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请求验收2011年度农村危改和黔西北民居建设工作的(本站推荐)
关于请求验收2011年度农村危改和黔西北民居建设工作的报告
县危改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我乡2011年度共落实农村危房改造1857户,其中五保户:二级27户,三级17户;低保户:一级50户,二级190户,三级58户;困难户:一级276户,二及395户,三级195户;一般户:一级71户,二级390户,三级224户,与新农村建设整和的1460户,纯危改的397户,落实黔西北民居建设2183户,其中新建846户,加层改建317户,整体换瓦849户,部分修缮171户。以上这些指标任务在县危改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通过村乡两及干部的共同努力和建房户的积极配合下,现已基本完工,特向县危改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报,请对我乡2011年度危改和黔西北民居建设工作进行验收。
妥否,请批示
麻乍乡政府
2011年11月26日
第二篇:栾城县2011年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要点
栾城县统筹城乡暨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 关于2011年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2月 日)
2011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之年,是农村新民居建设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新民居建设,根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及新民居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2011年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新民居建设工作决策部署,以加快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重点带动、稳步推进、规范运作、提升深化”思路,积极实施“22211工程”,大力推进我县农村新民居建设,通过不断规范、完善运作机制,深化拓展建设内涵,努力使农村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管理方式的转变相结合,确保农民住得起、住得好、有保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任务目标
坚持“条件成熟一个、上报审批一个、开工建设一个、规范管理一个”的原则,按照省市总体要求,围绕实施“22211工程”,在已有25个省级示范村基础上,年内再申报5个以上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提前实现省提出的到2012年开展新民居建设的
拆迁和复耕工作力度。启动柳林屯乡城郎、西营乡赵家庄居民点摸底、规划、招商,四季度前完成规划编制、示范村申报、土地组卷。栾城镇按照加快县城周边村向县城集中迁建的要求,加强工作谋划,制定迁建计划,年内抓好寺下、邢家庄、朱家庄的土地组卷和开工建设,谋划1-2个村庄向县城集中迁建。
(二)提高示范村建设标准。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对已开工建设的示范村,重点抓规范,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补课,确保依法合规建设。对已办理建设用地或周转用地手续尚未开工的示范村,重点抓开工,抓紧办理各项手续,加快建设进度。二是提高施工质量标准。住建、质检、安全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加强施工监管,确保安全施工,建设质量达标。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推广应用,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三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重点推进与生活居住相配套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每个基本达到新民居建设标准的示范村,建设一套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
(三)做好拆旧复耕工作。新民居建设应当优先利用闲置地、未利用地,严禁违反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经省、市国土部门批准使用周转用地的,要按照“边建设、边拆旧、边复耕”的原则,在开展新民居建设的同时,加大旧村拆除和复耕力度,确保按要求归还周转用地指标,杜绝“未批先建,建新不拆旧”现象发生。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旧村址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
示范村要发展“一村一品”,确保农民住得上新房,收入有增长。
四、保障措施
一是抓规范运作。落实《栾城县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栾政发„2010‟35号),严格规划、勘察、设计、开发、建筑企业准入条件,按规定缴纳企业储备金和工资保证金。落实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政策,防止未批先占、未批先建。已开工建设的示范村,要确保按进度要求完成周转用地指标归还和旧村址复耕任务,做到建新拆旧。规范已建新民居的分配管理,及时为农民办理产权证书。加强新民居建设奖补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二是抓协调联动。对条件成熟的村,提早谋划积极申报省级示范村,规划、国土、住建等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推进,确保条件成熟一个申报认定一个。实行县直部门帮扶示范村制度,按照资源共享、协调一致的原则,加强对示范村的帮助扶持。进一步完善新民居建设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实行统筹城乡暨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例会制度、重点项目备案制度、重点工作会商制度、重点手续会批制度和工作进展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示范村工作进度和各成员单位帮扶示范村进展情况,三是抓督导考核。实行一季一汇报、半年一督导、年终总考核的措施,将新民居建设完工入住率、建新拆旧、周转地指标归还进度、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纳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帮扶措施和效果纳入对县直部门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实行
第三篇:栾城县2011年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要点
栾城县统筹城乡暨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
