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8:4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第一篇: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建办[2006]4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部机关各单位,部属各单位,部管有关社会团体:《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已经2005年12月31日部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建设部2006年工作要点

2006年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快改革和创新,转变城镇发展模式,整治村容村貌,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改善居民住房、交通和环境条件,促进社会和谐,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保持房地产、建筑市场和市政公用事业健康发展

(一)充分发挥近期建设规划的调控作用。指导各地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季度前编制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合理确定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和用地布局,强化对资源环境保护、用地增长管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和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调控作用,明确城镇建设发展的时序,促进城镇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城乡规划司负责)

(二)继续贯彻落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认真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26号)的有关规定,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和引导,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切实稳定住房价格。指导各地改进城市规划管理方式,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及时安排并公布当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项目,控制套型结构和销售价位,从源头上控制高档商品住房开发,引导和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给。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清理住房消费中的不合理规定。完善房屋权属登记规则,建立登记信息公开查询制度,指导各地规范登记行为。落实商品房预(销)售合同联机备案和实名制购房制度。严肃查处内部认购、违规促销、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合理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完善城镇房屋拆迁法规政策,推进拆迁管理规范化。(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综合财务司、城乡规划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三)调整和优化城镇建设投资结构。逐步建立强化政府投资约束和项目决策责任的机制,完善城市设施投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指导各地合理控制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引导城镇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和配套现有设施,重点加强城市供水排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共同沟、防灾设施等改造和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重点流域城市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以及小城镇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和管理机制,骨干企业和命脉工程由国有资本控股。落实特许经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公众利益、公共安全。继续推进区域性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共建共享。从严控制城建打捆项目。(综合财务司、城市建设司负责)

(四)全面实现清理拖欠工程款三年工作目标。巩固清欠工作成果,落实已出台的清欠政策措施,督促企业落实清欠计划,加大非政府投资工程的清欠力度。以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工程担保工作。规范劳务用工制度,初步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制定颁布统一的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诚信标准,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推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试点工作。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行为的动态监管,严肃查处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有形建筑市场作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改进和完善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资格审查、专家管理、评标办法等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府投资工程的招投标、合同签订以及工程结算的监管,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紧协调修改《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用地标准、经济评价规则,将建设资金落实、工程款支付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工程结算、工程担保、工程质量保证及加强监

管等方面的内容,纳入有关条款。(建筑市场管理司、政策法规司、标准定额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二、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作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五)高度重视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和实施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国家城镇体系布局。会同有关省市组织编制长江三角洲、京津唐等地区的城镇群规划,推进区域内城镇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增强城镇群的整体竞争力。继续加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协调和审批工作,完成西藏自治区城镇发展战略研究,抓好吉林、浙江、安徽等省试点,健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体制和机制。提出改进城乡规划人口分析预测方法和完善审批程序的有效对策。(城乡规划司负责)

(六)改进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完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内容。依据对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评估,突出市域城乡空间资源的统筹利用,明确划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的范围,划定城市蓝线、绿线、紫线和黄线等保护范围界线。指导各地改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充分发挥专家在规划论证、评审等工作中的技术把关作用,并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广泛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城乡规划司负责)

(七)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质量和适用性。指导各地按照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要求,以城市中心地区、旧城改造地区、近期发展地区作为重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各类空间和界线的管制措施。逐步扩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确保土地出让转让必须依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按照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依法实施管理。(城乡规划司负责)

(八)切实加强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按照《关于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的通知》的要求,推行城乡规划执法责任制,规范城乡规划执法行为,加强组织协调和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各地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专家咨询、联席会议、公众参与等制度。省级行政区基本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和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完善城市规划动态监测系统,扩大城乡规划动态监测试点范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汇报、执法检查和举报制度。城市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审批的城市,要扩大城乡规划网上办公范围,公开规划信息,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其他城市也要逐步开展这项工作。(城乡规划司、驻部纪检组监察局负责)

