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昌平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8日在北京市昌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昌平区代区长 张燕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区政协的支持帮助下,全区上下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深度转型,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扎实进展。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500元和16750元,增长8.5%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4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
——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系统制定实施了清洁空气、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一系列行动计划。以pM2.5治理为重点,健全空气重污染应急体系,53处非正规煤炭储运场所全部清退,农村地区减煤换煤11.8万吨,退出污染企业20家,淘汰老旧机动车、燃煤锅炉改造、供热计量改造等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坚决治理污水直排,未来科技城、马池口再生水厂投入试运行,沙河再生水厂二期启动建设,引入社会资金“打捆”运作了“6 4”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59处积水点改造、东沙河北沙河清淤等工程按期完成,东小口沟等河道治理扎实推进,全区实现安全度汛。高标准完成4.9万亩年度平原造林任务,京津风沙源治理、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景观提升等项目有序实施,收缴建设代征绿地124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提高到65.9%。深入开展“拆违打非”专项行动,全面整治违法“大棚房”项目,率先启动小产权房拆除工作,全年拆除违法建设680处、106.5万平方米,市级挂账项目销账率达到82.1%。利用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成果,研究制定了土地和城乡规划管理共同责任机制“1 7”文件。建立环境秩序“月检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强化联合执法,挂账整治突出环境问题5621件。组建了区环卫中心,理顺了区镇村三级环卫管理体系。19项环境建设提升重点项目全面完工。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研究出台了系列政策和实施细则,设立了3支产业引导基金,累计安排4.4亿元资金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预计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6:42:56.4,高技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提高到14%和25%,三产完成增加值、投资额、财政收入约占全区总量的56%、89%和63%。科技商务产业聚集态势初显,驻昌金融投资类企业累计达到1037家。文化、旅游、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乐多港假日广场开工建设,金隅万科广场、泰华龙旗广场、华联回龙观2号店开业运营。30个年度重大工业项目按期推进,科兴生物新疫苗产业基地、神雾热能节能减排产业化基地等项目竣工投产。成功举办首届北京农业嘉年华,都市型现代农业进一步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增注册资金增长3.5倍,18个央企项目成功落户,三一集团总部搬迁进展顺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中关村昌平园企业总数突破2100家,产业总收入增长23%,企业利润总额将近翻一番,入园亿元级企业达到142家,累计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陆“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未来科技城成果转化跟踪服务体系,央地双方已共同筛选出47个重点科技项目。成功召开了第二次科技创新大会,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复审验收,专利授权量增长32.2%,驻昌“千人计划”入选人才达到162位,新培育了北邮、北影2家大学科技园区。盘活闲置产业用地225亩,置换引入了中国气象科技园等一批高端项目。国企改革改制、产业转型同步推进,鹿牌保温瓶厂停产和职工安置工作全面完成。组建了区级综合性投融资平台及水务、市政等专业公司,成功发行了未来科技城企业债、私募债,全年融资规模达到124亿元,政府债务风险处于可控水平。
——统筹城乡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三城一区一基地”建设,未来科技城累计竣工面积110万平方米,主要市政基础设施完成80%,公共服务区首批项目落地,6家央企研发中心入驻运行;TBD云集中心项目率先启动;沙河大学城北师大新校区如期开工;新城东区文化创意新区确定了建设发展方案;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入驻项目初具规模。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昌平园、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专业化园区建设扎实推进。轨道交通昌平线二期全面开工,地铁“昌八线”开通运营,崔昌路东延、水南路西延、沙阳路等道路竣工通车。昌平园西区供热厂煤改气及霍营、海鶄落变电站等工程投入使用,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力推动拆迁项目扫尾工作,6326套定向安置房实现入住,15921人完成转居安置。在东小口地区3个新设街道办事处探索实行了“大部制”模式。城乡结合部重点村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建设深入推进。产权、林权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实现按股分红的村占到93%。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质量居全市前列。推广农村经济在线审计,研发了集体经济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启动延寿等重点沟域建设,搬迁山区险村险户41户,实施对口支山项目47个。
——改善民生福祉见到新成效。启动充分就业区创建工作,出台促进绿色就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实体化建设,累计帮扶城乡劳动力就业9381人。完成社保整建制改革,社保制度覆盖人群达到191万人次,城乡低保标准、社会福利水平逐年提高,养老助残、社会救助、社会慈善等工作深入开展。学前教育、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实施,新增幼儿园学位2160个,改扩建中小学14所,北京十五中南口学校等名校项目具备开学条件。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开诊运营,区医院成功晋级三级综合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挂牌成立,成功创建了北京市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脉梳理、文物修缮、文化惠民等工作深入开展。圆满完成亚洲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第三届“环京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服务保障任务。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全年新建收购保障房21937套,备案家庭住房解困率达到81%。88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和8500户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同步实施。制定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配套措施,实施了52项折子工程,实行了部门与镇街双向考评机制。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全覆盖体系二期工程、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六型社区”、农村示范社区创建等工作稳步推进。顺利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深入推动“平安昌平”、“法治昌平”建设,安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启动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创建规划正式实施。
——政府自身建设迈出新步伐。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市委十五条意见和区委十项措施,政府会议、文件分别压减27.7%、10%,“三公经费”支出进一步压缩,苹果文化节、温泉文化节实现节俭办会。按时办复市、区人大代表建议274件、政协委员提案182件。调整组建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监察局等机构。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开通了央企审批服务专线和“绿通项目”推进管理服务系统。完善政府绩效管理体系,推行重点工作挂账督办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抓落实的能力。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政府信息公开等工作不断加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深入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与西班牙托雷洪市建立了国际友城关系,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北大方正集团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区政协支持帮助,全区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广大驻昌单位、机构、企业和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昌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转型发展面临着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规模调控和服务管理压力日益加大,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拆违打非、环境整治任务繁重,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还需付出艰苦努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入学难、看病难、交通堵等问题依然突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期盼;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刚刚起步,“三城一区一基地”尚在建设期,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加快培育;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还有差距,重审批、轻监管等现象仍然存在,抓服务、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提高。我们一定牢记职责使命,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区人民重托。
