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30周年诗歌朗诵稿
改革开放30周年诗歌朗诵稿:想起一位老人
——谨以此诗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自三十年前的那个冬天
一位矮个子老人
以农村和城市为背景
设计了一幅强国蓝图
然后 站在中国经济的制高点上
把手一挥
封闭已久的国门便敞开了
刚毅沉稳的姿势
恢宏的战略构想
给贫瘠的中国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令华夏子孙精神大振
同时世界的目光一起聚焦
开始正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
秋去春来 左搏右击
三十年风风雨雨
三十年坎坷磨砺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中国人增长了胆识
古老的中华民族
抓住了富强的时机
三十年岁月匆匆 仿佛一闪而过
然而在这历史的瞬间里
一群共产党的优秀分子
却带领有志的中国人
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倾注了满腔沸腾的激情
让历代伟人的灵魂悄然站立
注视这人间的奇迹
在今天 在生活的馥郁中
我写下这三十四行纪念的文字
以表达对一位老人的敬仰之情
并真诚的道一声——
谢谢您 我们的总设计师——小平
青春广东
——谨以此诗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的青年
作者:苏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曾这样说过:广东青年有四个“敢”,敢闯敢试敢拼敢为天下先。——题记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广东青年,我深深热爱着我的家乡„„
我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时代青年,我深深热爱着我的家乡。
我曾漫步在云山珠水——阅读、欣赏,我读到了一篇篇飞扬的笔墨,青春的华章„„
我曾畅游在东江西江——品味、打量,我看到了一片片激情的土地,闪亮的春光。
我也曾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更感到我们广东是那么时尚、漂亮„„
我也曾到过古老的欧美各地,更发觉我们广东是那么青春、阳光。
啊,我多想把这一些感触挥笔写一写,时间的跨度不需要太久太长„„
啊,我多想把青春的广东大声唱一唱,只需要稍稍回顾这三十年时光。
可即使只有短短三十年时间,要写的话也有千句有万句,一时不知从哪里开章?
可即使只有短短三十年光景,要唱的歌也有千支有万支,一时不知从哪里开唱?
我写:昔日贫困的农家——
几时变得这么富有、这么宽敞、这么明亮?
我唱:昔日落后的村镇——
几时变成一个花园、一座新城,一条画廊!
我写:经济大省——
何时掘开了“文化沙漠”的文化宝藏?
我唱:广东GDP——
何时从零点几个亿变成一万多亿的总量?
我写: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的广东,何时铺开了开发能源,降低消耗的新景象?
我唱:依样制造、来料加工、汗水挣钱、投资拉动的广东,何时掀开了智慧经济,广东创造的新篇章?
我写啊我唱,三十年时间虽然沧海不能变成桑田,但广东经济却转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我写啊我唱,三十年时间虽然不能创造旷世奇迹,但广东却点燃了科学、发展、和谐的启航。
要唱的歌,真是太多太多„„
最动情的一篇:该是固本强基平地生辉的世纪举措;
要写的话,真是太长太长„„
最壮烈的一段:该是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那场胜仗。
要唱的歌要写的话啊,真是太多太多,最气势磅礴的一段:该是泛珠江三角洲那个空前的构想;
要写的话要唱的歌啊,真是太长太长,最鼓舞人心的一篇:该是继续当好排头兵,再写新华章!
你听啊,村里的阿公也在说——
他们家告别了行路太难、看病太难、读书太难的困境;
你听啊,乡里的阿细也在说——
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改变了他的生活现状。
你听啊,年轻的大学生也在说——
大学城是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过的求学殿堂。
你听啊,复员的老战士也在说——
退伍后上技校、学本领创业之路安排得当!
