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口述历史

时间:2019-05-12 18:0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丁盛口述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丁盛口述历史》。

第一篇:丁盛口述历史

丁盛口述历史

·丁 盛·

◇ “九一三”事件后的广州军区

“九一三”一大早,周恩来总理给我电话,说是“庐山会议第一个发言的人带着老婆逃跑了!”就是林彪,带着他的老婆叶群,他的儿子什么的,逃跑了!这是周恩来给我讲的。这也说明中央对广州部队的信任。

周总理给我几条指示:

第一、广州陆、海、空归你直接指挥!

第二、直接听毛主席和我的指挥!

第三、广州地区要稳定,部队要稳定,政府要稳定,所有的都要稳定。

第四、加强边防,不能跑人。

第五、立即进入指挥所。

第六、监听敌台广播,注意敌人动向。

当时林彪逃跑,他在温都尔汗摔死都还不知道!不知道啊,当时,就是看林彪这么逃跑,外国有什么反应?

周总理给我这个电话之后,我就找到刘兴元、任思忠,我说:“总理告诉我了,林彪逃跑了。军区的全体领导同志,立即开常委会,在留园,在留园我们党委办公室开会,这是可以查的。当时决定,我们完全拥护主席、总理的指示,我们坚决听主席、总理的指挥。并且立即发电报给中央。我们备战,一下子就进入指挥所,机关都不知道,其它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出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就是通知机关,不允许休息,备战!很紧!

当时就是这样,我听他们讲,这个电报当时搞得苦啊!我们的机要局长魏继烈,他是局长,不大译了,搞得时间长一点,硬是追他,为什么搞得那么晚?时间搞得那么长?追得不得了,这次非得他亲自译不可,这可以查,电报有原稿,中央也会有电报的,档案可以查!这是第一,我们表态。

第二呢,传达之后,广州地区的部队、地方,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不是因为林彪逃跑了,广州地区的部队**哪,或是怎么样哪!没有这个事情!很稳定!

国庆节没过几天,李先念和华国锋就来了,到广州来了,后来他给我讲,他们认为广州肯定是很乱,他一看,哎,没有什么事嘛!很平静嘛!所以李先念他们就开了一个会,要我们注意什么事情,对那些人的子女,不要动他们!不要牵连他们,李先念呢,他们就想这么个问题!按总理的指示办事情。所以广州军区没有发生什么逃跑呀,自杀呀,还是搞其他什么,没有啊!如果按照那种想法,我们都是林彪的人,那还会不出事情吗?

那么林彪南逃你们知道!搞啊!我那个秘书陈宏康抓起来,还有其它一些人,许世友找他们谈话,找李维英(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谈话,说你李维英有本事,有能力,只要你把这个问题揭出来,你就可以怎么样重用,就是封官许愿!李维英讲:‘我们知道林彪南逃’就行了”。这些人是久经考验的人,他们不会无中生有!他们实实在在,我不知道,没有这个事情,不知道。“你作战部长不知道?”“我不知道!”这样,受牵连!“丁盛知道啊?”“丁 1

盛不知道!”那时候的电话,查呀,说邱会作给我打电话,我说:“没有!”“九一三”之前,邱会作老婆是给我打过电话,那时候我有病,是问候我,说:“你的病怎么样啊?”说的我的身体,根本没有谈任何的其它的事情。

在广州搞了两次,一次是七四年,第二次是七七年、七八年、七九年,那一次真是荒唐,他们不是为林彪革命,是为劳苦人民革命,是毛什么结论,但是在广州搞的这些事情,影响很大,对广州这部分干部,在精神上,是很大的包袱、负担!

„„

我在南京工作时,七四年的八月份,在北京开会,当时主持会的是王洪文、张春桥,总,我说:“不知道!”“你为什么不知道?”“不为什么,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们几个吵起来!张春桥说:“林彪南逃,从北京把电话打到上海,为什么只打上海,就没有广州?”我说:“这电话又不是我打的,电话总机在北京,你问他们,你问我干什么?”

„„

当时是周恩来总理坚决不同意,说:“丁盛不能下来”,这个,在南京军区政治部有记录,有材料。怎么办呢?在北京,我也没有办法,我说我不知道,张春桥的作风,比王洪文凶啊,形象凶,讲话也凶,王洪文看着总下不了台,就说:“你不知道,以后再说!但是你,你上了林彪的贼船”。

从思想上讲,我们对林彪,在解放战争时期,从思想上确实很佩服,尊重,也很崇拜。但是我们没有和他搞任何的阴谋诡计,做见不得人的事情,我讲了,我和林彪见面就这么几次!话就这么多。除此以外没有任何的来往。通信都没有。我怎么成了林彪的死党呢?我说好吧,咱们就作妥协,这个可以的,但是我没有和他搞阴谋诡计。“你要写上”。我说:“写上就写上”!

这是七四年八月检讨,我们这九个人的检讨,各种各样的检讨!现在来看,不该屈服,不该写,我否定,我上什么贼船啊?

三番五次地搞广州军区,说广州军区知道林彪南逃。嗬!那七四年搞得凶啊。说我们在可以查的,是宣传部搞的。

„„

又说:“为什么卜占亚的老婆到广州来?”我说:“她到广州来我都不知道!后来问她,她说是来广州学习接待外宾,接待客人哪,她是找他们地方政府的,我根本不知道卜占亚老婆到广州来,我怎么知道啊?”

„„

我今天有责任说,我当时是广州军区主要负责人之一,我是司令,刘兴元政委,孔石泉,任思忠,他们都是政委、副政委,还有其他的人,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绝对不知道!林彪南逃,他怎么想,这个我们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

我向中央负责,向全国人民负责!广州军区领导就是不知道林彪南逃。你们搞了这样多的大的运动,翻箱倒柜。七四年、七七年、七八年、七九年,搞得这么厉害,你们搞到什么证据没有啊?没有任何证据。这样多的人有人知道没有啊?领导者没人知道,有人说他知道,后来他又翻供了,他说他不知道,他是逼的。那么我们怎么会知道呢?

我今天郑重声明:不知道!我不知道!刘兴元不知道!孔石泉、任思忠不知道!军区领导同志不知道!我的秘书,办公室主任,作战、司令部、政治部,都不知道!没人知道。因为没有的事情他到哪儿知道啊?没有嘛!

至于林立果,他写的那个“五七一”纪要,他提到说什么广州是“借用力量”。他林立果写的,关我们什么事?他爱怎么写,他写了就是我们的罪啊?哪有这道理,哪有这个逻辑啊?你们查来查去,查这么多,都毫无根据,„„

你毛泽东说这话就不对,我们又不是为黄永胜革命,我们干什么工作又不是靠黄永胜起家的,这可以查。

我们当什么,是毛泽东你的命令,不是黄永胜的命令。他倒了就倒了,他死了就死了,我们怎么样了,我们不是照样活着吗?照样干革命工作吗?怎么能够这样说!我认为毛泽东当时对广州这个考虑是不公道的!你说我们跟他的关系密切,“黄永胜,你去当总参谋长”?是我们叫他当的?这不讲理嘛!那么,你讲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听指挥,那么我们怎么听指挥呀?他是对的,革命的,我们当然要听,那么以后你说他们不对了,是反革命了,我们就不听,这是界限嘛!你们叫他当总参谋长,反而说我们,你怎么不讲你用错了人啊?强加在我们身上!“九一三”以后,打击多少人啊?

