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庭审行为规范

时间:2019-05-12 18:2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官庭审行为规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官庭审行为规范》。

第一篇:法官庭审行为规范

法官庭审行为规范-行政诉讼程序

法学C104杨聪骆1082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已经分别实行了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一直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法官庭审规范。各地人民的法院庭审程序和法官庭审行为差别非常大。为了实现立法宗旨,规范庭审程序和法官庭审行为,切实做到程序公正,中国法庭委员会制作了法官庭审行为规范系列电视教学片推荐给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和有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工作者参考。

行政诉讼不同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案件,庭审中主要有被告来举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在审理这起有两位小区居民诉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违法颁发建设许可证一案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第一:与其他案件的诉讼审理程序一样,行政诉讼案件在开庭准备阶段有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两位书记员(其中一位宣读法庭秩序)。法庭秩序,是指《人民法院法庭规则》所规定的,为保证法庭审理的正常进行,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应当遵守的纪律和规定。该规则规定,诉讼参与人应当遵守法庭规则,维护法庭秩序,不得喧哗、吵闹;发言、陈述和辩论,须经审判长许可。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下列纪律:未经审判长许可,不得录音、录像和摄影;不得随意走动和进入审判区;不得发言、提问;不得鼓掌、喧哗、哄闹和实施其他妨害审判活动的行为。

第二:由审判长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进入法庭后核对当事人及其他代理人的身份,在开庭审理前,法官需要强调的是,行政诉讼案件的被告没有反诉的权利。

审判长核对身份后正式开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依法公开审理原告刘灿丽李辉诉被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违法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一案现在开庭”。然后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担任法庭记录。然后宣读诉讼经过:法院收到刘灿丽、李辉的起诉状后在法定期限予以立案,并向两原告发送了受理案件通知书,权利义务告知书及举证须知,向被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发送了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权利义务告知书及举证须知,因北京海开房地产集团公司与本案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依照《中环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通知该公司作为第三人参加本案诉讼,向该公司发送了参加诉讼通知书起诉状副本权利义务告知书及举证须知,上述诉讼文件行政诉讼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履行的诉讼义务。

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厉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第三:法庭审查。依照《中环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的规定,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

1、行政诉讼是针对被告的行为,而不是对原告的行为进行审查。

2、法院审查的行政行为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

3、只能就其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不能审查其合理性。但是法律规定了一个例外,行政诉讼法第54条第4项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这就是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

首先由被告说明许可证的内容;然后两原告宣读起诉状陈述起诉事实和理由,明确诉讼请求;然后被告进行答辩;再由第三人发表诉讼意见。结合上诉三方观点,审判长宣布本案庭审的审查重点,主要有三点:两原告的起诉是否超出了法定的起诉期限;被告许可第三人建设便民店是否符合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国家强制性规定的规定;被告是否履行了规定的审批程序。各方当事人应围绕上述庭审重点陈述事实提出证据发表质辩意见。

第四:庭上举证质证,行政诉讼中主要由被告来举证。举证和质证是庭审的中心环节,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巷战。公诉人能否在庭审中进行有力的举证和有效的质证,不仅关系公诉机关的形象,而且直接决定了对犯罪事实和性质的认定,决定公诉的最终成败。

被告向法院提交申报表、立案表、计划项目表,许可证附件及附图等等。

第五:法庭辩论,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围绕上述三点进行辩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如果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并经过人们法院许可,人们法院准许证人出庭作证事物,应当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当事人在开庭审理过程中要求新的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庭可以根据审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以及是否延期审理。

第六:法庭审判,法官首先对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进行了认证,并阐述采纳这些证据的理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一目,参照北京市生活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的规定判决如下,请各方当事人起立,1、撤销被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1998年12月17日向向北京海开房地产集团公司颁发的98规建字1713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被告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重新审核北京海开房地产集体公司在北京市海淀区玉海园小区建设便民店的申请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各方当事人请坐。”

受理费由被告承担,判决生效后7日内缴纳。判决书将于闭庭后10人内送达给各方当事人,如不服判决,可于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递交上诉状,上诉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毕庭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健全和发展,关于行政诉讼的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程序是否规范,原告的诉讼权利能否得到维护,法官庭审行为是否严谨将直接影响庭审结果的公正,海淀区人们法院公开审理的这起行政诉讼案无论是在法庭庭审程序上还是在法官的言行举止方面对司法实践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本案件的庭审对我们的司法体制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司法体制改革方案:

1、检察院刑侦职能划归公安局管辖,检察院专司法律监督,2、看守所划归司法局管辖,3、法院执行职能划归司法局管辖,法院其他有关行政职能划归司法行政机关管辖,法院专司审判。

4、建立政法系统财政保障机制,政法系统经费由国家统一保障,不再受制地方。

中国法庭委员会制作了法官庭审行为规范系列电视教学片,体现了立法的宗旨,推动了社会法治的发展,有利于司法体制的健全。

第二篇:法官行为规范

法官行为规范

为了规范法官基本行为,引导法官公正、高效,廉洁、文明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定本规范。

一、一般规定

第一条

坚定政治信念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二)坚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三)坚持党的领导,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

(四)努力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五)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工作方针。

第二条

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

(一)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

(二)提高审判质量,努力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各种诉讼期限,在法定时限内及时履行职责;

(四)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审判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第三条

坚持审判独立

(一)依法独立审判,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二)敢于坚持正确意见,自觉抵制权势、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对审判活动的干扰;

(三)保持中立,平等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不偏袒一方;

(四)不得影响其他承办人或者其他法院审理案件,不为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打听案情,不向其提供案件承办人和合议庭其他成员的联系方式,第四条

保持司法廉洁

(一)严格遵守有关廉政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当利益;

(二)不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三)正确处理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的关系,不得私下与一方单独会见,不得违反规定为其提供咨询意见,不得为当事人推荐介绍代理人、辩护人及中介机构,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案件;

(四)对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的馈赠或者贿赂行为,应当果断拒绝并给予批评。

第五条

加强职业修养

(一)崇尚法治,维护正义;

(二)公正廉洁,讲求效率;

(三)谨言慎行,刚正不阿;

(四)正直善良,以人为本;

(五)勤勉敬业,忠于职守。

第六条

注重着装仪表

(一)严格执行着装规定,保持良好形象;

(二)工作时间穿制服时,应当配套;穿便服时,做到整洁、庄重;

(三)工作时间不浓妆艳抹,不佩带与法官身份不相称的饰物;

(四)开庭时按规定着法袍或者穿制服。

第七条

约束举止言行

(一)谨言慎行,不得有任何损害司法公正和法官形象的言行;

(二)使用文明、规范、准确的语言;

(三)态度温和,举止得体,乐于助人,不得粗暴对待群众。

二、立案

第八条

基本要求

(一)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权;

