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8:3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

建筑安装业具有流动性强、工程周期长、成本费用核算复杂、难以真实准确反映利润等特点,且建筑安装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公司签订合同,项目经理承包,以项目经理部为单位,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向公司上交管理费后,经营成果归项目经理所有。加之大部分企业帐务不健全,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2010第一季度,我们以“建筑安装业税收征收管理在全市的执行情况”为课题,组织人员在上饶市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征管现状

XX年年该市共有企业征管总户数为685户,征收所得税额为5817万元,其中:跨省、市(地)外来经营户在本地纳税的户数为231户,征收所得税额为67万元;外出经营户回本地纳税的户数为95户,征收所得税1036万元。

近年来,全市各级地税机关把加强对建筑安装企业税收征管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增长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建筑安装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上饶市地税局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分析总结建筑安装业市场的特殊运行规律,结合自身征管实际,制定了《上饶市建筑安装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对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实行按施工项目进行户籍管理、税收管理员负责、税政把关、全程监控、分级认定、分级年鉴、以票控税的管理办法。一是建好台帐,管好税基。首先做好纳税人各种基础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分类管理,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评析和纳税评估;其次,在总局和省局要求建立12个台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了《企业所得税控管台帐》、《建筑安装企业分户征收台帐》、等管理台帐,对税源实行动态跟踪和监控;二是加强协调、源泉控管。与国土、房管、城建、发改委等部分保持沟通与联系,随时掌握最新情况,摸清税源底数,防止了税款流失。与国税税政部门建立了联系制度。在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统一税负标准,协调征管范围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完善制度,强化征管。规范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明确了征收方式鉴定和年检办法;加强外来建安企业的管理。强化报验登记手续,明确纳税地点,统一税负标准,加强内查外调。四是双向监控,以票控税。制定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建筑安装业发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筑房地产企业专用发票一律由地税机关代开,建设单位向建筑安装纳税人支付工程结算价款时,必须要求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税务机关按发票上开具的工程价款金额征收税款。

二、当前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主索票意识薄弱,纳税人税法意识不强。部分建设单位业主,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表现在市镇工程上,业主索票意识淡薄,工程结算大都使用财政收据或自印收款收据,不向承建施工企业索要建筑业发票;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采取“单包”或自建房产的,不要票的现象在不少企业存在。另一方面,施工单位纳税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故意不开票,拖延开票,项目漏申报,收入不入帐、少入帐,偷逃税款。

(二)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纳税申报不真实。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如为招投标需要、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便于筹资等目的,营业收入不按规定结算,或延迟结转,或提早估价确认;向下属非独立核算工程队、无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分包转包单位、挂靠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不按规定确认、申报营业收入;企业成本核算混乱,为挂靠单位“以票换票”开票时,挂靠单位提供的各种材料发票严重失实,与工程项目实际严重不配比;为多个建筑工程项目支出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能分摊到每个建设项目,完工工程结转成本、费用时,费用分割不清;假发票、收据、白条列支费用大量存在,如一些机械租赁费、临时用工支出等,人为操纵损益,控制报表有关数据,使得会计报表数据来源严重失实,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和总体税收负担率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纳税人。

(三)建设项目控管难度大,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外地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建设工程项目税源控管主动性不强。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一项工程多次分包、转包,分包、转包情况不向税务机关报告、备案;分包、转包合同签订、保管不齐全,分包、转包工程完工结算无合法票据,企业往往以预付帐款结转分包、转包工程成本,使得成本核算极不规范。

(四)发票使用不规范,以票控税效果不明显。凭票收款、凭票付款的规定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以各类收据收取工程款项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票开具、接受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税收的流失。现实经济活动中,明明是按进度结算的工程款,承建方却开具“预收工程款”的收款收据;明明应该“料、工、费”合并计征税款,纳税人却只就施工费开一张建筑发票入账,建筑材料部分以商业销售票代替;明明是甲地的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却用乙地开具的发票也能一样结算;工程承包人为降低工程造价,购进建筑材料时,为压低材料进价,往往以不要发票为前提。

(五)日常税源监控缺位,日常评估稽核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特别是地处各乡镇的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手续不全,无法到规划、建设等部门取得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缺位;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以建设项目单独建帐核算,部分帐册随同有关财务人员驻扎在施工工地,一些外地工程项目纳税评估实地稽核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评估稽核,质量也不高;施工企业自身没有工程队,到外地施工,雇佣临工的劳务费用,不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大都列一张临工工资单,白条入帐,列支随意性较大。