„„

饭,毛泽东喜欢吃麦片,麦片是澳大利亚的,我们从香港专门买的澳大利亚的麦片给毛泽东,送到北京去!从香港买麦片都不能过海关,通过海关他要检查,要打开来,那就不行,那怎么办呢?我们情报部有船,在香港买的麦片,装在船上开回来,开回来以后,直接交给管理局。这件事,只有几个人知道,我知道,负责保管的小胡知道,他看守着仓库。那么多麦片,我从来没有拿过一包,尝也没有尝过,我们也不知道那麦片怎么吃。

我们修的毛泽东的那个房子,为了他的安全,周总理那套房子,他来了,睡了午觉,吃了饭,睡了一下。有一次我到北京,邓大姐给我讲:周总理在南方睡了个午觉,说那个房子很好,他很高兴,大姐给我讲:很安静,环境也好,周总理很高兴。毛主席没有来住过,康生没有来住过。只有周总理去过,董老,董必武去过,董老去休息过,李先念、华国锋去过,其它的没有,江青住过,江青在一号住过,松园她住过。

七0年在北京开会期间,韦国清、刘兴元他们活动,要到江青那儿去照个像!江青过去也不认识我,我们从来也没有说过话。江青就答应了照个像,有韦国清、刘兴元、卜占亚、我,我们四个人,到她家里照个像,每人都照了。话嘛,没有什么说的,那时候我也不插话,我和她也不熟,她也不大认识我,我们也没说什么话,我记得好像在她家里吃了顿便饭。我在广州军区工作这一段,小结一下。

我认为广州军区的领导和部队,是经得起考验的!是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是拥护毛泽东思想的,这个部队也好,个人也好,都是毛泽东思想教育成长壮大起来的!是经得起风雨,经得起考验的。林彪事件后,广州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事情?所以我觉得,我在广州军区这段工作,我感到很高兴!很荣幸!我没有后悔,我没有做亏心事!广州的领导同志们没有做亏心事,没有搞阴谋诡计,谁都没有搞。我是广州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我不知道,刘兴元不知道,我们没有做任何亏心事,没有搞阴谋诡计!也不必要搞阴谋诡计,搞什么阴谋诡计啊!我们都是工作关系,上下级的关系。上下级关系就应当要好,上级说话不执行能行?毛泽东在长沙与我谈话,我们全部执行了,贯彻了,有什么问题?

我们在北京,我就作检讨,总理讲:“你不要检讨了,你们思想检讨,检讨够了”。总理当面给我讲的。“你们九一三以后,处理问题处理得很好,我们很满意,部队稳定,没有出事,当时北京跑出来五六个人,你们都把他们抓回来了,送到中央来了,很高兴,很好嘛!还作什么检讨”。总理就是这样给我讲的,“不要检讨,好好工作就行了”。

七三年十二月份,我们八个军区司令员的对调,毛泽东接见我,毛泽东讲了:“你呢,实际上到广州也不久,也调换一下,你身体不大好”。毛泽东这样跟我讲,总理在跟前介绍的!谁谁谁,“噢,我知道!要注意身体”。我说:“主席,我一定按照你的指示办事!”这样讲的,总理一个一个讲。所以,这一段,我们应该向党交待,广州军区绝对没有搞阴谋诡计,绝对没有事情。强加广州军区的,强加于哪一个人的,都是错误的。◇ 南湖的房子是给谁修的?

一九七0年,汪东兴讲,毛主席要到广州来过冬,也是一样的,要到广州来,当然我们

大家都很高兴,也得修房子,没地方住啊!省委的小岛一号有一个房子,感觉住那里也不够,小岛一号也不够,就要修,要找地方。我和刘兴元几个领导人又去找,广州那个城边上,我们找了个地方,麓湖边上,看了一下,不行,那个位置还是好的,但是太嘈杂。

有一次,我们的侦察部队在磨刀湖搞演习,搞潜泳,我去看了,无意之中我就看到,这个位置不错,这个地方给中央领导修房子是好位置,周围是山,中间是水,叫磨刀湖。我和刘兴元高兴:这个位置可以了。我就问汪东兴:“汪主任,你说给主席修房子,它有什么样的规格呀?有什么要求啊?我不知道啊!我们也没有去过他住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好?你给我们讲个原则。”汪东兴讲:“主席有两个地方最为满意,一个是武汉的东湖,一个是杭州的西湖,主席住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一个是休息得好,一个是玩得好,活动得好。”这样不更好嘛,根据汪东兴的介绍,我们就派了具体办事情的三个人,一个是军区副参谋长刘如,一个是我们作战部的副部长王庆林,一个是后勤营房部副部长邹和典,他们三个人,负责修房子的具体工作。他们去看,把这两个地方都看了。我说你们去看看吧,把它的规格、大小、尺寸、长短、摆设,你们都把它记回来。这样,搞好了以后,我们就在七○年的五月份,开工!现在那里叫南湖。

总的方面,我经常去管,更具体一点的,是我们一个副司令,江燮元,都去世了。办具体工作的就这几个人。因为很急,当时我们就调了两个团,修这个房子。

汪东兴在开工的过程中来了。汪东兴来的时候我就问他,我们修多少栋房子呢?汪东兴讲:主席一栋,总理一栋、康老一栋,就是康生,这个„„江青一栋,这是这样,修这么多!„„

后来我就问他了,我说:“汪主任,你在哪里住”?因为他是办公厅主任,他跟随着毛泽东哪!“你这么办!我最后跟着主席的工作人员,我和张耀祠”张耀祠也是办公厅的副主任哪!专门跟着主席的!“我们(汪东兴、张耀祠),还有医生、护士和其它的所有工作人员修一幢,我们住一块”。

„„

我又问他:“总理、康生,这些房子我们都比较好定了,在哪个位置。江青的房子往哪儿修?”汪东兴怎么讲呢?他说:“江青的房子离主席也不能太远,太远不方便,也不能太近,她的房子要主席看不见”。这怎么好找啊?要看不见!哎呀,好费神啊,费力啊!走来走去,走了又走,看来找了那个地方,现在的南湖一号。原来是毛主席那儿叫一号,总理的叫三号,康生的叫五号,江青的房子,七号,后来为了保密,就倒过来了!江青的房子叫一号,康生的叫三号,总理的房子叫五号,主席的房子叫七号。

后来汪东兴又出题,说主席不能总住在这个地方,这里有这一幢就可以了,但他不能总住在这里啊?不能总住在这里,有什么办法?再修一个地方呗!所以,后来“松园”那一幢,也是给主席修的!所以整个南湖的房子就是一、三、五、七、松园,汪东兴他们住在那个八号,全部按照这样修了。