你听啊,韶关特大洪水的灾民们也在说——
这么快就能为重灾区建好新家园的只有共产党;
你听啊,湛江特呈岛坡尾村渔民也在说——
我们不再是饮水难行路难卖鱼难避风难的村庄。
你听啊你快听,所有的广东人都在说——
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这句话永远难忘;
你听啊你快听,全天下所有人都在说——
广东引领中国,广东领跑世界,看南粤木棉飘香。
我是一名普通的广东青年,但大家总夸我是一个:
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时代闯将;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但大家总夸我是一个: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青年榜样。
其实啊他们哪里知道,广东的年青人个个都是这样: 像大学城的学子,像冲刺在各条战线的青年。
其实啊他们哪里看见,广东的年青人个个都比我强: 像志愿者服务队,像义工联那些年轻的脸庞;
于是,他们终于明白,千百年来——广东为什么总能创造奇迹;
于是,他们终于懂得,三十年中——广东为什么屡屡创造辉煌。
因为广东正年轻——
它拥有青春的肢体,青春的血液,青春的翅膀;
因为广东正青春——
它拥有青春的胸怀,青春的信念,青春的力量。
所以,我相信会有一天,浩荡的春风——
必将吹遍天下的大江、大河、大洋;
所以,我相信会有一天,盛放的木棉——
必将开满所有的草原、盆地、山岗。
那一天,我和你将看见和谐的广东——
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尽情歌唱。
那一天,你和我将看见青春的广东——
站在未来的舞台上无比闪亮!
诗歌:一坛酿了30年的酒――写给改革开放30周年 一坛酿了30年的酒――写给改革开放30周年
(25530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教育体育局(石卫东,山东省作协会员淄博市作协理事)
穿越长长的时空隧道30年弹指一挥
却能让日月峥嵘却能让心灵健壮却能让梦飞翔 30年的伟大变革30年的春华秋实
中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
精心酿造了一坛浓郁的酒
酒香漂洋过海
惊羡了各种肤色的目光
那是一坛正宗的国产名牌白酒
它以春风春雨为原浆
它以思想的空前开放为核心
它以心血的真诚付出为特质
它以3 0年的时光成就了酒的酱香
它清洌宜人它清香诱人它滋润绵长 引领每双目光用深刻去观察世界
引领每双目光用成熟与世界交往
那是一坛纯正的自产葡萄酒
中国的葡萄酸甜可口
酿出的酒才沁人心腑暖人脾胃 它装点了中国百姓的餐桌
它丰富了中国百姓的生活
它愉悦了中国百姓的精神
最难忘记:1978年的中国咽菜吃糠
30年以后的2008年
一个泱泱大国却能与酒结缘
13亿中国人陆陆续续抵达小康
尽情享受葡萄美酒带来的香甜与荣光
那是一坛清新爽口的鲜扎啤酒春雷响处啤酒花争艳斗奇啤酒泡沫到处飞扬 在30年的风云漫卷中闲庭信步
在30年的挥毫泼墨中描画壮丽
清凉清亮醇香
改革的步伐竟是这样日走中天般的神速 开放的成果竟是这般让人心旌摇荡
每双目光都把喜气挂上眉梢
就像每个周末我们三五知己
围坐城市酒桌或是农家小院的饭桌
随心所欲的表达轻松惬意
随心所欲的体验啤酒的美味与夏日的凉爽 那是一坛历久弥香的滋补药酒
用多种营养使每一滴愿望梦想成真
30年的拼搏记录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30年的跋涉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崛起
而今沧海变桑田
到处旌旗飘飘到处神采昂扬
细细品味30年走过的风雨沧桑
我又一次清晰的看见:
巨变与我们相依感动与我们相伴
满怀豪情的展望未来我由衷而执着的坚信这坛酒将散发出更加浓郁的异香
溢满每一幢心房滋润每一双目光
滋养起一个民族的明丽的天和绚丽的畅想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1979年,我出生的那一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是一个酝酿着天翻地覆的年代。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豪迈步伐,书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一页,铸造了交通水运行业的沧桑巨变:从支流小河到高等级航道网,从水泥船到标准化船型,从简易码头到亿吨港口,从人挑肩扛到现代化桥吊……有些是我经历的故事,有些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历史,都将作为交通水运行业的财富被深刻铭记。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天津。从小,我就爱在苍凉的塘沽炮台上,眺望无际的渤海和隐约的白舟。“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水和船,在我看来,象征着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并且,越是古老的地方,这种精神越富有生命力。大学毕业后,我便来到这座钟情已久、历史厚重的苏州城,光荣地成为交通系统的一名普通的海事工作者。
自从肩膀扛起了“铁锚”,汗流在甲板上、工作在风浪中,眼下景色尽波涛。没有闹市的繁华,没有鲜花的氛围,然而,我却如此执着和自豪!船舶搁浅,是我们一次次合理调度将其脱浅航行;轮队迷航,是我们一次次指点迷津将其引入航路;水下障碍,是我们一次次现场勘查将其清理排除。多少回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巡航;多少回以理说法、耐心疏导劝阻;多少回生死度外、风口浪尖搜救。从整顿通航秩序到处置违章运输,从维护渡运安全到整治桥梁隐患,从开展船舶检验到组织船员培训,无处不显现我们的身影。水运企业称我们是水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船民朋友们赞扬我们为“水上卫士”。这就是我为之执着的海事事业!这就是我为之自豪的交通海事人!
