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范带动,把握特性,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再上...
示范带动 把握特性
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去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纪委部署,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并以示范点的成功经验辐射带动全县的方式,在全县掀起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新热潮。
一、围绕主题,注重廉政文化的思想性
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我们紧紧围绕“廉政”的主题不偏移,确保廉政文化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如从去年3月开始,坚持每月分三次向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发送以倡导廉洁、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廉政手机短信,迄今已发出近2万条次;向全县通报12宗发生在本县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协助组织人事部门举办了以廉政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科级干部培训班、公务员作风建设专题培训班等廉政专题培训班,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培训;对领导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询问质询等共538人次;指导县财政、工商、国税等部门,组织干部职工实地察看县看守所,听取在押人员现身说法和检察院领导所作的预防职务犯罪辅导报告;协助县工商局举办廉政图片展,开辟网上廉政教育宣传图片栏等。据不完全统计,仅本委局和全县7个示范点,悬挂或张贴上墙的廉政书画、漫画、海报、标语就有230多幅,营造了深厚的廉政氛围。1
二、寓教于乐,提升廉政文化的艺术性
为使党员干部和群众乐于接受廉政文化熏陶,自觉踊跃投身于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之中,我们充分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努力提升廉政文化的艺术品位。由于我们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时,注意广泛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动本县文化界人才和党员干部配偶、子女及广大师生等共同参与,使每次活动都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丰富载体,坚持廉政文化的创新性
廉政文化必须不断创新,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不断创新廉政文化的载体,创新廉政文化的内容,使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常抓常新。如县人民法院投入资金十多万元,打造十大廉政工程:在正门广场侧摆设一块大型廉石;在广场正中建设一个国旗台;在大堂正中摆设一块3.6米×
2.3米的表现法文化和雕刻“为民、务实、清廉”几个大字的大理石屏风;在大堂南侧墙壁悬挂一块5米×2.3米的刻有古代八位清官的“法重如山”廉政浮雕;在二楼悬挂一幅
1.16米×2.15米的“海水朝日图”浮雕;建设一条长40米的廉政文化长廊,悬挂各类廉政书画68幅(含法院其他场所);建设一条长66.7米的法文化长廊(又名院史陈列馆),计划张贴800多张法院历史相片;在大堂安装一个电子显示屏,把法律、廉政格言与审判信息一起滚动播放;制作法律格言、廉政格言图片26幅,安装在法院每一台电脑上;今
年还计划把固定电话和手机的彩铃全部换成廉政格言警句,使廉政之声时时响起。簕竹镇良洞村委会以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为契机,在设置宣传专栏和廉政图书角、影视角,张贴廉政宣传海报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村账镇代理”、“组账村代理”制度,强化村组级财务管理;按照市、县纪委部署,设置村党支部纪检委员、村级廉洁监督员,加大廉政监督力度,为今年村级换届选举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该村还投资150多万元,建成一个1000平方米的主题公园、一条1.2公里长的大道,修葺完善了老人活动中心、篮球场等一系列群众文娱设施,促进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
四、立足本土,突出廉政文化的特色性
我们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弘扬地方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具有新兴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品牌。如我们充分利用新兴作为禅宗六祖的出生地、圆寂地和《六祖坛经》编辑成书之地的优势,在去年年底会同县六祖惠能思想文化研究会,组织专家学者对六祖禅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资源进行了初步挖掘,对如何有机结合廉政文化与禅文化,推动廉政文化建设提出初步设想。今年,我们在县纪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多方筹措资金,在龙山旅游区建设一个体现廉禅结合的廉政教育基地,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旅游文化之中,建设“廉之旅”旅游线路。目前,我们已绘制出廉政教育基地的规划草图。此外,去年底,我们还会同县党史县志办,从我县的史册中深入挖掘、提炼,整理出一
批历史廉政人物故事、廉政文学作品和廉政景观,计划充分利用好这些本土廉政历史人文资源,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五、因势利导,体现廉政文化的务实性
我们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时,注意做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活动,突出廉政文化活动的务实性。如在开展廉政文化进企业活动中,我们把企业自身文化与廉洁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协助温氏集团和凌丰集团在自办报纸、网站上开设廉洁文化专栏,开展廉洁征文活动,设置廉政图书室和影视角,悬挂廉政书画和廉政标语。在开展好上述传统式的廉洁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充分结合民营企业的实际,协助企业建立起专职的廉洁监察机构和修订完善一系列廉洁规章制度。协助温氏集团进一步健全监察室的工作职责,协助凌丰集团在原来已设置预防经济犯罪办公室的基础上,增设监察室。协助两家企业聘请本委局和公检法等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廉洁指导员,在企业内部聘请廉洁监督员。修订完善了财务管理、公开招投标、经济责任审计、任前公示、网上信访举报、纪律处分等一系列廉洁制度,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时,我们在去年开展好助廉承诺宣誓、发放倡议书、赠送助廉读物、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大胆创新,把廉政文化建设与美化居民小区和示范户家居环境相结合,将县国税局住宅小区的围墙重新粉刷一新,喷上5幅体现廉洁、和谐、温馨的大型彩色墙体宣传画,使住宅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还在各示范户家中悬挂廉洁字画,摆设廉政书籍、音像制品、图片等,受到国税全体干部职工家庭一致好评。
第二篇:科技引领 示范带动 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全省玉米水稻高产创建现场会交流材料
科技引领 示范带动 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曲靖市农业局(2010年7月31日)
