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广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城市广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12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文庙广场办在局、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完成的主要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1、日常管理,学习工作方面
1、全年组织职工学习、开会10次,主要学习“科学发展观”、“城乡综合整治”、“行政效能建设”和处里文件精神管理规定;
2、加强文庙广场及周边经营秩序管理,多次配合监察女子中队整治活动,定期组织广场经营户开会,要求文明经商,遵守相关规定;
3、全年接待市级和有关部门在广场开展公益活动30余次,并制作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公益宣传标语横幅7幅;
4、经营点经营合同签定3份,总费用39000元整;
5、处置群众投诉事件5起,答复广场健身群体用电事宜8余次;
6、处理停车场丢失临停卡、月卡28次,办理年月卡收入5余万元;
9、广场人防通风管道工程现已完成工程90%,预计在11月底完工;
10、广场停车场停车售票一月至十月收入50余万元。
二、安全管理方面
1、全年发现并处理停车场地汽车擦挂事件20次,出口挡车杆撞坏5次;
2、查处广场电源线路安全隐患8起;
三、明年计划
1、职工思想工作,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对外形象;
2、安全教育学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巡场力度,做好值班登记;
3、步规范经营项目,整治经营环境,提升业主服务质量。
文庙广场管理办公室
第二篇:城市广场物业服务部2007工作总结
城市广场物业服务部2007工作总结
城市广场物业服务部是2006年12份正式组建的,主要接受城市广场住宅物业部分的管理任务。这一年来,在部门经理的正确指导下,在部门全体员工的辛勤工作、默默付出下,本部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2007城市广场物业部完成的工作
第一、已全面顺利地完成了城市广场的收楼工作;第二、对整个装修过程进行了严格管理,目前城市广场大厦的业主家装已接近尾声,整栋大厦的装修管理秩序良好,至今无出现装修违规和治安事件。第三、城市广场大厦在设计细节上原存在较多需跟进整改的地方,我部在交楼和审批装修的过程中,不断向发展商项目部指出原设计布局的不足之处,并大胆提出了多项合理化整改建议,并获得其采纳实施,既减轻了物业公司的管理成本和风险,又满足了业主的要求。第四、处理业主投诉及时快速,整改工作成绩显著,自收楼开始至今,无一位业主因楼房整改问题而向发展商提出赔偿或拒绝收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发展商的麻烦和经济损失,也没有一位业主因对我们的服务不满而拒绝交纳物管费。第五、大胆尝试新的管理模式,我部在去年中旬接管了原保洁部住宅班人员,并对每位保洁员定岗定责,在工作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城市广场整体环境卫生情况良好,业主对此感到满意。
(二)、城市广场物业部的运转现状和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 现我部人员组成包括:主管一名、管理员三名,文员一名,清洁员五名、绿化工一名(和国贸A、B座共用)。目前,我部内部的规章制度、质量检查表格已基本制订完善,并规范实行;部门各员工分工明确,责权到位,各人业务能力水平在不断提高能胜任本职工作,部门日常运作正常。
城市广场物业部明年的工作计划:上半年主要是抓好本小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将我司与业主签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里的一些细节事项完成,重点是小区的清洁工作、公共设施的检查维护工作、绿化工作等。春季时,我部将安排在城市广场空中花园里补种一些植物品种,在广场的木栏架上种攀爬类植物,使整个空中花园的环境变的更整洁优美;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尝试在城市广场建立物业管理的综合经营服务模式,推行各类有偿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拓展社区文明建设的深度。
城市广场物业部
陈湛
2008-1-10
第三篇:城市广场设计任务书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北方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二、课题来源:自选
三、课题任务:
1、掌握城市广场的基本组成要素,运用城市景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本方案设计。提高
学生解决城市景观设计中相关的功能、空间、环境等综合问题的能力;掌握设计的基本过程和个阶段的工作内容、要求及相互过程;初步掌握城市中心广场设计的构思、方法和设计技巧的能力。