(二)便利人民群众诉讼;

(三)确保立案质量,提高立案效率。

第九条

当事人来法院起诉

(一)符合起诉条件的,在法定时间内及时立案;

(二)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不予受理并告知理由,当事人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

(三)当事人自愿放弃起诉的,应当准许;

(四)提供诉讼指导材料。

第十条

当事人口头起诉

(一)告知应当递交书面诉状;

(二)当事人不能书写诉状且委托他人代写有困难的,要求其如实提供案件情况和联络方式,记入笔录并向其宣读,确认无误后交其签名或者捺印。

第十一条

当事人要求上门立案

(一)当事人因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或者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确实无法到法院起诉且没有能力委托代理人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上门接受起诉材料;

(二)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当事人,应当告知其到法院起诉。

第十二条

当事人到人民法庭起诉

人民法庭有权受理的,应当接受起诉材料,不得要求当事人到所在基层人民法院立案庭起诉。

第十三条

案件不属于法院主管或者本院管辖

(一)告知当事人不属于法院主管或者本院没有管辖权的理由;

(二)根据案件实际情况,指明主管机关或者有管辖权的法院;

(三)不得违反管辖规定受理案件。

第十四条

依法应当公诉的案件提起自诉

(一)应当在接受后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当事人;

(二)情况紧急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并告知当事人。

第十五条

诉状内容和形式不符合规定

(一)告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更正,做到一次讲清要求;

(二)不得因起诉要件以外的瑕疵拒绝立案。

第十六条

起诉材料中证据不足

不能以支持诉讼请求的证据不充分为由拒绝立案。

第十七条

遇到疑难复杂情况,不能当场决定是否立案

(一)收下材料并出具收据,告知等待审查结果;

(二)及时审查并在法定期限内将结果通知当事人。

第十八条

发现涉及群体的、矛盾易激化的纠纷

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和有关部门联系,积极做好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

第十九条

当事人在立案后询问证据是否有效、能否胜诉等实体问题

(一)不得向其提供倾向性意见;

(二)告知此类问题只有经过审理才能确定,相信法院会公正裁判。

第二十条

当事人在立案后询问案件处理流程或时间

告知案件处理流程和法定期限,不得以与立案工作无关为由拒绝回答。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预交诉讼费

(一)严格按照规定确定数额,不得额外收取或者随意降低;

(二)需到指定银行交费的,及时告知账号及地点;

(三)确需人民法庭自行收取的,应当按规定出具收据。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交纳诉讼费有困难

(一)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告知可以申请缓交或者减免诉讼费;

(二)不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可以书面形式通知其在规定期限内交费,并告知无正当理由不交诉讼费将按撤诉处理。

第十三条

当事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

(一)严格审查申请的条件和理由,及时依法作出裁定;

(二)裁定采取保全等措施的,及时依法执行;不符合申请条件的,耐心解释原因;

(三)不得滥用诉前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

三、庭审

第二十四条

基本要求

(一)规范庭审言行,树立良好形象;

(二)增强庭审驾驭能力,确保审判质量;

(三)严格遵循庭审程序,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庭审秩序,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第二十五条

开庭前的准备

(一)在法定期限内通知诉讼各方开庭时间和地点;

(二)公开审理的,应当及时公告;

(三)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应当及时审查,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公开审理并解释理由。

第二十六条

原定庭审需要延期

(一)不应无故更改开庭时间;

(二)因当事人、证人原因等特殊情况确需延期的,应当立即通知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

(三)无法通知的,应当安排人员在原定庭审时间和地点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解释。

第二十七条

出庭时注意事项

(一)准时出庭,不迟到、缺席;

(二)规定着法袍的,应当在进入法庭前更换好并保持整洁和庄重;

(三)设立法官通道的,应当走法官通道;

(四)应当在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公诉人等入庭后进入法庭;

(五)不与诉讼中的任何一方有亲近的表示。

第二十八条

庭审中的言行

(一)坐姿端正,杜绝各种不雅动作;

(二)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庭审活动无关的事;

(三)不得使用通讯工具、在审判席上吸烟、随意离开审判席等;

(四)礼貌示意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发言;

(五)不得用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进行提问,不得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辩论、争吵;

(六)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法槌,敲击法槌的轻重应当以旁听区能够听见为宜;

(七)严禁酒后参加庭审。

第二十九条

对诉讼各方陈述、辩论时间的分配与控制

(一)根据案情和审理需要,公平合理地分配诉讼各方在庭审中的陈述及辩论时间;

(二)不随意打断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等的陈述;

(三)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发表意见重复或与案件无关的,应当适当提醒,不以生硬言辞进行指责。

第三十条

当事人使用方言或者少数民族语言

(一)诉讼一方只能讲方言的,应当准许;他方表示不通晓的,可以由法官或者书记员用普通话复述;

(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陈述,他方表示不通晓的,应当为其配备翻译。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情绪激动,在法庭上喊冤或者鸣不平

(一)重申当事人必须遵守法庭纪律,法庭将会依法给予其陈述时间;

(二)当事人不听劝阻的,应当及时制止;

(三)制止无效的,依照有关规定作出适当处置。

第三十二条

诉讼各方发生争执或者互相进行人身攻击

(一)及时制止,并对各方均进行批评教育,不得偏袒一方;

(二)告诫各方必须围绕案件依序陈述;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在庭审笔录上签字

(一)应当告知当事人庭审笔录的法律意义和效力,将庭审笔录交其阅览,无阅读能力的,应向其宣读,确认无误后再签字、捺印;

(二)当事人指出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核实后要当场补正并要求当事人在补正处签字、捺印;无遗漏或者差错不应当补正的,应当将其申请记录在案;

(三)未经当事人阅览,不得要求其签字、捺印。

第三十四条

宣判时注意事项

(一)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二)宣判时,合议庭成员或者独任法官应当起立,宣读裁判文书声音要洪亮、清晰;

(三)当庭宣判的,应当宣告裁判事项,简要说明裁判理由并告知裁判文书送达的法定期限;

(四)定期宣判的,应当在宣读后立即发给裁判文书;

(五)宣判后,对诉讼各方不能赞赏或者指责,对败诉方提出的质疑,应当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第三十五条

案件不能在审限内结案

(一)需要延长审限的,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二)应当在审限届满或者转换程序前的合理时间内,及时告知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不能及时审结的原因。

第三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一)依法立案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理;

(二)应当为检察人员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查阅案卷、复印卷宗等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

四、诉讼调解

第三十七条

基本要求

(一)增强调解意识,坚持将调解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

(二)坚持自愿、合法原则,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判调结合,案结事了;

(三)讲究方式方法,提高诉讼调解能力。

第三十八条

在调解过程中与当事人接触

(一)应当征询各方当事人的调解意愿;

