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东精神(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8:0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时期广东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时期广东精神》。

第一篇:新时期广东精神

学习新时期广东精神

2012年5月9日开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公布了新时期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标志着新时期广东精神表述语的正式诞生。

广东人精神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这九个字具有深刻的内涵。“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

广东精神概括起来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它是对广东人民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厚于德”是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具有像大地一样的美德,仁爱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和情怀。“诚于信”是一种处事的准则,也是一种胸怀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敏于行”是一种行事的风格,“敏于行”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敏于行”,不空谈,前一段时间广东提广东精神提的那么多其实和“敏于行”是相关的,务实、不张扬,很敏锐地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敢于先行一步。

建设幸福广东应该是全体广东人民共同的事情。人人都是创造幸福的主体,个个都是欣赏幸福的对象;我为别人的幸福努力工作,别人为我的幸福创造条件。光是等待,只提要求享受幸福,而不付出智慧、辛劳和汗水,那幸福是不可能实现的。经常抱怨,喋喋不休,那只会徒生烦恼,更是难言幸福。而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主流,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大学生应该多些实际行动,少些虚谈空想,以德为先,诚信待人、知行合一。要切实把“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内化为自身素质并贯穿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应当敏与创新社会管理共建共享“大社会、好社会”为加快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在构建“枢纽性”社会组织中贡献力量。

另外,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需重视榜样的力量。树立实践“广东精神”的先进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培养广东人践行“广东精神”的自觉。比如以推进广东志愿服务开展及创新来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志愿者在践行广东精神的过程中他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志愿服务、志愿者精神是一种新时代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基于德、立于信、践于行”的。志愿者的这种行为是基于德的,因为它是利他的,同时也立于信。大家找到志同道合者共同来服务社会,而且他们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付诸实践的。

一个幸福的社会,一定是共建共享的社会,是每个人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爱岗守责,既为社会作贡献又享有社会福利的社会。幸福广东的建设,既需要政府为转型升级搭建公共服务的平台,更需要每一个公民为此努力。有愿意追求幸福的民众,有以幸福为宗旨的社会氛围,幸福的阳光才能真正映照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个社会充满爱与温馨,充满富足与欢乐。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又岂能置身事外?

第二篇:新时期广东精神1

新时期广东精神:

2012年5月9日开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公布了新时期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标志着新时期广东精神表述语正式诞生。

“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当然,党政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起到践行广东精神的榜样力量。第一,政府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中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更要从工作中来体现广东精神,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廉洁清正之风,使工作更加出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二,党政机关应该为践行广东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媒体来烘托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多宣传践行广东精神的好人好事,让大家觉得广东精神就在我们身边。第三,党政机关要为践行广东精神提供更多平台和载体,多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让各阶层的群众都有条件去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从参与这种活动中去感悟和认识广东精神。广东精神确实为广东人民树立了新的道德标杆,我们提炼广东精神就是要打造广东的道德高地,打造一个精神高地,构筑全省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广东人民心目中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精神的宣传、弘扬和践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广东精神的宣传和弘扬是广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前我们要通过社会宣传、新闻宣传、理论宣传,还要开展众多的主题宣传活动,使广东精神一步一步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广东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地,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河源人精神:2010年12月26日正式出炉

艰苦奋斗,众志成城,胸怀理想,务实创新。“十一五”时期不仅成为河源发展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全市上下发展信心大大增强的时期之一,还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河源人精神”,为河源描绘“十二五”美好画卷带来强劲的精神动力。

【概况】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东靠梅州,南接惠州,西连韶关,北邻江西赣州。河源上古属扬州南境,南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1年)由龙川县划出设置河源县,属南海郡。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属梁化郡,隋唐属循州,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析循州分置祯州、循州,河源地区属循州。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循州置入惠州。1913年属广东省都督府潮循道,后直属广东省革命政府东江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东江行政区、东江专区、粤东行政区、韶关地区、惠阳地区等。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河源市。2010年末,辖1个区、5个县。共94个镇、1个民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4个街道办事处。区域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58.39万人。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广东省园林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城市”。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