2、培养收集资料、调查分析、设计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学会运用工作模型辅助
设计的方法。训练综合思维的方法和方案设计的技能。
3、注意北方地域性气候特点,了解寒地城市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要点。
4、进一步掌握徒手草图、工具草图、模型和渲染等表达设计方案的能力。掌握工具绘图的技能、进一步规范制图标准。
四、设计用地:见条件图
五、设计要点:
1、用地位于该城市的商业文化中心,周边商业建筑密集:北侧为某商厦、东侧为文体中心、南侧为大型购物中心、西侧为邻某青年活动中心和商场。基地内古树需要保留。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2、基地东、南两侧由商业步行街围合,西侧为城市次干道。交通较为复杂,在设计中应充
分考虑人流、车流的组织和与地形特点的结合,并满足行人安全与便捷的交通要求。
3、设计应充分体现地域性特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创造良好、舒适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和优美的城市景观。在保证良好的日照、通风、采光等条件的同时,应考虑结构、构造的可行性,并有效的利用土地,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4、应从使用者出发,考虑社会与文化内涵,考虑人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特点,关注特殊适用
人群的特点(老年人、儿童和残障人士),并做好相应的无障碍设计。
5、遵循有关制图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六、设计要求:
1、满足购物和其他人群在此地休憩、游览、观赏和多种集会等活动;
2、提供相应公共设施,如铺地、绿化、休息椅、照明、公共艺术品、水景、舞台、商亭等。
3、考虑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场地;
4、合理解决主要、次要入口与道路的关系。
七、设计成果要求:A3图纸
1、总平面图1:300,标明设计的主要环境设施
2、分析图:交通流线分析、景观及动静分区
3、竖向景观设计1/300,沿两条道路的广场立面,两个广场剖面(剖面位置自选,应能体
现场地内高差变化和主要设计意图)
4、主要景观小透视(4个以上)
5、广场总体鸟瞰一张
6、设计说明(不少于500字)
7、小透视要求手绘,其他图纸手绘计算机绘图均可,要求全部彩色出图。
第四篇:《城市广场》影评
《城市广场》观影杂感
一部《城市广场》,充满冲突:宗教和不同人群的外在冲突和人物内心在外力冲击下爆发的强烈的自我冲突;暴力:血腥的杀戮式的可见暴力与人性阴暗面赤裸呈现所带来的无形的冷暴力;以及各种不同“信仰”碰撞的史诗般的恐怖片。
说是恐怖片是来源于电影对我基本认识的强烈冲击,譬如宗教、人性、自由„„
宗教:宗教为何会产生?人们为什么会信教?因为人总会追寻自己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产生,还有那么多无法解释的奇怪的现象,他们需要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然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期阶段,还无谓科学这个东西,所以感性思维总是占更多,所以会以他们思维自己的方式去解释他们,我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周围这个神秘而复杂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呢?于是有了天命、神鬼、上帝云云。然而地球这么大,自然环境是如此多样,形成的宗教文化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当某一种宗教思想一旦在思维里根深蒂固之后又是难以根除的,所以有了宗教冲突。我并不了解各宗教的教义,但是在我已形成的思维里,不论是基督教的救赎还是佛教的自我修养或兼济天下,他们应该都在强调要与人为善,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在现实里生活。然而,有好多问题我实在是无法理解。那些基督徒中有很多是因为亲身感受到了上帝的“爱”,实实在在的得到了救济或得到自我的发现,亦或是偶然间他的意愿得以实现,所以他们才加入其中,因为他们能通过的祷告感受上帝的伟大的爱,他们因为爱而成为信徒。然而他们施与其他教徒的是什么呢?是挑衅,是杀戮。如果说人生来就是带着罪恶的,在生便是为了赎罪,杀戮也是成为一种赎罪方式?杀戮也是爱的一种方式?于是令我想到了人性。
人性:何为人性?貌似无法解释(至少是我无法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天理?那天理即人性只存在在未出生之前;还是西方心理学按照体液区分出的不同个性?或者什么什么的„„),那人性应该是何种样子呢?是善还是恶?基督教说人生来是有罪的,所以需要赎罪,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做善事呢?窃以为既然罪、恶是不好的,那么要救赎的方式应该是为善,但是善事貌似在不同语境下不同的人判断有不同,貌似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众基督教徒对多神教众和犹太教众乃至于女主角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因为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在为上帝传播真理,为让所谓基督的神圣的光芒福泽更多的人。但是,面对手无寸铁的妇孺
