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议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宋倩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幼儿园是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启蒙教育。
[关键词]在幼儿园;如何落实;环保教育
多年来,由于人们人们环保意识差,乱砍滥伐树木、随意放牧、随意丢弃垃圾、工业污染,等现状严重,这样的做法使我们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为了拯救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幼儿园抓起,让幼儿从小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下面谈一谈我的做法,共各位同仁参考。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在幼儿每天就餐中,除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还需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教育,教育儿童做到,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课件、图片、多媒体等,告诉幼儿我们吃的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种出来的,我们节省下来的食物是可以供养很多人。在盥洗活动中培养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如: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满地都是彩色的纸,但是很多小朋友还踩在脚底下践踏,我就抓住这一现象,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纸的用途,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离开教室,教师会随手关灯,关灯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小朋友一声,让小朋友从小树立起随手关灯的习惯。
二、在“节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幼儿园开展节日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尤其是环保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22日水日,5月31日无烟日,我们都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我们通过“植树节”活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种类、生长过程、生长条件,树木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树木和地形的关系,乱砍乱伐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等,让孩子们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可设计成以“地球是我家”的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在“水日” 活动中,了解水的重要性,通过录像带,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短缺,甚至有些地方因为没有水而导致许多人死亡。“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污染严重,一定要节约水资源。在“无烟日”让孩子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环境,通过家长日活动,帮助幼儿懂得禁烟的社会意义,引导幼儿从身边的成人开始宣传禁烟等。通过一系列有组织、有目的的主题教育,让幼儿了解生物,人和各种环境因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三、家园配合,强化环保教育
幼儿成长的第一摇篮,家长观念直接影响每一位幼儿。因此,情感教育融入的环保教育需要家庭、幼儿园的协力配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必须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让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注意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幼儿园适时建议、组织家长和幼儿一起植树、种草,到大自然中游玩,让孩子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随时清扫废物,以此,带动所有的人都爱护环境,保护家园。
四、从我做起,培养环保习惯
从幼儿生活的每一件事情入手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幼儿刚入园,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吃饭会丢饭粒、洗手会浪费水、讲话大声等。我们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时更注意从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做起。如:学会主动入厕,不随地大小便,学会走路轻、做事轻,不大声喧哗,教育孩子养成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好习惯。游玩时,教育幼儿不践踏草地、不摘花等。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减少了污染。每当发现孩子有错误的行为时及时制止,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从而使孩子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组织孩子去春游,出游前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路上发生的卫生行为问题,结果大家都说一定要每人多带一个清洁袋,把吃剩下的果核、食品包装袋等废品等装进去带回来,孩子们说“不能让这些垃圾污染了我们美丽的环境”。积极他见平台,幼儿在动手中养成环保习惯。如:旧纸箱、饮料罐、啤酒瓶、绒线、麻绳、蛋壳、奶盒、奶瓶、包装纸、包装带、废旧毛线、牙膏盒等废旧物品。老师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废旧物品,和孩子们一起集思广益、巧手变化,这些原本都要进入垃圾箱的东西,一个个地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比如:利用废旧泡沫、顺水槽、塑料盒以及鞋盒制作的母鸡下蛋;用饮料瓶做的小小香皂盒,瓶盖做的树叶,麻绳做的花朵,绒线做的小动物,报纸做的各种球;用饮料瓶、小奶盒以及筷子精心制作的天平、坦克;把各种纸箱、旧挂历纸、饮料瓶和旧报纸,一卷一扎一拼一粘,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大家都喜爱的玩具,套圈和小推车等等,这些创意制作即美化了环境又能引发孩子们思考,体现了老师和孩子的无限创意,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同时,孩子们在收集废旧物品的过程中,间接向家长进行了“环保教育”的宣传,为建设“绿色家园”做一份贡献。
总之,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我们将以实际情况为着眼点,立足于未来,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通过持久的环保教育,使幼儿树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环保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第二篇: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文明礼仪特色教育策略与方法
根据对小学生文明礼仪知识、行为等问卷调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于2010年9月张集小学领导经过精心研究讨论,决定以“小学生文明礼仪”为学校特色,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群体的产生,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文明礼仪教育相对薄弱,更多的家长则是在不断满足孩子精神和物质的要求上,放在头上怕吓着,含在口里怕化了的过分溺爱,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一一呈现在他人面前。在学校的行为存在某些不和谐因素,例如不文明用语、打架、起哄、乱扔垃圾、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等,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明确提出了中小学创办特色学校的要求。这是一个实实在在、有重大意义的工程,不容我们忽视!我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针,以践行八荣八耻为契机,结合我校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的探索所取得的阶段成果及成功经验,期望探索文明礼仪特色学校教育运行机制策略方法研究,打造独具特色的礼仪之学校。期望在深入分析、明确特色学校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于我校文明礼仪教育的实际,积极探索以学校行政部门为导向、学校教科室为支撑、以学校大队部为统领,以学校班级为实施主体的“四位一体”的特色学校教育策略,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本着“立足与导、着眼与小、放眼与长远”的思想,为孩子的将来着想,把我校办成淮安市淮阴区的文明礼仪特色学校。
一、主要工作
第一阶段——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