今年以来,在省农业厅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狠抓科技增粮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强基础保安全、调结构优布局、扶龙头兴产业、推科技提质量、创品牌拓市场、增效益促发展,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一、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情况
(一)大春生产态势良好
今年是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极其不寻常的一年。入春以来,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造成我市的小春粮食减产,五月下旬以来,干旱、风灾、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给大春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围绕省、市提出的“抗大旱、保民生、抓生产、保增长”的要求,按照“小春损失大春补,调整结构增效益,拓宽渠道促增收”的思路,正视旱情,增强信心,调结构,推科技,促转移,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抓春耕各项工作之中,全市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呈现出行动早,抓得实,进展快、效果好的良好态势。据农情统计,全市已播大春粮食作物615万亩,占计划的102.5%,同比增加65万亩,其中:水稻68万亩,占计划的113%;马铃薯206万亩,占计划的100%;玉米304万亩,占计划的101%;杂粮37万亩,占计划的100%。
大春栽种结束转入中耕管理后,各级农业部门针对气候特点、作物苗情等实际,加强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和抗旱防汛工作,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进行分类指导。对正常节令播种的玉米和马铃薯等旱粮作物,重点进行松土、培土、起垄、除草和追施肥料,做好开沟排涝等工作;对因干旱重种、补种的动员群众进行抗旱浇水保苗和查缺补塘补苗,地膜覆盖的及时破膜放苗,追施提苗肥,力争做到苗齐苗壮。据对大春作物苗情排队调查,水稻一、二、三类苗分别占播种面积的44.7%、43%、12.3%;玉米一、二、三类苗分别占46.4%、45.1%、8.5%;马铃薯一、二、三类苗分别占57.9%、31.8%、10.3%。目前,大春粮经作物稞苗长势整齐、清秀、稳健,为实现大春丰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重点科技增粮措施完成情况
1.高产创建活动。全市深入开展了“百日抗旱促春耕、高产创建夺高产”活动,进一步加大农业增产骨干科技措施 普及力度,向科技要单产、要质量、要效益,做到了村级样板百亩连片、乡镇样板千亩连片、市县样板万亩连片,通过层层举办各类高产样板展示,树立典型,辐射带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普及应用,推进高产高效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市共抽调市级86名市级农业专家深入一线,挂钩联系各级高产创建示范样板,采取“联农户、挂样板、插牌子、亮身份、定目标、包产量、兑奖惩”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进行科技指导服务。全市累计派出11475名科技人员深入春耕生产一线,举办现场科技培训4190次(期),培训农民32.79万人次,下发技术明白纸、科技光盘、简易图书和抗旱短信155.3万张(条),落实部、省、市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80片,示范面积83.76万亩,完成计划数66万亩的127%,其中:玉米31片、水稻21片、马铃薯24片、大麦2片、油菜2片。
2.间套种技术推广。围绕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各级农业部门紧紧依靠科技,抓住关键农时,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引导农民优化耕作模式,实行合理间套种,扩大复种,提高粮食复种指数,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推进全市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全市粮食作物间作套种技术推广涉及115个乡镇、147万户农户、538万农民,示范推广面积492万亩,完成计划数550万亩的90%,加上 晚秋粮食作物间套种计划任务的落实,可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全年计划任务。
3.地膜玉米推广。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各级农业部门把推广地膜玉米作为农业科技抗灾减灾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做到了早宣传、早布臵、早行动、早落实,按照“以膜代补”配套扶持政策,将地膜玉米推广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在省级每亩补贴的基础上,市级配套安排100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用于对海拔1800米以上的250万亩包谷实行全覆盖地膜补助。同时,加大地膜玉米配套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推广玉米地膜覆盖251万亩,占玉米总播种面积的85%。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气候异常,灾害频繁。入春以来,我市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旱灾,导致夏粮生产减产。入汛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给大春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今年以来的旱情和洪涝灾害充分暴露了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薄弱、设施农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与农业大市的地位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科技推广应用发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对科技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措施不力,宣传发动群众不够,个别地 方甚至出现倒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市农业科技推广的速度和整体质量。
四是秋冬生产用种问题不容忽视。今年,全市小春因干旱减产,导致秋冬农业生产用种缺口较大,需加大自繁和外调力度,要及时谋划,提早安排,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二、主要做法及特点
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围绕粮油高产创建、间套种技术推广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归纳起来为“八抓八促”:
(一)抓组织领导,促行政推动。一是成立组织机构。为确保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及间套种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高产创建及间套种活动领导小组,协调相关单位和科技人员,认真组织开展工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印发了《2010年曲靖市农作物高产创建及间套种活动实施方案》, 要求各县(市)农业局认真贯彻实施。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进一步责任明确到组,任务分解到人,签订责任书,把工作实绩与年终考核评优挂钩,增强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定岗定责,促责任落实。结合开展“百日抗旱促春耕、高产创建夺高产”活动,市局通过局领导挂帅,站所领导包点,科技干部蹲点和专家指导等多种形式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片到户到田。县农业局负责本县高产创建项目的 具体实施,农业局长为责任人,努力做到方案落实、面积落实、支持措施落实、技术落实和目标落实。各县(市)区将高产创建、间套种推广工作纳入了科技人员绩效考核。
