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送花礼仪和搭配
花之名花艺
传统送花礼仪和搭配新年(1月1日)要选带有喜庆与欢乐气氛的剑兰、玫瑰、香石竹、兰花、热带兰、小苍兰、仙客来、水仙、蟹爪兰、红掌、金桔、鹤望兰等。
春节(阴历正月初一)要选带有喜庆与欢乐气氛的剑兰、玫瑰、香石竹、兰花、热带兰、小苍兰、仙客来、水仙、蟹爪兰、红掌、金桔、鹤望兰等,具体送哪种还要根据对方爱好和正在开放的应时花而定。
情人节(2月14日)情人节以送红玫瑰的最多,表达专一热烈的情感。给情人送玫瑰以几枝为宜?当然是越多越好,一枝取情有独钟之意,三枝则代表“ 我爱你”,九枝表示“天长地久”„„
情人节不可或缺的,如:百合、郁金香、勿忘我、红掌等等。均可表达深深的爱意!
女孩节(3月3日)女孩节一般送粉色玫瑰或粉色康乃馨,因为粉色代表女性。妇女节(3月8日)妇女节适合送组合花束或花篮。
清明节(4月5日)清明节送黄白菊花或黄白百合、兰花、勿忘我最佳。男孩节(5月5日)男孩节一般送组合的抵花,以黄颜色为主。
护士节(5月12日)护士节送素雅的抵花或花束为宜。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通常以康乃馨代表母亲对子女绵绵不断的感情。送花时既可送单支,也可送数支组成的花束,或抵作成造型优美别致的抵花。红色康乃馨:用来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黄色康乃馨:代表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粉色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美丽年轻
花之名花艺
白色康乃馨:对母亲的怀念
几种颜色组成的康乃馨表示热烈的爱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通常以送黄颜色的玫瑰和百合为主。在有的国家,把黄颜色视为男的。日本,父亲节时必须送白色的玫瑰花,枝数和造型不限。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送黄色菊花、盆栽为好,或组合花篮、花束。教师节(9月10日)教师常被比喻为母亲,可送各色康乃馨。
国庆节(10月1日)国庆节适宜送组合的花篮或花束。
圣诞节(12月25日)通常送一品红、圣诞树、黄颜色百合或红花绿叶组成的花环。
以上是较为传统的一些送花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人们在选择花礼时,早已不拘于以上的形式,而是增添了很多随意性和观赏性,比如情人节时,有些人觉得每年都送红玫瑰比较单一而选择百合或者更多其它的花材,而我们就针对人们的这种心理,在今年的情人节时推出了非常有创意的卡通花束来供顾客选择,虽然价值不菲,依然很受顾客的青睐,有一位歌手就说在我们这找到了独一无二的小熊花束,自己买了一束还帮另外的朋友也订了一束。另外,母亲节时,也有很多人选择用香水百合夹杂一些紫罗兰太阳花粉玫瑰之类的来包装,标准一点也不次于送给情人的。诸如此类的情况在各种节日都有,说明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章来源:花之名花艺成都花店 http://
第二篇:传统婚礼上的礼仪和忌讳
传统婚礼上的礼仪和忌讳
新郎,新娘是婚礼上理所当然的主角,是来宾们目光的焦点,整个婚礼是否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取决于客人对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礼上的礼节是否周全、适当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仪表着装:新婚喜庆,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仪表,可适当化妆,作好发型,保持容光焕发。新郎一般穿西装系领带,新娘一般穿婚纱,并适当佩带项链,耳环等饰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气。
迎宾等客:新郎、新娘应手持鲜花双双立于大门口迎接客人,不可来回走动;客人到来时应热情地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适时地把客人介绍给家中的长辈或其他来宾,然后依长辈或辈份按次序让座,对于客人此时送上的红包,不论礼轻礼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视同仁地致以谢意。敬烟、敬茶时要用双手送上,并为吸烟的长辈或平辈客人点火。
谈话说笑:与长辈交谈要诚恳谦逊,不可高谈阔论,信口开河;与平辈讲话要热情礼貌,注意谦恭;不可无休止地纵声大笑,或沉默寡言;对晚辈要热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发上,更不要高跷二郎腿,站立讲话时,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动或前后左右经常挪动;行走时不要慢慢吞吞,状似散步,但也不要跑来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节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双出双入,最好不要分开单独行动,并且在相互配合方面,应注意礼节,例如:应相互向对方介绍各自的长辈或平辈亲戚,朋友;相伴而行时,双方不要离得太远,但也不要过于亲昵;如有宾客取闹,应相互为对方解围,入座时,应让新娘先坐。
