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纲 要》 读 书 笔 记(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7:3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 《纲 要》 读 书 笔 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 《纲 要》 读 书 笔 记》。

第一篇:学 《纲 要》 读 书 笔 记

学 《纲 要》 读 书 笔 记

我看 “向 儿 童 学习”

73061部队幼儿园谭慧

作品名称:《向儿童学习》

作者:刘锦

出处:《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第75页 内容概要:

本文介绍了刘锦老师在指导幼儿参加绘画比赛时,给了一些主题较鲜明的提示,如“奥运”“春天”等。可在巡视指导中她发现一名画画较好的幼儿因被限制了思维和想象竟无从下笔。通过及时反思,教师从孩子的反映中发现了自己的失误,敏感地察觉到了孩子的需要——他想描绘心中所想的画面。刘老师改变了指导方法,告诉幼儿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画——《给小鸟照相》,获得了二等奖。

启示:

《纲要》中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明确提出了师生应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科学教育观念。儿童向教师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教师为什么要向儿童学习?能学到什么?《向儿童学习》中刘老师的故事启发了我。

试想如果刘老师不尊重儿童,不从孩子的反映中及时查找自身原因,将会产生另一种结果:

首先,影响了孩子的认知能力。本来这位小朋友想画《给小鸟照相》,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却因老师的提示被否决了,模糊了他的认知。其次,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孩子画不出来,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第三,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受到限制,心愿得不到满足,使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最后,还影响了教师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不愿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必然对老师的做法产

生反感和抵触,甚至使孩子害怕老师,疏远老师,影响了师生的沟通。这些影响往往是终身的、不易改变的。可见,关注儿童的需要,向儿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处理不好师生互动的关系,原因在哪里?归根到底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转变观念,还不会尊重儿童,不会向儿童学习。

一、没有找准教师在互动中的位置

研究指出,“教师很少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活动,很多时候是以监督者的姿态在一旁观看;也很少与儿童作真正的交流,教师平时所谓的交流只是提问后听幼儿回答,或者是听幼儿反映同伴间的纠纷,然后解决。”我们仍然没有摆脱教师是发令者、控制者的身份,因此还不会尊重儿童。

二、缺乏自剖精神

教师在组织活动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往往先找客观原因,忽视主观原因;教育效果不理想时,先找孩子的原因,却很少找自己的原因。即使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也经常用各种办法去掩饰,根本不考虑尊重儿童。

三、不善于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

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都知道,他们有时做事半途而废,会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或玩一些危险的游戏,不是因为他们有意捣乱而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可是我们却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些缺点,遇到问题时,仍用成人的思维来考虑,用承认的标准来衡量。

四、不善于解决发现的问题

教师习惯了解决幼儿身上的问题和幼儿见的矛盾,当发现自己出现失误时就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解决了,耽误了幼儿的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转变观念,学会尊重儿童,从而向儿童学习呢?我认为:

一、放下架子,贴近儿童生活

教师和儿童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生活中是相互作用的。我们必须真正和幼儿在一起:以同等的身份和他们沟通;以朋友的角度倾听

他们的心愿;以他们的情趣和他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同时在生活中注意用幼儿易于接受的言行表达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和他们谈话时做到多蹲下;对他们的进步作到多鼓励,多赞许,多微笑;对他们的言行作到多倾听,多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每一个幼儿的需要,为满足他们的需要作好准备,为向儿童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放下面子,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

不应该害怕承认错误会丢面子,其实真诚的改正自己的是赢得尊重的最好方法。我们应学会从孩子的反应中发现问题,做到先从自身找原因:当孩子不理解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目标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当孩子疏远我们时,我们应当反思我们的态度是否真诚;当孩子给我们提意见时,我们应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恰当„„。孩子的纯真、质朴、真实、自然,有如一面镜子,照着我们的优点和缺点,有优点继续发扬,看到缺点及时改正,以实际行动向儿童学习。

三、放下尺度,从儿童的角度考虑问题

孩子是稚嫩的个体,在认知、能力、情感方面发展都不完善。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幼儿。幼儿有幼儿的特点,只有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尺度衡量他们的言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为正确处理好问题打好基础。

四、放下包袱,做好“接准球 ”的思想准备

在活动中,教师应放下追求“活动成果”的包袱,注重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一积极的心态看待幼儿在活动中的“乱”和“出格”等现象,熟悉幼儿“抛出的球”,并做出恰当的反映,及时改变自己的方法。实现向儿童学习的目的——“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总之,“向儿童学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他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获徐州市优秀读书笔记二等奖