(二)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与各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

(三)在与一方当事人接触时,应当避免他方当事人对法官的中立性产生合理怀疑。

第三十九条

只有当事人的代理人参加调解 认真审查代理人是否有特别授权,有特别授权的,可以由其直接参加调解;未经特别授权的,也可以参与调解,达成初步调解协议的,应当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也可以由当事人补办特别授权追认手续。

第四十条

一方当事人表示不愿意调解

(一)有调解可能的,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积极引导调解;

(二)当事人坚持不愿调解的,不得强迫当事人进行调解。

第四十一条

调解协议损害他人利益

(一)告知参与调解的当事人应当对涉及到他人权利、义务的约定进行修改;

(二)发现调解协议有损他人利益的,不得认可该调解协议内容。

第四十二条

调解过程中当事人要求对责任问题表态

(一)除应当依法行使释明权外,不随意表态;

(二)确因调解需要应当表态的,要注意方式方法,努力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第四十三条

当事人对调解方案有分歧

(一)继续做好协调工作,以便当事人重新选择;

(二)分歧较大且难以调解的,应当及时依法裁判。

五、文书制作

第四十四条

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格式和规范,不断提高裁判文书制作能力,确保裁判文书质量,维护裁判文书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应当内容全面、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用语规范;

(三)简易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应当简练、准确、规范。

第四十五条

裁判文书质量责任

(一)合议庭成员或者独任法官对裁判文书质量负主要责任;

(二)对裁判文书进行审核的法官,应当对裁判文书进行严格审查,并负审核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审判程序及审判全过程的叙述

(一)如实叙述当事人的名称、案由,立案时间、开庭审理时间、诉讼参加人到庭等情况;

(二)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写明转换程序的时间和理由;

(三)追加、变更当事人的,写明追加、变更的时间、理由等情况。

第四十七条

对诉讼各方诉状、答辩状的归纳

(一)简要、如实归纳诉讼各方的诉、辩主张;

(二)在归纳中做到公平、合理分配篇幅。

第四十八条

对当事人质证过程和争议焦点的叙述

(一)简述开庭前证据交换和庭审质证阶段各方当事人质证过程;

(二)准确概括各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

(三)案件事实、法律关系较复杂的,应当在准确归纳争议焦点的基础上分段、分节叙述。

第四十九条

对案件审理过程中一些重要事项的交代

在“审理情况”部分,应当如实叙述审理管辖异议的情况,在“事实认定”部分,应当真实反映委托司法鉴定、评估、审计等环节的流程。

第五十条

普通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对事实认定部分的叙述

(一)表述客观,逻辑严密,用词准确,避免使用明显的褒贬词汇;

(二)详细分析说明各方当事人提交证据采信与否的理由以及被采信的证据能够证明的事实;

(三)对证明责任、证据的证明力以及证明标准等问题应当进行合理解释。

第五十一条

对普通程序案件定性及审理结果的分析论证

(一)应当进行客观、全面、充分的说理,对辩护意见、代理意见是否采纳要阐述理由;

(二)审理刑事案件,应当根据法律、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具体事实做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确定有罪的,对法定、酌定的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等进行分析认定;

(三)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个案具体情况,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承担责任及责任的大小等进行详细的归纳评判;

(四)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案件事实,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原告的合法权益是否被侵害,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十二条

法律条文的引用

(一)在裁判理由部分应当视情况尽可能引用法律条款原文;说理中涉及多个争议问题的,应当一论一引;在判决主文理由部分最终援引法律依据时,只引用法律条款序号;

(二)一般法和特别法都有规定的,应当引用特别法;

(三)既有原则性法律条文又有具体法律条文时,应当引用具体法律条文。

第五十三条

裁判文书宣告或者送达后发现文字差错

(一)一般文字差错应当及时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收回裁判文书,以校对章补正或者重新制作裁判文;

(二)重要文字差错且裁判文书已经送达不能收回的,应当裁定予以补正。

六、执行

第五十四条

基本要求

(一)依法及时有效执行,确保生效法律文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文明执行,严格依法采取执行措施;

(三)讲求方式方法,注重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五十五条

被执行人以特别授权为由要求执行人员找其代理人协商执行事宜

(一)根据执行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与被执行人的代理人联系;

(二)确有必要与被执行人本人联系的,应当告知被执行人有义务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不得推托。

第五十六条

申请执行人来电或者来访查询案件执行情况

(一)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说明执行进展情况;

(二)申请执行人要求查阅有关案卷材料的,应当准许,但法律规定应予保密的除外。

第五十七条

申请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要求退还材料原件

执行当事人确需保留原件而要求退还的,执行人员应当在核对当事人提交的副本后将原件退还。

第五十八条

被执行财产的查找

(一)申请执行人向法院提供被执行财产线索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并将有关情况告知申请执行人;

(二)执行人员应当积极依职权查找被执行人财产,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

第五十九条

执行当事人要求和解

(一)及时将执行当事人和解请求向对方当事人转达,并以适当方式向执行当事人客观说明执行的难度和风险,促成执行当事人达成和解;

(二)执行当事人拒绝和解的,应当继续依法执行;

(三)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达成和解的,应当形成书面和解协议;无书面协议的,应当将和解协议的内容记入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

第六十条

执行中的暂缓、中止、终结

(一)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采取暂缓、中止、终结执行措施;

(二)告知申请执行人暂缓、中止、终结执行所依据的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三)告知申请执行人暂缓、中止执行后恢复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四)暂缓、中止、终结执行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纠正。

第六十一条

被执行人对受委托法院执行管辖提出异议

(一)审查案件是否符合委托执行条件,不符合条件的,及时向领导汇报,采取适当方式纠正;

(二)符合委托执行条件的,告知被执行人受委托法院受理执行的依据并依法执行。

第六十二条

案外人对执行提出异议

(一)要求案外人提供有关异议的证据材料,并及时进行审查;

(二)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对执行财产采取限制性措施,暂不处分;

(三)异议成立的,采取适当方式纠正;异议不成立的,依法驳回。

第六十三条

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

(一)严格依照规定办理手续,不得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财产;

(二)严格按照拍卖、变卖的有关规定,依法委托评估、拍卖机构,不得损害当事人利益。

第六十四条

执行款的收取

(一)执行款应当直接划进执行款专户;

(二)被执行人即时交付现金或者票据的,应当会同被执行人将现金或者票据交本院财务部门;

(三)异地执行、搜查扣押、小额标的执行或者因情况紧急确需执行人员直接代收现金或者票据的,应当即时向交款人出具收据,并及时移交本院财务部门。

第六十五条

执行款的划付

(一)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执行费用和执行款的结算手续,并及时通知申请执行人办理取款手续;

