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导则》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导则》的通知
粤建管字[2004]132号
(广东省建设厅2004年9月8日发布实施)
广州市建委、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驻粤各保险公司,省直有关单位:
为加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降低施工企业事故风险,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能力,指导建立健全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建筑行业实际,制定了《广东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地区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向省建设厅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反映。
广东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导则
1.总则
1.0.1为加强房屋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降低企业事故风险,增强企业预防和控制事故能力,指导建立健全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建筑行业实际,制定本工作导则。
1.0.2本工作导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活动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1.0.3建筑意外伤害是指施工现场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施工过程中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
1.0.4开展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安全事故预防、施工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2.保险范围与对象
2.0.1在我省从事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施工活动的施工企业,应依法为在施工现场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
2.0.2施工现场从事管理和作业并与施工企业建立合法劳动关系的人员均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被保险人。
2.0.3已在企业所在地参加工伤保险的人员,从事现场施工时仍须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
3.保险期限
3.0.1保险期限为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开工时间至竣工时间,提前竣工的工程保险责任自竣工验收之日起自行终止。因故延长工期的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在保险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续保手续。提前或延期竣工的工程,保险费原则上不作调整,如需要调整,由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自行约定。
3.0.2工程停工和复工时,应在保险公司办理保险责任暂时中止或复效手续。保险责任中止期间,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不计算保险公司的责任期限。已办理复效手续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责任时间相应顺延。
4.保险内容
4.0.1应办理被保险人自建筑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以该次意外伤害事故为直接原因死亡的身故保险。
4.0.2应办理被保险人自建筑意外伤害发生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内以该次建筑意外伤害事故为直接原因致残的残疾保险。
4.0.3鼓励办理建筑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和第三方责任保险。
5.保险金额及保险费率
5.0.1保险费列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保险费由施工企业支付,施工企业不得向职工摊派或变相摊派。
5.0.2每一被保险人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金额不少于10万元。
5.0.3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是直接的保险业务,由施工企业向保险公司直接投保和交纳保险金,任何人员不得收取中介费用。
5.0.4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行不记名和不计人数的方式,以工程项目为保险单元,房屋建筑工程以建筑面积为保险费计算基础,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其他建设工程以合同总造价为保险费计算基础。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应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根据各类风险因素商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率,提倡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
5.0.5差别费率可与工程规模、类型、工程项目风险程度、施工现场环境和每一个被保险人的身故保险金额和残疾保险金额情况等因素挂钩,由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共同约定。原则上差别费率不得低于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制定的指导价格。
5.0.6浮动费率可与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等因素挂钩,凡取得省、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样板工地称号的施工企业,自获得荣誉称号之日起两年内,可享受保险费率按一定比例下浮的优惠;凡发生四级以上(含四级)重大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两年内,可按一定比例提高保险费率,具体比例由施工企业与保险公司共同约定,原则上浮动比例不得超出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共同制定的标准。
6.投保
6.0.1在我省开展建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险种的保险公司,由广东省建筑业协会组织综合考评后,选择若干家信誉良好及综合实力较强的保险公司,作为我省建筑人身意外伤害定点承保单位。
6.0.2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企业应向我省定点开展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办理投保手续。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
6.0.3保险合同的条款应包含有关保险公司提供的施工现场风险评估、安全技术咨询、人员安全培训等安全服务的内容,施工企业在投保时可与保险公司商定具体服务内容。
6.0.4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后,应将投保的有关信息以布告形式张贴于施工现场,告知被保险人。
7.索赔
7.0.1发生建筑意外伤害事故后,投保企业应迅速报告保险公司,同时按工程管理隶属关系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作为索赔的依据文件之一。
7.0.2投保人应根据保险合同规定的索赔要求,提供有关的证明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保险公司索赔。有关的证明文件和材料一般包括:
身故保险索赔应提交下列证明文件和材料:
1、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
2、受益人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
3、用人单位出具的被保险人的人事证明或劳动关系凭证;
4、公安等部门出具的建筑意外伤害事故证明;
5、公安机关或保险人指定或认可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被保险人身故证明书和公安机关出具的被保险人户籍注销证明;
6、如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宣告死亡,受益人须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宣告死亡证明文件;
7、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
8、受益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伤害事故的性质、原因、伤害程度等有关的其它证明材料。被保险人残疾的,由被保险人作为申请人填写保险赔付申请书,并凭下列证明文件和材料向保险公司进行残废保险索赔:
1、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
2、被保险人户籍证明或身份证明;
3、用人单位出具的被保险人的人事证明或劳动关系凭证;
4、公安等部门出具的意外伤害事故证明;
5、公安机关、保险人指定或认可的伤残鉴定机构或医师出具的被保险人残疾程度鉴定书;
6、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事故认定书;
7、被保险人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伤害事故的性质、原因、伤害程度等有关的其它证明材料。