二、2014年主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部署、总动员,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刚刚召开的区委四届六次全会,深入分析当前形势,指出昌平转型发展正处在船到中流、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明确提出要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面对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突出改革导向,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领域各环节,以改革促发展、促转型、促民生改善;突出问题导向,不回避转型过程中的复杂矛盾,正视问题,敢于担当,努力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制约瓶颈;突出群众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标准,及时回应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力争在深度转型的各个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发展障碍和难题,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探索新型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和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达到北京市要求。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着力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改革部署,从昌平最突出的问题、最关键的领域改起,为深度转型提供强大动力。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多地把工作重心转到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上来。坚持简政放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承接好国家和北京市下放的审批事项,继续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健全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镇级服务中心、村级代办室三级网络,拓展政务网站便民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和效益。落实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同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围绕重点功能区、重大项目建设,健全“一盘棋”的工作统筹机制,打破部门、属地界限,打通手续办理、项目融资、土地供应、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形成系统完整的工作链条。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在市政、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先行先试。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进退调整,探索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区属国企与央企、市企、民企共赢合作,引导国有资本向高端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布局。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加大金融财税改革力度。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好用好区级综合性投融资平台,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深入开展银政合作、银企对接,积极探索集体资金委托贷款、股权投资、保险债权等新的融资模式,进一步扩大企业债、私募债等直接融资。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科学防范债务风险。细化落实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节能环保等领域。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合理划分区、镇事权和支出责任,探索以奖代补等机制,推动事权财权相统一,促进镇街全面发挥职能。进一步加大山区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深入分析总分机构等税收政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组收工作。加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稳步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继续抓好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制定集体资产、资金、资源规范管理的政策措施,推动“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村有序建设、健康发展。着力提高集体土地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继续抓好集体土地租赁管护、合同清查整改等工作。深化产权、林权制度后续配套改革,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按章运行、按股分红。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主体,提高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广运用农村经济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农村地理综合信息系统。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更多地依靠基层组织,发挥好公益组织作用,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整合行政资源,强化执法保障,健全激励、督查和考核机制,推动行业管理重心下移、部门专业职能下沉,全力引导支持村、社区一级组织履行职责,形成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责任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与社会管理网格化有机融合。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鼓励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深化东小口地区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大部制”管理模式,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改革任务有序落实,进一步创新天通苑、回龙观等特大型社区的服务管理机制。统筹城乡社区治理,提高社区规范化、村庄社区化管理水平,支持“六型社区”、农村示范社区创建。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实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三年行动。
(二)努力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全面打造美丽昌平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探索构建人口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促进生产空间集约、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秀美,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不断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1.“钉钉子精神”。2013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干事业好比钉钉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2.“四个服务”。这是中央对首都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首都工作的根本职责所在。1983年7月,中共中央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提出了首都“四个服务”的职能定位。2005年1月,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四个服务”的要求,即“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工作服务,为国家的国际交往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服务”。
3.“三敢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全市党员干部要大力发扬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三敢精神”。
4.“三城一区一基地”。指未来科技城、沙河大学城、昌平新城、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五个重点功能区。“三城一区一基地”是昌平区正在规划建设的产业功能区的代表,是昌平实现创新驱动的支撑平台、集聚高端要素的主要载体,也是全区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的重要标志。
5.TBD云集中心。即TBD京北数码港一期项目,位于昌平区北七家镇,是TBD范围内第一个商务园区标杆示范项目,也是首个正式启动建设的项目。该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2.61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融合了高层办公、总部独栋办公、住宅、公租房、商业、娱乐多种业态,全面应用了产城融合理念和低碳、生态、智慧理念,由世界级顶级设计、景观团队担纲。云集中心释义为以云办公开启商务全新未来,将通过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办公平台服务,应用生态、智能、低碳、环保等科技系统,实现低碳减排、降低办公成本、提高办公效率的目标。
6.“一花三果”。“一花”是指以百合鲜切花为代表的花卉产业;“三果”是指以苹果为代表的精品林果业、以草莓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和以柿子为代表的传统林果业。
7.pM2.5。pM是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又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或细颗粒物,其在空气中含量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8.“6 4”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是昌平大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一项重大举措。2013年区政府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吸引优质的专业化公司,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其中,“6”是指新建小汤山镇再生水厂、流村镇再生水厂、南口镇居庸关污水处理设施、延寿镇下庄污水处理设施、十三陵镇长陵、定陵污水处理设施;“4”是指委托运营已建和在建的百善再生水厂、马池口再生水厂、阳坊北区再生水厂和十三陵镇胡庄污水处理设施。
9.“三公经费”。指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10.“营改增”试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的简称。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发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次改革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也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北京市于2012年9月1日正式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为了平稳有序推进试点改革,北京市出台了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对税制转换期内税负增加的试点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财政扶持资金由市与区县两级财政分别负担。从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制作、发行、播映服务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
