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2014届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试题选编1:集合
广东省2014届高三理科数学一轮复习试题选编1:集合一、选择题.(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数学(理)试题)定义全集U的子集M的特征函数为
1,xMfM(x),这里CUM表示集合M在全集U中的补集,已MU,NU,给出以下结0,xCUM
论:①若MN,则对于任意xU,都有fM(x)fN(x);②对于任意xU都有fCUM(x)1fM(x);③对于任意xU,都有fMN(x)fM(x)fN(x);④对于任意xU,都有fMN(x)fM(x)fN(x).则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解析:利用特殊值法进行求解.设U{1,2,3},M{1},N{1,2}对于①有fM(1)1fN(1),fM(2)0fN(2)1,fM(3)fN(3)0可知①正确;对于②有fM(1)1,fM(2)0,fM(3)0,fCUM(1)0,fCUM(2)1,fCUM(3)1可知②正确;对于③有fM(1)1,fM(2)0,fM(3)0,fN(1)1,fN(2)1,fN(3)0,fMN(1)1,fMN(2)0,fMN(3)0可知③正确;(.广东省揭阳市2013届高三3月第一次高考模拟数学(理)试题(含解析))已知集合A{x|ylog2(x1)},()集合B{y|y()x,x0},则AIB=
A.(1,)
【答案】D12B.(1,1)C.(0,)D.(0,1).(广东省韶关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理科)试题(word版))设全集UR,且
Ax|x12,Bx|x26x80,则(CUA)B
A.[1,4)
【答案】C.(2013广东高考数学(理))设集合()B.(2,3)C.(2,3] D.(1,4)Mx|x22x0,xRNx|x22x0,xR,则
MN
A.()B.0 0,2 C.2,0 D.2,0,2
【答案】D;易得
M2,0N0,2,2,0,2,故选,所以MN
D..(广东省揭阳市2013年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理科数学试题)已知全集
U
R,A{x|y,则CUA
A.
()
D.(,0]B.
[0,)
x
B.(,0)C.(0,)
【答案】由210得x0,A[0,),故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设全集UxNx<6,集合*
A1,3,B3,5,则CUAB等于
A.1,4
【答案】B
()
D.1,5
B.2,4 C.2,5
3,7 .(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10月第二次调研考试数学(理)试题)集合M4,5,3m,N9,若MN,则实数m的值为
A.3或1 B.3 C.3或3 D.1【答案】【解析】由MN可知3m9或3m3,故选A..(2009高考(广东理))已知全集U
()
R,集合M{x2x12}和N{xx2k1,k1,2,}
()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1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
A.3个 C.1个
B.2个
D.无穷多个
【答案】【解析】由M{x2x12}得1
1,3,有2个,选 B. x3,则MN.(广东省茂名市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高考模拟数学理试题(WORD版))已知全集UR,则正确表示集合M={0,1,2}和N={x|x2x0}关系的韦恩(Venn)是
【答案】A
10.(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2013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设全集
UR,A{x|x(x3)0},B{x|yln(x1)}则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x|x0}
【答案】C
()
B.{x|3x0} C.{x|3x1}D.{x|x1}
11.(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详解))非空集合G关于运算
满
足:(1)对于任意a、b∈G,都有a⊕b∈G;(2)存在e∈G,使对一切a∈G都有a⊕e=e⊕a=a,则称G关于运算⊕为“融合集”,现在给出集合和运算::
①G={非负整数},为整数的加法;②G={偶数},为整数的乘法;③G={平面向量},为平面向量的加法;④ G={虚数},为复数乘法,其中G为关于运算的“融合集”的个数为()A.1个 B.2个 C.3个D4个 【答案】B12.(广东省珠海市2013届高三9月摸底(一模)考试数学(理)试题)设全集UR,集合(CUA)B= 则集合A{x|x2},B{x|0x5},A.{x|0x2} C.{x|0x2}
【答案】B
()
B.{x|0x2}D.{x|0x2}
13.(广东省深圳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数学理试题(2013深圳二模))已知集合A0,1,满足条件
AB2,0,1,3的集合B共有
A.2个
【答案】D
B.2个
C.3个
D.4个
()
14.(广东省珠海市2013届高三9月摸底(一模)考试数学(理)试题)设U为全集,对集合X、Y,定义运
算“”,满足XY(CUX)Y,则对于任意集合X、Y、Z,X(YZ)
()
A.(XY)(CUZ)B.(XY)(CUZ)C.[(CUX)(CUY)]ZD.(CUX)(CUY)Z
【答案】D15.(广
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WORD版))已知
A x|x24x50 ,B x|x21 ,则AB
A. 1
B. 1 ,1 ,5 C. 1
D. 1 ,1 ,5
()
【答案】【解析】因为A x|x4x50 = 1 ,5 ;B 1 ,1 ,AB
1 故选
C.16.(广东省中山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数学(理)试题)设全集U1,2,3,4,5,6,7,8,集合A{1,2,3,5},B{2,4,6},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
A.2
【答案】B
()
C.
B.4,6
1,3,5 D.4,6,7,8
17.(2013年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一)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Mx|x4||x1|5,Nxax6 ,且MN2,b,则ab
A.6
【答案】B
()
B.7 C.8 D.9
18.(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A{0,1,2,3,4},集合B{x|x2n,nA},则AB
A.{0}
【答案】D
()
C.{2,4}
D.{0,2,4}
B.{0,4}
分析:A{0,1,2,3,4},B{x|x2n,nA}{0,2,4,6,8},AB{0,2,4}
19.(广东省汕头一中
201
3年高三
月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集合Ay|R
ylg,x,xB12,1,1,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2,1B.(CRA)B(,0)C.AB(0,)D.(CRA)B2,1
【答案】D
20.(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1月)调研考试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
A1,1,Bxax10,若BA,则实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
A.1
B.1
()
1 C.1,D.
0,1 D.1,【答案】【解析】a0或1或1.故选
21.(广东省汕头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A{1,3,5},集合B{2,a,b},若A∩B{1,3},则ab的值是
A.10
【答案】C
22.(广东省增城市
2013
()
D.7
B.9 C.
