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有益探索(范文模版)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有益探索
——贺州市建设五保村的实践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7:19作者:李达球
五保户是农村的一个庞大的特殊困难群体,关心并改善他们的生活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们贺州市委、市政府把兴建五保村,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统一供养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一个有效载体,在全市范围内狠抓五保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民政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
2002年7月初,我市所辖三县一区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一些五保户的住房也受到损坏。在抗灾救灾过程中,我市钟山县在受灾严重、五保老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兴建了6个五保村,对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实行就地集中供养。这些五保村以自我管理为主,村委会协管,村民帮助,民政引导。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民政厅有关领导在对五保村的调研中深刻认识到,这一新的供养模式,使入住老人“离家不离村、离土不离乡”,居有其屋、食有其源、乐有其所,既符合风俗民情习惯,也便于照顾和管理。
为了把这项“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市委从实际出发,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反复进行讨论,确定了全市五保村建设的总目标,即用两年的时间,兴建721个五保村,使全市农村1.8万多名五保老人都住进五保村,全面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公益事业就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完成。为切实抓好五保村建设,市委、市政府一方面加强领导和规划,根据行政村、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和五保老人的现状,精心编制了贺州市五保村两年建设发展的规划图,要求市、县(区)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建;另一方面,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金的落实,是五保村建设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既坚持发挥政府资金主渠道的作用,把五保村建设资金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又充分依靠社会的力量,形成了市县财政出一点儿、争取自治区民政厅资助一点儿、挂村单位帮扶一点儿、社会募捐一点儿的合力,使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典型引路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抓住自治区民政厅在钟山县召开“全区五保村建设现场交流会”的契机,大力推广他们建设五保村的经
验。同时,要求各县(区)都抓好1—2个示范乡镇,每个乡镇抓好2—3个示范村,通过抓示范、树样板,实行“点”、“面”结合,整体联动、整体推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动工兴建五保村611个,占规划建设总数的85%,其中已建成573个,入住530个,安置9635人,大大推进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通过五保村建设,村级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村务工作上了新台阶,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农民的尊老、敬老、爱老意识不断增强,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新型生育观念、生活观念逐渐形成,农民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委书记)
第二篇: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实践性的问题,是需要经过诸多的探索、研究、努力才能有所成效,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而今天我将就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问题结合我们家乡的情况来作一个阐述。
自古以来,想要成大事者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我们家乡,天时、地利已经是存在的现有的因素了,我的家乡在江苏连云港,连云港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很适合耕种,但在人和方面有所欠缺,现在有很多年青一族远离家乡,到外打拼,遗忘了还有自己的家乡等待着他们来建设,来发展,逐渐淡化了同乡情,少了凝聚力,对家乡的热爱逐渐减少,严重影响到家乡的和谐,亲朋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是一个很严肃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对于这些现象我认为可以鼓励家乡的人在家乡拼搏,为家乡做事,想发展自己块的经济,虽然开始可能会很累,也会迷茫,觉得实现目标遥遥无期,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会有所收获。另外,可以让家乡的学子在学业有成时回家乡发展,竞选村官,把在高校学到的先进的知识用于对家乡的建设之中,发展和谐新农村。但是在竞选村官方面也存在者一些弊端,现在的一些村干部大多数都是村里的“老人”,在竞选的时候,有的暗箱操作,有的以利益来拉选票,有的以家庭的背景来获取选票,甚至有的时候村民们根本不知道有选举的事,很少有真正透明的选举。虽然近几年来国家提倡大学生到村里去当村官,但是“强龙压不过地头蛇”,青涩的大学生们说到底是斗不过那些“老人”,要想在村官上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需要更多的支持,那么这是就需要媒体的力量来宣传大学生当村官,来进行透明的政治,在阳光下进行的政治。
在我看来,想要真正的理解“和谐”,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
1、思想
