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农村道路建设以及基础设施
关于新农村道路建设以及基础设施
调查对象: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漹城镇永胜十队居民(退休老教师 75岁)
一、你觉得目前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怎么样?
我觉得吧,国家的这个新农村建设还是有点成效的。比如说你看,十年以前我们村里头,每家每户都是火砖砌成的平房,一到下雨天多多少少都有点漏雨。现在呢,你看我们村都是自己修的两层小楼房,有些还是三层的!所以从这点上看,我觉得农村的条件还是变好了的。
二、你觉得国家的这个农村道路建设搞得怎么样?
我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拿我们这来说,如果不是因为要扩建,根本就没得人来修路。你现在看到的路,都是每户人出了钱才修起来的,而且还没修好远,往下面走下去没得几步路就又是石子路了。所以我觉得这个道路建设问题还是很严峻的,毕竟这个农村的发展还是要靠路,不是说“要致富,先修路”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你觉得这个道路建设国家还需要怎么做?或者你有什么建议?
要做的多了,这个道路建设根本搞得不彻底嘛,落实不到位。虽然国家一直强调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光说不行啊,要做出来才好。表面上是说在修路,但是修来修去这么久只修了这么一截,然后就没得动静了。我觉得国家还是要加快这个建设速度,要想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搞好,修路这点是基本前提。
四、如果把新农村建设交给你来做,你会怎么做?
这个嘛,首先要真正去了解民情,毕竟每个地方的行情不一样嘛。新农村建设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就是没有按照不同地方的特点来搞。如果我来搞,肯定要深入了解下行情,不能说喊修路就一口气修。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点,就和教书一样,因材施教,这样效率才高。
五、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哪些是很必要的?为什么?
这个首先是道路嘛,你看我们这现在都还没修好水泥路,进城去很不方便。然后就是医院,这个也很重要,医疗设施不行,要改进。不过现在自来水基本上每户都能用,还是不错的。只要把路修好了,其他都很好解决,就怕路不好,特别是下雨,我们这种年纪大的都不敢走。
六、你对接下来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有什么期望?
多的不说,就说一点。现在啊农村和城市这个位置有点失衡,一点都不对等。你看农村的年轻人啊,有几个愿意留下来的嘛,都进城打拼去了。你说为啥?就是因为农村发展得不够好!要是农村发展起来了,和城市有一样的经济效益,年轻娃娃些就不会往外跑了。现在我们老一辈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土地,以后都没人种了!所以最大的期望就是国家能够更好的协助农村发展起来。
第二篇:调研-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浅谈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军。市长王群同志在株洲县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曾经强调指出,新农村建设就是八个字:基础先行、民生为本。而基础设施主要指道路、桥梁、港口、水利、能源、通讯、科技、医疗、网络电视等方面,与经济社会息息相关的物化产品,是产业发展和人民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和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如果得不到超前建设,经济就得到不发展,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就难以完成。
(二)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完备的设施、优良的环境才真正适宜于农村发展、适宜于村民居住,适宜于提升“乡风文明”,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反映,同时又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的迫切要求。由于我市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甚至于一些村庄还存在基础设施差到无法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的现象,水、电、路等基础性配套设施依旧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当前广大农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这次在市委党校学习过程中,我们组织参观考察了我市攸县、茶陵等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在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部署下,各县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
(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1.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在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下,我市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农村生产和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服务体系也更加完善。
2.交通更加便捷。贯穿南四县的生命线106国道改造后更加通畅,醴潭、长株、衡炎三条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相继启动,农村公路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基本实现所有乡镇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
3.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有序推进。我市突出“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的工作重心,创新方法,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始终抓住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这个“牛鼻子”,引导农民建设美好家园,致力“村庄美”。
(二)当前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
我市的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科学的规化和有力的措施保证,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在存量和增量上均与新时期农业发展不相适应。
2.基础设施布局不当。主要存在新建基础设施位臵设臵不当,造成重复建设或建设盲点等矛盾;还有一些地方忽视了基础设施是社会公共产品这一本质,把为农村群众建设的设施变成“单位产品”或库存产品,不及时加以利用,既降低了使用效率,又浪费资源,造成区域整体设施布局不协调。