修完以后汪东兴又来了,来看了一下差不多了。看了以后呢,他不大高兴,我们就知道了。意思是我在哪里住啊?本来汪东兴原来就讲了和张耀祠和主席的工作人员住在一起的,就是南湖的八号,房子都在,两套,还是很高级的。他不大高兴,没办法,不高兴嘛,那就给你再修一幢嘛!就是一号下来水上、水边那幢房子,是汪东兴的。为什么修在水边那个位

置呢?就是隔毛主席近!别的还没有地方了!好,这下他就没什么说的啦!这是一次,他来了好多次。

„„

这几个领导的房子,是汪东兴原则定的,具体规定的,具体检查的,我是完全按照汪东兴的意思来办的,按他的要求来做的,中央办公厅还有个局长姓毛,专管工程的,他也来过几次。给毛泽东、周恩来、康生、江青修房子这是绝对可靠的事情,是汪东兴交给我的。在“九一三”之后,我们把这个情况报告周总理,叶帅,整个花了六千多万元,他给批了这个钱。那个时候,松园这套没有完工,我说:“总理,那套没有完工怎么办呢?”他问我:“你说怎么办呢?”我说:“就这样没有完工,那就害怕浪费了,没有用了,再加点钱把它修起来,今后还可以用!”总理就说:“好啊,你们就把工程结束吧!搞完吧!”这样,“松园”的房子是后来,“九一三”之后才完工的!修这个房子的全部过程就这样!

修起来了就要用,这个房子每一个大厅都要有一个放电影的坐机,我们不知道哪里有这个电影坐机呀,汪东兴就讲,哈尔滨有,汪东兴的关系,从哈尔滨拿来四台坐机,主席的、总理的、康生的、江青的每一个大厅有一台坐机。本来很明确,名正言顺地给他们修的,七四年“批林批孔”,广东的过去的那些造反派也好,其它的什么也好,就硬说这个南湖的房子是给林彪修的!说是林彪准备南逃之后,他在这儿住的!这样伤害了很多很多的人,王庆林,作战部副部长,是很老的同志,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就是修这个房子,硬说是给林彪的,在这个情况下,广东就写信给汪东兴,你亲自坐镇,你三番五次来,按你的指示搞的,你要说话呀!

汪东兴说话?他就不说,啊呀,批呀,要命地查呀,搞呀!七四年,批林批孔,伤害多少人啊,我说你汪东兴是个人吗?你自己叫人家干的,到了这个时候,你不出来作证,明明是给毛主席他们几个人修的,那些人说是给林彪修的,你汪东兴出来说话呀!说:“这个房子,是汪东兴,中央办公厅,你们定的!”说:“不是给林彪修的!”不说话,使广州军区大部分人,相当一部分参加工程的人,很愤慨!我也很愤慨!咱们到北京去,当面和汪东兴对质,是不是你讲的!你怎么不认帐?你还是个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来一段,汪东兴是中央副主席的呀!“九一三”之后,汪东兴是“四人帮”之后的副主席,那个时候他还不是的,是中办主任呀,那时毛泽东还在呀!你们不说话,把这边搞得灰溜溜的,检讨呀,追呀,查呀!当时七四年在广州批林批孔,许世友提出来,广东的刘、丁、任就是林彪的死党,不是死党也是死党,许世友在广州是打破砂锅问到底。一定要查出来南湖的房子是给林彪修的!一定要查出来,林彪南逃广州,广东领导人知道!翻箱倒柜,批林批孔是从三月份搞起的吧,三、四月份搞起的吧,一直搞到七月底,搞乱了,瘫痪了,不可收拾。这个时候,主席、总理派韦国清到广州来收拾这个摊子,这个时候才讲:这个房子不是给林彪他们修的,这个房子给毛主席修的。好,这样才结束。

第二篇:丁盛党建征文

让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脱颖而出

酉阳自治县天馆教管中心 丁 盛

中国共产党成立

93年来,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把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和健康成长看成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毛主席曾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干部政策问题上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借以巩固党的统一团结,这是中央和各级领导者的重要的责任。‛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前途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对接班人培养得怎么样。这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他告诫全党:‚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一个稳定的充满发展活力和生机的中国带入21世纪,要使我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以社会主义强国的地位屹立于国际社会,取决于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长期坚持,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成长。‛

—1—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青年运动90年的历史发展,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和启迪,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必须始终尊重青年主体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坚持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坚持开拓创新,坚持高尚品行,以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实的态度,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努力做科学发展的奋力推动者、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给全国广大青年以巨大鼓舞,进一步指明了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方向,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的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些重要论断,极其深刻地阐明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在党的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

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动手,从多方面努力,在抓落实上下功夫。

第一,要对年轻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的头脑,是建设高素质年轻干部队伍的第一位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理论学习,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才能牢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放眼未来,立足当前,增强履行历史责任的自觉性;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局势,驾驭矛盾,应付自如,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因此,应该把年轻干部的理论学习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一是要引导和教育年轻干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认真系统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特别是《邓小平文选》。组织上可以给他们列出必读书目,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督促他们刻苦钻研。二是要引导年轻干部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学习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以保证我们的各项工作沿着正确轨道前进。三是要引导年轻干部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学习理论,把学习理论的过程变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锻炼的过程;变成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腐朽思想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本色。总之,年轻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要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年轻

—3— 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要学习历史特别是中共党史,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多方面的知识,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

第二,年轻干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践锻炼。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全面提高年轻干部素质的一条基本途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经过实践,真正能干的人就会冒出来。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我们的干部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有所作为。‛对于广大年轻干部来说,加强实践锻炼尤为重要。要教育广大年轻干部到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去,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和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国情的认识,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从群众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尽快成熟起来。各级党组织要从年轻干部的实际出发,为他们参加实践锻炼创造必要的条件。一是安排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最艰苦和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这既是锻炼提高干部的有效措施,也是考查识别干部的重要方法。谁在这些地方做的工作多,取得的成绩大,谁就有资格受到重用。二是对于社会阅历浅、实践经验少的年轻干部,要从长远战略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基层锻炼,在锻炼中学习提高,弥补不足。对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有的可以采取挂职的方式锻炼,有的可以直接调下去工作。三是有计划、有组织地从大专院校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

—4— 应届毕业生放到基层去锻炼,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使他们在走与工农结合、与实践结合的道路上逐步成为合格的人才。四是要进一步健全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同时要帮助年轻干部端正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交流和轮岗看作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增长才干的最好机会。

第三,对年轻干部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一是思想教育要严。干部的成长,是在不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和弱点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个干部出问题、犯错误,往往是在自己‚感觉良好‛、‚忘乎所以‛的时候开始的。因此,党组织对年轻干部要进行经常的思想教育,提醒他们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谦虚谨慎,正确对待成绩和荣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党内生活要严。通过严格的党内生活来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是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措施。在同一个班子工作的干部,相互之间的接触最多,也最了解,班子成员之间发现有违背党的原则、违犯党的纪律的言行,要及时提醒,严肃批评。要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样,可以使年轻干部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和解决自身矛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健康成长。三是日常管理要严。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谈话和请示报告等制度。各级领导班子中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管理,定期同年轻干部谈心,沟通思想,帮助年轻干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年轻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组织请示报告,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5—