发展党员时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入党要思想上先入党”,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即“要和谐先要在思想上和谐”,只有思想上和谐了,人们会有共同的理念、利益,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作为大学生村官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培养村民的共同意识,不能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而影响到集体的利益,不能因为自己偏误的理解而使小性子,影响村里的和谐,影响整个家乡的和谐。
2、经济
经济发达是社会和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正如俗话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论多么恩爱的夫妻,如果在经济上不富裕的话,也会产生矛盾,出现摩擦甚至于争吵。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村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首先,我们村的领导请来了一些专家,测出我们的土地很适合芦蒿的生长,就组织了一些留守在农村的妇女们从事这方面的事业,这样不仅缓和了一些村民之间的矛盾,也能增加自己的家庭收入,满足了生活所需。另外,我们村也进行了小麦和水稻种植方面的培训,用专家的专业知识来进行耕种,增加了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使得村民们更致力于农事,现在有好多在外打工的人已经回到家乡,进行土地承包事业,这样不仅集中了土地,更利用了多余的人员,调动了村民们从事农事的积极性。村民们有事可做了,就少了一些家长里短的矛盾,有利于乡村的和谐。
3、文化
拥有一份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孟母三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那么在建设和谐农村的问题上,文化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像我们的村里就建造了一个小的图书馆,里面有一些关于党史、党政的书,有关于耕种、培植等技术的书。为了鼓励村民们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村还进行了有奖知识问答;同时,也鼓励村民们参与设计,我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位,去年我的爸爸经过多番的试验、失败、再试验,终于在去年的10月份申请了专利,前几天,我接到了爸爸的电话,说他的专利已经批下来了,这对于我来说十个一很好的消息,同时也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向爸爸靠齐。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我的爸爸与几个伙伴一起研究、商量,虽然会有争执,但到收获的那一刻,脸上那个喜悦、幸福的表情是真实绽放的,鼓励了村民们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发展和谐家乡。
4、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培养村民共同参与的意识,要知道民主政治,关于村里的一些事项和决议,会及时的通知村民,让他们参与到其中,经过共同的努力,同时商量,以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双赢的效果。不能一意孤行,损害村民的利益,影响家乡的和谐。要把村里的事务在阳光下进行,实现透明的政治,建设和谐新农村。
以上,就是我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的理解,虽然语言朴实、简单,但却是我的真情实意;虽然思想可能还不成熟,但却是我真实的阐述;虽然逻辑可能混乱,但却是实际的表白。对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可能与别人不同,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是我的主观意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不能只靠某个人,或者靠做某件事来完成,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把自
第三篇:西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
西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
西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探索
——遵义市余庆县“四在农家”创建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干部群众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建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在于西部农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西部
农村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向现代文明迈进,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重大课题。遵义市余庆县从实际出发,在农村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也为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创建思路的形成余庆县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东南部,是遵义、黔南、黔东南、铜仁四地州市的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1623.7平方公里。2001年,全县农村实现了整体脱贫,但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和落后的习俗成为阻碍建设新农村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余庆县委、县政府在2001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中,派出百余名干部深入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白泥镇满溪村罗家坡村民组、小腮镇哨溪村大屯村民组,这些干部看到,农民成规模地种植红金橘增收致富,硬化庭院和连户路、改水、改灶、改厕,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余庆县委把罗家坡和大屯的经验概括为“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并在全县选点示范。他们制订了每户找准一条致富路,建一幢宽敞的房子,有一套好的家具、家用电器,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八个一工程”,以及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和改厕、改灶、改环境、建文化广播室、建体育娱乐场所等细化指标。罗家坡、大屯、桥底、后坪等试点村寨,在党政干部的积极引导下,用农民的双手和智慧使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改变了面貌,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
