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广东

时间:2019-05-12 18:0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广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广东》。

第一篇:加强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广东

加强社会管理 给力幸福广东

2011年1月6日上午~8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加强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全会上将“幸福广东”定义为——让民众幸福更给力更持久。

面对“十二五”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我们需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必然性。可以说,作为先行先试的改革先锋,实施改革开放已三十多年并且取得辉煌成就的广东,已经到了大张旗鼓提升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时候。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广东改变了人们对效率、时间和金钱的理解,推动了全国性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社会建设上,多年来沉积下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却日益凸显。一方面,广东省是改革开放前沿省份,毗邻港澳,市场经济发达,经济成分多元,由此带来社会结构日趋多样,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复杂,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触点多、燃点低,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危及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当前的社会管理水平跟不上人们主权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的步伐。这导致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存在宽严失度、措施不力,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的现象同时存在。无论是上年的富士康“11连跳”,还是今年6月广州增城市大墩村的聚众滋事事件都用血的事实说明了现实社会矛盾的尖锐。

实践表明,加强社会建设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然要求,能否把社会建设好,使社会更加进步、和谐、安宁,是衡量人民群众是否具有幸福感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广东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均衡,致力于打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更加关注人民的实际利益。无论是现试行的新农保,还是从优秀工人、农民中选拔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的措施都显示了政府在社会建设管理方面更贴近基层民众的需求。这些被人民称之为“民心工程”的政策不仅为人民带来了物质上得满足,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基层人民的精神需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唯有达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幸福”。

因此,我们应该在新一轮改革将在社会管理领域重点突破的形势下,树立以民生导向的发展理念,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行一步。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推进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着力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第二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

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看,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社会建设的要求就越高,社会管理就越复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现在看,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一精辟论断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面临的社会挑战甚至比30年前更多。最近,北非和中东发生的社会动荡令人深思。这些发生社会动荡的国家,并不是经济穷国,相反,这些国家都相对比较富裕,之所以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相当突出,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及时化解。可见,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社会政治参与、个人价值追求、精神生活需求等将会更加迫切。可以 1 说,当今时代的社会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艰巨复杂,推动起来需要更加高超的智慧和勇气。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引领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

从国际经验看,两条道路两种结果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在上世纪80年代,不同的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亚的新加坡、韩国,既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注重社会变革与建设,形成了中等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跨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而拉美一些国家既不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不重视社会的建设与治理,社会结构呈现低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金字塔型”,引发众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政局动荡,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没有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

(三)加强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然要求。

社会建设与幸福广东相伴相生,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把幸福比作一朵花儿,社会建设就是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好社会软环境,提供适宜的阳光、空气、土壤,让幸福的花儿自由绽放。毫无疑问,社会建设必将在实现幸福广 东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幸福广东也就失去了支撑和保障,成为好看但又难以企及的海市蜃楼。

二、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一)坚持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思维观念要从过去“依靠群众打天下”向现在“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从过去“对社会管理控制”向现在“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党委、政府对社会建设要从过去的“撑船”向现在的“掌舵”转变。

社会建设是面向社会的,社会建设搞好了,人民群众是受益者;社会建设搞不好,人民群众就是受害者。

政府要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做到科学决策,特别要重视协调好“官意”和“民意”,使两者一致起来,避免用“官意”代替“民意”,造成政府花了钱办了事还得不到群众认可、买不到一个“好”的情况。

要高度重视基层群众话语权,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沉没的声音”,而不能把民主变成少数精英的事情。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干部和群众双方都具有较好的民主素养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公众民主素养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要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该放的权一定要创造条件,逐步下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明确这是一个方向。否则,经济总量愈来愈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不改革,将不堪重负,难以承受。

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上世纪80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是在如何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上却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造成城市贫民急剧增加,“城市病”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经济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三)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生事业永无止境,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努力不行,但急于求成更不行。要注重建设可持续的民生,切忌“任期制民生”,搞政绩工程;更要防止“吊高胃口乱许诺”、“轰轰烈烈胡乱上”的倾向,造成“寅吃卯粮”、债台高筑,把好事办成坏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夯实和谐社会基层基础。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历史反复证明,谁掌握了基层,谁就掌握了执政话语权。