第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做好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真正把人才选准选好,除了全面正确地把握新时期的用人标准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选人用人方面的陈旧观念。要牢固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的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全面正确地看待年轻干部;树立‚选人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及时启用优秀年轻干部;树立‚领导经验来自实践,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大胆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磨练。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特别优秀的,要给他们搭个比较轻便的梯子,使他们越级上来‛。这样,选拔任用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就能取得新的突破,高素质年轻干部才能脱颖而出。

—6—

第三篇:83岁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

83岁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

01

1993年,退休之后的程龙义花费了大量积蓄把自己家中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祖宅修缮成了“志愿军老战友之家”,供人免费参观。在他祖宅的围墙上,写着抗美援朝之歌,院子里还有一根旗杆。在采访的过程中我看到他的房间里挂了一张的奥黛丽·赫本的照片,他说这是他喜欢的美国女明星。2013年初,由于身体原因,他把自己收藏的这些抗美援朝文物,捐给了丽水市莲都区档案馆。他说:“如果我死了,纪念馆的这些东西就会被子女扔掉,这个馆是传不下来的。” 抗美援朝:决定去就是豁命去!

程龙义:当时是1950年,党中央毛主席发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那是一个运动啊,那个声势浩大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天天动员,大会也开,晚上村里开大会,回来开小会,党员动员会,各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子做的,各种大会小会开了,以后跑到你家里动员,各方面的动员,在这个集中影响下嘛,开始我思想还犹豫了,一是离开父母,孩子离开父母这个心里总舍不得,第二个问题是离开家乡,第三个问题是比较远,比如说省内省外,出国去,到朝鲜去了,那么朝鲜是这个打仗的地方,战争啊,那是冒险啊,要牺牲的,那么思想比较犹豫。采访人:当时他们是怎么动员你的?

程龙义:怎么动员我的?这个动员的力量,政治工作的力量是不是?政治工作的力量很大的,他说抗美援朝你要去,不去可能不大好的是不是?大会开小会开,个别家庭谈话了。当时我妈妈没有了,我是四岁时妈去世了,日本人在中国撒下鼠疫病细菌,妈妈死掉了,妈妈死掉以后父亲一个人,父亲一个人种田养活我一家子五个兄弟姊妹,负担也很重的,所以生活相对艰苦。父亲是想不通的,当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哭了,那没办法,我说父亲哭也没办法是不是,保卫祖国重要!还是要去,没办法的,就这样去了。采访人:您当时内心是想去的吗?

程龙义:不想去。但我决定去我就是豁出命去的!我离开家参加抗美援朝,那个决心下定了,就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有这个思想的,你说不牺牲不可能,我是准备的,我豁出命算了,但是我晓得一条,老婆没讨是不是,那时候我老婆没讨,总是想人生怎么回事,没办法,我这样想,离开家乡的时候。

当时我们村里就有两百多人,一个村两百个人,当时农会,但是去参军的有六个人,六个青年,只有两个人去了朝鲜,那两个剿匪去了,有的退回来了,有的身体条件差一点,有的参加当地剿匪,那时候刚解放土匪蛮多的。两个人去了朝鲜,我们两个好,两个人都没死,在朝鲜都没死,他回来我也活着回来,那个姓郑的1999年病故了,就剩我一个人了。那时候敲锣打鼓,扭秧歌啊,敲锣打鼓啊,秧歌啊跳起舞来,秧歌舞,很鼓舞人心,是这样的情况。

当时当然很伤心了,这个父子的感情很深的,离开父母了,离开家乡了,掉泪了,这是个很伤心的事情是不是?但是祖国需要没办法,你说你不去,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的。采访人:你再讲讲参军时听到的感人的事吧。

程龙义:很多故事,我讲一个例子,就是水东村,水东村有一个妇联主任叫王水英,她动员丈夫王仙林参加抗美援朝,她怀孕三个月了,她也动员丈夫抗美援朝,因为他和我是一个团的,在一次战斗中他牺牲了。还有一个,福林乡有一个叫下落阳村,有一位姓蓝的,蓝水章同志,头一天结婚,那么第二天去参加抗美援朝,这个故事相当感人的,了不起!新婚你还奔赴朝鲜战场,这是感人事迹是不是?还有一个,也是福林乡,福林乡一个村某个同志,他已经有小孩了,正好他的小孩周岁,当时他偏偏参加抗美援朝了,女儿周岁庆他也没参加,就报名参军了,在朝鲜牺牲了,永远都没回来,没回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解放这么好的生活,所以到今天你帮了我的忙,我为什么不能听你的话,我必须要听你的话,一定听你话的!这个毫无疑问,所以参加抗美援朝,像头天结婚第二天去了,老婆孩子怀孕三个月了就去的,就这个情况。尤其是保定村有一个人,这个人当时是一位小学的校长,是有三个孩子的爸爸,他年龄大大超过了,31岁了,然而他离别了家庭,离开了子女,舍下小家为国家,奔赴朝鲜战场,那么这位同志不幸在朝鲜光荣牺牲了,永远回不来。

02

过鸭绿江真实场景:轰炸不断必须跑 停了就死

程龙义:我那时部队到丹东了,已经到丹东了,我开始离开家乡,那时候汽车没有,公路没有,我们都是动员以后都步行啊,我们步行到缙云,缙云到运康,运康到金华,到金华地区了,在金华那里住了两个月,跟组织学习,做思想工作,发军章,以后到江西上饶,住了两个月,在那里训练,也是组织新兵训练了。先是学怎么当战士,怎么挖工事,怎么单独进攻,防御等等。

学了两个月打靶,最后到1951年的10月10号过江的,过江也不是唱歌,不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不是,不是这样过江的,那天过江是怎么过呢?跨过鸭绿江,不是“跨”,跨是什么含义呢?跨就是跨过,我是跑步过去的,跑步过呢,前面东西掉了不要了,不要捡,东西掉下不要捡,你说我东西掉了我去捡一下,你捡后面不冲散了吗,东西掉了不要捡。

一过鸭绿江听到那里面飞机轰炸,当时飞机轰炸,所以那个过了六十多年,在我的印象里很深刻很深刻,一个是到朝鲜以后行军,行军二十多天,一直我记不清楚,到底是23天还是27天搞不清楚,行军二十多天,到朝鲜不是乘火车也不是乘汽车,我们是行军,行军的是夜行,白天是宿营的,是住在那个山沟了,有时住在山沟里,有时住在老百姓那个屋檐下,老百姓屋檐下、牛棚里这个情况。白天不能行军的,白天敌人的飞机很低的,从山沟里呼呼呼,发现了就会轰炸的,都是夜里,都是夜里走,都是夜里行军。那么到那里,有感觉的,感觉两个世界,在我们后边听着飞机听着大炮,机枪扫射,到处是一种战争的气氛。我有一天走在路上,我们排长牺牲了,给机枪扫射死的,平时也不能掉队啊,掉队会有特务,也不能掉队,行军那个味道,人走得筋疲力尽。每天晚上都走路,二十几天,走八百里路,走八百里路,好多年轻人没走过路,脚打泡了。采访人:没走过路什么意思?