4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数学(理)试题)设集合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集合A{1,2,3},集合B={3,4,5,6}则CuACuB
A.{3}
【答案】B
()
B.{7,8} C.{4,5,6,7,8} D.{1,2,7,8}
23.(广东省汕头市2013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试试题(二)理科数学试卷)
已知集合Mx|y,Nx|3x1,且M,N都是全集U的子集,则右边韦恩图中阴影部分
表示的集合为
A
.x|x1B.x|3x1C
.x|3xD
.x|1x
()
【答案】C
24.(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入学摸底考试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M
{y|yx21,xR},N{x|y,则MN
A.[1,)
【答案】B
()
D.
B
.[ C
.)
25.(2010年高考(广东理))若集合A{x|2x1|},B{x|0x2},则集合AB=()
A.{x|1x1|} C.{x|2x2|}
【答案】
B.{x|2x1|}D.{x|0x1|}
D. AB{x|2x1}{x|0x2}{x|0x1}.26.(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检测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A1,2m,,B3,4,AB1,2,3,4则m
A.0
B.3
【答案】D解析:m3或4
C.4
D.3或4
()
27.(广东省汕头市第四中学2013届高三阶段性联合考试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UR,A{xx25x60},那么CuA
A.{xx2或x3}
【答案】B
28.(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2013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
已知函数f(x)
()
.
B.{x2x3} C{xx
2或
x3}
D.{x2x3}
()
域为M,g(x)ln(1x)的定义域为N,则MN A.x|x1
B.x|x1
C.x|1x1 D.
【解析】Mxx1,Nxx1.故选
C.
29.(广东省潮州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理)试题)已知集合A1,2,m,B3,4,AB1,2,3,4,则m
A.0
【答案】D
二、填空题
()
D.3或4
B.3 C.4
30.(广东省增城市2013届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数学(理)试题)已知非空集合A{xxa,xR},则实
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0,)
第二篇: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法
随着高考日子的临近,高中数学的复习范围广,知识量多。所以令广大考生感到焦虑和枯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法
1.制订一个合理的预习计划。
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仔细揣摩教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玄机,完成课后练习,争取带着疑问入校,激发入校后的求知欲,尽快地让数学成为你的知心朋友。
2.做好新旧知识的对比。
应力求做到新的概念、定理,都要先复习之前高中数学学过的知识,把它贯穿在高中课程中,使新旧知识互相促进,共同巩固,达到知识的深化与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初中阶段感兴趣的高中数学难题,回顾老师扩展的数学知识,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享受攻难克艰的乐趣,感受高中数学的魅力。
3.关注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进一步学习。
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比如:类比法——引导我们探求新知;归纳猜想——我们创新的基石;分类讨论——化难为易的突破口;等价转化——解决问题的桥梁。
如果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话,那么从一开始你就走在了前面。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你比其他同学适应得快,那么无疑你的进步会比别人快,从而形成一个增长的良性循环。
4.高中学习中的常用知识。
如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等,力求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方面恰当进行初中和高中的衔接(都可以在书上或网上找到),同学们要自主学习和思考,做一做相关练习题,打好基础。总之,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希望同学在学习中能够多思考、多总结,达到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必备的能力。
高三数学高效复习方法
高三的课一般有两种形式:复习课和评讲课,到高三所有课都进入复习阶段,通过高中数学复习,学生要能检测出知道什么,哪些还不知道,哪些还不会,因此在复习课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还不懂,增强听课的主动性。现在学生手中都会有一种高中数学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把例题做一遍,做题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
对高中数学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高三数学选择题秒杀法
1.剔除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选择支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2.排除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筛选法(又叫排除法)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或推理运算各项提供的信息或通过特例,对于错误的选项,逐一剔除,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3.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指在处理高考数学选择题问题时,能准确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几何图形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思考,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辅形”,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从而实现化抽象为直观、化直观为精确,并达到简捷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形结合法在解决高考数学选择题问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综合法
当单一的解题方法不能使试题迅速获解时,我们可以将多种方法融为一体,交叉使用,试题便能迎刃而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易找到解题思路时,我们可以从选项里找解题灵感.5.测量法
比如遇到几何选择题求角度的题,如果不会做,或者没时间做,只要你能根据标准图形进行用量角器测量,一般情况下也能做出正确答案,但这种方法一定要确定图示正确且为符合题设的标准图,否则量出来的答案就会出问题。
第三篇:高三理科数学复习备考教学反思1
高三理科数学复习备考教学反思
数学组
蒋世军
今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基本结束,师生苦战数月,有多少辛酸,多少苦楚,成败与得失,即将在高考时得到印证,用高考成绩来说话,这是铁的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故意做作;俗话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管是怎样的学生,教师在高考面前,把点点滴滴工作做好了,把教学过程做实了,复习过程中,注意了每个细节,学生心中有底,教师心中有谱,学生走进考场,自然是功到自然成,一切随心所欲,顺理成章。今年我任教高三理科0907班和0912班两个C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就我今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的过程反思如下: 一.成功的做法及过程。
1.第一轮复习我借助课堂新坐标复习资料和复习课件,把各知识点逐个理清。在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工作完成后,备课组精选了高三备考复习一轮资料,资料选得非常好,是由王广祥主编的《课堂新坐标高考大一轮361全程复习》该书是名校名师联袂打造,央视上榜推荐品牌,各章节分布有考纲传真,考点梳理,思考感悟,学情自测,课堂典例互动,高考考向,延伸探究,变式训练,方法总结,高考命题透视,考题印证,阅卷心语,现场体验,课时智能训练等。在一轮复习中,我充分该复习资料,和学生一道,把各章的知识点及考点逐个理清,逐个完成各章节考点梳理,课堂典例互动等内容,认真扎实督促学生完成每节的课时智能训练,不留参考答案给学生,否则训练无任何效果;对学生的训练作业,严格要求,按时完成,对作业中的典型问题,逐个解决,不留任何一个疑点,扫清一切障碍。