要适应我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农民变成市民的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把城市社区的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延伸到广大农村。珠三角地区农村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城乡结合部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其他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五)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说过,“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谐”,意思是以道德去教化民众,才能使民众和睦、合作,然后变成民众日常 相处的习惯,慢慢就成为和谐的社会。这说明了道德教化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我推荐大家阅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书里提出“真正的持续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这说明,对幸福的追求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需要与可能的统一,目的与过程的统一。我们建设幸福广东,一方面要大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幸福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幸福文化,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心态。鼓励知足常乐,不是说不再需要努力进取,而是希望社会中每一个人在进取中确立合理的“幸福期望值”,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在知足和平静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而不是在盲目攀比的浮躁和焦虑中迷失方向。另外,还要重视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

三、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还有偏差。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搞经济建设是挣钱的,搞社会建设是花钱的,多做 一点挣钱的事,少做一点花钱的事,表面上看好像是很好的“发展观”。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如果社会矛盾和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就会出问题,不做一些花钱的事,挣钱的事也干不下去!

(二)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要善于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社会治理的优良传统。比如,我国各个朝代都十分倚重道德教化在规范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还有,我国古代基层乡村自治机制,县以下没有行政机关,主要靠乡绅、里甲自治,大多数社会矛盾在民间得到化解,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对于这些,我们要善于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三)处理好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突破,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偏废。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在区域上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差距较大;城乡差距也不小,最发达的城市和最贫穷的乡村并存。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统筹兼顾对于我省社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处理好明确方向与探索实践的关系。我们要干成一项事业,明确方向是前提,但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只有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在社会建设领域,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探索,我们都要大力支持,鼓励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建设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建设新路子。

四、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党委、政府“一把手”是社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社会建设的战略规划,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抓好社会建设工作。

一个只懂经济建设,不懂社会建设的领导,是不能谋全局的领导,是“跛脚”的领导,既跑不快,也走不远,甚至还可能会“栽跟斗”。今后,我们既要选拔善于搞经济建设的干部,又要注意选拔善于搞社会建设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医生”,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服务民生、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 才队伍。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政策,健全职业规范,拓宽服务领域,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形成优秀人才安心基层、服务基层、成长在基层的机制和氛围。

第三,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时,特别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层的社会建设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其社会建设的基本财力需要。

第四,要营造良好氛围。社会建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全省上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搞好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分解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的各项任务,发展改革、财政、税收、经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国土、建设、工商、金融等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出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搞好服务,提供保障条件。省编办要为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做好框架设计、编制安排等方面的工作。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统计发布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社会建设的成果和先进经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建设良好氛围。

第三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省委书记汪洋省委十届九次全会报告摘编

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

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看,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社会建设的要求就越高,社会管理就越复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现在看,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一精辟论断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面临的社会挑战甚至比30年前更多。最近,北非和中东发生的社会动荡令人深思。这些发生社会动荡的国家,并不是经济穷国,相反,这些国家都相对比较富裕,之所以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相当突出,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及时化解。可见,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社会政治参与、个人价值追求、精神生活需求等将会更加迫切。可以说,当今时代的社会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艰巨复杂,推动起来需要更加高超的智慧和勇气。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引领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

从国际经验看,两条道路两种结果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在上世纪80年代,不同的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亚的新加坡、韩国,既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注重社会变革与建设,形成了中等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跨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而拉美一些国家既不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不重视社会的建设与治理,社会结构呈现低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金字塔型”,引发众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政局动荡,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没有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

(三)加强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然要求。

社会建设与幸福广东相伴相生,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把幸福比作一朵花儿,社会建设就是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好社会软环境,提供适宜的阳光、空气、土壤,让幸福的花儿自由绽放。毫无疑问,社会建设必将在实现幸福广东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幸福广东也就失去了支撑和保障,成为好看但又难以企及的海市蜃楼。

二、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一)坚持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思维观念要从过去“依靠群众打天下”向现在“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从过去“对社会管理控制”向现在“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党委、政府对社会建设要从过去的“撑船”向现在的“掌舵”转变。

社会建设是面向社会的,社会建设搞好了,人民群众是受益者;社会建设搞不好,人民群众就是受害者。

政府要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做到科学决策,特别要重视协调好“官意”和“民意”,使两者一致起来,避免用“官意”代替“民意”,造成政府花了钱办了事还得不到群众认可、买不到一个“好”的情况。

要高度重视基层群众话语权,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沉没的声音”,而不能把民主变成少数精英的事情。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干部和群众双方都具有较好的民主素养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公众民主素养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要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该放的权一定要创造条件,逐步下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明确这是一个方向。否则,经济总量愈来愈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不改革,将不堪重负,难以承受。