2010年9月-2011年1月确定研究人员及对象、收集相关资料,初步完成实验方案,接着对学生礼仪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分析我校文明礼仪建设已有研究成果,找准切入点,形成特色项目,拟定研究方案。完善礼仪教育特色组织、制度建设,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实施规划。同时完善我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及其监督、考评制度。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修订《文明礼仪读本”》,编印文明礼仪家校联系手册,制定学校礼仪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措施,形成一个德育分流工程。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辅助的礼仪教育模式。学习部分具有特色研究基础的“特色学校创建”经验,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进行论证。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全面推广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依据学生文明习惯形成的四个环节:认识——强化——内化——外化本阶段分四学期完成:
本阶段组织我校研究人员分析本校特色研究资料,聘请专家对我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创建等工作进行指导;在分析总结我校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归纳出一系列特色办学的基本策略、衡量指标,及具体优差等级标准,依此衡量学校办学的特色和水平,找出阻碍其特色办学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改善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总结形成特色学校创建的“三位一体”模式和具体策略。第一层面:认识 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根本论述。人对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是人类追求并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性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小学生对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认识过程,就是对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规则的分辨、识别、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明礼仪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正确的能动反映。具体内容表现为:①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内容的认识;②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用的认识。
1.以校本德育课程为依托,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我校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课题实施目标,开发了中华传统经典名著校本课程。按照“讲故事—明道理—提要求—重践行”的途径,挖掘中华传统经典名著中“忠、孝、礼、勤、俭、让、仁、诚”等内容,吐故纳新,结合时代要求,编写了《小学生礼仪》的校本教材。(1)校本教材。
(2)校本课程的延伸。把传统美德故事,《弟子规》《三字经》四书中的经典名言警句,近现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课程的一种延伸,并把每一个德育项目都用口号贯穿行动。(3)校本课程的使用。
《小学生礼仪》利用“地方与学校课程”进行。
第二层面:强化 是对学生基于已有的习惯行为经验和知识,运用必要的工具,作用于客观对象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活动,是能动地、创造地对获取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形成真理性的习惯行为认识和观念的过程。向学生提出习惯形成的要求,必须先强化小学生的认识。
创设“至善至正”校园文化,加强传统美德熏陶。
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时,以“明礼善行德润人生”为理念,将现代文明气息与国学传统文化底蕴,与“站好走好人人争好”的校训有机渗透,揉和“校史文化、现代礼仪、古代礼仪、师生风采等文化墙”、“浮雕墙、学校赋文墙” 等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富有教育性、趣味性的校园文化,不断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以“文化”为切入口,以德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建设高品位的班级文化。在班级里营造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情感的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互相融合的文化。每个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设计班训、行为准则,建立图书角、荣誉栏和展示台,提供学生交流传统经典名著的平台,展现学生文明的闪光点。第三层面:内化 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把不稳定的认识转化成稳定信念。内化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刺激—理解—接受。“内化”即食物的消化,“内化”的前提是人饿了。因此,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内化前提,就是主体必须对特定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有了内心需要,对行为规范有了意识自觉和认同感。只有这样,内化才成为可能。行为规范的内化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否能真正形成的关键。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传统美德、传统文化,增强文明礼仪教育实效。在语文课中,加强对经典诗文的教学,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美德的要素,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内化成自己的礼仪行为。在音乐课上学唱经典诗词歌曲,使学生对诗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美术课上让学生选自己喜爱的诗句,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绘画,并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制成作品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把品德课中的教育内容及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归纳、整合,形成了目标明确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第四层面:外化 是学生自动地将行为规范表现为外在的行为。行为规范的“内化到外化”是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否真正形成的标志。外化行为直接与行为规范相对应。开展体验教育,践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将传统美德教育和少先队体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了校内“学校——班级——个人”和校外“学校——家庭——个人”三个层面的学习网络。在学校层面,利用校会、大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叙事说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从规范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做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如:开展“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着力于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制定《五小文明活动方案》《路队放学实施方案》《隆化六小文明礼仪小标兵争创活动方案》;定期开展专题体验评比活动周:“五小文明”小标兵如“地面无纸巾日”、“抽屉无垃圾周”、“无追跑中队”、“无欠交作业周”、“和电视say goodbye”;配合“一周一个好习惯”的活动的开展,开展“好习惯标兵”的评选、习惯和我一块成长”的征文评选、“一周一记”等活动。让“好习惯标兵”在升旗仪式上亮相,表扬并授予他们作为升旗手的荣誉,调动了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班级层面,通过早读、诵读、抄写经典诗文和传统美德的警句名言,认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验传统美德的价值;通过集会、班队活动,自主制订班规、班训,在讨论、筛选、确定、执行班规中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在个人层面上努力规范自己。在校外的层面上,通过召开家长会,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印发资料等形式让家长参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以身作则,影响教育孩子。
(二)策略与方法
