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8:3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的通知

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

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的通知

建办科函[2012]212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12月10日至29日,我部组织对全国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检查。现将《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认真借鉴先进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附件: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一二年四月九日

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12月10日至29日,我部组织了对全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检查。检查范围涵盖了除西藏自治区外的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包括5个计划单列市、26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27个地级城市以及26个县(市),共抽查了917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施工现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发了53份执法建议书。现将检查的主要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评价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围绕国务院明确的工作任务,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技术支撑,加强监督管理,建筑节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根据各地上报的数据汇总,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为95.5%,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3.9亿平方米,可形成1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全国城镇节能建筑

占既有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6%,北京、天津、河北、吉林、上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市)的比例已超过40%。

(二)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截至2011年底,北方15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32亿平方米,已开工未完成的改造面积0.24亿平方米。北京、天津、内蒙古、吉林、山东等5个与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约的重点省(区、市)共计完成改造面积7400万平方米,其中,内蒙古、吉林、山东超额完成年度改造任务。目前,累计实施供热计量改造面积占城镇集中供热居住建筑面积比例超过10%的省份有河北、吉林、青海、天津、黑龙江。

(三)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34000栋,能源审计5300栋,能耗公示6700栋建筑,对2100余栋建筑进行了能耗动态监测。确定了黑龙江、山东、广西和青岛、厦门5个省市作为第四批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确定天津、重庆、深圳3个城市为第一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确定了南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作为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节能改造示范。

(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21.5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2.4亿平方米,光电建筑已建成装机容量达535.6兆瓦。2009年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项目平均开工率超过80%,示范县项目平均开工率超过90%;2010年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的项目平均开工率50%,示范县的项目平均开工率超过55%。

(五)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53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3488万平方米,其中2011年当年有24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达到2500万平方米。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北京等省市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较多,贵州、云南、海南、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尚未开展此项工作。天津市滨海新区、深圳市光明新区、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无锡太湖新城等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2011年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青海、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重庆、湖北、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市),以及深圳、青岛、宁波、厦门、太原、沈阳、哈尔滨、银川、乌鲁木齐、南京、杭州、合肥、武汉、长沙、广州、南宁等城市建筑节能重点工作进展较好,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完善,监督管理比较到位,给予表扬。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一是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都成立了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等省(区、市)政府建立了建筑节能议事协调机制。二是全国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建筑节能管理机制,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内设建筑节能处室。山西、内蒙古、上海等省市成立了专门的建筑节能监管(监察)机构。全国21个省(区、市)、222个地级及副省级城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统一由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

(二)完善法规制度,强化政策激励。一是各地切实加强建筑节能法制化建设,河北、山西、上海、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陕西、青岛、深圳等地制定了专门的建筑节能条例。二是对建筑节能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在北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等方面,省、市两级财政拟安排专项资金超过220亿元与中央财政资金配套,其中,北京、内蒙古、吉林、江苏、青海等地对建筑节能投入力度较大。

(三)健全标准规范,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建筑节能标准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的内容包括了设计、施工、验收、测评标识、节能性能评价、运行管理全过程,指标的要求从节能50%提升到节能65%。北京、天津等市已经开始研究以节能75%为目标的强制性标准,涵盖的内容从新建建筑节能逐步发展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等多方面。二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继续支持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各地在新型建筑节能保温产品及体系、绿色建筑及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研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方面安排科研项目,并组织示范工程,促进成果转化,建筑节能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严格监督管理,逐级目标考核。一是各地在建筑节能质量管理方面,突出工程建设过程控制与产品流通使用环节监管两个重点,完善管理制度与办法,包括规划阶段节能审查、施工图专项设计与审查、节能产品质量认定与备案、节能施工专项资格认证与人员持证上岗、节能工程专项验收、节能建筑测评标识与信息公示等制度,效果明显。二是各地不断强化建筑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省级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与各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签订建筑节能目标责任状,规定建筑节能量化目标,定期督查,按年度进行考核,保障了工作任务的落实。

(五)全面宣传推广,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各地通过主题宣传周、召开交流会与博览会、制作专题节目、组织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以及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相关政策的重要意义,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各级建设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建筑节能培训力度,组织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讲解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有效提升了建筑节能管理、设计、施工、科研等从业人员对建筑节能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地区对建筑节能认识不够,能力建设不足。一是部分地区对建筑节能重视不够,没有纳入政府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节能目标考核体系,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政策不配套,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政策执行及日常管理水平不高。二是对建筑节能投入力度不够,尤其是中央财政大力投入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部分地区没有落实配套资金。