第二篇:读书笔记纲要

读 书 笔 记 纲 要

《学习的革命》一书是我在十年前就拜读过的一本非常优秀的书,自从2008年来到学校担任教师一职以来,我更是一直在不断查阅此书,它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让我受用不尽,书中描述了15种发展趋势,例如我们正在逐步走向信息社会。由于通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正在起着变化,全球一体化趋势,更是任何人难以阻挡的,为了使人们有丰富的学习生活,教育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儿童,每个人都面临终身教育的问题。这本书提出的学习的革命是具有时代的特征的,对我们来说,有的可能是超前了,但还是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学习和教育方面都有着更广泛的内容。下面我就把这本书的大致纲要介绍一下:该书共分十四个章节,开篇为本书作者的前言,第一章 未来 包括十五个小章节,1 即使通讯时代2 没有经济疆界的世界 3 迈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四个步骤 4新型的服务性社会 5 有小变大 6 休闲新时代 7 不断变化的工作方式 8 脑的年代 9 妇女担当领导 10 文化民族主义 11 人口的急剧老龄化 12 新型自己动手风尚的兴起 13 不断增长的低层阶级 14 合作企业 15 个人的胜利

第二章 为什么你不要最好的(创造世界上教育体之所必需的13个步

骤)1 电子通讯的作用2 每个人必须通晓电脑 3 家长教育有待提高 4 儿童早期健康服务的重点 5 儿童早期培养计划 6 在任何阶段你都能赶上 7 适合每个个体的学习类型 8 学习怎

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 9 学校应该教什么 10 四个层面上的学习11 学习的三重目的 12 我们应该在什么地方教学 13 简

洁明了,去除行话

第三章 认识奇妙的人脑1三脑合一 2 神经细胞、树突、神经交子细胞

核隔离系统 3 你拥有七个不同的智利中心 4 人脑的两个部分大脑如何储存信息 6 四种不同的波长 7 关于大脑食物的简

单提示

第四章 自己动手指南(是学习效率提高5倍的20个步骤)1 从体育

给人的启示开始 2 敢于梦想、敢于向向你的未来3 色定特定的目标并规定期限 4 尽快找一位富有激情的老师 5 首先从概

貌开始6 多问 7 找出主要原则 8 找有实践经验的成功者撰

写的三本最好的书 9从新学习怎样阅读10 用图像和声音强化

学习11 通过动手来学习12 学会画脑图 13 换回忆的简便方

法 14 学习放松性警觉的艺术15 实践、实践、再实践 16 复

习和回忆 17 使用关联工具和记忆勾 18 趣味和游戏 19 好为

人师 20 读一门快速学系课程

第五章 怎样产生绝妙的创意 1 界定你的问题 2 界定最佳结果并设想

它如何实现 3 收集所有的材料 4 打破模式 5 走出你自己的领域 6 尝试各种各样的组合 7 使用你所有的感官8 关掉—

让他酝酿 9 利用音乐放松 10 把它带进睡眠 11 我找到了!他突然出现了 12

第六章 从开始就要正确出生更好、更聪明的婴儿的适用指南

第七章 关键的几年 1 一步步活动的至关重要性 2 运用你的常识 3

五种感觉 4 把整个世界作为你的课堂5 交流的伟大艺术 6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7 幼儿园中心的父母们 8 在学校里继

续同样的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

第八章 学习的秘密核心怎样像规划商业一样成功规划教育

第九章 真正的学习1 最佳的学习状态2 通向优秀授课的关键3 思考

它,储存到深层记忆中4 激活信息以加强学习5 运用它 6 复

习和评估 7 庆祝每一个成功

第十章 根据类型来作如何发现自己的学习类型并使用多方面的智力 第十一章 在学校快速迎头赶上1 新西兰的突破2 四分钟阅读课程 3

新西兰的阅读康复方案 4 电脑化的迎头赶上 5 注意力缺乏综

合症的神话

第十二章 走出退学困境1 运用日本的商业方法改进学校 2 以整个世

界为课堂的整体学习3 团体学习和大图片技术 4 迈向成功的六周课程5 超级营地带动整体进步

第十三章 规划明日的学校 1 作为终身、长年的社区资源中心的学校 2

询问你的顾客 3 保证让顾客满意 4 适合所有的智力品质和学习类型5 运用世界上最好的教学技巧 6 开发你的关键资源:

教师 7 使每一个人继承位老师又成为一个学生 8 规划一个四

部分的课程9 改变评估体系 10 运用未来的技术 11 把整个

社区作为一种资源来运用12 给每一个人选择的权力

第十四章 未来的商业世界1 电子多媒体的可能性 2 快速学习的商业

良机 3 作为一个学习团体的公司 4 作为一种商业经营的学校

或学院

该书重要的主题是:1 世界正飞速地经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将以前文字、印刷术和蒸汽机的发明那样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2 现在几乎一切都成为可能,这在历史上是首次。我们将是生活于巨大千里时代的第一批人。3 几乎世界上每一个问题都已经在世界的各地得到了解决。4 一个采用最佳解决发放的团体总能在他选择的任何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5 但是,虚度团体还没有学会怎样作出那样的选择。6我们需要一场学习的革命,与技术、知识和通讯爆炸相适应。7 这是一场思想革命,宜昌我们学会怎样学习、怎样找出既新又好的解决问题办法的革命8 本书示威者常温和革命而准备的指南。展望未来,在规划未来的学校和改变教育体制的问题时,本书作者强调要把学校当作社区的资源中心,把家长、学生、教师和整个社区紧密结合在一起,尽量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进行教学,结合我国实际,创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习的革命的新思路。

第三篇:近代史纲要_读书笔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后

2008130540.梁晋力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算起,时间只有一百多年,但却千头万绪,吩咐繁杂.蒋廷黻用他自己称之为“简略的初步报告”的一部只有五万字的小书,却能条分缕析,将近百年的时事写得深入浅出,充满真知灼见,成为一个时代的学术精品,堪称奇迹。

蒋先生这本五万字小册子成书于1938年.蒋先生1928在清华教书的时候,已有一个长期规划,准备用十年时间写一部中国近代史,并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可惜自1934年后,蒋先生便在国民政府中任职,随着走上仕途,这种计划实现的可能似乎一天少一天,彼时他”已辞去驻苏大使的任务,还未恢复行政院政务出处的执掌,在汉口有几个月的安逸” , ”身边图书虽少,但是…把对近代史观感做了一个简略的初步报告”,便有了此书.(引文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小序)

这本书,乃是蒋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学术生涯的终结,书里,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历史材料的堆砌,甚至没有事件的具体描述,有的只是对他对历史融会贯通后的思考,因而书重于分析应由,追溯流向,发表感慨.一路读下来,正如作者在读者面前,将各种人人事事娓娓道来,亲切之极,没有丝毫晦涩之感.说他打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全书共分总论和四个部分.总论中,作者直接指出中华民族在19世纪内忧外患时期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能够现代化吗?能够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组织一个现代国家吗? 通过总论,直接指明了经史致用的目的.第一部分剿夷与抚夷,专讲外患.这一部分里,他指出了晚清政府不顾19世纪世界已经进入贸易与商业时代,一味闭关自守,既是”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第二部分洪秀全与曾国藩,讲内忧.内政乃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作者认为,晚清在外敌袭来的同时,又受到了太平天国的冲击.高尔泰一篇文章说曾国藩是”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同信仰基督教的太平天国进行的战争,实际上保护了满清人皇朝.” 这实在令人难以苟同.在这一点上, 蒋廷黻看得很准.他说,洪秀全的真实

心智不在建设新国家,而在建设新朝代.从某种意义来讲,是洪秀全而非曾国藩才是王权的崇拜者.第三部分,自强与失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应付大变局,谋取富强的实践,最后却归咎于失败的原因何在?蒋先生认为这在于他们的不彻底.这不彻底来源于他们接受的旧时教育让他们束缚在了传统社会和文化上;来源于闭关自守;来源于妄自尊大的士大夫阶级;来源于外国人的趁火打劫;来源于民众的迷信无知等等.最后的结果是”高度西洋化,近代化之日本,战胜了低度西洋话,近代化的中国”,宣告了半殖民地社会的开始.第四部分,瓜分与民族的复兴.作者认为,只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歌名方略才是”我民族唯一复兴的路径”,”只有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定能找到光明的出路”.不知为何,给人的感觉有如提出了许多问题,最后却给出简洁而又高度概念化的解决方法,不管是由于边幅原因还是真的无计可施,很想知道,蒋先生知道总共近代史的总结是这么一个结局时,是什么感觉?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后感 2011313271方枭11环科