1.组织教师学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学习教研理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让教师设计礼仪课教案,开展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活动。深化文明礼仪教育。
2.本实验是全校性实验,每周全校集中收看礼仪专题讲座。学习文明礼仪,同时利用校本课程---《文明礼仪读本》和新修订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弟子规》、《三字经》、《四书五经》读本选编为教学蓝本来深入学习文明礼仪。3.利用校本课程---《文明礼仪读本》和中华传世经典选编读本把礼仪课做为学生道德体验教育基础训练课,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在自然常态下进行每班每周一节课;同时加强礼仪教育在各科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尤其将校本礼仪课教学与思想品德课整合,强化道德认识,进行文明礼仪行为道德体验的训练。
4.学校大队部开展大型的文明礼仪主题活动训练学生文明礼仪,同时在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中学习实践文明礼仪(社会调查、综合实践活动与农村小伙伴交往,通过礼仪课堂教学,口语交际礼仪的运用得以强化); 5.各中队也利用晨会、班队会活动作为礼仪教育拓展课程,诵读中华传统经典名著,扎实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自主设计自主评价,全员参与。
6.学校组建文明礼仪特色训练队,分阶段总结、评比。每学期评比礼仪特色班,为特色班级挂牌。评比、表彰礼仪小标兵。开展“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评选、表彰。以榜样带动师生自觉遵守规范自身文明礼仪行为。
7.创设良好校园环境。把有关的礼仪教育内容的誓言、警句做成礼仪展板、专栏张贴在校园里,从而净化美化文明校园,使学生一入校园,就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礼仪氛围。
8.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情况。家长参与对孩子家庭礼仪、社会公德礼仪的培养与评价,以形成家庭礼仪教育的氛围和教育场。学校设立“红领巾监督岗”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九条要求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检查评比(从晨起上学在校放学回家就寝前等规范出九项具体要求),通过队员自评、家长评、教师评、学校综合评,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礼仪之星和文明礼仪小标兵。
9.让学生编写传唱校园礼仪三字歌;开展礼仪知识竞赛,礼仪行为表演等活动 ;收集古典礼仪名言,宣讲古人、名人礼仪故事;开展中华传世经典名著咏读等等形式教育活动。
10.向学生家长发放文明礼仪教育的倡议书,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度。
第三篇:幼儿园环保教育反思及实施策略探究
幼儿园环保教育反思及实施策略探究
[摘要] 现今,幼儿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关于这一领域的教育内容与实施方式方法,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究,本文通过幼儿环保教育若干现象透视,从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中的环保教育目标入手,生成了若干主题活动,希望活动中的渗透理念对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提供参考和帮助,从而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境情感,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环保教育;环境;幼儿;生成活动;整合;互动
一、环保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一)环保教育的概念
关于环保教育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众说纷纭,美国的《环保教育法》(1970)认为:“所谓环保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它要使学生环绕着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等,对于人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和影响。
我国的《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则认为:环保教育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这是当前我国关于环保教育的权威概念。
从上述的界定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共同的东西,即环保教育的概念至少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1、环保教育是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展开的教育过程。
2、环保教育的目的,一是使整个社会对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种新的敏锐的理解,二是培养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以及维护高质量环境所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但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保护人类环境。
3、环保教育的手段是“教育”,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环保教育,又包括家庭环保教育和社会环保教育,既包括正规的学校环保教育,又包括非正规的学校环保教育,还包括要人们遵循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决策及行为准则的教育。
4、环保教育的内容主要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
所以环保教育应恰当的理解为终生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教育,环保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和智力的概括,它更多的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自然的尊重,这其中蕴藏着浓浓的人文关怀。
(二)环保教育的意义
正视当前的社会现实,我们发现了很多由于人类不适当活动所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然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问题应得人类高度重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看到了环保教育的价值。
虽然当前许多幼儿园开展幼儿环保教育,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幼儿园的环保教育模式单一,以老师上课为主,有的老师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虽然幼儿在一系列活动中掌握了一定量的环保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环境意识,但在日常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却发现幼儿常会做出一些和他已具备环境意识不相一致甚至相矛盾的行为举止。所以幼儿园如何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以幼儿身心特点为基础,通过何种方式、途径,选择何种内容、方法,采用何种教育策略都是我们需要深刻反省钻研的问题,所以我从幼儿园课程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出发,生成相关主题活动、提出相关教育理念,希望通过该实施探究提升幼儿教师的环保教育理念,增强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环境情感,加强家园间的合作,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的行为,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环保教育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工作方案(一)研究方法
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二)研究思路
1、对当前幼儿环保教育现象进行透视与反思;
2、寻找相关环保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
3、对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生成活动进行探索与实践。(三)具体工作方案
1、当前幼儿环保教育现象透视与反思
随着环保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一所所绿色学校、绿色幼儿园应运而生了,环保教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着,孩子们在这一系列相关的环保教育活动以及环保氛围中掌握了一定量的环保知识,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环境保护的意识,但在日常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却发现幼儿常会做出一些和他已具备的环境意识不相一致,甚至是相矛盾的行为举止,以中班幼儿为观察对象发现了一些现象:
透视:
下午小朋友吃完点心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洗完手就急急忙忙跑出了洗手间,有几个水龙头没关紧,水一直滴答滴答的“唱着歌”„„
我问:水有什么用?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啦,怎么办呢?