1儿童,羸弱的老人(电影里有这样的一个场景:在多神教徒和基督教徒的战斗中,女主角的年迈的父亲惊骇而茫然站在混乱的人群中,就是一个老人惊恐无助的站在乱民中,他的奴隶对他大喊“I am christian!”拿起棍子便朝他的主人挥过去),在这里面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真的对他们造成伤害了么?没有!而仅仅是一个身份,就成为了他们之间对立的理由!在我看来,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伤害一个无辜的人,怎么可能对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儿童以及老人挥下拳头?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二战时期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屠杀,一旦人性失去自我约束,失去周遭的道德或者法律的责问,在得到周围的大多数应允了之后,得到貌似合理的解释的时候,人性中恶的部分便显露出来,这似乎暗合了庄子的所谓“性恶论”。可是何为恶?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样说来因为有了善,因而才会有恶,当然这只是一个名字的区别,但是,有区分就应当有标准,而当这个标准的准绳变化甚至点到之后,那又何为善何为恶呢?那已形成人性中的哪些应当是恶,哪些应当是善呢?是遵循生来的大自然赋予的天性,就好像猫吃鱼、狗吃肉(这就是天性,不算是不善吧)呢;还是要形成一套约束和评判的理论,教化人譬如不杀生(虽然人进化至今生存天生就需要摄入动物蛋白)等,这才是“人”。可是,找如此说下去,如果机器人或者小狗小猫通过教化、训练具备了“人”才具有的复杂的思维和情感,羞耻感,能实现自我约束,拥有人类的功能,那是不是就可以算是“人”了呢?像《人工智能》里的小机器人一样,当你抛弃他的时候他眼里噙满泪水,满是留恋和深情的凝视着你呼唤“妈妈,你不要丢下我!”的时候,那他是人还是“机器”?像《never let me go》里的克隆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给宿主提供器官,他们跟“人”毫无二致,却不被当做“人”,那又是为什么呢?想不出。
再说到自由,什么是自由?《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取意自己做主,心灵或身体不受束缚。
影片的英文名字是《freedom》,但是里面又有谁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在成为
基督信徒之前的行政长官们,他们貌似具有选择信教的自由,可是谁说他们的自由不会是被绑架?或者是否可以说是在当时的情势之下大多数人出于某种考虑迫于形势而选择了着一种信仰?而信徒们在宗教战争中的行为是出于自我选择还是被蛊惑、被带领?如果他们是按照上帝的意旨参与战争,那他们的思想是否已经陷入某种既定的思维框定里面呢?就跟奴隶Davis一样,他有过怀疑的,他在所接受的宗教思想下还有另一部分是遵从于内心的(他问Amonias:Dose god speak with you?然后又说:I was forgiven,but now„„I cant forgive!),但是不久后便被拉回到宗教的思想中,他虽然解去了奴隶的项环,但心灵依然带着枷锁,他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更别说反抗。所以从这方面说,女主角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最后,引一段对话:
Davis:Amonias,Dose god speak with you?
Amonias:all the time,Amonias this,Amonias that,Amonias,Amonias„„today he speak to me so quickly,I have to ask him slow down!
Davis:tell me something!do you think we have mistaken?
Amonias:why?
Davis:I was forgiven,but now„„I cant forgive!
Amonias:forgive?who?the Judes?
Davis:Jesus pardoned them on the cross!
Amonias:Jesus was god and only him can show such lenient.上帝有跟你交谈么?那是否是他让你们拿起石头砸向其他宗教教徒?还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求合理的心理安慰?
我得到过宽恕,却为什么不能宽恕别人呢?真的只有上帝才能宽恕?还是这只是一切杀戮的借口?是宗教战争乃至教俗权力之争的托词?如果你的信仰让你连宽恕都学不会,连一个口中所谓“无信仰”的女子都比不上,那还信他何意!