这30年,我们保障了一条经济畅通的运河道。这里,百舸争流、秩序井然,但你可知道,数年前,这条美丽的运河曾失去它应有的光彩,那时,苏州及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大规模生产及建设全面展开,70%以上的原材料通过水运供给,苏南运河船舶日流量达6万艘次,年运输量达5.4亿吨,相当于设计通过能力的3.1倍。搁浅、触损、沉船等事故随着拥堵纷至沓来,12家厂矿企业联名上书政府迫切要求改善通航环境。身处“四面楚歌”的我们,痛定思痛,以高度的责任感探索应对良策:排堵保畅预案完善起来了,所点布局合理起来了,24小时巡航制度建立起来了,报港措施实行起来了,大功率排挡艇添置起来了,视频监控系统铺设起来了……我们的管理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预防,从粗放型步入集约型,创造了干线航道5年来无一堵航事故的奇迹,令效益节节攀升的业主和船民拍手称快,发挥出“交通海事”的巨大能量。就在刚刚过去的冬天,江南暴雪,封山截路,路运全线告急,煤电企业忧心忡忡、市民的菜篮子“翘首以盼”,我们临危受命,严寒中,走访企业码头,掌握第一手影响交通安全的资料,日夜巡航守护,开辟重点物资“绿色通道”,22万吨电煤和农业生产物资无惊无险地穿过这片水道,流入千家万户。
这30年,我们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曲。经历了太湖上生死一线噩梦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张张救他们脱离险境的铁铮铮的面孔。2004年7月,强热带风暴“蒲公英”席卷古城,太湖水面12级的风力远超过海巡艇的抗风等级,然而30名船员命悬一线,我们舍身一搏又有何惧?!一排排水墙横过来,驾驶台进水了、机舱进水了,搜救人员的身上全湿了,甚至受巨浪的长时间挤压,海巡艇的快慢控制档失灵了,退缩,不是没想过,我们也是血肉之躯,然而,怀着对船民兄弟强烈的爱,凭着长期搜救工作中练就的驾驶技巧,海巡艇的船头无数次被巨浪这回,又无数次顽强前行,很快,一双双救援之手伸了出去,一双双渴望生命的手又接了过来,10余小时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营救行动圆满结束,船民们悉数获救无一伤亡。也许你会庆幸生命的奇迹,会钦佩海事人员过人的胆识,我却深深了解这背后的辛劳和苦乐,这仅仅是我们无数次出生入死的一个剪影。曾经,莫测的太湖让船民谈之色变,消逝的生命让我们扼腕叹息,如今,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已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湖区安全监管体系,搜救成功率连年来都维持在100%。我们的故事,汇成荡气回肠的歌声,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传颂到四面八方。
这30年,我们开启了一扇繁花似锦的文明窗。“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这是上级领导对交通海事人的要求,我们时刻不忘嘱托。在我们心中,“想船户所想、急船户所急”绝不是一句空话,安全监管到位了、水运有序畅通了、地方经济促进了、海事效益起来了,才能让船民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海事文明。我们有这样的干部,他的对讲机永远是开着的,无论何时,哪里最艰苦、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我们尊敬他、跟随他;我们有这样的职工,他业务精通、守责有方,一腔热情、两袖清风,耐住逆境的寂寞、经住顺境的考验,我们信赖他、学习他。我们这支以太湖海事所为代表的交通海事执法队伍在船民和社会各界中出了名,“竖起了一面在太湖边高扬的旗帜”,成为“海事人的方向,海事人的骄傲
1979年,我出生的那一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是一个酝酿着天翻地覆的年代。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豪迈步伐,书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一页,铸造了交通水运行业的沧桑巨变:从支流小河到高等级航道网,从水泥船到标准化船型,从简易码头到亿吨港口,从人挑肩扛到现代化桥吊……有些是我经历的故事,有些是发生在我身边的历史,都将作为交通水运行业的财富被深刻铭记。
我的家乡在遥远的天津。从小,我就爱在苍凉的塘沽炮台上,眺望无际的渤海和隐约的白舟。“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水和船,在我看来,象征着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并且,越是古老的地方,这种精神越富有生命力。大学毕业后,我便来到这座钟情已久、历史厚重的苏州城,光荣地成为交通系统的一名普通的海事工作者。
