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时间:2019-05-14 03:2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第一篇: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

【试卷整体概述】

2014年西城初三一模语文考试与2014年《中考说明》结合度较高,出现的新题型大多与中考说明的样题出题形式相同,其中文言文部分、阅读板块、作文部分的考查与今年中考变化方向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适中,涵盖《语文中考说明》的部分考点,考查内容是对目前学习内容的延伸,如果对今年中考变化熟悉的西城初三同学,对于本次试卷的考查,还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对于大多数西城同学而言,试卷仍有一定难度。

【选择】

(一)选择题,7道题共14分,考点与2013年中考的考点有3处不同,调整的3处均在《2014年中考说明》中体现,包括字词形音义、成语或俗语、关联词的考查,近几年常考的修辞方法题并没有出现,而是出现结合语境的标点符号使用的判断,还有口语交际、补写标题的考查。

选择题题型分类

1、字音(选出加点字的读音正确或是错误的一项);

2、字形(选出有错别字的项);

3、字义(选择出字义相同的一项);

4、成语、俗语(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在句子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

5、关联词(选出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

6、口语交际;

7、病句(选出有病句的一项/选出对画线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8、修辞的理解(选取对修辞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9、标点符号(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10、语境题(排序/句子的回填);

11、补全题目;

12、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同一朝代的)。

【默写】

根据复习范围进行复习的孩子,以往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失分率较低,但是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默写5分增至7分,增加了2分的根据具体语境填写试卷,这一点之前的中考考试中很少出现,不过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追溯到当年小升初语文备考的考试形式。

名著阅读为《孟子》《论语》

阅读《论语》《孟子》这两部经典,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______战国时期_______家的思想学说,比如,孔子认为志士仁人应该有杀身成仁的勇气;与此相应,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提出了_____的主张,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考查采用组合的形式,如果学生对每本名著都有所了解,题目还是比较容易回答出来的。

考查形式与2013年中考相同《水浒传》&《西游记》

【文言文阅读】

篇目是《活板》,2014年中考说明更新篇目,西城一模考试考察出来也是情理之中,考查形式与2013相似度较高,但题量有3题增至4题,考查题型还是主要以常规题型为主,题型传统: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按要求根据文意理解填空,其中第11题题干提到了其他文言文阅读篇目,但是考查内容主要还是以《活板》这篇文章的字的翻译,认真审题,迎刃而解。

【记叙文阅读】

《饺子啊饺子》 西城区一模考试的这套习题题型设置还是有一定创新的,3题共15分。

第14题行文思路,在分层这个问题上比较好把握,题干上已经给出提示时间“小时候”、“成家立业之初”、“近来一段时间”、“那个周末”,难度不是很大,找好已知、阴性条件进行分析,找出答题要点。

15题含义题。关于含义题目是西城区比较青睐的考查内容,还有一题西城区比较喜欢考查“为什么?”(原因探究题)如“2012年中考记叙文《白梅无价》”含义题有题目的含义、句子的含义、词语的含义,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中的“味道”一次的含义,在解释含义的时候考虑文章的中心主旨,“承载着什么的味道?”“为什么会有味道”

17题感悟题。第16题出题形式比较新颖,“就下面歌词与上文内容之间的相同点,简要谈谈你的感悟”歌词为《常回家看看》,主打亲情牌,2014年春晚《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很多年轻人重新唤起了对亲情的渴望,把我文章的中心内容并联系歌词,找出共同点,逐句分析已知歌词,总结出文章的主旨。这类文章的中心,孩子比较好理解,情感类型的文章学生比较擅长,与实际生活相关。

【说明文阅读】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艰难历程》联系生活实际的阅读篇目,综合性学习是与事实关系最为密切的题目,说明文仿佛接过了“接力棒”,雾霾从2010年北京的生活中开始多了这样一个词汇。

17题 信息筛选、概括题。“从全文看,洛杉矶治理雾霾历程的艰难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审清题意

解析:本段关于门墩的童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借助两个问句的内容,引起下文对门墩的具体说明。

18题 链接材料题。“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伦敦和洛杉矶在空气污染成因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他们在整治汽车尾气污染方面的措施有何不同?”,此题目有两个问题,这种找相同点、不同点的题型实际与今年中考调整之前的“综合性学习”相近,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材料联系文章相关知识进行答题,此题为中考说明文的重要题型,近几年最后一题均为链接材料,该题型一定要作为重点题型去练习。

【小阅读 历史材料】

此题型也是2014年中考语文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打破了以往中考“老三样”的格局,也算是今年中考的创新点,此题分为文段

一、文段二,每个文段单独出题,“一文一答”的出题形式。第19题,从材料中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并归纳内容要点,注意分析关键句,不遗漏要点即可拿到满分。第20题两个问题,信息概括题,此题要求学生对材料理解和分析能力更高,学生易丢分。

【议论文阅读】

《远大理想成就人生辉煌》共3题,题目设置围绕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出题。

21题考查“论据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对于此类题型应对方式首先要找到本段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观察其他段落对于事例(论据)与观点的句子是如何阐述的,进而进行仿写,有些难度。如果认真审题的同学可以分析出考查的是全篇的论证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分层,概括内容,体现其逻辑性。

22题第⑤段落论证过程,此题型相信大多数同学对这道题的信心还是有的,把握论证思路需要注意: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③明确论证中使用了论证方法。④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分析论证思路,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的词语。