说实话,我是很喜欢历史的。“读史可以明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经验教训,从而对我们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但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高中学过两遍,高中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然而,当我很不情愿的翻开课本慢慢品读时,我发现了与高中历史课的区别:大学的历史课更注重对某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影响,而不特别关注事件的发生过程;而且对历史事件分析的更有条理、深度,使我深刻的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从鸦片战争起,中经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统治,为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斗争。可以说,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爱国运动史。

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战败后,清政府还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后来,英法在1856年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此后又陆续有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85年中法的《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然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从中获取了什么历史教训? 腐朽无能的清政府、愚昧无知的中国人民、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中国终于尝到了自己酿下的苦果。从中我们可知: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盲目自大是愚蠢的,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一致,让人民看到

了望。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此之前,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撒热血,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吗?而这条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

还记得,小时侯,我学会的第一首歌是《社会主义好》,歌词的最后那一句“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相信所有的中国人也都听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并不是凭空编造的,它们的存在是有依据的。

提到中国,又会忍不住想到让我们全体中国人自豪的“红军长征”。长征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长征精神”却代代相传,就像是保存精神火种一样。

长征途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常常在我们的心中荡漾,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但在无数的光环下,还有许许多多同样出色的战士,他们或许没有令人们为之称赞的英勇事迹,但“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同样是熠熠生辉。

在这里叙述一个长征故事——“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

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途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做谢益先,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就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因体力不支,就这样走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还这一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看了这个故事,心中感到无比沉重!谢益先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每天,自己在饥饿中煎熬,也不愿连累队友;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询问那母子三人的情况,在得知“他们很好”的回答后,嘴角才带着微笑,离开了人世……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对战友的深厚情谊,都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看到了那世世代代都令我们铭记在心中的“长征精神”。

二万五千里,在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圈,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走了一圈。我们红军历尽艰难,突破重围,翻雪山,过草地,渡赤水,还要飞夺泸定桥。从

1934年秋开始到1936年10月,这段历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胜利树立起了一座无与伦比的里程碑。

长征,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当然,在新世纪,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历史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严肃的问题:“中国的出路何在?怎样才能救中国?”书中用大量的史实雄辩地说明:“农民革命不能建立一种代替旧秩序的新制度;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历史所做出的结论是:“只有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才能胜利;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救中国!”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当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的拥护者。

知史可以明得失。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大多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经验或教训,这对于我们今后的为人处世是非常有意义的。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的。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要突出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德育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发扬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来自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精髓,它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在今天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祖国,并且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将现在的学习和工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去,为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

拿破仑曾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使中国人民逐渐觉醒起来,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世纪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这头睡着的“雄狮”终于醒过来了

第五篇: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毛泽东选集》

人 民 的 力 量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读书笔记

读“毛选”确实给了我许多思考,虽然早已是两个时代,但是,阅读当时的文章,再现了共产党发展的艰难历程,再现了中国发展的艰难历程,竟是如此生动而真实。有时,读历史不必借用别人当作媒介(指通过当代人的历史研究了解历史),而直接的交流往往更行为有效(指读当时的文章著作)。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其各类文章、演说稿、发言稿中,我们可以读出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读出一代伟人的伟大思想,读出中国发展的真谛所在。

《毛泽东选集》第一到第四卷辑录了毛泽东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直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期间所创作的文章、演讲稿、发言稿等。反映了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所处的境地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每一卷大体上都是以一个时期为主题。各卷也各有侧重,在此我仅以第三卷为例谈谈我在读“毛选”时的收获。

第三卷辑录了抗日战争后期毛泽东的一些文章。其中不乏重要篇章和名篇。比如说:论联合政府和为人民服务等。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抗战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渐占据了上风并且眼看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将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终,毛泽东在憧憬抗战取得胜利的同时也开始考虑中国当时的问题以及抗战胜利后中国将何去何从。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怎样的环境呢?二战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偏向于反法联盟,日本在中国战场上也逐渐开

始力不从心。在毛泽东看来,这是历史的机遇,历史给予了中国一个大好时机可以一举摆脱列强的侵略,摆脱半殖民地的性质。但是,同时毛泽东也看到在光明的背后是阴暗的一面,那就是国民党伺机发起内战,企图***并在中国建立独裁专制,如果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人民会失去自由,失去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国家。所以,毛泽东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无疑应当担当拯救中华民族的重任,然而中国共产党应该以一个怎样的姿态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之上。这是毛泽东面对的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的问题。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探索着这个问题。并且很快便有了答案,这些答案也很容易便从一些文章中找出。

