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学年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
通用技术研究性课题-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研究
【课题名称】中国建筑风格研究
【简要背景说明】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具有“以木构为主,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宫式建筑为典型,充分体现民族的文化内涵”等风格特征。“建筑”能为人类遮风避雨,并以防御敌害为目的而出现已有几十万年了。建筑风格可以描述为一些建筑形式的荟萃,不同的建筑风格标志着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发展的层次及内容。
【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访问调查等形式,研究我国古典建筑特色,切身感受我国建筑技术的智慧;与此同时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增加我们的爱国情操。
【研究的主要内容】我国建筑的发展历程、使用材料、建筑结构、建筑风格、使用技术等。
【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
【课程要求】学期末以论文的形式结题,论文要做到图文结合。要求同学们要有刻苦专研的精神。
【招生对象】热爱建筑设计的广大同学们。
2012-2-13
第二篇:第二学期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吕艺二中 张凤霞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处于一个转型时期,从小学到中学的转换,他们爱表现,好活动,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另外,他们学习的劲头足,互助精神强。绝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
二、教学内容:
研究性学习致力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着力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据研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分为两类,即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课题研究类是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为主要目的。项目(活动)设计类是以研究操作问题,提出实际解决办法为目的。本学期的研究内容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生活、环境为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它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而不仅是通过课本和老师获取间接的知识;在知识技能的运用中,在亲身实践中,使同学们的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各方面得到升华。具体说,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能体验出解决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不易,才能感受到书本上每一项知识的来之不易,才能体会克服困难,顽强进取的酸甜基苦辣,才能品尝获得成功的无比喜悦。
提不出问题,就无从谈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无从知道围绕什么主题收集分析资料信息,更无从着手总结提练研究的成果。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分析和利用信息是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活动主线。
4、分享与合作。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人共同承担素任、共同分享快乐和成果是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研究性学习为同学们的人际沟通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在开展研究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要发扬团队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的追求,需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在通向成功的崎岖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难才能到达终点。研究性学习虽不能与先辈们的上下求索和科学家们的创造历程相比,但同样需要同学们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进取的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值取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有与时代前进方向一致才能创造出价值的成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四、实施措施:
1、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2、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3、适时评讲,强调学生们通过交流实现对研究经历、感受、成果的分享。
3、加强对学生搜集资料的指导。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1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开题1
2妇女节、植树节的有关知识1
3重要节日及习俗1
4家乡的商店、超市及其分类1
5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研究指导(1)1 6走进青春期2
7-8个人体貌个性特征及家庭成员信息1
9如何进行观察1
10地震—防震与减灾1
11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研究指导(2)1
12各种各样的房屋及房屋的建筑特点113--14天气2--16现代交通工具2
17-18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费成果汇报2
第三篇: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 安排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
安排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一直都受到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在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初中的活动课、高中的选修课、全校研究性学习和各类知识讲座有机地整合。研究性的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取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形式,注重看学生是否按科学规律掌握了调查研究、科学探索的办法,而不是看研究成果与学术水平的多少与高低。开展这项活动可以引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将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二、工作安排
1、建立管理体系
为加强对“研究性学习”工作的领导,经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成立白庙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领导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已经学校行政会议审议通过,公示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指导组 :
辅导员:七年级:八年级:
教研室:
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的相关工作,班主任将工作落实到班。
教研组及学科教师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监控。
工作分两条线:
A:教科室——年级组——班级——学习委员
B:学科课题组——课题导师——学生课题小组组长 小组人员虽然工作各有侧重点,但分工不分家,每一位同志都积极地出谋划策,引进外校的经验。工作中崇尚合作精神,讲求工作效率,追求工作实效。
3.本学年开展研究性学习工作步骤
第一块工作:活动课、选修课的安排(第一周安排)第二块工作:知识讲座的安排
第三块工作:研究性学习
⑴ 动员布置,提高共识
由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作出总动员;
研究性学习小组作研究性学习的相关介绍;
年级组通过班主任在学生报到后在本班作动员; ⑵ 自报课题,教师初审(第一、二周)
将各班上报的课题在年级范围内进行初审(年级组副组长负责),并交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再审;
⑶ 组建小组,开题论证
各班组建各课题小组,包括导师的预聘,撰写课题方案。以班为单位组织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人员到班指导。
⑷ 开展研究,导师监控
以业余时间为主,各课题小组自行活动。导师提供指导、监督,并注意提醒学生保留研究过程中的各类资料。
⑸ 中期报告
以班为单位,组织中期报告,让各课题小组向全班汇报研究过程、现状及遇到的困难,以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及时引导的作用。
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汇报研究开展的情况。
⑹ 成果展示,论文答辩
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各课题小组的实验报告、论文;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实验报告、论文的交流;
以年级为单位向研究性学习小组推荐优秀课题成果,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论文答辩会。
⑺ 表彰先进,汇编获奖论文。
附: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活动安排表
月份 工作安排
三月份 :初步制定七、八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工作计划 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师宣传动员会(全校非毕业班教师参加)
协商、确定本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成员
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教师会议,布置课题推荐工作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宣传动员会,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课题组
四月份
汇总印发《研究性学习课题库》
教研室设计印发《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教研室设计印发《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活动记录表》 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推选小组长,聘请指导教师 五月
学生和指导老师见面,了解指导老师对本课题研究的构想说明
学生开始对所选课题进行背景资料调研
师生问卷调查,填写《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活动记录表》部分内容,指导教师收集检查
学生小组开始查阅资料,访问有关人士等,确定自己具体的研究方案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
六月