2.在学生进入高三前,我把近两年高考理科数学常考公式及结论,花了两天时间总结打印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平时课余学习中逐条理解记住,以便于学生在每次周考、月考及平时训练中能灵活运用。
2.我把重要的知识板块中的一些小结论,总结打印给学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以便学生在每次考试中能信手拈来,不用再花时间去推敲一番,多花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
3.二轮复习中,我重点抓住C班学生做好小题训练,提高解题速度,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因为每年的高考题中有百分之六十的基础题,共90分左右。学生把这部分题做好了,则学生的高考数学就成功了一半。
3.我通过认真研究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发现湖南省高考近两年理科卷中的17题为解三角形或三角函数题,18题为概率题,19题为立体几何题,20题为函数应用题,各题均为12分;所以在三轮复习中,我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知识板块进行了专题讲座,并且精选部分习题进行了足够的强化训练;这样能使学生在后来的每次综合测试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效果较为显著。
4.规范答题卡填涂,规范解答题作答训练,使学生在考试中避免丢分。复习中我认真分析解答题中的书写格式,高考阅卷的分步计分及采分点,让学生在考试中通过规范解题,在高考网上评卷时,能取得各题最大限度的分值。二. 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反思及今后的对策:
反思今年高考备考过程,我认为今年的复习中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在去年的暑假一个月,我应发放备课组所订资料中的阶段性测试卷给学生回家练习,巩固刚刚从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的知识点,也有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2.从高二第一个学期就开始做的《小题狂做》未能督促学生全部完成,而只是完
成其中的大部分;这是因为在高二要完成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当然应该恰当安排才好。
3.不应在去年暑假发复习资料中的课时智能训练给学生做。因为部分学生在假期不是认真去做,而是应付老师检查而抄了相当一部分习题的答案。造成高三第一轮复习时很多学生该做的作业不去做,而是拿暑假抄答案后的习题交来应付作业,所以训练的效果被削弱。
综合上述的几种情况,今后的对策是:
其一,学生进入高二到高三,教师要恰当安排复习资料,特别是练习卷的使用,这样避免后来复习中产生的负面效应。
其二,从进入高二起,特别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把学生的数学基础打好,使学生越学越有信心。
其三,要关心爱护学生,走近学生,把他们从心里上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这样让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其四,多花时间注重尖子生的培养,关心他们数学解题能力和成绩提高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全面发展。
其五,要扶持差生,利用木桶子理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总之,谋事在教师,成事在学生;只有学生成功了,才有教师的辉煌!
2012-06-05 2
第四篇:高三数学(理科)二轮复习-不等式
2014届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
第3讲 不等式
一、本章知识结构:
实数的性质
二、高考要求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证明。
(2)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3)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掌握某些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5)理解不等式|a|﹣|b| ≤|a+b|≤|a| +|b|。
三、热点分析
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设问方式不断创新.重点考查四种题型:解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涉及不等式应用题,涉及不等式的综合题,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在课时和知识点中的比例.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常考常新,创意不断,设问方式不断创新,图表信息题,多选型填空题等情景新颖的题型受到命题者的青眯,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2.突出重点,综合考查,在知识与方法的交汇点处设计命题,在不等式问题中蕴含着丰富的函数思想,不等式又为研究函数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不等式与函数既是知识的结合点,又是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交汇点,因而在历年高考题中始终是重中之重.在全面考查函数与不等式基础知识的同时,将不等式的重点知识以及其他知识有机结合,进行综合考查,强调知识的综合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大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力度,是高考对不等式考查的又一新特点.3.加大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力度,充分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命题方向.由于代数推理没有几何图形作依托,因而更能检测出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层次.这类代数推理问题常以高中代数的主体内容——函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及其交叉综合部分为知识背景,并与高等数学知识及思想方法相衔接,立意新颖,抽象程度高,有利于高考选拔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不等式的考查更能体现出高观点、低设问、深入浅出的特点,考查容量之大、功能之多、能力要求之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4.突出不等式的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借助不等式来考查学生的应用意识.不等式部分的内容是高考较为稳定的一个热点,考查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证明、解法及最值方面的应用。高考试题中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不等式与函数、数列、几何、导数,实际应用等有关内容综合在一起的综合试题多,单独考查不等式的试题题量很少。
第1页(共6页)
(2)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中均有各种类型不等式题,特别是应用题和压轴题几乎都与不等式有关。
(3)不等式的证明考得比得频繁,所涉及的方法主要是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而放缩法作为一种辅助方法不容忽视。
四、典型例题
不等式的解法
【例1】 解不等式: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a
1a x
2(a1)x(2a)
>0,即[(a-1)x+(2-a)](x-2)>0.x2
当a>1时,原不等式与(x-
a2a2a2)(x-2)>0同解.若≥2,即0≤a<1时,原不等式无解;若a1a1a
1a2)∪(2,+∞).a1
<2,即a<0或a>1,于是a>1时原不等式的解为(-∞,当a<1时,若a<0,解集为(a2a2,2);若0<a<1,解集为(2,)a1a1
综上所述:当a>1时解集为(-∞,a2a2)∪(2,+∞);当0<a<1时,解集为(2,); a1a1
a2,2).a1
当a=0时,解集为;当a<0时,解集为(【例2】 设不等式x2-2ax+a+2≤0的解集为M,如果M[1,4],求实数a的取值
范围.解:M[1,4]有n种情况:其一是M=,此时Δ<0;其二是M≠,此时Δ>0,分三种情况计算a的取值范围.设f(x)=x2 -2ax+a+2,有Δ=(-2a)2-(4a+2)=4(a2-a-2)
(1)当Δ<0时,-1<a<2,M=
[1,4](2)当Δ=0时,a=-1或2.当a=-1时M={-1}[1,4];当a=2时,m={2}[1,4].(3)当Δ>0时,a<-1或a>2.设方程f(x)=0的两根x1,x2,且x1<x2,a30
f(1)0,且f(4)018187a0
那么M=[x1,x2],M[1,4]1≤x1<x2≤4即,解得:2<a<,71a4,且0a0
a1或a2
∴M[1,4]时,a的取值范围是(-1,18).7
不等式的证明
【例1】 已知a2,求证:loga1alogaa1 解1:loga1alogaa1
1logaa1logaa11
. logaa1
logaa1logaa1因为a2,所以,logaa10,logaa10,所以,logaa1logaa1
logaa1logaa12
loga
a
1
loga
a
1
所以,loga1alogaa10,命题得证.