1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支出都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12.公务卡制度。指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即具有一定的透支信用额度的银联标准信用卡。建立公务卡制度,是建立廉洁高效阳光政府的需要,是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13.“绿通项目”。是对进入“北京市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绿色审批通道”项目的简称。项目进入“绿色审批通道”后,相关单位将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同步办理各项前期手续,缩短审批时间。
14.“四化三线多点”绿色就业试点工程。“四化”即:明确“农民就业员工化、农业产业企业化、农村保障城镇化、城乡就业一体化”的绿色就业工作目标;“三线”即:重点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民俗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从业人员、农村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三类群体绿色就业,通过稳工资、签合同、上保险,实现就业的规范化、组织化和员工化;“多点”即:紧抓全区中心任务及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绿色就业工作深入发展。
15.“一心五团多支撑”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一心”,即在昌平新城东区建设一座区级地标性文化艺术中心,辐射城南、城北和南邵三个镇街;“五团”,即以组团形式,在沙河、南口、回龙观、东小口、小汤山(未来科技城)镇建设五个大型文化服务中心;“多支撑”,即在百善、流村、十三陵、崔村、马池口、兴寿、北七家、阳坊等镇,根据实际情况,新建或改造当地文化服务中心,适当增加室内外活动场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效率。
16.“六型社区”。2011年8月30日召开的北京市社区建设大会明确提出:建设干净、规范、服务、安全、健康、文化“六型”社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是推动首都和谐社区建设开创新局面的突破点。会上下发了市民政局与首都文明办、首都综治办、市教委、市公安局等20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北京市六型社区指导标准细则(试行)》等文件,涉及到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
17.“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指根据《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由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经政府授权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是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18.“以图管地”。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卫星遥感监测图,以及按国家统一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的辖区土地利用数据库、规划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或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等成果,应用到农用地转用报批、建设用地审批、耕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权属登记、土地执法监察等各项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做法。
19.13条重点道路系统。根据昌平区道路建设发展规划及道路交通实际情况,目前亟需推进13条重点道路建设。包括纵向主干路5条,分别为:回昌路、回昌东路、南丰路、北苑东路及北延(九华东路、七星路、北苑东路)、林萃路及北延(林萃路、黄平西侧路、崔阿路);横向主干路8条,分别为:山前旅游休闲路、京密引水渠南侧路、山区旅游联络路(望宝川路)、北环路、定泗路、七北路、回南北路、太平庄北街。
20.p R停车场。即park and Ride Site,停车换乘停车场。是为减少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流量,设置在市中心外围、与公共交通枢纽(如地铁站等)衔接、收费低廉的停车场,通过低廉的停车费和便捷的换乘促成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方式的衔接,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是一种较为成熟的交通换乘系统。
21.4G网络。指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英文全称是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该技术采用了扁平化和全Ip化的网络架构以及多输入多输出等领先技术,能够提供更高速率、更低时延、且永远在线的网络服务,是TD-SCDMA(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技术)的后续演进技术。
22.“智慧昌平”。指在《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指导下,在城市化与信息化融合背景下,围绕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关注点,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城市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融合先进的城市运营服务理念,以部门协同为前提,以数据共享为支撑,推动建立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实现城市运行智能感知、数字生活广泛普及、企业运营绿色低碳、政府服务协同高效、城乡建设和谐发展,通过信息化与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第二篇: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昌平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区人民共克时艰、开拓奋进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紧紧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苦干,全力以赴“调结构、上水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坚持危中求机、逆势作为,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两个10%、两个8%”的预期发展目标全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40亿元,增长10%。区域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突破百亿元和三十亿元大关,达到112.3亿元和31.6亿元,增长24.5%和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56元和11318元,增长8.3%和11.8%。扩大投资取得明显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85亿元,增长29%,其中土地储备开发投资完成100亿元。建筑开复工面积达到1258万平方米。认真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143亿元,增长25%。工业形势企稳向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60亿元,增长8%。旅游经营收入预计完成37亿元,增长10%。外经外贸平稳发展,预计进出口总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17.6亿美元和8800万美元,增长8%和6.2%。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二)坚持谋划长远、夯实基础,发展后劲与活力显著增强。七北路全线贯通,京北高科技产业走廊建设扎实推进。未来科技城正式落户,规划编制、村庄拆迁、项目融资等工作有序开展,14家中央企业初步确定入驻,神华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启动建设。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挂牌成立。昌平园东区、生命园二期和创新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实施,京北物流中心、咨询产业集聚区等特色化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福田康明斯发动机、乐普医疗改扩建项目正式投产,九华国际会展中心竣工启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三一北京制造中心完成建设计划,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瑞士先正达生物技术北京研究中心、美国健赞医药北京研发及实验室生产基地等27个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制定了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政策。成功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出台“1+5”文件,初步建立了发展实验室经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配套政策体系。专利申请总量、专利授权总量、技术交易总额分别达到1865件、747件和39亿元,位居全市前列。乐普医疗、探路者、北陆药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率先登陆创业板,北京利尔公司主板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深入推进,新组建了宏达兴资产经营公司。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0901户,新增注册资本金164亿元。
(三)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惠民助企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厉行节支、多方筹资,投入资金6.5亿元,出台了14项惠民助企政策措施。制定并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1+4”文件。为63家企业争取市级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资金6714万元。率先创建青年创业示范园,完善了鼓励创业的配套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45人。全面落实“六个一”社保惠民新政,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次预计达到98.9万,增长12.9%。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低保标准和新农合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成效。年初向群众承诺的19项、98件实事全部兑现。通过配备区内公交“一卡通”、实施小区水电气热路改造等举措,解决了一批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开工保障性住房125万平方米。城镇危房解危改造加快推进,翻建维修了300户农村特困和优抚家庭住房。全力帮扶企业发展,重点支持146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认定。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补贴,累计担保金额达到12.7亿元。采取将淘汰“黄标车”与福田汽车促销相结合等措施,实现了帮扶企业与促进消费的双赢。