程龙义:没出过门,没行军过,没走过,那个艰苦啊。一夜走一百多里。艰苦啊,我脚打泡了,人筋疲力尽,那个筋疲力尽什么程度呢?就是说睡觉边睡边走,眼睛闭着,一边走路一边睡觉,脑子里不行了,但是人还在走。

跌倒了醒一下,边行军边打瞌睡,我们叫打瞌睡了,首先瞌睡很深的,打瞌睡,这个艰苦,前面口令下来了,休息五分钟,休息五分钟就睡觉了,走了走了,快快快,每到一个晚上到宿营地以后,到宿营地叫做,到目的地以后,都住在山沟里,都在野外山沟里,有时偶然住到老百姓的民房屋檐下,住到牛棚边上,在这样的情况下,住得很艰苦的,那马上,我当通讯员嘛,马上要各班烧水,烧开水,要烧热水泡脚了,烧热水泡脚,今天每个班几个打泡的,脚打泡多少,有几个人打泡,每一天统计啊,所以那个工作做得很详细的,那么小便大便也没有厕所,也不能到处大便,挖一个茅坑。部队的这个纪律了,好比我们走的时候,住到老百姓家里,把老百姓水缸里的水挑满,卫生打扫好,我们在朝鲜都写了,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能随便拿老百姓东西,都是这样的情况,所以那个行军纪律也很严的,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相当好的,很细致的,每天指导员连长都要讲,今天我们的行军,哪个班哪个排,哪个人表现得很好的,怎么怎么的,这样子,所以我觉得蛮辛苦。

03

每天都死人,已无所谓,时刻准备死

采访人:您第一次见到死人是什么时候?什么感受? 程龙义:那个见到死人,无所谓一样。每天我统计,搞统计的,每天每个班排,今天伤亡多少个,牺牲几个,负伤几个这样子,每天也天天报,天天报,无所谓呀。采访人:无所谓?

程龙义:无所谓,每天都死人。

采访人:那您什么时候意识到了自己会死?

程龙义:不知道,反正死时刻准备着,准备着,不知道哪一天可能会轮到自己是不是,这个思想确实在准备着。那感受讲不出来,反正是,总是好像觉有灾难了也没办法,好像地震一样,好比一个人平时好好的,活蹦乱跳的在那里,那战场上一个人觉得很渺小的,昨天蛮好的,今天他死了,不是平时老的死的。

采访人:那您还记不记得,您第一次杀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

程龙义:那就光猛打过去了,看到就打,打伤了打死了不清楚。

采访人:您拿起枪来打人的时候,你就不觉得在杀人吗? 程龙义:他杀我我杀他,没办法的,这个事情没办法,杀人不是平时无缘无故杀人,和平时那个是两回事,他打你你不打他啊。

采访人:您开第一枪的时候不害怕?

程龙义:不害怕,那时不害怕,猛打。拿起枪就打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了。采访人:您有没有亲自盯着这个人一枪把他打死过? 程龙义:那个没看到,打死没打死不知道,有的时候打死了,有的时候没打死,就那么回事。

采访人:咱们先讲你没当通讯员之前,打的第一次仗是什么?

程龙义:我第一场仗是1952年,1952年10月份到这里,是防御战了,叫防御战,不是进攻战,也不是追击战,是防御战。

采访人:那您打第一次仗的时候,您心里有没有什么触动? 程龙义:第一仗感觉,我们力量太弱了,敌人力量太强大了,有一种感觉,为什么呢?看到我们这山头上,这山,我们在朝鲜都是靠山地,不是平地,山的,山上都是我们讲的工事的,工事叫战壕、交通壕、防空洞这样的一些东西,我们阵地里边光秃秃的,朝鲜的山地,山地敌人那边呢,什么都有的,树木有的,因为什么?我们没炮又没飞机,一没飞机二没大炮,你炮火太弱了,所以你摧不垮他阵地,他树木生长很旺,我们这边阵地树木打得稀巴烂,都打得稀巴烂,那个炮火的厉害性,敌人炮火有的时候叫迫击炮,或者定时炮,每天下午三点钟、四点钟定时向你发多少炮弹,这样看到敌人真厉害,我们阵地是这样子光秃秃的,敌人那边绿油油的,当时为什么说,我们打胜了呢?毛主席讲过,敌人靠炮火,我们靠意志,敌人打武器我们打意志,是这么一种,确实说明问题。我们讲志愿军为什么这么勇敢呢?是毛泽东思想武装的战士,既不怕死又不怕苦,是这么回事。

采访人:你在坑道里边能感受到他炮弹打过来的力量吗? 程龙义:太厉害了,怕的,怕打过来,我想想,我们取胜一个是思想,一个是地形山头对我们有利,这个兵力嘛,你志愿军根本吃不下,敌人机械化的,你有什么打法?坦克汽车的,我们是兵,靠山头,你炮打过来我在防空洞了,你打多少也没有用,这样的情况,都要靠地形有利。

04

惨烈!激战5日夜:尸体堆满防空洞 行人踩着走

程龙义:1953年6月25号,可能夜里在那个坑道里,团长通知我,那个团长姓王,王青山,团长通知说同志们我们这次要攻打前面这个9382高地,这个高地在我的山前面,领导动员是这样,这个仗只能打胜不能打败,只能坚守不能丢失阵地,人在阵地在,提出这个口号说动员了,因为我是跟副营长当通讯员的,我听得清清楚楚的,大概25号动员。26号可能,26号晚上我们在营长带领下进入阵地了,进入阵地了,我是三营,一营助攻,三营坚守,一攻下三营坚守五天五夜,二营可能机动,我听营长这么讲的。那么阵地坚守五天五夜,那么在这个五天五夜整个过程中呢,基本上每一天,前面七连和八连战斗,那么这个战斗不得了,敌人不断进攻,前面都消灭光了,没有了,每一天的补充,弹药补充人员,部队坚守了五天五夜。

当时五天五夜看那个场景呢,伤心的,看那个场景,为什么伤心呢?那里战士,我们部队有担架员了,有其他运输的,上来把炮弹、子弹送到前面,炮弹送到前面,但是下来后有的抬着,有的用被包起来,有的头都不完整了,干什么?这里面什么人,背下来的尸体没有完整的,没有完整的东西,不是完整的尸体,有的完整的掀开这个人死了吧,那么有的背下来,那个山上那个场景,你说人牺牲的多少。采访人:怎么个不完整法?

程龙义:有的头归头,身归身,四肢归四肢的,都不完整,有的头没了,有的……没完整的东西。

防空洞,我们叫前线指挥所,什么叫防空洞呢?防空洞就是一个山坡上挖下来一个沟,木头搭上去,上面用泥土掩盖上去,那么这就叫防空洞,那么有些指挥所,那里面有的交通壕,有的叫战壕,那下面,我那天6月26号去的,那天下雨,那搭的防空洞下面都死人,都是尸体,尸体,那是敌人尸体,在战壕的防空洞底下了,尸体都有。采访人:你们是踩着尸体走吗?

