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报送“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主题征文的通知
孟坝学区关于报送《“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 主题征文》的通知 孟坝小学、寄宿制小学、星海艺术幼儿园:
根据县委宣传部[2012]26号文件和县教育体育局通知,请你们按照文件通知精神,每个单位至少推荐1篇论文,并按报送要求于5月28日前上报学区,参加县、市“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征文评奖活动。
孟坝学区
2012.5.21
附:关于报送“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 主题征文的通知
各乡镇学区、初级中学、县直学校:
根据县委宣传部[2012]26号文件《关于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的通知》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主题征文活动。现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按时上报参赛作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措施,围绕延安精神在庆阳经流利 建设及“双联”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和对策研究,努力为庆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提供支撑和精神动力。
二、论文要求
(1)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联系实际,指导性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立意新颖,见解独到,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3)内容充实,有数字、有典型事例。格式规范,所有征文必须注明参考文献。严禁抄袭,如有发现,取消评奖资格;
(4)文章字数须在3000字以内,须注明作者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三、活动组织
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严格做好论文审定把关工作。每个单位至少推荐两篇论文,并于5月31日前上报局办公室。县局将组织人员对论文进行评审,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县、市“弘扬延安精神,促进庆阳发展”征文评奖活动。
四、投稿方法
所有征文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五份连同电子版送局办公室304室。
联系人:罗社宏联系电话:7121378
镇原县教育体育局
2012年5月21日
附:征文参考选题
1、延安精神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与伟大作用;
2、继承弘扬延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3、延安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4、延安精神在我县的传播,弘扬与发展;
5、庆阳老区在延安精神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6、庆阳老区精神于延安精神的关系;
7、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8、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
9、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10、延安精神在新时期加强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11、以延安精神为动力,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
第二篇: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教育发展
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教育发展
彩云镇中心学校
彩云镇中心学校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全心全意为彩云镇的教育事业服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品德高尚、文明素质一流、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近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广泛宣传,领导带头,教师先行,使延安精神逐步深入学校意识形态领域
1、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校园广播、图片、宣传栏、黑板报、升旗仪式等形式,向广大师生进行延安精神的宣传,通过潜移默化,使延安精神逐步深入人心,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
2、中心学校领导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头弘扬延安精神。在工作中以延安精神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在生活上勤俭节约,不随便花钱,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更需要的地方;要求教职工做到的,领导首先带头做到,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3、加强教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写出心得体会,增强教职工依法治教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结合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文件的贯彻执行,每学年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师德目标责任书和师德承诺书,对教师的言行举止、着装等进一步进行规范。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工必须先做到。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不体罚、变相体罚和赶撵差生。努力形成教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面向全体、服务学生、奉献学校的良好职业道德。
4、中心学校和完小领导深入教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良好的工作作风,既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又重视管理的结果效应,认真组织教师落实教学常规,结合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踏踏实实抓好教学工作。努力把敬业爱岗、讲求奉献的精神落到实处。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规章制度,规范教职工的行为,养成厉行节约,随手关灯,爱惜粮食,节约用水,合理利用纸张等良好习惯,杜绝铺张浪费行为,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
6、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
(1)彩云镇中心学校历来注重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先后从中心学校中层领导、完小校长中派出人员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防毒、禁毒、预防艾滋病工作培训,提高了学校领导的教育管理水平。
(2)组织少先队大队的辅导员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培训。通过学习,提高了大队辅导员的组织能力和理论水平,使彩云镇大队辅导员素质进一步提高。