自从肩膀扛起了“铁锚”,汗流在甲板上、工作在风浪中,眼下景色尽波涛。没有闹市的繁华,没有鲜花的氛围,然而,我却如此执着和自豪!船舶搁浅,是我们一次次合理调度将其脱浅航行;轮队迷航,是我们一次次指点迷津将其引入航路;水下障碍,是我们一次次现场勘查将其清理排除。多少回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巡航;多少回以理说法、耐心疏导劝阻;多少回生死度外、风口浪尖搜救。从整顿通航秩序到处置违章运输,从维护渡运安全到整治桥梁隐患,从开展船舶检验到组织船员培训,无处不显现我们的身影。水运企业称我们是水上交通安全的“保护神”,船民朋友们赞扬我们为“水上卫士”。这就是我为之执着的海事事业!这就是我为之自豪的交通海事人!
这30年,我们保障了一条经济畅通的运河道。这里,百舸争流、秩序井然,但你可知道,数年前,这条美丽的运河曾失去它应有的光彩,那时,苏州及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大规模生产及建设全面展开,70%以上的原材料通过水运供给,苏南运河船舶日流量达6万艘次,年运输量达5.4亿吨,相当于设计通过能力的3.1倍。搁浅、触损、沉船等事故随着拥堵纷至沓来,12家厂矿企业联名上书政府迫切要求改善通航环境。身处“四面楚歌”的我们,痛定思痛,以高度的责任感探索应对良策:排堵保畅预案完善起来了,所点布局合理起来了,24小时巡航制度建立起来了,报港措施实行起来了,大功率排挡艇添置起来了,视频监控系统铺设起来了……我们的管理从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预防,从粗放型步入集约型,创造了干线航道5年来无一堵航事故的奇迹,令效益节节攀升的业主和船民拍手称快,发挥出“交通海事”的巨大能量。就在刚刚过去的冬天,江南暴雪,封山截路,路运全线告急,煤电企业忧心忡忡、市民的菜篮子“翘首以盼”,我们临危受命,严寒中,走访企业码头,掌握第一手影响交通安全的资料,日夜巡航守护,开辟重点物资“绿色通道”,22万吨电煤和农业生产物资无惊无险地穿过这片水道,流入千家万户。
这30年,我们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曲。经历了太湖上生死一线噩梦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一张张救他们脱离险境的铁铮铮的面孔。2004年7月,强热带风暴“蒲公英”席卷古城,太湖水面12级的风力远超过海巡艇的抗风等级,然而30名船员命悬一线,我们舍身一搏又有何惧?!一排排水墙横过来,驾驶台进水了、机舱进水了,搜救人员的身上全湿了,甚至受巨浪的长时间挤压,海巡艇的快慢控制档失灵了,退缩,不是没想过,我们也是血肉之躯,然而,怀着对船民兄弟强烈的爱,凭着长期搜救工作中练就的驾驶技巧,海巡艇的船头无数次被巨浪这回,又无数次顽强前行,很快,一双双救援之手伸了出去,一双双渴望生命的手又接了过来,10余小时的明知不可而为之的营救行动圆满结束,船民们悉数获救无一伤亡。也许你会庆幸生命的奇迹,会钦佩海事人员过人的胆识,我却深深了解这背后的辛劳和苦乐,这仅仅是我们无数次出生入死的一个剪影。曾经,莫测的太湖让船民谈之色变,消逝的生命让我们扼腕叹息,如今,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已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湖区安全监管体系,搜救成功率连年来都维持在100%。我们的故事,汇成荡气回肠的歌声,随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传颂到四面八方。
这30年,我们开启了一扇繁花似锦的文明窗。“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这是上级领导对交通海事人的要求,我们时刻不忘嘱托。在我们心中,“想船户所想、急船户所急”绝不是一句空话,安全监管到位了、水运有序畅通了、地方经济促进了、海事效益起来了,才能让船民们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海事文明。我们有这样的干部,他的对讲机永远是开着的,无论何时,哪里最艰苦、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我们尊敬他、跟随他;我们有这样的职工,他业务精通、守责有方,一腔热情、两袖清风,耐住逆境的寂寞、经住顺境的考验,我们信赖他、学习他。我们这支以太湖海事所为代表的交通海事执法队伍在船民和社会各界中出了名,“竖起了一面在太湖边高扬的旗帜”,成为“海事人的方向,海事人的骄傲[page_break]!”