(三)抓项目整合,促资金投入。今年,市级配套高产创建经费750万元,并将测土配方施肥、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等与高产创建与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各县(市)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高产创建,对百亩核心区种植农户实行种子、化肥、重大病虫害统一机防及抗旱等补贴。
(四)抓技术集成,促指导服务。我市组织专家以集成、配套、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将高产创建与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有机结合,采取部、省、市、县和乡镇共建的办法,狠抓高产攻关示范建设,实现了高产示范区优质良种覆盖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100%,重点科技措施推广普及100%。
(五)抓“龙头”参与,促产业开发。今年,我市把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的创建与龙头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结合起来,积极支持龙头企业参加高产创建活动。各地农业部门根据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实行了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纷纷组织企业在示范片内与农民签生产订单,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满足企业需求,共同打造优质品牌,推进企业产业化开发。
(六)抓标牌规范,促档案建立。我局按照省厅的要求,组织制订了统一规范的高产创建示范片标牌式样,印发各县(市)区。要求各地统一规范标牌的内容、统一标牌的尺寸、统一标牌的图案、字体和颜色,不得擅自增加和减少标牌的内容。同时,要求每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立工作和技术档案,详细记录示范片基本情况、技术推广、专家培训、作物生育阶段进程、田管措施及产量情况,建立档案库。
(七)抓测产验收,促考核激励。按照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待作物即将成熟时,组织各县(市)开展自测、市级专家组对产量较高的示范片进行复测,并在示范片作物收获前推荐有代表性的示范片申请省级抽测。同时,为激励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推进高产创建、间套种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局出台奖励措施对高产创建、间套种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高产户进行奖励。
(八)抓宣传引导,促扩大影响。我市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多层面、多渠道、多视角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品种技术、工作机制、经验典型、专业大户及取得的成效,真正让农民“看有样子、学有例子、做有尺子、增收有法子”,确保了高产创建及间套种主要技术进村入户到田、到人、到作物。今年共印发行《曲靖农业》 7 高产创建、间套种简报15期次,印发了3750份,制作电视专题片3部,市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38余次。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切实抓好大春农作物的中后期管理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完善防灾减灾预案,认真抓好大春粮经作物中耕管理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开展统防统治、区域防治工作。
(二)及早规划落实晚秋生产
按照“扩大面积,提高产量,狠抓科技,增加效益”的思路,认真做好晚秋生产规划,抓好间套种示范推广,举办好晚秋高产示范样板,探索新的晚秋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及时调运供应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等农资,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全市晚秋作物计划种植350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1.6亿公斤以上,实现晚秋作物综合收入20亿元。
(三)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围绕做大做强粮油、蔬菜、桑蚕、中药材、魔芋、花卉、水产等优势产业,积极稳步推进土地规范流转,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提升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同时,抓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指导服务,搞好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引导服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营销业,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加快农 业产业化发展。
(四)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力度
利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充裕和良好区位优势,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建立劳务输出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全方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组织农民工外出务工来弥补农业受灾损失,确保农民全年收入有效增长。
(五)坚持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确保今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将切实加大对各项农业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开展各项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三篇: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要有特性
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落实“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培育崇尚廉洁的司法环境,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有助于促进法院干警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树立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加强法院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法院廉政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意廉政文化具有的特性。法院廉政文化具有“廉政”鲜明主题性,不能只重视“文化”而忽略“廉政”的主题。廉政是对法院干警的硬规范、硬要求,文化是一种软环境、软约束,硬规范、硬要求要与软环境、软约束有机结合,“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相统一,才是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倡导廉政文化意识。形成坚持正义、清正廉洁、忠于职守、敬业勤政的工作作风,加强党性和文化修养,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方式。要倡导公正、清廉、文明、唯实作风,坚持用先进典型人物引领法院廉政文化建设,打造优秀的廉政文化,使处在社会矛盾和重大纷争“风口浪尖”上的法官保持清正廉洁的职业操守,努力做到不为钱所累,不为利所伤,不为色所惑,不为名所困。