8.监督管理
8.0.1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安全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实施建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监督管理,把在建工程项目开工前是否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审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一项重要内容,未投保的工程项目,不颁发施工许可证。
8.0.2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支持建筑行业协会或其它有条件的中介组织开展安全咨询服务工作,大力培育建筑安全中介服务市场。
8.0.3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了解掌握施工企业投保情况和保险公司开展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情况。保险公司应当将每年度建筑工程办理投保、理赔情况汇总,并抄报当地和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违规操作、服务质量差、不及时按合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公司,除向广东保监局反映情况外,还应向施工企业通报,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承保单位资格。
9.附则
9.0.1合法劳动关系是指与施工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签订正式或临时劳动合同,并办理了入职手续的有关管理人员、工人等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关系。
印发日期 :2004-09-08
上网日期 :2004-10-08
第二篇:关于广东省实施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工程计价问题通知
关于广东省实施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工程计价问
题通知
粤建造函[2004]169号
各市造价站及有关单位:
为加强我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保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降低施工企业事故风险,根据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和广东省建设厅印发《广东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导则》的通知(粤建管字[2004]132号)的有关精神,现就对我省建设工程实施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有关计价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单独列入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归入规费项下,不得竞争,专款专用,由施工企业代收代支。
二、按照我省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专业划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的计算基础为:建筑工程(独立的构筑物工程除外)以建筑面积计算:其他的工程以分部分项工程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三项之和计算。
三、工程项目中有分包单位的由总承包施工企业统一办理。业主直接发包的工程项目由承包企业直接办理。
四、根据工程各类风险因素,由施工企业和保险公司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商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率,计取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
五、编制施工图预算、设计概算时,可参照广东省建筑业协会和保险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有上下限标准的,取其上限)计算。工程结算时,按实际缴纳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费计算。
六、各市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确保该项专款资金用于购买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附件一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讨论稿)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总站 同济大学工程管理研究所
2002年8月28日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促进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规范全国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市场行为,提高建筑业的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细则。
第2条 制定本细则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3条 所有参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企业、机构、个人均应遵守本细则的有关规定。
第4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房屋拆迁、装修及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活动,以及各专业建筑工程建造活动,都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依照《建筑法》的规定,投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
第5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要与安全事故预防相结合。建筑施工企业和职工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及建筑行业安全施工规程和标准,防止劳动过程中的工伤事故。
第6条 工伤事故发生后,受伤人员应得到及时救治;死亡者家属和伤残人员均应得到及时的经济补偿。
第7条 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章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范围
第8条 本细则所称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是指强制建筑施工企业参加的以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为被保险人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是带有行业安全生产预防性的强制保险,可以采用商业保险和行业联合自保的形式开展,但采用行业联合自保地区及其实施方案必须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和批准。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第9条 因下列原因造成建筑企业职工残疾或死亡的,应当列入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责任范围:
(一)被保险人在施工现场或场外临时设施中从事本企业日常生产、工作或由企业负责人指定的工作时,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企业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企业重大利益的工作过程中遭遇意外伤害;
(二)(三)(四)的;
(五)其它可列入因工范围的意外伤害事故。在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因履行职责遭受人身伤害的;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它意外事故造成伤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无效后丧失劳动能力的;
害或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第10条 认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范围应当根据以下资料:(一)(二)(三)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合同; 保险赔偿申请;
医院或医疗机构的意外伤害的诊断书;
(四)伤害事故调查报告。
第11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根据《建筑法》强制投保,施工企业参加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义务不能由购买其他形式的保险所替代。
第12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活动属于建设市场行为之一;进入建设市场的主体及其行为,均应接受《建筑法》的调整。
第三章 投保与理赔
第13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投保人为企业法人或法人委托的项目经理部。工程项目开工前,投保人应以其承包的工程项目为基本单位向保险公司或委托保险中介组织办理投保手续,并在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手续时交验有效的投保单据。
第14条 承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公司,必须是按照《保险法》的规定,具备经营团体短期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