水是苏州的灵魂,更是苏州的命脉。作为一名交通海事人,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是如此贴近水的脉搏;我是骄傲的,我的工作,纵然平凡如万顷太湖的一滴水珠,却可以汇聚成河托起船只;我更是自豪的,我看到了水运事业欣欣向荣地蓬勃发展,看到了交通海事行业自信负责的一面,我坚信,这湾和谐的天堂之水会变得更有活力,更加美丽!。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世纪风云,世纪人物,滚滚长江,悠悠岁月,有一个名字是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的,这就是邓小平。
山城重庆必然记得那个自广安走来的14岁的年轻人,如何以他的智慧把本来就缀满故事的家乡,再添上一页页的辉煌,把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演绎得轰轰烈烈。
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与波峰浪谷有着不解之缘。在海中,他舒展双臂,劈波斩浪,遨游向前。大海的无垠,开阔了他博大的胸襟;浪涛的汹涌,塑造了他顽强的性格。潮涨潮落,大海沉浮,就像他人生的三落三起。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虽历经风险,但他始终百折不挠,总是能一次次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挽狂澜于既倒,在沧海横流中显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本色。
一位诗人说过:“我知道,在当今中国,这三个字所包含的意蕴;我知道,在人民心中,这三个字所显示的内容。”邓小平,这三个字就意味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978年12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果断结束“十年浩劫”,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揭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序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他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改革大潮汹涌澎湃。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史无前例的改革,以神奇般的魔力,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如一首歌颂小平同志的诗所写:“于是才有了凤阳花鼓,敲响农民走向市场的节拍;才有了深圳神话,十年完成一个世纪的跨越……”
1984年,伟人行走珠江两岸,欣然面对正一步步走向繁荣的经济特区,开心地笑了。他挥毫题词,他用“不走回头路”的睿语,预示着我们的道路将越走越执着。
尤其难忘1992年,春暖潮涌,东方风来,伟人再次来到南海边,拨云见日,掀起新一轮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大潮,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步伐更快也更坚实了。他像一位舵手,又一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航程。
——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点,思想更解放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是他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奇迹般地崛起一座座新城;是他行走珠江两岸,托起了南粤腾飞的翅膀;是他用一个个睿智而振聋发聩的论断、一声声亲切而催人奋进的鼓励,把中国的教育带上了崭新的航程。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亲身经历了从受教育到教育人的过程。现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改浪潮,使教育领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规律,追求全体学生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这就是新课改的新精髓,新亮点。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我们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继承,学会了取舍,更学会了创新!