3.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旧思想观念还未得到根本转变。虽然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的现象仍存在,“室内电器化,室外脏乱差”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存在部分牲畜粪便、生活垃圾、企业(特别是化工行业)“三废”等污染源乱排乱倒的现象,以及城市关停的污染企业迁入农村,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安全造成威胁,给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活将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创新工作思路。温家宝总理曾今强调指出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村庄建设。新农村建设要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研究探索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心下移,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切合实际需求,积极发挥规划等相关
部门的职能作用。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防止出现不顾客观条件、不尊重群众意愿强行实施现象。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的原则,乡镇规划部门要立足各个村镇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特点,积极探索特色化、个性化的规划建设和整治模式,注重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风貌。
(三)弘扬科技,发展现代农业。要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服务新农村建设,实现远程教育工作效益最大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使农民接收到更多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更快捷的掌握市场信息、更新销售观念、学习到更多科学种养殖技术等,进一步培养农村群众科技致富观念,促进乡风文明。
第三篇:村内主要道路和新农村建设
第九节 村内主要设施和道路
小圈村:2006年投资20000元在入村主要干道上安装两排短架豪华路灯;完成办公地点搬迁。2006年种植绿化树木800棵,投资105万元修建村民活动中心;2006、2007年投资45万元修村内道路及7680平米;2007年又为改善村内卫生建设,购买运垃圾车一辆,统一更换垃圾桶140个。
白庄子:投资2万余元,改善村内设施,铺设地下管道600米,修复村自来水管道,拓宽宽8米的环村公路1500米,投资2万元,建公厕6个。现村内道路宽敞通畅,为家具业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2006年,投资2000元修深机井管道,投资30万元整修道路,修彻砖路1600多平方米,装路灯52盏。
北陈屯:2006年新打井1眼,清理老机井15眼;铺设园田地下电缆1万多米;硬化田园路面1万多平米,共投资30多万元为菜农增产创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建文明生态村方面,建排水站3座,修下水道2000多米,基本解决了污水乱排的现象。
大孔辛村:2006年投资7万元,打深井1眼,将全村耕地管道4000米全部更新,保证农业水质灌溉面积,增加农业收入。2007年投资2.5万元,修补村内道路2000多米,解决了村民的行路难问题;投资13万元,新上纯净水设备一台,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小孔辛村:2006年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修路2000米,2006年打深机井一眼,新上净化水设备一套。
刘文庄:2006年投资40万元将村内自来水管道全部改换;硬化村内路面14000平方米,清理排水沟400余米。经四路占刘文庄耕地53亩,村班子借经四路修通之机2007年投资40多万元修通了村通经四路的主干道柏油路面1260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
八里庄:2006年投资1000元维修水井,解决村民吃水问题。近年来村内先后投资140多万元硬化了村内村外的主要路面,打4眼深机井解决了村民吃水、行路、灌溉的实际问题,多方协调市公路站等有关部门解决资金与施工问题,共协调资金42万元,完成了4公里的路面工程。村里出动了挖掘机对村内排水沟200米进行清挖,解决了多年排水不畅,村内存水的问题;投资6000多元为村里更换了400米电缆线。2007年又投资15万元将村内老化线路更换,安装了路灯,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问题。
黄家窰:2005年投资3.5万元,硬化了村内部分道路,缓解了行路难问题。2007年又投资15万修理村内道路、自来水、排水管道等,投资2万元将村“两室”修缮一新。
安庄子: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00万元,修建高标准混凝土街巷路5000多平方米,村内行路难问题全部解决。二是投资25万元铺设700米节水管道,上3台水泵,引城市污水浇地,既节省资金又节省能源,06年打深井一眼。自文明生态村开展以来,村内安装了路灯,修建了3个公厕、15个垃圾池,改善了村内环境,2007年投资30多万元将全村自来水管道修理,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小王庄:2006年加大农业投入,炉灰铺设耕地路面300米,安装电线300米,投资10000多元打井两眼,清淤500立方米。加快文明生态村建设投资20万元建办公楼,投资1.5万元建公厕两所,植树绿化3000棵。2007年投资15万元新建高标准“两室”,建起了村民健身活动中心。
小杨庄:投资8千元,对村南桥进行拓宽,方便了村民出入。2006年投资20万元,将自来水改造,实行一户一表,解决了村民吃水难问题。
大杨庄:2006年投资3万元安装路灯;投资8万元修建二所公厕、铺砖硬化村外路600米,并在村内建花池等露天休闲娱乐场所,。
大圈:2006年修路1000米,修变压器2台,架设统一口径1200米,打井一眼,解决村民吃水浇地问题。2007年在村西胡同挖一条深2米,长150米的节水管道,解决了200亩地浇地难问题; 8月投资8万元新翻建“两室”,使党员、村民开展活动有了好去处。
武新房:2002年在区、镇领导的帮助下协调资金40万元打一眼深井,铺通公路,彻底改变了村民吃水,行路难的问题。2005年筹资10万元为村上东洼耕地安装了抽水管道,并投资1万元,更换电缆;村投资7000元安装路灯,投资8000余元安装除氟设备,解决了水质问题;村干部与村木器厂协调筹资7万余元,硬化了300米的道路。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投资3万余元改建8个公厕,修建4个沼气池,在村内栽下1500余棵绿化树。2007年投资3万元修浇水管道500米,解决村民浇地问题,村班子多方筹措资金8万元,翻建“两室”,告别了办公条件差的状况,让党员、村民议事有了新场所。
双官厅:2006年打380米深井一眼,增设变压器两台,维修村内公路1500米。2007年投资43万元翻修了村内通西外环长达1600米的公路。
韩家场:2004年,该村就将文明生态村建设放在首位,用砖铺建村内的主干道,2006年投资8万元修路300米,修建高标准公厕9个,建10个垃圾池,做到村内道路硬化、净化、亮化。