(二)需要延期划付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书面说明原因,并报领导审查批准;

(三)申请执行人委托或者指定他人代为收款的,应当审查其委托手续是否齐全、有效,并要求收款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款凭证。

第六十六条

被执行人以生效法律文书在实体或者程序上存在错误而不履行

发现生效法律文书确有错误的,应当及时提请院长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没有错误的,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并继续执行。

第六十七条

有关部门和人员不协助执行

应当告知相关法律规定,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仍拒不协助的,依法采取其他措施。

七、涉诉信访处理

第六十八条

基本要求

(一)重视并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切实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

(二)及时处理信访事项,努力做到来访有接谈、来信有着落、申诉有回复;

(三)依法文明接待,维护法院形象。

第六十九条

对来信的处理

(一)及时审阅并按规定登记,不私自扣押或者拖延不办;

(二)需要回复和退回有关材料的,应当及时回复、退回;

(三)需要向有关部门和下级法院转办的,应当及时转办。

第七十条

对来访的接待

(一)及时接待,耐心听取来访人的意见并做好记录;

(二)能当场解答的,应当立即给予答复,不能当场解答的,收取材料并告知按约定期限等待处理结果。第七十一条

来访人系老弱病残孕者

(一)优先接待;

(二)来访人申请救助的,可以根据情况帮助联系社会救助站;

(三)在接待时来访人出现意外情况的,应当立即采取适当救护措施。

第七十二条

集体来访

(一)向领导报告,及时安排接待并联系有关部门共同处理;

(二)视情况告知选派1至5名代表说明来访目的和理由;

(三)稳定来访人情绪,并做好劝导工作。

第七十三条

信访事项不属于法院职权范围

告知法院无权处理并解释原因,根据信访事项内容指明有权处理机关。

第七十四条

信访事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一)妥善保管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材料;

(二)自觉遵守有关规定,不披露、不使用在信访工作中获得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

第七十五条

信访人反映辖区法院裁判不公、执行不力、审判作风等问题

(一)认真记录信访人所反映的内容;

(二)对法院裁判不服的,告知其可以依法上诉、申诉或者申请再审;

(三)反映其他问题的,及时将材料转交本院有关部门处理。

第七十六条

信访人反复来信来访催促办理结果

(一)告知规定的办理期限,劝其耐心等待处理结果;

(二)情况紧急的,及时告知承办人或者承办部门;

(三)超过办理期限的,应当告知超期的理由。

第七十七条

信访人对处理结果不满,要求重新处理

(一)发现处理确实不当的,及时报告领导,按规定进行纠正;

(二)处理结果没有问题的,应当做好有关解释工作,讲清处理程序和依据。

第七十八条

来访人表示不解决问题就要滞留法院或者采取其他极端方式

(一)及时进行规劝和教育,避免用不当言行刺激来访人;

(二)立即向领导报告,积极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八、业外活动

第七十九条

基本要求

(一)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二)加强修养,严格自律;

(三)杜绝与法官形象不相称的、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

(四)注意言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法官形象。

第八十条

受邀请参加座谈、研讨活动

(一)对律师事务所、中介机构和可能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企事业单位的邀请应当谢绝;

(二)对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党、政、军机关、学术团体、群众组织的邀请,不影响司法公正的,经向单位请示获准后可以参加。

第八十一条

受邀请参加各类社团组织或者联谊活动

(一)确需参加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团组织的,及时报告并由所在法院按照法官管理权限审批;

(二)不参加营利性社团组织;

(三)不接受任何有违清正廉洁的吃请、礼品、礼金和赞助。

第八十二条

从事写作、授课等司法职务外活动

(一)在符合法律规定、不妨碍公正司法、不影响审判工作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授课等司法职务外活动;

(二)在写作、授课过程中,应当避免对具体案件和有关当事人进行评论,不披露或者使用在工作中获得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非公开信息;

(三)对于参加司法职务外活动获得的合法报酬,应当依法纳税。

第八十三条

接受新闻媒体与法院工作有关的采访

(一)通过法院新闻部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

(二)接受采访的内容涉及重大、疑难、复杂问题的,应当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三)在接受采访时,不发表有损司法公正的言论,不对正在审理中的案件和有关当事人进行评论,不披露在工作中获得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非公开信息。

第八十四条

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发生矛盾

(一)保持冷静克制,通过正当、合法途径解决纠纷;

(二)在纠纷解决中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额外照顾,损害法官形象。

第八十五条

亲友与他人发生矛盾要求帮助解决

(一)劝导亲友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矛盾;

(二)不利用法官身份,妨碍有关部门对问题的解决。

第八十六条

本人及家庭成员遇到纠纷需通过诉讼方式解决

(一)对本人的案件或者以直系亲属代理人身份参加的案件,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平等地参与诉讼;

(二)在诉讼过程中不以法官身份获取特殊照顾,不利用职权收集所需证据;

(三)对非直系亲属的其他家庭成员的诉讼案件,一般应当让其自行委托诉讼代理人,本人不作为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

第八十七条

出入社交场所注意事项

(一)参加社交活动要自觉维护法官形象;

(二)严禁乘警车、穿制服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第八十八条

家人或者朋友约请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一)坚决拒绝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二)向家人和朋友宣传科学,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三)对利用封建迷信活动违法犯罪的,应当立即向有关组织和公安部门报告。

第八十九条

因私出国(境)探亲、旅游

(一)如实向组织申报所去的国家、地区及返回的时间,经组织同意后方可出行;

(二)准时返回工作岗位;

(三)遵守当地法律,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和宗教习惯;

(四)注意形象,维护国家尊严。

九、附则

第九十条

各级人民法院指导、监督本院法官遵守本规范。

第九十一条

人民陪审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九十二条

本规范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第九十三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法院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

马永顺律师推荐

(六)委托强制执行的马永顺律师。大额强制执行案件代理 马律师推荐

执行

法院执行案件

执行案件查询

民事案件执行

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

代理法院执行案件

执行案件结案方式

执行案件管辖

非诉行政执行案件

相关搜索 强制执行申请书

强制执行期限

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程序

强制执行法 强制执行费用

最高法院强制执行

法院强制执行程序

行政强制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

执行案件管辖

非诉行政执行案件

执行案件查询

非诉执行案件

民事案件的执行 民事案件强制执行

案件

案件执行费

执行案件立案

被执行人案件信息

什么叫执行

第三篇:解析法官庭审技巧

法官庭审技巧

法庭是法官进行审理和裁判案件从而解纷止争的特定场所。在法庭这一特殊的舞台上,法官的庭审技巧高低对于实现审判的公正与效率,维护法庭权威和法律尊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事民事审判多年,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对之作些粗浅的归纳,以求教于同仁。