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上世纪80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是在如何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上却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造成城市贫民急剧增加,“城市病”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经济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三)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生事业永无止境,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努力不行,但急于求成更不行。要注重建设可持续的民生,切忌“任期制民生”,搞政绩工程;更要防止“吊高胃口乱许诺”、“轰轰烈烈胡乱上”的倾向,造成“寅吃卯粮”、债台高筑,把好事办成坏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夯实和谐社会基层基础。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历史反复证明,谁掌握了基层,谁就掌握了执政话语权。

要适应我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农民变成市民的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把城市社区的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延伸到广大农村。珠三角地区农村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城乡结合部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其他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五)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说过,“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谐”,意思是以道德去教化民众,才能使民众和睦、合作,然后变成民众日常相处的习惯,慢慢就成为和谐的社会。这说明了道德教化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我推荐大家阅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书里提出“真正的持续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这说明,对幸福的追求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需要与可能的统一,目的与过程的统一。我们建设幸福广东,一方面要大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幸福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幸福文化,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心态。鼓励知足常乐,不是说不再需要努力进取,而是希望社会中每一个人在进取中确立合理的“幸福期望值”,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在知足和平静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而不是在盲目攀比的浮躁和焦虑中迷失方向。另外,还要重视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

三、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还有偏差。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搞经济建设是挣钱的,搞社会建设是花钱的,多做一点挣钱的事,少做一点花钱的事,表面上看好像是很好的“发展观”。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如果社会矛盾和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就会出问题,不做一些花钱的事,挣钱的事也干不下去!

(二)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要善于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社会治理的优良传统。比如,我国各个朝代都十分倚重道德教化在规范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还有,我国古代基层乡村自治机制,县以下没有行政机关,主要靠乡绅、里甲自治,大多数社会矛盾在民间得到化解,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对于这些,我们要善于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三)处理好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突破,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偏废。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在区域上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差距较大;城乡差距也不小,最发达的城市和最贫穷的乡村并存。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统筹兼顾对于我省社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处理好明确方向与探索实践的关系。我们要干成一项事业,明确方向是前提,但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只有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在社会建设领域,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探索,我们都要大力支持,鼓励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建设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建设新路子。

四、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党委、政府“一把手”是社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社会建设的战略规划,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抓好社会建设工作。

一个只懂经济建设,不懂社会建设的领导,是不能谋全局的领导,是“跛脚”的领导,既跑不快,也走不远,甚至还可能会“栽跟斗”。今后,我们既要选拔善于搞经济建设的干部,又要注意选拔善于搞社会建设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医生”,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服务民生、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政策,健全职业规范,拓宽服务领域,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形成优秀人才安心基层、服务基层、成长在基层的机制和氛围。

第三,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时,特别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层的社会建设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其社会建设的基本财力需要。

第四,要营造良好氛围。社会建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全省上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搞好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分解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的各项任务,发展改革、财政、税收、经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国土、建设、工商、金融等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出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搞好服务,提供保障条件。省编办要为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做好框架设计、编制安排等方面的工作。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统计发布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社会建设的成果和先进经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建设良好氛围。

第四篇:努力创造幸福,建设幸福广东发言稿

努力创造幸福,建设幸福广东发言稿

我认真学习了《重在全面理解 贵在持之以恒——再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阅读了《幸福的方法》和《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书籍,联系实际,把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什么是幸福广东

广东要幸福,核心是广东的人民要幸福。因此建设幸福广东不仅仅是每位党员的事,是关系每一个广东人切身利益的事。

首先对公民来说,幸福是什么?这时我想起小学课文

《幸福是什么》。文章讲述三个小孩修整了一口井后遇到智慧的女儿,他们用十年各自去探索什么是幸福,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原来幸福不是财富的多少,不是地位的高低,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很容易做到的。

其次幸福能量化吗?幸福指数、公民幸福感是地区(城市)软实力的综合体现,幸福指数高的城市其包容力、凝聚力、创造力、号召力也比较高,还非常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前来创业乐生,从而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这些考核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公民有多幸福。经济腾飞的广州,2010年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幸福”殊荣,我相信也能

带动广州以外的其他城市、乡镇以广州为榜样,向幸福感城市加速迈进。

二、建设幸福广东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高速增长的GDP时,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同步增长,诸如环境问题、治安问题、教育问题、贫富悬殊、公平正义缺失等与我们幸福感受密切相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作为一名国企的普通员工,理论联系实际,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劳动创造幸福