(四)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新城控规和镇域规划全覆盖工作扎实开展,村庄发展规划编制任务全部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城重点地区建设全面提速。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完成拆迁任务并启动建设。昌崔路、百沙路、昌平新城再生水厂、满井变电站等项目如期竣工。沙河、百善再生水厂和桃下路、水南路西延等33条道路全面开工。京包高速路六环至德胜口段通车运行。沙河巩华城征地拆迁工作有序开展,高教园区中财新校区率先入驻开学。新城东区土地一级开发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80万平方米,新建回(搬)迁楼95万平方米。探索建立了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累计受理立案8624件。编制全区环境建设规划,城乡环境卫生实现一体化管理。环境建设和集中整治等工作深入开展。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项目正式启动,温榆河水系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加快实施。阿苏卫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创建市级环境优美镇3个、文明生态村63个。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
(五)坚持城乡统筹、富民优先,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加快。全年共投入“三农”资金25.3亿元,增长35.3%。完善“一花三果”等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实施了百合种球国产化、柿子脱涩加工等一批新的富民产业项目。积极筹办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东部精品草莓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一场一园两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发展标准化果园3050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2万亩。制定山区沟域经济发展指导意见,部分项目启动建设。山区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8212元,增长9.8%。投入6.7亿元推进110个村的“五+三”工程建设,实现农民投工投劳102万人次、增加劳务收入8099万元。大修乡村公路95公里。完成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2.5万亩。新建了一批农村科技、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村村全覆盖。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累计达到80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被确定为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成立了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全年办理涉农专项贷款7729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137个村、5472户。农村土地流转平台开通启用。组建了全市首家农产品联销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农村集体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五步法”,“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六)坚持完善体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举全区之力,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空军建军60周年的属地服务保障任务。防控甲型H1N1流感取得阶段性成果。“平安昌平”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总体稳定,安全监管防范体系更加严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推行群众走访“一单式”工作法和“五访一恳谈”信访模式,妥善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成立区社会建设办,社会组织培育、社会志愿服务、社区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顺利通过全市学习型城区先进区评估验收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考核。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服务部开业运营,上苑学校、昌平影剧院主体工程完工,首师大附中北七家分校、区医院综合病房楼、北郊医院门诊病房楼等项目启动实施。组建成立了昌平职业教育集团。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及档案、民兵预备役等工作有序开展。“五五普法”和双拥共建工作持续深入。妇幼、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七)坚持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圆满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和昌平园管委会机构改革任务。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初步形成了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协调服务机制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调整组建区金融服务办、区重大办、区对外友协等机构,服务企业、群众和驻昌单位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落实区委关于镇街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制定区镇财政体制改革方案,修订完善了镇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健全政府投融资平台,合理确定政府融资规模,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发展的资金支撑。成功举办温泉文化节、苹果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广泛宣传推介了昌平的资源和环境优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严格履行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和向区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了407项市、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政府廉政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实现了在2008年基础上行政经费再压缩10%的目标。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确实来之不易。我们深切体会到: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团结拼搏,是我们战胜困难、抵御风险、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昌中央、市属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驻昌部队,以及关心支持昌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还不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仍很突出,科技创新潜能尚未充分释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启“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一年。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和科技创新不断加速;国家宏观调控持续发力,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新目标,首都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步伐全面加快;区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完善和落实“一三四七”工作思路,全区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前景更加清晰,基础更加牢固,后劲更加充足,即将进入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宏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昌平自身还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总的来说,新的一年机遇空前、任务艰巨,全区上下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一三四七”工作思路不动摇,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懈怠,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精神,认真落实区委三届九次全会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要求,紧紧围绕“一三四七”工作思路,坚持“创新强区、环境立区”,以落实“科技创新年”、“环境建设年”为主线,一心一意谋发展,开拓创新促改革,千方百计惠民生,凝心聚力创和谐,为加快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而努力奋斗。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调控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落实政策措施,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投资和消费“两手抓”,着力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实力。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力度不减。深化完善“竣工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接续机制,力争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以上,建筑开复工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推动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地、中国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三一北京制造中心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一批优势项目,着力推出一批亮点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后劲项目,力争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切实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借助未来科技城落户的集聚效应和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政策,力求在引进高端产业项目、上下游配套企业和知名企业地区总部上取得突破。用足用好国家和市政府的各项投资举措,围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继续储备和实施一批政府投资项目。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功能,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快建立政府投资、市场融资、社会资本有机衔接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多渠道集聚发展资金。坚持“多储快供”,把握好土地供应节奏,力争全年土地储备开发投资达到100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探索建立产业用地和开发用地储备的平衡互补机制,抓紧启动一批产业用地储备项目。规范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消费较快增长。以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为重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突出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大力开发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消费市场,提升特色消费水平。