幼儿答:没有了水我们人会渴死,我们人、动物和植物都要喝水,我们要节约用水,洗完了手要关好水龙头,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
纵观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孩子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知识、意识,但他们是“光说不做”,意识是意识,行为是行为,意识和行为是相互脱离的。虽然这只是部分现象,但为什么幼儿不能将自己形成的认识反映到日常行为上,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判断呢?这不禁引起我深深的反思„„
反思:
我们的环保教育是否刻意追求知识化、形式化,却忽略了环保教育的实践性、社会性呢?
作为一名教育者,你是否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随时给予幼儿以督促、鼓励,引导幼儿把学到的环保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呢?
要让幼儿的环境行为得以巩固,你是否考虑到将幼儿园、家庭、社会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呢?
我们都希望用一种环保教育的绿色理念给孩子营造一片绿色的天空,希望他们在一片绿色中去惊奇、去探究、去梦想、去思考,以致能收获一颗叫“爱”的种子。作为幼儿教师,我寻找着原因思考着现象,想结合环保教育的理论,生成环保教育的相关主题活动。也许我的力量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去播撒一点爱的阳光和雨露,相信那颗种子会生根发芽,我们因此看到一种东西叫做“希望”。
2、卢卡斯环保教育模式的理论
著名环保教育学者卢卡斯提出环保教育模式,“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中的教育是发展有关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意识、知识和理解,它偏重于环境科学知识的传授,是学校环保教育的普遍形式,为了环境的教育将环境的改善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目标,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责任感和激发他们参与解决环境的动机,突出批判性特征。在环境中的教育则以学生实地活动为特征的教学过程,它多采用户外教育形式,大多通过实地学习来进行。通过鼓励个人接触自然来谋求发展,具有强烈的经验倾向。他认为“在环境中的教育”最为适合学前阶段的环保教育,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以幼儿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并最终付诸行动,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活动就依据此思想,创造条件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
3、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生成活动
(1)利用公园、社会等社会资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使之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它所激发的情感是朴素的、原始的。教育的责任就在于将这些淳朴的情感逐渐引导上升为幼儿对自然的自觉关心和爱护,使孩子们在头脑中产生环保意识的雏形。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
在公园郊游时,作为教师就有意地进行引导孩子们观察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当他们悉心聆听小鸟唱歌时,我告诉他们,小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才能有这么漂亮的嗓子;当孩子们被池塘里活泼的鱼儿所吸引时,我对他们讲,鱼儿这么快活的在池塘里无忧无虑地畅游,是因为假山上流下来的干净水使他们有个舒适的家;当孩子们在小树边愉快地嬉戏时,我告诉他们小树是人们的好朋友,它绿色的叶子就好像空气的过滤器,我们应该保护它,不破坏它脚下的土壤,不随便折断它的枝杈,让它像小朋友一样茁壮地成长。孩子们为湖水中的倒影,为盛开的荷花而欢呼,为蔚蓝的天空、变幻莫测的云彩而惊叹,此时,孩子们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关心、热爱环境的情感油然而生,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郊游结束后,我们还组织了一次美术活动——“蓝天碧水大花园”,让孩子尽情描绘心目中的绿色世界。由于孩子们有了亲身体验,所以画出来的图画可谓是五彩缤纷,绚烂多姿:五颜六色的鲜花,绿色成荫的森林,透明清澈的西湖,瓦蓝瓦蓝的天空„„其中有几张图画还溶入了孩子们的美好想象。每一张画画出来的世界都那么美,那么整洁,那么赏心悦目。我把这些美丽的图画集中贴在了一起,请孩子们欣赏、介绍,孩子们兴奋得惊呼起来:“啊!好漂亮啊!真像一个大花园。”我不失时机地说:“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大花园,如果我们都来珍惜它,保护它,它就会像这个花园一样美丽。你们愿意保护它吗?”“愿意!”在孩子们响亮地回答声中,我完成了环保活动。
(2)通过环保图片、照片展,引导幼儿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各种动植物的各种特性,并喜爱它们,我们开展了环保图片、照片墙饰展。墙饰分两个主题,一主题是“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师张贴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幼儿拿来了自己和动物的合影照,通过师生共同介绍、欣赏照片,幼儿懂得了一些动物的特性,以及人们不正当的行为会给动物造成大的危害,增强了爱护动物的意识。另一个主题是“地球妈妈生病邮,我们应该怎么做?”启发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一时间,家长纷纷带领孩子们到大街上,公园里,小河边去寻找有关资料,有的拍了各种照片,如河里的各种漂浮物、小草被踩的惨状、垃圾满地等;有的从报纸上剪下有关环保的图片,如解放军叔叔擦洗马路栏杆的画面,大家植树的场面。通过直观比较,幼儿清楚地看到人们好与好的行为带给环境的影响,为自己以后的行为有了参照标准。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让幼儿亲自目睹环境受到污染而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带幼儿来到了一条又臭又脏的小河边,水面上到处漂浮着各种垃圾,时而有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孩子们纷纷叫起来:“真脏啊!好恶心!”还用手捂住鼻子。我告诉孩子:这就是人们乱扔垃圾,把原本干净的水污染池,把小河里的鱼、虾都毒死了。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体验到:清洁环境和肮脏地方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他们不仅知道了污水的害处,还增强了节约自来水的意识,从而激发幼儿关心自然,保护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3)将环保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变废为宝、关爱植物等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环保启蒙教育本身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期儿童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缺少了具体形象的事物,孩子们很难理解与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含义。因此,幼儿的思维结构决定了实施环保教育不能以说教的方式来灌输,而应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我们以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为依据,根本互动原理,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直观、有趣、积极、愉快的活动中主动活泼的接受教育。