营造廉政文化的氛围。不断引导法院干警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时尚,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营造一种“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努力开创“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环境。如笔者所供职的法院在建设新审判综合大楼的过程中,有意将诸多廉政元素融入到建筑、装饰和法庭布局之中。法院墙壁上的仿铜浮雕刻划了国内外历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法学家的代表人物,如商鞅、韩非、柏拉图、孟德斯鸠等,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关于司法廉政的名言警句,浓烈地烘托出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法学思想的深邃,有助于营造廉洁、公平、公正、高效的司法氛围。
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廉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构建法院廉政文化的根本保证。要为每位法官建立廉政信用档案,将说情打招呼情况、违纪违规情况、廉政谈话情况、重大事项报告情况、住房情况、购车情况等及时登记,利用现代化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干警廉政档案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管理,并确保法院干警廉政档案制度的长期有效落实,使管理模式跃上新的台阶。
第四篇:把握文化建设四特性 发挥文化建设四功效
把握文化建设四特性 发挥文化建设四功效——魏县地税局文化建设纪实
今年来,魏县地税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把文化建设与地税事业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构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位一体”的地税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地税文化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内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导向性,以精神文化“铸魂”
精神文化是地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地税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强教育,开展一系列载体活动来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内涵,提升精神文化层次,形成共同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
(一)加强理论文化教育。以实现文化铸税、文化兴税为目标,深化读书学习活动,开展每人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参加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使读书活动制度化、固定化。坚持开展“岗前半小时”学习活动,把读书学习抓在日常,重在积累。利用“地税文化大讲堂”这一平台,聘请内、外部师资登台讲学,传播传统文化、先进理念,提高讲学的质量和品味。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税收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干部的政治、业务、文化三个方面的素质,打响“地税文化大讲堂”的文化品牌。
(二)丰富文化载体活动。一是开展健身体育文化活动,成立自行车、太极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活动社,定期组织活动,适时开展比赛,促进干部职工及家属坚持日常锻炼,热爱生命、珍惜健康。二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组建地税合唱团、舞蹈班,逢重大节日,组织群众性联欢和歌咏比赛等,积极引导干部及家属参与地税文化实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三是组织各项兴趣小组活动,适时组织摄影、写作、书法、棋类等兴趣爱好者参加讲座、采风、创作和比赛活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使文化建设形象化、感性化。
二、突出约束性,以制度文化“立规”
制度文化是地税文化的中层支撑系统。我们以落实规范化管理为重点,着力加强行政管理和服务管理,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并在督办落实上下功夫,实现管理方式由人管人向制度管人的转变。
(一)规范行政管理制度。以《税收业务操作规程》为依据,优化业务流程,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岗责体系,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业务衔接,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管理链条,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征管模式。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决策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的执法水平。
(二)提高纳税服务质效。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在税收服务中体现地税文化内涵,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完善征纳沟通机制,通过开展“纳税服务问卷调查”活动,了解纳税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需求;通过定期走访纳税人、召开税企恳谈会等形式,进一步融洽征纳关系。完善预约、提醒、限时等各类特色服务制度,简化办税程序和审批手续,实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和涉税事项“一站式”办结,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增强廉政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廉政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作用,从保护、教育干部的角度出发,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岗位人员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并定期对存在问题予以通报、警示、严格防范干部廉政风险的积聚。继续执行干部离岗(任)审计制度和内部执法监察制度。干部作风督查组要利用明查暗访的形式,每月对各单位执行制度、规定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注重规范性,以行为文化“矫行”
行为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和佐证,地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地税干部的行为来体现的。在行为文化上,我们通过教育和管理相结合,来优化和规范他们的行为。
(一)确立人员行为标准。制定税务人员人际交往行为、税收执法行为、纳税服务行为、廉洁守纪行为规范。对税务人员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执法程序、服务内容、廉洁从税做出明确的规定,减少和杜绝不文明行为和不廉问题的发生,树立良好的地税形象。