程龙义:敌人打死了,我们也不管了,报仇了,在尸体上面走过去这样的,脚踩着,踩着尸体,所以战争是很残酷的。05

战壕被炸:尸体没完整的 寻人得头脚分开找

程龙义:那么那天28号,29号正好天下雨,天不断地下雨,一直坚持到6月30号拂晓,这个时间我铭刻在脑子里,永远不变的,永远是记得很清楚的,6月30号拂晓,我抱枪闭眼朦朦胧胧地在那里考虑,五天基本上快完成了,就要拂晓了是不是?正好在这个时候,“砰”一颗炸弹,一炸,那么一炸呢,我脑子瞬间一片空白,一炸了以后呢,到时候副营长呢,开始听说敌人冲上来了,冲下去,快冲下去,那个指挥所那个防空洞里有差四米到交通壕,有的说敌人冲上来了,那么这样子我想敌人冲上来了,你不能冲下去了,副营长由你保护是不是,你消灭敌人保护领导,我们冲到门口,我正好走到这个,从防空洞指挥所门口,在门这边的时候,战壕里,“轰”炸弹炸了。采访人:战壕里炸了?

程龙义:战壕里,把这个炸弹炸了,炸了呢,一炸我当时脑子一想,这下死了吧,我就脑子一想这下死了,怎么过一段时候我考虑,不知过了几秒钟,摸摸帽子打掉了,这里一个疤,这里一个疤的,那么你看到吧,这里一摸,裤子都打得稀巴烂了,都流血这样情况,我没事,我想我没事啊,那么这时候在这个情况呢,我那个周围还有一个通讯员,还有一个学生,打得稀巴烂,身上帽子打得稀巴烂,救命啊救命,他拼命在那里叫,叫我也没办法,我没有什么办法,程龙义程龙义你吹一吹,我眼睛看不见,卫生员他眼睛看不见了,但是我一看这是天已经蒙蒙亮了,快亮了,我这时候一想,我的副营长呢?副营长没有了,可能死掉了,在这时候就寻找副营长,我要先把副营长找到,怎么找呢?看到一个炮弹坑大概有,这个直径有五六米宽,很深一个洞,原来防空洞变成一个坑了。

采访人:防空洞炸透了?

程龙义:炸透了,变坑了,变成大坑了!很深,我一看,我找副营长,因为我知道副营长个子高,很魁梧,穿解放鞋,42码解放鞋,我到处找,我这里拍拍,那里拍拍,啪啪啪,这不是,看看那个不是,看到那个脚不是,那个脚很小,没有完整的,尸体没有完整的,一个头看看不是,一个头看看不是,你找找,一个脚不太像。采访人:一个单人头拿出来看是吗?

程龙义:没有完整的,都是好几个头,我到处找,那个心里,心急如焚,也很慌乱也是很着急,最后我一个脚一个脚地拍,一个脚拿出来,这个脚是副营长,脚很大,一掏出来死了嘛,也死了,副营长牺牲了。采访人:他是完整的吗? 程龙义:他完整的,我头拿出来他完整的。

06

孤勇!1人1手榴弹俘虏4全副武装韩国兵

程龙义:他死了嘛,没办法,天亮了,我说怎么办?我准备,准备返回,向营长报告情况,往回跑,正好我一转身返回的时候呢,后面四个韩国兵的人上来了,那四个韩国兵武器完全齐全,枪、子弹、手榴弹都全的,我看了一下我手里还剩一个手榴弹,我打气,我用朝鲜话喊“缴枪不杀”,这样子一讲,敌人马上举枪了,我马上冲过去了,把四个韩国兵的武器全都缴了。采访人:您一个人? 程龙义:我一个人啊。

采访人:怎么可能,您拿着手榴弹人家打你一枪你不完了吗?

程龙义:他怕我,他怕我了嘛,没办法。采访人:那么多人还怕你。

程龙义:他投降了嘛,讲起来你不相信,这说明他胆小鬼是吧,搞不清我几个人,枪拿过来以后我讲正好伏击一个防空洞里还有一个伤员,我们的伤员,我说你把这个俘虏看着,他问我要香烟抽。采访人:要香烟抽?

程龙义:枪缴了嘛,他问我要香烟吃,我说没有香烟,他自己带着饼干的,自己吃饼干了,我下去看了,我就一个人在交通壕里跑向营长报告情况,我跑着,中途的时候,后面的支援部队上来了,我说副营长牺牲了,指挥所炸了,副营长牺牲了,指挥所跑到时我也晕倒了,那么营长叫人把我送到阵地,送阵地到后方医院就这样的情况,送到后方医院,再坐汽车,坐汽车坐火车到祖国,7月1号。

07

副营长遗体归国路上再被炸2次 已粉碎

程龙义:我回到部队以后,有一个战友他跟我讲,我们副营长牺牲三次,他死了三次,他牺牲三次。采访人:怎么死了三次?

程龙义:所以我自己都不相信,怎么会呢,他说牺牲三次啊,你知不知道?我说我不知道,以后他跟我讲了,第一次把尸体运回来,运到后方团指挥所山上,这次一个飞机炸了;第二次呢,第二次死了以后把尸体装在炮弹箱里,装好用汽车运回祖国运回来,在路上呢,一个飞机来炸,全部炸光;第三次死了叫粉身碎骨,没有完整尸体了,没有完整尸体了,第一次是在6月30号。采访人:你把他挖出来第一次?

程龙义:那是第一次死,第二次运到团指挥所给敌人炸了,可能不完整了,不完整那时候什么程度不清楚的,当时装了一个箱子,第三次运到路上在汽车上,汽车给飞机炸了,牺牲了三次,你说残酷不残酷。

采访人:他当时是副营长,您当时是什么? 程龙义:通讯员。

采访人:你跟副营长很熟?

程龙义:很熟了,我现在想想很后悔,后悔什么呢?你没有把他地址、籍贯记下来,一个我听说山西人,一个听说河南人,以后我听我们的教导员讲他是河南人,所以我今年又写信到河南,有一个同志,我说登报找一下我们这个副营长,是不是河南人,哪个村哪个人,家里有没有亲戚,我想也是我的一个心愿,因为我们对他有感情,我是这样想的,我写信。这次战斗很残酷。采访人:他叫什么名字?

程龙义:毋保德,保家卫国的保,道德的德,那个名字是这个。

采访人:您这么多年了,您还找他呢? 程龙义:我还找他。采访人:为什么?