23题论据的应用,论据与第⑥段观点的关系,联系具体的语境找出与本段观点意思相同的句子。

【作文题目】

【小作文】

小作文为情境写作,将中考说明提供的两个样例“感谢信”、“消息”,西城的试题中给孩子们留下了选择空间,二选一的方式找出自己擅长的内容。题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一个特定背景,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一段文字,请注意审题,题干要求影响着小作文的写作格式,格式约占2分~4分

【大作文】

西城一模作文题目分析--《在探索中成长》月28日西城初三一模题目露出“庐山真面目”,题目类型还是命题作文(半命题、全命题),实际上作文类型可以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命题作文是北京中考、一二模重点考场的题目类型。题目是《在探索中成长》,看到这个题目,西城的初三孩子们是否能够联想到与2013年中考题目《好奇》,还有学生们常常练习的题目《发现》、《看见》等。

《在探索中成长》题目由词组变为短语,这个题目由原来的《在____中成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次的题目给出了“探索”二字。为了更好地帮广大同学学习,我在这里做了此次分析,欢迎大家学习。

下面分别从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审题很多时候学生将作文的写作最大问题局限为写作素材的问题,对于初三的孩子而言,经过多次考试的“洗礼”,自己都有几个可以写的素材,那难点将转化为作文题目的审题上。先从题目的作用说起,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等。

看到题目《在探索中成长》,其实省略了一部分内容,稍作补充,才能完整,文章主体内容才能清晰。需要将题目转化为可以转化为一句话,确定好文章的中心,整篇行文为这个题目而服务,比如题目中可以添加为“(我)在(什么)探索中成长”。题目中的动词“探索”为文章叙事的重点部分。比如:《破茧成蝶》中的“破”、《甘当绿叶》中的“当”,将“探索”的过程具体化,文章的详略、叙事重点能较好的把握。同时将“成长”具体化,成长是结果。题目重点就是“在什么的探索中”“我得到了什么成长”。完成审题之后,这个题目的立意和选材就变得简单很多。接下来就比较简单了。

立意本文立意可以确定为“我”在什么的探索中,在探索过程中“我”得到了什么样的成长,我们可以写励志类、情感类、生活感悟类都可以,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类型,励志的能好些一点,在审题、立意方面比2013年中考题目《好奇》好些一些。

选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励志小故事、家庭小事、生活小事等素材,都可以作为本次作文的写作内容,“小故事蕴藏着大道理”,自己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小事中有所收获。

布局根据文章题目,确定文章的叙事重点“探索过程”,把握好过程是什么,结果是成长。详写为最能突出文章中心、文章立意的情节。《在探索中成长》这个题目,大多数学生能在自己积累的写作素材中挑选较为合适的写作素材,我们之前写过的素材在这篇作文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文章的立意对素材的详略进行安排。

作文《在探索中成长》分析

推敲两个关键词

【探索】――这是全文的灵魂所在。“探索”,在探索的道路上,不要希冀有平坦的路可走。荆棘丛生、险象环生,这是有所建树的人在探索的征途上的必经之路!建议写励志类的内容,如写其他类型,也是可以的,但写作过程中在语言表达上提高了难度。

【成长】――并非关键词,但是文章的结尾部分需要点题、升华主题的点。比如:在成长的路上理想的山岗在呼唤,只有努力去探索。联系自己的实际,合理升华中心。

《在探索中成长》这篇作文,最大的难点是审题,考查一个孩子的分析能力,若孩子们在看到题目之

后能做到多维度的进行分析,将其一个非常“文艺”的标题分析到平时孩子擅长的写作范围,余下的立意、选材、布局、表达,思路能清晰一些。

第二篇: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分析

2014北京西城区初三物理一模试卷分析

一、总体分析:

今年西城区物理一模在题型上严格参照了2013年中考最新的题型设置,单选为14道,多选为4道,填空题为6道,实验题为13道,综合大题为2道。这与2013年西城一模在题型设计上也基本相同的。

从难度上来看,本次模拟和去年西城一模相比难度是有所下降的,尤其体现在单选压轴题、填空压轴题、电学大题压轴题、力学大题压轴题上。而为了顺应考纲变化,考察了新增加的内容:“可再生能源”、“正负电荷”以及一些创新实验。

二、分题型简要分析:

单选:单选题目中1-11题为基础题,都比较常规,大部分题目都是以往模拟考试的原题,所以考生应该会比较熟悉。期中第10题为创新题目,但不难,涉及了流体压强,以往考试很难见到,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12题为动态电路、13题为电学取值范围题,难度适当,各学校反复练习。14题是力学压轴题,与去年“浮力压强”压轴题相比,简单了不少。

多选:多选题变化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容易出错。16题考察了今年新增加的内容——“可再生能源”,17题看似容易,但考虑不周全很容易错选。18题是浮力压强题,与去年西城一模相比简答了不少。

填空题:填空题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第20题为了顺应考纲变化,考察了新增加的内容:“正负电荷”,24题电学压轴和去年西城一模电学压轴题难度相当。其他小题均为基础题,考生不该丢分。

实验题: 实验题和大家的预期会有所不同,因为“六部探究实验”仍然出现了。而25-30,题为基础实验题,难度不高,考生应该把握住这部分分数,31题略有难度,考察考生的灵活性,32题第二问大家不常见,但认真分析后还是可以选对的,34题为测电阻题目,属于课内老师会多次强调的一类题目,虽然练得较多,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在此题失分,大家应该将这部分知识整理出来,将模型带进考场。