(3)中心学校每次召开辅导员会议,均以“以会代训”的方式对辅导员进行培训。针对少先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心学校组织了大、中队辅导员少先队基础知识竞赛,使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少先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通过组织少先队鼓号队竞赛,以竞赛的方式促进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高辅导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二、活动引领,开拓创新,全方位对学生开展延安精神教育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提高师生的爱国热情
1、学校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早晨,彩云中心学校各完小全体师生,聚集在操场上,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师生们以饱满的热情高唱国歌,激动、自豪、爱国之情在师生们心中油然而生。随后的国旗下讲话是升旗仪式的主要内容,既有校长、主任和教师代表的讲话,也有优秀学生、少先队代表的发言。他们的话,无疑会成同学们努力学习的动力,使同学 们树立起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2、多种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常规活动,向学生宣传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宣传祖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组织全体师生收看国庆60周年阅兵式、群众游行、庆祝晚会,进一步增进对祖国的了解,使全体师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增强了学生为祖国建设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二)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在学校参加劳动的机会比较少。彩云中心学校要求各完小以各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既受到锻炼、又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
1、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课,教学生学习制作纸飞机、纸船、纸鹤等,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结合绿色学校创建,组织学生用废塑料、易拉罐制作笔筒、火箭模型等,学习剪纸,做剪贴画,让学生从小就逐步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
2、根据《小学生守则》中“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要求,中心学校要求各校结合撤校并点工作,组织学生学习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洗衣服、洗红领巾,帮助家长做家务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自2006年开始,中心学校坚持每年组织彩云镇明德小学的学生开展“为人民服务实践行动”,到学校附近清扫街道、捡拾白色垃圾。使学生既受到劳动锻炼,又受到了环境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学校以主题中队会、班会等各种形式教育学生少吃零食,养成不乱花钱,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良好习惯,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粒粮食,充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以勤奋进取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1、中心学校组织各校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规范的钛金字校风、教风、学风、校名,名人名言、画像进入校园,教育方针、各种规定、警示牌上墙,对联进校园、进教室。使思想道德建设阵地得到极大加强和巩固。
2、各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学习园地、主题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科学家、开国领袖等在艰苦的条件下认真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做的不懈努力,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尽自己所学报效祖国。
3每个新学期开始、六一儿童节,学校都大张旗鼓地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宿舍”、“先进班集体”,并在校会上宣读表彰名单、颁发荣誉证书和书、笔等奖品,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将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以关爱他人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1、中心学校组织少先队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为老年人做实事”的活动,各校师生为本村老年人挑水、劈柴、打扫卫生等。还有的学校为老年人送去了节日慰问品。
2、在家乡发生了罕见的冰冻灾害、汶川地震发生后,全体师生尽力节省开支,少买一个玩具,少吃一次零食,为灾区送去了自己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在2010年抗旱初期,明德小学的学生虽然自己也面临旱魔,但还把捡拾塑料瓶、废纸卖得的钱捐了出来。
3、当小伙伴遇到困难、受到疾病困扰时,全体学生踊跃捐款,帮助小朋友及其家庭共度难关。每次捐款,同学们都积极参加。
(五)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彩云中心学校历来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生自入学开始,学校就注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为规范小学生的言行,中心学校特地订购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让各校挂到各班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规范教育。
2、按照《云南省中小学德育分年级实施意见》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学初期,学校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为主,教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爱惜课本、作业本,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服装整洁、饭前便后洗手,不乱吃不干净的食物,预防疾病;接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教育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生活同祖国的繁荣昌盛联系起来,同家乡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校园卫生教育、环境教育,树立“只有一个地球,人为地破坏大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思想。
(六)以文娱活动、运动会等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1、在中心学校的统一组织下,彩云中心学校各完小每年都在六
一、新年举行大型的文娱活动。各校在活动开展前认真组织学生排练、彩排,挑选文艺节目,使节目健康向上、新颖别致,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具有教育意义。在活动时邀请镇政府领导、村民委员会领导和学生家长参加,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玩得开心、过得愉快,又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学校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体育锻炼。平时,学校按课程计划开设体育课,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开展学生体质测试、达标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运动会。通过召开运动会,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让学生热爱班集体。