三、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工作

(九)切实保护建设领域进城务工农民的利益。组织好建设领域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对关键工种和特种作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引导农民工提高就业能力。健全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建立农民工劳动安全保障体系,改善农民工作业条件,监督建筑企业依法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险。制定和落实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农民工聚居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农民工居住场所的卫生与安全环境。(村镇建设办公室、人事教育司、建筑市场管理司、质量安全司、城乡规划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十)扎实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开展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指导各地认真贯彻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村庄整治试点工作。村庄整治要立足于村庄已有基础,以改善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优先整治村内供水、道路、排水、垃圾、废弃宅基地、公共活动场所、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项目,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科学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与行动计划,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与实物支持,引导农民自主投工投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村庄整治的领导。探索整治工作的民主管理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坚决防止大拆大建和形式主义。开发和推广适应现阶段村庄需求的实用技术和产品,降低整治成本,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村镇建设办公室、城乡规划司、科学技术司负责)

(十一)正确指导全国重点镇建设。立足于壮大经济基础和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对非农产业与人口的吸纳能力和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制定支持全国重点镇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认真总结贷款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规范项目贷款操作程序,继续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加强对全国重点镇建设的金融支持。继续对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进行跟踪检查和综合评估,适当调整示范作用已不太强的镇,增补一批示范带动能力更强的镇。(村镇建设办公室、城乡规划司负责)

(十二)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指导各地正确处理城市发展的总体利益和保护原村民利益的关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改造和整治“城中村”。制定和实施改造方案必须尊重原村民的意愿,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对于已有建筑,实行分类处理,既考虑原村民利益,又依法妥当地处理违章建筑。对开发强度还不高的“城中村”,以整治方式为主。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防止产生新的“城中村”。(村镇建设办公室、城乡规划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

四、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转变城镇发展模式

(十三)强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引导与约束作用。贯彻执行《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建筑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65%的标准。研究起草建筑节能的法律

法规,制定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组织制(修)订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一批重要标准规范。做好各类工程消耗量定额的编制工作,完善建筑“四节”统计工作。加强政策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严肃查处违反建筑“四节”强制性标准的行为。(标准定额司、政策法规司、科学技术司、综合财务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

(十四)大力推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国家“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项目和国家“建筑节能工程”,启动低能耗、超低能耗及绿色建筑示范工程项目。以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筑设计施工、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领域为重点,大力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继续做好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产品的工作。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完善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引导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大型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科学技术司、城市建设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质量安全司负责)

(十五)全面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精神,以方便、畅通、安全、高效、节能为目标,加大政府财政投资力度,落实对主导公交企业的财政补贴,加强城市交通网络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行公交专用道和智能交通系统,抓好大型公共交通综合枢纽和场站建设以及快速公交系统(BRT)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确保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继续实施“畅通工程”。积极推行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开展文明线路和“绿色交通示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城市建设司负责)

(十六)加强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指导各地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具体实施计划,改善人居环境。加大政府投入,重点解决污水管网和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的配套和完善;落实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多元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能力,以及垃圾和污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水平。加强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监管工作。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设施建设。加快集中供热管网等设施改造和建设,提高供热效率。搞好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工作,加快供水管网改造,保证供水安全。贯彻落实建设部等八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做好收费制度改革,把“暗补”转为“明补”,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推进供热商品化和货币化,培育和完善供热市场,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采暖。(城市建设司、综合财务司、科学技术司负责)

(十七)保护好生态环境和风景名胜资源。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大力发展节水型绿化、立体绿化,进一步搞好园林城市、园林小区和园林单位创建活动。保护好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等自然遗产,维护城乡生态平衡。加强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监管,推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总结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制度试点情况,规范风景名胜区开发经营行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建设司、城乡规划司负责)

五、完善住房政策,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十八)合理引导住房建设和消费。总结推广青岛等地的经验,指导各地开展住房状况调查。根据资源、环境条件和综合承载能力,制订住房建设和消费引导标准。继续实施有区别的税收政策,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住房开发结构调整和居民合理消费。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推广应用建筑科技成果,开展产业化基地试点。鼓励居民通过租赁等方式解决住房问题。指导农民按规划和抗震防灾等要求建房,引导农村住房的合理使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质量安全司、村镇建设办公室负责)(十九)完善住房保障制度。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管理的各项政策,严格供应对象和申请审查、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格规范销售管理、严格上市交易管理、严格集资合作建房管理。积极稳妥地开展以货币补贴为主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城市政府责任,加快建立以财政预算安排为主的规范、稳定的廉租住房资金渠道。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扩大廉租住房制度覆盖面。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制度,逐步实现对住房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住房公积金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作用。加强住房公积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认真总结东北三省棚户区和一些地方旧住宅区整治改造的经验,继续抓好试点,推进城市旧住宅区的整治改造。(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二十)规范和发展物业管理。认真贯彻《物业管理条例》,坚持物业管理的市场化方向,鼓励公平竞争,建立健全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价格机制,引导和监督各方履行物业服务合同。深化城市公房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住房维修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建立健全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规范维修资金的归集、管理和使用,保障住房的维修和正常使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负责)