(二)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利用聘请讲师授课、演示,观看礼仪培训光盘、举办公务礼仪训练、参加军事队列操练等活动,加深干部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渐在工作生活中做到习惯养成。
(三)弘扬先进典型行为。一是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开展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争当“五个模范”共产党员活动,通过支部推荐、县局审核的方式,评选出各个层面的先进党支部和模范共产党员。二是开展“七类标兵”、“地税好人”选树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氛围。三是举办评选“孝道楷模”、“贤内助”活动,树立一批具有行业特色、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激励税务干部自觉践行良好的行为方式。
四、坚持整体性,以物态文化“塑形”
物态文化处于地税文化的表层,是其他文化层次的前提和载体。虽然它是有形的、直观的,但也折射出丰富的地税精神文化的内涵。在物态文化上,我们坚持整体规划,整体推进,逐步完善硬件设施,塑造地税良好社会形象。
(一)健全活动阵地。一是按照“一层一主题、一图一意境”的标准,在每一层楼的走廊封面悬挂地税文化宣传图片,以及富有艺术气息的书法作品,提高地税机关的文化品味;二是在原有荣誉室和阅览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管理,优化内部环境,扩充藏书量;三是不断丰富地税网站版面,增设“地税文化”模块,及时宣传报道地税文化活动情况,展示地税文化活动成果,促进魏县地税文化的传播与思想交流;四是与县实验学习联合创办税收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税法宣传和普及教育。
(二)完善服务设施。按照标识清晰、功能齐全、优美整洁、安全高效的要求,投入资金对办税服务厅进行标准化改造,使用全国税务系统统一的标识,按照高科技、现代化标准设计,设立纳税服务区、等候休息区、自助办税区等功能区,设置电子显示屏、服务评价系统等设施。窗口台面建成低平面、开放式,实行“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将地税行业的整体形象传达给社会。
(三)提高科技含量。快捷、高效、低成本的办税方式也是地税物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在方便纳税人办税上,我们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地方税费核心征管软件,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同时,在办税服务厅安装了4台POS机,纳税人实行了刷卡缴税。
地税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借鉴、创新和发展。我们也只是刚起步,很多工作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实施中。我们只有将文化建设这个工程抓好抓实,才能真正实现心齐、业旺、劲足的地税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把握机遇 开拓创新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把握机遇 开拓创新
实现环保工作跨越式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省环保局适时召开“环境保护实现跨越式发展研讨会”,必将有力地推动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境保护工作,取得环境质量突破性改善,必将极大地促进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我省环保工作的新局面,就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对环保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把握机遇,开拓创新,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推动新一届政府加大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为完成“十五”环保工作三大任务奠定基础,谋求环保工作更快、更好发展。在此,我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很不成熟的发言,谈一点个人的看法,目的是想通过我的发言,抛砖引玉,就正于大家,从而使我们的认识更加统一,使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使我们的工作更具前瞻性。下面,我谈三点:
一、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新特点
多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环保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我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推动工业企业达标,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部分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省经济发展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期影响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远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工作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同时,在新形势下,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传统的环境管理措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和环保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十五”期间,我们国家继续以发展为主题,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在我们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国民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压力加大。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省的经济开发强度还将继续加大,这势必同时增加环境压力,环保工作还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环保“十五”计划实施也到了关键阶段,要完成“十五”环保工作三大任务,特别是要实现到2005年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的目标,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发展速度和环保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毋庸置疑,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离不开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但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在我省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再保护”,甚至认为实行可持续发展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等错误观点。