3、中心学校组织鼓号队举行了礼仪展示暨竞赛活动,增强了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以后,每次节日庆祝活动,各大队都安排鼓号队表演,为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博大精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培养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有效形式,也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学校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崇尚科学和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它对于我们加强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推动科技兴国、科教兴国都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2012年7月26日
第三篇: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学校发展
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学校发展
——师宗县雄壁镇中心学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雄壁镇中心学校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弘扬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让延安精神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师生的头脑,用延安精神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形成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良好氛围
延安精神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创造意义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概括,也是中华民族美德的具体体现。多年来,学校在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创办一流学校”活动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事迹,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然而,在成绩面前,在新的条件下,怎样继续弘扬延安精神,继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继续克难攻坚、创造新奇迹、夺取新的胜利,这是面临的新课题。上鸭子塘完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学校总体办学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工作。
首先,我们继续组织教职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延安精神的论述,深刻领会延安精神的实质和科学内涵。其次,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和研究小组的工作需要,适时发展“延安精神研究会”成员,先从学校领导、班主任,逐步发展到各科教师。扩大研究人员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为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人员保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和中心工作,研究制定了《延安精神研究小组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确立了“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延安精神营造心灵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绿色校园营造环境美”的思路。坚持“两个纳入”,实行“三个结合”,做到“四个贯穿”。“两个纳入”即:将延安精神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纳入教育教学的实施计划之中;“三个结合”即:把延安精神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四个贯穿”是:把延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之中,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之中,不断拓展和创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内容,不断创造教育教学质量的佳绩,不断提升学校规模和办学档次,努力促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二、将延安精神融入学校管理,构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西山民族中学的搬迁,给民族教育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长年封闭在深山老林间,与外界交流少,使之与先进学校的差距拉大。2003年,张贤校长从民职中调到西民中时,审时度势,确立了“科学管理,从严治校,努力把西山民族中学办成全县最优秀的初中重点学校”的奋斗目标。确定“两年打基础(到2005年)、三年初见成效(到2006年),四年、五年(到2007、2008年)出品牌”的实现途径。
1、引导教职员工正确解读奋斗目标的重要性。宏伟的目标只有达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为实现目标而进行顽强地拼搏和忘我地工作。因此,引导教职员工正确解读学校奋斗目标尤为重要。第一,这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发展呈现良好势头,县市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竞争日趋激烈,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面对这种形势,张贤校长理性地、深层次地作了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一个特殊市场,已显现出优胜劣汰的规律。随着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大,优质教育占领市场,教育质量低劣的学校必定门可罗雀,到时候连教师本身的职业功能都无处体现。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认清教育市场的属性,尊重客观规律,这样才能赢得教育的制高点……目前,西民中必须抓住弥勒教育各个阶段的入学都处于高峰期的机遇,将学校办成品牌学校,这样才能占领弥勒初中教育的制高点。”杨学诗书记进一步阐述道:“一所学校,教学质量和其他文化建设上不去,品位低劣,就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同情,没有人支持。”因此,我们要竭尽全力办好学校,为人民提供优质教育。第二,这是教师自身成就事业、体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我们的教师受党和人民培养教育多年,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成就体现人生价值的愿望。然而,没有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只靠“单枪匹马”是难以实现的。要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实现目标、办成名校,才能成就名师。通过解读,使大家认识到,创建名校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教师实现人生价值,与教职员工的职业利害攸关。在统一思想认识后,全校教职工人心思定,人心思上,人心思发展,更加坚定了“创优”信念。