综合计算:最后综合计算38题依然是电学比例计算,难度不高,与以往试题大致相同,考生应该会比较熟悉。整篇试卷难度最高的是39题计算压轴题,加之整篇试卷计算量较大,一些考生做到这里时间就会比较紧了。但和2013年中考原题相比还是简单了不少。

三、总结:

此次西城物理一模试卷最大的特点是顺应了考纲变化,考纲新增加的内容均有所体现,并且难度上也下降了不少,我们以前所谓的“压轴难题”的身影已经不见了,而是替换成了中档偏上的题目。但“陷阱题”增加了,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识别“陷阱”的能力。因此,建议考生备考时要夯实基础,而不是浅尝辄止。另外,关注物理在实际上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篇:2015年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详细答案解析)

辛老师整理

2015年北京市初三西城一模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运用(22分)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共10分)

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音gào,“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yán)接续数千年。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丙)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____①____。例如,“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于家于国都有着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并非______②______,它也随着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与深化。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1)从文意及字义解释来看,上文画波浪线词语中“yán”字的字形和加点字“载”的注意判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延(意义为“延长”)载(zǎi,意义为“记载”)B.延(意义为“延长”)载(zài,意义为“装载”)C.沿(意义为“顺着”)载(zài,意义为“装载”)D.沿(意义为“顺着”)载(zǎi,意义为“记载”)

(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规范千篇一律B.规范一成不变 C.典范一成不变D.典范千篇一律

(3)文中第一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则对偶句式的家训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一粥一饭,当思__________;__________,恒念物力维艰。A.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B.不易来处半丝半缕 C.来处不易千丝万缕 C.不易来处千丝万缕

(4)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或者或者甚至 B.如果那么就 C.虽然但是从而 D.不仅也从而

(5)在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摒弃糟粕②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③发掘精华④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 2.下列古诗文作者所处朝代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大漠孤烟直 B.荡胸生层云 C.衡阳雁去无留意 D.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填空(共10分)3.默写(共6分)

学校文学社主办的电子校刊已设计好四个栏目及其封面,还需要在每一个封面上配一两句古典诗文名句,名句中应包含该栏目名称中的一两个字。请根据下面封面的内容和诗文名句出处,默写出相关名句。(6分)辛老师整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选自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________________(选自曹操《观沧海》)4.名著阅读(4分)

小说不同于历史,它会有文学艺术加工的成分。例如在小说《红岩》中,印完《____①____》后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成岗,其原型是革命烈士陈然,但小说并不用陈然烈士的真名实姓,有关成岗的故事情节也并不都来源于他,这就属于文学艺术加工;再如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趁夜雾指挥满草束的小船到曹营____②____的事,就可能是由《三国志》中记载的孙权的相关史料加工而成的。有的小说还会虚构出离奇的故事情节,比如老舍笔下的祥子趁乱从兵营逃跑时,带出三匹____③____,这样的经历,就很有些虚构的色彩; 辛老师整理

而明代____④____所写的《西游记》则完全是在唐代高僧玄奘取经的史料基础上虚构而成的。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第5-7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刘向《战国策》)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①,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鄙:边疆,边远的地方。②发政举事:指君主发布政令,行动做事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时时而间进 间:________(2)宋昭公出亡 亡: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获得的启示,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4分。②④空用原文回答,①③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一个国家的执政者如果能够_____①___,最终就有可能会“____②____”;而他如果听到的只是____③_____,最终就有可能会“_____④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一)阅读《没有背影的父爱》,完成第8~11题。(共15分)

没有背影的父爱

①对于父亲,我一直想写却不敢写。也许是对他对我的爱不轻易言表的缘故吧。“五一”的时候我没有回家,父亲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还说到表叔打儿子,打得很凶,最后孩子赌气不去上学,甚至发誓不参加中考了。我听到父亲在电话里深深地叹了口气,他也许是在感叹为人父实在是困难,而做儿子的却总是浑然不觉。

②接完父亲的电话,我好一会缓不过劲来。我奇怪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一次挨打的情景。父亲对我太好,很早就达到了关系平等的地步,他会征求我的意见,一如征求我的母亲的意见。而我到了青春期之后,却处处与他为难,让他吃尽了沟通的苦头。我经常任性妄为,做了很多不可理喻的事,让父亲很不开心。对这些父亲从不提起,他总面带着满足的微笑,平静地接受街坊邻居对我们兄妹的赞美,为我们骄傲。

③小学的时候,因为玩爆竹炸伤了自己。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我听见父亲和母亲互相埋怨,最后竟然打起来。辛老师整理

我听着刺耳的茶杯破碎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愧疚感,不禁默默地流泪,不知道哭了多久,才沉沉睡去。朦胧中,我感觉到一双温暖的手在擦拭我冰冷的脸庞,那么柔和,那么小心翼翼。我睁开眼睛看到是父亲,他在哭!他一个大男人像小孩子一样在没出息地哭!旁边是同样默默哭泣的母亲。那一晚上,我们仨都没能睡着,我们都在自责。我发誓以后一定不再闯祸,我是能承担责任的人了。就在那个晚上,我猝不及防地长大了。

④中学的时候,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布置了一项作业:也写一篇关于父亲的《背影》。真奇怪,脑海里恍惚没有父亲的背影。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父亲一直都是以迎接者的姿态接纳我:记得上中学后,父亲陪我走路上学,他让我走在前面,自己拎着包紧紧跟着,我的影子就在他沧桑的脸庞上忽隐忽现;我乘车外出,他会目送着我坐的车子渐渐走远,直到消失,我只能推测他什么时候会背过身去;家乡四面临水,坐船跟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而只要我坐船回家,常常在江心就眺望到码头上站着一个人,那一定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他为什么就不能早早地转过身子,让我也看看他的背影呢?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