今天,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他——邓小平,一个让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个永远演绎春天故事的不朽传奇。
第四篇: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经济日报)
新合作化使农机化获革命性发展
□王鸿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机化经历了高—低—高的发展过程。前一个“高”,反映在广大农民和农业机械生产、使用、管理及科研领域对“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呼声和热情高,笔者曾经在军垦农场务农十年,并且有六年的时间使用农业机械从事耕作,亲身体验了农业机械化对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也亲眼目睹周围“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缺“机”而导致生产艰辛、生活艰难的情状。而这后一个“高”恰恰是由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催生的,这后一个“高”不仅体现在农业机械数量的提高,更重要的,一是体现在农业机械使用形式的质变,由完全集体所有发展到允许农民个人购买,又由农民个人购买、个人使用发展到形成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地使用农业机械。二是农业机械概念的外延的扩大,由耕种收割发展到耕种收割、运输、农副产品加工、以及林牧副渔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正如邓小平同志1980年指出的,广义的农业机械化,不限于耕种收割的机械化。三是农机市场的对外开放,一大批国外先进农业机械进入了我国农村,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起点。
1978年以后,诞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同时,耕地小地块经营也限制了农机的使用和农机化的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即使是大型国营农场农机化的进程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中国农业的出路在于科学技术,而农业机械是承载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和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根本道路,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而实践证明,单个的、小地块的农业经营方式不可能充分利用当代新科技装备农业,不可能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也无异于空谈。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有组织化的生产。而中国广大农民对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人民公社”式的“一大二公”、剥夺个人物权的“公有制”组织形态依然心有余悸。发展农业组织化绝对不能再走“人民公社”式的路子。中国农民是伟大的社会阶层。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下,不断探索现代农业的新路子。大约20年前,我国河北保定等地区的农民就开始酝酿和发展了一批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农机协会。虽然这种“协会”在带领农民向组织化发展起了重要的探索作用,但是并不具有“法人资格”,往往成立得快也消亡得快。但是广大农民一直在探索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组织,全国各地出现的“农机银行”“股田制”“农机互助组”“农机合作社”等,是农民艰辛的探索的见证。
20世纪末,笔者在相隔二十年后再一次踏上东北大平原时,尤其在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意外地发现,一些地方并没有像人们传说的耕地分割得像“棋盘格”、农民牵着犁杖走的现象;恰恰相反,在全镇8200公顷耕地上看到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玉米地,大型拖拉机正牵引着中耕机在除草……只是再没有看到当年夏锄时人们挥汗如雨、手握锄头除草的情景。
当时全国农产品价格下“浮”、甚至处于“滞销”状态,而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却有增无减。此前,当地也曾发生过粮食滞销和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但当地农民在党委和政府引导下,走“以农机化为先导、以规模种植为突破口、以大流通为载体”的发展路子,这个镇的长山村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机股份合作社”,并逐渐在全镇各个行政村推广。这种“农机股份合作社”具有“现代企业”的形态。农机股份合作社把除个人所有的集体农机具和库房进行资产评估后(123.5万元),按地
7、人3的比例折股到农户(每股300元,折合4117个股份),农民自愿入社。农机股份合作社把合作社社员的土地集中连片进行规模经营,全程进行机械化作业,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又突破了土地家庭承包的形成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的局限。农机股份合作社机械作业对社员农户只收取作业成本费,农产品归农户;对外作业收入则按股分配红利。全镇8200公顷耕地没有一块地撂荒,当年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080元,比上年净增1580元。
2006年,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农业专业合作法》,无疑是对弓棚镇以及全国广大农民在新时期农业生产尤其推广和促进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创造的肯定和保护。弓棚农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促进了土地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土地实现了规模作业,既解除了无农机户的后顾之忧,又充分发挥了现有集体和个人所拥有农机的使用效率,农业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百公顷玉米全程生产成本仅48万元,亩作业成本低于全省43.27元,全镇机械化作业4000多公顷每年就可节约成本500万元。公斤粮成本仅0.27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24元,百公顷粮食纯利润24.6万元。弓棚农机股份合作社成立后还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了可能。笔者2000年底再次到弓棚镇时了解到,弓棚全镇11个行政村,村村有农机作业队,共拥有52台大型拖拉机、21台大型收获机,513台中小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975台套,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200多万元。弓棚镇的农机股份合作社成为促进当地各业发展的“龙头”。全镇2.1万劳动力,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只有3000人左右,只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13%从事粮食生产,87%的劳动力转移到了二、三产业上,催生了畜牧业合作社的诞生。全镇千头以上的养猪场2个,规模养殖户2600户,500头以上的养猪户有27户,养鸡户1200户,日产蛋量1万多公斤。畜禽养殖促进粮食年“过腹转化”5万吨,每年还要外购粮食3万吨,消解了当时粮食降价的不利因素。畜牧业的发展又促使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向着工业和以畜产品销售、运输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镇的生产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牧业占到50%,农业只占9%,多种经营占18%,乡企民营占23%。第二、三产业发展,基本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弓棚全镇的社会总产值中种粮收入只占了三成,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小城镇建设也有了相对充足的资金,城区改造、道路建设、市场规划以及文教卫生发展等城市化拉动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当时国务院一位领导视察弓棚镇时,盛赞这里出现的与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新五怪”现象:农业大镇,近九成的农民不种地;产粮大镇,年产粮8万吨不够用,每年还要外购3万吨;粮价下跌,农民收入逐年递增;生猪大镇,生猪不够卖,每年还要外购30万头;销售领域收入比生产领域高,卖猪收入比养猪收入高。