2、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常言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师德建设之重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弥勒县学校教职工六条禁令》和《弥勒县学校教职工十条禁语》,倡导教职工要做到“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以良好的心态适应每一位学生,以极大的努力服务好每一位学生”。其次,对教师进行“群体攻坚”的团队意识教育,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逐步树立现代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学习和生活方式,努力形成讲奉献、讲大局、讲品位、讲合作的良好氛围。第三,加强法纪教育。编印出《西山民族中学法纪宣传教育读本》,做到人手一册,促使教职工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第四,开展“体验式”教育。为了让年轻教师珍惜工作环境,每逢暑假组织青年教师跋山涉水到山区,把录取通知书亲手发送到家长及新生手中,关注山区农民子弟读书难的问题。每学年都派出老师分别到西
一、西
二、西三中学、东山中学支教,与山区教师同吃、同住、同工作。支教回来后,老师们深有感触地说:“同样的大学生,同在一片蓝天下,同拿国家的俸禄,但工作生活环境竟有天壤之别,如果我们不珍惜优良的环境努力工作,不把教育质量赶上去创造一流成绩,那么,愧对党和人民的殷切厚望,简直是浪费教育资源。
3、狠抓教学能力的提高。为适应培养名师的需要,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一是聘请省、州、县有关专家和全国知名学者、名优教师作为顾问,适时邀请上海方略教育集团专家莅临我校为师生上示范课,进行相互交流和磋商教育教学心得和经验。我校是“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培训会员校”之一,每年支付10万元培训费。每个教研组都组织教师参加“上海方略教育集团”的远程教育培训。与此同时,积极争取“弥勒县中学英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红河州初中英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讲赛”、“云南省中考研讨会”(红河片区)等大型教研活动在本校举行,让教师足不出户就目睹名师风采。二是组织教师到建水、个旧、玉溪等地名校考察学习取经,加强校际之间沟通,促进教师相互磋商、取长补短。2006年暑假,组织全校教职员工一行140余人浩浩荡荡开进北京,观光祖国首都,领略北大、清华校园风采,对开阔视野、凝聚人心收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三是狠抓校本培训。重视本校内专家、名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研究成果直接指导教育教学,避免“墙内花开墙外香”(例如,云南省特级教师杨学诗书记、红河州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视导团常任专家、红烟园丁奖获得者张贤校长、杨凤副校长、以及弥勒县“红烛奖”获得者陈宝艳、高永清老师等,都要根据自己工作的侧重点,每学期为教师举行专题讲座,指导学校管理、德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四是抓教师的校本考试。如2006年底,学校组织100多名一线教师进行业务考试,促使他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考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4、继续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首先是强化级部管理,实施“教职工二级聘任制”。“一级聘任”是校长聘任年级部主管校长(即副校长),“二级聘任”是级部主管校长“组阁”本级部领导,再聘任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大胆放权给年级部主管领导,实行“谁聘用、谁管理、谁考核”,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并与校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其次是“绩效分配制”和“三类课程考核制”,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第三是“推优晋级考核制”。即把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考核中,特别加大“班主任工作、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的加分比重,让确实有突出成绩的教职工优先晋级或评优,打破论资排辈的做法。第四是强化“民主评议制”。即学校领导每年一次接受教职工民主评议;上课教师同时接受学生评议和本年级内部教师互评。要求学校领导的“民主评议”优秀率不低于80%,党员教师和年级部领导的“学生评议”优秀率不低于70%,低于要求者,亮出“黄牌”警告。第五是“表彰奖励制”。学校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立了“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教学能手奖”、“优秀班主任奖”、“优秀后勤工作者奖”等多个奖项,每学年结束,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了展示聪明才智的平台,学校里的教职工没有一个闲人。能干事的给他们岗位,干成事的给他们地位,干得优秀的给他们名誉和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
5、唤醒和鼓动学生自主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唤起学生的独创性表现和求知爱好,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民中的生源不是拔尖的,前几年是经其他学校录取筛选后剩下的三四类学生。面对这种状况,不少教师士气低落,个别教师还说:“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来教也教不上去。”张贤校长、杨凤副校长等领导认真分析后说:“这种观念必须改变!”并提出:“学生入学成绩与别人相差二三十分,只能说明他们„沉睡‟的思维尚未觉醒,„天赋‟的面纱尚未揭开,„自信心‟尚未找到,不能说明他们与别人的智商差距很大。即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决不能把生源差作为自己不努力的挡箭牌。”于是,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如何喊醒学生、开启心智方面的探究活动,老师们认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每个学生的脾气、性格、作风、生活习惯了如指掌,认真分析考试成绩差的原因,从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入手,培养“内驱力”。在教师中掀起了“喊醒学生、鼓动学生学习”的热潮。党总支书记杨学诗写的《怎样消除民族生的自卑心理》等文章正是在此基础上物化的研究成果。
6、学校领导冲在教学第一线,狠抓教学质量。俗话说,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学校的三位副校长蹲点到教学第一线,引领控制本级部的教育教学。如王家声、李华友、杨凤副校长分别出任初
三、初
二、初一年级部的“主管校长”,并担任班主任,上满课时。其他领导成员如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等一律担任班主任上满课时,并且都得了优异的教学成绩,为教师做出了表率。此外,学校建立了“培养造就名师、管理使用名师”的制度,“名师”不是用来做装饰招牌,而是要为提高教学质量勇挑重担,如果不能为学校提质升位作贡献,那么名师也名存实亡。因此,既有领导带头冲锋陷阵,又有一大批名师紧紧跟上,使教育质量“接力棒”的成功传递提供了保障。