⑤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还是一所名牌大学,在我们的小村子里,我一下子成了名人,但父亲只是用平静的声音回复了那些溢美之辞。他默默地打理好我的行囊并送我到学校。安顿好了之后,我送他到车站。那次似乎是我第一次送他,也是他第一次主动走到我前面。我看着他微微佝偻的身躯有说不出来的难受,谁知他突然转过身子,对我说:“我今天还是不回去了吧。”说着就往学校的方向赶,仿佛儿子的大学是他的大学,于他充满了温和而强烈的归属感。

⑥回到校园,我们一起参观了传说中的樱花大道和民国时的建筑。每到一处,他都努力而贪婪地看着,仿佛要把永久的遗憾和逝去的理想看回来,仿佛要把四十多年似水的年华看回来。我知道,这么多年了,他心中的那个梦并没有死,它还活着,它要化做浪漫樱花在我的大学开放。

⑦现在我上了大学,妹妹在最好的高中做最好的学生。看起来很美,但家里的开支却日渐凶猛。为了我们兄妹俩安心读书,父亲又拾起了荒废多年的养蜂手艺。母亲偷偷告诉我说,最熟练的养蜂专家一天也要被蜜蜂蜇上五六次。我在学校里看到盛开的鲜花,便似乎看到父亲正被蜜蜂攻击,他所有裸露在外的黝黑的皮肤都是被攻击的目标。我甚至一度想回到家乡,杀死他的蜂王,踹翻他的蜂箱,我们总劝他带上防护面罩,但这也没起多大作用,养蜂是细活,很多时候要靠眼睛和手感。父亲还是不得不经常裸露面庞去接触蜜蜂,顶多端一盆肥皂水在旁边,被蜇了就迅速抹一下,草草了事。

⑧前几天看到同学写的一句话:“父亲是我的致命武器”,一种刻骨铭心的认同感油然而生。我的父亲于我,也是这样。你不知道现在我有多爱他,爱他甚过我的青春,我的理想,甚至甚过我的生命。我愿意他找个机会狠狠地揍我一顿,补上我为人子应该承受的痛楚。我愿意为他祈祷,为他折寿几年,只愿他多活几年,让我多做几年孝子。我要告诉他,如果有来世,我还要做他的儿子,永生永世做他这个没有背影的父亲的儿子。我要告诉人们,其实父亲和孩子,他们是彼此的致命武器,孩子们一定要珍惜父亲的旷世伟大的恩情。这份情值得我们用全部的热爱和尊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

8.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父亲在“我”不同的成长阶段关爱“我”的几件事。这些事包括:(3分)小学时→父亲哭泣自责并抚慰被爆竹炸伤的“我” 父亲跟在后面陪“我”走路上学 中学时 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大学时 父亲送“我”上学并和“我”一起参观校园 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段中加点的“猝不及防地长大了”的含义。(4分)答:

辛老师整理

10.请结合第④段的内容,对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4分)

他和我面对面地站着,青春站过去了,激情站过去了,生命也站过去了宝贵的一半。答:

11.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请从写法、内容等方面。简要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表现父爱上有哪些不同。(4分)

答:

(二)阅读《踩踏为何会发生?》,完成第12~14题。(共12分)

踩踏为何会发生?

林森

①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大多是年轻女性。当得知36原本鲜活的生命永远无法再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时,人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而此时此刻,亡羊补牢将是对他们最好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最好救赎,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年轻生命在今后有安全保障地迎接精彩的人生。

②人多、爱扎堆和凑热闹固然是这次上海外滩灾难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首要原因,甚至不是重要原因。因为,人类群居的天性决定了喜欢聚会和举办喜庆活动,而且会千方百计想出各种理由来狂欢。如果事先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人们在理性轨道内流动,这种欢聚本不会造成可怕的灾难。

③那究竟为何会发生踩踏事故呢?当大量人群汇聚在一起庆贺和狂欢时,毫无疑问会形成人流。人流如果朝一个方向行进,是正常的人流流动,但是有时人流也会出现异常流动,产生冲突、碰撞、挤压,然后在相互抗衡的力量之间打开一种缺口以释放压力,最常见的是力量小的一方退缩或倒下,然后力量大的一方趁势跟进,这就会造成踩踏和挤压,使人受伤或因窒息而死亡。

④人流出现异常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环境狭小,容纳不下太多的人群,产生瓶颈效应;一篇研究踩踏事故的论文指出,人流密度安全值室内为1平方米1人,室外为0.75平方米1人,也即1平方米1.3人。二是人流没有向一个方向统一移动而产生紊流。紊流通常是在人流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改变,如转弯、上下台阶、前后冲撞,这就会造成无序、混乱,此时就会有一方倒下或被挤压,受到伤害。

⑤要避免踩踏事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人流。控制人流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限制人数,谨防发生瓶颈效应;而是要让人流有序流动,不受干扰,避免形成紊流。多项研究表明,紊流最容易造成人流的冲突,从而产生跌倒和踩踏伤害。辛老师整理

⑥在控制人流的问题上,美国纽约的跨辞旧迎新集会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可谓全球最著名的跨年活动,近百年来每逢12月31日,上百万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以朝圣的心态在寒风中等上数小时,只为目睹那颗水晶球零点准时降落。每年的12月31日下午15点,纽约警方就开始忙碌起来,用防护栅栏将广场从中心起分片隔离,游客陆续进入每片隔离区,当每片隔离区容纳的游客达到一定数量后,便预留出紧急通道,封锁该片区,只出不进。于是,每片隔离区顺序排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满足所有游客在广场的跨年庆祝活动。