从短期目标来看,牺牲资源和环境似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从长期目标来看,资源和环境受破坏必定会制约经济的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发展,必须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寓资源保护于合理开发之中,坚持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的道路。长期以来,那种把发展简单地归结为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思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虎头蛇尾,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使许多地区付出惨痛的代价,也损害着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可以预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各级党委、政府为了实现“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还会继续在传统产业上做文章,加大资源开发强度,进一步增加环境压力。比如说,目前我省结构调整中出现产业复归倾向,受短期利益驱使,一些地方出现了以煤焦炭等资源性产业低水平投资扩张为特征的产业复归苗头,如焦炭生产能力无序扩大,国家明令限制的普钢筹资建设,“五小”领域里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又有抬头迹象等。而传统产业低水平大规模无序扩张,导致局部地区乃至全省的大气和水体污染更趋严重,环境污染的潜在压力依然存在。由于xxx丰富的煤电铝资源,产业发展锁定在延长煤电铝产业链上,在几年内,我市的电解铝要增加48万吨,达到90万吨,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将增加200 万kw,达到300万kw,此外还有诸如80万吨氧化铝项目,60万吨焦化项目等,再加上金属镁企业的盲目扩张,对环境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面对有限的环境容量,不断增加的污染排放,要想再削减20%的so2排放,困难可想而知。尽管走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级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目标,对严重的环境形势并不在意,经济主管部门也就更无所谓了。
其次,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与环保队伍能力建设之间的矛盾加剧。环保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以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环保工作不断提出新要求,环境保护必须与时俱进,环保队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业务、技术素质和监督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标准、监测、信息、宣传教育工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胜任日益繁重的环保工作,有所作为,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人民的信任。但在工作实践中,环保队伍能力建设又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比如,为加快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各地、各部门相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鼓励政策,有的地方甚至将减免排污费,不要兴建治污设施等违法行为也列入了引资优惠范围。如某县政府就下文,对企业实行所谓的“封闭式”管理,挂牌保护,规定环保部门每年只能到企业检查一次,且不准收费,否则不问原因,不征询意见,对一把手就地免职。给环保执法人员带来很大压力,对环保部门严格执法造成很大困难。再者,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进行环保部门行风评议过程中,环保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单位,要向人大代表述职,要接受行风评议,但很多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企业的老板,有的则是行风评议员,对环保执法人员有很大的制约性,客观上造成了环保执法人员投鼠忌器,难以保证客观、公正执法,给环保队伍建设造成很大影响。
再次,环保部门的工作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十五”期间,环保工作的重点有所变化,呈现出三个新的特点。一是污染治理由工业点源控制向面源控制的转变。“九五”以来,工业污染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已从点源发展到流域、区域,生活污水和农业化肥污染在水污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面源污染成为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也由城镇向农村蔓延。农用化肥近70%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种植业使用化肥和农药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成功加入wto以后,规模化生产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规模化农业带来的土壤侵蚀作用加剧,面源污染加重,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成灾,生物多样性丰度下降等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二是城市环境治理由工业污染治理向综合整治的转变。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此而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也将更加突出。大部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大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成为城市水污染的主要问题。由于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长,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交通干线污染加重,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城市餐饮业油烟污染及建筑施工噪声已成为严重的扰民因素,生活垃圾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处置,白色垃圾污染成为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加快城市环基础设施的建设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三是由工业污染控制向工业污染和生态保护并重的转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加剧了自然灾害,而且还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拿我们xxx市来说,全市森林覆盖率不足20%,其中防护林仅占10.2%,比重偏小,树种单一,抗御病虫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已占总面积的60%以上,且土地的肥力日渐降低。何况,发展旅游业越来越成为经济振兴的重要途径,对于拥有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的xxx来说,发展旅游业对于实现区域经济跨跃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发展旅游,改善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具有宏观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涉及到很多部门,其中包括计委、经贸、城建、土地、水利、林业、农业、工商、公安、供电、监察、金融、矿产等。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彻底改善环境质量,不是环保部门一家事,也决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