(二)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不到位、监管缺位现象仍然存在。检查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省市缺乏对节能设计专篇的规范性要求及深度规定,施工图节能设计细部处理不够,不能有效指导施工,施工图审查机构节能审查能力严重不足。二是施工组织方

案、监理方案基本照抄范本,普遍缺乏针对性,施工现场随意变更节能设计、偷工减料的现象仍有发生。三是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缺乏对保温材料、门窗、采暖设备等节能关键材料产品的性能检测能力,产品质量监管存在漏洞。

(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仍然艰巨,改造效果不能有效发挥。一是改造任务繁重。考虑用能水平、建筑寿命等因素,北方地区城镇既有居住建筑需要改造的面积约20亿平方米,改造压力较大,同时随着用能水平的提高及改善室内舒适性的需求日益强烈,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压力也日益增大。二是供热计量改革滞后,北方地区城市只有约1/3左右出台了供热计量收费办法。实现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约4.2亿平方米,至少30%以上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后,没有同步实现计量收费,严重影响了节能效果,并影响了企业居民参与节能改造的积极性。三是部分节能改造项目质量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部分完成的改造项目已经出现保温层破损、脱落,供热计量表具安装不到位等情况。

(四)发展绿色建筑的制度措施不落实,进展相对缓慢。一是缺乏对绿色建筑投入产出的科学评价以及社会环境效益的正确认识,只注意了绿色建筑成本增加的一方面(一般增加成本5-10%),忽视了绿色建筑产生的社会环境效益,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二是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针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及经济条件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发展缺乏标准规范的约束和引导。三是绿色建筑配套政策不落实,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尚未出台,缺乏政策引导机制。四是绿色建筑发展能力建设不足,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及技术集成水平低,学科交叉与融合有待深入。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控制增量,严格新建建筑节能管理。一是加快省市县三位一体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建设,将建筑节能监管重心下移,增强市县的监管能力和执行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能力。二是继续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着力抓好施工阶段等薄弱环节以及中小城市等薄弱地区执行标准的监管。做好北方采暖地区以及夏热冬冷地区新颁布建筑节能标准的贯彻实施工作。指导有条件的地区执行更高节能水平的强制性标准。三是贯彻《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启动节能建筑认定工作。全面推行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等制度。

(二)改善存量,提升既有建筑用能效率。一是继续加大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力度。各地要尽快分解改造任务指标,落实改造项目,抓紧实施,力争2012年完成改造面积1.9亿平方米以上。要对节能改造工程设计、施工、选材、验收等环节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切实加强建筑保温工程施工的防火安全管理。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北方采暖地区的新建建筑及完成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应全部实行供热计量收费。二是启动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会同财政部研究制定推进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及财政资金奖励办法。选择有工作基础、地方积极性较高的省市,进行改造试点。三是进一步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力度,扩大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范围。启动和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继续推动“节约型高等学校”建设及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改造示范。

(三)调整结构,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一是推进可再生能源

建筑应用区域示范、城市及县级示范、太阳能屋顶计划等各类示范深入实施。加快单体建筑与太阳能一体设计施工或改造项目。二是鼓励和指导资源条件具备的省(区、市)对符合当地建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进行强制性推广,争取到2015年,太阳能资源三类以上地区。全部出台强制性推广政策。三是加快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在设计、施工、能效检测等各环节的工程建设标准。

(四)转变方式,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一是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研究出台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经济激励政策。二是继续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制(修)订绿色建筑相关工程建设和产品标准。编制绿色建筑区域规划建设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鼓励地方制定更高水平的绿色建筑标准。三是进一步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力度。积极开展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依托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棚户区改造等,启动和实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示范。四是加快绿色建筑相关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及推广力度。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按照我国主要气候分区,加快国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五)完善机制,增强建筑节能综合能力。一是指导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建筑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二是加快完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针对住宅、农村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不同类型建筑,制定修订相关工程建设节能标准,落实建筑节能要求。三是加快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将绿色建筑适用技术集成、新型外墙保温结构体系等共性关键技术作为重点,组织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实施。启动国家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等科研平台建设工作。修订建筑节能推广技术产品目录,引导技术和产业升级。四是加强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效交易等节能新机制。规范和引导科研院所、相关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建筑节能技术研发、前期咨询、后期检测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增强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能力。