程龙义:这个我也想,我也有一种幻想了是不是,他当兵前有子女了,或者是兄弟了是不是,我跟他们了解。那是我的心事,找到他我的心事就了了,是不是,这就是战友的情义,人生嘛,就是这个情义。

第四篇:口述历史文稿(黄凤仪)

口述历史文稿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明兴亡,读史可以知更替。”我认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可以了解到许多事情,且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从小我就对历史很好奇,但一直没有去问个清楚,直到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我慢吞吞地吃着饭,一口一口嚼的津津有味。妈妈看着我吃东西的样子,竟有几分羡慕,她回忆起以前的日子便娓娓道来。

她是家中的老二,有一个姐姐,四个妹妹和唯一一个家中的宝贝——弟弟。大家都偏爱弟弟,什么好吃的都让给他吃,当然,因为家里孩子多,家中又贫穷,说是好吃的,也只是一碗带点米的粥。

家里十分小,到处都有幽黑的角落,那角落看起来脏兮兮的,所以没什么人会靠近,但若是不小心走进了,你便会看到灰溜溜的蜘蛛网随着风颤了那么几下沾满灰尘的角落里甚至透出了几分阴森。

她也还记得自己那瘦弱的最小的妹妹——被送走的时候,我妈妈当时靠在门口,听着那父母的谈话“现在还有那么多孩子要养,实在养不过来呀,这该如何是好呀?”沉默一会,“要不……把孩子送人了吧……”到第二天清晨,她听到的只是小妹妹不舍的哭声,越来越远……再然后,她第一次吃到了一碗稍微多一些米的粥,但是,她害怕,害怕下一个被送走的会是她自己。不过,之后再也没有人被送走了。

一天,她去上学,太阳射下第一缕阳光时她就起床开始干活了。那时,为了夺取父母的欢心,为了不被送走,她干活干得特别卖力,接着拿着一根小番薯边吃边想学习的内容边奔向学校。下午放学归来,她又帮着父母干活,夕阳那金灿灿的余晖洒在了她那小巧而轻盈的身躯上,她轻拭额前的汗珠,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吃饭。当她气喘吁吁地坐在饭桌前时,她是多么希望有一碗盛着许多米的粥上面浮着一层薄薄的猪油、碎肉和菜末。她,看到了桌前的那碗粥,心中洋溢着欣喜、渴望和幸福。她捧起碗,用另一只手抓住那有着残缺的口的勺子在碗里搅动、捞着,她的手是那么的酸痛,但她执着地打捞着——一粒米都没有,她抿了抿干皱的唇抽搐着,颤抖着,她酸涩的泪沁进了那粥里。

妈妈说,她那时的失望和委屈不是我这种幸福的小孩能够懂的。她絮絮叨叨的对我讲着,我鼻子慢慢变酸了,原来妈妈那个时候是那么悲惨的啊!我多么希望月色下的那个幼小的妈妈能像我一样有饭吃啊!当年的悲戚,也在我的脑海里深深映着,我一定要总结过去的经验,赢得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比较新闻采访和口述历史采访之间的异同

比较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之间的异同

口述历史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学界的一个热点与亮点,口述历史有助于普通民众书写历史,展示历史叙事的多元性,有助于深入认识人类思维及叙说方式的特质,中国当代口述历史抢救和创造了鲜活史料,弥补了文献历史的缺漏与局限,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可能。

【摘要】口述历史近年来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新方法,也成为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出现的新标签。但是,以问答形式出现的文章或影像都是口述历史吗?口述历史访谈与新闻采访有何异同?本文对口述历史研究与新闻传播的互动关系进行梳理,从人物关系、工作方法、职业伦理道德以及具体的提问方式、价值判断标准等方面,对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访谈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比较。

一、口述历史与新闻传播的关系

国外学者认为最早的历史记录都是口述历史,但现代口述历史始于上世纪40年代,并直接受益于传播学的兴起。从物质条件上看,它依赖于现代传播技术。录音是现代口述历史研究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录音技术特别是便携式录音机的出现,现代口述历史便不存在。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影音技术更让口述历史研究如虎添翼。

口述历史研究与新闻业关系密切,美国最早的口述历史学者艾伦·内文斯就曾是一名新闻工作者。1948年,艾伦·内文斯于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座口述历史档案馆,开始进行“有系统地从还活着的美国风云人物口中和文件上,套取他们最近60年来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全部记录”。这被认为是现代口述历史研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是由于这种渊源,口述历史在访谈方法、人物对象选择等诸多方面与新闻报道有相似之处。

口述历史研究者在访谈中直接借用新闻采访的现成经验。曾任美国口述历史协会会长的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写了一本《大家都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其中关于“如何提出尴尬问题”等访谈技巧主要借鉴名记者的采访方法。口述历史访谈强调与受访者建立良好关系,要求访谈者尽可能倾听被访者的谈话,这些有助于提高访谈质量的基本方法和观念大都来自于新闻采访。

二、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定义

(一)关于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是为搜集新闻素材、撰写新闻稿件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采访是新闻的前提和基础,记者每写一篇稿件.都要首先进行采访活动。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的定义,新闻采访是一个通过观察、推理和核实而进行的采集事实的过程。这些事实组织在一个新闻报道中,就可以给读者和听众一个关于某事件的完整的说明。记者的工作就是寻找隐藏在表层之下的真相。

(二)关于口述历史

20世纪40年代,具有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学在美国产生,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利用。近年来,口述史越来越被中国大陆史学界所重视。口述史首先是一种研究方法,口述史学能否作为历史学一个分支学科尚待实践和研究。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方法,口述史方法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其二,史学家利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的方法。①如司马迁的《史记》,就 是依据大量实地考察得到的口述访谈资料与丰富的文献记载相互引证而撰写的。在古希腊时期,“历史”一词的含义就是“根据事件目击者所做的证词去推究事实真相”②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在《大家都来做口述历史》一书中说:“那些能够被提取和保存的记忆是口述历史的核心。简言之,口述历史是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口述历史访谈指的是一位准备完善的访谈者向受访者提出问题,并且以录音或录影记录下彼此的问与答。”口述史最大的特点是“拿来主义”,基本上是原汁原味地把口述内容用文字反 映出来,并冠名以“口述史”。③

三、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的异同

(一)相同点

二者都为探求“真相”,都以调查方式工作,口述历史访谈与新闻记者采访相似,也是向对象进行采访,然后把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有以下的相似点

1、事件、人物与访谈对象

口述的叙述对象是人物和事件。口述历史访谈也相应地分为以人为主和以事件为主两大类。以人为主者,或是个人叙述一生或一段经历者,对于访谈中这一对人物,口述历史界称之为“访谈者”和“受访者”,新闻界称之为“采访者”和“被 ①②梁景和,王胜《关于口述史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里特尔.历史学概念辞典(W.Ritter,Dictionary of Concepts inHistory)[Z].纽约,1986.③梁景和,王胜《关于口述史的思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采访对象”。名词不同,角色却极为相似:一个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一个回答问题;一个主动,一个被动。口述历史访谈与新闻采访都严重依赖采访对象的话语,但口述历史的依赖程度显然更大,因为新闻记者在对方不开口的情况下还可以观察采访。

2、目的相同——寻求真相

真实是口述历史的价值所在。口述历史要求的真实,不仅仅是口述访谈录音整理的“真实”,更重要的是受访者所口述的“历史内容”的真实。后者显然远比前者更重要。因此,整理访谈录音无论再“真实”、再“原汁原味”,也无法保证口述“历史内容”的真实;口述历史的真实与否,主要取决于受访者口述“历史内容”的真实与否,而不完全决定于整理者是否忠实于访谈录音。要求受访者所讲的一切都符合“客观事实”,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口述者无意作伪造假,而是抱着实话实说的真诚,但因为其当时的见闻条件、历时记忆在一定程度上的必然失真、以及不可能不加进的主观因素等,对历史事件的忆述也不可能符合已逝的客观真实。有人说:“口述中包含各种不真实成分,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二者都以忠实记录为最高标准,都认为正在书写历史或记录历史,都试图颠覆人们已经形成的固有认识,向读者揭示一个原本不被知晓的真相。因此,它们在获取信息的手段上有很大相似性,都采取了面对面访谈、资料搜索等方式。