六、推进行政管理机制创新,完善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制度保障

(二十一)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改进立法方法,完善建设领域法律法规。继续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完善配套制度,简化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方式,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实施情况评价制度。严格建筑、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研究建立退出机制。完善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的制度。研究探索在城乡规划、房屋拆迁和城市管理等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领域推行

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要求,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理顺执法体制。总结“四五”普法经验,研究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推动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稽查制度。加强对部管社团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社团“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开展建设行政管理体制课题研究,提出完善建设行政管理体制的对策。(政策法规司、建筑市场管理司、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办公厅、科学技术司、人事教育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二十二)预防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贯彻《信访条例》,严格落实信访责任制,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继续抓好城镇房屋拆迁、拖欠工程款清理和出租汽车行业稳定工作。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和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排查,掌握情况,措施到位,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办公厅、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建筑市场管理司、城市建设司、稽查办公室负责)

(二十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综合防灾能力。加快城市管理的机制创新和体制改革,推动上海市12319服务热线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相结合的试点工作。严格执行城建档案管理制度,做好地下管线等重要城建档案的收集工作,加强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建设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完善各级安委会上下通达的信息传送制度。全面落实城市地铁、地震、燃气、供水、桥梁、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燃气、城市供水等市政公用事业安全管理。加强城乡工程抗震防灾工作,做好农村房屋抗震和灾后重建工作。(质量安全司、城市建设司、办公厅负责)

(二十四)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理清安全监管职责,健全监管体系。制定和实施勘察、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标准,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管,进一步落实监理企业的安全责任,实现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继续下降。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村镇工程、滑坡崩塌地质灾害易发区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强化工程在全使用周期的使用安全监管。(质量安全司负责)

(二十五)推进建筑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改革。深入贯彻落实建设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企业跨专业、跨地区实施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加大重要工艺、大型技术装备和高难度施工技术开发力度,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积极推进工程总承包,改进建筑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稳步推进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大力发展和完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质量安全司、建筑市场管理司、科学技术司负责)

(二十六)加强建设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建设系统行政领导干部培训,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完善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快实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制度,启动实施物业管理师等执业资格制度,规范执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建立建设系统各类专家库。实施建设行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建设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修订完善职业技能标准、鉴定规范,组织开展全国建筑施工技能大赛。大力开展生产操作人员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人事教育司负责,有关业务司局配合)

(二十七)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学习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力度,切实抓好《落实〈实施纲要〉2007年底前工作要点》提出的各项任务的落实。认真抓好建设行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组织开展行风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积极推进建设系统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教育和从政道德教育。以诚信建设、创建文明行业、典型培育宣传为重点,推动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推动职能转变、改善工作,在部机关开展“创建文明机关、促进政风建设,坚持执政为民、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机关党委、驻部纪检组监察局、人事教育司负责)

(二十八)做好《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实施等项工作。完成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相关专题规划的编制,指导地方完成建设事业“十一五”规划和相关专题规划的编制,并开始实施。积极做好加入WTO后过渡期建设领域的应对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WTO服务贸易新一轮谈判、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涉及我部的有关工作。(综合财务司及有关业务司负责)办好第五届世界水大会和第二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城市建设司、科学技术司、外事司负责)

[关闭此窗口]

第二篇: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纪检监察200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驻建纪[2001]01号 【发布日期】2001-01-04 【生效日期】2001-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建设部关于印发

建设纪检监察200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中央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驻建纪〔2001〕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建委)纪检组、监察室,城建纪工委、直辖市建设系统各派驻纪检组,部直属机关纪委,部直属各单位纪委、监察室:

现将建设纪检监察2001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予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建设部纪律检查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驻建设部监察局