第五篇:城市广场观后感
《城市广场》观后感
当智慧和爱情进行选择时,她选择了智慧;当生命与信仰进行选择时,她选择了信仰;当她发现地球的椭圆运行轨道时,她却被诬蔑为巫婆而被基督教暴民野蛮地杀害并焚烧。她就是美丽而聪慧的希帕提娅,《城市广场》就是她的故事。
太空中,蓝色的地球在我们的眼中,逐渐被放大,最终定位到了1600年前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电影所展现的是亚历山大城四世纪末五世纪初的社会图景,群众的狂热源于迅猛发展的基督教信仰。自创以来,持续几个世纪的迫害并没有瓦解基督教,反而不断刺激了其时而松弛的神经,并帮助其克服了内部的分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为多神教象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以及希帕提娅所教授的哲学,难以见容于宗教激情日益高涨的基督教信众。这时,亚历山大城,新的宗教冲突正在日益激化,基督教和犹太教互相残杀,占据数量和政治优势的基督教徒,开始残杀和驱逐犹太教徒。公元412年,西瑞尔成为基督教大主教,他要求杀光亚历山大所有的犹太教徒,包括女人和儿童。这引起了希帕提娅的极度不满,并利用自己的影响,试图说服作为提督的俄瑞斯西斯,利用军事力量对宗教冲突进行干涉,以安定亚历山大的正常秩序。由此造成西瑞尔大主教对其的极度仇视。
影片主线围绕希帕提娅的活动展开,美丽的女主人公希帕提娅,著名学者赛昂的女儿,她帮助父亲修订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和欧几里德《几何学原本》。大约在公元400年时,希帕提娅凭借卓越的学识,成为亚历山大城柏拉图学派的领袖。她除了进行个人的研究之外,也热心于教学,她作为很多当地罗马贵族子弟的老师,教授他们天文学,数学,哲学,招来了很多外国热切求知的学子,也引来了附庸风雅的达官显贵。虽然她本人的著作全都亡佚,但她智慧的形象却得由同时代人的记载而流传。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论证,希帕提娅终于猜测到地心说是不正确的,并研究出地球应该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转,从而在早期进一步论证了日心说天文学。当亚历山大信奉多神教的罗马贵族们,开始与新兴的基督教徒发生宗教流血冲突后,贵族们被日益增多的基督教民打败,退守到亚历山大的图书馆。随后罗马皇帝对双方进行了调停,但亚历山大的图书馆由此被基督暴民摧毁,古代的文明被宗教的狂热所吞没,希帕提娅也随着贵族们逃亡,她精心收集的众多古代科技书籍被毁于一旦。达乌斯是希帕提娅家的奴隶,一直偷偷地崇拜并爱慕着女主人,然而奴隶身份是他难以逾越的鸿沟。与此同时,宣扬兄弟之爱的基督教逐渐吸引了他(这也正是基督教在下层群众
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面对爱情与信仰的冲突,他选择了信仰。然而,基督教信仰带给他自由的同时,也将他卷入了不断的宗教仇杀。当他对信仰日益困惑之时,他得知下一个谋杀的目标就是希帕提娅。尽管他试图拯救她,但最后还是无能为力。除此之外,达乌斯对希帕提娅的默默爱慕也与欧瑞斯提斯咄咄逼人的求爱形成对比,展现了剧变时代人们所遭遇的心灵冲突与现实困境。贯穿影片始终的理性与宗教狂热的矛盾本应是影片主线的推动力量,然而电影中描绘希帕提娅探索地心说的部分,虽然本身的铺垫及推进都很完整,却游离于主要矛盾的发展之外。于是,电影一进入到希帕提娅进行科学探索的相关段落,就好似进入了世外桃源,情节便静止不动了。
