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公益广告与民族文化主题是怎样融合的
浅谈公益广告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所谓传统文化, 是指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 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用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又广泛地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而且, 这些主体形式的文化都已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性格, 深深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意识等各个领域, 积淀为一种文化遗传基因。
而公益广告是以为公众谋利益和提高福利待遇为目的而设计的广告;是企业或社会团体向消费者阐明它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表明自己追求的不仅仅是从经营中获利,而是过问和参与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这一意图的广告,它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广告。它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我们在传播商品信息的同时,应弘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在广告中的渗透改变了广告单纯的经济社会产物的角色,在很多公益广告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体现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商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不少公益广告将这一文化精神灌注其中。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曾说:“承诺,实实在在的承诺,是广告的灵魂”;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中国人讲究血缘亲情、重情重义,“亲情”、“爱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成为厂家和广告主特别青睐的诉求方式,这也凸现了国内广告的一个重要创作特性即讲究感性诉求或情感诉求。在食品、洗涤用品、厨具、保健品、家具、药品等宣传中,以情感取胜的成功范例数不胜数。这类广告诉求主题虽不相同,但却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并出色运用艺术手段塑造生动可感的形象传达温馨健康的人类情感,以引起消费者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哈药六厂的“洗脚篇”,讲述一个小孩子看见自己的妈妈在给他的奶奶洗脚,于是就在妈妈辛苦一天之后下班回家的时候,孩子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对妈妈说“妈妈洗脚”。这则公益广告可以说是一则百看不厌的广告,因为他通过孩子给母亲洗脚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来告诉我们,要多关心父母孝敬父母,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价值观念,“洗脚篇”很好的融合了这一点,切中了消费者的心理,广告中没有什么波澜,没有我们所说的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它完全是一个普通家庭里发生的一件普通的事情,正是这样一件普通家庭的普通事却不知赚走了多少人的眼泪,不知唤醒了多少人,让多少人开始感受到他们父母的辛苦,开始理解父母。使得这则广告不仅达到了宣传、塑造企业形象的目的,而且也唤醒了人们心中关心、孝敬父母的那份传统美德,达到一种弘扬优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社会效应。
第二篇:主题班会:怎样与老师交往
《怎样与老师交往》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主题:怎样与老师交往
活动目的:使学生掌握与老师交往的方法,能用良好的心态与老师交往。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特别的班会。(出示标题)怎样与老师交往。
首先请大家看以下内容:并把你的回答写在纸上。
问卷调查:
1、你跟平常跟哪个老师交往较多?
2、你喜欢这个老师吗?你觉得他(她)哪一方面比较讨人喜欢?
3、你觉得这个老师喜欢你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为什么?
4、你有去注意怎么与老师交往的问题吗?
5、你觉得跟老师交往应注意哪些问题?你能谈谈吗? 二.学生回答
三.下面我们请我们的老师来谈谈我们同学在和老师交往时存在哪些问题。
(一)老师提出两点建议
1、一定把老师当老师
2、一定别把老师当老师
(二)理解建议的含义
1、“一定把老师当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要给予老师应有的尊重。尊师是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基本前提。下面我想问大家,你觉得你尊重老师吗?觉得尊重的请举手。
请大家对照一下。你是否尊重老师:
1、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按时完成作业。这是对老师的起码尊重,也是对知识、对劳动的尊重。这里有几个小细节请你不妨对照一下:
A、你是否经常换座位、搞小动作、传纸条等; B、老师讲课时吃东西;
C、喜欢接话、出风头,让人觉得你有个性,会引起异性注目;
D、发现老师讲课或板书有疏漏之处,马上跳起来指出,自觉比老师高明; E、从不主动发言,认为太幼稚,或者因为成绩差怕人嘲笑而不敢发言; F、内心里看不起所谓的“好学生”,认为他们是“马屁精”,所以总要与他们反着做。
如果你有两点或两点以上,就应该思考一下了。
2、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老师说话要有礼貌。(我讲学生躲我的事)
有的同学因为成绩不理想,不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见到老师常躲着走,甚至迎面撞上了不是低头就是扭头。不要以为老师不在意这些,久而久之,换来的可能就是老师的漠视。
3、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除非有“虐待癖”,否则不会专门找哪个人的别扭。刚被老师说几句心里就冒火,时刻准备着与老师一争胜负,老师当然不会感到舒服。
4、正确对待老师的缺点和不足
老师也是人,是人总会有缺点和过失。要多看好的一面,多看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一面。如果因为反感、瞧不起老师的某一方面,或是因为曾受到过冤枉而偏和老师拧着来,偏不给“他”好好学,实在是太不明智了。这是在因别人的过错而惩罚自己。
5、一定别把老师当老师
师生对对碰:
(1)、老师和学生能成朋友 吗?
