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家教知识
幼儿园家教知识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发育阶段,是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重要的可塑时期。
3~7岁的幼儿大部分要送到幼儿园,幼儿在家里和幼儿园的学习、活动配合的如何,是决定幼儿教育成功还是失败的重要环节。家庭与幼儿园尤其在幼儿思想品德方面的配合教育必须对接用一个标准,统一口径共同协调。如果配合不好,或不配合,标准不一,那么,幼儿将无法分辨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是”与“非”,对幼儿的道德形成,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以及体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形成“差别障碍”。这一障碍将使幼儿教育误入歧途。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对接要注意以下各点:
1.家长要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条件,教育内容,在入园前就向幼儿解释明白,减少幼儿入园后的陌生感。
2.入园后要详细向老师介绍幼儿在家里的教育内容、方法、计划,以求得老师的配合支持。
3.详细介绍幼儿的身体健康情况,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幼儿的行为习惯。
4.幼儿回到家以后,家长要详细询问在幼儿园的生活感受,学习情况。要协助儿童消化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
5.经常与幼儿教师交换家庭、幼儿园教育的配合情况,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6.对幼儿进行集体主义、合群性、分享性教育。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如何使幼儿养成合群、集体主义观念,非常重要。
7.尊重、信任老师,对幼儿回家“状告”老师“偏心”、“打骂”和幼儿欺负之类的情况,家长要耐心听,然后仔细开导,使幼儿养成尊敬老师,团结儿童的好习惯,为将来进入学校打好基础。切忌在幼儿面前贬低老师、袒护孩子。是非标准对自己和其他孩子都只有一个,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打了别人就不受批评,而别人的孩子打自己孩子就暴跳如雷。家长在儿童面前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的效果。
8.幼儿后期,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携手,做好入学前教育。儿童身体、心理、学习态度方面的入学准备十分重要。
第二篇:幼儿园家教宣传知识
培养幼儿的优良性格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在早期教育中,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属重中之重。人的性格品质是多方面的,以下6个方面是良好性格的基础,如果从小具有这6种性格品质,长大了其他优良品质都会自然派生出来。
快乐活泼
快乐的孩子爱笑不爱哭,无忧无虑。而活泼并不只是好动,更不等同于吵闹。活泼的孩子有6个表现:
表情活泼:脸部表情丰富生动,看得出微笑、高兴、着急等情绪,可跟大人开玩笑;
嘴巴活泼:表达、吐词清晰,喜欢讲故事见闻、猜谜语、说绕口令等;
感知活泼:见过的、听过的、做过的记得快,认颜色、形状、方向都很清楚;
双手活泼:会劳动,会做手工,饲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等,手很灵巧;
身体活泼:表现在能歌善舞,爱做游戏、爱运动等;
思想活泼:喜欢提问、讨论、争论、识字和读书等。
安静专注
不能安静专注的人难以成就大事,活泼的内在表现就是安静。而专注的孩子,即使是玩也能玩得专心,全身心地投入在玩耍中,得到最大的快乐和收获。而不能专注的孩子,该静静不下来,注意分散,“玩野”之后到小学再去纠正就很困难了,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勇敢自信
婴幼儿的勇敢自信主要表现在不怕黑暗、鬼怪、孤独、小动物、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很可爱,即使只是潜意识的感觉,也会有自信情感的流露,这与骄傲、没礼貌、不友好的性格完全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
勤劳善良
从小会劳动的人以劳动为乐,也会关心人。大人回到家,孩子帮你拿拖鞋,你的鼓励“孩子真乖、真能干”是对他最好的肯定。从小关心家人和周围的人,这样的孩子一定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我建议4~5岁的孩子要学会做饭,5~6岁的孩子要学会做菜。
独立精神
孩子的独立性格应该表现在从小自己会睡、会坐、会玩;1岁以后可自己吃饭,吃得好、吃得快;会走之后,能够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父母的字典里没有“催”字。如果一个连吃饭都要家长七八遍催促、没有责任感的人,以后上学、找工作等都会依赖人,何谈成材?