精心办好温泉文化节、苹果文化节、北京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等大型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推动体育文化等消费持续增长。推出昌平旅游“一卡通”,加强旅游整体宣传推介,积极促进旅游消费。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保持房地产等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扎实做好各类工业品下乡、以旧换新等专项工作,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全面落实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各项政策措施,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促进消费的比重,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帮扶企业持续发展,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全面落实促进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帮扶重点进一步转到“促强”上来。巩固企业综合服务和技术创新平台,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上项目、扩规模、调结构,加快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完成百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50个以上。抓住国家推出创业板、中关村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金融改革试点等机遇,探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健全政企互动机制,认真研究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实施符合昌平实际的规模企业培育计划,逐步造就一批对经济增长、财税增收和群众就业具有突出贡献的大企业集团。深化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探索区属国企与驻昌央企、大型民企融合对接的有效途径,促进国有资产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把调结构、上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使经济发展更上层次、更有后劲、更可持续。高举科技创新旗帜,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大会各项部署,以发展实验室经济为着力点,坚持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活动,全面打造京北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立集风险投资、科技研发、技术交易、成果转化等为一体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努力推动符合昌平产业定位的科技成果和核心技术产品就地转化。支持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水平。确保完成10个产学研一体化项目。重点为北科大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等项目做好服务,继续争取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基础设施项目落户。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和北京市“海聚工程”等政策措施,探索创新聚才、育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加快构筑首都人才新高地。统筹推进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加快打造京北高科技产业走廊。努力破除束缚产业发展的行政区划、地域观念等体制机制性障碍,进一步整合、壮大和提升重点产业功能区。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统筹海淀、昌平资源、建设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大机遇,抓紧做好相关园区的规划调整、产业用地储备等工作,争取将行政区域内、六环路以南至七北路沿线的平原地区全部纳入中关村核心区政策覆盖范围。坚决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推进未来科技城建设,确保征地拆迁工作按期实施,农民回迁楼、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全面开工。按照“一城带两镇”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规划研究编制工作,促进未来科技城与周边镇域在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服务配套、资源共享等方面有机衔接。紧紧围绕中关村“一核两带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扎实推进昌平园东区、生命园三期和创新基地的开发建设,加快打造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宏福创业园、国际信息园、咨询产业集聚区等园区的发展水平。坚持走高端发展道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深入对接全市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确立“强二优三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力争在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中抢占制高点。坚持以重大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功能区为依托,进一步强化能源科技、现代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主导地位,促进工业经济扩大规模、优化升级。坚持以新兴产业、新型业态优化提升服务业,大力发展适合昌平特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总部实体经济。紧抓中国移动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的契机,着力吸引其战略合作伙伴、上下游企业和关联项目入区,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大资源要素整合力度,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推动旅游经济集团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重点做强以九华山庄、温都水城为代表的旅游会展业,做实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户外体育休闲运动集聚区,努力形成旅游会展、体育休闲、文化创意等多种产业互促共融的发展新模式。加快京北物流中心建设,编制完善物流配送重点设施布局规划,促进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业。坚持以设施农业为龙头,以“一花三果”为主导,继续做精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释放世界草莓大会的会展效应,广泛聚集先进农业生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提高城市化发展质量,加快树立一流新城形象
坚持大手笔规划,高品位设计,大力度建设,高水平管理,努力构建一流的现代化宜居宜业新城。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营造高尚城市文化。认真实践商务花园城市建设理念,牢固树立品牌意识,高标准编制和完善新城各方面规划。突出抓好重点地区的控规编制和城市设计。筹建城乡公共艺术委员会,按照“厚重、大气、简朴、自然”的要求,着力提升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展现昌平城乡特色风貌。严格规划实施与管理,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力争轨道交通昌平线一期年底前开通运营,抓紧启动昌平线二期征地拆迁。积极谋划和推进轨道交通辐射区域的开发建设,确保地上、地下、周边同步到位。按照“打通大动脉、连接小动脉、促进微循环”的原则,围绕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切实加强道路建设统筹,加快打造对外交通联络线。突出抓好未来科技城和世界草莓大会涉及的8条道路,力争年内全部开工。认真做好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有机接驳,积极构建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系统。启动实施松兰堡、流村、桃洼变电站等一批供电项目。稳步推进沙河巩华城和新城东区的土地一级开发。加快沙河高教园区高校新校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做好对已入驻师生的服务保障工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打造绿色宜居环境。巩固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成果,全面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太平郊野公园、中直渠治理等重点工程。落实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任务,加快推进马池口再生水厂、蔺沟水网等项目。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抓紧启动阿苏卫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能源科技企业集聚的优势,持续培育一批循环经济企业试点。大力开展“全民绿色”行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5%以上。
加强城乡管理工作,提升环境秩序水平。巩固创建国家卫生区和“迎奥运”、“迎国庆”环境建设成果,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环境建设规划,细化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加快实施主要交通干线和重点地区周边的环境提升工程。持之以恒地开展整治非法占地、违法建设、盗采砂石、环境脏乱等专项工作,坚决防止顽症痼疾反弹。完善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着力提高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切实做到“发现及时、处置快速、解决有效、监督有力”。强化水电气热路等城市生命线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把城乡一体化作为一项长期重大任务,切实加大统筹力度,努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用足用好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城乡结合部改革发展。紧抓市委、市政府推广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的机遇,结合产业布局调整和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全面推动东小口、回龙观地区的整治改造和配套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切实加强对市级挂账难点村的综合治理,抓紧研究推进剩余村庄的“整建制”拆迁改造。把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发展产业和稳定农民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积极争取配套改革政策支持,尽快启动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结合实际探索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利用、拆迁补偿安置新模式。规范和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建租赁房、商业用房发展房产经济。重点鼓励两个地区依托大型社区和相关产业功能区,因地制宜发展适宜产业,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利益不受损、增收有保障。落实镇街功能定位指导意见,着力促进镇域创新发展。巩固区镇财政体制改革成果,强化对镇街经济社会发展的分类指导和个性化考核,切实增强镇域发展活力。