⑦纽约时代广场人群的行进方向也要保证不产生紊流,人们只能横进纵出。跨年活动结束后,则按照先外后里的原则有序逐步疏散人群,如此一来,就减小了人流,也避免了人流方向上的紊乱。

⑧当然,参加集会活动的个人也要有防灾自救的意识.首先要能预判出踩踏危险,观察好集会场地情况,注意避让拥挤的人群,一旦人流的速度、流向突然发生了变化,要特别警觉。其次,如果不幸被卷入人流,也不要慌张,注意不要采取身体前倾的姿势,一定不要逆着人流前进,及即使鞋子被踩掉或贵重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低头寻拾起物品,而应迅速寻找身边一些比较坚固牢靠的东西,比如路边的灯柱之类抓紧抓牢,等待人群过去之后再赶快离开现场。再有如果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要大声呼喊,也要鼓励旁边的人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这个时候带着孩子,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尽量稳住双脚,不要被绊倒。在拥挤的人群中前进时,两手伸在胸部互抱,形成一个三角形,给肺部呼吸留出一个空间,这可以避免长时间胸部受挤压而出现窒息。如果不幸在拥挤的人流中摔倒,应该马上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两手食指交叉相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可避免脊椎、脑部受到踩踏,同时利用胳膊和双腿形成一定空间,保证呼吸,避免被踩踏后窒息而亡。

⑨总之,要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____________。踩踏事件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看似偶然发生的踩踏事件其中存在着必然的科学道理。我们对踩踏事件的成因作出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就不仅能做到亡羊补牢,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

12.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文章第①段从上海外滩踩踏事件说起,有哪些作用?(3分)答:

13.根据文意,在第⑨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分,只填序号)

【甲】有关部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问题,合理控制人流,更重要的是,参加集会的人必须要由相关的放在自救意识。

【乙】参加集会的个人应该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而有关部门注意处理好场地问题,合理控制人流则更为重要。

14.阅读下面材料,借助上下文中的相关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共7分)

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所容人数有限。2014年12月31日22点多的时候,外滩观景平台人流密度每平米已达到6~7人,大大超出了安全值。陈毅广场和观景平台的人流是迎头碰撞,而非同一方向移动,当晚,作为迎接新年的重头表演之一的5D灯光表演成为诸多游客和市民共同的选择,人们争相上下,相向的人流在上下台阶上对撞,结果力量小的人最先摔倒,连带更多的人摔倒。

(1)结合选文中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踩踏事件的原因。(5分)答:

辛老师整理

(2)为了避免类似的踩踏事件再次发生,请给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共11分)

①美食、睡到自然醒、朋友的温暖祝福„„这些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被称为“小确幸”。近年来,“小确幸”很受年轻人追捧,他们常常是在梦想遇挫之后,发热的头脑或者如火的热情开始降温,便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小确幸”。

②最初,“小确幸”是被各方肯定的。毕竟关注确切的幸福,意味着珍惜当下,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不过,最早流行“小确幸”的台湾,今年以来却传出不少批评的声音。有人认为,很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没有远大的目标。如果年轻人耽于“小确幸”,不思进取,将损及台湾未来的竞争力。

③当然,担忧者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先生。他们担心,理想遇挫的年轻人,是通过生活细节寻找自我存在感,从而迷上“小确幸”;他们担心,如果最具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失去朝气,安于现状,个人的“小确幸”将演变成社会之“大不幸”。而年轻人大都不认同老先生们,他们认为“小确幸”不过是闻到雨后草香的片刻欢愉,享受几秒整理干净衣服的惬意宁静,哪能产生那么大的毒副作用?

④这场对话不仅有隔着“代沟”的误解,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同样是开咖啡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追根溯源,“小确幸”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却并非自村上始。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便很有“小确幸”的味道。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小确幸”本身没有所谓对与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⑤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态度。一是“逐求”,追求名利以及一切物质享受;二是“厌离”,厌离人世;三是“郑重”,“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按照这种区分,逐名求利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如果处于“厌离”状态,理想遇挫,心灰意冷,“小确幸”则只是精神麻醉剂,以点滴小欢愉,忘记人生的无聊和痛苦,那么老先生们将不幸言中。但是,“小确幸”也可以是“郑重”的。“郑重”两字用得极好。既有认真珍视当下、抓住一切机会之意,也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之心。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

⑥倘能进入这样的人生状态,不仅青春无悔,遭遇的所有挫折也都是值得的了。(选自2014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5.从“点滴小欢愉,生活小确幸”“个人小确幸,社会大不幸”“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三个语句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个语句,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3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议论思路。(4分)答:

辛老师整理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结合上面选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所选材料中的“小确幸”的看法。(4分)

【材料一】

某日,小李情绪低落时,突然在宿舍的转角,见到一朵向日葵正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开放,他的心情豁然开朗。所以至今,小李都很喜欢向日葵,每次看到向日葵,都会驻足欣赏一会儿,享受心里的“小确幸”,再启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材料二】

现实生活中,小王常常失败,也没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很偶然的在一次网络游戏里,他遇上了几位网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小王带来很多快乐。为了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小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答:

四、作文(共50分)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18.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博物馆、艺术馆、名人故居、文化遗址等都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第二课堂,这些参观场所常备有“留言簿”,请选择你去过的一处,写一段留言,描述让你印象深刻的展品,表达你参观后的感受。