【例2】 已知a>0,b>0,且a+b=1。求证:(a+
2511)(b+)≥.ab
4证:(分析综合法):欲证原式,即证4(ab)2+4(a2+b2)-25ab+4≥0,即证4(ab)2-33(ab)+8≥0,即证ab≤
或ab≥8.∵a>0,b>0,a+b=1,∴ab≥8不可能成立∵1=a+b≥2ab,∴ab≤,从而得证.44
1213
1n
2n(n∈N)
*
【例3】 证明不等式1
证法一:(1)当n等于1时,不等式左端等于1,右端等于2,所以不等式成立;(2)假设n=k(k≥1)时,不等式成立,即1+
121
1<2k,则1
3
1k1
2k
1k1
2k(k1)1
k1
k(k1)1
k1
121
2k1,1∴当n=k+1时,不等式成立.综合(1)、(2)得:当n∈N*时,都有1+另从k到k+1时的证明还有下列证法:
<2n.2(k1)12k(k1)k2(k1)(k1)(kk1)20,2k(k1)12(k1),k10,2k又如:2k12k
2k
1k
12k1.1k1
2k1.
1k1,2k1k
2k1k1
证法二:对任意k∈N*,都有:
2(kk1),kkk1
因此122(21)2(2)2(nn1)2n.2nk1
概念、方法、题型、易误点及应试技巧总结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ab,cd,则acbd(若ab,cd,则acbd),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
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但不能相乘:若
ab0,cd0,则acbd(若ab0,0cd,则
ab
; )
cd
nn
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若ab0,则a
b
4.若ab0,ab,则
1;若ab0,ab,则。如 abab
(1)对于实数a,b,c中,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ab,则acbc;②若acbc,则ab;③若ab0,则aabb;④若ab0,则⑤若ab0,则
; ab
ba
;⑥若ab0,则ab; ab
ab11
⑦若cab0,则;⑧若ab,,则a0,b0。
cacbab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答:②③⑥⑦⑧);
(2)已知1xy1,1xy3,则3xy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13xy7);(3)已知abc,且abc0,则
1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2,)
2a
二.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 3.分析法; 4.平方法;
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如
1t
1的大小 logat和loga
21t11t1
(答:当a1时,logatloga(t1时取等号);当0a1时,logatloga(t1
2222
(1)设a0且a1,t0,比较时取等号));
1a24a2
(2)设a2,pa,q2,试比较p,q的大小(答:pq);
a2
(3)比较1+logx3与2logx2(x0且x1)的大小
4(答:当0x1或x时,1+logx3>2logx2;当1x时,1+logx3<2logx2;当x
3时,1+logx3=2logx2)
三.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这17
字方针。如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21
A、yx的最小值是2B、y的最小值是
2x4
4C、y23x(x
0)的最大值是2D、y23x(x
0)的最小值是2C);
xx
xy
(2)若x2y1,则24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
1(3)正数x,y满足x2y1,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3;
xy
4.常用不等式有:(1
(2)(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222
2a、b、cR,abcabbcca(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3)若ab0,m0,则
bbm
(糖水的浓度问题)。如
aam
如果正数a、b满足abab3,则a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答:9,)
五.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和放缩法(比较法的步骤是:作差(商)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通分等手段变形判断符号或与1的大小,然后作出结论。).11111112 nn1n(n1)nn(n1)n
1n
22222
2如(1)已知abc,求证:abbccaabbcca ;
222222
(2)已知a,b,cR,求证:abbccaabc(abc);
xy11
(3)已知a,b,x,yR,且,xy,求证:;
xaybab
abbcca
(4)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lglglglgalgblgc;
22222222
2(5)已知a,b,cR,求证:abbccaabc(abc);
常用的放缩技巧有:
*
(6)若n
N(n
1)
n;
|a||b||a||b|
;
|ab||ab|
1(8)求证:12222。
23n
(7)已知|a||b|,求证:
六.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标根法:其步骤是:(1)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
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过每一点画曲线;并注意奇穿过偶弹回;(3)根据曲线显现f(x)的符号变化规律,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如
(1)解不等式(x1)(x2)0。(答:{x|x1或x2});
(2)
不等式(x0的解集是____(答:{x|x3或x1});
(3)设函数f(x)、g(x)的定义域都是R,且f(x)0的解集为{x|1x2},g(x)0的解集为,则不等式f(x)g(x)0的解集为______(答:(,1)[2,));
(4)要使满足关于x的不等式2x9xa0(解集非空)的每一个x的值至少满足不等式
x24x30和x26x80中的一个,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7,8
1))8
七.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并将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项的系数为正,最后用标根法求解。解分式不等式时,一般不能去分母,但分母恒为正或恒为负时可去分母。如
(1)解不等式
5x
; 1(答:(1,1)(2,3))
x22x
3axb
0的解集为x
2(2)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为(1,),则关于x的不等式____________(答:(,1)(2,)).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分段讨论法(最后结果应取各段的并集):如解不等式|2
; x|2|x|(答:xR)
(2)利用绝对值的定义;
(3)数形结合;如解不等式|x||x1|3(答:(,1)(2,))(4)两边平方:如
若不等式|3x2||2xa|对xR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答:})
九.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求解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增减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注意:按参数讨论,最后应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但若按未知数讨论,最后应求并集.如
; 1,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a1或0a)
33ax21
(2)解不等式x(aR)(答:a0时,{x|x0};a0时,{x|x或x0};a0
ax1a
时,{x|x0}或x0})
a
(1)若loga
提醒:(1)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的解集,最后务必有集合的形式表示;(2)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往往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如关于x的不等式axb0 的解集为(,1),则不等式
x2
(-1,2))0的解集为__________(答:
axb
十一.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
a、b同号或有0|ab||a||b|||a||b|||ab|; a、b异号或有0|ab||a||b|||a||b|||ab|.如设f(x)xx13,实数a满足|xa|1,求证:|f(x)f(a)|2(|a|1)
十二.不等式的恒成立,能成立,恰成立等问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常应用函数方程思
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也可抓住所给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利用数形结合法)1).恒成立问题
若不等式fxA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fxminA 若不等式fxB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fxmaxB