结合实施土地储备和推进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充分利用“三定三限”等政策,以农民合法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力争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8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回(搬)迁楼100万平方米以上。充分发挥未来科技城等重点产业功能区和筹办世界草莓大会的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调整完善镇域规划,加快推进各具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继续抓好南口、阳坊等镇的城镇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强化部门联动配合,全力落实世界草莓大会各项筹办任务。高标准建设东部精品草莓产业基地,抓紧启动“一场一园两中心”项目和整体环境建设工作。积极开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试点,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新发展标准化果园4500亩,力争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2万亩以上。着力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启动中国现代食品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加快小汤山农业园高科技农业项目引进和落地。采取建立草莓医院、田间学校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发展沟域经济,突出抓好高口等沟域的规划建设,逐步打造一批标志性旅游名沟。全面完成新农村“五+三”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继续实施农业基础建设及综合开发3万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累计达到100个,启动林权制度改革的村达到50个。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深入落实“148”农村民主管理体系。认真做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和第三轮对口支山收尾工作。
(五)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积极创建“和谐昌平”
坚持以实施“四大行动”为载体,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营造有利于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
加快推进“全民学习”和“全民健康”,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巩固学习型城区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全民学习我参与、全民学习我行动”系列主题活动。落实“全民健康”工作方案和计划,广泛开展各类医疗保健行动,精心办好一批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推广项目。对中小学生及特定人群实行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常见病免费体检和肺结核病免费筛查。加快培育优质服务资源,全面抓好北大国际医院、安贞医院昌平分院、城关小学等在建项目,力争小汤山中心小学、清华长庚医院等项目年内开工。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加快推进镇中心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建一批基层科技文化服务设施。启动36个社区用房规范化试点。广泛开展服务下乡活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积极鼓励“全民创业”,扎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青年创业示范园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1+4”文件,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0人以上,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7000人以上。依托昌平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创新就业培训和服务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加快实施“社会保障卡工程”,深化公费医疗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新农合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扩面。落实低保边缘人群救助政策,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推进廉租房、限价房等政策性住房建设,全面完成城镇危房解危任务。围绕就学、就医、就业、出行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认真办好一批实事项目。
深入推进“平安昌平”建设,巩固安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力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科学预防各类重大疫情和动植物疫病。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应急管理平台,不断增强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好防火、防汛、防震减灾等工作。巩固群众走访“一单式”工作法和“五访一恳谈”信访模式,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加快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慈善公益、扶老助残等社团组织。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全面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及档案、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努力争创全国普法先进区“五连冠”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六)推进职能转变与管理创新,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坚持以“定位准、职能明、责任强、效率高”为目标,全面落实“环境建设年”要求,重点推进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以优化发展“软环境”为核心,着力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关注热点、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适时推行由中介机构对政府部门实施考评,切实做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四个明确。深化完善“三重点、四联系、六属地”协调服务机制,推动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常态化、长效化。发扬“上山、下乡、进村、入户”的精神,继续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努力做到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
二是以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为重点,探索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扎实做好后续管理工作。探索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启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着力优化结构、理顺关系、转变职能。扩大昌平园管委会机构改革成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入园企业的服务。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按时、高质量地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
三是以建设政务服务平台为着力点,努力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完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模式,积极推进区镇村“一站式”服务相互衔接和上下互动,继续筑牢以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为支撑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发挥好区金融服务办、高校服务办等机构的职能,进一步加强对驻昌中央和市属单位、部队、高校、科研院所的服务,密切和扩大与各单位的交流合作。四是以发展电子政务为突破口,积极创新政府工作的方式方法。高标准编制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积极推行网上互联审批。成立公众服务呼叫中心,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和诉求表达机制。统筹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与管理,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打造“数字昌平”。增强政府全体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服务创新意识,努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为电子政务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各位代表,今年区政府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我们将坚持“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合作、群众参与”的原则,努力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统筹性。衷心希望各位代表和全区人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虚心听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
各位代表,“十一五”决胜之年已经到来。面对发展的新形势、群众的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展望昌平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激情满怀。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团结奋进,为加快打造商务花园城市、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昌平区环保局
昌平区环保局 领导 职务
局长、党组
田国瑞
书记
协助田局长做好环保局日常管理
王启仓 党组副书记工作,负责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工作;负责办公室、法制宣教科工作。
协助田局长负责环保日常业务工
武宇吉调研员
作。
负责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综
党组成员、李学军
副局长
作。
党组成员、负责环境影响评价科、创建国家李万升
副局长 生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负责环境保护监察队、东小口监
察分队、城区直属监察分队、回龙观
党组成员、监察分队、沙河监察分队、南口监察孙云
副局长 分队、小汤山监察分队、辐射安全管
理科工作,代管机动车排放管理站工
作。69748006 69703476 69746076 69741629 职责分工 办公电话负责区环保局全面工作。69746293 合管理科、昌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工69741839