婚宴开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次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顾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饮酒过度,当场醉倒,那就过于失礼,对于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结 婚--典 礼 仪 式:(对新郎新娘、音响师、摄影师、录像师、鞭炮手、献花人、结婚证书、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证婚人、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亲友和嘉宾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礼主席台上就座)
(1)、结婚庆典开始,奏乐,鸣放鞭炮;
(2)、向新郎新娘献花;(3)、证婚人为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并作证婚讲话;(新郎新娘向证婚人鞠躬,证婚人向新郎、新娘颁发结婚证书)(4)、举行拜堂仪式:(一拜高堂;二拜来宾; 三夫妻对拜)
(5)、交换信物;
(6)、喝交杯酒;
(7)、致贺词、答谢词 :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讲话;
致贺词:新郎新娘双方单位领导、双方亲友代表、来宾代表讲话;
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讲话并致答谢词;
新郎新娘讲话;(8)、闹花堂。
举行喜宴
结婚庆典仪式结束,喜庆宴会开始。新亲专有新亲席,新亲席摆在正位。此时新亲上开账礼。席间,乐队演奏,宾朋献歌助兴,厨师给新亲加菜,新亲赏厨师。
喜宴进行期间,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给宾客敬酒、点烟。敬酒时,新郎新娘按长幼顺序先给新亲席敬酒,点烟。给其他宾客敬酒时,如来宾较多,主持人则要求每桌各选一、二个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点烟。新亲和宾客散席后,男方家人在饭店门口送客。
吃团圆饭
宾客走后,新郎一家人团团围住,新娘给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团圆饭。
晚上,洞房里要把从新娘娘家带回的喜蜡点燃,大葱摆上。新郎新娘要吃饺子和面条。饺子叫子孙饺子、面条叫长寿面(也有叫宽心面的)。然后开始闹洞房。闹洞房传统习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婶子等人给新人铺被褥,同时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枣、栗子(意为早生贵子),扔花生(意为姑娘儿子插花生),还有扔大豆(意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为孩子长得结实)。现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戏新郎新娘节目很多,而且花样翻新,妙趣横生。往往闹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饶为止。
婚 礼 注 意 事 项:
1、迎亲人员和迎亲车辆,去时为单数,返回时迎送亲人员和迎送亲车辆为双数(意在成双成对),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时,行车往里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复路线(意在结婚值此一次)。
2、四彩礼挂红包装,斧子、秤砣用红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红腰带时切忌不打结(意在夫妻感情和顺,不结疙瘩)。
4、典礼前,新郎新娘下喜车后喜车花立即拆除(意在结婚坐喜车就这一次)。
5、喜蜡要对灭不要吹灭(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时尽量多抓,但不要抓净(意在把福根给留下)。
7、喜车返回遇喜车、过路口或过桥时,新娘对窗外飞红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附近井盖用红纸遮盖(意在把井盖上了,不能掉井里)。
第三篇:丧葬文体礼仪和格式
1.讣告
讣告,又叫讣闻。它是一种报丧用的文书。一般由死者的亲属或治丧委员会发出。讣告的发出应该在向遗体告别以前,以便死者的亲友及时地做出必要的准备,如送花圈、挽联等。讣告的发布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台、报纸或电台向社会发出。讣告的用语要求准确、简洁、严肃、郑重。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讣告一般分为公告式、一般式以及新闻报导式三种形式。※一般式讣告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在开头一行的中间写“讣告”二字,或在讣告前冠以死者名字,如:×××讣告。字体要略大于正文的字。