三、弘扬传统、拓宽领域,不断创新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内容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世界观逐渐形成。西民中从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出发,从知、情、意、行入手,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继承革命传统,让延安精神薪火相传。为了让师生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我们经常组织共产党员、延安精神研究小组成员、班主任到蒙自查尼皮,参观瞻仰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缅怀革命先驱为人民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和丰功伟绩。为了对师生员工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将西一滥泥箐老学校和西一镇黑路丫(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弥勒县委、县人民政府临时所在地)作为西民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清明节,组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重走西山游击革命战争线路,徒步30余里到“教育基地”参观,了解游击时期革命前辈奋斗的事迹,祭扫烈士墓,让青少年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育他们养成自强不息、知难而进、孜孜以求、志存高远的品质,珍惜大好年华,加倍努力学习回报党、国家和人民。每学年对初一学生军训,磨炼意志、增强体魄,进行入学纪律和国防意识教育,对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2、创建“五星级”文明卫生宿舍。“五星”包括:卫生星、纪律星、团结星、文明星、学习星。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并纳入创建“五星级宿舍”活动中。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每天节约一分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做起,养成爱护公物、崇尚节俭的良好风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做人、知荣明耻,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让延安精神走进课堂。首先是政治课教学中增加了延安精神的主题内容;其次是注重德育在各学科的全面渗透,把延安精神渗透到政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第三是举办别开生面的“延安精神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延安精神是长征精神的继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所有革命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延安精神也是与时俱进。
4、开展帮贫济困和感恩教育活动。西民中的学生大多来自高寒山区贫困农民家庭,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农民子弟读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学生为了求知欲望,在学校用开水泡饭、薄衣挡风寒,艰难地度过三年寒窗。学校把扶助贫困学生安心读书完成学业作为办学的着力点之一。在扶贫教育中,首先是共产党员带头,对特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扶贫;其次是全体教职工开展阶段性集中捐助形式;再次是向社会各界倡议援助。从2007年1月至今,学校共筹集资金18.05万元,用于扶助贫困学生。其中,教职工捐资1.8万元,社会各界捐资8.65万元,学校压缩其他开支,节省划拨7.6万元。社会捐资中,昆明邦越培训公司(LP-3)72000元,香港鲍斯高基金会10000元,邵瑞义副主席、上海市离休干部黄宣镇、红河烟厂职工张锡光,每年每人对口扶贫3人,每人500元,计4500元,为特困生解决了燃眉之急。在此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增强忧患意识,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情,感谢社会上所有人的关爱。一是宣读“中考誓言”,向父母、向学校、向老师表决心,用实际行动把感恩之情落实到提高考试成绩上;二是受外界资助的学生,每学期结束时向资助者汇报思想道德表现、家庭和学习成绩进步情况,报答感谢之心;三是探索“感恩”教育的新形式。例如,2007年6月23日,西民中与昆明邦越培训公司LP-3班学员在本校举行“爱心接力,成就梦想”大型感恩教育活动。让受助学生和父母与资助者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激烈的震撼。四是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山区贫困中小学捐资助学,开展“手拉手、心连心”活动。经常组织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到“弥阳敬老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特别是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校师生对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抗震救灾。全校捐资额达47829元,为灾区人民献上爱心。同时免费接收了从四川绵阳市秀水中学的初三学生邓清雯到我校插班就读,为灾区人民提供温暖的港湾。
5、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学校非常重视搜集本地区、本民族,甚至是本校校友在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和目前在校师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先进事迹作为师生学习的榜样,以坚定学生的理想和学习信念。例如东山镇彝族人张冲,从一个山里娃成为抗日名将的故事;革命烈士、彝族阿细人杨治廷在敌人的屠刀下宁死不屈的英勇事迹;西一镇野猪塘村段文奎、大平地村武自立从小在农村边劳动、边放牛、边读书,成为新中国的大学教授的经历整理出来,教育和启迪学生。促使学生认识到:“山区人、农村人也不是傻瓜”,只要善于学习,“山沟里也能飞出金凤凰”的道理,引导他们去掉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与此同时,学校把教职工和学生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大会表扬、橱窗宣传、撰文在报刊登载事迹介绍等形式,树立学习榜样。让大家直观地看到“什么叫严谨治学、诲人不倦”,“什么叫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什么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什么叫助人为乐、不怕脏累、甘为铺路石”……例如,黄向云,一位彝族青年教师,平时不善言辞,“纳于言而敏于行”,当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法分子威胁时,挺身而出,在身遭数刀后仍然与歹徒殊死搏斗。事情发生后,学校立即宣传。他的英勇事迹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的褒奖和赞扬,被红河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红河州见义勇为公民”的称号。
6、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抓死安全责任不放松。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邀请公、检、法、司领导以及县安监局、县交警队、消防队、地震局、气象局领导、专家为师生作法制报告和安全教育。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遏制艾滋”的签名承诺活动,师生参与率达100%。针对目前全国校园安全案例不断出现的状况,把安全教育作为办学的着力点之一,抓死安全责任制不放松。配备学生安全防范知识读本,做到人手一册,做到警钟长鸣,防患未然。成立“创安办”,充实和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食堂管理,定期组织学生对食堂的“食品卫生、饭菜数量和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考评量化结果与奖惩挂钩。在食堂内随时摆放公平称,接受师生的监督。
7、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西民中延安精神研究小组工作计划,重大节日举行庆祝纪念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全校性冬季田径运动会和一次夏季球类运动会,参与人员达100%。让每位学生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发挥特长,向着“更快、更高、更强