实现了这一步,弓棚镇的农机股份合作社的作用功不可没。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首当其功!
弓棚镇曾是吉林省国家级农业综合改革的试点镇。而弓棚镇10年前成立“农机股份合作社”无疑具有革命性和里程碑的作用,为使处于低谷的我国农机化得以有一个新的发展发挥了探索者的作用。如今,全国各地各类形式的农机合作社已经遍布农村大地,全国农机化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革命性的发展阶段,至2003年,我国农村各类机械总动力已经超过了6亿千瓦。弓棚镇“农机股份合作化”促使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多业并举的局面,起码给人以三点启示。一是农业生产必须拥有智能化的生产工具,这是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突出标志。当前在我国农村,先进的农业机械就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放弃了发展农业机
械化,就是背离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也就无从落实。二是发展农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农民、农业要走出孤立、封闭的小农经济状态,必须有与市场化发展相一致的专业分工明确、社会化协作广泛的社会合作组织,与农业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经济组织同样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要求,是实现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直至“三农”问题全部解决的必由之路。包括农机股份合作社在内的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整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利用率和解决无序化及扩大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农业生产必须借助先进的生产机械和经济组织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通过经济组织用市场规律合理调节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生产纳入市场化的轨道。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组织化、市场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实现了这“三化”,才能说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可喜的是,中央于2006年及时地出台了“农业专业合作社法”,保护了农民的首创精神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在我国农村,各种农业生产和经营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我国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此文获征文二等奖)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周年感想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催生、激活、做强更多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体,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河北的聚集无障碍。”这是我省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形成的一个重要共识。面对“调整转变、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三重艰巨任务,我们唯有继续深化改革,破除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催生、激活、做强更多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市场主体,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河北的聚集无障碍,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提供根本保障和内在动力。
深化改革是建设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河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害时期,正面临着难得的战略机遇。但是,我们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未来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失衡、社会矛盾凸显等诸多制约。
――实现科学发展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支撑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的产业大都属资源依靠型的高耗能、高污染类产业,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突出,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和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而且“超重”的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刚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很强的惯性,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任务艰巨。
――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由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滞后,要素市场化进程缓慢,我省城市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并没有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自然而然地解决;生产关系变革滞后生产力发展进程,各种社会矛盾并没有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自然而然地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仍然严重,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投资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在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中国120个城市投资环境排名中,我省无一城市入围投资环境金银牌城市;在xx年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中,我省虽然有10个设区市入围,但只有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排在前50位,分别为第22位、35位和50位。投资环境诸要素中,行政治理体制问题仍然是我省投资环境的“软肋”,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效率亟待提高。
――推进全面开放任重而道远。“环京津、环渤海”的独特地理条件,赋予了我省对内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真正发挥“两环”区位优势,不仅仅是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与京津、国际对接,要害是机制和制度等软环境的接轨:从微观企业制度到宏观经济治理制度,从微观企业生产运行机制到宏观经济治理调节机制„„要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乃至融入国际生产体系,推进全面对外对内开放,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任务还很重。