(2)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年岁数。终年也有的写为享年,意思是说享受过有生之年。终年则指死时已活到多少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长辈或人们所敬重的老者。终年的用法较广泛,不带有感情色彩。
(3)简介死者生平。这是指死者生前重大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历,并不是履历表的复写。(4)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
(5)署明发讣告的个人或团体的名称,以及发讣告的时间。[例]
讣告
原×××省×××厅厅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 ×月×日下午3点43分逝世,享年78岁。今定于××××年×月×日上午10点在×××火葬场火化,并遵照×××同志的遗愿,一切从简,特此讣告。
×××省×××厅启 ××××年×月×日
讣告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练、严肃、郑重,以体现对死者的哀悼。
现代的书面语与五六十年代前的书面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在应用文体方面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现代书面语要求与口语昼尽量保持一致,文字要写得明白如话,让人一看就懂。另一方面,词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有的是新生的,如“五讲四美”;有的已经陈旧,自然应被淘汰了。如“先考”(已去世的父亲)、“先妣”(已去世的母亲)以及“讳”等字,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考”、“妣”字早被“父”“母”代替。“讳”字就更有封建色彩。在封建社会,臣下不可直呼君王的名字,否则就是犯上。儿女也不可直呼长辈的名字,否则同样是忤逆不孝。“讳”就是“避讳”的意思,在父母的名字前加“讳”。也带有封建礼教的色彩,现在已废除。※公告式讣告
这种形式的讣告比一般式讣告要隆重、庄严得多。这种讣告往往是根据死者的职务、身份,由党和国家或一定级别的机关、团体等作出决定出发的,它往往由公告本身及其他文件(消息)共同组成。事实上,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讣告。在内容上与一般讣告基本无异,但在结构安排上有显著不同。这样做是为了显示其性质的庄严隆重。这类讣告的写法:(1)公布逝世的消息 ①写明“公告“的发出单位名称及“公告”二字,这与“讣告”不同的是,“公告”前冠以单位的名称,而“讣告”前则写的是死者的姓名。
第四篇:电话礼仪和技巧
电话礼仪和技巧
听到电话铃声,应准确迅速地拿起听筒,最好在三声之内接听。若长时间无人接电话或让对方久等是很不礼貌的。随时牢记5W1H技巧(电话记录既要简洁又要完备,有赖于5W1H技巧。)
5W1H是的指:
1When何时
2Who何人
3Where何地
4What何事
5Why为什么
1How如何进行。
秘书要讲究说话用语
说话是一门艺术。俗话说:“会说话的令人笑,不会说话的令人跳。”秘书人员工作在领导中枢,负有沟通上下左右关系的责任,如果说话不讲究艺术,有时会带来不良或严重后果。
一字不当,令客商拂袖而去。
一海外客商到某地某公司商谈合资办厂事宜。公司经理在会客室专候,并准备了烟茶水果。客商进公司大门后,迎候在门厅的公司经理秘书和客商握过手,说:“我们经理在上面(指二楼会客室),他叫你去。”客商一听,当即一愣:他叫我去?我又不是他的下属,凭什么叫我?于是这客商转身,说:“贵公司如有合作诚意,叫你们经理到我住的宾馆去谈吧。”说完拂袖而去。如果那位秘书不说“叫”,而说“请”,情况又会如何呢?
一言不妥,令兄弟单位不悦。
“喂,县统计局吗?我是县委办公室。今年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你们统计出来了吗?”这是某县委办公室一位秘书人员在给县统计局打电话。对方回答统计出来了。这位秘书又说:“我们正在给领导写讲话稿,急等着要这些数字。你给送来吧。”统计局的人听了这话,很不乐意,说:“我们也正忙着,你自己来抄好了。”叭,电话断了。如果那位秘书换一种口气,请求对方给予支持协助,情况又会如何呢?
一语不慎,险致领导失和。
某地党政两位一把手关系原本很好,一度因工作意见分歧产生小不愉快。正巧这时上级来了一个工作检查组,在陪同问题上,书记认为党政一把手有一人陪同就行了,不必两人都去。不料办公室秘书在向政府一把手转达书记意思时,却把话说成:“书记说啦,你去他就不去。”政府一把手听了,心里思忖:我去他就不去,这是什么意思?虽然勉强去了,总认为书记对自己有了成见。幸好这两位一把手以后谈心消除了误会。否则,还不知会〃酿成什么局面。以上种种、只是笔者信手拈来的几则实例。在生活和工作实际中,比这严重的例子还有。比如因谈话不慎造成重大失密,因随意表态造成领导和全局工作被动等等。当然,由于秘书人员“会说话”,使领导意图得以准确顺当贯彻,使左邻右舍关系处得亲密和谐,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由此观之,秘书说话关系甚大,秘书朋友岂可不慎哉!