(一)办公室。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信访、议案、建议、提案、安全、保密、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接待联络等工作;承担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组织、人事、机构编制、离退休、财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和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重要文稿的起草工作;承担重要事项的组织和督查工作;负责机关年鉴及大事记的撰写工作。
(二)法制宣传教育科。
负责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承担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的有关协调工作;承担处罚案件的法律审核工作;参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普及推广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规划和计划;组织开展环境保护新闻宣传工作;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开展环境保护专业培训;开展对外环境保护交流工作;参与昌平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环境影响评价科。
负责对辖区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与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方面的环境管理工作;负责权限内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负责防治污染设施的拆除或者闲置的审批;负责在砂石坑、窑坑、滩地等低洼地倾倒、存贮废弃物的审批。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科。
组织实施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负责环境保护统计、全区
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和削减计划;制定并组织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制和考核奖励制度;负责申请减排专项资金;负责本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参与促进清洁生产;负责拟订本区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做好监督检查、落实汇总工作。
(五)辐射安全管理科。
负责本区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区核技术利用、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的放射性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对区内放射源、射线装置、放射性废物进行日常监督管理;调解因放射性污染、电磁辐射扰民引起的环境信访投诉;负责突发性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参与辐射应急事故的调查处理和定性定级工作。
(六)综合管理科(区创建国家生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拟订本区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参与制定并贯彻落实本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本区环境功能区划;依法对本区噪声、固体废物、生态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组织拟订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计划以及控制大气污染阶段性目标和防治措施;参与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指导创建环境优美镇、生态文明村;负责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申请和落实;组织实施市环保局建立的空气质量保障机制;监督指导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发放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处置综合经营许可证;组织建设和管理本区环境数字信息系统和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承担区创建国家生态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具体工
作。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七)昌平区环境保护监察队
负责对本区水、大气、固体废物、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检查;负责对本区污染源单位和个人执行国家和本市、区的环保法律、法规、标准、政策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负责排污申报登记、收费的汇总和上报工作;负责环境信访案件受理、重点信访案件的查处工作(包括来信来电来访、12369环保热线、区信访办、市长信箱及新闻媒体等各类反映形式)和人大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负责协调监察分队开展环境监察和环境信访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区的水源保护和生态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负责全区重点污染源单位和重点减排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负责统计全区污染源台帐工作;负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现场调查工作;负责具体实施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建立的空气质量保障机制;负责组织承办各类环境保护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负责出具环保守法证明;承办局内交办的其它事项。
(八)昌平区环境保护监测站
执行市、区两级环保局下达的监测计划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管理考核监测计划,完成本区各环境要素的例行监测与城考监测任务;依管理需要对本区的污染源进行监督性检测;负责编写本区环境质量报告书及环境监测简报工作;根据本站监测能力,接受社会各界的委托,开展环境监测工作;负责本区环境信访监测工作;负责本区环境监测的业务组织和协调;负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监测
工作;承办局内交办的其它事项。
(九)昌平区机动车排放管理站
负责对本区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对道路行驶排放超标的机动车辆进行检查和遥感监测;负责对在用机动车使用环保标志进行检查;负责对在用车的改造和净化装置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配合有关单位和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入户抽查;负责对施工机械排放进行监管;负责监督检查本区机动车汽油质量;负责监督管理本区机动车检测场的环保检测规范性和核发环保标志情况;负责本区空气质量监测点周边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监管工作;负责对进京路口机动车进行检查;负责监督检查本区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运行情况;承办局内交办的其它事项
第四篇:昌平区教育委员会
社办 09 3
昌平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民办学校换发办学许可证实施方案
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和换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文件的通知》(京教计办〔2008〕1号),教育部对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以下简称办学许可证)的内容和式样进行了修订,原2004年9月1日启用的办学许可证自2010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使用。为进一步规范我区的民办教育工作,提高我区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我委将以换证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将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工作推向深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使昌平区民办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成立换发办学许可证领导小组 组 长:李永生 副组长:黄友刚
成 员:柏连亮、兰永平、谷长志、李金亮、时小明、王久玉、于郡川、许国营、高连生、王素成、程德祥、路玉宝、张建飞
领导小组下设评估小组,评估小组设在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柏连亮任组长,王蓉、张威及各业务科室相关人员为评估小组成员。
二、换发办学许可证标准
(一)办学手续健全,依法参加各行政主管部门的年检,并取得合格;
(二)举办者符合法定条件;
(三)在经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的办学地点办学,且办学场地面积不低于审批时的面积标准;使用办学场地相关手续合法、齐全;中小学、幼儿园要求提供办学场地土地证和房屋产权证;租用办学场地的使用期限中小学不低于6年,幼儿园不低于4年,培训机构不低于3年。
(四)不得有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对外投资行为;
(五)举办者依法履行出资义务,不得变相抽逃资金或挪用办学经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民办学校的资产;
(六)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且净资产不低于启动金或学校帐户货币资金不低于20万元,2007年9月以后审批的学校要求没有出现资不抵债现象,净资产不低于启动金且学校帐户货币资金不低于20万元;
(七)学校校长年龄不超过70岁;
(八)未经我委备案擅自设立教学点的暂不予以换证。
(九)未按照相关要求擅自提取合理回报的暂不予以换证,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十)2005年未换发证书,或连续3年未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年检或年检不合格的单位将不再换发新的许可证书。
(十一)未经我委同意不在规定时间上报材料的,暂不予以换发证书,应提交书面说明,经评估小组同意后方可换发。
三、换证时间安排
本区民办学校换发办学许可证时间为:2009年11月—2010年4月。
四、换证程序
(一)提交申请
各民办学校按要求将换证材料准备齐全,于2009年12月1日—18日上报我委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
(二)检查审核。
区教委受理换证申请后,于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2月26日组织换发办学许可证评估小组对学校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审核意见。
(三)换发新证。
对符合要求的学校,于2010年3月1日至4月30日由区教委换发新证。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符合要求后,换发新证。对限期整改仍不符合要求,或存在严重违规、违法办学行为,或未申请换发办学许可证的,依据法定程序终止学校办学。
换发办学许可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教委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民办学校要认真对待,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有关材料,严肃、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办学许可证的换发工作。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
主题词:民办
换发
许可证
方案 北京市昌平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10月10日印发
共印30份