红庙:2007年总计投资39万元新修村内柏油路500米、水泥路面500米,解决了村民出行问题;同时投资2万多元修下水道、建村内排水站,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雨季排水问题。
何辛庄:近几年来,修柏油路2000米,新打浅水井8眼,深井3眼。2006年投资8000多元,修浇水管道1000米,铺设道路600米,有效地支持、推动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张辛庄:近年来村班子成员先后投资3万余元,协调资金4万元,在村主干路铺上柏油路面;2006年干道铺砖路2000多米,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经两次线路改造彻底使村民在用电方面减轻了负担。投资11万元打深机井一眼,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发展种植、养殖的积极性。投资2万元上纯净设备一台,使村民喝上了纯净水。目前张辛庄村情稳、人心齐。投资10万元修通村内南北向用砖铺的主干道800米,用6000多方土将村内东西路修补完毕,并安装路灯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投资20多万元,改善“两室”建设,使党员群众有了休闲娱乐场所,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前程子:2001年2002年投资15万元,为学校上了微机,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改善了照明线路,电表进箱,杜绝偷电,节约了开支;为全村硬化路面,加固了老路,改善了行路难。05年投资10万元建一所幼儿园;投资10000元修地下管道200米;投资8000元改善办公环境;为300多户村民安装有线电视;组织清洁员,定时对村内街道清理,修整村主干道,安装路灯。2006年投资4.5万元,打机井15眼,进一步改善村民浇地问题;投资17.8万元,新铺路面22000平米。
吕家院:在2004年雨季来临之前新上任支部班子积极协调电厂方面,重新铺设新村下水管道200米,保证了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目前全村通上了电厂暖气,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2006年新投资20多万元建起高标准办公楼,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
小金庄:2002年至2003年该村与沧贸建筑公司联合在村上建起14幢二层别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投资18万元,修通了村西道路300米,及地下排水管道300米。在线改时,换了变压器,改用三项电,方便了村民用电。
大金庄:2002年全体班子共同努力,把村中的照明电路全部更新,使以前危险的裸线,全部变为安全的带皮电缆。危电杆全部更新,使偷、漏电现象基本解决。大金庄村基础设施比较好,村内柏油路全部修通。
李庄子:2006年投资30多万元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疏通渠道1500米,延伸地下管道500米,方便了村民浇水问题。2007年又投资15万元建起了村民活动中心,成了村民健身、参加集体活动的好去处。现在李庄子村上下一股劲,干群团结,一步一步向小康生活迈进。2008年将5路车终点通道了李庄子。
西花园:几年来,在两任村班子的共同努力下投资30多万元,翻修了村内主干道600米,用砖铺通东西干道600多米,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几年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打深井6眼,保证了村民的浇地问题。随着养殖户的增多,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修路15000米,栽树3000棵,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2006年投资50万元,修砖路2000多米;投资4万多元,修建两室;投资6万多元,铺设管道4000米;投资2万元,种植杨树2万株。
胡咀子:为了解决村内排水难、行路难问题,村班子投资8万余元,修建排水渠2000米,铺设硬化道路(砖道)500米;2006年又投资2000元,修建排水沟250米基本解决了长期困绕村民的难点问题。
何家场:2006年投资14万元,建蓄水池一个,新上纯净水设备一套,为村民安装饮水管道2000米,解决了村民饮水问题。
大于:为村民解决了行路难问题,修3500米的砖路。2006年,将村内线路更新600米;投资600元,修复村内道路200米。小于:2005年夏季对村内1000多米路面进行修整,垫土400多方,并用砖硬化,2006年投资6万多元,将输电线路改造2000米,饮水管道1500米,修深、浅井各一眼。07年村两委班子垫资将这些基础设施进一步维修护理,基础设施的健全进一步加大了村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永平里:2003年春全村内主要路面全部铺砖,2007年硬化路面1500米,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更换饮水管道200米,解决了村民无水喝问题。
强家坟:2005年投资30万元改善办公环境,建起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场所;投资30多万元硬化公路500多米,使村内主干道全部硬化、亮化。大力加强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建泵站,解决村内排水难问题;投资12万元,在村中建起垃圾站,设7个垃圾池,并派专人管理,由环卫局清运,解决了村内乱倒垃圾现象。
常转河:2006年新挖排水沟500米,翻修路面100米,2007年6月借光荣路到沧县界段大修之机,多次与市公路站协调在村内公路两侧修暗渠,方便了村民出行。文明生态村活动开展以来,村内首先安装了村内路灯,使村内亮了起来;提倡沼气池建设,现有6个沼气池,既节约了能源,又净化了街道。义和:2005年投资8000多元延伸农业浇水地下管道700多米;修缮村内土路,动用100多方土将路面铺平,为地下管道的铺设及路面硬化做好基础。为改善农业设施,2006年投资3.6万元铺设电缆1700米,更换变压器及深井泵,2007年又投资15万元打深机井一眼,大大激发了村民对农业的投资热情。
官庄子: 2002年投资60万元修通了村内公路,完成了村内低压线路改造工作。自文明生态村开展以来,村干部积极响应,把通村主干道全部修通;投资15000元硬化路面300米;投资5万元,为村内安装98盏路灯。2006年新上净化水设备一套,村民喝上了纯净水,2007年投资10万元打吃水井,并安装了高压罐,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问题;花20多万元修建浴池,对村民免费开放。投资10多万元,改善了“两室”建设。
第十节 新农村建设
小圈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代表,是发展集体企业奔小康的典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小圈人就开始了创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小圈村现有三家集体企业:沧州环宇线路板有限公司、沧州市天和农药厂和沧州市瑞图强业建材有限公司。如今,各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沧州环宇电路板有限公司是小圈村与新加坡电子化学公司合资兴办的高科技电子企业,年产单双面、多层印制板10万平方米,产品供应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以及电子企业、军工企业,并多次给秦山核电站、风云一号、二号气象卫星、大秦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配套,深得用户好评。
