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专业国示中期检查汇报材料
宜宾市南溪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中期成果汇报
各位领导:
您们好!
在示范校建设领导组的支持与指导下,通过本专业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请允许我代表计算机应用专业全体师生就本专业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向各位领导做如下汇报:
一、总体情况
(一)总体思路
“以产业为引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主动适应市场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实施“四位一体”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组织构架
组建了以专家组为指导、以项目组为实施核心,以任务组为支撑的专业建设团队。
(三)建设措施
依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对照专业建设任务,预期目标和验收要点,稳步推进专业建设工作。
(四)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川南地区同类专业的示范。
(五)完成情况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完成率50%;师资队伍建设,完成率5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完成率51%;总体完成率52%。
二、专业建设情况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到14个企业、2个行业协会开展市场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岗位群和企业文化等内容。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互补以奠定文化基础,日常实训和“四技活动”(技能节比赛、学期技能检测、技能大赛、技能鉴定)的互动以提高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以提升职业素养,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交替以强化实践能力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将专业细分为四个专业方向。通过与专家共同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归并所需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和专项能力,凝炼典型任务。重构突出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初步开发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应用基础》《Access 2003应用基础》《Office 2003应用基础》四门校级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校本教材等相关资料。
3.改革教学方法
开展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入企业的真实任务,将任务细化分解为一个个项目,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
4.改革评价模式
以能力为依据,建立由操行评价、课程评价、专业技能评价、综合能力评价、顶岗实习评价等五部份构成的弹性学分制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强调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评价。
5.教学资源库建设
积极参加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制定四门校级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和部份教学资源。收录企业相关资料、职业资格标准等资源。初步搭成“教学资源平台”。
(二)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派送专业带头人到新加坡参加“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主任培训班“学习,参加“中职学校重点专业负责人培训班”等系列培训。促进带头人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参加省级课题“中职数字化校园有效利用探究”建设,有效地提高专业带头人的业务能力。
2.骨干教师队伍培养
实施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企业锻炼和课程建设,提高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期间共有33人次外出培训、14名教师参加企业实践。
3.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通过多种措施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计划,现已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专业教师的84%以上。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了4名企业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到本专业任教,并通过兼职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进一步提升了兼职教师的技能水平与教学水平的融合。
5.教师综合素质提高
通过报销学费的方法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先后有8名专业教师参加了“电子科大工程硕士班”学习。通过开展公开课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技能大赛、青年教师帮扶等活动,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与宜宾智鸿、四川华迪、名硕电脑、方圆广告、盛世广告、南溪移动通信工程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确定并实现了学生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方案,派出多名学生到企业锻炼及顶岗实习,形成了有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践教学是本专业培养技能人才和实施特色教学的关键环
节。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校内有针对平面,办公,硬件,网络,多媒体等实训的机房13间,形成了完善的实训基地,能满足各个计算机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训。
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宜宾市南溪区科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从事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及网络的安装与维护、IT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等业务,可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的实践及生产平台。