如(1)设实数x,y满足x(y1)1,当xyc0时,c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1,);
(2)不等式x4x3a对一切实数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_____(答:a1);
2(3)若不等式2x1m(x1)对满足m2的所有m都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答:(
7131,)); 22
(1)n13n
(4)若不等式(1)a2对于任意正整数n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答:[2,));
n2
(5)若不等式x2mx2m10对0x1的所有实数x都成立,求m的取值范围.(答:m)
2).能成立问题
若在区间D上存在实数x使不等式fxA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fxmaxA; 若在区间D上存在实数x使不等式fxB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的fxminB.如
已知不等式x4x3a在实数集R上的解集不是空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____(答:a1)3).恰成立问题
若不等式fxA在区间D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fxA的解集为D; 若不等式fxB在区间D上恰成立, 则等价于不等式fxB的解集为D.
第五篇: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2011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概率统计(附高考预测)
二、重点知识回顾 1.排列与组合
⑪ 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是关于计数的两个基本原理,两者的区别在于分步计数原理和分步有关,分类计数原理与分类有关.⑫ 排列与组合主要研究从一些不同元素中,任取部分或全部元素进行排列或组合,求共有多少种方法的问题.区别排列问题与组合问题要看是否与顺序有关,与顺序有关的属于排列问题,与顺序无关的属于组合问题.⑬ 排列与组合的主要公式 ①排列数公式:(m≤n)
A =n!=n(n―1)(n―2)•…•2•1.②组合数公式:
(m≤n).③组合数性质:①(m≤n).② ③
2.二项式定理 ⑪ 二项式定理
(a +b)n =C an +C an-1b+…+C an-rbr +…+C bn,其中各项系数就是组合数C,展开式共有n+1项,第r+1项是Tr+1 =C an-rbr.⑫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二项展开式的第r+1项Tr+1=C an-rbr(r=0,1,…n)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⑬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①在二项式展开式中,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 = C(r=0,1,2,…,n).②若n是偶数,则中间项(第 项)的二项公式系数最大,其值为C ;若n是奇数,则中间两项(第 项和第 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并且最大,其值为C = C.③所有二项式系数和等于2n,即C +C +C +…+C =2n.④奇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等于偶数项的二项式系数和,即C +C +…=C +C +…=2n―1.3.概率
(1)事件与基本事件:
基本事件:试验中不能再分的最简单的“单位”随机事件;一次试验等可能的产生一个基本事件;任意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试验中的任意事件都可以用基本事件或其和的形式来表示.
(2)频率与概率: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频率往往在概率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而变化,摆动幅度会越来越小.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常数,不随具体的实验次数的变化而变化.
(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 事件 定义 集合角度理解 关系
互斥事件 事件 与 不可能同时发生 两事件交集为空 事件 与 对立,则 与 必为互斥事件; 事件 与 互斥,但不一是对立事件
对立事件 事件 与 不可能同时发生,且必有一个发生 两事件互补
(4)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具有“等可能发生的有限个基本事件”的概率模型.
几何概型: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
两种概型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但古典概型问题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而几何概型问题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无限个.
(5)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
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
两种概型概率的求法都是“求比例”,但具体公式中的分子、分母不同.
(6)概率基本性质与公式 ①事件 的概率 的范围为: .
②互斥事件 与 的概率加法公式: . ③对立事件 与 的概率加法公式: .
(7)如果事件A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则它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是pn(k)= C pk(1―p)n―k.实际上,它就是二项式[(1―p)+p]n的展开式的第k+1项.(8)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
①.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次试验称为n次独立重复试验.注意这里强调了三点:(1)相同条件;(2)多次重复;(3)各次之间相互独立;
②.二项分布的概念:一般地,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设事件A发生的次数为X,在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那么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 .此时称随机变量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并称 为成功概率.
4、统计
(1)三种抽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抽样中选取个体的方法有两种:放回和不放回.我们在抽样调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取.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被抽取样本的总体个数有限.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使抽样便于在实践中操作.它是不放回抽取,这使其具有广泛应用性.每一次抽样时,每个个体等可能的被抽到,保证了抽样方法的公平性.
实施抽样的方法:抽签法:方法简单,易于理解.随机数表法:要理解好随机数表,即表中每个位置上等可能出现0,1,2,…,9这十个数字的数表.随机数表中各个位置上出现各个数字的等可能性,决定了利用随机数表进行抽样时抽取到总体中各个个体序号的等可能性.
②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
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即在将总体中的个体均分后的每一段中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
系统抽样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利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第二步,将总体的编号分段,要确定分段间隔,当(N为总体中的个体数,n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当 不是整数时,通过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使剩下的个体个数N能被n整除,这时 ;第三步,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个体编号,再按事先确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 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编号,将 加上k,得到第3个编号,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③分层抽样
当总体由明显差别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抽样更好地反映总体情况,将总体中各个个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层;在各层中按层在总体中所占比例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的过程可分为四步:第一步,确定样本容量与总体个数的比;第二步,计算出各层需抽取的个体数;第三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在各层中抽取个体;第四步,将各层中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就是所要抽取的样本.
