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萝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广州市萝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穗萝劳社发〔2009〕26号
关于公布校企合作联席会议首批
成员单位的通知
各相关单位: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来,规模不断壮大,经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多次召开校企合作筹备会,与企业、院校座谈,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对区校企合作联席会议组织机构进行了遴选,现将首批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及成员单位公布如下:
一、组织架构
(一)名誉主席
崔仁泉,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石奇珠,广州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萝岗区委副书记、区长
(二)主席
杜丽霞,广州市萝岗区副区长
(三)常务副主席
黄金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四)副主席
李雄慧,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朱 杰,广州开发区技工学校董事长
张玉珠,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副总裁俞仲文,广东岭南教育集团总裁
周艳玲,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高级经理何红俊,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处长潘咏梅,广州顶益食品有限公司人事处长
陈生,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人事、总务部总监李 晖,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黄蓝辉,广东省电子商务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骆子石,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五)秘书处
秘书长:李雄慧,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兼任)副秘书长:王中连,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处处长曾 昱,广州开发区技工学校副校长
秘书处具体成员:区劳动局就业处、区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区就业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区属技工学校工作人员
二、成员单位(附后)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广州市萝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9年12月31日印发
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校企合作成员单位名单
第二篇:广州市萝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广州市萝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校企合作 工作的几点说明
各用人单位:
我局于2009年11月4日印发《关于成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正式确立了区劳动部门主导的校企合作三方机制,得到了区内企业的热烈拥护和认可,基于部分企业对合作平台了解不深,现就有关重要事项说明如下:
一、政府方:政策引导,全力推进
(一)资助及扶持政策
区劳动部门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就校企合作领域制定了《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若干办法》,于日前由区政府正式印发(穗开管办[2009]48号),出台了《广州开发区、萝岗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方案》(穗萝劳社发[2009]9号)。同时拟定的《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技能人才引进、培养、晋升资助和奖励办法》,业经区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区劳动部门通过这一系列的政策旨在引导区域人才引进制度化、规范化,以资助和奖励的方式,助推院校与企业在人才领域的精深合作。
(二)措施
区劳动部门拟于2009年1月5日以论坛形式召开第一届校企合作联席会议,拟邀请区内及周边技术院校20余所,企业120余家,并于论坛现场由企业与院校自主交流供需,签订各种合作协议。校企合作联席会议目前正在吸纳成员单位(见《关于成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成员单位将在最大程度上享受以上政策,且无需任何费用。与此同时,区劳动局将以资金资助方式选址企业或院校建设大型实习或实训基地,带领区内企业赴区外开展招聘活动,开办校企合作网站等等,以多种渠道促进校企合作。
二、企业方:积极加入,吸纳人才
金融危机已消弥,企业用人需求不断扩张,而校企合作平台最为直接最为便利的便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应,因此,企业一方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大量技能人才,缓解用工紧张局面,还可以充分利用院校和政府资源,强化企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和晋升,甚至可以促进企业人才培养订单化,助推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可以定论的是,校企合作这一平台,将大大减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切实保障企业人才需求得到及时供给,全面扩大和延伸技能人才供应链,促进区域技能人才的培养、开发以及晋升。
请各关企业及时填写《关于成立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中的附件2表格,同时以Word文档形式附上企业的简单介绍和用人需求信息,发送至dhb1007@163.com。我局将在校企合作网站
中对外公布这些信息。
与《通知》一并印发的《校企合作三方框架协议》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草拟,业经校企合作联席会议筹备会(2009年12月24日召开,与会共有20所技术院校)讨论通过。如各单位对些《协议》无异议的,可先签署,传真至82112234。
三、院校方:以需求为就业导向,变革人才培养方式
开发区优良产业结构和大量知名企业,为区内及周边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但基于传统的教育和就业模式,这些院校大量毕业生并未与我区企业或产业进行有效对接,经过前期的接洽,区内及周边20余所技术院校,表达了亲身参与我区校企合作平台的强烈愿望,如能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院校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这些院校一年可为我区输送技能人才超过10000人。
校企合作平台将为企业提供更为优质的技能人才,改善企业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引导技术院校教育变革方向,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最终促进我区人力资源跨跃式发展,推动产业更新和升级。
对校企合作领域尚有不明的,请致电:82111770,区劳动局就业促进处。
特此说明。
二○○九年十二月七日
第三篇:关于广州市萝岗区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广州市萝岗区交通状况调查报告
为加快实施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发挥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广州开发区基础上,整合周边农村地区,设立萝岗区,管辖面积393.22平方公里。下辖夏港街、萝岗街、东区街(东区网)、联和街、永和街、九龙镇5街1镇,共30个居委会、28个村委会。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区常住人口23.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8.27万人。流动人口30.1万人。自罗岗镇纳入广州市萝岗区以来,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大量的工厂进驻,密集的外来人员前来务工。正所谓,“路通,则财通”。开发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工厂、各自然村周边进行了道路的规划及建设。现以罗岗社区道路建设为例子,分析该社区辖内的公交状况:
一、罗岗社区交通基本状况
城市建设投入大,转型升级促发展。我区的城建投入从2006年约47亿元,2007年约70亿,2008年约80亿元,到2009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3.22亿元,3年累计约完成财政投资建设资金250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区完成财政投资建设资金400亿元,将比“十五”增长四倍。我区城市建设既有基础设施又有城市功能;既有新区开发又有老区升级;既有生产力创新载体又有环境治理工程的强势推进;科学城的建设也由南向北逐步展开。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建设工作有力地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新城建设速度快,三年建设显成效。萝岗新城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从2007年开始启动建设,我们按照“一年夯实基础开好头、两年强势推进建骨架、三年基本建成出成效”为指导方针,强势推进36个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行政服务中心区、文教园区、总部经济区三个区域。目前已有22个项目相继完成或即将完成,新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其中行政配套建设项目如行政服务中心、凯云楼(会议中心)、凯通楼(市民服务中心)、凯达楼(综合执法大楼)、110社会联动指挥中心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群众办事提供了