(六)外出经营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和《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地方税收管理办法》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安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体制保证。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对纳税人外来施工,如果经营活动在没有税收监控的情况下结束了,纳税人欠税、偷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追回了。

(七)现行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规定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出从事建筑业的纳税人税收管理政策存在缺陷。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这一规定赋予了税务机关对外来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的纳税人的税收管辖权,但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1995]227号文件规定:“建安企业到本县(区)外施工的,可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否则将由经营地税务机关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仅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就可脱离经营地的管辖,但事实上形成了建安企业管辖权的双主体,即流转税由施工地主管地税机关管辖,所得税由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包括国税和地税)管辖。施工项目与税收管辖权的分离,各地管理方式和政策执行口径的不同,必然导致执行税收政策的偏差,税负不公也就在所难免。这也就给了纳税人选择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空间。

2、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目前,各地税务机关都是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各自为阵,没有建立信息沟通、工作协调的有效渠道。不要说国税与地税之间,就是全省地税系统内各设区市及各市、县、区局之间,甚至同城各局之间都未能实现建筑项目施工信息交换和比对,主管地税机关根本无法切实了解外出经营建安企业的异地施工的真实情况,不能有效控管外出建安企业的纳税情况,这也为外出建安企业提供了偷逃税的机会。《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地方税收管理办法》规定,建安企业外出施工项目结束后,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外管证》上签注开具发票金额、号码或出具《开具发票清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开票时间、金额、发票号码等),企业据以回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企业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对建安企业在异地施工项目结束后,应对《外管证》上签注的金额或《开具发票清单》的金额与企业的核算情况进行核对,发现异地施工项目收入未并入核算的,应严格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这个规定如能切实执行,对规范管理外出经营的建安企业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并没有认真落实做好信息传递,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建安企业在外地承揽工程时,干脆不办理《外管证》,那么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就很难掌握其在外地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他们也很少主动到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去办理报验登记、接受正常管理,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游离于税务“监管”之外。

3、对外出施工建安企业使用《外管证》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为加强外出经营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区别固定业户和临时经营,税务机关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使用《外管证》。由于使用《外管证》,有利于本地企业和本地税收收入,对外出经营的建安企业要求开具《外管证》,只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和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就乐于开具。这里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按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外管证》最长有效期不得超过180天,外出经营活

第二篇: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

建筑安装业具有流动性强、工程周期长、成本费用核算复杂、难以真实准确反映利润等特点,且建筑安装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公司签订合同,项目经理承包,以项目经理部为单位,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向公司上交管理费后,经营成果归项目经理所有。加之大部分企业帐务不健全,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2008第一季度,我们以“建筑安装业税收征收管理在全市的执行情况”为课题,组织人员在上饶市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征管现状

2007年该市共有企业征管总户数为685户,征收所得税额为5817万元,其中:跨省、市(地)外来经营户在本地纳税的户数为231户,征收所得税额为67万元;外出经营户回本地纳税的户数为95户,征收所得税1036万元。

近年来,全市各级地税机关把加强对建筑安装企业税收征管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增长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建筑安装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上饶市地税局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分析总结建筑安装业市场的特殊运行规律,结合自身征管实际,制定了《上饶市建筑安装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对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实行按施工项目进行户籍管理、税收管理员负责、税政把关、全程监控、分级认定、分级年鉴、以票控税的管理办法。一是建好台帐,管好税基。首先做好纳税人各种基础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分类管理,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评析和纳税评估;其次,在总局和省局要求建立12个台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了《企业所得税控管台帐》、《建筑安装企业分户征收台帐》、等管理台帐,对税源实行动态跟踪和监控;二是加强协调、源泉控管。与国土、房管、城建、发改委等部分保持沟通与联系,随时掌握最新情况,摸清税源底数,防止了税款流失。与国税税政部门建立了联系制度。在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统一税负标准,协调征管范围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完善制度,强化征管。规范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明确了征收方式鉴定和年检办法;加强外来建安企业的管理。强化报验登记手续,明确纳税地点,统一税负标准,加强内查外调。四是双向监控,以票控税。制定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建筑安装业发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筑房地产企业专用发票一律由地税机关代开,建设单位向建筑安装纳税人支付工程结算价款时,必须要求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税务机关按发票上开具的工程价款金额征收税款。