关于2011年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要点
(2011年2月日)
2011年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之年,是农村新民居建设见成效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农村新民居建设,根据省、市统筹城乡发展及新民居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2011年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县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新民居建设工作决策部署,以加快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重点带动、稳步推进、规范运作、提升深化”思路,积极实施“22211工程”,大力推进我县农村新民居建设,通过不断规范、完善运作机制,深化拓展建设内涵,努力使农村住房建设与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管理方式的转变相结合,确保农民住得起、住得好、有保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二、任务目标
坚持“条件成熟一个、上报审批一个、开工建设一个、规范管理一个”的原则,按照省市总体要求,围绕实施“22211工程”,在已有25个省级示范村基础上,年内再申报5个以上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提前实现省提出的到2012年开展新民居建设的-1-
示范村占行政村总数15%以上目标。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重点区域建设。着力推进“22211”区域农村新
民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高标准谋划,快速启动建设,打造新民居建设的亮点和样板。一是两个基地新民居建设。要结合装备制造基地和生物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积极组织基地核心区村庄向外迁建,一季度装备制造基地楼底点、东尹村点和汪家庄点的新民居建设全部开工。生物产业基地做好小裴村集中居住点的摸底、规划,力争第二季度完成示范村申报和土地组卷,第三季度开工建设。二是两个农业园区新民居建设。农业园区规划范围内的村庄,按照园区规划建设新民居,完善新设施,建设新环境。东客村在加快新民居建设的基础上,谋划实施拆迁复耕,做到边建设、边拆旧、边复耕,在确保完成归还周转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腾出置换指标,用于农业园区建设。柳林屯乡万亩生态观光园区涉及村庄二季度完善规划,达到与园区建设相协调,完善设施,优化环境。三是两个中心镇新民居建设。冶河镇按照镇区总体规划和太阳城建设现状,加快程上村新民居建设步伐,二季度前启动冶河村的新民居建设,年内镇区新民居建设形成整体形象进度。南高乡完成中心镇区的摸底和规划编制,三季度前完成联建示范点申报和土地组卷,争取第四季度开工建设。四是每个乡镇搞一个联建试点工作。抓好楼底镇楼底、东尹村、东许营、窦妪镇汪家庄、冶河镇冶河、东客、南高乡西宫、北高联建示范点,重点抓开工促进度,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旧村
拆迁和复耕工作力度。启动柳林屯乡城郎、西营乡赵家庄居民点摸底、规划、招商,四季度前完成规划编制、示范村申报、土地组卷。栾城镇按照加快县城周边村向县城集中迁建的要求,加强工作谋划,制定迁建计划,年内抓好寺下、邢家庄、朱家庄的土地组卷和开工建设,谋划1-2个村庄向县城集中迁建。
(二)提高示范村建设标准。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对已开工
建设的示范村,重点抓规范,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补课,确保依法合规建设。对已办理建设用地或周转用地手续尚未开工的示范村,重点抓开工,抓紧办理各项手续,加快建设进度。二是提高施工质量标准。住建、质检、安全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工程建设程序,加强施工监管,确保安全施工,建设质量达标。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推广应用,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三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标准。重点推进与生活居住相配套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每个基本达到新民居建设标准的示范村,建设一套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
(三)做好拆旧复耕工作。新民居建设应当优先利用闲置地、未利用地,严禁违反规划占用基本农田。经省、市国土部门批准使用周转用地的,要按照“边建设、边拆旧、边复耕”的原则,在开展新民居建设的同时,加大旧村拆除和复耕力度,确保按要求归还周转用地指标,杜绝“未批先建,建新不拆旧”现象发生。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旧村址复垦为耕地,归还周转
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用地后,其余部分可作为土地置换指标,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置换指标的使用,要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需要征收的,要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土地置换增加的土地级差收益,主要用于示范村新民居建设。国土部门要制定新民居示范村周转用地复垦实施方案,明确旧村址复垦的责任主体,实行土地复垦责任制。根据周转用地分归还计划和限期归还承诺,明确各示范村复垦工作时间任务目标,加强调度督导,认真组织实施。要制定县域范围内土地置换实施办法,测算置换补偿标准,搞好置换土地分配。要分别建立使用周转用地和增减挂钩土地置换台帐,载明每个示范村使用周转用地的地类、面积,所在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幅号、图斑号、坐标位置,周转用地批准使用起止日期,旧村址复垦区的坐标位置、面积、验收情况、地类变更情况,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等,积极稳妥地组织好土地复垦和置换工作。
(四)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在抓重点区域新民居建设中,要
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产业建社区,建好社区促产业。要结合新民居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好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县城和城郊结合部、靠近公路沿线地区,要规划预留集体商贸服务设施,建造厂房、市场、商贸房和仓储设施等二、三产业载体,发展配套服务业。中心村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土地流转,建设蔬菜、花卉、畜牧等特色商品基地,发展规模经营,培养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每个联村并建试点要从实际出发,重点培育1个主导产业,每个