良好的平台;经济配套建设项目初露峥嵘:已完成总部经济区建设13.27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11.06万平方米,孵化器38万平方米,完成科技人员公寓项目建设10万多平方米,标准产业单元18万平方米正在加速推进,这些项目的相继完成,为我区经济发展“双提升”创造了优势条件;文体卫及亚运场馆建设高标准推进。其中,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NBA球馆)是华南地区第一个符合NBA标准和AEG最低规格的篮球馆,也是我区城市地标建筑,将大大提升广州大都市形象;广州国际网球中心按照WTA最高赛事国际标准进行建设,并于去年9月成功举办了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广州国际羽毛球培训中心是国际羽联在全世界指定的第二个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场馆,即将投入使用;萝岗中心医院是我区与中山三院合作建设的“三甲”标准医院,即将于年内建成。社区辖内共有主干道开创大道1条,全长3000米,途径的公交汽车有10条线,开创大道为4车道,对车辆的疏导能力强不会造成塞车现象。次干道共有6条,开达路全长1400米,香雪路全长1100 米,玉中路全长全424米,新桂路全长1500米,荔红路二路全长907米,开泰大道2300米。村道共有5条,萝塱路1500米,笃学路1100米,三级地街270米,罗岗公路街264米,萝格路410.荔红路是罗岗社区的中心,随着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和私家车的增长,以及荔红路的餐饮事业、零售的繁华发展圈,导致罗岗社区中心荔红路的交通状况日渐恶化,时常发生机动车拥堵现象,行人、非机动在人行道路上混行,交通状况比较混乱。
二、原因分析
(一)机动车通行能力不足。
荔红路为2车道,外加2米的停车位,影响机动车通行能力。公交车也没有停靠站,由于人车混杂等原因,不愿或者不能进站,只能停在马路中,使后面的车辆不能通行造成塞车。
(二)非法营运现象严重。
五类车(四轮电动车、摩托车、人力三轮车、残疾人车、拼改装报废车)、电动自行车非法营运现象严重,而且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外地出租车、蓝牌面包车,招手即停,特别在荔红路环岛周边各类非法营运车辆停靠等客导致该路段塞车,还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三)道路违章现象较多。
乱靠边停车,阻碍车辆通行,随意调头,胡乱切线,出租车尤为典型;非机动车、行人不遵守交通秩序,随意横穿马路。
(四)缺乏非动车道。
由于没有设置专门非机动车道,导致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困难,逆行车道、走人行道或改走机动车道。
(五)停车位严重不足。
市场、商店周边停车位置不足,没有停车场等配套措施,导致车辆停在马路中间,严重影响车辆通行。
三、对策及建议
(一)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建设港湾式公交车站,减少因公交车进站导致的堵塞。
(二)在马路中间或两边设置护栏。既可防止车辆随意调头,又可防止非机动车和行人随意穿行。由于荔红路是商业街,设置护栏时可多留几个路口,多设置几条人行横道,方便群众过街和购物。
(三)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加大对“五类车”、电动自行车、外地出租车、蓝牌面包车非法营运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同时,加密区内小公交班次,优化公交路线,给群众提供正规、方便的出行和接驳条件。
(四)加强对人行道的管理。根据市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规范经营活动,杜绝乱摆卖行为,避免因摆卖造成交通拥堵。
(五)在荔红路周边设立停车场,解决周边停车难的问题,从而根本上解决上下班高峰期等车问题。
第四篇: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闽劳社文〔2006〕96号
各设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通知的意见》(闽政
[2006]5号)精神,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印发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的通知》要求,我省制定了《福建省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目标任务,抓好组织实施。
二○○六年四月六
日
福建省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劳动保障部《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福建省城镇技能在就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按照省委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需要,通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为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以增强劳动者技能来促进他们更多更好地实现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二)2006至2010年5年内,对42.5万(每年8.5)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包括大中专毕业生、刑释解教人员、随军家属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有机结合,促进技能在就业的长效机制。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三)开展定向培训,突出技能训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拉动力市场需求,引导培训机构开发和设置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专业,密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负责实习指导,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规范要求,在培训中以实用技能为重点,加大操作技能课时比例,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和手段如:日夜校、长短班、送教上门以及远程培训等,满足其不同需要。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建设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
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逐步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提供公共服务。
(四)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各级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对鉴定合格的,按规定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结合生产服务岗位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特点,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工作。
(五)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劳动力生产网络和公告栏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告定点培训机构的名单和培训项目信息。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对下岗失业人员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其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参加培训。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
(六)建立监察评估制度。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应作为在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再就业工作计划之中,提上领导议事日程。对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情况建立阶段性总结制度,每半年和年终各地要将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进展情况(其中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鉴定、技能岗位对接等情况)上报省厅劳动就业中心,省厅就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四、保障措施
(七)加大工作力度,明确目标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在就业培训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专项工作计划,逐级落实目标任务,保证工作切实到位。要将再就业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培训、鉴定等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工作。
(八)广泛发动社会,完善健全社会化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在原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的基础上,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继续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培训能力强、就业效果好的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实施再就业培训的定点机构,并对定点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对原有定点培训机构中不能承担培训任务、弄虚作假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无效的,要取消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