第15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由投保人支付,不得向企业职工摊派。支付的保险费计入工程成本。
第16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被保险人,是在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为项目施工专设的生活区、场外加工区内的所有与投保人建立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的作业人员,以及为该项目建设从事在途运输的作业人员。
第17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受益人,是意外伤害事故中死亡的被保险人指定的受益人;无指定受益人的,按相关法律规定办理。
第18条 施工企业在投保前,无需征得被保险人书面同意。投保人办理投保手续后,应将承保保险公司名称、联系方式、保险金额、保险期限等信息以布告形式张贴于施工现场。
第19条 保险合同中的保险期间应能够覆盖项目开工直至竣工的全过程。如果保单到期时项目仍未竣工的,投保人应向承保的保险公司办理续保手续。中途因故停工的,应办理保险责任中止手续,恢复施工作业前,应办理保险责任恢复手续。
第20条 在本细则所规定的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施工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安全事故处理规定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在保险合同规定的期限内通知保险公司和提出保险赔偿申请。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医疗费和保险金。
第21条 保险赔偿可以由投保企业受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委托后代领,但投保企业不得克扣按照保险合同给付的保险赔偿金。
第22条 施工企业投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后,除非建设工程项目撤销,否则均不允许退保。特殊情况下要求退保的,必须按照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办理相关手续并持当地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准予退保的证明文件,方可办理退保。
第四章 保险金额和保险费
第23条 每人最低保险金额,由各级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考劳动管理部门的工伤赔偿标准,并结合当地上一的平均工资水平制定指导标准。施工企业办理保险时,投保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指导标准。
第24条 投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同时,应附加一定金额的医疗费用保险,附加医疗费用保险金额的最低标准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行制定。
第25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主险的年保险费按以下方式计算:(1)建设工程项目合同造价×P1,或(2)建设工程项目人工费×P2 P1,P2均为年费率,其中: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P1=p1(每人10,000元保险金额的年费率)×p1取值范围为0.1‰~0.3‰
P2=p2(每人10,000元保险金额的年费率)×p2取值范围为0.03‰~0.1‰
实际投保的保险金额
10,000实际投保的保险金额
10,000第26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行浮动费率。由保险公司测算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标准费率,并经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在标准费率基础上,由承保的保险公司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程度、投保人的安全管理素质、投保前两年的安全业绩等因素对标准费率进行上下浮动。安全业绩差、安全管理不善的企业、安全风险大的工程项目采用适当的上浮费率;对安全业绩好,重视安全管理的企业可以采取奖励性的下浮费率。上下浮动的比例不应超过30%。费率浮动办法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参与承保的保险公司、保险中介组织协商制定。
第27条 为使保险费率反映施工企业现场的安全事故风险,保险公司应委托保险合同双方均认可的具有安全服务能力的机构在保险期间内进行现场安全评价,根据安全评价结果在保单到期前调整保费。
第五章 承保保险公司的选择
第28条 为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安全事故预防效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根据当地安全管理的整体素质,综合考虑保险公司的数量、偿付能力、服务水准等因素,通过招标投保的竞争机制,择优录用保险公司承保当地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
第29条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本地区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招标范围,根据本地区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及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保费年收入,结合当地保险公司的数量和承保实力,分别选择按省、按市、按区的招标方式。招标工作宜至少两年一次。
第30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定期开展评议活动,评价考核承保保险公司、参与保险工作的保险中介组织或其它中介服务机构在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方面的服务质量;评议活动应邀请施工企业代表参加,广泛收集评议意见,共同促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质量的提高。
对于考评成绩不理想,服务质量差的承保公司,可中途劝退,另行组织招标,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择优录用。
第31条 保险公司中标的基本条件应包括:(一)(二)(三)(四)经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批准有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资格; 持有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报备及核准的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条公司经营作风稳健、管理制度完善、财务稳定、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熟悉建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或有相应措施能够保证款和保险费率; 无重大违规经营记录;
为投保企业提供必要的安全服务;
(五)能够积极配合建设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32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建筑市场的一个延伸部门纳入市场管理,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对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参与方及其市场行为加以管理,防止保险公司之间出于商业目的的无序和恶性竞争;避免保险公司只对大城市、大项目争保,对边远地区、山区不保的现象。
第六章 保险和安全服务中介机构
第33条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中介机构和安全服务中介机构。保险公司承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同时,应建立中介机构的参与机制,促进保险服务增值。
第34条 中介机构参与是指保险和安全服务中介机构依据业务经营范围参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服务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事故预防。
第35条 提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中介服务的保险中介机构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经营保险中介业务的许可。
第36条 保险服务增值指在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和理赔工作以外,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配合建设安全管理部门,为投保的施工企业提供安全事故预防的附加服务。
第37条 有条件的地区可有计划地发展建筑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建筑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应依法设立并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脱钩。建筑安全服务中介机构以接受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委托的形式参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安全咨询服务工作。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第38条 中介机构参与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服务,应与委托人就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成果的验收、服务费用的支付等进行协商并签订服务协议。