示范村要发展“一村一品”,确保农民住得上新房,收入有增长。
四、保障措施
一是抓规范运作。落实《栾城县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设
管理暂行规定》(栾政发„2010‟35号),严格规划、勘察、设计、开发、建筑企业准入条件,按规定缴纳企业储备金和工资保证金。落实新民居建设周转用地政策,防止未批先占、未批先建。已开工建设的示范村,要确保按进度要求完成周转用地指标归还和旧村址复耕任务,做到建新拆旧。规范已建新民居的分配管理,及时为农民办理产权证书。加强新民居建设奖补资金和项目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二是抓协调联动。对条件成熟的村,提早谋划积极申报省级
示范村,规划、国土、住建等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合力推进,确保条件成熟一个申报认定一个。实行县直部门帮扶示范村制度,按照资源共享、协调一致的原则,加强对示范村的帮助扶持。进一步完善新民居建设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实行统筹城乡暨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例会制度、重点项目备案制度、重点工作会商制度、重点手续会批制度和工作进展月报制度,及时掌握各示范村工作进度和各成员单位帮扶示范村进展情况,三是抓督导考核。实行一季一汇报、半年一督导、年终总考
核的措施,将新民居建设完工入住率、建新拆旧、周转地指标归还进度、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内容,纳入乡镇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帮扶措施和效果纳入对县直部门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对没有完成任务的乡镇实行
倒排问责,对工作突出的乡镇和县直部门进行表彰奖励。
四是抓培训宣传。加大学习宣传培训力度,让广大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和掌握新民居相关政策及工作要求,用好用足现有政策。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搞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加强对农村新民居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
第四篇:关于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几个问题
关于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推动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两个目的
1、集约节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增加耕地(保18亿亩耕地红线),或者将节约出的建设用地置换到城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从总量上,以减少对农用地的占用,使农用地总量不减少)。
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主要动力
1、政府的动力。(1)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2)推进现代化,必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必须占用土地资源。在国家土地资源固定且农用地越来越少的硬性约束条件下,如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又要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土地资源,就只能向农村建设用地主要是村址占地找出路。把农民的房屋摞起来、盖楼房,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是唯一出路;(3)从政治的角度上,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和谐建设与发展;(4)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把农村建设用地通过征用为国有土地,再通过“招拍挂”市场运作,地方政府可以从中获得级差地租和土地增值收益。“经营土地”,即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又可解决项目落地和城镇建设问题,政绩由此突破一举夺得,是地方政府的冲动和动力源泉之一。
2、企业的动力。房地产开发商、投资企业在城市拿地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如果农村房地产市场在政策保护下能够打开口子,同样是可以有利润可赚的一个市场。只要有利润,资本就会逐利。只要政策允许,投资商、开发商、建筑商就会有积极性进行开发、建设新民居。
3、村集体的动力。我国《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土地虽归集体所有,但却不能资产化、资本化,不能化作财富和资金,不开发就不能实现其增值价值。如果用于建设新民居,用于房地产开发,土地增值收益至少有一块会成为村集体的公共财产或财富,可以解决“村民自治”中很多很多需要“人民币”解决的公共问题。
4、农民的动力。一是不管有钱没钱,农民盖房的欲望和冲动是永远的和持久的。特别是年轻人结婚分户,一般不与父母住同一个院、同一个房屋,结婚分户盖新房,是农村很大的需求; 二是农民富裕之后,翻建新房的欲望和需求强烈;三是多年来,多数农村地区停批宅基地,建房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又积累了建房的能量。不批宅基地,就违规乱建。矛盾越来越尖锐。
三、建设新民居的几个约束条件
1、土地。房子盖在哪里,是个大问题。一是整个村庄搬迁,或者是以一个村的村址为基础,把周围几个村搬迁过来合并,共同建设新民居。这里面又分几种情况,单个村整体搬迁,就涉及到新占用土地(耕地或基本农田),这需要省国土部门批准,并且原村址要复垦;在某一个村的村址上建楼房,节约出的建设用地用来给其他几个合并过来的村盖楼房。可能的出现的情况,如果这一个村的村址就满足了建中心村的土地需求,只要资金没问题、群众没意见,就可顺利推进。如果一个村的村址不能满足其他几个村合并过来占地,就需要先使用周转用地,等其他几个村复垦后,归还占用的农用地(或基本农田),这就需要省国土部门审批,当地政府严格控制,特别是复垦环节。二是以单个村为单位,现有村庄原址进行滚动开发改造,边拆边建,不需要占用新的土地。这个问题相对简单,涉及不到更多的土地政策问题,主要涉及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问题,当地政府批准即可。三是占用村边少量耕地周转。这需要周转用地,属先建后拆,拆后复垦归还。这既需要周转用地指标,更涉及一定周期的复垦过程,监控实施是个大问题。总之,占地的问题就是两类:一是在原村址上建,不新占土地(基本农田或农用地);二是新占用土地(基本农田或农用地)建设新民居。
节约土地利用的问题也是两大类:一是本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节约出来的土地进行开发,比如上乡镇企业或建设项目(非农建设项目、农业项目等);二是按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到城镇或工业项目上使用。