粤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形、地貌、气候河源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4%,丘陵面积占43.2%,平原面积占2.1%。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3℃,日照平均值1988.9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930.8毫米,年无霜期325天。

自然资源丰富。土地、矿产、森林、天然饮用水、水力发电等资源人均拥有量均居全省首位,被誉为“粤东宝库”。

生态环境优美。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是同时拥有一流空气、一流水质和一流森林的地级市,被列为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被誉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发展经济的“生态大屏障”。

名胜古迹众多。市区有AAAA级的万绿湖和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是广东生态旅游品牌;有喷射高程169米的亚洲第一高喷泉;河源是“中华恐龙之乡”,有世界上唯一的集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三位一体”的恐龙遗址,已发现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恐龙脚印遗址,出土恐龙蛋化石15000多枚、恐龙骨骼化石8具,其中恐龙蛋化石馆藏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充满浓郁客家风情的苏家围、南园第一村、万绿谷;有体现“温泉浴”文化主题的高埔岗龙源温泉山庄、和平热水天上人间及紫金御临门温泉;有“小桂林”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及连平内莞的圣迹苍岩;有东源漳溪畲族乡的地下溶洞黄龙岩;有“粤东丹霞”之称的龙川霍山;有和平热水漂流。古迹文物有南越王赵佗故居、龙川学宫、龟峰塔、正相塔、下塔、越王井、越王山、考棚、文天祥二女墓;现代遗迹有阮啸仙故居、孙中山第一代入粤先祖故居孙屋排、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

经济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7.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62.1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150.6亿元,增长6.4%。人均生产总值15985元,增长10.9%。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886.75亿元和230亿元,增长29.2%和2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9亿元,增长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74亿元,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1.68亿美元,外贸出口17.15亿美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07亿元,增长17.2%。【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2010年,河源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宜居城乡建设跃上新水平】2010年,河源市筹集资金30多亿元,建成一批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保设施。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2010年,河源市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财税金融保障实现新提高】2010年,河源市财政总收入10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9亿元。

【教育文化建设展新篇】2010年,河源市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和建设文化河源工作,弘扬以“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众志成城”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河源人精神,河源的客家历史文化地位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2.8个百分点。市理工学校二期工程竣工并通过国家级重点职校评估验收,市技工学校通过高级技工学校评审,启动卫生学校新校区征地拆迁和市技工学校图书馆建设工作。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是99.96%和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1.9%。全市改造中小学校舍160所,扩建河源中学、田家炳实验中学,新建金沟湾小学、雅居乐学校等一批小学。完成中小学教师“代转公”工作。市委党校教研大楼建成投入使用。承办第23届世客会。建成市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恐龙博物馆。建立一批中共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编辑出版《客家古邑文化》丛书,举办国际客家学术研讨会,创办全球第一部客家电子杂志《古邑客家》,河源创作拍摄的《天下客家》获中国南派优秀纪录片奖和最佳摄影奖。完成佗城、林寨古村落保护改造首期工程和阮啸仙故居修缮。源城区创建为“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区。忠信花灯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建农村文化室264个,城乡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2010年,河源市财政安排民生支出6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7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45元,分别增长8.6%、12.6%。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会召开】2010年11月29日,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在河源召开。

龙川人精神:

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努力构建富裕、人文、和谐、秀美龙川

龙川县

【概况】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东江、韩江上游,与江西定南县、寻乌县接壤,辖24个镇,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2010年末户籍人口97.09万人,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33万人。

龙川县始设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史称“百粤首邑”。佗城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发迹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美誉,有龙川故城遗址、赵佗故居遗址、越王井、越王庙、正相塔等一批省、市、县历史文物,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川先后隶属东江专区、粤东行政区、惠阳专区、韶关专区、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河源建市,龙川归河源市管辖。