二、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由于缺乏应有的工作机制,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致使环境保护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在实践中仍然显得相当的脆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宣传薄弱。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环境宣传教育上可以说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各级政府领导到企业领导,不能说对可持续发展完全没有认识,但在处理具体矛盾时,还没有真正把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应有的高度。一是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认识不足,认为那点破坏没有什么关系,再一个是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一些人认为,发展就是上项目,办企业,就是赚钱,破坏环境所带来的问题,充尽量不过是发展中的问题。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先上车后买票,先生产后治理,先发展后规范的现象比比皆是。
其次是体制脆弱。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目的就是把当地特定的环境、资源、人口和其他社会条件因素与经济发展政策的选择结合起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国家对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的是以经济增长实绩为主的激励体系,谁“发展”得快谁受到的奖励多,这样使得各级政府的行为就偏向经济指标,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就会受到削弱。何况,地方政府之间,不同部门之间,职责、权限不清,工作目标不明,难以统一协调,致使许多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三是执法软弱。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虽然从法律上确定下来,但作为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环保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还没有从现行的体制上确立一个稳定的框架,致使每次机构改革基层环保机构总是处于力保的边缘。正是由于这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导致环保监管手段和队伍建设薄弱。加之,环保机构管理体制是以地方管理为主,受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的可能性还很大,致使环保部门在执法上软弱无力,常常处于被动的境地。
三、坚持“四个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发展要有新思路,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项重要目标之一。环保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当前的环境状况与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既要看到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更要认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首先,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是坚持理论创新。要树立环境保护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树立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使理论创新成为引导和推动环保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二是坚持体制创新。有效的环境管理体制是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保证。要切实做到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关键是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环境宣传和警示教育力度。要通过我们不断的宣传,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关注和解决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不再是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紧可松的事情,而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正确决策,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加大工作力度。宁肯少上几个建设项目,放慢一点经济增长速度,也要集中必要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把环境保护工作搞好,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三是坚持机制创新。要积极协助政府强化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职能,制订各种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政策。其一,产业政策要选择能够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淘汰污染严重的产品和产业,提高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二,投资政策向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项目倾斜,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的产品和工艺,增加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其三,财政税收政策要采用经济手段刺激各行各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其四,价格政策要对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产品、绿色食品等生产和消费给予价格上的补贴,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四是坚持制度创新。要依靠完善的环保工作考核制度,使政府领导真正把环保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时安排、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切实将环保目标和措施纳入各级领导目标责任制,建立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完成考核制度,并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从而强化各级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能。