口述历史的访谈者也是“发问专家”,也要事先精心准备,罗列问题提纲。他们也要取得受访者的信任,让受访者以坦诚的态度讲真话。二者都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打破彼此间的陌生感。

新闻采访要对信息核实,口述历史访谈也要去伪存真。唐德刚为李宗仁做口述传记《李宗仁回忆录》时曾查阅了大量资料,证明李宗仁所说的某个细节是错误的,李宗仁看到佐证后不得不承认记忆有误。口述历史的作品并非有言必录,按照唐德刚的看法,口述访谈所获得的信息只能在最后的作品占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比重。

3.职业伦理道德相似

在职业伦理道德方面,二者都要求尊重受访者、保护受访者个人隐私或其他利益不受侵害。口述历史工作者在与受访者签订的协议中明确标出哪些内容是目前不能发表的以及发表的时限,并承诺在一定情况下隐匿受访者姓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口述历史协会都有详细的工作手册,其中重要内容是访谈者对受访者应尽的义务。

新闻采访也遵循类似规则,如果被采访对象不愿意公布某事(对犯罪新闻的揭露性报道除外)要尊重对方的选择,在法制报道中要保护未成年人„„为了保护被采访对象可以采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形式,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水门事件”报道中将重要线人化名“深喉”,其真实身份和名字一直被保密。

(四)、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的差异点

尽管口述历史访谈与新闻采访有诸多相似之处,但记者与口述历史工作者之间却不能划等号。口述历史有一整套规则与标准,只有符合规则的访谈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口述历史。所以,大量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并非口述历史。

1、时效性方面

新闻采访关注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早已发生但未被了解的事情,时效性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口述历史则相反——更关注过去的事情,访谈者要有足够耐心倾听被访者讲述几十年前的故事。

关于被访者,新闻采访更关注名人,强调受访者的“异常性”。在新闻的“数学公式”中,名人+平常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事=新闻,但普通人+普通事=0。而口述历史不仅仅关注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更关注普通人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生活命运,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中被访对象多是文革中的普通人。关注普通人是口述历史的重要特征,也是口述历史研究与以往文献研究之间的重要区别,它让没有话语权的弱者说话。笔者对伪满洲国时期作家进行访谈,他们大多因为受审查等原因长期失去发表文字的权利,是不能“发声”的弱者。

2、时间安排也不同

口述历史访谈的目的是抢救活态信息,探究历史真相,是从学术研究角度拟定问题提纲。新闻报道讲究速战速决,记者对于信息挖掘的深入程度与预先确定的报道篇幅、报道形式有直接关系。除调查性报道外,新闻采访都有很强的时间限制,提问针对性强,直接目的是为完成报道任务。而口述历史的访谈则可以从容进行,针对一个人物的访问一般是几天、几周甚至更久,访谈者的态度是多多益善。

3、采访过程的不同

记录方式不同。录音,对于口述历史访谈来说是一个必要条件,而对于新闻采访来说则是可选择性的。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记者一般都不录音,或者录了音也没有时间整理文本。而口述历史的标志就是以录音或录像记录谈话,如果没有留下影音资料而仅仅是笔录,一般不能称为口述历史。对于访谈的原始记录,记者以个人方式保管(是否长期保存全凭自愿),而口述历史学者以档案管理的方式长期保存。在新闻采访中,记者一般不让采访对象漫谈,而口述历史访谈则让对方尽情述说。新闻采访是一问一答,记者要进行大量的追问。而口述历史以受访者讲述为主,访谈者以眼神与对方沟通、很少插话。

4、采访提纲设计不同

二者在问题设计方面也大不相同。口述历史是“过去时”的,要求受访者回忆多年以前的事情;而新闻报道是“现在时”的,要求采访对象讲述刚刚发生的事情。口述历史访谈多以人物为中心——研究受访者的“生命史”(即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者王铭铭提出的“人生史”研究),而新闻采访多以事件为中心。新闻采访的提纲针对性很强,而口述历史的采访提纲比较宽泛。

对于受访者所掌握的大量情况,新闻记者只要其中一部分,而口述历史访谈者则想要全部。

5.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

新闻记者对获得的信息以去粗存菁的方式过滤,只选取少量精华写入报道。而口述历史研究者则尽可能完整地将信息全部记录,为后来者充分利用这份资源预留空间。关于口述历史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唐纳德·里奇说:“访谈的录音(影)带经过制作抄本、摘要、列出索引这些程序后,储存在图书馆或档案馆。这些访谈记录可用于研究、摘节出版、广播或录影纪录片、博物馆展览、戏剧表演以及其他公开展示。”

下载丁盛口述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丁盛口述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移动影子校长”培训研修日志【丁盛】

    中国移动研修日志 天馆乡中心小学校:丁盛 生命教育的体认 ——研修日志一 小学课文《生命生命》是台湾作家小林子的真实写照。生命话题从小就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可我一直以为......

    手指口述

    “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安全确认 物业公司2011-5-19 洗衣房“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安全确认 您好,欢迎领导来洗衣房检查指导工作,我是洗衣房当班洗衣工 ,洗衣房负责为全矿职......

    口述日记

    口述日记---郭承旭 超市购物 今天上午,我们大二班和大一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坐着宝宝车去盛世佳和超市购物。我们可高兴了! 到了超市门口,我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跟着Miss李进......

    丁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丁氏 历史来源: 「豆源出: 一、出自姜姓。以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分封诸侯,姜太公望受封于齐。其子伎,死后谥号为丁公。其后遂以侗为氏。 二、据......

    盛姓历史来源、家族名人

    分布地区 河南中部偏南河南上蔡县 历史来源 「盛」源出 盛(Shèng)姓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郕同盛。据《姓考》载,周灭商之后,分封了许多同姓国家,郕国即是其中......

    薛丁山与樊梨花历史故事

    薛丁山是一个出自小说演绎中的著名人物,尽管这个人物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可是却是根据薛仁贵的第一个孩子薛讷延伸和改编而来。薛丁山后来和樊梨花结为了夫妻,薛丁山与樊梨花并肩......

    孙大午口述历史:我与政府关系紧张的因由

    孙大午口述历史:我与政府关系紧张的因由 和讯网:我听说您发展起来以后一度与政府的关系不太好,因为您不太懂得对政府意思意思。 孙大午:因为我在政府待过,也知道各种猫腻和潜规则......

    口述题复习

    1.面对顾客在加油站的现场投诉应采取以下程序: ①接到顾客投诉,首先应通知班长,班长到场后应立即礼貌友善地作出反应,且有诚意地表示道歉,让顾客感到你十分重视他的意见。道歉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