龙川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北高、中间低,似马鞍形。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其中最高峰是位于东南部的七目嶂,海拔1318米。境内霍山为广东七大名山之

一、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区;还有风光秀丽的青山湖游览区、东江九龙湾漂流、梅子坑矿泉山庄度假村、明骏知青村旅游区、七峰山旅游度假村、佗城涧洞三叠泉瀑布,塔西合溪温泉、县城水坑生态风景区等。

土特产有牛筋糕、柿饼、茶油、香菇、雅寄米酒、客家黄酒、茶叶等。自然资源丰富,铁矿总储量1500万吨;世界五大名石之一的黑色花岗岩的储量1500万立方米;与世界名泉法国“维希”矿泉属同一家族的黎咀梅子坑天然矿泉水年流量27万吨;水资源以东江、韩江为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省属枫树坝水电站装机容量16万千瓦,为全省第二大水电站。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5亿元、44.5亿元和27.2亿元,分别增长6.8%、12.6%和7.9%。工业总产值159.63亿元,增长18%;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1亿元,增长15.1%,完成总税收3.97亿元,增长19.7%;财政综合增长率25.14%,全省67个山区县排名第38位,全市排名第一。全县新引进外资项目5宗,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10万美元,增长6.7%;实际利用境内资金2.44亿美元,增长8%;实现外贸出口0.81亿美元﹐增长42.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2亿元,增长10.1%。

【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龙川县多方筹集资金完成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开发建设,完善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排水排污、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省道227线上坪至龙母段路面大修工程和珠霍公路建设;完成县城东江大桥扩建和维修加固任务,改造县道19公里、村道108公里;实施丰稔至四都、牛屎坳至鹤市、鹤市至紫市、赤光至新田等通镇公路改造工程。东江干流梯级电站建设加快,龙潭、稔坑电站建设完成投入生产,苏雷坝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力度加大,全县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26项重点工程有序推进,完成一批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农业经济】2010年,龙川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29亿元,农业增加值16.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8%和6.8%,农民人均纯收入5568元,增长15.2%。粮食总产量27.54万吨,在市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工作中获得第一名。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顺利推进,解决4个镇5.6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以优秀等次通过省扶贫“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考核,农村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第三产业】2010年,龙川县接待游客12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9.6%和16.7%。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消费市场繁荣稳定,商业布局逐步趋向合理。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6亿元,增长12.2%。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汇龙花园、怡和苑、新龙花园、兴泰花园、泰华城等商住小区首期工程竣工,中小户型商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推进。

【社会各项事业】2010年,龙川县重点科技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科技人才队伍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教育投入加大,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宣传挖掘古邑文化、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龙川县苏维埃旧址、龙川考棚、佗城古城墙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得到修缮,佗城历史文化景区初具规模,全面完成全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任务。投入资金680万元,完成县中医院综合医技大楼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78万元,完成麻布岗、铁场、鹤市、上坪等4间镇卫生院建设。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7%,比上年增长3%,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所缓解。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口出生率13.6‰,自然增长率8.72‰。在省13届运动会、省残运会、市青少年锦标赛上均取得良好成绩。川中精神:

“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 龙川县第一中学,前称龙川县立中学(简称“川中”),创办于191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优良传统的中学。龙川县第一中学分为高中部和初中部,初中部位于龙川老隆镇东风路,是川中的老校区,2004年秋迁往位于东江河畔的新城区水贝村新校区,开设高中部,老校区开始重新招收初中生(2000年停招初中)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理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的川中精神,坚持以“川中精神、感恩教育、体育见长”为特色,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全面实施过程教育、细节教育和感恩教育,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成为“河源教育的一块名片”“东江上游的教育明珠”。

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县教育局的关心指导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全体师生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团结拼搏、奋发图强、力争上游”的川中精神,在考生人数较少、尖子生流失等不利情况下,2012年普通高考捷报频传、再创辉煌。