”的目标,年年刷新学校记录;每年“建党节”来临之前,都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党在我心中”的征文比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每年元旦来临之际,都举行隆重的辞旧迎新文艺晚会,邀请县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县“关工委”、县老干部文艺队一起同台联欢,充分发挥师生的个性特长,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异彩纷呈、盛况空前。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8、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各族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西山民族中学是名副其实的民族大家庭,师生中有汉、彝、壮、苗、傣、回、白、侗、蒙古、仡佬、哈尼、拉祜等12种民族,145位教职工中少数民族占46%,2860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占61%。学校重视民族教师与汉族教师、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和睦。一是采取了汉族学生与民族学生“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使民族生尽快过语言关,增进相互了解,提高交际能力。二是每年一度中秋节,正是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学校拨出专款给各班师生欢度佳节,让远离父母的民族学生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使师生其乐融融。三是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张贤校长在校本培训中,明确提出了“要建成一支正义之班子和仁义之班子”的目标。“正义”即为讲学习、讲政治、讲原则、讲正气、讲奉献、讲效益。“仁义”即为讲团结诚信、讲理解支持。注重取长补短,促人发展,助人成功。并指出了实现目标的途径:加强道德修养,以德建其威;练就过硬的领导作风和业务素质,以事立其信。推行了“当周校长”负责制,让领导成员轮流值周锻炼,体验“校长”的工作。采取了“指路子、压担子、结对子、搭梯子、建台子”的方法,提高了民族干部和民族教师素质。少数民族教师与多数民族教师之间团结协作,齐头并进,出现了“比、学、赶、帮、超”的态势。彝族女副校长杨凤2006年获“红烟园丁奖”,傣族副校长李华友2006年被评为红河州优秀共产党员,彝族教师高永清、石菊仙先后被评为“弥勒县红烛奖”,彝族教师张碧成2007年被评为红河州优秀教育工作者。四是针对民族学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由本校教科室牵头的《民族学校新课程改革学生适应性研究》被省教科院批准立项。实施两年多来,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考试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四、把延安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挖掘和传承学校文化底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是提升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是一所学校成长进步、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上升到全面优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要素。
1、建成西民中“校史展室”和“党员活动室”。西山民族中学是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于1951年在西一镇滥泥箐村创办的一所民族中学,其目的是为纪念西山人民在解放战争中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让更多的老区各族人民子弟培养成为民族干部和社会建设人才。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励精图治、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已走过了58年的风雨历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传统。为了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和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先后建起了“校史展室”和“党员活动室”。“校史展室”展出了“校园由来”、“领导关怀”、“教师教学”等八大块内容百余幅照片,体现了学校各时期的重大活动;“党员活动室”设置了“学校的总目标”、“做有规定”、“学有榜样”和每个党员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等十大块。并配置了三套电视机、DVD、音箱配套设备和两个微机接收电脑联网的多媒体。同时配备了《井冈山》、《长征》、《八路军》、《新四军》、《大决战》、《延安颂》、《开国领袖毛泽东》等100余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时常为师生放映,为师生进行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教材。西民中党员活动室被中共弥勒县委命名为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
2、让校园每个角落成为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育人场所。学校从校园规划、建筑设计、部局安排入手,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力图使学校的每一面墙、每条标语、每一扇门、每条小路、每条流水、每一棵树、每个角落都具有文化品位,体现人文精神。学校在校园内设置了校园文化长廊,在教学楼墙体显眼处悬挂革命领袖、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画像、生平事迹及其名言警句。在教学楼、食堂、宿舍过道旁张贴了文明礼貌用语等,让学生低头不见抬头见,潜移默化熏陶学生,营造用延安精神育人的氛围。
3、运用教育管理理论,总结提升办学经验,积淀学校文化底蕴。西民中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研究,将教育反思心得体会写出文章物化教研成果。在校长张贤、党总支书记杨学诗的带动下,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老师们结合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张贤校长写的《校长应树立的几个科学发展观》、《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走进名校,探索学校管理的空间》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弥勒教育》、《红河教育》等刊物上;杨学诗书记写的《中考政治答卷反映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课余写作大有裨益》等10多篇论文发表在《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等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对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社会效益。至今,西民中汇编了校刊《扬帆》四期,《教师论文集》3集,汇集各类文章346篇。教师所写的论文100多篇被《云南日报》、《云南教育报》、《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充溢着浓厚的学术风气。在基础上汇编了《真抓实干,努力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弘扬延安精神,创办一流学校》等三本专集。分别汇总了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经验特色文章。为积淀学校文化底蕴、传承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加强绿化美化建设,创建州级绿色学校,努力创设具有西民中特色的高品位的花园式学校。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良好的环境有竞争力,良好的环境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良好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张贤校长积极主动联系和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红烟集团等企业的无偿扶助下,把学校东边38亩土地让给西民中,使校园面积达到了138亩。并且根据美学原理,帮助学校修建池塘——学海;兴建田径(绿茵)场、植草种树,硬化道路和建设大门;拆除原来的封闭式围墙,换成花纹型栏杆,成为开放式学校,已投入资金达1600万元。校园内乔木、灌木、花、草、藤互相补充,弯弯曲曲的石板小径盘旋于“学海”周围,穿梭于草坪之间,与小巧玲珑的“小桥流水”互为衬映、相得益彰。