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贯穿全书的一个关键词我想应该是“人民”。的确,毛泽东对于“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也有着深厚的情感。自古中国就重视“人民”(百姓)的力量,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永远是最广大的“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毛泽东完全看清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国民党这样一直压迫最广大的民众最终将会导致失败。他们所谓的“国民大会”1只是代表了少数人民的意愿,代表的是中国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利益。2国民党蔑视民主,迫害民主人士,发动反人民,反民主,反共

3的反动政策。与此相反,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应当联合最广大的人民,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04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045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046

认为这是一场“人民的战争”4,胜利由人民获取,成果由人民享用。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5,在任何时候抛弃人民,反对和压迫人民的做法都是大错特错的。

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的力量的确是惊人的。在当时如此危急恶劣的形势之下,可以说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己拯救了自己。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毛泽东形象地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是两座大山,中国人民就是“北山愚公”。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6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可见,毛泽东始终是充分肯定人民的力量。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在实践中逐步发现了这个真理。他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进行必须依照人民的意愿,而这里的人民是指最广大的阶级,即工农阶级。所谓实践出真知,当共产党的军队在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双重打击下被迫转移到农村,并且军队的力量在不断被削弱。在如此情形之下,毛泽东和共产党积极觅寻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联系群众,联系最广大的人民。历史证明这是十分正确的决策。在陕北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和当地百姓一同抗击日军和国民党军的打击。在军队所在地,号召一切工人的、农民的、青年的、妇女的和其他职业和工作团体之中的人民积极热烈地参与到抗日的工作中。7军民一心,共同抗敌,军队为人民提供安全保障,人民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持。即使是面对再大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03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004 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102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04

1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军民鱼水情也是从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吧!

毛泽东的确看清了当时的中国,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他看到了人民的诉求,于是,他主张建立“联合政府”8,要把自由与民主还给人民,并且在中共七大将它提出,作为党的政治指导方针。毛泽东把革命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这次革命旨在彻底解放民主,解放人民。中国人民实在是被压迫地太久了,而久久积压之后的爆发是十分可怕的。在新时代继往开来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拧成一股绳,面对帝国列强的侵略,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他们是毫无畏惧的,并且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将国民党反动派打到台湾,建立了民主、自由、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想起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今天成立啦!”然后便是举国欢腾。人民的战争是人民获得了胜利。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是带有高度前瞻性的,并且这种建立在人民基础之上的指导思想在今天的发展中也是不可抛弃的。我们的民主共和国是人民建立并且也是由人民来保卫的。如今的党也在不断强调民生工程的建设,这与毛泽东对于人民的政策不无关系。我们是民主共和性质的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忽略人民的巨大力量,任何反人民的企图都会被人民的潮水淹没。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我们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8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1029

人民是时代发展的主流,是一个国家的最宝贵的财富。建设好一个国家就必须要重视人民的力量,而要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就要做好人民的工作。这是党建设中国的唯一途径,却又是一条捷径!借用毛泽东惯用的方式结尾: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伟大的广大的人民万岁!

二零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下载学 《纲 要》 读 书 笔 记(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 《纲 要》 读 书 笔 记(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历史研究》

    历史的重新思考 ----《历史研究》读书笔记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历史研究》这本书所讲的内容貌似与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没有太大联系,而我认为,实则不然。因为历史最深刻的内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精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名教从西汉开始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的核心,那时它应该还算是新事物,是有很大的进步性的,当然也就会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名教重“名”,正如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含五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上分析) 2.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推荐书目

    《耶稣会与天主教进入中国史》,利玛窦著,商务出版社,2014年,或者读这个版本:【《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1983年】; 《柏朗嘉宾蒙古行纪_鲁布鲁克东行纪》,中华书局,1985年; 《鸦片......

    国家中长期发展纲要读书笔记范文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读书笔记 小乔流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读书笔记 教育部于XX年指定并出台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虽然一直在实践与研究,但是不是很深,通过再次仔细阅读,深有感触..他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

    《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读书笔记

    《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读书笔记 于洁璐 2012年2月2日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

    近代史纲要第九、十章读书笔记(精选5篇)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一)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