崔怡梦、邹晓敏同学分别以642分、686分夺得河源市文理科总分第一名,其中邹晓敏同学进入全省理科总分前20名(不含本科层次加分)。

重点本科上线人数达208人,本科以上上线人数达1193人,上线率69%;重点本科人数,重点本科、本科以上上线率均居河源市各重点中学之首。

第三篇:学习新时期广东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新时期广东精神心得体会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

广东精神概括起来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它是对广东人民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首先看“厚于德”,我们都知道“厚于德”大家都研究过、学习过,是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具有像大地一样的美德,仁爱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和情怀。“诚于信”是一种处事的准则,也是一种胸怀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敏于行”是一种行事的风格,“敏于行”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敏于行”,不空谈,前一段时间广东提广东精神提的那么多其实和“敏于行”是相关的,务实、不张扬,很敏锐地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敢于先行一步。通过学习,我们认为学校应做到:

一、教师在践行广东精神中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更要从工作中来体现广东精神,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廉洁清正之风,使工作更加出色,做到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更好地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

二、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机构应该为践行广东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利用教育力量及媒体来烘托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多普及和宣传践行广东精神的好人好事,让大家觉得广东精神就在我们身边。

三、学校和教师要为践行广东精神提供更多平台和载体,多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条件去参与这些活动,同时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及周围的人,让他们从参与这种活动中去感悟和认识广东精神。

广东精神确实为广东人民树立了新的道德标杆,省政府提炼广东精神就是要打造广东的道德高地,打造一个精神高地,构筑全省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广东人民心目中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精神的宣传、弘扬和践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广东精神的宣传和弘扬是广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任务,当前我们要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理论宣传,还要开展众多的主题宣传活动,使广东精神一步一步内化为学生和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广东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地,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我们更相信,只要人人都为我们共同的家园添砖加瓦、贡献力量,幸福广东的美好愿景就一定能够实现。通过对这次大会精神的学习,我们教师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要继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幸福广东贡献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践行新时期精神,建设幸福广东

践行新时期精神,建设幸福广东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中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着力提升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面参与建设幸福广东的意识和能力。

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而幸福广东也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既包括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又包括保障人民群众社会政治权益,是物质需要与精神追求、客观标准与主观感受的有机结合,是物质富裕、安全和谐、生态优美、宜居宜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建设幸福广东,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幸福变成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精神享受,让人民群众逐步过上富裕、文明、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好日子。由此可见,践行新时期的广东精神能大力的推进幸福广东的建设,也为这建设提供积极的引导作用。

“厚于德”是建设幸福广东的精神基础

“厚于德”的基点是“德”。中国传统道德资源非常丰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建设的一项内容。面对这个全球化的 世界,我们要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有益于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文明成果,其中也包括人类优秀的道德成果。我们要注意道德的发展性,在继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构建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要求的新的道德规范。面对文化多样性和生活方式多样性的现实挑战,广东精神中提倡的“德”要具有包容性,成为社会最大的道德公约数和道德共识,才能具有统摄力,有效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厚于德”的关键是“厚”。“厚”是现代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的基本手段,也是道德修养水平的体现。“厚”是修德、守德、行德、积德的统一。修德是前提,修德主要靠教育学习和个人的内省与慎独。“厚于德”,既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伦理一脉相承,又是广东2200多年积淀下来的精神气质;既是对广东独特历史的总结,更指明了广东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个性和共性、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结合。

广东精神中,“厚于德”居于首位,这是因为道德是精神中的精神,是广东精神的基础和核心,对治疗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失落和道德失范,培养和提高公民素质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在建设幸福广东中以“厚于德”为目标和指引,以公民素质提高为着力点,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形成和谐健康、文明有礼的社会道德风尚。