沧州市瑞图强业建材有限公司年产粉煤灰砌块10万平方米、彩色地面砖30万平方米,由于是高科技环保项目,发展前景广阔,因消化化工固体废物节省宝贵的土地,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在公司产值利润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是政府提倡发展的项目。
天和农药厂则是小圈村支柱产业,始建于1989年,是国家定点农药生产企业,年产杀虫剂、杀菌剂1500吨。十几年来,通过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南开大学元素所及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发出各种低毒、高效、安全的农药新产品供应市场,并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这三家集体企业安置村民及外地人员700余人。小圈村实现工业总产值1.4亿元,村人均收入约8000元。
从1994年开始,村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建造别墅式居民住宅楼。住宅楼主体设计成两层,一体两户,独门独院,盖楼资金由每户村民垫借给村里25000元,等村里富裕后再还给村民。如今小圈人全部搬进了二层别墅里,现在村里又建起了两幢公寓楼。建成后,能满足小圈人25年的用房需求。2005年,村中修建了小公园,公园里建起了雕梁画栋的长廊、亭阁,为儿童安装了秋千、滑梯。
第四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调查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调查
调查背景: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和完成状况,我利用寒假的时间分别对我市的几个农村进行了调查。
调查时间:
2012.01.10-2012.01.17
调查地点:
温州市泰顺县雪溪乡武岭村,北斗村,雪临村
被调查对象:
温州市泰顺县雪溪乡武岭村,北斗村,雪临村的居民
调查方法:
对以上村庄的居民进行随机查访和统计以及对村庄环境的观察进行统计
调查人:
***
调查内容:
一,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状况
二,农村道路建设状况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状况
四,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
五,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况
六,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简介
近年来,我市积极的开展新农村建设,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公共基础设施在相关政策的的支持下,坚持以改善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争取实施各类项目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我所调查的三个村的面貌也紧随着建设新农村的大潮,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水利,道路,饮水,通讯,以及人居的环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高。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有些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不到位以及
一些干部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完成质量不高等问题。
成效
一,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状况。随着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逐步的扩大,农田水利和管理机制不断的完善。农田的灌溉条件得到改善,耕地的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地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农村道路建设状况。村庄的道路基本实现了水泥路,公路的护栏和绿化工作也基本完成,人口相对密集的路灯建设基本完成,每个村都建有相应的停靠站。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状况。每个村庄积极开展饮水安全设施建设,既保证了居民有安全干净的饮用水,又充足了人们洗衣等生活用水。
四,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抽样调查结果如下:三村电视的普及率达到100%,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5%,计算机普及率10%。大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娱乐,休闲条件。
五,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况。新农村的建设使村庄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卫生状况得到提高。每个村都有进行村容美化,并且都有在村内放置垃圾桶,建造垃圾中转站。并都建有健身场所,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体育锻炼。并且建造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六,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大力的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了农村的卫生院改造,扩建项目。并开展每年一度的免费体检活动,让人们早日发现疾病,早日治疗。也增强了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
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来源的渠道单一。虽然每年各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都有增加,但是,相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有差距。农民的收入较低无力承担建设的资金,主要靠上级财政支持,所以农村的建设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有一条道路就因为村民无力出资导致,今年才浇灌完毕。
二,布局不合理,缺乏规划,建设的随意性较大。由于资金的问题农村的建设没有经过正规的规划和设计,部门之间的缺乏协调和沟通。造成很多的建设重复和投资浪费。还有因为居民的房子本身就是随意搭建的,村庄的布局小、散、乱现象严重。导致农村的环境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基础设施的维护不到位。比如,很多的道路年久失修,缺乏管理维护,导致交通的安全隐患,甚至交通闭塞。电网没有定期维护,导致电压不稳地,有时候甚至造成长时间的断电。以及很多基础设施的毁坏现象。
四,群众依赖思想严重,干部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了后着重发展经济,忽略了农民的思想教育。人们缺乏主人翁精神。例如,很基础设施的毁坏就是由于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造成的。干部的文化素质不高,年龄老化等也是重要的问题。主要由于村级干部工资不高,导致纪律松懈,工作懈怠,作风飘浮等问题。