以行政治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全面改革
xx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改革要向三个领域拓展:从商品市场向要素市场拓展,大力发展资本、人才、技术市场;从竞争性领域向公用公共事业领域拓展,加快科技、文化、卫生、市政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向行政治理领域拓展,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行政区划,改善行政治理。这是我省今年的改革方向,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重点。
――认清形势,提高熟悉,奠定全面改革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政府行政治理体制上。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既连接社会体制改革,又连接政治体制改革,处于中心环节。我们必须清醒地熟悉到,政府本身所拥有的权力和作为经济社会治理者所处的非凡位置,决定了政府在发展和改革中所起的非凡作用,只有通过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体制保障,把市场化改革推向深入;只有通过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才能有效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只有通过行政治理体制改革,从制度上制约权力与资本的结合,使权力正确行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机制性腐败问题,增强政府公信力,改善政府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形象,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
――明确目标,把握重点,扎实推进政府行政治理体制改革。政府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要害和核心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使政府成为从事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全力履行相关职责的责任政府;成为致力于为市场主体排难解忧和创造良好环境的服务政府;成为全面依法行政并受法律严格监督的法制政府。政府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缩小政府事权,把不该由政府治理的事项果断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治理的事项切实管好。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治理方式,缩小行政审批范围,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从“项目最少”迈向“时效最快”;尽快贯彻落实国家大部制改革精神,规范机构设置,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完善行政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推行重大决策失误引咎辞职、经济赔偿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非凡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政绩评价制度。
――坚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致力于实现市场主体自主决策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使混合所有制成为经济成分的主体,从体制和机制上割断政府对企业或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进一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建立比较健全的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体制改革,发展完善资本、土地、人力、技术等要素市场,消除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限制因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健全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强化市场主体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要求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治理等的重构,实现社会转型,这是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制保证。重点是重构社会治理体制、社会运行机制、社会保障体制;彻底解决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行政垄断、政府包办的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社会事业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着力解决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
以政府行政治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改革,不仅将遭遇由于部门利益受损而产生的内部巨大阻力,而且面临着由于备受民众和投资者关注与期待而形成的外部社会压力,成败关乎全局,将考验改革者革命的勇气和再生的决心,检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魄力和执政的能力。深入推进改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30年的改革开放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的道路一直并不平坦,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困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的改革,主要是一些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较大的改革,改革到了真正啃“硬骨头”的要害时期。面对改革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我们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开拓进取、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改革的新突破,推动社会的新发展。
――树立深化改革的决心。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制度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制度有好有坏,形成好的制度要靠改革。因此改革是对发展贡献最大的因素,即“第一生产力”。只要坚定这个熟悉,我们就能树立起深化改革的决心,不会因为改革出现偏差甚至失败就否定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信改革是燕赵大地焕发生气活力的源泉,是在科学发展为时代要求的河北建设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增强改革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
――保持深化改革的恒心。改革必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改革进入重点突破、协调推进的全面改革阶段,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恒心与韧劲,就不可能取得改革的成功。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必须充分估计改革中可能碰到的困难,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研究制定积极稳妥的改革方案,发挥政府改革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加强领导,科学组织,周密部署,稳步推进,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