从法庭上法官居中端坐于讼争双方之间的场景设置以及从纠问式向诉辩式之庭审方式改革的要求来定位,法官在法庭上的角色应该是中立的和被动的,相应的对法官的基本要求是“静听、多思、少说”六个字。

首先,法官应耐心细致地倾听讼争双方的诉辩意见。

听是基础,兼听则明嘛。听不光是实体公正的要求,也是程序公正的要求。法官通过听讼能查明事实,同时也使当事人情绪和主张受到尊重,为服判息诉打下基础。法官在听讼时不要老是低头看案卷,应抬起头来观察原、被告双方的言行举止及反应,捕捉一些细微的信息形成法官的内心确信,从而判断真伪,查明事实。法律的生命不是逻辑而是经验。简单案件没有问题,困难案件就要求法官运用生活情理等经验法则来确定案件事实,当然这种经验法则是建立在理性推定的基础之上。中国古代早在西周时期,就创立了五听制度,即通过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五种察颜观色的方法来确定当事人的陈述真假。虽然这种方式近于主观,但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这实际上是司法心理学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下面是一起运用经验法则判决的案例。原告王某诉被告张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因二人发生借贷时未打借条,原告在诉讼中不能提供证明借贷关系事实的直接证据,但能提供一些间接证据证明其曾多次向被告及其丈夫主张过债权。办案法官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最终作出了有利于原告的判决。其

一、原、被告系姑表姐妹关系,除本案纠纷外,双方均认可无其

他矛盾。其

二、被告不但否认借款9500元的事实,而且否认了曾两次偿还原告总计2200元的事实,同时完全否认双方存在任何经济往来。其

三、在庭审及庭后的多次调解中,原告情绪激动,诉讼积极,被告则消极应付,异常平静,仅明确否认双方借款事实,并未进行积极辩驳。其

四、诉前和诉中均有中间人参与说和,但未成功,被告曾透露并非借款而是原告在某煤矿的投资。其

五、诉讼中原告坚持主张对双方进行测谎鉴定,并如期缴纳了相关费用,被告虽同意鉴定和交费,但其后予以翻悔。其

六、被告丈夫曾在办案法官面前抱怨原告操之过急,言语中已暗示双方确有经济纠纷之意。其

七、原告提供的几位证人当庭作证时虽不能证明双方借款的详细情况,但均能证明原告多次向被告主张过债权。根据以上多种情况,办案法官经综合分析,排除了原告恶意诉讼的可能性,确信原告起诉的事实属实,遂判决被告偿还原告借款7300元,并支付相应利息。判决后,被告不但未提起上诉,而且在上诉期间恳请法官再次予以调解。被告最终以偿还原告6000元而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事实证明法官的判断是正确的。

另外,法官听讼时态度应诚恳、平和,表情要严肃,不能心不在焉,也不能情绪激烈。原告陈述时要将目光注视原告,好象要看透原告似的,偶尔目光转移到被告身上,有意无意地观察被告的反应。被告答辩时也要将目光注视被告并观察原告的反应。法官对当事人不能有好恶情绪或抱有同情心,更不能显露出来。不能让当事人从法官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中觉察出变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当然,有的法官在庭审时抽烟、打瞌睡、来回走动,那更不应该。

其次,法官应深思熟虑。

法官是判官,意即判断的官员,而思考是判断的前提。法官的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就在于他那充满智慧的思考。整个庭审过程就是法官在听讼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的过程。法官对案件的思考是全面的、理智的,而不是片面的、任性的。法官不但要对案件事实思考,而且要对适用法律思考;不但要对双方当事人的心理及相关的人情世故的思考,而且要对案件处理后的社会效果进行思考;不但要考虑公平,还要顾及效率。理性的思考指的是法官的每一个判断都有充分的理由,有令人信服的推断过程,而不是突然的心血来潮、任意胡来。比如上文所举的例子中就比较详尽地说明了办案法官为何作出原、被告之间存在借贷事实的论证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理性的,是社会上一般民众能够认同的。当前民事疑难案件越来越多,对民事法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种要求就体现在法官的思考能力水平上,即能否做到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

最后法官应慎言。

法官在法庭上不能不说,但应少说,谨慎地说。多嘴的法官不是好法官。法官的魅力不在于他的口才而在于他的思考和判断。很难想象,一个在法庭上喋喋不休的法官能给当事人带来多少可信度。法官不能过早地透露自己的意见,相反要让当事人双方意见、主张通过论辩以后充分显示。法官应不言自威,无声胜有声。有句话叫做言多必失,话多后会无意中暴露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而使当事人对法官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多嘴对法官有百害而无一利。法官在法庭上说话大都是程序性语言,如宣布开庭,告知诉讼权利义务、宣布法庭调查、辩论等等,程序性语言比较简单,可以不费什么脑筋。除此之外还有归纳原、被告陈述的一致事实和争议焦点、认证及宣判。归纳应该全面归纳,不能有遗漏,特别是争议事实和理由,不管有无道理。把争议点公开和固定,既便于法庭审理,也使当事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主张是否在理。人是理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除外),一般来讲,只要你把他当作理性的人而给与充分尊重,那么他也会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所谓理不辩不明,有的看似模糊的事实和道理通过庭审这种形式,经过原告陈述、被告答辩、法庭归纳、双方举证、质证及双方互相辩论这一过程,结论便显得十分清晰,这也是公开开庭的意义所在。认证是庭审的难点,何时认证、如何认证的确是法官需要慎重把握的环节、步骤。笔者认为除了一些显而易见且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的证据可一质一认外,其余证据最好在法庭辩论结束之后综合认定或者干脆就在宣判时认证。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双方当事人在法庭辩论阶段就彼此提供的证据该否被法庭采信展开充分的辩论,为法官的最后认证作厚实的铺垫。这样的认证更能体现法官的被动性和中立性,从而更易为当事人所接受,也可以避免先前的认证错误而需要更正 3 的尴尬。宣判实际上是综合认定案件证据事实并在此基础上适用法律作出判决。宣判的重点体现在说理部分。强调判决说理是庭审方式改革的要求,其重要性在此就不再论述。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法官的释明义务。如何把握释明义务也是一个难点。释明义务把握不好会出现二种情况,要么坐视不公正的发生,要么违背法官的中立性。笔者认为,除了法律明确规定必须释明之外,其余的要否释明就由法官按照自己对公正的理解而自由判断。

法官在整个庭审过程中说话的口气应该是坚定的、平和的,不容置疑的,语言不能躲躲闪闪、似是而非,不能说废话。法官是法律的喉舌,是活的会说话的法律,是公正的化身,所以法官对自己的话语要慎之又慎。