2、资金。盖房子、建新村庄、新社区,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1)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是市场化运作,“以地生财”。一般是房地产开发商对村址进行开发,农民用宅基地换楼房;有的是搞项目的企业,为了拿地,把项目建设与给农民建房“捆绑”,农民得“房”,企业得“地”;有的是村集体自己开发或农民企业家,大概路数、模式与房地产开发商相似。总之是“市场化运作、宅基地换楼房”的套路。(2)另一个渠道就是村集体或村民自筹。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给予大量补贴,村民自己拿点钱,统一住进规划、建设统一的楼房住宅小区或别墅区里。另外,就是村统一规划,利用原村址,边拆边建,滚动发展,或是改造提升,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建设新民居、建设新村庄。
3、村“两委”班子的能力与村民的积极性。拆房子、建房子,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有一、二户工作做不通,就会有很大的阻碍和矛盾。组织发动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
4、区位条件与经济条件。生产方式决定了生存方式、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农村新民居,是建楼房还是建二层别墅还是建平房,这取决于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1)在县城周边、中心镇周边、大型工矿企业周边,二、三产业发达,农民主要从事非农就业,就业充分、收入稳定,在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延伸覆盖范围内,本地区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先导区和增长极,适宜合村并居,按照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建设中心村或新型社区,建筑样式可以参照城镇建设复式高层楼房,建设着重点放在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上。(2)在景区景点、历史文化特色保护村、纯农区村,要以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乡村风貌的二层以下房屋为主新民居。考虑生产方式、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重点着重在改善水电路气讯暖等公共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上。
四、几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
1、要端正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要防止为“土地财政”而“经营土地”,盲目追求建设用地指标和从农村土地中获益而出现“农民被上楼”。
2、要防止行政命令与运动式推进新民居。应防止计划经济时期通过“下指标”、“下任务”、“考核验收”、“齐步走”、“一刀切”简单粗暴式逼迫县、乡、村搞新民居建设。尽管有时出发点是好的,但,操作不当,有时往往适得其反。要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尊重民意,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组织引导推进新民居建设。
3、要防止“一窝蜂”式地全部将新民居盖高楼。如果是为了节地,出路只能是盖高楼。可如果是为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面貌,则又多种选择形式。不顾实际,在广大农村处处盖起高楼大厦,农村处处像城市,不仅失去了“田园风光”,而且,再过30年、50年、100年,会不会又是一场“人民公社、大跃进”式的灾难,也不好说。
4、科学规划与推进路径问题。以县域为单位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必须遵循县域镇村空间布局规划。一是对于符合规划和具备条件的,组织力量、政策倾斜,率先推动搞起来。可以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可以几个村联合,利用一个村的村址占地,进行合村并居建设新型社区。二是对于不符合规划的,禁止大拆大建,限制村址外扩,鼓励以户为单位到规划的中心镇、中心村去盖房或买楼房;给符合审批宅基地条件、但没有批宅基地的农户以出路和出口优惠政策,比如在村内宅基地的流转上,比如到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去买楼房、建房屋等;对于符合规划的中心镇、中心村,预留出建设用地,统一规划、统规统建,可以采取农民购买或者农民自建等方式,在中心镇、中心村解决今后建新房的问题,对于规划中不再保留的村庄,通过限制发展、自然萎缩,具备条件后,引导搬出迁并到中心村或中心镇,原村址一次性搬迁复垦为耕地。对于规划,则要广泛宣传给农民群众,这个村将来要消失、要合并,不再审批宅基地,不能再往外发展,批宅基地的,要到中心村、中心镇,到县城买房的,政府给予优惠,放弃本村宅基地的,政府给予奖励。总之,要疏、堵结合,逐渐把一些不符合规划的村庄,在一定时期内逐步消除。
5、村庄合并建新型社区后的管理发展问题。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相对容易,而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这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比如土地问题,原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问题,未来社区管理维护经费问题,未来社区公益事业和社区福利问题,新型社区管理组织及经费保障,以及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资产保值增值、资本化运营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建立新的制度来保障。
第五篇: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
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新民居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现制定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以新建改造农民新居为目标,以优化农村环境面貌为重点,积极引导农民转变生活居住方式,建设具有现代特色、方便农民、经济实用的新型住房;立足节约用地,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坚持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把全市农村建设改造成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农村实施新民居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一)农民自愿,政府引导原则。建设农村新民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通过政策支持,市场促动,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改善农村环境。