如今,当你站在大门外的东边向西望去,恰似“扬帆起航”的建筑形象映入眼帘。前面是一个椭圆形的大池塘,清澈见底,鱼儿蹦跳;后面是宽广的大草坪,绿草茵茵。其间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树木枝繁叶茂,松鼠出没,小鸟鸣叫,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对调节学生心理,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西民中在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群体精神面貌健康向上,德、智、体全面发展。2006—2007连续两年中考高分段人数创全州初中学校第一,沈梦香、李莹中考成绩位居全州第三、四名。在参加省级各科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6人,省级二等奖10人,获州级奖52人。70位学生被分别评为省、州、县“三好学生”和“优干生”;教师参加州、县级课堂技能大讲赛,陈宝艳、张海艳、龚艳、姜雪静、毕芬兰等获得一等奖;教师中,有2人荣获“红烟园丁奖”,有1人获红河州劳动模范,有1人被授予“红河州见义勇为公民”称号,有29人被评为州县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县红烛奖”;学校18年一直保持县文明学校单位称号,2003年评为“红河州文明学校”,今年已申报省级文明学校,并经州级通过评估。学校先后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学校”、“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平安校园”、“红河州消防先进学校”。被授予“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中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县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红河州创建绿色学校”。受到了省州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回首往事,我们坚定踏实、无怨无悔;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创优信念倍增。成绩只属于过去,功劳已成为昨天。延安精神永远是我们办学育人的精神支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克故制胜的法宝。我们要继续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促使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弘扬延安精神 努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弘扬延安精神,推进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
一、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既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体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性质、宗旨和形象的群体精神风貌和道德情操,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的时期。因此,延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此都曾作过精辟的阐述。概括起来,体现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也是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
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延安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追求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作为 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抗 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革命者向往和敬仰的地方,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追求正确的政治方向,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他们在这座革命的大熔炉中,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逐步升华,从而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一生的奋斗 目标。有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了坚定信仰,人们就会有一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英雄气概,有一种以苦为乐的无产阶级的乐观情怀。可以说,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强的革命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它是延安时期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我党开展的延安整风(从I941年5月开始,到1945年4月结束)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经过整风,使党内开始盛行的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流毒在思想上得到清算,全党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经过整风,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增强。也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形成了我党特有的三大优良作风 :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 自我批评。实事求是首先是一种科学精神,它主张靠真理吃饭,靠科学吃饭,而不是靠吓人吃饭,靠迷信吃饭。其次实事求是也是一种实际精神,它反对夸夸其谈,言行不一,主张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产生实效。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和实际精神的统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人格要求。由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于延安精神的各个方面,所以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延安时期,是我党历史上党群关系最密切,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最好的时期之一。无论是党
政工作人员,还是干部、战士,都 自觉地为人民谋利益、办好事,培养了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党领导了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 ;采纳党外人士李鼎铭的意见,实行“精兵简政”;推广刘建章合作社的经验,为人民办实事等等,充分体现了我党时刻关心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思想。正是由于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使党的凝聚力、感召力不断增强,从而实现了延安时期党的空前团结与统一的局面,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深厚基础,直到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因此,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成为党领导革命事业蒸蒸日上的根本原因。它既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核心。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战胜困难、求得胜利的一件重要法宝。延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扫荡”和蒋介石的经济封锁,解放区军民的生活和财政经济遇到了严重困难。在严峻的形势下,党领导广大抗El军民开展了生产自救的大生产运动。他们吃小米,住窑洞,穿补丁衣服,开荒种地,纺纱织布,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和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在实践 中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法宝。