(六)加强考核,落实建筑节能目标责任。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二是促成省(区、市)人民政府将建筑节能纳入本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的总体目标,明确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配套措施,落实经济激励政策,并进行考核评价。三是严格实行建筑节能目标考核问责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督察,对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察。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组织开展建筑节能、供热体制改革等工作的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事件。

第二篇:关于开展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

关于开展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

项监督检查的通知

建办科函[2009]99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1月27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9]48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我部定于今年12月上中旬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一)督促各地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国家建筑节能有关规定。

(二)督促各地按要求完成“十一五”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三)总结推广各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检查内容

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专项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建筑节能、供热计量改革及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

(一)建筑节能检查内容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各项规定及有关配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

2、各地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建筑节能“十一五”工作任务情况及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

3、新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重点检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贯彻实施情况。

4、对2008年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下发执法告知书的工程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二)供热计量改革检查内容

1、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有关供热计量的规定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中有关供热计量强制性条款情况。2、2009年出台的有关供热方面的法规、政策、标准以及落实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唐山会议)情况。

3、供热计量价格及收费办法制定和执行情况。

4、新建建筑(含公建、居住)安装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并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工作进展情况。

5、既有建筑(含公建、居住)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工作进展情况。

6、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建立和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机制,实施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工作进展情况。

7、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的完成情况。

8、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保障情况。

9、集中供热单位数量、面积、热源燃料结构、供热能耗及所有制和收费情况。

10、供热安全保障情况(具体措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燃料储备情况等)。

(三)城镇污水处理检查内容

1、各地城镇污水处理的总体情况,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情况。

2、36个重点城市“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工作进展情况。

3、污水处理厂进口处污水COD浓度全年变化及出口处COD浓度全年分布情况。

4、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5、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和再生水利用情况。

6、对2009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季度通报中存在问题的项目及2009运行负荷低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内容

1、《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有关垃圾处理规划、配套政策措施、技术标准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

2、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情况、实际运行情况及垃圾处理收费情况,重点是全国第二次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等级评定复核中未达标设施整改情况。

三、检查时间及组织方式

(一)检查时间:2009年12月上中旬。

(二)检查范围:除四川省、新疆以及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在检查范围之内。受检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以及抽查的各省、自治区的1个地级市、1个县。

(三)组织方式:我部共组成9个检查组进行检查,每个组检查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检查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有关要求

(一)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1、检查组确定各省、自治区接受检查的地级城市及县,并于12月4日前通知相关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2、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真填写《建筑节能基本情况统计表》,并于12月10日前报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3、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汇报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及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4、对于实际工程,地级以上城市检查6个项目(其中:4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6个项目(其中:4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县级城市检查3个项目(其中:1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3个项目(其中:1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各受检城市提供检查范围内的全部项目清单,由检查组抽查。

(二)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

1、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汇报本地区贯彻落实供热计量改革有关法规政策及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工作的总体情况。

2、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提供以下书面汇报材料:

(1)2009年出台的有关供热方面的法规、政策、标准以及落实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唐山会议)情况。

(2)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包括新建建筑安装计量装置和室内温控装置、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安装计量装置和室内温控装置执行情况;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执行情况;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情况;计量热价制定及执行情况;宣传贯彻《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供热计量技术路线执行情况;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热计量收费情况;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利用国家奖励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情况。

(3)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改革进展情况。目前尚未实行热费制度改革的城市要写出专题报告说明情况,由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汇总。

(4)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保障情况。受检城市提供制定并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及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保障情况。

(5)供热设施安全及建立的城市供热保障情况。受检省(自治区)、地级以上城市分别提供供热保障体系、措施、应急预案情况。

(6)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情况。受检的示范城市重点汇报贯彻执行《关于组织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08]58号)情况并提供书面材料。

3、各受检城市提供2009年竣工验收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清单,由检查组抽查。地级以上城市现场检查3个项目(其中:1个公建项目,2个居住项目)的热计量及温控装置安装和热计量收费情况,县检查2个项目(其中:1个公建项目,1个居住项目)的热计量及温控装置安装和热计量收费情况。

4、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分别认真填写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表,于2009年12月4日前报我部城市建设司。

(三)城镇污水处理专项检查

1、贯彻落实国家污染物减排有关要求及工作推进情况,并提供相关书面汇报材料。

2、现场考核项目,地级以上城市检查3个项目(其中:1个在建项目,2个运行项目),县级市或县城检查2个项目(其中:1个在建项目,1个运行项目),无在建项目或项目不足的,可酌情进行调整。