(二)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原则。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新民居建设与村庄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与“空心村”改造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相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既适应不同地形地貌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习俗,又经济、适用、安全、环保。
(三)改造为主,新建为辅原则。根据村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新建或改造思路,不加重农民负担。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户多型,避免千村一面、千户一型,满足不同村庄、不同收入阶层群众的实际需要。
(四)分步实施,梯次推进原则。坚持先易后难、先重点区域后偏僻地区,有计划、按步骤地稳步推进,确保农村和谐建设,稳步发展。
三、工作目标
到2012年,力争全市建设农村新民居示范村220个,改造旧村450个,确保15%以上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通过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和旧村改造,为农民建房和村庄建设改造提供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农村住宅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环省会、环县城周边和沿国道、沿高速公路两侧村庄是新民居建设改造重点区域,全市力争到2012年“两环”、“两沿”区域村庄新民居建设改造面达到30%以上。
2009年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村庄180个,其中藁城、鹿泉、正定、栾城“1+4”组团县(市)要建成一批体现现代新民居特色的示范村;其它县(市)每县(市)建成2—3个示范村。全市每个村庄要建成几个体现区域特点、适应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样板房。
四、建设改造规范
按照河北省建设厅《河北省农村民居设计导则》(冀建村〔2008〕544号)要求,参照燕赵新民居百套优秀设计方案,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新民居建设和改造。
(一)示范村庄选择要求
1.基础条件。群众热情高,村集体经济实力强,村情稳定,班子团结,基础条件好。村民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表决通过。
2.重点范围。107、307、308国道、石闫公路(石家庄市至温塘段)两侧可视村庄,京石、石太高速公路两侧可视村庄,省城三环路以外可视村庄,18个县(市)城(含矿区)驻地镇建设规划区以外可视村庄。
(二)样板房选择要求
1.农户自愿。样板房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经济收入家庭、不同地域(地区)、不同使用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使样板房建设的成本和标准能够适应不同阶层的实际情况。
2.符合防灾减灾要求。样板房选址要避开抗震不良场地、地震活断层影响地段和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地段。
(三)建设改造技术要求
1.规划布局要求。符合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布局集中紧凑,居住、出行方便,鼓励建设二层或多层住宅楼。街坊低层建筑密度不超过35%,容积率不高于0.6;多层住宅建筑密度不超过25%,容积率不高于1.1。样板房选址尽量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房的翻建、改建,或选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地。
2.院落布局要求。院落内建筑平面布局与库房、农用车辆停放场地以及花草树木、沼气等布局安排合理,配置给水、排水、供电、电话、网线、有线电视等管线。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洁污分开。
3.建筑设计及外观要求。样板房户套面积适当,结构新颖、成本低廉,材料选配经济,就近就地取材。住宅外观设计美观,符合地方区域特色,体现时代感。建筑设计水平较高,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同步应用,符合抗震要求。
4.建筑节能要求。充分考虑沼气、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冬季保温热效高,符合抗震、节地、节能等要求,参考借鉴CL建筑体系。
5.旧民居改造要求。临近国道和高速公路两侧住宅,平屋顶改为坡屋顶,统一选用单坡或双坡或四坡形式,立面美化,建筑周围绿化,坡屋顶主色调为红色。
五、主要支持政策及确认办法
(一)支持政策
1.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经申请批准后,由市金融办协调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给予贷款支持,市财政给予适当贷款贴息补助。
2.将新民居建设中村内街道整治、绿化、环境卫生、饮水、排污等公益事业建设内容,纳入农村“一事一议”财政资金奖补范围。
3.认真落实省财政下拨的扶持新民居建设改造专项资金,市、县按要求予以配套,重点用于新民居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
4.新民居建设中需要缴纳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电力增容费,予以免除。
5.整村易地建设的村庄需要占用土地的,经批准可列入当年征地指标计划。
6.列入新民居建设计划的示范村,村民贷款建设的房屋,准予办理房产证,由县级政府按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7.对验收合格的新民居建设改造示范村,根据投资规模,给予每村一定数额的奖励补助。奖补资金纳入市、县财政预算,按照先建后补原则,根据示范村建设改造进度,逐年支持到位。
(二)确认办法
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按项目进行管理,实行逐级申报制,每年年初申报确定示范村建设计划。符合申报条件的村庄,按下列程序申报、确认。
1.村党支部、村委会向当地乡镇政府提出列为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的申请,填报申请表,并提交村民大会表决同意等相关证明材料。
2.乡镇政府审查合格后,报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确认。确认后,由县(市)、区规划建设部门组织对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进行规划。
3.实施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村庄,按照规划制定具体建设方案。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并通过乡镇政府报县(市)、区政府审批。