(九)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从各级促进就业在就业资金中切实落实再就业培训补贴资金。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提供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对一些技术技能含量较高的培训专业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公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制定工种)、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申领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解决。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等对在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图画等多种新闻媒体和介质,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制度的培训就业政策,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成功实行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形成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在就业培训的良好局面。
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关注的通知》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十一五”期间战略部署以及劳动保障部《能力促创业计划》的要求,结合我省创业培训实际,制定福建省能力促创业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按照省委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部署,全面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围绕国家发展中小型企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需要,营造为劳动者成功开业和带动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面向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以及社会其他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建立培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长效机制。
二、任务目标
(二)2006至2010年5年内,要对5万(每年一万)有创业愿望或具备开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力争培训结束后3各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以上,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以上,并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至少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成功开业的企业中,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比率达到80%。在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三)实施创业培训,推广典型做法。在定点培训机构中确立一些具有资质,且能够提供创业服务的培训机构,针对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对于有创业意愿但尚未创业的人员,重点开展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基本知识培训,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对于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要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角色扮演、互动教学、创业者现身说法等方式,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手段。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发适用于远程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推广厦门“1+1群”和三明“真情创业”创业培训模式的有效经验做法,积极引进“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四)提供开业指导,帮助创业者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要聘请一批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以及政府政策部门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使其掌握基本的开业技巧,并能运用经营策略和国家有关政策。建立项目资源库,向创业者推荐一批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号的创业项目,指导其制定科学、适用的开业方案,帮助其成功开业。
(五)搞好创业孵化,提高创业者的实际操作能力。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依托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利用部分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设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指导培训机构与项目提供单位共同为缺乏创业经验和经营场地的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帮助其在场(基地)内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开展融资服务,提高创业者的诚信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发放贷款。同时,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业
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加强对贷款申请人的诚信教育,提高其诚实守信、按期还贷意识。跟踪了解资金使用状况,使贷款资金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七)加强跟踪扶持,提高创业者的经营能力。要跟踪了解学员所办企业运营和发展状况,针对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指导。建立创业指导中心或创业者接待中心。充分利用咨询热线或网站,为创业者答疑解惑。为学员建立信息库,包括学员报名情况、培训记录、考核记录、学员创业计划书及专家评审意见、跟踪指导记录、见习记录、学员创业进展情况等。要支持创业学员自发成立创业者联谊会(或协会),加强创业交流,沟通创业信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实现共同发展。
(八)建立检查评估制度。能力促创业计划应作为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烈日在就业工作计划之中,提上领导议事日程。对能力促创业计划情况建立起阶段性总结制度,每半年和年终各地要将创业培训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参加创业培训人员接受创业服务、开业成功率等情况)上报省厅劳动就业中心,省厅对实施情况进定期检查,不断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督促和指导。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切实将其作为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地区实际,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和质量监控,以培训合格率、企业开办率、稳定经营率以及带动就业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科学的创业培训绩效考评体系。SIYB培训重点联系城市厦门、三明要率先在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树立培训品牌、实行能力促创业、创业促就业上做出成绩。
(十)密切部门合作,落实扶持政策。要密切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经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界和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搭建面向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使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时享受到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并从各级再就业培训资金中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培训补贴所需经费。对持《在就业优惠证》人员、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提供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适当提高创业培训补贴标准,用于前期项目征集、中期理论学习和后续跟踪服务。