3、对于在建项目,应提供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等相关材料。

(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检查

1、检查组确定各省(自治区)接受检查的地级城市(区)及县,并于12月4日前通知相关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环卫)主管部门。

2、请地级以上城市环卫主管部门填写《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环卫)部门汇总各城市情况并认真填写《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汇总表》,并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环卫)主管部门于2009年12月10日前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汇总表》上报我部城建司。

3、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环卫)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汇报本地区贯彻落实垃圾处理有关规划、配套政策措施及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情况,贯彻执行垃圾处理技术标准情况,落实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经费到帐和垃圾处理收费情况,实际运行中的垃圾处理设施及整改评定复核中未达标设施的情况,并提供相关材料。

五、检查结果处理方式

(一)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1、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本次针对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检查按不同气候区、不同重点专项工作评分并由高到低排序。

2、工程项目。对检查中发现违反《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有关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工程项目,下发执法告知书。

(二)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

1、本次针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的检查评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反馈意见。

2、工程项目。对检查中发现违反《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有关供热计量规定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供热计量技术规程》标准中有关供热计量强制性条款的工程项目,下发执法告知书。

(三)城镇污水处理专项检查

1、对检查情况进行反馈。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督导。

(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检查

1、对检查情况进行反馈。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督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附件下载: 1.建筑节能基本情况统计表

2.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情况专项检查表 3.受检工程一览表 4.受检工程基本情况表

5.公共及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文件检查表 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

7.省、自治区、城市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表 8.省、自治区、城市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评分表 9.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汇总表 10.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表

第三篇:关于开展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

关于开展2009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

查的通知

建办科函[2009]99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www.xiexiebang.com 2009年11月27日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09]48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我部定于今年12月上中旬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目的

(一)督促各地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国家建筑节能有关规定。

(二)督促各地按要求完成“十一五”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三)总结推广各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检查内容

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专项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建筑节能、供热计量改革及城镇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等。

(一)建筑节能检查内容

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各项规定及有关配套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

2、各地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建筑节能“十一五”工作任务情况及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

3、新建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情况,重点检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贯彻实施情况。

4、对2008年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下发执法告知书的工程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二)供热计量改革检查内容

1、贯彻执行《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有关供热计量的规定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中有关供热计量强制性条款情况。2、2009年出台的有关供热方面的法规、政策、标准以及落实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唐山会议)情况。

3、供热计量价格及收费办法制定和执行情况。

4、新建建筑(含公建、居住)安装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并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工作进展情况。

5、既有建筑(含公建、居住)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工作进展情况。

6、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建立和完善供热计量收费机制,实施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工作进展情况。

7、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的完成情况。

8、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保障情况。

9、集中供热单位数量、面积、热源燃料结构、供热能耗及所有制和收费情况。

10、供热安全保障情况(具体措施、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燃料储备情况等)。

(三)城镇污水处理检查内容

1、各地城镇污水处理的总体情况,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情况。2、36个重点城市“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工作进展情况。

3、污水处理厂进口处污水COD浓度全年变化及出口处COD浓度全年分布情况。

4、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

5、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和再生水利用情况。

6、对2009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季度通报中存在问题的项目及2009运行负荷低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

(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检查内容

1、《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有关垃圾处理规划、配套政策措施、技术标准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

2、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情况、实际运行情况及垃圾处理收费情况,重点是全国第二次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等级评定复核中未达标设施整改情况。

三、检查时间及组织方式

(一)检查时间:2009年12月上中旬。

(二)检查范围:除四川省、新疆以及西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在检查范围之内。受检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以及抽查的各省、自治区的1个地级市、1个县。

(三)组织方式:我部共组成9个检查组进行检查,每个组检查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检查的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有关要求

(一)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1、检查组确定各省、自治区接受检查的地级城市及县,并于12月4日前通知相关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2、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认真填写《建筑节能基本情况统计表》,并于12月10日前报我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3、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汇报本地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及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情况,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并提供相关资料。

4、对于实际工程,地级以上城市检查6个项目(其中:4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6个项目(其中:4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县级城市检查3个项目(其中:1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3个项目(其中:1个公共建筑项目,2个居住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各受检城市提供检查范围内的全部项目清单,由检查组抽查。