研究性学习全体指导教师会议,交流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布置下一阶段任务
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初步检查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
研究性学习科研方法讲座(全体小组长和指导教师参加)(见培训教材)
指导教师会议,研究性学习学生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
检查各学生课题组活动记录、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研究
七月
按课题组对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讲座
检查各教师课题指导小组的活动记录,进一步明确具体分工
研究性学习全体指导教师会议,交流学生调研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独立课题研究
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检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活动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
七月 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第二次专题会议,回顾总结本学期研究性学习工作,表扬先进,指出不足
学生小组继续独立课题研究,教师指导
课题成果整理、汇总
七月
课题成果展示与评议
学生填写《研究性学习学生手册》,进行研究性学习成绩自我考评
收交《研究性学习学生手册》,指导教师进行研究性成绩考评
七月 年级答辩、报告、教师学生评价
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评选,优秀论文汇编
七月 年级答辩、报告、教师学生评价
课题总结,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第三次专题会议,表彰优秀成果
第四篇:2012-2013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工作计划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研究性学习工作计划
一、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我校将广泛宣传、全面发动、严格执行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和方案,以全新的教学观,帮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探索性、自研性、开创性的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
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能力,并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时代新人。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它的教学目标有:l、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
2、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
4、培养协作学习精神,养成协作学习习惯;
5、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七年级:陈述性课题;
八年级:研究性课题;
九年级:综合性课题;
四、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l、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等。
2、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申请课题、开题论证、组织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得到一种新的认识,再研究、再实践,不断探求未知。
3、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
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4、德育性。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第1-3周)
l、成立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制订学校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和实施计划。
2、组织全体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专题讲座。班主任宣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搞好班级的布置和动员。
3、公布研究性学习课题,供学生参考。
(二)实施阶段
l、进入问题情境阶段(第4-6周)
A、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反思所确定的研究问题是否合适,再修改。
B、班主任初审、合并相近课题,每班可保留lO个课题左右。
C、课题小组自由组建,由班内学生自由选择,组成课
题组。班主任协调。
D、小组选举组长,明确各自职责,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第7-15周)
A、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
B、调查研究
C、组内交流期间穿插学校组织专家、校外指导员、教师的专题讲座。
3、表达和交流阶段(第16-18周)
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可采取辩论、研讨、搞展板、出墙报等方式,同时要求小组以口头报告的形成向全班发表,进而参加年级组的发表交流,实现成果共享。
六、评价和考核
l、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
2、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3、对学生的评价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达成,又要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
4、研究性学习的成绩分优、良、中三个等级登记。
2013年3月16日
第五篇:2011-2012学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教学计划
2011-2012学第二学期七年级研究性学习
教学计划
二〇一二年一月
2011-2012学第二学期七年级研究性学习
教学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封闭、被动的状态,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体现。为认真落实新课改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七年级决定在上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为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特定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着重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是开设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立参与,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激活学生各学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
4、培养学生的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
2志品德等。
5、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两类。
1、探究性的小课题研究。本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课题的能力的精神,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简单研究,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2、实践性的专题调查研究,旨在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调查,掌握发现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怀疑和探索思维的初步能力,培养探索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注。
四、基本要求:
1、研究性学习课程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加以综合和实践的机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要注意研究内容和原有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之间的联系。
2、研究性学习是完成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研究。
3、要面向全体学生。
4、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成: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允许个人独自完成,也可以采取个人研究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成。
五、实施步骤
内容要点 时间安排
教师学习,转变观念,学校制定方案
学生动员,布置选题准备 第2、3周第4、5周学生个人、班级初步选题,拟定方案 第6周报送课题,课题初步筛选,合并相近题目,确定供选课题。第7周学生自主选题,自由组成课题小组,选举组长。课题组成员共同设计方案。教师成立相应的课题指导小组。第8周课题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 第9~17周初步形成成果: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第18周成果展示,同学评议、教师评议,学校评比。第19、20周六、实施环节说明:
1、动员学生初步自选课题、自选后可以填写统一的方案设计表。
2、学生课题研究小组的组成。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统一选择的课题,自由协商组成研究小组,并选举组长。对没有完成组合的少数学生,教师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适当提出建议,帮助他们组建小组。小组组建后,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共同讨论、设计研究或调查方案,并填写统一的“开题报告暨研究计划表”。
4、实施过程监控
①加强管理。要求学生在每次活动前认真填写活动计划表,或书面报
4送指导教师,每次活动后,及时填写并上交活动情况汇报表。
②整个研究过程,学生始终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适度参与,负责对整个过程的监控、帮助和指导。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方法指导、要随时跟踪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调整研究计划,纠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偏差。
③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特别是组织学生外出调查的活动项目,要报请校领导的批准,确保学生的安全。
5、成果表现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小论文、小创作、小发明,可 以是操作表演、研讨会,可以是展示专栏、墙报等。
6、其他说明
①在实施过程中还将遇到一些操作性问题,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逐一解决。
②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只有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