3.社会服务及辐射
为各乡镇、区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培训科普网络书屋管理员与安监局共同开展宜宾市安全技术员培训;为丽雅前进小学、南溪一中组建校园网络、安装多媒体教室;为南溪一中学生开展通用技术培训;与宜宾市商职校共同开展专业建设研讨。
三、资金使用情况
按照《国示资金管理办法》使用建设资金,严格审批程序。专业建设总资金318万元,已使用71.61万元,使用比例22.52%。
四、创新与示范
1.以“四技”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2.以“职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为抓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以“校办公司”为载体,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机制作还需要创新,仍然存在企业“冷”,学校“热”的局面,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明确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2.资源库建设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今后建设中需理顺资源库系统性、完整性的建设思路。
3.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缺乏权威的鉴定,在今后建设中应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其进行鉴定。
汇报完毕,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南溪职校计算机应用专业
2013.5.15
第二篇:国示校中期汇报
国示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期汇报
应国示校中期检查总结要求,结合机械加工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任务教学增模式,123工学结合育人才”
自贡职业技术学校自1974年开设机械制造专业(后经多次调整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以来,就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企业对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训基础条件建设,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在专业教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现有在校生1200多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于2010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于2011年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为推进“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满足企业人才质量提升要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用工要求的“零距离”对接。2012年7—8月,我校对成都、重庆和自贡地区的部分企业、用人单位及毕业学生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调查,通过现场交流、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讨论、跟踪调查等多形式的调查研究,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人才需求状况、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学校调整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提供了可行性资料和论证依据。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成渝经济区和自贡市对机械加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岗位要求,学校召开机械加工专业行
业、企业专家座谈会,研讨会,与机械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共同分析当前企业生产状况、人才需求量、职业岗位群主要工作任务,共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法,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建议,最终确定本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等方案,即构建一个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良性互动的“123”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两对接”(学校与企业“零对接”、学生与员工“零对接”);达到“三化”(实训教学师徒化、实训基地管理企业化、实训成果产品化)。
具体建设内容及完成情况介绍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①“12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我们首先进行了广泛调研,2012年7—8月,由专业部组织学校专业组教师对成都、重庆和自贡地区的部分企业、用人单位及毕业学生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讨论总结,形成了一万余字的改革调研报告。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准备对学校目前机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大力改革,2012年9月开始,召开了两次企业专家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会议,学校专业组教师间周一次教研活动就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讨,并组织专业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培训,以及到兄弟学校学习考察。总结各类学习到的先进经验,结合目前自贡经济发展情况和学校机加工专业自身情况,按“12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出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在学校机加工专业各班级中推行,12年10月安排2011级部分班级到重庆上海等地实习,在2012级部分班级中实行任务教学法教学,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收集整理学生教师的各类反馈信息,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完善,目前我们的最终人才培养方案为:任务教学法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主要针对学生在校学习实习的几个基本模块进行改革,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技能要求,在部分课程中实行“师带徒”,项目教学方式,并将企业产品加工纳入学生的项目学习中,由企业参与学生实习的考核评价。学生只有通过前一个项目的学习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的项目学习。基本实现了实训教学“师徒化”,部分实训成果“产品化”。力争在下年中引入更多企业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共建,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②课程体系、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