第39条 中介机构的服务收费标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依法照章纳税。
第七章 安全事故预防
第40条 施工企业投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后,必须杜绝麻痹心理,应始终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第41条 为保证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发挥应有的事故预防作用,要求承保的保险公司在依保险合同履行支付保险金的义务之外,还应保证投入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安全事故预防费。
第42条 承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公司在保险期间内应为投保企业提供必要的事故预防服务。保险公司安全服务能力不足时,应与具有安全服务能力的保险中介机构或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合作,确保安全服务的质量。
第43条 承保的保险公司按保费的一定比例提取安全事故预防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参考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地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赔付率等因素,通过组织听证会的方式协商确定安全事故预防费比例的下限,并在保险招标文件中明确。
第44条 安全事故预防费由承保保险公司委托的为投保企业提供安全服务的中介机构负责管理和使用,其使用范围包括:
(一)(二)(三)(四)开展施工现场风险评估、安全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防灾防损服务所为投保企业添置防灾防损设备及安全器材;
支付给保险期间安全业绩好的投保企业的表彰奖励费用;
经国家财政部门管理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用于安全事故发生的费用;
预防的其他费用。
第45条 事故预防费不得用于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及协会等机构的办公费用,也不得用于支付职工的福利费用。事故预防费的使用应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保险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
第46条 承保的保险公司或中介人不得利用支付事故预防费的机会,以不正当手段向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投保企业的领导和经办人员行贿,拉拢企业向其投保。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第八章 行业联合自保
第47条 行业联合自保,是指由建筑行业内部各施工企业按照自筹保险基金、自行补偿事故损失的原则联合成立的能够提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互助型保险组织,是建筑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的替代形式。
第48条 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行业联合自保组织实行企业会员制度,为会员企业提供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赔偿金的来源为会员企业缴纳的会费。
第49条 行业联合自保组织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一)(二)(三)(四)(五)(六)
(七)接受和处理建筑意外伤害事故的赔偿申请,发放建筑意外伤害保险补提供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价,帮助施工企业排除安全隐患; 开办职业安全讲座,开展安全教育和咨询;
组织开展安全科研活动,资助安全研究机构和安全科研项目; 协助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和指导推广安全技术和安全设备; 偿金;
手册;
开发和提供安全教育出版物。
第50条 行业联合自保组织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九章 管理与监督
第51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管理职责为:(一)(二)(三)(四)(五)(六)制定政策,正确引导和规范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监督和指导行业安全监督机构贯彻执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 审查和批准当地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公司的选择方案;
审查当地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中用于事故预防的资金比例和使用情况; 审查由地方制定的保险事故赔偿标准; 组织开展调研及相关课题研究;
(七)协调和沟通不同地区之间在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第52条 各级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管理职责为: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一)(二)(三)(四)(五)在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时审查施工企业的有效投保证明; 督促和检查施工企业参加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情况; 监督和管理建筑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和安全服务人员; 制定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承保公司的选择方案; 监督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和建筑安全服务的情况;
(六)监督和管理当地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中事故预防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第53条 各级建设行业协会在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中的职责为:(一)(二)(三)(四)接受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开展安全研究;
协助安全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协助安全管理部门开展安全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认证工作;
配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开展建筑意外和安全事故预防的宣传;
伤害保险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表彰。
第54条 施工企业在向建设安全管理部门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时,必须出示有效的投保证明文件供校验。未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工程项目,不予办理安全监督手续,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
第55条 各地区应把施工企业在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中的表现作为企业考评、年检审查的内容之一,各地安全管理部门在安全检查的同时应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必查项目之一。
第56条 省、地(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监督基层单位,尤其是所辖区域内的基层单位,开展好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确保投保覆盖面。
第57条 各地区应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严格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资料管理、数据统计和汇总工作,统计数据应按规定逐级上报。
第58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与保险公司、中介组织协商建立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奖励机制。对于安全业绩优秀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奖励经费从事故预防费用中列支。
第59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事故预防费用的使用管理;有关部门应制定经费使用计划,报上级管理机关批准后方能实施;经费的使用实行年中调整、年终审查审计。
第十章 法律责任
第60条 任何单位、个人均无权批准企业或建设项目不参加投保,或任意减
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实施细则
少缴交保险费用。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和政纪处分。
第61条 施工企业或受法人委托的项目经理部借故或者串通承保保险公司、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逃避参加投保建筑意外伤害保险,或者利用欺骗手段搞假投保,除责令停工、补交保险费外,另行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单位领导人的责任,并对企业处以工程合同价1‰~3‰的罚款。