二、当前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主索票意识薄弱,纳税人税法意识不强。部分建设单位业主,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表现在市镇工程上,业主索票意识淡薄,工程结算大都使用财政收据或自印收款收据,不向承建施工企业索要建筑业发票;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采取“单包”或自建房产的,不要票的现象在不少企业存在。另一方面,施工单位纳税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故意不开票,拖延开票,项目漏申报,收入不入帐、少入帐,偷逃税款。

(二)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纳税申报不真实。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如为招投标需要、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便于筹资等目的,营业收入不按规定结算,或延迟结转,或提早估价确认;向下属非独立核算工程队、无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分包转包单位、挂靠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不按规定确认、申报营业收入;企业成本核算混乱,为挂靠单位“以票换票”开票时,挂靠单位提供的各种材料发票严重失实,与工程项目实际严重不配比;为多个建筑工程项目支出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能分摊到每个建设项目,完工工程结转成本、费用时,费用分割不清;假发票、收据、白条列支费用大量存在,如一些机械租赁费、临时用工支出等,人为操纵损益,控制报表有关数据,使得会计报表数据来源严重失实,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和总体税收负担率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纳税人。

(三)建设项目控管难度大,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外地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建设工程项目税源控管主动性不强。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一项工程多次分包、转包,分包、转包情况不向税务机关报告、备案;分包、转包合同签订、保管不齐全,分包、转包工程完工结算无合法票据,企业往往以预付帐款结转分包、转包工程成本,使得成本核算极不规范。

(四)发票使用不规范,以票控税效果不明显。凭票收款、凭票付款的规定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以各类收据收取工程款项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票开具、接受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税收的流失。现实经济活动中,明明是按进度结算的工程款,承建方却开具“预收工程款”的收款收据;明明应该“料、工、费”合并计征税款,纳税人却只就施工费开一张建筑发票入账,建筑材料部分以商业销售票代替;明明是甲地的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却用乙地开具的发票也能一样结算;工程承包人为降低工程造价,购进建筑材料时,为压低材料进价,往往以不要发票为前提。

(五)日常税源监控缺位,日常评估稽核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特别是地处各乡镇的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手续不全,无法到规划、建设等部门取得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缺位;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以建设项目单独建帐核算,部分帐册随同有关财务人员驻扎在施工工地,一些外地工程项目纳税评估实地稽核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评估稽核,质量也不高;施工企业自身没有工程队,到外地施工,雇佣临工的劳务费用,不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大都列一张临工工资单,白条入帐,列支随意性较大。

(六)外出经营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和《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地方税收管理办法》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安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体制保证。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对纳税人外来施工,如果经营活动在没有税收监控的情况下结束了,纳税人欠税、偷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追回了。

(七)现行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规定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出从事建筑业的纳税人税收管理政策存在缺陷。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这一规定赋予了税务机关对外来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的纳税人的税收管辖权,但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1995]227号文件规定:“建安企业到本县(区)外施工的,可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否则将由经营地税务机关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仅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就可脱离经营地的管辖,但事实上形成了建安企业管辖权的双主体,即流转税由施工地主管地税机关管辖,所得税由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包括国税和地税)管辖。施工项目与税收管辖权的分离,各地管理方式和政策执行口径的不同,必然导致执行税收政策的偏差,税负不公也就在所难免。这也就给了纳税人选择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空间。

2、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目前,各地税务机关都是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各自为阵,没有建立信息沟通、工作协调的有效渠道。不要说国税与地税之间,就是全省地税系统内各设区市及各市、县、区局之间,甚至同城各局之间都未能实现建筑项目施工信息交换和比对,主管地税机关根本无法切实了解外出经营建安企业的异地施工的真实情况,不能有效控管外出建安企业的纳税情况,这也为外出建安企业提供了偷逃税的机会。《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地方税收管理办法》规定,建安企业外出施工项目结束后,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外管证》上签注开具发票金额、号码或出具《开具发票清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开票时间、金额、发票号码等),企业据以回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企业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对建安企业在异地施工项目结束后,应对《外管证》上签注的金额或《开具发票清单》的金额与企业的核算情况进行核对,发现异地施工项目收入未并入核算的,应严格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这个规定如能切实执行,对规范管理外出经营的建安企业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并没有认真落实做好信息传递,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建安企业在外地承揽工程时,干脆不办理《外管证》,那么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就很难掌握其在外地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他们也很少主动到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去办理报验登记、接受正常管理,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游离于税务“监管”之外。