二、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来继承、发展和弘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成为新时期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也是澄清某些误解和怀疑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从发展的过程来讲,延安精神是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人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中,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的精华和结晶,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之所以变得特别重要,是由延安精神本身即延安精神所具有的当代价值所决定的。
延安精神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它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延安精神以延安命名,但不局限于延安。它是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根据地、各解放区的革命精神的总汇。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延安精神形成之后不断引领党和人民前进,同时又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在延安精神之后,又有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这些理论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延安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
第五篇: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主题教育的通知
++++++委员会
关于在卫生系统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主题教育的通知
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总支、支部、各医疗卫生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山阳县委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在全县党组织中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山办字[2011]63号)精神,经卫生局研究决定,在全县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主题教育,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地意义
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
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县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为基本内容的主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通过主题教育开展,让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党性观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科学发展、富民强县的思想基础;不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素质、增强能力;坚持执政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各单位在“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主题教育中要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突出为民服务,努力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二、方式方法
一要加强学习。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和省委署名文章《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积极接受党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执政为民,搞好为民服务和创先争优。重点学习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重大原则和各项基本制度;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学习过程中,每名党员干部必须撰写一
篇学习《党章》或延安精神的心得体会。
二要对照检查。组织党员开展以剖析思想、增强党性、寻找差距、改进工作为主题的党性分析活动,并引导全体党员认真对照《党章》,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实事求是进行自我剖析,从而端正思想、改进工作。
三要明确方向。通过党支部组织,过一次弘扬延安精神专题组织生活。要在学习基础上,对照《党章》和延安精神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组织并积极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虚心检查,全力落实整改意见。
四要建章立制。建立和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认真研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对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和困难党员开展走访慰问和谈心谈话活动,不断弘扬延安精神和革命传统,切实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
三、活动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组织领导,卫生局成立以牛军局长任组长,郑安久书记任副组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总支、支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把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主题教育作为今年党建工作一项主要任务,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二要增强舆论宣传。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主题教育取得的新成绩、带来的新气象,宣传群众的评价和反映,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要强化督促检查。局党委将加强对各单位主题教育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听取意见,积极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要树立宗旨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观念坚持执政为民”主题教育,认真学习领会延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践行延安精神,做增强党性的模范、为民利民的模范、亲民爱民的模范。以各种形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深化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延安精神。
中共山阳县卫生局委员会 山 阳 县 卫 生 局
201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