(2)、学生:我喜欢跟什么样的老师交朋友。
老师:我喜欢跟什么样的的学生交朋友。
别以为老师的地位高高在上,也别把老师和自己的关系看成“猫和老鼠”,他们一样会有烦恼和快乐,所以要多与老师作朋友式的沟通交流。事实上没有一个老师不想走入学生中,在平时的交往中,他们更喜欢你把他当成同龄人中的一分子。
一般来说老师都喜欢跟诚恳的学生交流,像学习成绩等敏感话题更不必逃避,老师也许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因为你的信任他会感到高兴,与你的心理距离也会拉近。
四、学生谈体会(用一句话概括)
五、班会结束
第三篇:是与非主题班会
是与非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玩游戏机的危害性,激发起远离电子毒品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脑。
2、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的重要性,会辨析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对与错,做到知、行一致。
二、设计说明
1、九年级学生在生理发育的同时心理迅速发展,但他们追求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受智能水平、学识经验等限制,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引导、教育。
玩游戏机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习、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借此活动教育同学看清游戏机的实质,进而看清生活中其他现象。
2、根据此活动目的,本活动采用三大板块:(1)认识游戏机的危害;(2)合理使用电脑;(3)辨别生活中的是与非。三大板块之间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提高认识,并激发一定的内驱力。
三、活动准备:⑴查找游戏机害人的事例;⑵搜集并解释有关的名言警句。
四、活动过程:
主持人:宣布《是与非》主题队会正式开始。
(二)活动仪式(略)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出问题一:说说该学生玩游戏机错在哪里?
⑴学生纷纷指出:
a.影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应付、成绩下降
b.想方设法筹集钱款
c.双休日沉迷于玩游戏机中,视力下降。
⑵学生讲述故事《妈妈的呼声》
⑶一学生唱心声
(大意:诉说因玩游戏机导致恶果,后悔莫及,劝说大家不要碰游戏
机)
2、(问题学生)主持人引出问题二:同学们的劝告句句动我心,游戏机也害得我成绩一落千丈。可是不玩游戏机,电脑还能干啥呢?
⑴学生介绍使用电脑的种种好处,如:设计小报、美术字、查资料、上网、阅览。⑵《用电脑、更要用脑》(内容略)
⑶老师小结: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少年,不但要学知识学本领,更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明亮的双眼,来看一切,古人说得好,能辩真假,是一种大学问呢?
3、主持人引出“”是大学问话题:
⑴学生介绍“”的名言警句,并解释。(句子略)
4、游戏《》
形式:问题用简短的小品表现,学生抢答
问题:(1)当你看到有同学抄作业时,你怎么做?(2)当你的好朋友被人欺负时,你该怎么办?(3)当你看以小摊贩在宣传羊肉串味美时,怎么办?(4)当你被敲诈时,又怎么办?(5)有人说,校服你穿我穿,太没个性了,最好不穿,你怎么看待?
游戏结束时,老师肯定:分数虽有高低,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了。
5、主持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扩散思维,生活中多种现象,有对有错,如果你经历到的话该怎么做?
学生或用快板形式或用小品形式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做。
内容涉及有:双休日里合理的休闲方式;遵守学校常规;维护社区卫生;不盲目追星……
6、主持人充分肯定学生言行:
看!我们的同学多会动脑,是非黑白看得清,辨得明,做得对!
我们世纪少年一定会把握准人生方向,因为我们会用心用眼,用耳辨是非,分清浊!
我们世纪少年一定会担起建设祖国明天的重任,因为我们学有时,玩有度,会拒绝黑色污染,努力掌握本领!