余庆县“四在农家”创建思路的形成,有着现实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这种发展思路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余庆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了农村家居环境面貌基本改变、农民精神面貌基本转变。
这种发展思路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余庆县28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80%。在整体脱贫后,农户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收入增长缓慢,多数农户还没有达到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在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阶段后,余庆县把发展重点放在了农村,“四在农家”创建就是该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这种发展思路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践载体。余庆县委和县政府在酝酿出台“四在农家”建设方案时,明确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在实践中,依托村党支部建设,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机统一起来,使这一活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载体。
创建的主要特点
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文明由实践创造并展现一种社会素质,说到底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的本质的展现,人们不同的实践活动创造着不同的文明。余庆县有400余年建县史,一座座山寨,传统文明留存较多,而且惯性很强。如何实现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容回避的问题。余庆县实施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就是推动这一转型的主动抉择。这一举措与其他辅助性措施相互配合、交融演进,正在播洒一团团现代文明的火种。“五通三改三建”虽然侧重的是物质文明建设,但其中渗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从启动到展开都以思想道德建设为精神动力,以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智力支持。“四在农家”既包括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要求,也包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要求,而且也契合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发生了变化。村组道路和通信手段的改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改水、改电等,既促进了生产,又方便了生活。二是农业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大乌江镇的农民长期以手工劳动和自给自足为主,自然经济与半自然经济的比重较大,这使得农民收入的增长极为缓慢。在建设中,他们大力发展庭园经济,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目前,余庆县180个示范点的耕地经营结构调整面达60%以上,庭园经济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创造条件搞多种经营,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特色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深加
第四篇:规范农村建房的有益探索 中国建设报
规范农村建房的有益探索 中国建设报
——江西省宜春市大力开展“三清一控”活动的经验综述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4-05-06 市场六版 ■陈德进 袁新华 宜春市共有乡镇182个,行政村2230个,自然村26121个。据初步统计,2013年底,宜春市农村住房建筑面积为18200万平方米,其中2008年以来,新建房屋建筑面积3200万平方米,增长17.5%。该市农村经济强起来了,房屋做起来了,但村庄环境却越来越差了,普遍呈现“有新房、无新村”、“空闲房、空心村”和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等不和谐现象。基于这样一种背景,宜春市在全市农村范围大力开展“清理农村违法用地、清理农民违规建房、清理非农户籍人员回乡建房、严格控制农民新建住房”的“三清一控”活动,2013年共清查违法用地5152宗,面积75.55万平方米,已处理4603宗;违规建房7327栋,违规建房面积100.68万平方米,已处理6647栋;非农户籍违规建房166栋,违规建房面积6.96万平方米,已处理100栋。为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宜春市“三清一控”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借以与其他城市分享。——编者
形成完整操作模式“堵疏”农房违建
江西省宜春市在深入基层调研、初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操作模式。
把握工作原则,明确清理内容。“三清一控”的目的是全面遏制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秩序和农民建房审批程序,美化村镇人居环境。宜春市在工作中注重把握四个原则:一是依法依规、违法必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清理出的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该罚的罚、该拆的拆。二是尊重历史、区别对待。对个别历史阶段形成的违法建筑,严格把握政策,区别对待,妥善解决。三是既处理事、又处理人。既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严厉查处在执法监管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的行政执法人员和镇村基层干部。四是建章立制、长效管理。注重健全完善土地和规划管理的长效监管机制。“三清一控”清理范围为各县(市、区)辖区内所有乡(镇、场)和近期建设规划区以外涉及农民建房的街道,清理对象是自2008年1月1日(宜春市政府出台《农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十不准”》)以来的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行为。清理内容有五个方面:非法占用、擅自买卖、以租代征等违法用地行为;未按审批内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扩大用地范围等违法用地行为; 1 未取得规划审批手续或未按审批内容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建新未拆旧的“一户多宅”违规建房行为;非农户籍人员擅自占用农村集体土地违规建房行为。