随着司法改革的步步深入,法官的职业色彩也逐渐浓厚,如庭审时穿法袍、敲法槌,法官的职业门槛抬高等,这些变化和进步让身为法官者感受到职业的尊荣。但同时我们也感觉到目前的法治环境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民事法官们经常会面临“秀才遇见兵,有礼讲不清”的尴尬。中国的法治之路依然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笔者坚信,通过我们这些法官的不懈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司法环境会有一个根本的改观,到时我们的法官将更得心应手,我们的庭审将更富艺术和美感。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四篇:法官庭审语言ppt-word

法官庭审语言

一、法官庭审语言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二、法官庭审语言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

三、法官庭审语言的基本要求

四、法官庭审语言的技巧

一、法官庭审语言对司法公正产生的影响

当事人最直接的感受往往来自于法官的语言,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一个教士问主教:“我在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主教感到他对上帝不敬,断然拒绝。另一位教士问:“我在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主教觉得连抽烟时都想着上帝,可见其心之诚,于是欣然同意。

(一)法庭语言的不规范,使当事人对权利能否实现产生怀疑。•

一是语言内容不公正。

审判中,有的法官法庭语言的倾向性时有暴露,有意或无意在语言上偏袒一方,显得很不公正。

比如在刑事庭审中,法官随意打断被告人或其辩护人的发言,不让其充分发表意见,语言中往往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

在民事庭审中,法官代替某一方陈述主张,有意无意的讲:“你是不是××意思?”此时,法官就偏离了应有的中立位置。• 二是法庭语言不客观。

例如,法官问一方当事人:“你将违约情况讲一下。”在没有认定违约之前,是不能让当事人陈述违约情况的。这说明法官不能客观对待案件事实,其实质是未审先定,主观臆断。

• 三是法庭语言的不科学。

使用的语言过于书面化、概念化,或过于口语化、庸俗化,没有科学性。毕竟审判工作不同于一般性工作,法庭语言应当兼具法律性和平实性。

(二)不讲法言法语或语言不文明,使当事人对法官业务水平产生怀疑。•

有的法官表述时,粗俗、脏话、江湖话、本地俚语信口冒出。

有的法官表达内容不准确,意思模糊不清,语言速度过快或过慢。还有的法官阴阳怪气,不合乎一般的语言表达要求,很容易使当事人对法官的业务水平和驾驭庭审的能力产生怀疑。

(三)表达时姿态不得体,使当事人对法官失去信心。

庭审中,有的法官表达时手舞足蹈、摇头摆尾,有的还拍桌子打板凳,还有的法官粗暴、冷漠、自高自大、盛气凌人、高高在上,很不得体。使当事人感觉法官对本案缺乏自信,对法官是否公正失去信心 •

二、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个人素养

法官的负面表现主要有:

1、喋喋不休的法官

特点:废话太多。对说什么把握不准。

对当事人的陈述不断以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和重复,以追求当事人陈述的原意。实际上这些法官经常代替一方当事人陈述;有的时候是处于好意而频频对陷入困境的一方律师“出手相救”。

这些法官通常都是尽职尽责的法官,他们希望明确当事人意思,保障当事人的权利。

但是,给参加庭审的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的印象是法官在“喋喋不休”。

不必要的重复,有时候导致代理律师在当事人面前“很失颜面”。而对方当事人则会认为法官在帮助另外一方当事人说话,从而留下法官不公正的印象。

• 2、不耐烦的法官

特点:烦躁易怒、随意打断当事人陈述,态度粗鲁。

问题主要出在怎么说,出在使用语言的方式上。

法谚有云:“正义不生气”。

有些年轻法官,自以为是,认为法官应当严格就本案有关的事实予以审理,任何多余的表述都是对司法资源的浪费。

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很多当事人对此并不能理解。法官制止当事人的陈述,律师仅会认为法官过于武断,而普通公民会想:法官为什么不让我把话说完呢?甚至很多旁听公众会认为法官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另一方。•

“在司法实践中,还有少数法官开庭时与当事人打嘴战,甚至动辄训斥当事人。有的法官遇到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双方为一问题争吵不休时,往往会说出“有没有完?”、“少说没用的话!”、“我问你什么你就说什么!”等不良效果的语言。导致当事人对法官信任的全部丧失,即便他胜诉了,也不能减少其对法官的怨恨。

• ——宋鱼水法官:“一位老作家将出版社诉到法院。庭审中,老作家情绪激动,不断地重复陈述,将旁听席上的人送进梦乡。宋鱼水神情专注地听着,不时轻轻点头。一直到中午12点多,等老作家的情绪缓和下来,宋鱼水才向他讲解法律,指出双方的不当之处。老作家一言不发,半晌,突然站起来说:‘法官,我接受被告的方案。这事发生以后,你是第一个完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对我尊重,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见。’

• 3、急于查清事实的法官

指的是那些在双方辩论还没有充分展开之前法官就急于查清事实而提前介入双方之间辩论的法官。

这些法官对说话的时间发生了错误认识。极易给一方当事人造成法官在帮助对方的印象。

法官的音调、语气、节奏,能集中表达出法官的情感。法官的言谈、举止会对当事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庭审中,当事人总是千方百计从法官话语中捕捉对己有利的诉讼信息。

法官急于查清事实而提早介入改变了矛盾的对抗形式,由当事人之间的冲突转换为当事人与法官之间的冲突。这使得法官的处境十分被动,也影响了法官公正形象。

• 4、缺少知识的法官

特点:不知道该在法庭上说什么。

《新民晚报》曾登载一篇文章:“郑惠强代表说,他旁听了一个庭审,两位辩护律师唇枪舌剑,口若悬河,再看看审判法官,他真是为法官着急。为什么?因为法官的表现比起律师太逊色,一场庭审听下来,法官言辞干瘪,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两句话,驾驭庭审实在是勉为其难。”

能言善辩绝非法官的职业目标,在英美当事人主义的庭审程序中,法官应当是沉默的。

美国有一个故事,老法官教新法官怎样当法官:开庭时喝一口水包在嘴里,休庭时才吐出来。

• 经过改革之后的中国民事审判制度仍然有很重的职权主义色彩,中国法官为了查清事实而不得不说话。

• 有的法官话少,似乎一点错都没有,但对当事人提出的问题无言以对,内容空洞,一件案子一次开庭不知所云,还需二次三次开庭,极大的浪费了其他法官和当事人的时间、浪费了司法资源。•

有的法官不知道如何控制庭审,诉讼参与人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引导他们回到正题;参与人陷入误区时,不知道如何去引导他们走出误区,这样的法官是 “愚蠢的法官”,他们很难得到当事人的尊重。•

三、法官法庭语言的内容分类、基本要求 •

(一)法庭语言的内容分类。

按照新的司法理念和要求,法官的角色是主要是居中裁判,但是,法官还可以发问,这意味着法官既要履行程序职责,还可以参与实体调查。这两种行为的内容和性质是有区别的,对语言表达方式和要求是不一样的。• 程序性语言 • 实体性语言