3、对外出施工建安企业使用《外管证》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为加强外出经营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区别固定业户和临时经营,税务机关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使用《外管证》。由于使用《外管证》,有利于本地企业和本地税收收入,对外出经营的建安企业要求开具《外管证》,只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和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就乐于开具。这里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按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外管证》最长有效期不得超过180天,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但建筑施工项目一般周期较长,期满后经营活动未结束是否应续开《外管证》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可以续开,经营活动未结束,是否也要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二是部分建安企业为了使税款延后缴纳或借机偷逃税款,不在规定期限内缴销《外管证》。三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建安企业,由于各地企业所得税附征率或征收率不统一,施工队就会寻找税负低的地区挂靠建筑企业进行偷逃税。四是经营地税务机关为了不让税款外流,往往寻找各种借口甚至强行要求持有《外管证》的外出经营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重复征税。

4、施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有待加强。因施工企业存在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在税收监管难度大、征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有部分异地施工企业纳税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到经营地税务部门办理报验登记和税务登记,或在收取工程款项后不及时开具税务发票,还有极少数施工企业甚至在应收工程款小于其应纳税款后逃之夭夭。另外,还有部分建设(业主)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在按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时,没有及时向施工企业索取税务发票,违反规定以对方开具的收据甚至白条做账,使一些建安企业有机可乘。

5、税务机关的责任意识有待提高。目前普遍存在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安企业在开具《外管证》后没有按规定主动与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加强联系,做好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认定工作;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没有积极与施工地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并加强对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的控管,按规定向企业索取完税证明,确认是否及时将工程所得并入所在地汇总缴纳所得税,或在《外管证》上签注详细情况及《开具发票清单》,形成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两不管的“真空地带”。

6、目施工地与所得税纳税地点分离,客观上给管征带来难度。即使工程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和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能够按规定填写、传递、缴销《外管证》及《开具发票清单》,但所掌握信息也不可能全面准确,难免出现信息失真。究其原因:一是在外地施工的工程项目,一般单独设账,其会计资料都在工程所在地,企业总部只是进行并表核算,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对在外地的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核算和账簿设置保管情况进行了解、监控。虽说待工程结算后,工程项目会计资料应该归集企业总部,但由于现在大部分施工项目都挂靠经营,企业对项目部的财务核算既疏于管理,也难以插手,且现实中工程结算总是拖延,难保并账的时效。二是对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来说,无法判断工程收入是否并入了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项目部不是独立企业纳税人,即使要就地缴纳,也只能进行核定征收或预征。管理中的空档和漏洞,给了纳税人左右逢源的余地。

三、强化建筑安装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措施

鉴于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明确管辖权和纳税地点。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外出建安企业到达大江南北,而仅一个地区制定的税收政策不能解决全部建安企业外出经营时的税收征管问题。因此,总局、省局应就建安企业外出经营的税收征管作出全盘考虑,进行统一规定。一是所有持《外管证》的外出经营企业,全部在经营地先按规定比率预征企业所得税,已预征税款可回机构所在地抵扣,以兼顾两地利益;二是未持《外管证》的外出经营建安企业,由于企业本身管理不规范,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不能切实掌握其外出经营所得,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工程项目情况的了解比较真实,应就地按统一的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三是对挂靠承包性质的项目部在经营地办理了税务登记证的,无论是否持《外管证》,全部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通过明确所得税征管地点,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税务主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

(二)加强对《外管证》管理。一是应制定一个统一的政策,就《外管证》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使之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二是《外管证》作为固定业户外出经营联系、协调和接洽涉税事项的证明,不能将作为企业所得税回机构所在地汇缴的唯一凭据。三是明确《外管证》使用管理时效,应规定持证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到经营地税务机关报验,否则《外管证》作废;如经营期超过《外管证》有效期的,应持经营地税务机关管理证明,在有效期满前到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续开。四是明确各主管税务机关责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出《外管证》后,要及时与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委托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控管,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外来企业报验登记后积极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要通过明确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和经营地税务机关的管理责任,来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五是加强《外管证》印制、领用、核销管理,将《外管证》列为票证管理,严格开具手续和审查要求。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只有建立对建安企业涉税信息的即时获取,实现纵向和横向的信息共享才是实现税收有效控管的基础。在内部信息沟通上,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流转税管理指导思想,加强各地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畅通的信息网络,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的比对、核实,能判断企业是否有偷逃税。在外部信息获取上,一要取得计划、规划部门支持,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立项情况,并建立项目纳税登记台账,以获取建筑项目基本信息包括名称、性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二要加强与建设管理部门的联系,强化对工程项目税务登记管理,可协调将税务登记作为工程项目领取“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保证企业按时进行税务登记、申报纳税。三要密切与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部门联系,掌握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财务信息,包括预收账款、建筑进度、收入成本、合同金额等。同时建立税企信息互联机制,让税务机关能及时查阅找企业信息。只有形成以税务部门为中心、各代征单位及相关部门为射线的税收管理网,才能提高税务机关对建安企业的控管能力,及时发现企业的偷逃税迹象,堵塞征管漏洞。