活动案例一:给小花、小树浇水、锄草
为了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要给花草浇水拔草”,我和幼儿共同做了个实验,买来三盆小雏菊,其中一盆经常浇水、拔草,另两盆则不去照看,过了一段时间,再来观察,我们发现经常浇水拔草的雏菊依然开得很好,可另外两盆花已枯萎,而且长了不少杂草。通过实验孩子们得出:植物和人一样都离不开水,如果不经常为小花拔草,花的营养会被杂草抢走,都会死掉。我问:“那我们怎么帮它呢?”“多给它浇水!”“把杂草拔掉!”“多给它晒太阳!”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拿了小水壶、小锄头来到公园里,给小花浇水,为小树锄草,开展活动时,幼儿像放飞的小鸟,在教师的指导下给小树、小花浇水,认真地拔掉花坛里的杂草。孩子们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所感受的东西比单调的说教要有意义得多。
活动案例二:在社区中捡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活动
自从看了那条肮脏的小河后,孩子们都明白了乱丢垃圾的危害。我们带领幼儿到社区开展了捡垃圾活动,孩子们用小钩捡起地上的废纸及丢弃的废品,放在准备好的废品袋中,一起扔到垃圾箱里。看到变得干干净净的地面,孩子们都会心的笑了,亲身体验到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会带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环境。为了让幼儿明白垃圾的同用处,我们还开展了垃圾的分类活动,告诉幼儿:玻璃瓶、易拉罐、矿泉水瓶、废纸等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出新的产品,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废旧化学物质、旧针头这些有毒、有病菌的垃圾,要生埋或焚烧,以免病菌蔓延。
活动案例三:积极开展无毒无害废旧物品的收集与制作活动
为了让幼儿真实体验对环保应该做些什么,在幼儿园设立废品回收集是一项非常好的举措。为此,我们在幼儿园大门口摆放了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在班中摆放了一个废旧物品回收箱,并告诉幼儿:生活中有的垃圾是不能随便乱扔的,比如废电池,因为废电池被随便乱扔后会对土壤和水造成破坏,严重污染环境,一定要扔到专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里,集中处理,经过回收加工能再次成为有用的资源。除了废旧电池可以回收再利用以外,塑料瓶、可乐罐、牙膏盒等经过加工处理,也可以制出新的产品。在这以后,经常有孩子把废旧电池、塑料瓶、可乐罐、牙膏盒、挂历纸拿来,分放在两个不同的废品回收箱里,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孩子们带来的废旧垃圾装了满满一箱,废旧电池也拿来了近50节。
为了让幼儿能更进一步了解废旧物能循环再用的作用与意义,我们开展了“运动小脑筋,废物变成宝“的小巧手比赛。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达到玩中学、玩中做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一件件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出来了,用牙膏盒做的电车,用大纸盒做的帽子,用香烟盒做的机器人。用快餐盒做的大螃蟹„„幼儿感悟到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宝,不应随手丢弃。我们还号召家长利用废旧物品为孩子做一件服装,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动脑筋,找材料,想款式,忙的不亦乐乎,做出来的服装充满了新意:有挂历纸做的百折裙,有塑料袋做的衣服,有瓶盖扎的帽子,有包装纸做的婚妙裙等等。当孩子们穿上这商店里买不到的衣服,在小舞台上展示时,真叫人眼睛一亮。
正如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鼻祖弗洛伊德指出:儿童发展的早期经验是决定个体日后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在幼儿期,对其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爱环境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三、总结及展望 在幼儿阶级进行环保教育是整个环保教育的起点。在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如何使综合取向和以活动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在学校和课堂里顺利运作,有赖于教师如何营造学习气氛和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幼儿具有一贯的学习方式,或许以下原则方法可做为参考依据:
(1)强调亲自经历多于教学——幼儿的学习是探索和自发的活动,老师的角色应是启发者,其学习的特点应是乐意参与、亲自动手、五官尽用和主动探索。小朋友不应只是静静的聆听和服从,或只追随老师的意见和行动。老师应以小朋友最有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为学习的出发点,启发他们提出个人的不同意见。
(2)以自然环境的珍爱为重心——不要以深奥的科学知识为学习基础,应以对自然界的一种爱护态度作为出发点,培养幼儿对水源的珍惜是最重要的。
(3)教师显示个人对自然界的兴趣,对幼儿有正面的影响。幼儿大都以成年人为模仿对象,教师对大自然现象问题表示兴趣、欣赏及关注都有助于点燃及延续学生对大自然的爱心。
(4)教师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爱护和尊敬——对小朋友口头讲授爱惜地球之法不如以身示范来得有效,如爱惜动植物和野外生物,小心处理废物,尽量循环再用材料等均是行之有效的亲身示范方式。
(5)各种教育互相渗透,尤其注重游戏的教育力量。(6)紧紧抓住随机教育给你带来的契机。
(7)家园社区形成一股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从重知性的环保教育到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幼儿环保教育理念最为重要的转换。环保教育不单是知识和思想层面,亦需配合实践的行动来支持体验,因此如何与日常生活的环节紧扣起来开展是环保教育重要的一环。
