受人们以可怜、惋惜的目光看我的爸爸,我近乎歇斯底里地认为,亲人们远远低估了我的爸爸。但没有亲人们的支持,我不敢也不应该擅作主张。
④气氛开始变得暧昧和躲闪起来。饭桌上,所有人都担心爸爸说话,怕他问病情,怕他说绝望的话;和爸爸独处变成一件让人尴尬的事,到底是装作无事发生 还是语焉不详试图安慰 我不停地纠结着。
⑤突然有一天,好像一个神秘的转换器转动,爸爸、妈妈、姐姐和我,在一次饭后的谈话中,被调到了同一个频道。我们详详细细地向爸爸解释他的病情,只有事实,没有情绪。我们很悲伤但气氛豁然开朗。隐瞒,无法产生真正的安慰。⑥走了几家医院,见过不少医生,所有的医生都判定无手术机会。但很多医生,在一个不超过5分钟的门诊诊疗过程中,斩钉截铁地告诉我,应该按照治疗规范,接受化疗。“如果不化疗呢?”“不化疗,那就是等死,就是放弃。”三甲医院的医生们,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将我踢皮球一样打发给其他科室,最好的,露出遗憾的苦笑,同情地看着我说再见。
⑦晚上睡不着,睡不着。妈妈、姐姐和我,这三个爸爸的直系亲属,意见很统一,我们不希望让爸爸化疗,受收益不大的苦,在化疗的痛苦中丧失人最起码的尊严。做决定干脆,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却备受煎熬。亲友的疑惑和询问,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没有尽力的女儿;病中时光如果不用寻医问药来填满,那该用什么来充实呢?
⑧必须做点什么。我提议:“爸爸,我们出游一次吧。”“蛮好的,去哪里?”“香港或三亚,你选吧。”“去三亚不错。”要避开大客流,爸爸又希望一大家子人都去,于是上班的请假,上学的请假,老老小小11人,住在美丽的亚龙湾海滩边。
⑨在从三亚回来的路上,爸爸对我们说:“如果有机会,北京是要去一次的。” ⑩好的,爸爸,我们明天就出发。20.请在划线处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到底是装作无事发生 还是语焉不详试图安慰 21.第5段划线句的意思是 2分
22.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是(1)(2)4分
23.作者的内心情感可谓是波澜起伏,请细读文本,加以梳理。8分
确诊父亲肝癌晚期时的 ——是否应该告诉他真相时的 ——如实告诉父亲病情后的 ——决定放弃化疗后的 煎熬———带着病父一起去旅游的 2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体现家人对患病亲人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关爱。B.揭露医生对重症病人敷衍应对的社会病态。C.表现父亲面对病魔时的豁达以及对家人的宽容。D.引发该如何让绝症病人有尊严地活到最后的思考。
三、综合运用11分
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两档电视节目热播,令不少人惊呼:“我不会写字了”从笔尖到键盘,汉字的书写交流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提笔忘字,似乎患上了“汉字失写症”。“汉字危机”真的到来了吗? 25.下列不属于造成“汉字失写症”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书法艺术没有得到普及。B.教师上课用PPT代替板书。C.单位追求无纸化办公。D.原本意蕴丰富的汉字被简化。
26.请模仿“意美以感心”一句,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鲁迅先生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意、音、形这“三美”统一于汉字,使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她的人陶醉其中。让我们打开耳目心,用心体会这沉淀千年的汉字之美。
26.去年,陕西师范大学由老教授们用毛笔手写的录取通知书,被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其价值在于(1)(2)4分
四、写作 60分
28.题目:美妙的感觉在心间留存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一)1、道是无晴却有晴
2、向来枉费推移力
3、无言谁会凭栏意
4、吾视其辙乱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6、行踪不定,任意东西
7、对游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8、橘逾淮为枳 齐
9、难道是出国的水土让百姓变得善于偷到了吗?(反问句式、使、善)
10、C
(四)11、马上、立即 极点
12、有人询问王著的想法。(或、其、意)
13、太宗遂刻意临学(或“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14、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启发”;对人要求严格,不阿谀奉承。
二、现代文阅读
(一)15、D
16、举例论证 有力证明了专注力对于做事的重要性。
17、节制 作者认为移动互联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应积极面对,但同时还需捍卫我们的专注力,而“杜绝”意味着否认该技术的好处。
18、我们再拥抱新技术的同事,还应捍卫注意力。
19、第2段 该段文字通过具体数字,突出了2014年全球网络数据流量之高,与第2段强调“信息的汪洋大海”语意相一致。
(二)20、。
21、我们非常冷静地告诉父亲病情的真实情况。
22、表现“我”和家人与父亲的深厚感情;为下文舍不得父亲“受”收益不大的苦恼放弃治疗做铺垫。
23、伤心;纠结;豁然开朗;愉悦
24、D A(2分)
三、25、D
26、音美而感耳 形美而感目
这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和友善。
第四篇: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
(一)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
求、写错字、写出田字格外的不得分。
2.(4分)(1)suǐ
(2)róng
(3)装
(4)制
3.(4分)(1)脱颖而出
(2)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发行(3)删掉省略号
4.(12分)(1)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2)烈士
暮年 壮心不已
(3)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5)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6)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每小题2分。写错两个字扣1分,写错3个字,该题不得分)
5.(6分)(1)(4分)示例1:赞同这种说法。如劫法场时,李逵不分青红皂白地见人就杀;武松为报张都监诬陷之仇,连其家人、奴仆一并杀了。这些滥杀无辜的场景无疑会给青少年带来误导。
示例2:不赞成这种说法。原著中虽有滥杀无辜的场景,但人物身上也不乏优秀的品质,如鲁智深对金氏父女的倾囊相助;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勇无畏等,都可以给青少年的人生以启迪。
(2)(2分)示例:无悔的人生源于为远大的理想顽强奋斗。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7分)
6.(3分)(1)消失(2)全(3)他的
7.(2分)想不到在湖上还会有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8.(2分)“强”写出了作者的竭力痛饮,表现了作者偶遇志趣相投之人的惊喜。
(二)(8分)9.(2分)D 10.(2分)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画对两处得1 分,画五处以上不得分)
11.(2分)恨不得用丝织品把它包裹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不朽)。(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
12.(2分)他拥有丰富的知识,能够机智地灵活应变,富有正义感。(大意对即可)
(三)(3分)
13.(3分)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
暗淡的轻云。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一)(12分)
14.(3分)借力而行;“迎难而下”;善于积累。