第五篇:昌平区2010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昌平区语言文字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通过规范单位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等措施,努力创设符合“人文北京”要求的语言文字环境,使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更好地适应首都和我区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今年,秉承各级领导信任,经市语委推荐,国家语委批准,我区被列为北京市“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唯一的国家级试点区,我们昌平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深受鼓舞。现就2009年得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提
昌平区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语言文字工作,2010年初,副区长方炎、教委主任李永生全程参加了市语委对我区语言文字达标单位的验收工作,并对昌平区的语言文字工作做出指示。
2010年3月,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市政府召开,副市长、市语委主任黄卫、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用司司长王登峰等领导出席会议。昌平区副区长方炎亲自参加会议,并代表昌平区语委进行了题为《抓住契机,加强领导,促进语言文字工作再上新水平》的经验交流,我区语言文字工作“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管理方式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经验在全市推广。
4月得知我区被列为北京市“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唯一的国家级试点区以后,昌平区政府把此项工作当作市领导对我们的信任和肯定,区政府和教委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通报赴苏州参加国家语委试点工作研讨会精神,部署昌平区试点工作。
更为可喜的是,9月18日,昌平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启动仪式在昌平居庸关举行。昌平区委书记侯君舒、区长金树东、副区长方炎、区委常委孙启都参加了参加启动仪式。
方炎副区长多次了解该活动启动后的进展情况。
二、做好试点工作是我们的本分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
3月份,我们接到了完成“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的任务,当即我区就成立了以方炎副区长为组长的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区教委、区语委、区文委、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等多家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区语委办,孟春雨为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行动的指导、督察和保障。办公室负责组织落实、宣传与检查。
2.确定试点活动方案
3月份,我们接到了完成“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的任务,当月,我们即派出两名语委干部赴江苏苏州参加试点工作研讨会。语委干部积极参加了试点工作的研讨,并认真学习思考试点的相关工作。参会归来,及时向区领导汇报,并对我区中小学经典诵读的基础进行调研,初步确定了活动方案。同时,多次和市语委领导协调,讨论修改活动方案。到八月中旬最终确定了昌平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活动方案。
3.启动仪式隆重热烈
9月18日,昌平区语委在国家语委、市语委的指导下,克服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等苦难,在雄伟的昌平居庸关脚下举行了全国第13届“推普周”闭幕式暨昌平区“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启动仪式。昌平区师生代表宣读了“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倡议书,与会领导向师生代表赠送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回龙观社区“风雅诗社”会员代表、昌平实验二小、昌平五中、马池口中心小学的部分师生还表演了精彩的经典诵读节目。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等领导出席会议。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昌平区区长金树东分别代表北京市和昌平区的致辞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4.活动扎扎实实确保有效
⑴高水平的师资是做好试点工作的保证
区语委在试点方案在确定之初,就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昌平区语委发动区教委教研部门、教师培训部门和区文化委、区特区办事处一道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培训活动和参观交流活动等引导试点学校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文化修养,特别是古典文学修养。同时引导试点学校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和指导,定期开展诵读研讨和交流。在教师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和业务评比,实现师生“学教双赢,共同成长”。为促进教师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向试点学校教师赠送了《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精装本,为教师学习提供依据。另外,我们还努力增强实验教师的荣誉感,强调参加实验工作的意义,为教师教师开展试点研究增强精神动力。
⑵自主开发的教材是完成试点工作的凭据
昌平区的试点工作将中华经典名篇的诵读、书写和讲解纳入学校校本教材建设。一是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在语文、历史、思想品德、音乐、美术、抒发等课程中融入并强化经典讲解、诵读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努力创新,完善教学评价;二是鼓励试点校开发经典诵读、书写、讲解课程,或借助现代教育手段进行经典诵读教育实验。昌平区小学教研室,整合全区教学资源,开发了一套1-12册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中低年级教材内容将每首入选的诗词分为“诗词”、“帮你理解”、“引你欣赏”三个部分,高年级教材内容分为“诗词”、“简介”、“注释”“赏析”四个部分。巩华中心小学是北京市语言文字示范化学校,该校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性工作。“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校在市区语文专家的指导下,成立了国学课程开发实验小组,在全校开展了学国学的实验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套国学教材。1-6年级分别是:《三字经》、《千字文》、《精读〈弟子规〉》、《精读〈论语〉》、《精读〈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还编写了《〈国学经典诵读〉读本》。语文教师徐辉还编写了《中国古训》。编写过程提高了试点校教师的语文水平,为学生学习诵读古诗提供了依据,促进了活动的开展。
⑶开展特色活动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推手
昌平区一是将中华经典名篇的诵读、书写和讲解与学校社团活动、学生竞赛活动、课外活动及其他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利用校广播站、墙报、校刊(报)等载体展示中华经典及诵读、书写、讲解实践。二是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将热心中华传统教育的人士请入校园,指导诵读、讲解、书写实践;同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工作,促进校园文化向社会的辐射。
昌平区教委在开展试点校教师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了试点学校教师“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教师培训成果展示暨语文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优工作,全区十二所试点学校的教师参加比赛,共上报教学/实践活动案例87例,其中小学59例,中学28例。目前评选正在进行当中,结果将在2011年3月公布。师资培训展示工作推动了活动创新,形成了立足课堂、学科融合、课内外互动、家校一体的活动局面。
2010年6月,昌平区教委、昌平区语委共同举办昌平区小学生古诗诵读、硬笔书法比赛活动。全区46所小学1—6年级学生共计26890人参加此项活动初赛。决赛分片分别在小汤山、巩华中心和昌盛园小学南口铁道北举行。1—4年级405人参加决赛。
一、二年级选手分别从八类古诗中任意抽取一首有感情地背诵。三至四年级的选手分别从十三类古诗中任意抽取一首默写下来。要求规范美观展示硬笔书法水平。最后评选优秀学校16个,优秀指导教师5人,优秀学生33人。区语委为获奖学校、教师、学生颁发了奖状和奖品,此项活动在教师学生当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推手。
三、“教有特点,学有特色”是开展试点活动努力的目标 通过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我区初步形成了“政府主责、语委主抓、各部门支持、中小学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批经典诵读特色学校正在逐渐形成。
区教委教师进修学校在活动中发挥了业务指导和研究引领的重要作用,把经典诵读列入中小学生语文能力考察必考内容。区语委注重行政检查和组织落实,多方协调,做好保障。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做好活动的宣传介绍,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巩华中心小学充分使用校本教材,每天利用课前时间开展读经典、讲经典、用经典的活动,同时每各年级建立了一个学生社团,定 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昌平五中把经典诵读和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元素,通过电子屏、宣传墙、校电视台等渠道开展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的形成。
昌平实验二小,把经典诵读同读书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晨读、午诵、暮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学科渗透的功能,加强学校传统美德的教育,把培养人、教育人、发展人作为经典诵读行动的重要任务。
马池口中心小学和昌平三中发挥本校师资突出的优势,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在书法教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无声的体验中感受中华经典的无穷魅力,通过练习书法、学写汉字等,感受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形成了书法特色。
四、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和今后工作的设想
由于时间、人手和工作能力的原因,试点工作开展还不够均衡,个别学校与优秀学校的差距还比较大。语委办督促、检查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另外,部分学校的语言文字特色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提炼,特别是为其搭建更大的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试点工作朝更高的目标努力。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开展经典诵读能力比赛,深入进行经典教学的研究,组织学生开展更加生动、活泼的经典诵读实践活动,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期望,为北京争光。同时,也诚恳希望各兄弟区县对我们的工作多加指导,把试点工作做得更好。
昌平区语委办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