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12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制订出专业教学实施性方案,将任务教学法分为四大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提升模块和顶岗模块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基础模块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专业模块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学期,以小班化、“师带徒”和任务驱动安排教学内容,重在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采用单元式组织形式,操作加工与课程理论完全融合为一体,且以操作实训为主体,配备实训专用教室,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操作,并在学生操作时进行指导和交流,发现并解决实际操作中反映出的问题,将基本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
程。提升模块主要安排在第四学期,以学生自己选修内容为主,给学生更大的提升空间。顶岗模块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让学生深入企业,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岗位能力要求,力求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样既有教学实训,又有考证训练和生产实训,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围绕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我专业部李方君、余甦等教师参与国家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建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两门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全部完成。结合学校部分班级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本阶段正在开发《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教程》校本教材,并在学校指导下拟开发为市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计划书(初稿)已完成上传学校。目前在教学中收集各项目一手资料,包括任务教学法教师教案,任务书,教师工作日志,学生实习报告,学生每个项目考核评价报告等,为开发精品课程做准备。
③申报市级及省级课题
围绕机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我们专业组拟进行省级课题的申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中的应用》,课题组成员中包括教学校长,企业专家及学校专业教师等,目前基本完成申报表的填写。
④评价模式改革
在学校原有的评价模式基础上,建立与“12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制订了学生个人人才成长袋,目前基本完成10级、11级资料的收集,完善了评价模式里的学
生自我评价,班级评价,班主任评价及技能展示部分。
⑤教学环境创新
在学校原有专业教室、实训室、实训车间及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更注重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完善了机械制图与CAD/CAM、数控仿真实训室,更新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基础等两个专业教室,教学中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在普车实训室建成1个理实一体教学区,引企进厂,多邦实训基地挂牌,使教学与生产更紧密衔接。
(2)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目标的要求,以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为重点,采取培养与聘请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2012年到2013年国示建设一年里,我部新增“双师型”教师3名,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4人,培养专业带头人一名,骨干教师6名,“双师型”教师3名,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培训,目前,毛建力老师正在参加国培,郭晓玲老师正在下企业锻炼过程中。除参加国培省培外,专业部还组织在校的年青教师到学校实训基地进行跟班培训,制订了青年教师下车间培训计划,目前已经着手实施,要求实习教师必须取得实习项目的技能证书,让年青教师尽快步入“双师型”教师队伍。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建设目标:为充分发挥学校引领自贡职教、辐射川南的示范作用,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功能建设。作为建设近四十年的机加工专业,在与原有长期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建立更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与企业互利共赢式合作,以“校中厂”模式,改造实训基地,使之融教学、生产、短期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工学结合、产教一体的基本目标,提高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并提高专业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目前与高新开发区 5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及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
在产教一体、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上,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在校内生产车间,学生轮流进车间进行生产性实训。2012年产教车间实现对外加工工件件次,实习学生人次。