二00一年一月四日

建设纪检监察2001年工作要点

2001年,建设纪检监察工作要以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落实《中共建设部党组关于建设系统深入开展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意见》为重点,深化反腐败三项工作,强化执法监察,抓好系统监督检查和自身建设,坚决遏制和防范“三审、两交易、一服务”中的腐败现象,努力取得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为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要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五次全会和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做好反腐败三项工作

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和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根据会议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抓紧部署和安排今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并突出重点,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要根据全会、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经委监察部的统一部署,深入做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要围绕进一步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落实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报告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不准收受明文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的现金;领导干部参加健身活动,不准接受明文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外商、私营企业主的各种赞助;领导干部出国访问,要与其公职身份相称,出国费用要严格控制在本单位外事经费预算之内,不得接受国内企业以及境外中资企业的资助或邀请出访;领导干部离职和退(离)休后不得在明文禁止的范围内接受聘任,从事经商办企业活动等要求。要认真执行建设部党组关于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县处级试点)配偶、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活动的“四个不准”和其他各项廉政规章,检查落实情况。建设系统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要按照中央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若干规定,联系实际,认真进行自查自纠,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查处案件方面,要坚持党委对查办案件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与所在地方纪检鉴察机关的协作配合,落实办案责任制,集中力量抓好大要案,特别是发生在“三审、两交易、一服务”中的重大和其他典型案件。在继续查办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案件的同时,注意查办领导干部严重失职渎职、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亲属利用该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影响谋取非法利益等案件。要查办建设系统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改制、上市、产权变动过程中私分、侵吞、转移国有资产的案件,及擅自决定重大事项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件。要继续做好信访举报、案件审理工作,加强案件管理,全面检查几年来已查结案件作出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从今年开始,要实行建设系统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情况报告制度,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由于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实行“两规”、依法逮捕和判刑的,各地建设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报告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对向上级领导机关隐瞒案情、压案不办,利用权力干扰办案工作的,要追究责任。

在纠风工作方面,要把纠正部门和行业突出的不正之风同源头治理腐败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调查研究,找准治理重点,总结工作经验,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作用,推动行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二、立足于源头治理腐败,抓好执法监察

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共建设部党组关于建设系统深入开展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意见》。要按照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职能、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源头治理腐败的具体措施或实施方案,有计划地抓好贯彻落实。要做到业务工作同源头治理腐败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总结;纪检监察干部应当参加研究、整顿、培育市场的工作。驻部纪检组监察局拟于适当时候召开全系统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经验交流会,重点总结改革“三审”管理方式,纠正不规范的行政审批、建立健全有形建筑市场,规范承发包交易行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及房地产交易制度改革,严格房地产交易管理、深化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实行“收支两条线”,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取得廉政建设的实际工作成效;交流对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政务公开、开展宣传教育、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要以建设法律法规为依据,发挥职能优势,强化执法监察。近期,要重点围绕“一审、二交易”,即规划审批、承发包和房地产交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执法监察和专项检查;按要求进行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调查,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同时要配合有关部门总结清理领导干部多占住房工作的经验。

三、围绕重点、加强系统工作的监督检查

要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最近确定的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部党组关于源头治理腐败的要求结合建设纪检监察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系统工作的监督检查。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今年,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将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共同组织,着重对城乡规划审批和执法情况、实行“收支两条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配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本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课题研究。各地建设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围绕源头治理腐败等重点工作,认真选题立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力运行及其监督情况,深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及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要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坚持系统、地区、重点城市间纪检监察工作交流制度;坚持工作计划、总结、典型经验、重大案件上报备案制度;进一步办好简报,逐步建立上下沟通、传输便捷的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同新闻媒体的联系,搞好典型宣传和舆论监督。

四、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搞好自身建设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腐蚀反腐蚀的斗争更加尖锐;纪检监察干部处于斗争前沿,面临严峻考验;各地机构改革后,建设纪检监察机关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必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与标准,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整体素质。

要继续抓好干部培训。今年驻部纪检组监察局将举办纪检监察干部专业知识培训班。各地建设纪检监察机关也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条件,有计划地做好干部培训工作。

要组织深入学习中央及有关领导人关于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纪检监察和建设业务知识,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要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纪检监督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照章办事,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阔眼界,真抓实干,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在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同时,提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关心和保护纪检监察干部,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安心本职作贡献,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诬陷、打击报复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严肃查处。2001年要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的统一部署,做好表彰先进集体和优秀干部的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的通知