题目二:有同学在网上建立了一个“小确幸”主题贴吧,请你在贴吧内发表一篇帖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展示一下你的“小确幸”,跟大家分享你的幸福。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得体。(2)字数在150-2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1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没有背影的父爱值得珍惜,安全防灾的知识值得重视,郑重态度的“小确幸”值得肯定,读了上面这几篇现代文,我们会感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有很多值得我们收藏的记忆,有很多值得我们努力的事情。请以“值得”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你以“另一条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解析:本次大作文相对保守,可以写亲情的记叙文,可以写友情的记叙文,也可以写奋斗的记叙文,总之考生发挥的水平较为广泛。第二个题目则类似于想象文,可写的东西更为丰富,看考生如何把握、审题、发挥了。辛老师整理

2015年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1).解析:本题型的设置不仅仅只考查字音和字形,还考查了字义内容。本题选B,承载的“载”为“zài”;结合本段内容,谈及时间所以“延”更多的表达含义为延长延续的意思。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词义辨析的能力,本题选C,根据文意提及的“标准”,此处且是递进语句,应为“典范”一词,“规范”一词更试用于人的行为。此外,原文提及“进步”、“发展”和“深化”,且此句与为转折,所以要答“一成不变”,重点在于“变”。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文章内容和对偶知识点掌握的能力,当然,通过考生生活阅历的积累应该也可以做对此题。本题选A,通过细读文本可知,“来之不易”即为“来处不易”;又根据“一粥一饭”的对偶句式,轻松选择“半丝半缕”。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句子之间关联词逻辑的理解和判断,本题选D。虽然在2015年中考说明中此题被删除,但仍需要考生注意小句子之间的关系。本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本题选D。根据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要先写出悠久的历史,摒弃不好的,保留发掘好的,进而才能升华到家训意义这一高度。

2.解析:本题从诗句默写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之作家朝代的能力,本题选C。A选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B选项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C选项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范仲淹;D选项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3.解析:本题较为新颖,考查考生默写与看图相互结合,本次没有出现难度较大的理解性默写,不过需要考生对所学诗句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强,需要就图片中的字进行联系,算是个文字游戏也算是暗示。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千古兴亡多少事(4)歌以咏志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阅读的掌握能力,此题算是个综合,将2015年中考说明新增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红岩》加入进来,不仅考查了作家名字,更多的是考查了文本中重要的细节。

答案:(1)挺进报(2)草船借箭(3)骆驼(4)吴承恩 文言文:

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的文言实词的理解,比较简单。虽然有课外内容,但考查的点仍旧是课内书下注释的内容。

答案:(1)间或、偶然(2)逃跑

6.解析:翻译题始终,考生需要重点处理实词和虚词的翻译,以及如何将实词和虚词用连贯的语言。

答案:

(1)宫里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2)朝内朝外都听不到友人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7.解析:本填表题的设置难度低于去年,考查考生对两段文言的理解以及将二者联系的能力,《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课内文章,相对较为熟悉。而下文的观点内容与其相反,这对考生判断作答是一个暗示。

答案:(1)广纳谏言(2)战胜于朝廷(3)谄媚阿谀之言(4)离国家失社稷

三、现代文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需要考生细读文本后准确定位并进行概括。难度不大需要自己总结。

答案:

(1)父亲目送“我”乘车远去(2)父亲站在码头等“我”坐船回家(3)父亲养蜂供“我”和妹妹上学

9.解析:本题考生对重要字词理解的能力,以及感悟作者内心世界变化的感知能力。通过对本段阅读从本意的内容和引申义的情感揣摩作者的内心和情感。

辛老师整理

答案:“猝不及防地长大了”是说父亲的这次落泪让作者深受震撼,使作者突然之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变得懂事了,意识到了自己要承担起责任。

10.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我们从手法和情感两处即可对本段进行梳理、感悟和作答。

答案: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父亲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长久而深厚的爱且形象地写出父亲以迎接者的姿态在“我”身边呵护着,表达了“我”对父亲这份爱的理解和感激。

11.解析:本题暂时摒弃了传统的150字七分题得分模式,更多的偏向比较阅读评论题,需要将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相互结合进行比对分析。抓住文本情节和写作方法,从而可以作答。

答案:本文与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都是真挚感人的父爱,但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本文是借朱自清的《背影》反向写没有背影的父爱,表现父爱的担当;而朱自清的《背影》则是借背影写父爱,表现父爱的深沉。本文是列举多个事件,以时间为线索;朱自清的《背影》则是重点写一个主要事件,以情感为线索。

12.解析:本题考查了说明文首段作用题,此外要明白某一个事例在首段中的作用和意义,即可破解本题。

答案:说明踩踏事件的严重性,引发读者的关注,引出下文对踩踏事件的成因和说明。

1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文本结构和逻辑的判断能力,通过细读文本可知本文围绕着控制人流和防灾自救意识的内容进行讲解,结尾段在总结的时候更应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答案:乙

14.解析:本题的设置需要考生耐心从文本中准确定位并捕捉信息,既然问及踩踏事件的原因,所以需要从原文中找到并进行总结概括。

答案: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所容人数有限,当晚平台人流密度大大超出安全值,产生瓶颈效应。人们争相上下,而非同一方移动,产生紊流。

解析:本题很好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作答,亦可根据说明文和材料内容进行总结。答案:避免在狭长的空间集会;要控制好进入集会场地的人数。