(4)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坚持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站的社会服务功能。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行业要求,在学校成教中心及实训科的统筹下,积极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对区域内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农民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最近培训项目有:内江东工、自贡中压阀门厂等。,本内培训人次,职业技能鉴定人次以上。
第三篇:**街道七五普法中期检查汇报
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普法亮点彰显品牌特色
——**街道七五普法中期检查汇报
**市**区**街道位于“五里飞虹”西北部,辖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下辖青阳路、清溪路、团安村、陈村路、家家景园、龙居等六个社区工作站。近年来,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驻街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通过街道全体干部职工的齐心协力、辛勤工作,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全国社区服务示范街道”等多项殊荣;街道司法所在被授予省级示范司法所基础上,**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2017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司法所被**市司法局评选为2017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家家景园社区被安徽省司法厅命名为“省级‘法律进社区’示范点”。并多次代表全市司法所,接待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街道司法工作的视察。2018年是七五普法中期督查之年,**街道七五普法工作,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七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重点对象持续深化,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普法亮点品牌彰显特色。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促进“七五”普法顺利开展
(一)建立健全“七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管理、指导,保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职责,及时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各科室和各社区工作站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小组成员,司法所长兼办公室主任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并组织落实各项计划,监督法治宣传教育开展状况,明确了专兼职的法治宣传员,有力地推进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精心制定普法工作要点
根据区七五普法规划,结合具体实际,街道及时召开了
“七五”普法暨“法治街道”创建工作启动大会和广场宣传活动,传达了全区“七五”普法启动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明确了普法重点对象,重点开展以宪法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相关法律法规为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三)落实经费,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按照“七五”规划要求,加大普法经费保障力度,征订了《法制日报》、《人民调解》、《安徽法治》报刊杂志以及《领导干部法治读本》、《公务员以案释法读本》,《公民以案释法读本》,《青少年宪法读本》,还订购法制宣传画和多套法制教育音像资料,街道用于普法宣传活动经费每年约30万元。
(四)健全队伍,培训骨干,提高法治宣传教育人员素质
积极整合律师、安徽省高级法院、**派出所民警、省警官学院与安徽大学法律宣传志愿者资源,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举办“七五”普法骨干培训班15期。
二、明确重点,狠抓落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进程
(一)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强化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
严格按照《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机关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重大决策会前学法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坚持每年2次的集中专题学法,领导干部坚持学法,写学法笔记、读法心得每年不少于1万字,坚持举办“书记讲党课活动”,每周三街道组织干部职工政治学习,通过利用专家库资源,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法治讲座等形式加大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力度。今年5月,司法所邀请安大法学专家陈宏光教授对全街居180名干部职工进行了主题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专题讲座。8月,司法所邀请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宋志洁教授
为街居干部职工、普法宣传员,人民调解员讲授《纠纷的解决之道》,提升了基层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二)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深入开展了“法律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广泛开展主题班会、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禁毒戒毒公开课等生动活泼的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共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7场。
2018年,**街道“法律进学校”打造全省首个交互式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街道辖区望龙中学,围绕“精彩人生路·法治伴我行”主题,打造新媒体交互式教育基地。该基地设计布展面积600㎡,涵盖法律鉴案室、知识擂台区、模拟法庭等14个展项,运用人脸识别、体感互动、AR展示、VR体验等科技手段实现交互式体验,通过打造卡通包拯形象,命名基地为“包包法学院”提升普法文化认同感。目前,一期展厅已投入使用,累计接待中小学生5700余人次。