(二)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

1、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汇报本地区贯彻落实供热计量改革有关法规政策及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工作的总体情况。

2、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提供以下书面汇报材料:

(1)2009年出台的有关供热方面的法规、政策、标准以及落实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唐山会议)情况。

(2)供热计量收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包括新建建筑安装计量装置和室内温控装置、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安装计量装置和室内温控装置执行情况;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执行情况;供热系统节能改造情况;计量热价制定及执行情况;宣传贯彻《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供热计量技术路线执行情况;政府办公楼等公共建筑及居民住宅热计量收费情况;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利用国家奖励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情况。

(3)采暖费“暗补”变“明补”改革进展情况。目前尚未实行热费制度改革的城市要写出专题报告说明情况,由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负责汇总。

(4)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保障情况。受检城市提供制定并完善财政补贴政策及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保障情况。

(5)供热设施安全及建立的城市供热保障情况。受检省(自治区)、地级以上城市分别提供供热保障体系、措施、应急预案情况。

(6)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情况。受检的示范城市重点汇报贯彻执行《关于组织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工作的通知》(建城函[2008]58号)情况并提供书面材料。

3、各受检城市提供2009年竣工验收的新建建筑工程项目清单,由检查组抽查。地级以上城市现场检查3个项目(其中:1个公建项目,2个居住项目)的热计量及温控装置安装和热计量收费情况,县检查2个项目(其中:1个公建项目,1个居住项目)的热计量及温控装置安装和热计量收费情况。

4、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分别认真填写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表,于2009年12月4日前报我部城市建设司。

(三)城镇污水处理专项检查

1、贯彻落实国家污染物减排有关要求及工作推进情况,并提供相关书面汇报材料。

2、现场考核项目,地级以上城市检查3个项目(其中:1个在建项目,2个运行项目),县级市或县城检查2个项目(其中:1个在建项目,1个运行项目),无在建项目或项目不足的,可酌情进行调整。

3、对于在建项目,应提供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等相关材料。

(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检查

1、检查组确定各省(自治区)接受检查的地级城市(区)及县,并于12月4日前通知相关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环卫)主管部门。

2、请地级以上城市环卫主管部门填写《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表》,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环卫)部门汇总各城市情况并认真填写《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汇总表》,并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环卫)主管部门于2009年12月10日前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基本情况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情况汇总表》上报我部城建司。

3、受检省(自治区)和城市的住房城乡建设(环卫)主管部门向检查组汇报本地区贯彻落实垃圾处理有关规划、配套政策措施及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情况,贯彻执行垃圾处理技术标准情况,落实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经费到帐和垃圾处理收费情况,实际运行中的垃圾处理设施及整改评定复核中未达标设施的情况,并提供相关材料。

五、检查结果处理方式

(一)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1、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本次针对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检查按不同气候区、不同重点专项工作评分并由高到低排序。

2、工程项目。对检查中发现违反《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及有关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工程项目,下发执法告知书。

(二)供热计量改革专项检查

1、本次针对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供热主管部门)的检查评分由高到低排序,并反馈意见。

2、工程项目。对检查中发现违反《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中有关供热计量规定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及《供热计量技术规程》标准中有关供热计量强制性条款的工程项目,下发执法告知书。

(三)城镇污水处理专项检查

1、对检查情况进行反馈。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督导。

(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专项检查

1、对检查情况进行反馈。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提出整改措施,并跟踪督导。

附表检查表可从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全国建筑节能检查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部通报全国建筑节能检查情况

全国新增节能建筑14.4亿平方米

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通报2013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显示,2013,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措施,强化技术支撑,加强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方面,2013年,全国新增节能建筑14.4亿平方米,可形成13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88亿平方米,约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30%,共形成80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面,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排2013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1.9亿平方米,截至2013年年底,各地共计完成改造面积2.24亿平方米。

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能源审计1万余栋,能耗公示近9000栋建筑,对5000余栋建筑进行了能耗动态监测。在3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27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4亿平方米,建成及正在建设的光电建筑装机容量达1875兆瓦。

在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1446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6亿平方米,其中2013有70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为8690万平方米。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14.04.25 宗边