建议
一,加大财政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三农”问题。中央要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集中财力,同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突出重点。同时,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积极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进一步搞好统筹规划。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事先进行合理的规划。既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也要紧密的结合本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统筹城乡的发展。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把各个事业设施有序的向农村扩展,在各个乡镇形成特色区域,提升农村的城镇功能。
三,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公共服务以及和农民密切相关的道路,水里,能源等设施建设。
四,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要充分的调动农民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艰苦奋斗,引导农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去,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生活的条件。还要控制建设的标准,严格规范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加重农民负担。
第五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摘要]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正确把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理清基本思路,科学筹措资金,下大力气加快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基本思路
农村基础设施,是建设新农村、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增强新农村建设能力。
一、落后的基础设施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兴旺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仍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更是制约新农村建设最为突出的因素。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一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设施不配套,效益衰减。目前,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机电排灌面积不足30%,农业灌溉用水平均利用系数只有0.45。二是耕地数量在逐年减少的同时,质量下降。农户经营规模小,地块细碎,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70%以上。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集成度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只有48%,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0%一80%的平均水平。
2.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依然落后。一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民迫切要求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我国目前有40%的村庄没有集中供水,60%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90%的村庄没有消防设施,垃圾随处丢放。二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容乐观。以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饮水安全的指标衡量,全国还有3亿多农村人口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三是农民生活燃料结构不合理。在农村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秸秆占30%,薪柴占25%,两者合计比例高达55%,一直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的主体,而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还非常低。我国年产农作物秸杆62亿吨,其中有35%约22亿吨剩余秸杆未被利用,开发前景广阔。
3.农村经济服务设施亟待健全。一是农村道路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低,覆盖能力和技术状况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农村公路晴通雨阻,抗灾能力低,路况差,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二是农产品安全生产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不强。近5年来,全国粮食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250亿公斤左右。三是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还用不上电。目前农村电力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还相当突出,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还比较薄弱,全国还有约2000万农村人口用不上电。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尚不能为广大农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农村显得无可奈何。
二、科学界定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个“新”,突出表现在能够让农民在生
产生活过程中与城里人一同享受现代文明进步成果,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改进农民生活方式,丰富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主要是:
1.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农田水利工程、农业土地质量保持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优化。