我作为普通职员,首要的是立足本职工作岗位,踏实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建设幸福广东。在本职工作上主动高效,不推诿拖拉;作风上求真务实,不虚假浮躁;经营上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这既是对公司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真心承诺,虚心接受同事及党员的监督,从而形成作风扎实、办事高效的良好局面。打工谋福让我们活得有尊严,有希望,有干劲,自身有成功感,有自豪感,就有了幸福。

(二)学习创造幸福

我们不能仅仅是靠政府、靠企业给我们创造幸福,要靠自己创造幸福,平常可以自己去充电。现在很多学校都有这方面的培训。当然企业单位也有学习的平台,工作中我们也是向别人学习,向领导学习,向自己学习的机会。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虽然现在企业出现了暂时的困难,我觉得我们

都不要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所以这个追求是我们人生强大的动力,我们不要放弃。

(三)奉献创造幸福

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能因为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创造财富,能帮助更多人,让更多人得到幸福快乐,这是人生真正的价值,真正的幸福。雷锋同志一生奉献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应不以奉献为耻,从奉献中,享受幸福。奉献,从让座、捐款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也可以努力工作,奉献公司。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从我做起,努力创造幸福,为建设幸福广东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

第五篇:广东社会管理创新大事记

广东社会管理创新大事记

2012/12/14 17:13:23来源:网络问政平台作者:

2011年1月6日至8日,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2011年3月至6月,广东决策高层频密调研,针对社会管理创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2011年7月,广东省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

2011年7月底8月初,报经中央编办批准,广东设立社会工作委员会。2012年1月18日,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

2011年11月17日,广东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暨民情志愿服务队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

2012年1月12日,南方民间智库作为广东首个新型社会组织正式揭牌成立。之前,《关于广东省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措施出台。

2012年2月27日,广东省首次社会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提出广东要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社会、好社会”,加快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相适应的“小政府”、“强政府”。

2012年03月27日,广东社会管理创新论坛在顺德举行,论坛对广东省内各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进行了推荐和评奖,包括顺德大部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内的6个项目获得了政府管理创新奖等奖项。

2012年5月,珠海横琴新区、深圳市、佛山顺德区、东莞大朗镇4地先后启动商事登记改革,实行公司注册与审批相分离。

2012年5月30日,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暨省社会创新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通报了省社工委自去年9月份正式运作以来的工作情况,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省社工委的重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2012年07月04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京会见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一行时表示,广东改革开放早,开放度高,问题暴露早,流动人口最多,社会管理的难度前所未有,希望广东做创新社会管理的表率。

2012年8月9日,“广东社会创新研究联盟”9日在广州启动,该联盟由关注广东社会建设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而成,是一个松散型的“智库”,广东官方希望借该联盟为该省社会建设把脉,解惑社会管理创新困境。

2012年10月17日,经过1个月的试运行,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正式开通。

2012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获得深圳市人大常委会高票通过,“商事主体登记与经营资格相分离、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将改为认缴登记”等一系列创新措施将极大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2012年11月22日,2012广东社会建设创新年会召开,12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社会创新试点项目。

编辑:罗琳珊

下载加强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广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社会管理 建设幸福广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践行新时期精神,建设幸福广东

    践行新时期精神,建设幸福广东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中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学习心得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学习心得横荷中学麦钰华2012年8月2日,在横荷街横荷中学召开了“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学习。学指出:“文化强省建设绝不是可......

    广东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大全5篇]

    广东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是新形势下保持党同......

    材料1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在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1月6日) 汪洋 这次全会是在我省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时......

    2012广东继续教育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二)3答案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二)3 1.社会诉求表达强烈,即伴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地深入,地域间流动、公民意识觉醒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判断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2.在境外非政府组织......

    2012广东继续教育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3答案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一)3 1. 我国政府应该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 判断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联邦政府立即制定了应对危机的法案。 判断......

    街道交流材料(社会建设管理方面)

    以人为本 情系民生 积极探索社会建设管理新模式 XX街道在历任领导的关心和XX人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社区建设优质资源集聚、发展成效显著、品牌示范......

    广东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卓有成效

    广东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建设卓有成效近期,在由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组成的国务院扶贫办专家组奔赴全国各省开展社会扶贫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