影片中,无论是达乌斯的奴隶身份给他带来的痛苦,还是基督教兄弟之爱对他的吸引力,虽然都有所表现,但总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而且,希帕提娅对他的关心与欣赏,实际上也在相当程度上消解了影片所给他设置的抉择的困难。这些问题使得影片对他命运的安排显得过于刻意,而且也削弱了他内心冲突本该具有的强度。另外,影片通过他的行为所表现出的他对希帕提娅的爱慕甚至还不如俄瑞斯西斯,毕竟俄瑞斯西斯还在西瑞尔面对面施加的巨大压力之下拒绝背叛希帕提娅,而达乌斯所做的却只是帮助她痛快地死去。尽管希帕提娅的理性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理性,但如果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希帕提娅与基督教狂热的对立,完全理解为两种不同宗教信仰的冲突,恐怕也简化了问题。这种理解等于完全否认了现代理性的历史根源,并且也无法改变对希帕提娅所施加的暴行的恶劣性质。关于希帕提娅的死,历史记载远比电影中的安排更加残酷。爱德华·吉本在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关于希帕提娅有如下叙述:“数学家席昂之女希帕提娅,受其父学说启蒙,她以渊博的评注,精准完备地阐释阿波罗尼奥斯与丢番图的理论;她也在雅典与亚历山大城公开讲授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哲学。这位谦逊的处子颜如春花初绽,却有成熟智慧,她拒绝情人的求爱,全心教导自己的门徒。最荣耀、最显赫的大人物们,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要拜访这位女哲人。而西瑞尔以忌妒之眼,盯视她讲学处门前云集的冠盖车马、随从奴隶。于是在基督徒间谣言悄悄散开,他们说席昂之女是罗马官方与大主教之间握手言和的唯一绊脚石。这块绊脚石很快就被移开了,在一个致命的日子里,在四旬斋的神圣斋期里,希帕提娅被从她的两轮车中扯出,衣物给撕
得稀烂,一路拖到教堂,并遭礼拜朗诵士彼得一群野蛮与残忍的狂热分子们,以徒手毫无人性地屠戮致死,尖锐的蚌壳将她的肉从骨上刮下,还在颤抖的断肢则被投入火中”。
正义的调查与惩罚最后因适时奉上的礼物而作罢,但希帕提娅的谋杀案,已在西瑞尔的人格与信仰上,印下无法拭除的污点。她死了,从此,一个伟大的头脑从地球上消失,而人类仍然沉陷在长期的宗教和政治斗争中,埃及的亚历山大,在其后的岁月中逐渐破落,再也没有成为人类社会中伟大的城市。
希帕提娅的死,早已被西方世界作为“文明消失”的象征而供奉,在她死后,亚利山大港也逐渐失去了吸引一流科学家前来教学的魅力。由于希帕提娅是一个美貌和智慧并兼的女子,所以她的死也经常被文艺作品渲染成浪漫主义的终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在当时此类谋杀尚被视作可耻的罪行。不幸的是,当基督教最终巩固了自己的支配地位,对异教的残酷暴行却成了值得赞美的举动。事实上,到了公元七世纪,教会人士关于希帕提娅的记载便已然将她描绘成了巫婆样的人物,并将对她的谋杀视为“摧毁了亚历山大城中偶像崇拜最后的余毒”。自然,宗教本身从不能杀人,但狂热的宗教信徒却可以。也不止是狂热的宗教信徒,很多打着“真理”、“科学”旗号的理论的狂热追随者同样在历史上犯下过累累罪行。他们的狂热源自对所信仰对象的轻率肯定,这种轻率因而也轻松的肯定封闭了他们的思想,使得他们乐于接受现成的解释而拒绝怀疑,更甚于此的是,他们不仅自己拒绝怀疑,而且敌视一切异议。于是乎,初衷再美好的宗教、理论,也难免种下龙种收获跳蚤。尽管如此,对于背负沉重的现实生活的人们,形形色色真真假假的信仰依然以其种种许诺、种种诱惑吸引着他们。
波兰作家显克维奇的著名小说《你往何处去》描写了在基督教横遭迫害的时代,主人公艰难地追寻信仰的故事,其书名正仿佛坚定信仰,对迷途羔羊发出的呼唤。可是,迷途羔羊们要小心,当坚定信仰必需用血来做基奠,你也应该问它一句:你该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