4.县(市)、区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示范村名单,统一报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备案。
5.市、县财政贷款贴息,按照规划建设时间和建设贷款额度,逐年分期拨付到位。
6.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
(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验收,达到规定时间、进度要求的,兑现奖补资金。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确保新民居建设改造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石家庄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市政府分管建设工作和分管农业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农工委、市建设局、市文明办、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电业局、市交通局、市地震局、市金融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委,具体负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制定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计划,审核安排新民居建设资金的使用,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并配合市考核办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等。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综合协调组、统计资料组、建设指导组、规划指导组和督导检查组,分别设在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专人专抓,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引导。积极探索新民居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新民居示范村的建设、改造和样板户建设。整合现有涉农部门资金,集中倾斜支持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法人参与农村新民居建设改造。支持有资质的公司竞争、承包新民居建设改造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广泛进行宣传,激发农民自主建设、改造居住条件和环境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广泛关注、多方倾力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明确责任,形成推进合力。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市委农工委负责履行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包括组织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等;制定全市农村新民居建设改造计划;审核安排农村新民居建设资金;综合协调、督导检查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协助市考核办对各县(市)、区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及市直各部门支持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等。市建设局负责新民居建设改造的技术指导、工程质量监督;推广应用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开展服务活动;协助规划局搞好农村新民居的建设规划工作;按照新民居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要求,落实可用于新民居建设的村镇建设资金等。市文明办负责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宣传工作;指导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市城乡规划局负责指导各县(市)、区开展农村新民居建设规划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制定并落实全市农村土地相关政策;指导各县(市)、区按计划审批新民居建设用地。市财政局负责落实新民居建设的财政奖补资金;落实省有关项目要求的配套资金;配合市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贷款贴息资金;整合相关部门
支持资金,按照新民居建设计划、要求投放。市农业局负责示范村庄内沼气工程的建设、施工、技术指导和服务;争取国家和省沼气建设支持资金;指导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综合利用。市林业局负责配合规划部门开展村庄绿化设计工作;组织指导各县(市)、区做好过境公路、主要街道和村庄各类绿地的绿化工作。市水利局负责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新民居建设示范村饮用水工程的技术服务。市电业局负责村庄供电设施及线路建设、维护。市交通局配合建设部门建设村内道路,组织开展通达行政村公路的改造建设。市地震局负责指导新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协助建设部门搞好抗震建设服务,协助规划部门做好避开地震活断层建设规划工作。市金融办负责与金融机构的联络;按新民居建设计划,协调金融机构贷款。市文化局负责指导新民居配套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落实相关支持资金。市新闻出版局负责新民居工程的农村书屋建设。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农村学校、幼儿园建设、改造;落实相关支持资金。市卫生局负责组织、指导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市体育局负责指导新民居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市广播电视局负责指导新民居的广播电视设施建设、维护。各部门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
(四)加强考核,确保任务完成。从2009年起,农村新民居建设改造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纳入重点考核范围。每年年底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市委考核办,共同对各县(市)、区开展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严明奖惩。对在组织、指导、实施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委、市政府将予以表彰奖励,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全市新民居建设改造目标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