第五篇: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附件1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 “十二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建科[2011]194号)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湖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加强政策激励,完善技术标准,强化科技支撑,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目标。到“十二五”期末,通过建筑节能实现节约700万吨标准煤,并形成每年节约3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其中:通过提高建筑能效水平,逐步提升65%节能标准执行率,新建节能 建筑2亿平方米、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形成年节约275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通过加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动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600万平方米,形成年节约4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通过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50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65兆瓦,形成常规能源年替代能力21万吨标准煤。到2015年,全省新型墙体材料产量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比例达85%以上,县级以上城区新型墙材应用率达到90%;继续巩固县级以上城区“禁实”成果,完成100个重点镇“禁实”。

(三)减排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50%,形成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24万吨,氨氮削减能力2万吨。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武汉、宜昌、襄阳、十堰市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在武汉等大中城市推进和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宜昌市率先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全省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单独收运和无害化处理。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内各乡镇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调整优化建设领域发展方式

(四)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我省可持续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将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作为强制性内容。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会同发展 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新开工的八项必要条件,对不符合节能减排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工程建设项目,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得通过施工图审查,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按照“谁审批、谁监督、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按规定予以审批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推进新型墙材及节能建材产业化基地建设,限制使用淘汰落后的墙体材料,将“禁实”工作逐步向乡镇延伸。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限制使用袋装水泥,严格落实“禁现”规定。(责任单位:厅规划处、设科处、审批办、省建管局、省节能墙革办、省散装水泥办、省质安总站)

(五)积极推进建设领域能源结构调整。按照《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通知》(财建[2011]61号)要求,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5000万平方米以上。贯彻落实《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关于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和管理的通知》等法规政策关于政府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应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和12层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在设计、施工、能效检测等各环节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加大对太阳能采暖制冷、太阳能与浅层地能耦合利用、污泥沼气利用技术、工业余热利用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产品、设备性能检测机构、建筑应用效果检测评估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加强对列入国家示范的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示范城市和示范县的工作督导,加快示范项目实施进度和验收评估,确保示范取得成果,示范效应得到发挥。(责任单位:厅设科处、省节能墙革办)

三、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六)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严格执行《湖北省绿色建筑规划(2011~2015)》,制定湖北省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实现全省17个市州绿色建筑全覆盖,新建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研究出台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继续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制(修)订绿色建筑相关工程建设和产品标准,研究编制绿色建筑工程定额。以城市新区、政府投资工程、新建住宅小区为重点,综合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支持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武昌滨江商务区“零碳未来城”、咸宁华彬金桂湖低碳生态区等城市新区按照绿色低碳生态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帮助指导政府投资类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4年,符合绿色建筑建设条件的政府投资类建筑项目,开始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建设规模较大的住宅小区和保障性住房开展绿色建筑项目示范。同时,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责任单位:厅设科处、规划处、房产处、省建管局、省节能墙革办、省质安总站、省造价总站、省建科院)

(七)组织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开展城镇既有建筑存量及不同年代典型建筑能耗调查,摸清建筑类型、建筑年代和建筑用能状况,科学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计划,研究制定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意见。支持武汉市积极申报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加快实施与法国合作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探索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路线和相关政策措施,为全省提供有益经验借鉴。研究制订湖北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为稳步推进全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指导。以机关办公建筑和高能耗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开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工程、城市市容整治工程,引导居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大力推广更换节能门窗、增设外遮阳、改善通风条件、改造用能系统等经济适宜的节能改造技术。“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5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50万平方米;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建筑节能示范;积极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开展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改造示范。(责任单位:厅设科处、房产处、城建处、城管处、村镇处、省节能墙革办、省质安总站、省建科院)

(八)加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制度以及新建建筑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加强公共建筑用能运行管理,力争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以上,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5%以上。组织全 省地级以上城市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口径能耗统计,将单位面积能耗高于平均水平和年总能耗高于1000吨标煤的建筑确定为重点用能建筑,并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效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加快省、市两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选择一批重点用能建筑,分期分批实行分项计量与动态监测。2012年启动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市级监测平台建设;2015年前,实现全省地级以上城市能耗监测平台与省级平台的全面对接,促使高耗能公共建筑按节能方式运行。(责任单位:厅设科处、房产处、省节能墙革办、省建科院)

(九)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湖北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严格项目审查,合理确定项目规模与处理工艺,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和提标改造。二是认真组织编制实施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建立健全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库,并配合相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十二五”管网建设计划的落实。三是按照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示范试点,积极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地级城市达到70%以上、县(市)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厅城建处)