(四)活动结束,五、参考文献:《少年与法》、《家庭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四篇:摘要: 所谓主题式教学模式是融主题、教材、教学方法、场 …
新课改背景下的主题式教学法初探
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教学下的课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后,给予了重新的定向: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而要重构这样的课堂,就必须改革我们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提出,无疑为这一改革提供一条明晰的路径。所谓主题式教学(Thematic teaching),是指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学生在这样具有高度动机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和这主题相关的各种领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教材有时可以像联络教学的方式,横向编选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有时更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和策略。
在主题式教学的课堂中,可以实现以下的教学目的:第一,主题式教学构建的学习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这就打通了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第二,主题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自主的探讨和学习,这就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第三,主题式教学要求师生既是学习情境的组织者,又是学习情境中的共同探讨者,这就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第四,主题式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斗志;第五,主题式教学法让学生以自有的文化去解读情境,从而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六,主题式教学法可以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诸上所述,无疑都是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旨相契合的。
那么,如何在高中政治新课程中组织主题式教学呢?在此结合教学实践略作探讨。
1、确定课堂教学主题,构建教学基本脉络。
教学主题的确定,应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围绕主题构建的教学脉络,则必须体现教参的三维目标。基本脉络的构建,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重组和整合,但其宗旨是既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试以《政治生活》第四课第一框《政府依法行政》为例:该课主要讲授政府要依法行政,围绕这一主题,构建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基本脉络——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怎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确定基本脉络之后,围绕教学的基本内容,要进一步区分:哪些适合授导型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哪些适合探究性教学(即以学生探讨为主)。在《政府依法行政》这一课中,“什么是依法行政”这一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难度,而且也是理解全课的基石,学生理解准确与否,关系到后面探讨性学习的基本走向。据此,该部分内容适合授导型教学。而关于“为什么要坚持依法行政”以及“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内容具有相当的开放性,正是学生大有可为的地方,适合开展探究性教学。
2、根据课堂教学主题,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
情境材料的来源很多:①课本已有的情境材料;②教参上提供的情境材料;③他人同一主题教学课件中的材料;④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的材料;⑤实地考察的材料。情境材料的形式应尽量丰富:文字,视频,图片,漫画等。丰富的材料能营造逼真的学习情境,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味的课堂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情境材料选取的原则:首先是时效性,这是由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的,那就是要求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热点;其次是贴近性,即要尽量贴近学生,一是要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水平,避免出现材料本身理解上的难度,二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借助学生的感性经验去解读;再次是思想性,既要贴近课本教学的主题,也要符合社会主流思想;最后是正反材料相结合,不宜过多呈现阴暗面的材料,而应以对学生进行正面熏陶为主。
收集情境材料,主要是教师的工作,如果可能,也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因为学生围绕学习主题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学习和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
在围绕《政府依法行政》这一主题收集情境材料的过程中,我做了如下选择:
第一,对课本的材料,保留了两个:一是城管如何执法,二是三峡工程的论证。前者具有时效性,也是学生耳闻目睹较多的实例;后者虽时效性不强,但作为典型实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对教学主题具有充分的正面说服力。
第二,通过互联网搜索、阅读最新报章杂志、截取他人课件等方式选取了一些情境材料,作为对课本教学的内容的补充。其中包括如:郑筱萸腐败案、厦门“PX”事件、大部制改革、交警文明执法、政府设立行政办事中心等。这些情境材料都是秉承上面阐述的原则来选取的。
3、组织学习情境,实施主题式教学。
学习情境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导入型学习情境,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切入本课教学主题;第二,探讨型学习情境,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围绕教学过程的基本脉络,营造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实现学科知识的构建;第三,回归型学习情境,主要是引导学生将获得的学科知识再次回归生活,实现知识的迁移,感受知识的价值;第四,提升型学习情境,可以有两种设计:一是设置具有一定理论探讨价值的情境及问题,引导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作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体现课堂教学的延展性;二是设置能够与后面的教学内容相关联或者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情境及问题,这是体现课堂教学的渗透性。
在《政府依法行政》这一课中,具体组织的学习情境及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型学习情境——展示郑筱萸腐败案,设置问题:在你看来,促使郑筱萸走上腐败之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略作讨论之后,引入温家宝语:反腐的关键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约权力的有效途径是将权力纳入法制的轨道,实行依法治国,对政府来说,就是要依法行政。
接着采用授导型教学,由教师准确讲述依法行政的内涵。
探讨型学习情境——主要有三个:第一,展示政府行政的正反实例,设置问题:假若你是被执法对象,你能接受政府的这一行为吗?为什么?学生共同讨论,大都能触及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的基本思想,感受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但不能用术语表述,所以最后由教师概括为课本的相关知识,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第二,展示政府加强行政立法、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等实例,设置问题:政府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仅仅“依法”就足够了吗?由此讨论后,引出还要加强行政立法工作、提高执法队伍素质等措施。第三,展示厦门“PX”事件,设置问题:政府的行政行为,一是决策行为,二是执法行为,两种行为的影响有何不同?由此因此政府提高决策水平的必要性。
回归型学习情境——在总结本课知识要点之后,展示城管执法的选择,设置问题:假如你是城管,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提升型学习情境——有两个:第一,理论提升型的,展示实例,设置问题:你认为程序正当和高效便民可以兼顾吗?第二,知识关联型的,展示实例,设置问题:防止腐败,仅仅加强依法行政就可以了吗?从而引出下一框题教学主题:政府还要接受监督。
在本课教学中,由于开展主题式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主题突出,脉络清晰,起伏转折中又有前后照应,整堂课一气呵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兴致高昂,争论纷纷,趣意盎然„„而这,不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所描绘的课堂图景吗?
第五篇: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学案是每一个教师都参与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学案,真正把学案变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学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搜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在编写、使用、修订与完善学案的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