面对天真幼稚的孩子们,我们知道,年幼的他们尚不能在今天做出什么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但是保护环境本身就是一项需要社会个体从点滴行为中贡献和参与的事业。我们所做的是帮助孩子们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孩子们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这是孩子们在今后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素养和品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下一代具备环保的意识和习惯,需要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热爱自然的感情,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正如世界著名动物学家珍.古道儿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如果每个人都播撒一点绿色的阳光和雨露,让环保教育的种子洒入每个幼儿的心田,相信他们会看到绿色的希望。让我们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为会思考、会探索的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参考文献:
[1]管培红 王益红,幼儿环境素质教育(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2]李子建 马庆堂 黄群英,幼儿环保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3]孙方民主编,环境科学大词典(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5]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6]吴立宝 张杰,论幼儿环保教育理念的提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7]王冬桦,关于环保教育几个问题的研究,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8]姚亚平,在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视环保教育的作用,环保教育,2001年第1期; [9]马万美 张瑞银,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山东教育,2003年8月版。
第四篇:浅谈幼儿园环保教育
浅谈幼儿园环保教育
叶敏珊
让幼儿初步了解环境与生存的关系,从小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广在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少,如何在这样小的孩子中开展环保教育呢?下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并利用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认识美、感受美
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和形成概念的。环保教育首先应从认识美和感受美开始,只有让孩子先感受到美的环境并热爱这个环境,他们才不会破坏并极力保护环境。孩子散步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园内优美的环境——五颜六色的鲜花;绿绒的草地;郁郁葱葱的树木;生机勃勃的田园;干净整洁的地面;生动有趣的吊饰---有些内容还结合环保教育和季节特点定期变换,如“爱护小树苗”、“节约用水”、“我的幼儿园”等。老师有意识发引导他们感受美丽的景色,并以在这么优美的环境内生活感到高兴,随之自然萌发出要护环境的意识,产生对美好环境的情感倾向,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如生活自理方面,教师创设整洁的生活环境将图书、桌椅、玩具整齐摆放,让孩子们发现整洁有序的环境是很美的,并产生保持整洁的愿望,然后再帮助他们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从而认识自身清洁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除了利用园内的环境优势,还要创设良好的小环境配合教育。我们在布置环境时,既考虑幼儿知识经验少、生活范围窄、理解能力低等特点,又注意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且易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入手选择教材,如选用“维护公共卫生”、“呼吸新鲜空气”等主题配合当月的环保教育,并用谜宫 的形式,以“小兔子该怎样回家”提出问题,请小朋友给它找出一条正确的路。这样的主题单
一、形式生动,留给幼儿思考的余地比较大,能使其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中粗略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
二、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显易懂的环保活动
幼儿的认知是通过具体形象的活动来实现的。他们所能理解的环保知识仅停留在表面的观察和事物上,因此,必须为幼儿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易懂的环保活动。比如我们在“垃圾”、“噪音”、“水”这几个系列活动中,分别采用儿歌、故事、音乐、绘画、体育游戏、小实验、角色扮演等形式,并使之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幼儿,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又如美术活动“花儿朵朵”,教师让幼儿运用绘画、撕纸、粘贴、印画等多种形式的手工操作,结合环保主题,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再如在讲“水是怎样被污染的”这一话题中,教师采用了故事、绘画、小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边讲故事节便于绘画时,幼儿就当场绘画。这样,幼儿就在边听故事边做实验边绘画这一过程中理解了污染的成因,原来较抽象的内容也就变得具体主动,便于幼儿接受。
三、注意环保知识的系统性
环保知识范围大,内容多,如果不围绕一个主题系统地介绍,幼儿所得的知识就会很零乱,无法有效地建立环保意识。只有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若干个活动,使主题内容反复以不同形式在各类活动中出现,这样才更容易被幼儿理解接受。如在“垃圾”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及时表扬主动捡起地上纸屑并扔进垃圾桶的确良幼儿,接着展开一系列活动,如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朗读儿歌“讲卫生”,开展 体育游戏“不跟垃圾交朋友”等,显然,由于“垃圾”这一主题在一系列活动中反复出现,因而使得孩子懂得了个道理并付诸行动,此后,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许多孩子看到地上的纸屑,都能主动捡起并扔进垃圾箱了。
四、将环境教育属于游戏之中