四、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严格建筑节能管理。一是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建设,尽快形成标准统一、上下联动、监管有效、省市县三位一体的协同管理机制,将建筑节能监管重心下移,提升市县的监管能力和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执行能力。二是强化闭合管理,狠抓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和薄弱地区,确保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到达95%以上。三是全面推行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制度,城镇民用建筑项目必须在施工现场主要入口显著位置对所建工程项目建筑节能信息进行公示,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温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四是强化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积极引导新建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在规划、设计阶段引入分项能耗指标,约束建筑体型系数、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生活热水等用能系统的设计要素及系统配置,广泛采用自然通风、遮阳等被动节能技术。五是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制度,宾馆、商厦、写字楼、机场、车站等夏季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度,冬季采暖温度不得高于20度。六是加强建筑节能材料、产品、设备在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与稽查,严格准入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责任单位:厅设科处、房产处、省建管局、省节能墙革办、省质安总站、省建科院)

(十一)强化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管理。一是认真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按照住建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确定的原则、内容、程序和要求,2012年完成武汉、宜昌、襄阳、十堰、黄石、荆州等6个大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并启动其他设市城市综规编制工作。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所有设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大运量快速公交客运体系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升路网功能,优化配置比例,大力推进城市公共停车场站设施建设,指导武汉市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三是积极倡导绿色交通。认真组织开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建设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指导地方加强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厅城建处)

(十二)积极推进城市照明节能。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照明管理规定》、《景观照明技术规范》,实施《住建部“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政策措施,指导武汉市和各大城市率先开展城市道路和景观照明节能改造试点,着力抓好城市主干道、功能区连结线、城市出入口和公园照明设施的节能改造,加大对包括LED灯在内的节能型照明灯具推广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城市绿色照明节能评价体系,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照明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城市绿色低碳照明。(责任单位:厅城建处)

(十三)促进农村节能减排。一是积极开展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二是加快村镇人居环境治理。组织实施重点流域(如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重点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建设 乡镇污水处理项目353个,总投资39.89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能力94.2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管网2060.5公里;规划建设12个县(市、区)级的区域性垃圾处理项目,力争实现区域内城镇、乡村生活垃圾的全收集、全处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严格执行国家的设计标准、建设标准、环保标准和各项技术规范,配备完善的污染控制及监督设施。(责任单位:厅村镇处)

五、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在巩固县级以上城区全面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的基础上,完成100个重点镇“禁实”。到“十二五”期末,全省新型墙体材料年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85%以上,新型墙材应用率达到90%。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利用粉煤灰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或砖)、轻质墙板,利用工业附产石膏包括脱硫石膏、磷石膏等生产石膏砌块、石膏板材,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集料及混凝土砖与砌块。继续执行新型墙材认证制度,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引导市场消费行为,加大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和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新型墙材专项基金的征收与管理,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推动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责任单位:厅设科处、省建管局、省节能墙革办、省散装水泥办、省质安总站)

(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一是依据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国 发[2011]9号),呈请省政府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强化政府领导责任,明确部门工作职能,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严格实施责任追究。二是认真落实《湖北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指导市县编制“十二五”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区域性垃圾处理场布点规划,科学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设施;按照选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可行、设备可靠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定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与技术。重点推进64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22个垃圾渗沥液升级改造、14个垃圾收转运、67个非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封场及整治、8个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等设施建设。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项目示范,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管理水平。认真开展现有生活垃圾堆放点普查,做好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和堆放点治理改造。四是依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以点带面推进分类,重点抓好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以及污泥的单独收运和处理工作,逐步扩大试点城市范围。五是配合有关部门指导武汉等城市做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项目工作,尽快建成示范项目。加大对餐厨垃圾处理工作的投入,力争“十二五”期间在50%以上的设区城市建成8座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责任单位:厅城管处)

(十六)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指导有条件的城市组织编制城市节水专项规划,健全城市节水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实施。以节水 型城市、企业(单位)、小区创建工作为载体,深入推动节水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指导有条件的城市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积极推进中水回用工作,切实保护、利用和节约水资源。(责任单位:厅城建处)

六、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十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建筑节能技术集成应用、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墙体自保温技术、外墙保温材料防火、新型建筑材料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二是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利用技术研究,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利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的推广应用工作。三是积极推广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新技术。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导向,组织开展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新技术与关键设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重点突破城镇排水系统优化运行、污水处理提标改造与节能降耗、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饮用水深度净化等关键适用技术,并在重点流域城镇加强示范和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厅设科处、城管处、城建处、省节能墙革办、省造价总站、省建科院)