【发布单位】建设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1-02-08 【生效日期】2001-02-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的通知

(建科〔2001〕31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部机关有关司局、部直属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要求,我部“十五”期间将大力推进建设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设行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同时在建设领域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我部调整、充实了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现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及调整后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名单印发给你们,希望你们根据部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实和调整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制定相应工作计划,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请各地于3月10日前将负责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建设部科技司。

联系电话:68393282、68394535

传真:68394530

E-mail:jsbkjszh@public3.bta.net.cn

附件:

1、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

2、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00一年二月八日

附件1: 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

一、总体目标

1、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工作信息化系统,实现全国建设系统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应用,提高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为公众、为企业的服务水平,实现政务公开、透明的目标。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促进技术成果推广与转化,培育和推进建设领域信息产业市场的有序发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二、主要任务

1、组织制订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化规划和技术政策,建立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标准体系,规范建设领域信息市场行为。

2、推动建设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和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信息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3、引导并规范建设领域相关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4、组织实施建设系统各行业综合网(站)与若干专业网(站)建设,提高为社会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5、抓好部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促进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办公自动化建设。

三、具体工作

1、充实、调整组织领导机构,加强规划、政策制定。

(1)充实、调整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

(2)在科技司内成立信息产业处。

(3)设立专家组。

(4)组织修订《全国建设系统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

(5)制定《建设部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6)制定《建设行业软硬件评测管理办法》。

(7)召开全国建设信息化工作会议。

2、组织编制实施建设部信息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开展攻关研究。

(1)制定建设系统信息化总体技术方案。

(2)组织建设系统各行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

(3)研究开发有关业务应用系统。

(4)组织编制建设系统信息化的技术标准。

3、积极推进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促进建设信息共享。

(1)建设和完善建设系统综合网--全国建设信息网。

(2)加快中国工程建设与建筑业信息网的建设。

(3)尽快启动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的建设。

(4)指导各地城乡规划和市政公用局域网建设。

(5)确定政府同站、商业网站的发展方向及目标,协调、引导部直属单位商业网站建设与发展。

(6)建立行业权威数据库。

(7)抓好部机关办公自动化工作,积极推进相关业务上网,解决信息资源渠道建设问题。

4、开展建设系统信息技术应用软硬件评测工作,推动软件产业发展。(1)进一步开展行业信息化需求分析研究。

(2)组织软硬件评测,制定相关标准。

(3)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行业和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作。

(4)开展人才培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5、开展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与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政府和民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技术路线

1、以组织实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为契机,以中国工程建设与建筑业信息网和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建设为重点,全面启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

2、通过开展建设领域各行业软硬件评测工作,摸清技术现状,保证系统整体质量,并在已有技术基础上,开展信息化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工作。

3、通过各种类型的试点、示范,正确引导和推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附件2.1: 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俞正声(部长)

副组长:叶如棠(副部长)

赖 明(科学技术司司长)

成 员:张允宽(综合财务司司长)

林选才(勘察设计司司长)

杨鲁豫(城市建设司司长)

张鲁风(建筑管理司巡视员兼副司长)

朱中一(办公厅巡视员兼副主任)

陆克华(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

焦占拴(标准定额司副司长)

杨忠诚(城乡规划司副司长)

李秉仁(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李竹成(人事教育司副司长)

武 涌(科学技术司副司长)

谢鸿昌(信息中心主任)

附件2.2: 建设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武 涌(科技司副司长)

副主任:尚春明(科技司处长)

王 毅(信息中心副主任)

成 员:刘育明(综合财务司计划处处长)张 毅(建筑管理司处长)

王早生(设计司处长)

刘金声(城乡规划司处长)

陈蓁蓁(城建司综合处处长)

田国民(人教司处长)

张学勤(住宅与房地产司副处长)

王海燕(办公厅助理调研员)

吴路阳(标准定额司主任科员)

贾四海(政策法规司主任科员)

拟组建的科技司信息处全体成员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机关2011年妇女工作要点》的通知(精选)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机关2011年妇女工作要点》的通知

建机妇[2011]1号

部机关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妇女组织:

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机关2011年妇女工作要点》发给你们,请结合形势任务和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直属机关妇工委

二○一一年二月九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机关2011年妇女工作要点

2011年部直属机关妇女工作总的要求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国家机关妇工委要求和部直属机关党委部署,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优势,围绕部的中心工作,以提高妇女素质、推动岗位建功为重点,服务于女干部的成长、成才,服务于职工家庭文化建设,注重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团结带领女职工为完成部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出新的贡献。

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发挥妇女组织作用

要自觉把妇女工作放在部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中去考虑,在党组织统一部署下,组织女职工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围绕提高服务中心工作、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创先争优;围绕调动女职工积极性、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创先争优;围绕全面提高女职工队伍素质创先争优。以“巾帼创新功、岗位争优秀”为主题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动员女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各项活动,参与到直属机关开展的庆祝建党90周年等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在活动中岗位建功。

注意总结、发现和树立妇女中的先进典型。直属机关妇工委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座谈体会,通过机关信息网、情况交流等形式大力宣传女干部职工中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激励女职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二、努力为女职工成长进步创造条件

始终把提高广大女职工整体素质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培养女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女职工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激励女职工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大力弘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教育引导女职工遵守社会公德、践行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陶冶个人品德。鼓励女职工积极参加直属机关及本单位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竞争能力。通过辅导、讲座、论坛等形式,开阔女职工视野,帮助她们不断提高教育子女、管理家庭的能力,处理好学习、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根据女职工需求和工作实际,以三八妇女节等节庆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为平台,加强女同志之间的交流、沟通,为她们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创造条件。

三、积极为女干部职工排忧解难

各单位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干部要密切联系妇女群众,把了解妇女群众的需求、体现妇女群众的意愿和为妇女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重要职责。建立并不断完善经常性联系女职工的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妇女群众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体察她们的困难和问题,反映她们的需求和想法,积极创造条件为她们排忧解难,努力把妇女组织办成妇女之家,使妇女工作干部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对女职工中的特殊群体给予关注,与工会组织一起,继续开展对困难女职工的“送温暖”活动,帮助解决病弱女职工、残疾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的实际困难,当女职工在婚姻家庭、子女入托上学及赡养老人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想方设法给予关心和帮助。对因病住院及孕产期女职工给予关心。继续做好“央务鹊桥”有关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参与范围,搭建长期服务平台。

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妇女组织活力

进一步明确妇女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妇女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和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妇女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断加强直属机关妇女组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妇女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注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政工作所急、妇女所需、妇女组织所能的结合点上开展工作,在发挥各级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干部作用上作文章,使妇女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切实加强妇女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适时组织妇女工作干部基本知识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及时传达上级精神,通报各类信息,使妇女工作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认真履行职责。要自觉接受党组织领导,善于并积极争取本单位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为妇女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第五篇: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0-02-23 生效日期: 2010-02-2

3发布部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发布文号: 建城综函[2010]2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水务局、园林绿化局、市政市容委、交通委,天津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市容园林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水务局,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市政委、交通委,海南省水务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单位: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为加强工作联系与配合,现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0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城市建设的工作思路是:紧紧围绕部中心工作大局,以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为目标,抓住节能减排和市政公用行业服务质量及运行安全两条主线,利用政策引导机制、奖励激励机制、信息监测机制,切实转变城市建设发展方式,推动城市建设事业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城镇节能减排工作

(一)深入研究解决当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运行管理水平,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化解公众关于垃圾处理厂建设的疑虑,研究解决当前垃圾处理厂建设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制定发布有关技术指南,指导各地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十二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在建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督察,确保质量和进度。继续开展垃圾焚烧厂和填埋场的等级评定工作,对不合格和不达标的情况要进行全国通报。进一步完善“全国城镇垃圾处理信息系统”。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工作,总结推广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技术。对垃圾处理二次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切实减少和消除二次污染对城市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目标

分解落实2010年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立方米的任务,下达任务计划表并按季度进行督察。配合财政部完善以奖代补制度,将提高建设任务执行情况、污水收集率及项目的运行负荷率作为奖励考核指标,提高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行效率。出台《城镇污水处理工作考核办法》,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中央补助资金及以奖代补资金使用与工作业绩考核结果挂钩。进一步完善“全国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系统”,强化数据上报率和准确率。继续推进36个重点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污泥处置和污水再生利用示范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与机制。继续抓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