(四)加大稽查力度。要整合各种税收信息,提高信息综合运用水平,不断完善有效的选案机制,提高选案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代表性;同时通过稽查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增强查案、破案能力,加大查处案件的处罚力度和处罚面,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力,以查促管,加强税源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对一些冒充混淆财务核算,经税务机关纳税提醒仍不规范申报纳税或有偷税嫌疑的建筑安装企业加大稽查力度,依法从重从严查处,达到以一罚十的效果。

第三篇:200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执行意见

200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执行意见

为做好2009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经过研究,现就当前涉及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业务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在总局下发新规定前,暂按以下意见执行:

一、征收管理

(一)总分支机构管理

1.汇总纳税企业分支机构未提供分配表的问题

对于跨省的汇总纳税企业,二级分支机构未按规定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的,二级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应向该二级分支机构发函,要求其限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未汇总纳税证明。对未按期提供的,该二级分支机构应作出未纳入总机构汇总纳税的书面说明,其主管税务机关参照法人企业进行就地征管。

2.汇总纳税企业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的监管

根据税法及《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8〕28号),目前对分支机构的监管重点:一是对各级分支机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审核审批工作;二是对就地预缴分支机构的预缴申报的监管工作。

对汇总纳税企业,总局和市局将适时组织跨省、跨区县总分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共同开展纳税评估和检查。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收入的判断

根据总局《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六条:企业通过正式签订《房地产销售合同》或《房地产预售合同》所取得的收入,应确认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税务机关难以判定房地产企业在未取得预售许可证前开始的收款行为是否为预售行为。若税务机关掌握了足够确切的证据,能够确定其为预售行为,则可确认为预售收入。

(三)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在申报表中的填报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房地产企业预售收入在纳税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填列。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跨开发项目竣工决算后整体项目出现亏损,以前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能否退税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按纳税计算,不能按工程项目申请办理项目退税。项目完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总局《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国税发〔2009〕31号)第九条执行。

(五)核定征收方式的重新鉴定

根据总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30号)第十一条:税务机关应在每年6月底前对上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进行重新鉴定。重新鉴定工作完成前,纳税人可暂按上的核定征收方式预缴企业所得税。

目前,由于CTAIS系统默认的征收方式为查账征收,为避免同一纳税人的征收方式出现不一致,建议区县局对纳税人核定征收方式的重新鉴定工作在一季度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前完成。

(六)企业清算业务所得税处理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企业在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应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就其清算所得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企业清算业务的所得税管理,包括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以及对各项清算业务的辅导和监督管理等。

二、税收优惠

(一)农林牧渔税收优惠

1.对农、林、牧、渔项目减免税的判断,原则上属于生产、生活必需的,免征企业所得税,例如猪的饲养;不属于生产、生活必需的,减征企业所得税,例如花椒、胡椒等香料作物的种植。

2.企业外购林木后直接移种给使用单位的,以及企业种植花木的,不属于“林木的培育和种植”。

3.宠物医院的服务不属于税法规定的兽医等农、林、牧、渔服务项目,不能享受农林牧渔税收优惠。

4.核定征收的涉农企业是否享受优惠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77号)的规定,核定征收企业不能享受除免税收入以外的税收优惠。因此,涉农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应满足相关规定,核定征收企业不得享受农林牧渔税收优惠。税务机关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纳税人的宣传,加强纳税辅导,督促其建帐,使其逐步规范化。

(二)新办软件企业的判定

新办软件生产企业自获利起享受“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优惠,其中“获利”是指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零的纳税。

新办企业在获利之后取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的,如果仍在政策规定优惠期内,可自取得软件企业认定证书当年开始享受新办软件生产企业“两免三减半”剩余的优惠。

(三)安置残疾人员就业工资加计扣除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规定,企业享受安置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应同时具备四个方面条件,其中之一是“定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由于文件2009年才制发,因此,执行该税收优惠政策时,2008年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掌握,由企业举证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2009年应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

(四)民族自治地方企业所得税优惠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此项税收优惠政策应由自治县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税务部门无批准权限。