(三)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认真开展社区居民法律宣传教育
一是在辖区社区普遍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在各社区建立了居民学法制度,设立了固定的法治宣传橱窗36个,购置了常用法律图书方便居民借阅,同时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法治宣传标语、张贴法治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每年“12·4”全国宪法日等各类节点,截止目前,举办了各种普法宣传活动,共计12次,受教育群众达5万人次,发放宣传单4万余份。举办青少年法制课7次,受教育学生达10000余人次,有力的推动了“法律进社区”活动的深入开展。2018年,家家景园社区荣获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二是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把家风建设贯穿其中。2017年3月18日,清溪路社区邀请摄影师为社区“最美家庭”拍摄全家福。开展“晒好家风,拍全家福”惠民活动,面向包括回迁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辖区新市民征集家规家训和家风故事,评选遵纪守法“最美家庭”,为他们留影,传播良好家风,有力的推动了“法律进家庭”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深入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
“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5场。以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主体,通过法律宣讲、以案释法等形式,进行法律宣传,特别是通过对《公司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牢固树立诚实守法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促进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形式多样,开拓创新,推动“七五”普法再上新台阶
(一)深入群众零距离,开辟法治宣传教育阵地
1.依托社区矫正教育管理,打造法治化讲座宣传教育阵地。目前司法所在矫人员31人,通过法治情景剧、专题讲座、庭审旁听等形式对在矫正人员进行集中学习教育,加强法律意识,同时把矫正人员的公益劳动改造安排在社区,由司法所组织、监督进行。截至目前司法所社区矫正人员无脱管人员发生。
2.依托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打造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教育阵地。街道建立7个人民调解委员会(街道1个,社区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承担着调解婚姻、家庭、邻里、赡养、扶养、抚养、一般债务等八项民间纠纷的调解任务。三年来调解各类民间纠2140件,调解成功率达99%。在调解纠纷中首先是依法找准过错责任,为了找准过错责任,根据纠纷情况就得靠法来捋顺,因此,在调解中给双方当事人及多人普及《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物权法》《继承法》《民法通则》。
3、依托社区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选举,打造业主民主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目前辖区住宅小区数86个(住宅小区27个、单位自管小区25个,社区管理34个),目前成立22个小区业主委员会履责情况良好。在组织业主委员会选举中街道物业办严格按照选举章程,重点做三项工作。一是宣传,印发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建设部《业主大会指导规则》、《物权法》,向业主广泛宣传。二是在选举中,组织方对选举不引导,不提名,真正让全体业主选出自己信得过能当家理事的人。三是认真把握选举程序的合法性,按照法定程序社区加强监管,定期召开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和社区参加的联席会议,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提高业主的满意度。
(二)联合社区立足实际,打造一居一特普法宣传品牌
1.青阳路社区“睦邻法援团”。青阳路社区约有30%居民为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社区运用社工、调解团队、志愿者团队、律师团队为老年人开展各类法律服务和维权服务。
2017年1月12日青阳路社区“睦邻法援团””暨老年维权服务中心启动仪式在电信小区启动,来自辖区的社区律师志愿者、警官学院的志愿者,大妈调解队成员、社区服务志愿者四支方阵队伍参加了启动仪式。这也标志着在今后,社区的老年人在社会保障、退休养老、医疗卫生、子女赡养、财产继承、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方面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与他们联系进行答疑解惑。
3月23日,**司法所联合青阳路社区“睦邻法援团”,在电信小区文化活动广场,开展“七五普法”进社区活动。现场为老年居民朋友免费检查身体、发放科普资料,社区银行开展防电信诈骗知识宣讲、社工为居民维修小家电……。
2.清溪路社区新市民法律驿站。清溪路社区积极引进社会组织,与辖区建筑工地联手结成同盟,通过居民议事厅、法律援助驿站为失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做好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3月14日,在**市工商局网监局、**市消保委的带领下,社区组织新市民到**市工商局网络监测中心、**国际邮件互换局等多个机构参观体验,零距离感受我们身边的“3·15”。
7月17日,**司法所、清溪路社区组织辖区留守儿童和小学生开展暑期法治辩论赛。辩论赛在专业律师的带领下围绕城市管理方式方法、《环境保护法》等展开激烈辩论,引导辖区未成年人以社会“主人翁”的角色投身到城市管理活动中来,为建设和谐美丽的社区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3.团安村社区“小巷法律服务社”。通过整合辖区退休干部、老党员、各行业专家等资源,按人员特色分为“普法快递员”、“小巷评理员”、“法律监督员”,及时化解居民的家长理短、矛盾纠纷,推进七五普法工作走向深入。
11月15日,**街道司法所、团安村社区组织的模拟法庭正式在社区小巷内开庭。活动现场还设立了法律咨询台,整个模拟法庭结束后,司法所邀请的中特律师事务所的两位律师分别针对案情做出描述并根据自身实际案例现场说法,与居民进行沟通交流。接待群众法律咨询30多人次,同时发放普法宣传毛巾、抽纸和环保袋150余份。
4.陈村路社区“法治+活动”。3月28日,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与**区**街道陈村路社区举行“法治+”共筑共建活动暨“平安社区”签约仪式。依据“法治+”共建协议,**消防中队、**派出所也将定期走进社区,通过开展法制讲座、法律维权、居民调解等形式,共同打造社区和谐的法治环境,共同建设“平安社区”。
11月28日上午,**司法所、陈村路社区举办的“法制教育进校园·青春护航促平安——陈村路社区‘法治+’系列活动暨12.4宪法宣传日主题教育”在**体育运动学校举办,活动通过领导致辞和法律案例讲解,告诫广大学生要知法、守法,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守法、护法,共同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美丽社会。