(三)突出抓好城市供热、照明、交通等行业节能工作

进一步落实2009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加大督察力度,加强对新建建筑按热量计价的监管,推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狠抓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供热计量改革过程中的价格、收费、财政、税收、计量器具监管等问题,研究制定支持和激励政策。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继续抓好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的工作,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贯彻《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半导体照明试点示范工程,制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和验收评价标准。贯彻落实《城市照明管理规定》,研究制定促进城市照明节能工作的经济政策和技术规范,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探索新能源在城市照明中的应用。组织开展绿色照明示范城市活动,研究制定绿色照明体系评价标准。

加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各地贯彻落实《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尽快出台《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明确地级以上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完成时限等要求,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大对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建设指导力度,研究开展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抓好试点工作。在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等地区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积极推行自行车租赁系统,做好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步行等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针对目前轨道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技术审查力度,研究下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办法》。继续开展“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城市组织开展无车日活动,宣传倡导市民选择绿色交通方式。

(四)抓好园林绿化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切实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抓好《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的贯彻落实,研究出台配套的管理办法。组织编制《城市绿线划定技术规范》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吸尘、降噪、减排等生态功能和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引导城市结合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提高老旧城区和人员密集区的绿量和绿地管养水平,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体居住环境。积极倡导在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中广泛应用乡土植物,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材”的园林绿化技术。

组织开展《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总结条例实施的经验,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做好资源保护和规划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推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管理工作,加强风景名胜区动态监测核查工作。做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申报管理工作。加强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保护监管工作。

二、努力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行水平

(一)加强城市供水水质安全督察,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城镇供水安全保障“十二五”规划》,指导各地加快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完善城镇应急供水机制和能力建设。探索监测、预警、预案启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储备应急净水技术和必要的物资。加快建立和完善供水水质监督机制,建立“全国城镇供水水质信息系统”。

(二)加强供气、供热安全监管和供应保障工作

力促《燃气管理条例》出台,做好宣贯和培训工作。组织编制《“十二五”全国城镇燃气发展规划》,协商有关部门做好燃气供应保障工作。加强供气安全监管力度,督导各地从燃气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消除燃气安全隐患,降低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指导各地建立健全城镇供热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冬季供热用煤保障措施,确保安全稳定供应。继续督促各地按照《北方地区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改造规划》做好改造工作,确保集中供热管网正常运行。

(三)组织开展桥梁安全督察,推进各地建立桥梁检测养护长效机制

加大督察力度,对各地执行《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情况进行督察,推进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推进各地建立城市桥梁检测评估、信息管理等制度,加强城市桥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城市桥梁“受控管理”,确保城市道桥安全运行。

三、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一)提高市政基础设施辐射带动力,支持中小城市建设

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支持中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总结推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经验,推动区域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体系建设,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增强市政基础设施的辐射带动力。

(二)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

总结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各项标准的宣贯和培训,指导各地科学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将数字城管的应用范围向地下管线、城市安全等领域拓展,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行安全水平。

(三)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系统回顾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经验教训,提出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研究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体系,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模式和方法,做好试点推广工作。

(四)加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推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

充分利用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平台,整体推进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会同有关司局修改完善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审工作机制,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建筑节能、城镇减排、建筑质量安全、城市运行安全、城市规划的实施、历史名城保护等当前重点工作纳入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动态管理,组织对已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进行复查,对复查不合格的城市进行通报,对整改不到位的城市予以摘牌,推动获奖城市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宣传和交流合作,通过加强媒体网络宣传、举办论坛等活动,让人民群众了解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宗旨和内容,形成全社会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监督创建的良好氛围,共同推动人居环境改善。

四、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能力

(一)建设学习型队伍,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进一步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更加注重调查分析、注重方针政策研究,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进一步增强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意识

对于各项评比达标工作,要工作前移,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帮助地方改进工作,达到创建标准,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部属相关事业单位和有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校和专家作用,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加强与地方沟通,特别是与城市人民政府的沟通,了解真实情况,注意培育典型,善于总结经验。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防腐拒变能力

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加强机关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制度建设,加强评奖评优、资质审批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查堵漏洞,加强社会公众监督,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下载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