第五篇:德国礼仪和节日
德语的应用范围
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学的外语(在欧洲第二常被学).在日本,德语而不是拉丁语是医学的术语。
德语是最重要的文化.科学及沟通语言之一,是世界上十大最通用语言之一.超过一亿的人口以德语为母语,是俄语之外在欧洲最通用的母语.在中欧及东欧,德语为地区性的沟通语言也日益重要,在欧盟中,德语是英语和法语以外的最重要语言.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 德国
• 奥地利
• 列支敦士登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官方语言之一:
• 比利时(还有法语和荷兰语)
• 意大利(还有意大利语、法语和斯洛文尼亚语)• 卢森堡(还有卢森堡语和法语)
• 瑞士(还有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少数民族语言(按说的人的多少排列):
• 丹麦
• 法国
• 俄罗斯
• 哈萨克斯坦
• 波兰
• 罗马尼亚
• 多哥
• 纳米比亚
• 巴拉圭
• 匈牙利
• 捷克和斯洛伐克
• 荷兰
• 乌克兰
• 克罗地亚
• 摩尔多亚
• 拉脱维亚
• 爱沙尼亚
• 立陶宛
礼仪举止常识
1.打招呼(Grussformeln):
一 般, 德国人之间很讲究礼貌, 但在学生之间稍为随便一点.见面时说“您好”在德语中一般视时间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 “Guten Morgen”(上午到十二点钟), “Guten Tag”(十二点后到十七点钟, 但在巴伐利亚州人们说“Gruess Gott”或“Servus”), “Guten Abend”(十七点 以后), 学生之间也常说“Hallo”或“Hei”或“Gruess dich”.分别时常说“Auf Wiedersehen”(施瓦本人说“Ade”), 临睡前也可说: “Gute Nacht”.学生之间也爱说“Tschues”或“Tschau”或 “Bis bald/spaeter”等.在德国, 问“Wie geht es Ihnen/dir?”只是在朋友或熟人之间, 被问者可简单说“Danke, gut.” 也可较详细回答.当别人介绍您认识某人时, 您可与其握手并说“Freut mich, Sie kennenzulernen”.同学之间可简单说“Hallo”.假如您为别人作介绍, 可说:“Darf ich vorstellen?Frau Y.” 被介绍的人之间再互相握手打招呼.在路上遇到朋友或熟人也应该问好致意.另外, 在德国 有时陌生人之间也互相打招呼, 如在小路上散步或骑自行车时双方迎面而过时, 或在公共场合上下电梯(楼梯)时, 或进办事机构、诊所等的等候房间时, 以及在宿舍门前遇到邮递员或清洁工人等.假如您在大学或大公司里工作, 应该和所有的同事打招呼.另外, 德国人常用的客套语为“请”, “谢谢”和“对不起”(Bitte!Danke!Verzeihung!).2.握手的礼节(Haendeschuetteln):
在 德国, 人们见面和分别时, 一般伸出右手互相短暂握一下.如果只是路遇, 可只打招呼致意一下, 不必停下来握手.学生之间也常放弃握手.朋友之间见面有时也会先在左脸然后在右脸上吻一下, 但吻手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已几乎见不到.在重要场合如接见或大型晚会上, 只是主办者和部分来宾握手.另外, 作为妇女在人们向她打招呼时不一定非要站起来, 但站起来更有礼貌;而男士在某位女士向他打招呼时一定要站起来.3.怎样称呼对方(Siezen und Duzen):
成年人之间一般要以“您”相称, 并称对方“某某先生”或“某某女士”(“Sie”, “Herr”, “Frau”).德 国与美国不一样, 同事或邻居之间也常常以“您”相称, 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假如对方有教授或博士头衔, 在称呼他们时一定要将其头衔加在姓之前, 如“Herr Professor X”或“Frau Doktor Y”等.只是在亲朋好友之间才以“你”相称.同学之间可以从一开始就以“你”相称.4.养成守时的好习惯(Puenktlichkeit):
德 国人非常看重守时, 不守时是很大的失礼.大学教授和讲师都有固定的答疑时间(Sprechstude), 学生有疑问可以在这个时间内去请教, 如果是特别约定的, 更是不得让教授或讲师等候.一般, 人们都有一本记事本, 上面记着课表和约会等: 哪一天, 几点钟,什么地方, 同什么人, 谈些什么问题等等.只要拿出这个小本翻一下, 就可以知道今天和这个星期要做些什么事情.假如, 确实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赴约, 必须打电话通知对方或请人转告.另外, 有个“大学里的一刻钟”(Akademische Viertel), 这是指在大学里的课程都安排在整点过一刻钟开始(“c.t.”= cum tempore).习惯上, 当人们被邀请去作客时, 也故意在约定的时间稍后几分钟去, 但迟到时间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分钟.注意, 赴约绝对不要提前去.5.邀请客人和作客(Einladungen):
德 国人一般不常邀请人去家中, 不速之客有时会被拒之门外.好朋友之间也得事先打个电话询问对方是否可以接待客人, 这样至少可以让主人有些准备.如果得到邀请, 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 都应该尽快或最晚在二三天内给主人答复.去作客时, 一般给女主人带一 束鲜花, 给小孩买玩具或书, 但一定要撕去价格标签, 并包装好(一般商店都可以帮忙包装).同学之间在学生宿舍请客, 一般带一瓶(葡萄)酒或自己准备的糕点作为饭后甜食总是会受欢迎的.作完客后, 应向主人表示感谢.如果是想邀请别人来作客, 大多在一周前发出邀请,以便双方好作安排.客人来后, 对您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时, 您应感到高兴并感谢对方的称赞.千万不要说中国式的客套话:对不起, 我没有作什么准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6.怎样使用刀叉及用餐习惯:
在德国, 吃饭时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 手腕放在桌子边沿.在喝汤时或吃饭后甜点时, 左手虽然用不上也必须平放在桌上.吃肉时先要把肉切成小块, 咀嚼时不能张开嘴巴.汤勺或叉 子要送到嘴里, 上身要坐直, 略略向桌子前倾, 不可弯到盘子上面去.不要含着满口食物说话.若要回答别人的问题或继续言谈, 请一定先将口中食物咽下再开口.另外, 入座的顺序是首先为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 男士要帮助女士就坐时移动座椅.饭后要将椅子移回原处.7.着装习惯(Kleiderordnung):
在德国, 普通生活中着装并无一定之规, 关键是要整洁和无破损.学生中就更无什么特别讲究, 但不要穿着运动服去上课, 被教授约见时也最好能比平时稍为讲究一点.去剧院或参加较重要的活动一般要西装革履.德国重要节日
按一年中先后顺序排列。
1)Neujahr
新年。一年中的第一天。元月1日。
2)Heilige Drei Könige
圣三王节。元月6日。非全德性节日。
据《旧约全书》的《马太福音》中记载,马利亚在伯利恒生下耶酥时,有三个天文学家按照星星的指引从东方来跪拜耶酥,并且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在公元9世纪,这三个天文学家(也有说是三个智者的)被传为三个国王。
3)Karfreitag
耶酥受难节。耶酥受难周(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五。此节日是为纪念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酥受难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
4)Ostersonntag
复活节星期天。立春后第一个满月后的星期天。
5)Ostermontag
复活节星期一。接着复活节星期天的星期一。
6)Maifeiertag
五一节。
7)Christi Himmelfahrt
耶酥升天节。复活节后第40天。
8)Pfingstsonntag
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第7个星期日。在犹太教是收获感恩节。在基督教为长达50天的复活时期的最后一天,在西方这天是圣灵降临人间和教会形成的节日。
9)Pfingstmontag
圣灵降临节后的星期一。
10)Fronleichnam
基督圣体节。圣灵降临节后的第2个星期四。非全德性节日。
11)Mariä Himmelfahrt
圣母玛利亚升天节。非全德性节日。
12)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德国统一日。10月3日。
13)Reformationstag
宗教改革纪念日。10月31日。非全德性节日。
14)Allerheiligen
(天主教)万圣节。11月1日。非全德性节日。
15)Buß-und Bettag
(基督教)忏悔祈祷日。教会的倒数第二个星期三。非全德性节日。
16)1.Weihnachtstag
第一圣诞节日。12月25日。
17)2.Weihnachtstag
第二圣诞节日。12月26日。
德国重要节日
按一年中先后顺序排列。
1)Neujahr
新年。一年中的第一天。元月1日。
2)Heilige Drei Könige
圣三王节。元月6日。非全德性节日。
据《旧约全书》的《马太福音》中记载,马利亚在伯利恒生下耶酥时,有三个天文学家按照星星的指引从东方来跪拜耶酥,并且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在公元9世纪,这三个天文学家(也有说是三个智者的)被传为三个国王。
3)Karfreitag
耶酥受难节。耶酥受难周(复活节前一周)的星期五。此节日是为纪念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酥受难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
4)Ostersonntag
复活节星期天。立春后第一个满月后的星期天。
5)Ostermontag
复活节星期一。接着复活节星期天的星期一。
6)Maifeiertag
五一节。
7)Christi Himmelfahrt
耶酥升天节。复活节后第40天。
8)Pfingstsonntag
圣灵降临节。复活节后第7个星期日。在犹太教是收获感恩节。在基督教为长达50天的复活时期的最后一天,在西方这天是圣灵降临人间和教会形成的节日。
9)Pfingstmontag
圣灵降临节后的星期一。
10)Fronleichnam
基督圣体节。圣灵降临节后的第2个星期四。非全德性节日。
11)Mariä Himmelfahrt
圣母玛利亚升天节。非全德性节日。
12)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德国统一日。10月3日。
13)Reformationstag
宗教改革纪念日。10月31日。非全德性节日。
14)Allerheiligen
(天主教)万圣节。11月1日。非全德性节日。
15)Buß-und Bettag
(基督教)忏悔祈祷日。教会的倒数第二个星期三。非全德性节日。
16)1.Weihnachtstag
第一圣诞节日。12月25日。
17)2.Weihnachtstag
第二圣诞节日。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