(十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鉴定和新产品认定工作,鼓励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定期发布技术公告,并制定专项的技术推广、限制、淘汰目录,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通过示范工程建 设,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总结示范项目实施经验,指导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如:建设规模小于1万t/d、位于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可借鉴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仙洪试验区等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的成功经验,按照“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的原则,审慎选择污水处理工艺。(责任单位:厅设科处、城建处、城管处、村镇处、省节能墙革办、省建科院)

(十九)加强节能减排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以武汉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实施为契机,深化与法国开发署的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组织中青年专家出国考察学习,借鉴欧美国家实施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探索清洁发展机制(CDM),开展国际合作,支持武汉市开展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厅设科处、人事处、省节能墙革办、省建科院)

七、完善节能减排配套政策

(二十)推进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一是加强城市供水管网“跑、冒、滴、漏”治理工作,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居民用水户表改造,逐步推行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二是完善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提高征收率,规范处理费拨付程序和使用监督管理。三是配合省物价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方式,降低收费成本,提高收缴率。(责任单位:厅计财处、城建处、城管处)

(二十一)完善财政税收政策。配合省财政、税务等部门研究 制定鼓励绿色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减排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等方面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厅计财处、设科处)

(二十二)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特许经营。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特许经营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完善和规范特许经营制度。二是依据国家有关部委即将出台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场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的研究,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建立完善省、市(州)两级评审体系,逐步使等级评审工作制度化、常规化。三是积极探索农村地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的管理运营机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投资主体与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乡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责任单位:厅计财处、城建处、城管处、村镇处)

八、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

(二十三)健全法规制度。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举”的原则,研究制定与《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各相关责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保障其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建筑节能工作的法律地位。(责任单位:厅设科处、法规处)

(二十四)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一是加大地方标准、技术规 程、标准设计图集、施工工法的编制力度,进一步完善我省建筑节能技术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国家标准、规范的宣贯,严格执行《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三是切实加大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相关标准的执行力度。(责任单位:厅设科处、城建处、城管处、村镇处、省建管局、省造价总站、省节能墙革办、省质安总站、省建科院)

(二十五)加强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开发建立污水处理厂营运管理考核信息平台,督促营运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将污水处理厂营运绩效与各类奖补资金挂钩,建立污水处理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检查督办,对运行负荷长期不达标或无故不运行的地区采取约谈、限批或停止资金拨付等限制措施,保障污水处理厂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强化对排入城市下水道的水质监管,确保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研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督察巡视制度,重点对地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实施监管;按照技术标准和市场化原则,委托有技术能力和从业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定期对处理设施运营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实施监督、监测;加强生活垃圾处理监管队伍建设,逐级落实监督管理责任。(责任单位:厅城建处、城管处、村镇处)

(二十六)加强节能减排执法检查。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建筑节能、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责任目标管理与考核评价制 度,按照层级管理原则,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减排统计监测与核查核算办法、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开展工作专项检查与目标责任考核评价,通报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同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厅设科处、城建处、城管处、村镇处、法规处、省节能墙革办)

九、推进节能减排市场化

(二十七)加快推进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工作。严格执行《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按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法》,对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效测评标识,将能效测评结果作为获得示范资格和奖励资金的必要条件。修改完善《湖北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加大测评机构能力建设力度,全面提升省、市、县三级建筑节能测评机构能效测评技术水平。(责任单位:厅设科处、审批办、省节能墙革办、省质安总站、省建科院)

(二十八)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力度。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关于同意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批复》(建科综函[2010]95号)要求,完善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地开展我省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制定实施绿色建筑咨询、设计、评价收费标准,防止低价无序竞争,促进相关咨询服务行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厅设科处、计财处、省节能墙革办、省建科院)(二十九)加强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建设节约型校园和宾馆饭店为突破口,拉动需求、激活市场、培育市场主体服务能力。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能源服务行为,利用建筑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为国家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厅设科处、省节能墙革办、省质安总站、省建科院)

十、加强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与宣传教育

(三十)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充实人员,保障经费。完善湖北省建筑节能与墙材革新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建筑节能统计、监测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省建筑节能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在节能标准制定和实施、新技术(产品)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方面的作用。(责任单位:厅人事处、设科处、计财处、省节能墙革办、省建科院)

(三十一)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根据各地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广泛宣传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做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等宣传活动。(责任单位:厅设科处、城建处、城管处、村镇处、省节能墙革办)

下载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情况通报》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