“诚于信”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前提。

“诚于信”是广东精神的核心元素,也是维护广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更是广东个体之间开展交往、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它的建构和维护关乎于广东全省的社会秩序,更关乎我省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何在全省上下大力弘扬积极健康的“诚于信”伦理风尚,成为 当下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而紧迫课题。当前,我们要全力做到“三个坚持”: 一要坚持教育为先。把“诚于信”的培育融入我省国民教育、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二要坚持制度为本。在“诚信”不断出现危机,亟须建立以伦理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诚信制度的背景下,对诚信制度体系建设这个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综合性、交叉性研究。在建立相关制度时,应根据利益主体的区别,在监管方式、治理方式上采取不同对策,使相应的制度体系更为细化,更具有针对性;同时适应于监管各市场主体的需要,科学设置政府机构的职能。三要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我们只有将诚信制度体系的完善与诚信文化意识有效匹配,才能使“诚于信”见诸实践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而不至于使“诚于信”陷入被践踏的境地。

“敏于行”是建设幸福广东核心力量。

“敏于行、重实干”的精神是推动广东未来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敏于行”源自“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于言而敏于行”不等于不说,而是要说话严谨、有理有据,对先进文化思潮、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的理论提升总结也是一种敏于行的表现。广东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能够在思维上求真务实,行动上敢为天下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大业中敢为天下先,勇挑历史重担,以务实的作风和实干的精神,创造了市场经济奇迹,为改革开放杀开了一条血路;在当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进程中,在加快转型升级。以“敏于行”指导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建设幸 福广东前进了一大步。

总而言之, 广东精神和幸福广东关系非常密切, 现在从广东来讲,绝大部分地方温饱已经解决了,但是就有精神层面的一些需求了,精神层面就涉及到道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信等整个社会心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好,大家就感到很幸福。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必须有精神风貌的配合,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生活在一个互相信任、互相体谅、互相关心的环境,这样我们的幸福感才会更强。

第五篇:新时期的广东精神的内涵

解读新时期广东精神

2012年5月9日开幕的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首次公布了新时

期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标志着新时期广东精神表述语正式诞生。

一、新时期广东精神出台的背景?

为什么对广东精神进行重新定义呢,2011年下半年中央召开了十七

届六中全会,对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了一个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关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这个都需要有思想支撑,现在各地都在贯彻中央的精神,都在总结归纳各地精神的表达词,比如北京精神就是“开放、包容、爱国、厚德”等等,其他地方都有。从当前国家发展的整个情况和社会情况来看,提出一个地方精神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经济发展都很快,但我们的社会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还是跟不上,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说法“我们的道德滑坡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

一个国家发展一条腿是经济建设,一条腿是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我们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但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滞后就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比较长的表达用语,一般人都很难记住,它就需要用非常简略、易懂、易记的方式让老百姓都知道,所以各地方都选择一些简短、易记、通俗的语言来归纳地方精神,广东也是这样。还有一个背景,广东在历史上有很多卓越的人物和优秀的精神传统,这些人物的精神和传统需要提炼,需要把它作为精神的一个资源,作为一种正能量,来鼓舞我们现代人向前发展,所以把广东精神做个归纳和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提炼广东精神经过了群众讨论、专家论证、领导决策的程序。从广

东来讲,讨论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从2010年10月初到2011年10月底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五轮新时期广东精神的征集讨论活动,这个讨论活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总共征集到广东精神表述1100多条,先后有150万人参加了这场大讨论,所以广东精神的讨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汪洋书记提出对广东精神的概

括,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来讲,体现了广东在经济发展当中所实现的文化治理和精神治理,我们知道广东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来讲它是属于前列的,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是丰富了强大了,但是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它还有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自觉,这就充分体现在广东精神的提出上,它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这个意义分开来谈的话,比如从政治意义来讲,它是广东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建设文化强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因为文化的核心就是精神。虽然我们现在在谈文化的时候更多的关注文化产业,但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我们的精神才是文化的核心。我们在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当中适时地提出广东精神,表明了一种文化的自觉,它也符合执政党的政治要求。具体到广东来讲,广东要建设和谐社会、幸福广东,“和谐”与“幸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核——我们现在开始走出决定论,我们注意到精神的气质、道德的完善和文化的发展才是社会幸福稳定最深刻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自觉地通过文化的建设,通过广东精神的弘扬,来实现和谐GDP