创造精神
表现在对新奇的事情爱看、爱听、爱摸、爱做、爱问、爱记;喜欢自己动手,想办法玩耍,搞小发明等;家长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求异、逆向和发散思维。
性格的培养是有规律的,不靠督促、说教和打骂,而是靠不露痕迹的“潜教育”,包括环境育人、行为育人、爱的教育和积极暗示等。
纠正孩子偏食的几种办法
宝宝偏食孩子完全可能喜欢吃一种食物而不喜欢吃另一种食物,有的孩子由于不喜欢某些食物的味道或者习惯上很少吃某些食物,孩子的对各种食物的不同喜好,对食物的挑剔和拒食,严重的可以影响到孩子的营养和发育的,被人们称之为挑食和偏食。
“均衡饮食”的原则告诉我们,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来源于各类食物中,要想让孩子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就得让孩子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行为很容易导致有些营养素的不足,严重时会出现营养缺乏病,影响生长发育。
挑食、偏食的原因:
出现挑食、偏食一般与以下原因有关:
1.受大人的饮食习惯的影响。儿童少年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饮食习惯、饮食行为形成的过程中,主要是模仿家庭中的成年人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如果家中的成年人中间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孩子自然很容易形成同样不良的习惯。有时候家长不经意中说自己不喜欢吃什么食物,仅仅是这种说法就可以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造成影响,对大人所说的这种食物产生不喜欢的想法。
2.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如果家长不加以教育和引导,孩子的饮食行为就很容易进一步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教育孩子对每一种食物都要吃一些,避免不爱吃的食物吃得少,爱吃的食物吃得多。
3.吃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饭前吃零食会影响到孩子吃饭时的食欲、真到吃饭时挑挑拣拣,这也是养成挑食、偏食的一个因素。
4.吃饭前或者在吃饭时不要喝过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
当孩子挑食、偏食时,不要着急,因为不良习惯的纠正需要长期、持久的努力,用强迫、惩罚、哄骗、说好话等等消极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必须要有耐心。
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其实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外界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激发出一种自寻快乐的本能。那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首先,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许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其次,父母要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一些挫折障碍。对孩子来说,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要遇到苦难、阻碍,如果孩子平时走惯平坦路、听惯顺耳话、做惯顺心事,那么一旦他们遇到困难,就会不习惯,从而束手无策,情绪紧张,容易导致失败。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有意地给孩子设置些障碍,或对孩子的要求说“不”,以此给孩子“加点钙”。
第三,父母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和挫折。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易产生消极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就会消失,自信心就会增强,抗挫折能力也就培养起来了。
第四,在孩子失败后,要温情地鼓励孩子。生活中的不如意太多了,对孩子来说,家人的温情与支持是信心的来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多么希望孩子能一切顺利,但是挫折却像影子一样跟随着孩子的一生,我们只好把它当作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因此,当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父母更应看重孩子的心灵,用温情去温暖孩子,对孩子进行引导,避免挫折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第五,引导孩子多读一些伟人传记。读得多了,就感觉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困难、战胜挫折的过程。和伟人比起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实在算不了什么。伟人是在大海洋里与大波大浪搏斗,而我们的挫折,真的像在公园里划船时遇到一点小浪。
第三篇:幼儿园大班幼儿家教知识
幼儿园大班幼儿家教知识
家长们常常抱怨:教育孩子特别累。最让人头疼的,是孩子与人交往的问题。见到一位熟人,总要家长提醒了,才会打个招呼,分别时,也要家长提醒了,才会说声再见,根本没有以前的孩子那么懂事、合群,不用怎么教,嘴就“甜”得不行。
还有些孩子,他们入园、入学后,难以适应群体生活。别的小朋友都结交了许多新朋友,呼朋引伴地玩儿。可他们却孤零零地一个人,不知怎么才能进入这个群体。或者,已经结交了一些玩伴,却由于交往方式的失误,不是与其他人打架、争吵,就是畏缩、惧怕,最终被这个群体所抛弃。
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及时辅导,会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天真活泼的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而这些,都对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利。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擅长与人交往,原因并非是由于孩子内向,溯本求源,其原因恰恰是因为家长。初为人父母,家长们缺少教子经验,往往有种不知所措之感,会表现得过于严肃,力求让孩子尽快进步。在这种压力下,孩子的表现,已是种畸形的表现。孩子每天惊恐于自己如何做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性格自然会趋于内向,不擅言谈。
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过度,事事代为安排,也是孩子不擅交往的重要原因之一。您是否也做过类似的事:当孩子刚刚具备独
立活动能力的时候,您的眼睛一刻不停地关注着他,随时准备着,把他喜欢的玩具递到他手里,随时准备着把他抱起来。其实,就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已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感受,无法自由、充分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种限制,体现在社会交往方面,就形成了被动的局面。孩子生病时,家长更是事无巨细,紧张得什么都预先为孩子想到。往往是孩子想到的事情,没等他开口,就已经为他送到手边、嘴边,根本无须出口请求。在这种呵护下,孩子自然不愿与人交流。然而,当他走进园校和社会时,却已没有了这种呵护的环境,此时,再学习与人沟通,也就显得晚了些。同时,孩子在与人沟通和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得很调皮,此时,家长却又过于紧张。就像一个小笑话所说的那样:孩子对爸爸的女同事说,阿姨,你长得真丑。家长马上让孩子道歉,孩子想了想,说,其实,细看阿姨还是蛮漂亮的。家长马上生气地纠正:我让你道歉,可是并没有让你说谎。家长的这种顾左右而言他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在社会交往中无所适从。
家长的另一种代劳方式,则更加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带孩子出门时,遇到熟人,家长往往会抢先一步催促孩子:“这是小王阿姨,快向王阿姨问好。”“这是张叔叔,问张叔叔好。”这种情形多了,孩子会感到难堪并产生依赖心理,认为一切都有家长安排,自己当然也就无需思考,像吊线木偶一样无法真正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
教育孩子,无论是社交教育还是其它教育形式,都需要家长找到一种与孩子相匹配的方式。初为家长,就像一个刚学会开车的人,心情紧张,不知怎么来配合车的运动态式,对待车的态度,往往不是过
于紧张就是过于放松,弄得车也会受到伤害,而驾车的人也很累。所以,有经验的司机,往往会顺应车的运动,温和地驾车。
教育孩子和驾车是两回事,但在精神上,两者却是相通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与人交往或其它方面时,需态度温和,在精神上与孩子相通,在形式上,也需与孩子的性格、爱好等相配合。
第四篇:瑞雪幼儿园家教小知识.4
瑞雪幼儿园家教小知识
教子的“六大忌讳”
◇ 居高临下———如“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 冷嘲热讽———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
◇ 绝对否定———如“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如果把话说“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 言过其实———如“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
◇ 人身攻击———如“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孩子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
◇ 冷若冰霜———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第五篇:瑞雪幼儿园家教小知识.5
瑞雪幼儿园家教小知识: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你说话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却更开心了,对你的“命令”同样是执行的。这就是因为你蹲下来了,你用和蔼的口气和他说话。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他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