• 一是程序性语言。

指法官执行程序法、履行程序职责时实施的语言行为。

两大类:

一是按照诉讼法规、实现程序正义必须说的话;

二是那些不属于实体调查的辅助问话:庭审前身份及相关情况审查问话;赋予法律权利的问话;关于权利理解清楚与否的问话;就证据等提请质疑的问题;话语推进性问话;话语监控性问话;调节、裁断性问话等。

• 二是实体性话语。

是法官参与实体调查时实施的言语行为,这些行为是为“实体”和“实体正义”目的服务的,也即有关案件本身问题的问话或者事实调查性话语。•

(二)法庭语言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法官的中立位置,语言表达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程序性话语可多说。

中国司法改革中,一个最主要的趋势是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并举。法官的角色转变之后,法官应该多说程序话语,目的是保证当事人程序权利,让当事人感到法官对其权利的重视。•

• 二是实体性话语要少说。

对实体调查问题,法官应该采取消极的态度,少说或不说,鼓励控辩(诉辩,原被告)双方多说。因为实体性问话涉及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是诉讼的真正目的,当事人对这方面尤其敏感,不能轻易多言、表态,否则回影响当事人的评判。•

三是总体上要少说、多听。

威严和能力更多地出自法官的沉默。新的司法精神和理念下,法官应该少说,多听,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和技巧,是当事人对司法公正认识的基本前提和要求。法官应该根据庭审的进程,适时把控,坚持少说,多听,认真地听,慎重地听。•

四、法官法庭语言的技巧

是指法官巧妙地使用语言的技能,也就是巧妙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对于法官提升自身形象,提高裁判质量,树立司法的威严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程序话语的语言要求。

现在,司法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程序和程序正义问题,这是司法公正的保障。

无论是程序还是程序正义都是通过语言来实施的,因此,法官的法庭语言,是程序和程序正义的一面镜子。

(一)程序话语的语言技巧。•

一是要说到位。

在程序问题上,不能偷工减料,不能马马虎虎,不能视程序为过场而认为程序问题无关紧要。

一个案子涉及很多人,有很多被告人,很多辩护人,法官必须一个一个地问,绝不能说:“大家(你们)听清楚没有”,“大家(你们)有没有异议”。法律就是法律,审判毕竟是审判,不是开群众大会,不是讨论问题,也不是征求意见。

• 二是要明白易懂。

程序话语往往 “法言法语”较多,容易形成障碍。

常常听到被告人说 “我不懂法”。“不懂法”是不了解法律知识,还是读不懂法律呢?恐怕兼而有之。

法官有责任和义务让参与诉讼的人听懂。法官要“因人施语,随机应变”。

法官要了解被告人的文化背景,否则,可能还闹出笑话。

• 例如,有个被告人,法官问他是否“上诉”,他莫名其妙,问法官:“上树?”对不同的对象,同样的问题,语言表述起来就应当不同。• 三是要说得体。

人的话语不仅形成了指向意义,还形成了褒贬意义。因此,说话措辞不仅要指向正确,还要说得得体。

例子:一被告人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审判时,被告人拒不说出作案时间,经检察机关做工作,被告人的老婆愿出庭作证。再次开庭时被告仍不说作案时间,审判长一气之下,高声叫道:“把他老婆带上来!” ——“老婆”这个词语不适合这个场合;——侮辱证人:证人是可以随便“带上来”的吗?

• 四是要说规范。

目前,在法庭审判中,法庭调查开始之前对被告的程序性询问没有统一的规范,有的比较严谨、正规、正式,有的则相当随便。• 例如:一位审判人员在法庭调查时,问双方当事人,是这样的:“你们打群架的时间,是用什么家什打的?”

在这里,“你们”应由当事人的姓名代替,“打群架”应改成殴斗,而“家什”则应改成凶器或工具。

• 不规范的、不一致的地方很多。

如:有的问被告人的姓名,有的不问而直呼其名;有的问有无别名,有的不问;有的既问年龄又问出生时间,有的则只问出生时间;

对于提起公诉前侦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有的用“羁押”,有的用“刑事拘留”,有的用“被抓”,还有的用“被抓获”;在同一场审判中对不同的被告询问时,有时用“羁押”,有时用“被抓”(还见过“关押”)。

对于出生的地方,有的用“籍贯”,有的用“出生地”;对于以往受到的法律方面的处理,有的用“法律处分”,有的用“法律处置”(此外,还见过“法律处罚”);

在援引法律条文的时候,有的说出具体条目,有的笼统地说“刑诉法”,有的更简单干脆就说“依法”;在告知被告人权利时,有的较全面,有的有遗漏;在援引法律条款时,条款序号不一致,等等。

法官的语言,不是无缰的野马,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赛道上奔驰;如果撇开“法”来谈法官的语言技巧,那么,这些技巧就很容易让法官走火入魔。

• 五是说话要适时。

法官说话要符合诉讼法和诉讼法的程序。要注意使用言辞的顺序,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要注意在哪个诉讼阶段,就使用哪个诉讼阶段的言辞。

不能在开庭审理阶段,就使用法律审理完毕时的言辞;也不能在法庭调查阶段,就叫诉讼双方去辩论;更不能在案件审理阶段,就告诉当事人案件处理的结果。

• 六是不能随意打断当事人讲话。

英国著名法官丹宁勋爵有一段话说到法官在法庭上的作用,“在民事诉讼中不允许法官传唤他认为可以使事实得到澄清的证人,法官只能传唤诉讼双方请来的证人。同样,要由律师轮流质询证人,而不是由法官来质询,以免显得法官有所偏袒。而且要由律师尽可能完整有力地阐明案情,不要粗暴地打断律师的话头,以免影响他辩护的效果……”

一个开车时经常按喇叭的司机,一定不是一个驾驶技术出色的司机。同理,在法庭上,一个动不动就打断人家话语的法官,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法官。

法庭话语统计分析表明,法官打断他人话语最多,这种做法总给人“你不用解释”,“你的案子已定”的感觉。如果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实在非打断不可,也要讲究技巧,尽量在话语结尾时打断,等当事人把一个意思说完时再打断。

七是要多用封闭性问话形式。

封闭性问话是指问话限制了答话的范围,例如:是否申请回避?听清楚了吗?答话选择余地非常小,只能回答申请或不申请,听清了或没听清。

在程序性问话中,宜采用封闭性的问话形式,除了开庭前有关被告人身份核定的问话以外,其余的问话,要么是审判长宣读或者解释法律规定和权利问题后,询问诉讼参与者是否清楚;要么是就证据等询问有无异议等。法官不需要对方提供太多的信息反馈,用正反问话和是非问话能较好地控制审判的进行,提高效率。•