15.(3分)示例: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借其才略,成就霸业。16.(3分)不背离。材料二的“迎难而下”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而是在意识到目前 的困难没有克服的可能时,转而保存实力,等待成功良机。所以“迎难而下”是“迎 难而上”的一种机智策略,二者并不背离。
17.(3分)原句中的“竟然”表出乎意料,“多么”表程度很高。这两个词突出了尖
毛草的根茎长得令人惊叹。改句中删掉两词,惊叹的味道就没有了。
(二)(22分)
18.(3分)春夏之交,大黑鱼带着它们的崽群在汪里游走,村民们设伏,捕杀大黑鱼。
19.(4分)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营造了一种安静的氛围,为下文猎杀黑鱼做铺垫。
20.(4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看到浩浩荡荡的鱼崽队伍时 的惊惧,侧面表现了鱼崽阵势的浩大。
21.(4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征服、改造自然的活动与日俱增,所以说“日益
喧嚣”;人类活动带来的恶果是大量物种已经或濒临绝迹,所以说“日渐苍凉”。表达了作者对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的社会现实的痛心与批判。22.(7分)略。
四、作文(70分)23.(70分)略。
分项评分标准:内容(33分)表达(33分)标点和书写(4分)
一类 33~30 1.错别字:1分。
错3个字扣1分,重现的不累计。2.标点:1分。
全文一逗到底或文中因缺少标点符号影响意思表达的,扣1分。3.书写:2分。
全文书写潦草的,扣2分;文中部分书写潦草的,扣1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具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有真情实感表达方式运用好;语言流畅,有文采;思路通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二类 30~27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内容具体;对生活的认识比较正确,有真情实感 表达方式运用较好;语言通顺;思路清楚,有条理;结构完整
三类 27~22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中心尚明确;内容单薄,情感平淡
表达方式运用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大体完整 四类 22~17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 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不够完整
五类 17~0 脱离题意,没什么内容 文理不通,不知所云
[说明] 1.内容或表达有突出特点的,加3分,加到满分为止。2.未写题目的扣2分。
3.不够600字的,文体不清的,一类下(64分)以下;不够500字的,二类下(58 分)以下;不够400字的,四类中(43分)以下;不够300字的,五类中(19分)以下。
4.经查证为全文抄袭的,0分;主体抄袭的,五类中(19分)以下。5.雷同文,四类中(43分)以下。
推荐阅读:
2016大连中考最前沿!每日必看,热点即时更新!
加入家长帮大连站中考家长qq群:140187854(扫描或者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
第五篇:2011年丰台区中考一《语文》模试题及答案
高安三中致橡树诱思导学
编者:席云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2、初步了解朦胧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爱情”的话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人说:
爱情——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前苏联,伊萨可夫斯基); 爱情不仅能给人带来光明,而且也带来黑暗,不仅使人们感到振奋,也使人们感到压抑(前苏联,尤·留里科夫);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远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英国,莎士比亚); 伟大的爱情能使最平庸的人变得敏锐、勇于献身、充满信心(法,安德烈·莫洛亚); 爱情是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
幸福的爱情能使一天等于一年,而使一年等于长生不老。爱情能使人变成神,使人长生不老(前苏联,留里科夫);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英,莎士比亚)。
二、了解舒婷及作品
致橡树》的作者是____,原名____,她是当代____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通过的手法,用_____的抒情方式,表达出对一种新的___观的追求。橡树象征_______,木棉象征______。
三、诵读、理解、鉴赏
1、欣赏诗朗诵,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的爱情观
2、诗人第一部分用了哪些具体形象来,表达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3、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呢?
四、总结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观看一组图片,完成一篇读后感《读〈致橡树〉》,字数不限。
六、巩固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炫.耀(xuàn)痴.情(chī)慰藉.(jiâ)B.戟.(jǐ)硕.大(shuî)霹雳..(pī lì)C.流岚.(lán)虹霓.(ní)单调.(diào)D.铁干.(ɡàn)火炬.(jù)坚贞.(zhēnɡ)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攀援 炫耀 致意
B.雾蔼 坚贞 寒潮
C.火炬 伟岸 终身D.仿佛 衬托 凌霄花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________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②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________你的威仪。
③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A.攀扯 衬托 终身B.攀援 衬托 终身 C.攀援 烘托 终生D.攀扯 烘托 终生
4.舒婷,原名________。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__________(时代)女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5.“朦胧诗”,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________手法,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阅读《致橡树》选段,回答6~9题。6.凌霄花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紧握”和“相触”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绝不像”“绝不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中的“木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2题。
欢 乐 □ 何其芳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簌簌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或者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同我的忧郁?
10.填空。
在这首诗里,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角度,描写了“欢乐”。11.诗歌用各种具体形象来比喻“欢乐”,让读者把握住“欢乐”这种情绪性的东西。请结合诗句对其比喻及其效果作一点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人认为欢乐是“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你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