其次,加强环保执法。一是环保部门严格依法行政。这就要求各级环保部门认真学习和掌握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和环保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胜任自己从事的工作。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只要违法,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二是要狠抓现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颁布后,亟需调整工作思路,在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上拿出新办法,我们xxx市及时举办了环境监察工作研讨会,集思广议,共同研究如何开展排污费征收。通过研讨,确立了“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协调各种关系,加大监察力度”这一工作思路,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工作目标更加明确。为《条例》的实施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今年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武器。当前要重点做好这两部法律的宣传实施工作。同时,环保部门还要准确定位,摆正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树立环保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一方面严格执法,另一方面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做好服务工作,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支持企业发展。
再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环保工作中的新问题。一是环保部门必须切实地履行“对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对有关部门的工作组织、协调和监督,并对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必须以人民政府为龙头,各部门统一行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环保部门作为对环保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职能的主体,就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应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委员会的作用,把环委会作为各有关部门开展环保工作的工作平台,加强对话、交流和协调,以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统一工作要求和工作进度,确保各级计划、经贸、工商、水务等相关部门各自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共同做好环保工作,达到环境管理成本最小,成效最大的效果。二是积极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以黄河水污染为例,尽管我们环保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1999年1月8日,中央电视台《午间新闻》予以曝光,今年元月14日温家宝副总理又作了重要批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省市两级环保部门现场检查,得出的结论是黄河水量减少,自净能力降低。通过这件事,可以反映出我们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许多形成因素研究不够,予警能力不高。全国十佳公务员之一的国家环保总局刘鸿志博士,早在几年前就曾发表论述,对拦坝蓄水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过研究,可惜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发、利用和调节水资源的时候,应当统筹兼顾,维护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实施细则》中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确定大中型水库坝下最小泄流量时,应当维护下游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并征求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同样没有得到实际工作中的认真贯彻执行。再者,温家宝副总理批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监测预警能力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解振华局长也指出:“组织开展全国环境事故应急响应、处理处置演习,各地要制定突发性环境事故预案,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理能力”。可惜,我们的环境监测预警不够,对突发事故的前瞻性滞后。如果监测部门能够对天气寒冷引发黄河冰冻,进而导致黄河流量减少,可能诱发的水质恶化情况早作预警,环保部门及早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就不会有这次国家环保总局的兴师动众。所以说,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是环保部门实施统一监管职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三是要注意处理好环保执法与“封闭企业”的关系。所谓的“封闭企业”,都是当地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可能是环保工作薄弱的地方。如何做到既要保护好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良好愿望,又要确保环保执法到位,我认为,应当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要维护好政府的形象,就是对政府主要领导的一些错误作法要采取理智的态度,讲求工作艺术,争取政府主要领导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其二要努力做好环保本职工作,取得政府领导对环保部门工作能力的信任;其三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环保工作思路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整体要求;其四要工作方法要多样。及时向政府主要领导请示、汇报工作,宣传、灌输环保知识;对违法生产行为进行说服教育,指出问题,提出要求,取得理解;对屡教不改肆意超标排污企业要坚决予以查处,树立环保部门执法形象;对难点、棘手问题要寻求上级部门、有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四是要注意处理好环保执法与“行风评议”的关系。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高环保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勤政建设水平,开展环保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要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促进行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比如,去年我们在对一违法生产企业进行处罚时,该企业以乱收费为由,把我们环保局告到了市纪检委。市纪检委经过调查,认为我们执法过程程序规范,证据充分,处罚准确,对我们的执法工作给予了肯定,对我们的工作也更加支持。去年全市24个行政执法单位进行“行风评议”,我局名列第三。
总之,只要我们自觉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坚持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创造性地实施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相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努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三晋大地天蓝、水清、地绿和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