2.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直接服务于农民生活,改善农民生活现状和人居环境,美化村庄风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民物质文明进步水平,促进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村庄安全建设、广播电视电话网络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建设。
3.农村服务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是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改善农民生存和发展条件、扩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社会覆盖面、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品质和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服务性物质技术条件。它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农村电力电网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的建设等。
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一项惠及10亿农民的伟业,也是一项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投资量大、持续期长的宏大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有政治热情、政治责任心,而且要有长期进行的决心和恒心。当前,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很高,一些地区通过试点,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是,个别地区也出现了盲目跟风、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盆景工程等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警惕。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需要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注重长效,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1.高度重视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统筹约束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如此。规划搞不好,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方面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中央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订和完善带有全局指导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和专项规划。各省(区、市)要结合组织实施中央规划,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本地区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步加以推进。特别要加强对县乡两级工作的指导,确保各项建设规划落到实处。编制规划要有前瞻性,以适应未来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同时又要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防止过分超前、脱离实际。要加强各有关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防止单打一,避免一些工作的重复、浪费。
2.尊重民意因地制宜,激发农民参与的内在动力。开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亿万农民既是受益主体,又是建设的主力军。应当尽可能地寻求到国家明确支持,综合财力、技术条件可行,农民愿望强烈、能力许可这样一个结合点。为此,要广泛听取民意,围绕农民需求进行谋划。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用辛勤的双手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状况、地形地貌不同,山区、丘陵、平原都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需求优先顺序、建设标准肯定也不相同,必须因地制宜。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把国家支持与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有机结合起来。政府不能包揽一切,只能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在重点项目上,发挥引导作用。
3.明确职责积极推进,精心组织有效实施。职责划分主要是明确划分政府、乡村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与科研机构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得不好,就会
形成各方喊起来重要、落实起来却谁都不负责的尴尬局面。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搞好规划、制定政策,抓好试点示范,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宏观指导与管理。政府要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要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政策措施,并作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对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和政策问题要认真、及时地加以解决,并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依法提供保护、鼓励和支持。要在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搞运动。要尊重农村意愿,按照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切不可背离农民意愿,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村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前提下,组织好实施工作;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研机构则应对规划和建设的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围绕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攻关,形成一批先进、实用、经济、受农民欢迎的新技术,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4.