15.解析:本题的设置与2014年中考的题型一致,需要考生从三个题目中找寻一个作为议论文标题,通过细读文本应该不难从结尾段落发现“郑重”和“小确幸”是核心词。所以选择“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

16.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议论文思路的题型,比起论证过程题来说相对较为简单,只需要考生代替作者将本段的写作思路和步骤梳理表达清楚即可。

答案:首先引梁漱溟的话阐释人生的三种态度;然后论述逐求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中作乐,厌离的“小确幸”只是精神麻醉剂;之后论述郑重的“小确幸”值得肯定;最后表明作者的看法,心怀郑重不妨享受“小确幸”。

17.解析:本题比较活,需要考生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阅读分析和判断思考。材料一中“小确幸”是正确的。小李情绪低落时,看到向日葵心里开始不懈努力,遇到的挫折可以避免渡过,这样的人生状态是积极的,这种“小确幸”是正确的。

四、作文

18.解析:本次小作文比起期末考试相对有意思,充满着文化底蕴和真情文采。题目一,可以写文学、历史、文化、读书;文段二,可以写内心、真情、正能量。

第四篇:2014北京海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分析

2014北京海淀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分析海淀一模随着语文的开考,海淀一模的美丽面纱逐渐清晰,海淀区语文试卷用三个词汇进行形容。“传统”与“个性化”、“时尚”。

“传统”:

1、在“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当其他城区都在考查2014年中考说明语文更新篇目的时候,海淀的考查篇目仍是经典篇目;

2、在作文方面《感谢您,______我的手》,唤起对情感的感受,“爱”这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之前关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考查的是应用,这次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作用。

“个性化”:主要体现在作文方面,第一篇小作文,消息类“二选一”

第二篇大作文,作文题目“二选一”

“时尚”:

主要体现在2014年海淀初三一模语文考试与2014年《中考说明》结合度较高,出现的新题型大多与中考说明的样题出题形式相同。阅读二,将“小阅读”与“说明文阅读”综合考查,总计11分。

【试卷整体概述】

海淀一模考试考查内容结合了中考说明要求以及课本知识,试卷有一定难度整体,与难度略高与西城区一模试题,西城区试题如果能够认真审题,取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还是可以的,这次海淀的试题,记叙文阅读也许又是不少初三孩子的重灾区。

【选择】(共14分)

选择题,7道题共14分,考点与2013年中考的考点有3处不同,调整的3处均在《2014年中考说明》中体现,包括字词形音义、关联词、修辞方法的考查,在而是出现结合语境的标点符号使用的判断,还有口语交际综合了成语俗语、补写标题的考查,选择题中没有考查标点符号,仿佛为记叙文阅读的第14题埋伏笔。

【填空】(共10分)

8、默写

根据复习范围进行复习的孩子,以往难度不是很大,考生失分率较低,但是今年在原来的基础上默写5分增至7分,增加了2分的根据具体语境填写试卷。

【西城一模考查形式相同】

9、名著阅读

考查篇目《水浒传》,单一考查一本名著内容,如果孩子们考前对这部分内容认真复习,还是有得满分的可能。没有考查采用组合的形式,2013年中考相同《水浒传》&《西游记》西城一模《孟子》&《论语》。

参考答案:①疾恶如仇(或见义勇为)②智取生辰纲③水性非常好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随着其他城区一模语文试卷的出现,很多孩子将文言文阅读篇目倾向于《活板》这几篇2014年中考说明更新篇目时,海淀区考查的《曹刿论战》的出现让孩子押题的心态破灭,文言文阅读篇目还是需要孩子们脚踏实地,加强记忆。考查形式与2013相似度较高,试题数量仍为3题,考查题型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按要求根据文意理解填空,注意第12题的题干要求(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汗血诗人》

海淀一模试卷的记叙文阅读部分分数由原来的“15分”增至“17分”,题目数量由原来的“3题”增至“4题”,除此之外阅读的第“14题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共4分)”标点符号在文章中的作用,这一考法之前孩子们很少遇到。

13题 行文思路,传统题型。明确了考查范围“第①-⑧段”考查内容“我回忆的过程、以及对牛汉的认识”如果能够清晰的分层,答案可在原文中找到,此题思路与2010年中考《忆冼星海》相似。

参考答案:①听牛汉演讲② 具有强悍野性、豪迈激情③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和辉煌④聆听牛汉严肃的教导

14题标点符号作用的考查。此题也是整套试卷较大的亮点,以往标点符号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此题干“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考查了省略号和感叹号的作用,标点符号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内心情感的符号,此题看起来很难的样子,仔细推敲此题重点考查人物所表达的心理,结合具体语境,揣摩涉及人物

心态即可,孩子们还是可以拿到满分的。

参考答案:(1)省略号表现了“我”难以言表的颓唐、苦闷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我”在牛汉面前不知如何说起的难堪。

(2)感叹号表现了牛汉对追寻有意义人生的坚定、执着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我”的劝诫和鼓励。

15题句子理解题。初三孩子再熟悉不过的题目了,2014年1月份海淀区初三期末考试题主要考查了作用题,刚刚结束的一模考试中考查了含义理解题,西城区的第二题考查了“词语的含义“,海淀区考查句子含义理解题。从”写出+表达“的答题格式,内容概括,情感表达,完成此题。

参考答案: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朗诵诗歌时的兴奋快乐心情,表现出他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依然保有对诗歌、对生命质朴赤诚的热爱。(共2分)