社会、幸福广东的建设。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广东精神完全符合现代公民的素质要求,在公民当中倡导和践行广东精神其实就是形成公民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相信随着广东精神的倡导、弘扬和践行,它会对广东的改革开放发挥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它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东西。

二、对广东精神进行重新定义的重要意义

提炼广东精神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中央要求全国各地先行提炼富有地方特色的精神,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省按照中央的部署,把广东精神的提炼和培育工作作为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以此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其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展了地方精神大讨论,并引导市民大力践行和弘扬,这对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广东要完成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十二五”时期的核心任务,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强有力的道德支撑,因此,提炼和概括新时期广东精神并引导干部群众大力践行和弘扬就显得尤为迫切。

第三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广东的改革开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思想道德建设相对滞后,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广东改革转型走在前面,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更加集中,道德建设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特别是“小悦悦”事件以后更是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反思,因此提炼和概括广东精神就是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建设幸福广东、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道德支撑。

三、新时期的广东精神的内涵

新时期广东精神被概括为“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广东精神的来源和基础;“诚于信”侧重于对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是广东精神的时代要求;“敏于行”侧重于对敏行、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是广东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

“厚于德”提出来是有历史资源和依据的,《易经》里也有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一种表述,“厚于德”就是说人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德性,而且这种德性是包容性的,你的德性要遍及到万事万物,这是我们要弘扬的,当代社会我们要有德性底线,从道德本身来看,它是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一个行为准则,只有把这个准则确立起来了,社会才能健康、正常地发展。改革开放之前是“文革”,“文革”当中我们很多道德体系被捣乱、被摧毁,但紧接着而来的市场经济就不允许我们很从容地建立起思想道德体系,这样就脱节了,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这个“厚于德”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诚于信”更是根据市场经济来的,市场经济是什么定义,第一,它是法制经济,第二,它是道德经济。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市场是有规则的,规则是要有法律条文的,不然有很多法律的漏洞,人家就会去钻这个空子。其次它是个道德经济,市场是交易,在交易当中如果没有信用的话,这个交易就做不成。大家看到,我们现在的市场为什么那么多不守诚信的事件呢,甚至坑蒙拐骗都有,这是我们市场经济不成熟的表现,市场经济成熟了,大家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我们的交易是在互利、平等、互信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种交易才是可持续的,不然一锤子买卖,这次骗了你,下次不跟你做生意了,这就不是市场。所以市场经济应该坚守法制、道德、诚信。我们现在提倡“诚于信”,广东这个地方比较富裕,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经济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它应该是法制的、诚信的体制。广东人为了把生意做得更好,而且我们的市场经济确实发展到比较成熟的程度,所以诚信问题一方面是广东本身的一个特色,这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到成熟的地位带来的一种情况。另外,我们要把市场经济进一步推动,就需要把诚信的原则贯穿到市场行为本身。

“敏于行”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做到符合市场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而且要快思敏捷,这也是从古文献里面来的,《论语》里讲过“讷于言,敏于行”,“讷于言”是说说话要谨慎,“敏于行”是说动作要迅速,毛泽东的女儿的名字李敏、李讷就是从这来的。广东人不声张,有人常说广东人“闷声发大财”,甚至还有人说“广东人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广东人比较重实干,而且这一点体现得特别明显。所以“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对广东精神的概括是比较恰当的。

广东精神概括起来是“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它是对广东人民发展建设实践的概括和总结。首先看“厚于德”,我们都知道“厚于德”大家都研究过、学习过,是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它具有像大地一样的美德,仁爱奉献,它既是一种美德也代表了广东人民的追求和情怀。“诚于信”是一种处事的准则,也是一种胸怀的体现,实际上就是要做到真诚、友信。“敏于行”是一种行事的风格,“敏于行”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敏于行”,不空谈,前一段时间广东提广东精神提的那么多其实和“敏于行”是相关的,务实、不张扬,很敏锐地知道世界发展的趋势,敢于先行一步。