在环保教育中,各种游戏都是环保教育的继续、扩展和深化。它为孩子们提供机会,满足他们参与保护环境的愿望。孩子们在了解环保的有关知识和道理后,很希望马上付诸行动,亲自尝试,而日常生活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让他们逐一实践。这样,游戏就成了孩子获得“实践”机会的主导活动。因此,我们在“垃圾”、“噪音”等主题活动中的设计了多种环境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乱扔垃圾、大声喊叫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五、让家长参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只有家长了解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才能在开展环保教育时取得家长的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对联幼儿进行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得明显的成效。孩子们不但具备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开始把这种意识体现阶段是常生活的行为之中。如他们 看到了人踩草地就会上前制止说:“你不能干不是环保小卫士”。有的孩子会自觉地把地上的碎纸等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并说乱丢垃圾不是乖宝宝;有的孩子主动把未关的水龙头拧紧,还有的孩子在家不准爸爸抽烟等。孩子们的这些情感、认识是来自于他们自身经验的,他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获得有关环保的正确认识,从而调节自已的行为习惯。
二00九年五月
环境保护与人格教育
田彩云
在临近世纪之门的时候,未来的脚步声已隐约可辩。面对21世纪现代基础教育的挑战,南洋模范中学鲜明地树起了“人格教育“的施帜。南洋模范中学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告诉我们:成才必先育人,只有当知识与品格、意志,价值观倾向等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才能培养健全人格,选就用人才。人格教育是指对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入格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的教育。人格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现代学校教育应予重视。
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破坏是由人的盲目于为造成的,要改变这种恶化的关系,还要靠觉悟了的人的自觉行为,因此,通过环境教育以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理应成为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把爱护人类生存环境为人格教育目标,我们把环境意识、社会公德与实践行为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目标。南洋模范中学曾以“勤、俭、敬、信”。的校训培养了一代代爱国志士和国家有用人才。现在,将其作为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基本要求,赋予它新的涵义和时代精神。其中的“敬”除了尊敬老师、长辈,更要教育学生有两个“热爱”的精神,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自己的祖国,对自己的事业应该有一种强烈的敬业精神。这包括要求学生自己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只有首先尊重自然,自然才会“尊重”人,有效地服务于人。人对自然的改造,要把眼前的局部的需要同长远、整体的需要结合起来,把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促进自然界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当代,环境道德已成为每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思想素质,是健康人格的一项重要内 容。
因此,南洋模范中学在人格教育中,贯穿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关心教育”——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世界的繁荣和发展、关心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人口、资源以及生态平衡)。并且结合上海市民的“七不”规范,倡议“校内七不”规范,少先队大队部结合“三星”队员的评比活动,设计了雏鹰计划,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调查和教育活动。总之,环境意识与在校学业课程相结合,环境责任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相结合,是南洋模范中学将环境教育目标化的基本措施。
二、“环境保护”在现行中学课程体系中的设置人格教育认定人的主动的,全域的发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学校首先是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场所,而智能与品格、教学与教育是“一张皮”的关系,不是割裂的形式外壳。南洋模范中学,一如既往,把“把一课堂”作为实现全面人格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把环境教育的内容列入三大人格目标(意向领域目标、行为领域目标)之中,要求在必修课中增加环境保护的知识内容。
通过教育,首先要形成学生对人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正确的、科学的认识。认识人是自然之子,而不能仅把人看作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环境存在着共命运和与相依存的一面,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点,特别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总之,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被称为“未来最伟大的事业”这个新世纪的期望,必然孕育于今天的中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中。
现在,南洋模范中学的环境已渗透到语文、政治、英语、劳技、生物、地理、化学、物理、数学、音乐、美术等十几门学科,并开设了以“环境教育”为 主的选修课。各教研组有计划地对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开设公开课,学校把环保渗透作为教研组评优的指标之一,要求老师们写出环保渗透论文,在校内评比,给予奖励,选送优秀论文参加“96”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成果评比。尤其是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实验演示、药品处置、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时,有机地结合环保知识,做到细水长流,让涓涓细流浇灌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人格素质。