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背景下,一定会在短期内得到各方面极大的重视,也一定会得到切实的实施。但如何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则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现在所说的在集体化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功能丧失殆尽就是最好的反证。建立新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主要是解决谁投资、谁管理的问题。说到底也就是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主体到位问题。只有主体到位,才有可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制定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让投资者放胆投资、放心受益、放手管理。因此,特别要重视对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在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向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时,要建立明确的产权归属制度,确保谁投资谁受益。就是那些完全由政府或村集体投资形成的设施,也要通过产权制度的改革,切实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当然还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设置一些现代技术方法,制定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投资主体能够较稳定地、合法地获得应有受益。最重要的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并能真正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基础设施的主人。
四、多渠道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巨额资金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目前基本规划思路,实现目标任务,也就是建设基本到位,至少需要10~15年时间,投入5~8万亿元的建设资金。如此巨额资金的筹集是一个突出的难题。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政策、投资的引导作用,形成国家、地方、社会、农民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1.要规范和稳定中央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中央财政用于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要从目前尚不足财政收入的1%提高到3%,并最终能稳定在5%以上,且中央财政的该项资金投入要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财力持续增长相适应,不断增加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把投资重点放在农村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并对全社会发挥引导作用。
2.要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承担的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要把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要在较大幅度增加本级财政预算用于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确保新增税收主要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规模,不断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渠道。
3.要进一步整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性投入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目前,中央政府部门直接和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有近20多个部门;县级政府分配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也有10多个。各种支农投资基本上都是以“条条”为主管理,主管部门之间缺乏沟
通,致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支农投资,在使用方向、项目布局、建设内容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交叉、重复。解决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必须重视并切实解决各种政府支农投资协调整合问题。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大支农财力资源整合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要实施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工程。实行市管县体制,就是为了发挥城市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各大中城市要切实履行市带县、市帮县的责任,通盘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加大市级财政性资金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组织城市有关单位,特别是工业企业,帮扶农村,增强都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农工共同繁荣的局面。为促进工业资金向农村实施投资,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的优惠政策。
5.要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要调整信贷投放结构,注重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切实改善金融服务,在信贷方面给予低息、贴息等优惠支持,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帮扶农村,鼓励、引导和支持他们投资、投劳、投物,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
[2]张富良,洪向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3]本书编写组.农村政策与农村工作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4]徐祥临,周少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读本[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