四、如何做好广东精神的宣传实践工作

宣传新时期广东精神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做好广东精神的宣传实践工作,充分发挥广东精神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中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

一是加强社会宣传,在公共场所加大宣传力度,发布一批宣传标语,张贴一批宣传画,使广东精神的表述语随处可见。

二是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制作播放电视节目、广告宣传片和音频公益广告,在电视台、电台高频率播出,使广东精神充耳可闻。

三是加强理论研究,组织专家学者撰写理论文章,编辑出版广东精神普及读物,并且开展巡回宣讲活动。

四是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党政机关、工会、团委、妇联、学校等不同方面、不同领域、不同的社会群体来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各地要结合实际大力宣传弘扬广东精神,省委宣传部已经下发文件,对各地的宣传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目前看,各地都已经迅速行动起来,大力宣传践行广东精神,而且各地举措很多,亮点纷呈。我们就是要通过这种高频率、强幅度的宣传活动,使广东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追求,凝聚广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践行广东精神。因为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社会氛围是息息相关的,每一个人都要在其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样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才能弘扬起来。当然,党政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方面更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起到践行广东精神的榜样力量。第一,政府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广东精神中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更要从工作中来体现广东精神,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有廉洁清正之风,使工作更加出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二,党政机关应该为践行广东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利用媒体来烘托整个社会向善的风气,多宣传践行广东精神的好人好事,让大家觉得广东精神就在我们身边。第三,党政机关要为践行广东精神提供更多平台和载体,多开展一些主题实践活动,让各阶层的群众都有条件去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从参与这种活动中去感悟和认识广东精神。

广东精神确实为广东人民树立了新的道德标杆,我们提炼广东精神就是要打造广东的道德高地,打造一个精神高地,构筑全省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广东人民心目中一个前进的方向。一个精神的宣传、弘扬和践行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广东精神的宣传和弘扬是广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当前我们要通过社会宣传、新闻宣传、理论宣传,还要开展众多的主题宣传活动,使广东精神一步一步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广东打造成一个道德高地,为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转自区委宣传部)

下载新时期广东精神(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时期广东精神(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新时期广东精神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清城区东城一中 广东精神是一种道德寻求,是一种精神信仰,也是一种道德气力,它是不分群体,不分阶层的,在广东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往践行广东精神。由于一个人生活的环境跟当地的......

    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引领和谐幸福广东

    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引领和谐幸福广东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多年。广东,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勤劳勇敢的广东人,以其独有的精神特质创造了......

    新时期广东劳动力迁移

    新时期广东劳动力迁移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打破以前的户籍制度,广东也因毗邻港澳,承接了两地的产业转移。大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落户广东,全国各地的经济开始不平衡。由......

    新时期淮安精神

    新时期淮安精神 开放 争先 厚重 诚信开放 开放,淮安多年来较为封闭。尤其需要开放的精神。开放就是要能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弘扬“开放”精神,可以进一......

    浅析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浅析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 “忠诚可靠,赴汤蹈火,服务人民”的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向世人昭示的是在火热的消防事业中,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消防官兵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和......

    新时期公安精神

    如何培育和弘扬新时期公安精神 一支队伍,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顽强的斗志和优良的作风,就不可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公安队伍作为一支肩负重大使命,在和平年代时刻经历血与火......

    凝聚广东精神

    凝聚广东精神 劈波破浪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广东一直走在发展的前沿。三十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作为广东人我们感到自豪、欣喜。取得当下成就,一份精神支撑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广东精神之我见

    1. 围绕“广东精神”和城市精神的广泛讨论,对“开展企业精神大讨论和提炼企业精神”活动的建议。 “广东人精神”是“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