当然,人的主动的、全面的发展,又决定了它不可能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第一课堂”、“讲堂讲授”,它必须借助师生之间更充的交往,受到了充分的交往,受到更富有生气的各种经验的影响。因此,除了“第一课堂”之外,我们十分重视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了,“大气临测”、“水质测试”等课外活动小组,用动、植物做试验,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二、社会实践将环境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南洋模范中学的人格教育,在育人途径方面强调STSD模式,即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 Development)相互联系起来的教育,要求把学校教育置于社会之中,与社会息息相通,让学生从小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上海市环境科学讨论会”、“全国生物百项活动”、“上海的未来设计”“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水质调查”、“STS角色扮演活动”等社会实践,在参与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参与中提高人格品味。这几年,我校学生在全国以及上海市有关环境竞赛中获奖的课题几乎全部选自上海环境中的热点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调查或实验,然后整理原始记 录资料,通过分析,得出科学结论,写出科学小论文,其中如“无污染风动车设计与制作”、“被动吸烟对健康的危害”、“用生物方法评估上海公园水质的富营养化”、“上海气候的今天与明天”、“室小何须大,园小情更浓”等等。最近,我校高中生正在进行“合理使用土地”课题,人STS角度进行社会调查活动。
同时,我校十分重视依靠社会力量,取得方方面面对环境教育的支持。近年来和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徐汇区环保局等单位联系,请市环保局、同济大学等专教授来校作“人与环境”、“水质与健康”、“环境现状与未来”、“环境与发展”、等专题报告,聘请上海医科大学等专家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带领学生到大中华橡胶厂、合成洗涤厂等地参观,由于这些单位的支持、专家的指导,学校获得了更多的科研动态及社会信息,提高了环境教育的质量和层次,也提高了环境教育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结语 由于把环境保护纳入学校人格教育的总体目标之中,我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正朝着制度化、经常化方向发展。每年上半年,结合三月“植树节”、四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六月“世界环境日”等进行宣传活动。暑期组织师生夏令营赴宁波等地考察;每年下半年“科技节”突出环保特色,把环境知识宣传教育与提高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结合起来,与学雷锋为社会做好事等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建立青少年护绿队,分块包管校内外域绿地,开展护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育人效果。
道滘镇济川幼儿园 二00九年五月
第五篇:幼儿园环保教育 文档
幼儿园环保教育探析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更加体现出“环保教育当从孩子抓起”的思想。所以幼儿园应该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我园将环保教育列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胆探索,尝试将环保教育贯穿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环保知识。结合幼儿园实际制定环保教育方案,从而使得我园环保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一、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1、利用优美的环境教育幼儿爱护环境,让幼儿感受美与和谐。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幼儿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从爱护、亲近我们的校园做起。因此,教师可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界,从而激起他们对身边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潜移默化地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寓教于乐,将教学活动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提高幼儿的环保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做有心人,善于发现和捕捉可供教育的因素。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及教学实践中,将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向四周辐射。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使幼儿了解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并懂得利用废弃物,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
3、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观察、好发问,且容易接受新事物,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将环保教育渗透进去,如,教师可以在结构游戏、美术活动、户外活动中,和幼儿一起收集废品、利用纸盒、纸筒、小石子等,制作卡车、飞机等,让孩子们从游戏中懂得环保知识,懂得如何去利用废品变废为宝,在游戏中激发孩子保护自然,让幼儿形成关心、爱护自然的良好行为习惯,为长大后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的行为打下良好基础。
二、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一系列活动。
为了使环保教育深入而持久,结合环保日,要经常性的开展环保主题教育,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丰富幼儿环保知识,增长幼儿环保意识。
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世界环境日,我们可以设计造绿、爱绿、护绿为主题的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到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将环保教育渗透在家园活动中,形成环保教育合力网络
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特别是孩子的一些习惯行为难以持久,只有家庭、社会共同教育,方能使环保观念在孩子脑中扎根。家长要心系后代,摒弃陋习,为孩子创造老幼连心的环保教育氛围。
总之,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提高全人类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教育幼儿从小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我们生存的地球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一起为保护人类唯一的地球环境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