(2)用样本估计总体
样本分布反映了样本在各个范围内取值的概率,我们常常使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来表示相应样本的频率分布,有时也利用茎叶图来描述其分布,然后用样本的频率分布去估计总体分布,总体一定时,样本容量越大,这种估计也就越精确.
①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频率分布时,通常要对给定一组数据进行列表、作图处理.作频率分布表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时要注意方法步骤.画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求全距→决定组距与组数→分组→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
②茎叶图刻画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但数据位数较多时不够方便.
③平均数反映了样本数据的平均水平,而标准差反映了样本数据相对平均数的波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 有时也用标准差的平方———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两者实质上是一样的.
(3)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除了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外,还存在大量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随机性的相关关系.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一元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直线方程就可以根据其部分观测值,获得对这两个变量之间的整体关系的了解.分析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时,我们可根据样本数据散点图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还可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求出回归直线方程.通常我们使用散点图,首先把样本数据表示的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形成散点图.然后从散点图上,我们可以分析出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这些点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那么就说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其对应的方程叫做回归直线方程.在本节要经常与数据打交道,计算量大,因此同学们要学会应用科学计算器.
(4)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
第一步:先把数据制成表,从表中计算出 ;
第二步:计算回归系数的a,b,公式为
第三步:写出回归直线方程 .(4)独立性检验
① 列联表:列出的两个分类变量 和,它们的取值分别为 和 的样本频数表称为 列联表1 分类 1 2 总计 1 2
总计
构造随机变量(其中)
得到 的观察值 常与以下几个临界值加以比较:
如果,就有 的把握因为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系; 如果
就有 的把握因为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系; 如果
就有 的把握因为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系;
如果低于,就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变量 和 是有关系.
②三维柱形图:如果列联表1的三维柱形图如下图
由各小柱形表示的频数可见,对角线上的频数的积的差的绝对值
较大,说明两分类变量 和 是有关的,否则的话是无关的.
重点:一方面考察对角线频数之差,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供了构造随机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思路方法。
③二维条形图(相应于上面的三维柱形图而画)
由深、浅染色的高可见两种情况下所占比例,由数据可知 要比 小得多,由于差距较大,因此,说明两分类变量 和 有关系的可能性较大,两个比值相差越大两分类变量 和 有关的可能性也越的.否则是无关系的.
重点:通过图形以及所占比例直观地粗略地观察是否有关,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提供了构造随机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
④等高条形图(相应于上面的条形图而画)
由深、浅染色的高可见两种情况下的百分比;另一方面,数据
要比 小得多,因此,说明两分类变量 和 有关系的可能性较大,否则是无关系的.
重点:直观地看出在两类分类变量频数相等的情况下,各部分所占的比例情况,是在图2的基础上换一个角度来理解。
三、考点剖析 考点一:排列组合 【方法解读】
1、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思路:
① 将具体问题抽象为排列组合问题,是解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关键一步 ② 对“组合数”恰当的分类计算是解组合题的常用方法;
③ 是用“直接法”还是用“间接法”解组合题,其前提是“正难则反”;
2、解排列组合题的基本方法:
(1)优限法:元素分析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 位置优先法:先考虑有限制条件的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2)排异法:对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先从总体考虑,再把不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去掉。(3)分类处理: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类,再由分类计数原理得出结论;注意:分类不重复不遗漏。
(4)分步处理:对某些问题总体不好解决时,常常分成若干步,再由分步计数原理解决;在解题过程中,常常要既要分类,以要分步,其原则是先分类,再分步。
(5)插空法:某些元素不能相邻或某些元素要在某特殊位置时可采用插空法,即先安排好没有限制元条件的元素,然后再把有限制条件的元素按要求插入排好的元素之间。
(6)捆绑法:把相邻的若干个特殊元素“捆绑”为一个大元素,然后再与其余“普通元素”全排列,最后再“松绑”,将特殊元素在这些位置上全排列。
(7)穷举法:将所有满足题设条件的排列与组合逐一列举出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方法数比较少的问题。
【命题规律】排列组合的知识在高考中经常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难度属中等。例
1、(2008安徽理)12名同学合影,站成前排4人后排8人,现摄影师要从后排8人中抽2人调整到前排,若其他人的相对顺序不变,则不同调整方法的总数是()A.
B.