5.龙居社区“星光守护”工程。社区中的未成年群体庞大,司法所和龙居社区围绕关爱未成年人成长,通过“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教师”的“五师型”服务模式,跨专业合作的团队建设,为社区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学习教育、恋爱婚姻、身心健康、困难救助、犯罪预防等六大方面搭建夯实的成长平台。
11月27日下午,在第4个国家宪法日,第17个法制宣传日到来之际,**司法所、龙居社区邀请安徽徽都律师事务所走进**市颐和中学,开展主题为“宪法伴我们成长”的主题教育。
活动现场,龙居社区与辖区颐和中学校长共同签署《社校共建法治平安校园合作书》,力求搭建更加夯实的多维法治教育平台,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星光守护未成年维权岗”有效服务未成年人法律权益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青少年成长环境。
“七五”普法通过社区成员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优化了我街道安全生产环境,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以及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推动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辖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普法工作中我们将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的问题,继续发扬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发扬优点,认真履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街道司法所
2019年9月12日
第四篇:2011年养护中期检查汇报材料
农村公路工作检查汇报材料
(肇州县农村公路管理站)
我站在省局和市处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人员严重超编、经费紧张等困难,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观念,从加大养护机制改革和管理力度入手,坚持以“长寿命、低成本”的科学养护观为指导,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全面推动了农村公路养护与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半年共投入养护经费280多万元。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站担负公路养护总里程990.698公里,其中省道为27.561公里;县道为51.246公里;乡级公路养护里程为423.868公里;村级公路养护里程为488.023公里。
二、201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迎国检工作完成情况:
1)、百米标、里程碑:绥肇路27.6公里完成百米标523个、里程碑27块更换工作。肇肇路更换里程碑12块。
2)、道班房:丰乐道班房、肇州道班房现已粉刷一新,庭院净化、整修完成。
3)、桥梁维修:绥肇路2座、肇肇路4座,桥梁锥坡铺砌完成。
4)、平交道口:绥肇路平交道口14处,肇肇路平交道
口7处已经完成延顺、整形、硬化处理。
5)、道口警示牌:绥肇路道口警示牌更换17块。
6)、香化:绥肇路、肇肇路两侧路肩花池已经完成整修换土工作,香花7万株正在育苗。
7)、应急储备:铁丝100公斤,中砂100立方米,木桩500根/10立方米,编织袋1000条。应急车辆检修完毕。
8)、路面养护:冻裂灌缝已完成753平米,坑槽病害修补1520平方米。
9)、路肩、边坡整修完成10)、过境段:过境段两侧垃圾清理完成,综合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11)、在国道明沈公路兴城、杏山、肇州镇等过境段两侧共计8公里进行绿化,按照地段的情况分别按四行或两行间插进行,共栽埴12个径的云中杨2640株,多年生松树1600株,丁香、绵带等花树2800株。
2、公路养护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1)干线公路养护好路率100%,综合值90。
共完成路面保洁24.3万平方米、整修路肩边坡16.5万平方米、处置龟裂、网裂385平方米、路树剪枝40公里、清理边沟24公里、打路肩草33万平方米、灌缝0.6万米、疏通桥梁2座,涵洞9座。
2)、农村公路好路率90.4%,综合值 85.2。
2)、截止目前,共完成路面保洁90万平方米、处治坑槽、沉陷3500平方米、处理松散186平方米、整修路肩边坡105万平方米、处置坑洞550平方米,处置龟裂、网裂385平方米、路树剪枝35公里、清理边沟97公里、标志更换20块、打路肩草95万平方米、灌缝12万米、处置啃边200平米、疏通桥梁10座,涵洞14座、处置翻浆2800平方米。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周密安排部署,认真抓好国省干线公路迎国检准备工作。
我们接到迎国检任务以后,针对迎国检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相关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股长为成员的迎国检领导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加强了对迎国检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下发了《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迎国检准备工作的稳步推进。二是以迎国检为契机,认真开展了迎国检大会战。
2、力抓养护标准化,路容路貌彻底得到改善。
加强日常养护。坚持在潮湿低温季节采用乳化沥青修补沥青路面,路面各类病害处治及时,保持了路面整洁,路拱适度,排水畅通,行车舒适。做到了路肩高的地段及时铲除,路肩常年无反坡现象、横坡适度、达到或超过标准宽度且线形化,保持了水沟排水畅通。加强了水泥路面养护,有效遏制了水泥路病害,做到了修补及时。
在日常公路养护中,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部颁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技术评定标准。为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内业人员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加强公路软、硬件设施的配套工作,提升了公路管养水平。我站在原有路况基础上,不断加大养护力度,除了进行必要的大中修改造工程以外,还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公路、桥涵及附属设施进行不间断的维护。使我站公路路况质量逐年上升。
3、力抓养护规范化,促进公路管养上水平。
养护管理规范化进一步加强。明确了主管站长及股长等各层次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了路况调查和病害预测工作,强化计划管理和预防养护,建立健全了公路养护管理的各项制度。全局上下规范意识明显增强,养护质量不断提高。坚持抓好“养护材料规范,养护作业规范,工作行为规范”,并将其纳入养护工作考核。职工上路作业身穿安全标志服,公路养护车辆均设置了明显的作业标志,实施了规范的交通控制。养护中做到路用材料规范,施工程序规范。修复沥青路面达6700㎡。达到了结构合理、配比科学、程序到位、操作规范、修补方正、平整密实,修补质量与外观的完美统一的效果。