第62条 承保保险公司、社会中介组织或其他有关单位在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中,误导投保人和被保险人或者在业务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争抢客户、恶意诋毁竞争对手,造成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市场混乱,破坏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正常秩序的,对已参与承保的公司除责令其停止承保外,给予禁止其3~5年内不得在建设行业内开展建筑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处罚。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63条 本细则所称危险作业指在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为项目施工专设的生活区、场外加工区内及运输途中与施工活动有关的工作。
第64条 本细则同样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建设经营业务的外资公司和中外合资公司。
第65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细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66条 本细则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第67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3年1月1日起实行。
第四篇: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年工作方案的通知
粤建安函[2008]64号
广州市建委、各地级以上市建设局,省直有关单位:
2008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8]61号)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质[2008]47号)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厅制定了《广东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年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于3月31日前上报我厅安全管理处。
附:广东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年工作方案
广 东 省 建 设 厅 二00八年三月六日
广东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年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8]61号)和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质[2008]47号)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和“隐患治理年”的总体要求,以安全发展理念统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一法三条例为主线,以防范重特大事故为中心,以严格依法监管、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为手段,以预防建筑起重机械伤害、施工坍塌和高处坠落等三类事故为重点,全面排查和消除建筑施工安全隐患,继续深化专项治理,推动建设工程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的落实和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严防和减少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全面、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工作,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不断加大隐患治理力度和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督促建设各方主体,特别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职责,认真落实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项工作。2008年全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年工作目标:一是全省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治理率力争达到100%,确保实现整改责任、整改时限、整改措施、整改资金和应急预案“五落实”;二是全省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在2007年的基础上下降2%,控制在65人以内;三是遏制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治理范围、内容和依据
(一)治理范围: 全省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重点是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市政桥梁、隧道和轨道交通工程,工业园区、开发区工程,城乡结合部的村镇建设工程以及外省或本省跨地区经营施工企业所承建的工程。
(二)治理内容:
1、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2、建设各方特别是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情况;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和到位情况;
5、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和“平安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6、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方案编制、审批以及组织实施情况;
7、塔吊、施工升降机、钢井架等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含顶升、拆卸)、使用情况;
8、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状况;
9、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置和维护以及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等情况。
(三)治理依据:
1、《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粤府办明电[2008]61号);
2、《关于进一步开展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质[2008]47号);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4、《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5、《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
6、《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7、《建筑施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9、《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10、《广东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办法》(粤建管字[2006]59号);
11、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其他规定、规程和技术标准。
四、治理重点
今年,我省以防范建筑起重机械伤害、施工坍塌、高处坠落等三类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内容包括:
(一)建筑起重机械的初始登记、安装告知、使用登记和日常维护保养等制度执行情况,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顶升、拆卸过程的安全监管情况,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二)深基坑、高支模、外脚手架、地下暗挖等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批、技术交底、组织实施及验收等情况;
(三)“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情况,以及防护用品的监督抽查。
五、治理步骤
(一)部署动员阶段(3月1日至3月31日)。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宣传国家、省有关安全隐患治理的文件精神,积极动员本地区、本企业干部职工开展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
2、组织成立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作出具体工作部署;