广泛调查摸底,深入查找问题。调查摸底是搞好清理工作的基础。首先,各乡(镇、场)和街道组织各自然村和社区进行全面自查,摸清违法违规用地和建设情况。其次,各乡镇组织得力干部和人员,对照清理内容,逐家逐户、逐栋逐间核实违法违规用地和建房情况,位置、面积、建设过程、手续情况等都要准确无误,并登记造册,形成完整详细的第一手材料。
与此同时,宜春市着力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县(市、区)出动流动宣传车200余台次,在乡镇、行政村悬挂宣传横幅1000余条,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尤其是,还通过移动平台发送短信5万余条,将“三清一控”有关内容、要求和投诉举报电话公布于众,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最后,在摸清基本情况之后,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对乡(镇、场)和街道进行全面复查,弄清违法用地、违规建设行为成因,并逐宗、逐项、逐村进行核准,再汇总上报。市领导小组组织市直有关单位赴各县(市、区)进行抽查,确保数据真实,事实清楚。
科学制订标准,严格处罚到位。依据不同的违法情况,制订了处理标准和措施。对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建房和未按用地审批内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扩大用地范围的,分门别类区分为违法占用基本农田、一般耕地、其他土地等形式,并处每平方米10 30元不等的罚款;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受让集体土地的,处以土地面积每平方米10 50元的罚款。对建制镇管辖规划区内和有关街道范围内未经规划审批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镇规划的农村建房,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影响村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处土建工程造价5% 10%的罚款;未按规划审批内容进行建设的,处土建工程造价3%的罚款。违法建房农户在缴纳相关规费后,依法为其补办建房手续。
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河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占用基本农田、在地质灾害区域建房的,不接受罚款补办手续处理的,依法予以拆除或者没收。对非农户籍人员要求其主动申报,对严重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法行为,由纪检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组织处理。
注重“疏堵”结合,建立长效机制。“三清一控”主要为“堵”,但光“堵”不“疏”,农村无序建房现象不能从源头上遏止,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在“堵”的同时,建立“疏”的机制,尤为重要。
一是强化规划的引领。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完善农民建房管理办法,下发了《宜春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县(市、区)为单位,通 2 过统一招标,确定规划编制队伍,对全市2230个行政村进行规划设计。各地还出台了具体的管理举措,如高安市出台了《农民建房管理补充规定》、奉新县出台了《控制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实施办法》。二是探索宅基地换房路径。在镇村联动范围内的农民,原则上退出宅基地,可以在集镇上置换相应面积集体土地性质的新建住房,或按征地标准予以货币补偿。三是完善审批制度。对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严格按照用地、规划审批程序进行,依法办理国土、规划等许可手续。四是做好技术指导服务。聘请专家进行了农村住宅设计,编印建设图集,由建房农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自行选择建房图纸。
宜春市“三清一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工作中,该市也积累了几点经验体会。
体会一:创新的动力是无限的。“三清一控”关键是创新了体制机制,解决了“有人管事、有钱做事、按制度办事”等问题,通过这种创新,增强了动力,激发了活力。
一是“三所合一”抓管理。整合乡镇管理机构,将土地管理所、规划建设所和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三所合一,作为常设机构,并选配好精干人员,建立好工作制度,落实好经费保障。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基层站所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处理苗头性违法用地和违规建房,使其遏制在萌芽状态。
二是“三位一体”抓规划。实行“市级督导、县级领导、乡级主导”原则,市、县、乡三级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市里对村级规划进行技术指导,县里牵头组织规划编制队伍和评审,乡里负责具体的规划编制工作,把规划编制的各个环节严格落实到位。规划编制经费以县(市、区)财政投入为主,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各地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以奖代补。
三是“三级联动”抓落实。市政府牵头成立工作小组,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农村违法用地的清理指导,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农村违法建房的清理指导,监察部门负责非农户籍人员违反规定回乡建房的清理指导。各县市区组成联合执法组,由政府办(法制办)、国土局、建设局、城管局、公安局、消防大队、广电局等相关单位组成,依法对部分严重违法建房进行拆除。乡镇主动担负起工作主体职责,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强化大局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一抓到底。
体会二:路径的选择事关成败。