C. D.
解:从后排8人中选2人共 种选法,这2人插入前排4人中且保证前排人的顺序不变,则先从4人中的5个空挡插入一人,有5种插法;余下的一人则要插入前排5人的空挡,有6种插法,故为 ;综上知选C。
例
2、(2008全国II理)12.如图,一环形花坛分成A、B、C、D四块,现有4种不同的花供选种,要求在每块里种一种花,且相邻的2块种不同的花,则不同的种法种数为(A)96(B)84(C)60(D)48 解:分三类:种两种花有 种种法;种三种花有 种种法;种四种花有 种种法.共有.例
3、(2008陕西省理)16.某地奥运火炬接力传递路线共分6段,传递活动分别由6名火炬手完成.如果第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丙三人中产生,最后一棒火炬手只能从甲、乙两人中产生,则不同的传递方案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解:分两类:第一棒是丙有 ,第一棒是甲、乙中一人有
因此共有方案 种 考点二:二项式定理
【内容解读】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1、求二项展开式中的指定项问题:方法主要是运用二项式展开的通项公式;
2、求二项展开式中的多个系数的和:此类问题多用赋值法;要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区别; 【命题规律】
历年高考二项式定理的试题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课本例题、习题迁移的改编题,难度不大,重点考查运用二项式定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划分、化归转化等思想方法。为此,只要我们把握住二项式定理及其系数性质,会把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模型问题或方程问题去解决,就可顺利获解。例
4、(2008安徽理)设 则 中奇数的个数为()A.2 B.3 C.4 D.5 解:由题知,逐个验证知,其它为偶数,选A。
例
5、(2008上海理)12.组合数Crn(n>r≥1,n、r∈Z)恒等于()
A.r+1n+1Cr-1n-1 B.(n+1)(r+1)Cr-1n-1 C.nr Cr-1n-1 D.nrCr-1n-1 解:由.例
6、(2008浙江文)(6)在 的展开式中,含 的项的系数是(A)-15(B)85(C)-120(D)274 解:本题可通过选括号(即5个括号中4个提供,其余1个提供常数)的思路来完成。故含 的项的系数为
例
7、(2008重庆文)(10)若(x+)n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则展开式中x4项的系数为
(A)6(B)7(C)8(D)9
解:因为 的展开式中前三项的系数、、成等差数列,所以,即,解得: 或(舍)。令 可得,所以 的系数为,故选B。考点三:概率
【内容解读】概率试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对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事件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发生k次的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和数学期望等内容都进行了考查。掌握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求法。【命题规律】(1)概率统计试题的题量大致为2道,约占全卷总分的6%-10%,试题的难度为中等或中等偏易。
(2)概率统计试题通常是通过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重新组合、变式和拓展,从而加工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这样的试题体现了数学试卷新的设计理念,尊重不同考生群体思维的差异,贴近考生的实际,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精神。
例
8、(2008江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设D是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的区域,E是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D中随意投一点,则落入E中的概率为。
解:如图:区域D表示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内部(含边界),区域E表示单位圆及其内部,因此。
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几何概型,利用面积相比求概率。
例
9、(2008重庆文)(9)从编号为1,2,…,10的10个大小相同的球中任取4个,则所取4个球的最大号码是6的概率为
(A)(B)(C)(D)解:,故选B。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组合的基本知识及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例
10、(2008山东理)在某地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有编号为1,2,3,…,18的18名火炬手.若从中任选3人,则选出的火炬手的编号能组成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的概率为(A)
(B)
(C)
(D)
解:基本事件总数为。
选出火炬手编号为,时,由 可得4种选法;
时,由 可得4种选法; 时,由 可得4种选法。
点评:本题考查古典概型及排列组合问题。
例
11、(2008福建理)(5)某一批花生种子,如果每1粒发牙的概率为 ,那么播下4粒种子恰有2粒发芽的概率是()
A.B.C.D.解:独立重复实验,例
12、(2008陕西省理)某射击测试规则为:每人最多射击3次,击中目标即终止射击,第 次击中目标得 分,3次均未击中目标得0分.已知某射手每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8,其各次射击结果互不影响.
(Ⅰ)求该射手恰好射击两次的概率;
(Ⅱ)该射手的得分记为,求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解:(Ⅰ)设该射手第 次击中目标的事件为,则,.
(Ⅱ)可能取的值为0,1,2,3. 的分布列为
0 1 2 3
0.008 0.032 0.16 0.8 例
13、(2008广东卷17).随机抽取某厂的某种产品200件,经质检,其中有一等品126件、二等品50件、三等品20件、次品4件.已知生产1件一、二、三等品获得的利润分别为6万元、2万元、1万元,而1件次品亏损2万元.设1件产品的利润(单位:万元)为 .
(1)求 的分布列;(2)求1件产品的平均利润(即 的数学期望);
(3)经技术革新后,仍有四个等级的产品,但次品率降为,一等品率提高为 .如果此时要求1件产品的平均利润不小于4.73万元,则三等品率最多是多少? 解: 的所有可能取值有6,2,1,-2;,故 的分布列为: 2 1-2
0.63 0.25 0.1 0.02(2)
(3)设技术革新后的三等品率为,则此时1件产品的平均利润为
依题意,即,解得 所以三等品率最多为
考点四:统计 【内容解读】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的概念,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及步骤.会用三种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会用样本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会利用散点图和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掌握独立性检验的步骤与方法。
【命题规律】(1)概率统计试题的题量大致为2道,约占全卷总分的6%-10%,试题的难度为中等或中等偏易。
(2)概率统计试题通常是通过对课本原题进行改编,通过对基础知识的重新组合、变式和拓展,从而加工为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并赋予时代气息、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这样的试题体现了数学试卷新的设计理念,尊重不同考生群体思维的差异,贴近考生的实际,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精神。
例
14、(2007广东)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x(吨)与相应的生
产能耗Y(吨标准煤)的几组对照数据
y 2.5 3 4 4.5(1)请画出上表数据的散点图;
(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崩最小二乘法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Y=bx+a;
(3)已知该厂技改前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为90吨标准煤.试根据(2)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生产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比技改前降低多少吨标准煤?(参考数值:32.5+43+54+64.5=66.5)解:(1)散点图略.(2), , ,由所提供的公式可得 ,故所求线性回归方程为 10分
(3)吨.例
15、(2008江苏模拟)为了研究某高校大学新生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进校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前4组的频数从左到右依次是等比数列 的前四项,后6组的频数从左到右依次是等差数列 的前六项.(Ⅰ)求等比数列 的通项公式;(Ⅱ)求等差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Ⅲ)若规定视力低于5.0的学生属于近视学生,试估计该校新生的近视率 的大小.解:(I)由题意知:,∵数列 是等比数列,∴公比