16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文章把“汗血诗人“牛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请以第④段为例,作简要赏析”此考查形式也是老面孔了,2010年中考《忆冼星海》最后一题“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字)”此题给出范围“第④段”进行赏析,从赏析的角度应该抓住人物描写、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文段中“佝偻”“挣扎”的动作描写,以及“如蒙古骑士的一张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拉车苦役的情形,表现了他的生活苦难;用“狂奔”“战栗”“激动”这些动作描写以及“汗血马”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在苦难生活中发现诗意以及用生命创作诗歌的激情。这些描写比喻刻画出了于生活苦难中因诗歌而振拔的诗人形象。(共7分。形象理解,4分;赏析角度,2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二《中国大运河》(共11分)

今年中考说明样题中出现了“历史地理型的材料题”,海淀区的考查方式是将说明文阅读与小阅读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此阅读的设置与西城不同)这种考查形式,实际在4月22日房山区的毕业考试试卷中有所呈现,如果做过房山区试卷对此考查形式不是很陌生。

考查中没有出现经典题目“链接材料题”,在北京中考、一二模以及各类语文考试题目中出现的老身影材料题没有入选。阅读二共涉及4题,分别是寻找相同点、原因、依据、特点,考生们有没有觉得愈发亲切,综合性学习的另类再现,融合了综合性学习的精髓、说明文阅读的准确性。

审清题意,根据题干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逐句分析,进行分层,关键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

17.便于南北物资运输;满足军事需要

18.盘山公路可以拉长车辆行驶的距离,减小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与地平线形成的夹角,从而减小车辆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动力,从而解决车辆因动力不足而无法直接翻越山丘的问题。

19.(1)赶工期,对待河工严酷;乘龙舟游江南,致使沿途百姓倾家荡产。(共2分)

(2)运河沿岸逐渐兴起了几十座著名城市,运河流域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

20.历史悠久,沟通五大水系,科技含量高

阅读三

议论文阅读围绕着“度“展开论述,议论文阅读在阅读的时候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明确文章结构便于做题。议论文考查题型为常见题型,遇到题目学生会有一定解题思路。

21题考查“文中第①段”引用名言的作文是什么?“此题型也是议论文阅读篇目的常考题型了,从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做出答案。第①段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为引用的名言,从不同方面对”度“进行阐释。第二句话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守“度”是人生大智慧。文章中心论点的前面有提示词语“可见“。

参考答案:从不同角度阐述“度”的内涵,奠定文章立论的基础,引出中心论点:守“度”是人生大智慧。(共2分)

22题 考查词语的指代,此题目在2013年的中考议论文阅读第一题考查一致,中有所考查,阅读第②③段内容,结合每段的分论点、论据所揭示的主要内容,概括总结出“大度“与”深度“的内容,内容比较好找,此题目共设2空,每空不超过10字。

参考答案:以宽容之心化解矛盾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共4分,共2小题,每个小题2分)

23题 考查分论点。题干“第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生活美在适度“,这个题型在2010年中考考试中考过“19.阅读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3分)”,在很多大型考试中都考查过,筛选关键句,答案就会出现。

参考答案:生活欲望无尽,精力和时间有限。节制欲望,把握生活节奏,就能身心愉悦;放纵欲望,生活无规律,就会身心俱损。(共2分)

【小作文】

小作文为情境写作。将中考说明提供的两个样例“感谢信”、“消息”,西城的试题中给孩子们留下了选择空间,二选一的方式找出自己擅长的内容。海淀区试题中限定了“消息”,但是主题内容也是给出了选择,(1)学校初三体育模拟测试活动(2)学校近期举办的某项大型活动(运动会除外)题目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一个特定背景,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一段文字,请注意审题,题干要求影响着小作文的写作格式,格式约占2分~4分。

从西城和海淀两个城区来看,小作文部分都是给孩子们选择,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擅长的内容来写。

24.评分标准:10分。内容5分(中心明确2分,重点突出2分,结构完整1分),语言3分(准确通顺),标题2分(简明完整)。

第五篇:2009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初中语文辅导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北京西城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中考一模时间

    北京中考一模时间 2012中考一二模时间汇总海淀区 一模考试时间:5月2-4日 二模考试时间:6月1日、4、5日(6月2、3日休息) 东城区 一模考试时间:5月7-9日 二模考试时间:6月4-6日 西......

    北京中考一模时间

    北京中考一模时间 09年北京各区一模考试时间 海淀区一模考试:5月12日~5月14日 西城区一模考试:5月11日~5月13日 东城区一模考试:5月14日~5月16日 朝阳区一模考试:5月6日~5月8日......

    2014北京中考一模作文题目[本站推荐]

    2014年北京市17区县初三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大作文:根据题目,按要求写 01[2014东城一模]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2.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总是出现在你最......

    北京2012中考一模作文题目及[模版]

    北京2012中考一模作文题目及范文(燕山区)北京市燕山区2012年中考一模作文题目: 六、作文(50分) 23. 题目:从这里出发 要求: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作文中不要......

    2014北京中考一模试题名著导读题

    2014北京一模汇编名著阅读题 01[2014东城一模] 9.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①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有表现在②(地名)和......

    2013北京一模试题(作文)

    2013北京市语文中考各区一模试题汇编---作文 【2013海淀一模】六、作文 24.题目:目光因你而停留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在600—1000之间。 (3)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

    2016大连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测(一)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2分)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 求、写错字、写出田......

    2013北京海淀中考一模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3北京海淀中考一模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3年海淀初三一模作文《目光因你而停留》分析 海淀一模题目新鲜出炉,预料之内的出了命题作文,题目是《目光因你而停留》,但此题目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