3、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开展全省第一季度施工安全大检查,切实做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日至11月30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突出抓好建设工程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的落实,重点是督促建设工程各方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到岗,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格全面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落实专人跟踪整改,做到旧隐患彻底整改,同类新隐患不产生。同时,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隐患治理“回头看”工作,确保隐患整改得到真正落实。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租赁市场的管理,强化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检测管理,全面开展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工作,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实施建筑施工起重设备初始登记、安装告知、使用登记以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2、全面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把隐患治理成效作为施工企业达标的重要依据和评价标准。2008年实现全省一级和特级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90%以上,二级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70%以上,三级施工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50%以上的目标。
3、不断强化对施工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行“平安卡”管理制度,逐步把实施“平安卡”制度与工程招投标、施工许可、创优评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3月底前,未推行“平安卡”管理制度的地区,必须在中心城区的在建工程开始推行这项管理制度;7月1日后,全省各地新开工的工程项目都要实行“平安卡”管理制度。
4、组织各地召开预防以起重机械伤害、施工坍塌、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现场观摩会。组织开展全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样板工地评选。
5、在六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组织举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一法三条例”的培训学习班。组织行业专家编写施工现场安全隐患通病及治理手册,指导全省施工现场做好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
6、围绕5至10月全省高温多雨、台风、汛期等恶劣天气条件,以及8月份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组织开展第二、三季度全省施工安全大检查,以及建筑起重机械、建筑施工安全防护用品的专项检查。
7、每季度召开全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工作会议,通报“隐患治理年”活动情况,对在“隐患治理年”活动中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地区、企业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对隐患治理工作不落实、隐患排查不力、马虎应付的地区、企业和人员予以全省通报批评。
8、组织对近年事故总量较大的地区,管理基础薄弱、事故多发和跨地区经营施工企业进行重点检查。
(三)总结评估阶段(11月15日至12月10日)。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开展隐患治理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要将今年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与去年同期进行对比,检查评估隐患治理的实际效果,查找不足,不断完善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省建设厅将把隐患治理成效与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施工安全监督机构业务考核等工作结合起来总结和评估。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省建设厅成立由分管厅领导任组长,由安全管理处、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等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省建筑施工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处,具体负责隐患治理年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3月中上旬成立由分管建筑施工安全副局长(副主任)担任组长,相关科(处)室和市施工安全监督站主要负责同志任组员的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3月中下旬,各地区建筑施工企业成立落实隐患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企业落实隐患治理年具体方案和措施,并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二)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突出四个重点时期,即全国“两会”期间、夏季汛期、“奥运会”期间以及第四季度赶工期间,突出三类重点治理对象,即事故总量较大的重点地区,安全管理薄弱、事故频发的重点企业以及危险性较大工程,确保隐患治理工作做到不留后患,务求实效。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隐患治理工作的层级监督检查,及时掌握了解企业隐患治理的进度、状况,对重大隐患好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整治。同时,要把隐患治理和日常施工安全监督、安全质量标准化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把隐患治理工作抓好、抓细、抓实。
(三)加大宣传,强化舆论监督。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作用,大力宣传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时报道本地区开展隐患治理取得的成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建筑施工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各地既要对隐患治理工作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总结和推广,也要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和典型案例。各地要建立健全建筑施工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强化舆论和群众监督。
(四)及时反馈,认真总结。各地级以上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将本地区隐患治理实施方案及工作联络员信息(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于3月31日前以书面及电子邮件形式报送我厅,本地区隐患治理工作的全年总结于12月10日前报送我厅。12月中旬,我厅将组织检查各地区制订的工作目标的落实情况,总结和评估各市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的成效,并进行通报。
第五篇:(2005)284号文件《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通知》
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通知
陕建函[2005]284号
各设区市建设规划局(建委、建设局),杨凌示范区规划建设局:
我省从2000年起在全建筑行业开展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以来,为保护建筑施工从业人员利益,分散企业事故风险,保证社会稳定,强化行业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促进全省建筑安全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保险市场监管的不断加强,也随着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程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为了理顺保险工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监管,从有利于投保企业和被保险人、有利于保险公司、有利于安全监管工作的原则出发,省建设厅成立了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领导协调小组,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重新选择了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和永安财产保险公司陕西分公司共同承担全省建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行全省统一投保、统一理赔、统一结算,从2005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保险单据,具体业务工作委托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办理。同时《陕西省建设厅关于在全省建筑行业实施建筑施工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陕建发〔2000〕212号)停止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