是非问话和正反问话在法官的话语中主要起程序功能和作用。在民事审判中,法官可以多使用正反问话;在刑事审判中,法官可以多使用是非问话。•

(二)实体性话语的技巧。

庭审中,实体性话语直接关系当事人诉讼目的实现,是当事人在内心对法官产生信任还是怀疑的分界点,是法官业务水平和庭审能力的最好体现,也是司法公正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就实体方面,法官的语言显得更为重要,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

• 一是多用开放性问话形式。

开放性问话是指问话人给答话人提供较大的余地,答话人可以有选择的回答。

例如,问:被告打在你什么部位?原告可以有多种选择回答此问题。开放性问话的好处是获得的信息量大,支配力小。实体调查主要是查清事实的真相,因此审判人员在不得

不询问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开放性问话,以便于查清事实。

• 二是要合乎逻辑地问话。

合乎逻辑地问,是说询问一定要符合事物认识的一般规律。一般的认识规律,就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者因果顺序,或者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或者从局部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局部,顺藤摸瓜,循序渐进。这样容易理解,容易问清。

我国的诉讼法和司法解释规定的法庭调查质证的顺序,实际上也是按照事情的自然发展规律去进行的。法官的目的是查清事实,因此不能对被告采用“突击式”、“跳跃式”等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方式,和“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怪招。

由于现在法官的主要职责是程序性的,因此,在实体调查询问时,只限于事实不清楚的问题,尤其是重要的、关系到有罪无罪、罪行轻重的问题。法官如果采用一些怪招来询问,那么法官就不是在履行法官的职责,就背离了法官的角色。• 三是要让当事人解释。

法官进行实体性调查时,其问话不同于公诉人的问话,也不同于辩护律师的问话。公诉人和律师为了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常常要控制对方当事人或被告人。法官不能这样做,因此,让被告人在答话之后做一些解释,听一听解释(尤其是那些被告人不服指控的案件),有利于全面、准确、客观、公正地了解真相,公正判决。• 四是不要与当事人较劲。

法官要心态平和,不要当事人一说出为自己开脱的话,就跟他较劲。例如,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说他害怕,法官马上讥讽道:“你别害怕了,都30多起了。”这种话都不是法官应该说的。被告人一般总要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找理由,这很正常,如果法官在每一点上都要“针锋相对”、“对着干”,那法官就不是法官了。•

五是不要就一个问题进行多重问话。

在一个问话话轮里,可以有重复问话,也可以有多种表述,但不应同时在一个话轮里问两个命题或者内容互相独立的问话。

在修辞学上,这种问话叫做“多重问话谬误”。一个问话问一个问题,这应该是法官问话的一个原则。

例如,法官一口气连问了三个问题: “小女孩儿对你怎么样?”“你对小女孩儿怎么样?”“小女孩儿怎么称呼你?”这样一连串的问题,没有中心,没有重点,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除了给答话人增加负担、令当事人无以适从外,没有任何作用。

六是不要在问话中提示答案。

有时候,法官并非有意袒护哪一方,但是往往在问话之后,又用问话提供回答——可能法官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这成了一个习惯的话,那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作为中立的审判者,法官只能问第一个问题,若第二个问话带有提示,实际上就是诱导或偏袒。•

七是不要随意下结论。

对当事人的陈述、供述、回答,不能没有经过合议庭确认当场就发表评论。这种评论性的或者结论性的话语应该留到做结论的时候再说。•

八是对当事人的相互问话不要先审查。

诉讼法没有规定当事人的相互问话要先报审判长审批,然后能发问。法律只是规定发问要经过审判长允许,先报审、再发问,会大大削弱了控辩(诉辩)双方的对抗性。

第五篇:法官行为规范【20101216】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发〔2010〕54号

【发布日期】2010-12-06 【生效日期】2010-12-06 【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法官行为规范

(法发〔2010〕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现将《法官行为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1月4日发布的《法官行为规范(试行)》同时废止。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法官行为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11月4日发布试行,2010年12月6日修订后发布正式施行)

为大力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规范法官基本行为,树立良好的司法职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制定本规范。一、一般规定

(二)需要到指定银行交费的,及时告知账号及地点;

(三)确需人民法庭自行收取的,应当按规定出具收据。

(二)切实遵循合法、自愿原则,防止不当调解、片面追求调解率;

(三)讲究方式方法,提高调解能力,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四)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的裁判文书要反映多数人的意见。

(四)审理行政案件,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案件事实,就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原告的合法权益是否被侵害,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进行分析论证。

(一)向领导报告,及时安排接待并联系有关部门共同处理;

(二)视情况告知选派1至5名代表说明来访目的和理由;

(三)稳定来访人情绪,并做好劝导工作。

(一)对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事务所、中介机构等的邀请应当谢绝;

(二)对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党、政、军机关、学术团体、群众组织的邀请,经向单位请示获准后方可参加。

(二)向家人和朋友宣传科学,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三)对利用封建迷信活动违法犯罪的,应当立即向有关组织和公安部门反映。

下载法官庭审行为规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官庭审行为规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官庭审技能评价办法

    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 法官庭审技能评价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庭审能力是评价法官水平的重要内容。为了体现法官的庭审技能,提高法官的庭审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庭审......

    浅谈新任法官如何提高庭审能力(精选5篇)

    所谓的庭审能力又叫庭审驾驭能力是法官在法庭上根据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和经验依据法律、运用程序规则主持整个庭审过程,指挥和控制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诉讼......

    学习《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

    仙居法院贯彻学习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 5月11日上午,我院党组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法官行为规范》。会上,党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法官行为规范》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法官行为规范》的通知 法发〔2010〕54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印发《法官行为规范》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

    民事庭审程序步骤(含3名法官、书记员分工)(推荐)

    民事案件庭审程序 第一章 庭前准备(书记员) 第1条 书记员检查庭审设施是否完备,标志牌是否齐全、摆放到位。 第2条 书记员检查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是否到底。 一原告(上诉人)X......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法官庭审技能评价办法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法院法官庭审技能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庭审能力是评价法官水平的重要内容。为了体现法官的庭审技能,提高法官的庭审水平,特制定该《办法》。第二条庭审技......

    法官如何提高驾驭庭审的能力研究与分析

    法官如何提高驾驭庭审的能力? 开庭审理案件是考核一个法官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好的法官能够娴熟地驾驭庭审活动,同时也是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1、法官要注重自己的司法礼......

    庭审操作程序

    民事诉讼第一审普通程序庭审操作规范;一、开庭准备和开庭宣布;1、庭前准备工作;书记员应先期到达法庭,做好以下开庭前准备工作:;(1)宣布:请诉讼参加人入庭就坐;参加人未到庭的,应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