路径依赖理论指出,要想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不发生,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找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一户一宅原则,不允许城里人到农村买 3 地建房,坚决禁止“逆城镇化”。“三清一控”工作,符合中央精神,缘于其科学合理的路径。
2012年,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宜春市开展了以高速、国道等主干道沿线村庄为主的秀美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在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农村违规建房大张旗鼓、违法用地层出不穷。市里审时度势、果断出击,以秀美乡村建设为契机,在全市农村范围开展“三清一控”。
2013年6月,宜春市又在“三清一控”基础上,全力推进镇村联动建设发展工作,选取19个示范镇(重点镇),将集镇及其周边1公里左右范围内的村庄纳入镇村联动范围,实行建设联动、发展联动。共涉及联动村96个,联动村庄人口4.3万,面积9016亩。在具体工作中,一是“当县建镇”,把示范镇变成县(市)域副中心,“让集镇变城市”;二是“以联促村”,改善农村环境、改造基础设施、改变面貌,“使农村像城市”;三是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引导农村人口进入集镇,“把农民变市民”,镇村联动建设发展工作已经成为宜春市探索新型城镇发展的新路径。
体会三:群众路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三清一控”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出发点也是为了群众。“清”的是那些损害公共利益、甚至直接侵害他人利益的少数人,保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控”也是为了防止违法用地、违规建设再次发生,实现优化环境与保护资源的双重目标,给人们创造井然有序、洁净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给后辈子孙腾出所剩不多的生存发展空间,从总体上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
正因为此,在工作中也一切依靠群众,从自我清查、群众举报到媒体监督,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让有问题的人主动整改,让知情群众踊跃举报,让媒体积极参与弘扬正能量。在工作开展之初,少数违法违规者出于侥幸心理隐报瞒报,个别乡镇出于工作压力少报漏报。之后市里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向广大群众发送举报告知信息、让媒体赴违法违规现场进行拍摄的方式,消除一些人的侥幸心理,督促乡镇深入扎实做好工作,个别乡镇的清查违法违规数量比刚开始上报的,多出了几十倍。通过这项工作,让我们更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是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和最牢固的执政基础,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第五篇:有益的探索
有益的探索
——对循环大课堂的一点思考
叶嘉风
接触高效课堂模式一说,非自去北门中学观摩现场课始,而是在全国(荆州)新课改经验交流暨高效课堂现场观摩会上。在这次会议上,听取了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的报告《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新突破》;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的报告《循环大课堂模式介绍》;杜郎口中学副校长张代英的报告《杜郎口中学的学校管理与评价机制及“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观摩了一节“271模式”现场英语课,一节“循环大课堂模式”语文现场课。说实话,当我看到会议目标赫然写着:“高效课堂——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时,我是有疑虑的。再者,我对时下流行的模式说,一直不以为然,因为世界多元多变,复杂的精神活动岂可以所谓“模式”范之?终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不过,两天下来,我有了耳目一新之感,有了跃跃一试的冲动。北门中学敢为荆州先,有如“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弃毛笔用钢笔一样,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实行“循环大课堂模式”,课改力度之大令人刮目。我两次去北门中学观摩学习,看到的是生动活泼的课堂,相比传统的做法,那真是另一番“风景”。表面上看,教师的作用似乎淡化了,实则不然:如何依据认知规律编制学案,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都离不开老师的引领,从而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是因为: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都要通过课堂这个形式去体现其价值。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教师教,学生学,也特别关注老师的“教”,我们推举或组织观摩了那么多的优质课,不都是在研究怎么“教”吗?至于学生怎么学,当然也有研究,还不乏很有价值的研究,然而,终是以“教”为出发点来研究“学”的,课改陷于了两难的境地。新课改的先驱者们,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放眼于宏观,着手于微观,重新审视课堂,以“学”为出发点去研究“教”,我认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由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模式。虽然提法各异,其主旨却是一致的,这就是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真正步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才是以人为本呀!
我们不妨看看昌乐二中“271”模式的构成:学习内容上:20%自己学会;70%合作学会;10%老师教会;学生组成上:20%特优生;70%优秀生;10%待优生;学习时间上:预习、展示、反馈(依次“271”)。试想,有了这样的课堂,“解放了”的学生的参与性、投入性、精彩性、深刻性,就可以预期了,说它是高效课堂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这样的课堂改革,既是勇者的探索,也是有益的探索,成功与否,需要决策者的勇气,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在实践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