4、突出管理重点,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
为更好地利用好我站现有的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保证
机械设备应用于日常养护生产工作中,我们根据目前站机械设备的现有状况,注重加强了对机械设备管、用、养、修的有机结合,把各项管养制度落实到位,改变了以往重使用轻管理,重大轻小,重新忽旧,以修代保的错误观念,促进了机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上半年,共完成机械设备台班230个,设备完好率达到95.9 %,利用率全年平均达到47 %以上,创红旗设备占现有设备的70%以上,机械设备经营总收入达8万元。
5、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公路桥梁安全畅通。
我们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做好“四防”安全工作的同时,认真开展了公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了整改。目前为止共疏通清理桥梁10座,疏通涵洞14道。
6、注重学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我们坚持以培养“廉洁、公正、务实、高效”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基础,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了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活动。把学习型党组织活动贯穿于各项公路工作的全过程。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要求技术干部要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三是加强职工教育培训。2011年全站职工教育岗位培训150人,学历教育23人,继续教育10人次。通过学习教育,有效的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理论素养,增强了改革创新意识、责任和服务意识,呈现了更加奋发向上的工作作风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
虽然2011年上半年,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着我们工作的开展。一是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科学化养护水平比较低,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做的不到位。二是桥梁养护工作滞后,桥头跳车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治。三是农村公路养护难度比较大。乡级公路转移支付资金到位率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整改措施,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四、下步打算:
1、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投入、保证公路养护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加大水泥砼路面科学管养水平。
3、加强内业完善及内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4、加强桥涵养护、减轻桥头跳车现象。
第五篇:中期检查
大学教务部
教务通知(2014)第39 号
关于做好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各有关部门:
为了加强本科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风、学风建设,巩固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使教学各环节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定于近期开展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以宋学锋副校长为组长,教务部、学工处处长为副组长,各学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xxx
副组长:xxxxxxx
各学院教学院长
2、各学院成立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系(教研室)、所(中心)主任、学生辅导员和教学秘书为成员的学院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二、检查内容
1.教学秩序:检查是否存在迟到、早退、旷教、擅自调(代、停)课或增减学时等情况;
2.课堂教学:教学日历、备课(教案)、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情况;教师执行课程过程考核工作情况;
3.学风状况: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缺席情况,上课听讲情况和完成作业情况;4考试情况:学生或监考教师是否存在违反考试条例情况;考试试卷命题、阅卷等是否符合规范;
5.教学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三、检查办法及要求
1.院级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的全面自查;
2.请学院院领导、督导组专家及、系(教研室)和所(中心)主任及骨干教师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
3.请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多种形式听取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反映,写出各年级学生学风情况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情况反映分析总结报告并交本学院期中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4.系(教研室)、所(中心)主任听取各门课程主讲教师的教学情况汇报,并检查教案和教学大纲执行情况,写出教学情况总结;
5.学院召开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座谈会,听取教与学两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6.教务部将组织人员开展随机听课、教学秩序检查等工作,并抽查学院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成效情况,抽查结果将作为学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项考察依据。
四、时间要求
学院教学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在汇总各方面情况后,写出本次期中教学检查书面总结,并召开总结会,以交流经验、找出差距、整改提高。请各学院于6月6前将书面总结交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存档,同时将电子文档发至部教学管理办公室(邮箱:
xzzhang@cumt.edu.cn)。
教 务 部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