(十一)建立创业项目库,开发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采取政府开发、社会征集、个人提供、有偿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项目征集。可聘用专业人员,开发一批有市场前景、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经营的创业项目,特别是社区服务业方面的创业项目;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面向社会开展有偿征集创业方案和创业项目;可由自主创业人员个人提供创业项目。项目征集后,组织有关专家或有资质的评估公司,对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论证,将市场前景好、操作性强的创业项目,纳入项目资源库,推荐给创业人员。
(十二)建立和充实专家咨询队伍,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邀请由劳动保障、财政、工商、税务、经贸、银行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成功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大专院校、工商联等社会团体有关专家组成的创业培训专家咨询队伍。一是为学员教授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对学员制定的创业计划书进行论证和评审。二是提供就业政策、开业指导市场分析、项目论证、投资分析、开业策划、营销策划、经营管理、企业理财、房贷融资、政策规定、法律咨询等专业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三是针对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家门诊、上门服务等咨询指导。
(十三)抓好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量。要加强创业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吸收一些有企业管理专业背景和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加入创业培训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开展SIYB培训的地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SIYB师资培训班。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必须取得劳动保障部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办法的教师资格证书。要加强创业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并通过举办专业培训、业务考察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
(十四)树立创业典型,引导全民创业。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络,以及举办创业大会、创业论坛、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创业明星事迹集锦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劳动者创业和就业的政策措施,树立一批在社会上起导向作用的创业标兵。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氛围。通过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创业服务政策,为全省创业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奠定基础。
主题词:劳动 就业 技能 创业 培训 通知
抄送:各设区市劳动就业中心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06年4月7日印发
第五篇: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青劳社〔2009〕69号
青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部分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
定工有关社会保险问题的通知
各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为解决我市部分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社会保险问题,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我市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以下简称超龄固定工),可申请补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一)具有本市户籍;
(二)在我市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工作过并通过劳动部门办理了正式就业手续;
(三)在国发〔1978〕104号文件下发后(1978年6月2日)离开了用人单位;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满十年以上(含军龄等视同工龄);
(五)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一直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
(六)本人已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且未享受定期基本养老待遇。
二、保险补缴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申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超龄固定工,应以本市200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按照28%的比例,一次性补缴四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
经确认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视同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男不满二十五年、女不满二十年的,以本市200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照11%的比例一次补足差额年限(其中,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按各市规定比例补缴)。
三、保险待遇
(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后,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享受基本养老金等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2008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0%;
2、过渡性养老金=2008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0.6×1.4%×确认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
3、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超龄固定工,养老保险待遇从本通知下发之月起发放,以后按政策规定执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使用的退休时间,以本通知下发时间为准。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符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条件的,可从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当月起享受本市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补缴费用不补记个人账户,此前医疗费不予报销。
四、办理程序
(一)符合规定条件的本市超龄固定工,可于每月15日前向户籍所在地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提出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书面申请(《超龄固定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申请表》见附件1),并提供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复印件。
(二)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原件、复印件及个人申请、档案等相关材料报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确认工龄。经审查,材料齐全的,在劳动保险信息系统中确认工龄并存入电子档案,办理退休时直接从电子档案中调取;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说明需补充的材料,并打印《一次性补正材料告知书》。
(三)确认工龄后,街道劳动保障中心携带书面申请、身份证、代发银行存折到所在区(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缴费、打印《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享受养老待遇审查表》(见附件2)及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查手续。其中,胶南市、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莱西市范围内人员由市劳动保险经办机构办理享受养老待遇审查手续。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一年。未参加社会保险、超过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原正式工作人员社会保险问题,参照本通知执行。本办法未涉及的其他问题,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1、《超龄固定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申请表》
2、《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享受养老待遇审查表》
二〇〇九年六月三十日
附件
2原国有、集体企业固定工领取养老待遇审查表
街道劳动保障中心编号:街道劳动保障中心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