∴.(II)∵ =13, ∴,∵数列 是等差数列,∴设数列 公差为,则得,∴ =87,,(III)= ,(或 =)答:估计该校新生近视率为91%.例
16、(2008江苏模拟)某兴趣小组欲研究昼夜温差大小与患感冒人数多少之间的关系,他们分别到气象局与某医院抄录了1至6月份每月10号的昼夜温差情况与因患感冒而就诊的人数,得到如下资料: 日 期 1月10日 2月10日 3月10日 4月10日 5月10日 6月10日 昼夜温差x(°C)10 11 13 12 8 6 就诊人数y(个)22 25 29 26 16 12 该兴趣小组确定的研究方案是:先从这六组数据中选取2组,用剩下的4组数据求线性回归方程,再用被选取的2组数据进行检验.(Ⅰ)求选取的2组数据恰好是相邻两个月的概率;(5分)(Ⅱ)若选取的是1月与6月的两组数据,请根据2至5月份的数据,求出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 ;(6分)(Ⅲ)若由线性回归方程得到的估计数据与所选出的检验数据的误差均不超过2人,则认为得到的线性回归方程是理想的,试问该小组所得线性回归方程是否理想?(3分)(参考公式:)解:(Ⅰ)设抽到相邻两个月的数据为事件A.因为从6组数据中选 取2组数据共有15种情况,每种情况都是等可能出现的 其中,抽到相邻两个月的数据的情况有5种
所以
(Ⅱ)由数据求得
由公式求得
再由
所以 关于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Ⅲ)当 时, , ; 同样, 当 时, ,所以,该小组所得线性回归方程是理想的.四、方法总结与2010年高考预测 1.排列组合应用题的处理方法和策略
⑪ 使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要根据我们完成某件事情时采取的方式而定,分类来完成这件事情时用分类计数原理,分步骤来完成这件事情时用分步计数原理.怎样确定是分类,还是分步骤?“分类”表现为其中任何一类均可独立完成所给事件,而“分步骤”必须把各步骤均完成才能完成所给事情.所以准确理解两个原理的关键在于明确:分类计数原理强调完成一件事情的几类办法互不干扰,彼此之间交集为空集,并集为全集,不论哪一类办法中的哪一种方法都能单独完成事件;分步计数原理强调各步骤缺一不可,需要依次完成所有步骤才能完成事件,步与步之间互不影响,即前一步用什么方法不影响后一步采取什么方法.⑫ 排列与组合定义相近,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与顺序有关.⑬ 复杂的排列问题常常通过试验、画简图、小数字简化等手段使问题直观化,从而寻求解题途径,由于结果的正确性难以直接检验,因而常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来获得检验.⑭ 按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按事件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是处理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要注意题设中“至少”“至多”等限制词的意义.⑮ 处理排列组合的综合性问题,一般思想方法是先选元素(组合),后排列,按元素的性质“分类”和按事件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始终是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通过解题训练要注意积累分类和分步的基本技能.⑯ 在解决排列组合综合性问题时,必须深刻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能够熟练确定——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牢记排列数、组合数计算公式与组合数性质.容易产生的错误是重复和遗漏计数.常见的解题策略有以下几种: ①特殊元素优先安排的策略; ②合理分类与准确分步的策略;
③排列、组合混合问题先选后排的策略; ④正难则反、等价转化的策略; ⑤相邻问题捆绑处理的策略; ⑥不相邻问题插空处理的策略; ⑦定序问题除法处理的策略; ⑧分排问题直排处理的策略;
⑨“小集团”排列问题中先整体后局部的策略; ⑩构造模型的策略.2.二项定理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⑪ 运用二项式定理一定要牢记通项Tr+1 =C an-rbr,注意(a +b)n与(b+a)n虽然相同,但具体到它们展开式的某一项时是不相同的,我们一定要注意顺序问题.另外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与该项的(字母)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只指C,而后者是字母外的部分.⑫ 对于二项式系数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求二项式所有项的系数和,可采用“特殊值取代法”,通常令字母变量的值为1;
②关于组合恒等式的证明,常采用“构造法”——构造函数或构造同一问题的两种算法; ③证明不等式时,应注意运用放缩法.⑬ 求二项展开式中指定的项,通常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r,再求Tr+1,有时还需先求n,再求r,才能求出Tr+1.⑭ 有些三项展开式问题可以变形为二项式问题加以解决;有时也可以通过组合解决,但要注意分类清楚,不重不漏.⑮ 对于二项式系数问题,首先要熟记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其次要掌握赋值法,赋值法是解决二项式系数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⑯近似计算要首先观察精确度,然后选取展开式中若干项.⑰ 用二项式定理证明整除问题,一般将被除式变为有关除式的二项式的形式再展开,常采用“配凑法”“消去法”配合整除的有关知识来解决.3.求事件发生的概率的处理方法和技巧
⑪ 解决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问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基本事件总数和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数,这就需要有较好的排列、组合知识.⑫ 要注意恰有k次发生和指定的k次发生的关系,对独立重复试验来说,前者的概率为C pk(1―p)n―k,后者的概率为pk(1―p)n―k.(3)计算古典概型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把一个事件划分为基本事件的和的形式,以便准确计算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总的基本事件个数;计算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把具体问题(如时间问题等)转化为相应类型的几何概型问题,及准确计算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对应的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
(4)在古典概型问题中,有时需要注意区分试验过程是有序还是无序;在几何概型问题中需注意先判断基本事件是否是“等可能”的.
(5)几何概型中,线段的端点、图形的边框是否包含在事件之内不影响所求结果.
4、关于统计
(1)对简单随机抽样公平性的理解,即每一次抽取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
(2)随机数表产生的随机性.计算器和许多计算机数学软件都能很方便地生成随机数表.
(3)系统抽样中当总体个数N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应注意如何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
(4)用系统抽样法在第一段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因此第一段内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而总体中个体编号也是随机的,所以保证了整个系统抽样的公平性.
(5)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每一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也是相同的.
(6)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已知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各层抽样时,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因此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010高考预测
2010年高考中,本节的内容还是一个重点考查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将越来越重视这部分的内容,排列、组合、概率、统计都将是重点考查内容,至少会考查其中的两种类型。
五、复习建议
1.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排列与排列数、组合与组合数、排列与组合、二项式系数与二项展开式中各项的系数等,应注意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复习中,对于排列组合应用题,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求解,以开阔思维,提高解题能力.3.注意体会解决概率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正向思考时要善于将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解决有些问题时还要学会运用逆向思考的方法.4、注意复习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回归分析方法,独立性检验的方法及其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