(五)企业收到的即征即退的流转税(如福利企业等)是否作为不征税收入或免税收入 1.对于企业收到的即征即退的流转税符合《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文件规定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2.新税法实施后对企业收到的即征即退的流转税未出台免征所得税的规定,因此该项收入应不属于企业的免税收入。

(六)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审批过程中确认书的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关税收政策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税发[2002]47号)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审核企业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过程中,对企业从事的产业是否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难以界定的,可要求企业提供省级以上(含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我市目前为企业提供从事鼓励类产业证明文件的市级部门主要包括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委、市外经贸委等。

(七)企业购置专用设备抵免应纳税额

对于企业购置环保节能等专用设备申请抵免企业所得税的,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报的专用设备是否符合目录相关规定有异议的,可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部门的鉴定意见材料。具体操作办法市局正在与市经信委等部门协商办理。

(八)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文件规定,企业在当年首次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企业上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企业按规定完成备案手续后,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对当年首次预缴申报前,尚未进行上年申报、无法确定上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的、未完成备案手续的企业,当年首次预缴申报不得执行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三、税前扣除

(一)资产损失税前扣除 1.需审批的资产损失扣除范围

根据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第五条,除文件列举的六项属于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以外,其余的都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2.股权投资有关问题

(1)自2008年起,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和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的规定,股权投资损失不受当年股权投资收益和股权投资转让所得的限制。(国税发〔2000〕118号和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对股权投资转让损失税前扣除有限制性规定)

(2)股权转让交易完成的判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三条: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3.企业缴纳的未收回的质保金是否允许扣除

应根据企业缴纳的质保金的性质来判断,该质保金若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中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损失的性质,则根据税法第十条的规定,该支出不得扣除;该质保金若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赔偿金、违约金等的性质,则允许扣除。

4.企业境外发生存货报废、毁损损失的扣除

根据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第三条的规定,企业在境外发生的存货报废、毁损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

根据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境外发生资产损失的相关证据中要求提供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的鉴定报告或者具有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定证明的,应由鉴定部门或中介机构提供鉴证报告或证明,鉴定部门或中介机构不限于国内部门或机构。

5.存货损失是否应包含其进项增值税

根据财税[2009]57号文规定: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6.资产损失申请、扣除时间

(1)资产损失申请时间问题。根据总局《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9]88号)第八条:税务机关受理企业当年的资产损失审批申请的截止日为本终了后第45日。企业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申请审批的,经负责审批的税务机关同意后可适当延期申请。具体延期时限,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企业申请延期情况,酌情处理。

(2)追补确认资产损失的扣除时间

根据国税函〔2009〕772号规定:因为各种原因在当年未能扣除的,不能结转在以后扣除,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扣除,而不能改变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所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

(二)工资薪金税前扣除

1.对于企业在汇算清缴前实际发放的属于汇算清缴的工资,允许在汇算清缴税前扣除。

2.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薪金支出应是企业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劳动报酬。企业税前扣除工资薪金支出应能提供资料证明该支付对象是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劳动用工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劳动用工关系的凭据。

(三)取得免税收入对应的成本费用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六条:企业取得的各项免税收入所对应的各项成本费用,除另有规定者外,可以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四)企业筹建期间费用的扣除

对企业开(筹)办费的扣除范围税法未作明确界定,企业可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归集,并按税法规定进行扣除,即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五)汽车4S店为促销而为消费者承担的利息、购置税等税前扣除

企业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税前扣除的票据应符合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并能足以证明该扣除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规定。

(六)企业租用车辆支付的油费、过路费和修理费的税前扣除 企业租用车辆支付的油费、过路费和修理费,应提供相关的合同、协议等证明,按合同约定结合相关票据在税前扣除。

(七)高危企业、矿山企业、煤炭采掘企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维简费等税前扣除

1.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未经核准的准备金支出,即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税前扣除。

2.企业2008年以前按照规定计提的安全生产费、维简费等余额,可以参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关于2008年前计提的职工福利费余额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八)企业向自然人的借款利息税前扣除

根据国税函〔2009〕777号文件的规定,企业向自然人的借款利息支出应符合以下两项条件:一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二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

借贷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应有相关凭据作为证明,如:按规定取得的正式发票等。

(九)企业购进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确认 企业购进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以及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由企业根据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尚可使用年限确定折旧年限,但如果企业确定的折旧年限低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则应由企业举证说明其理由。

(十)税前扣除的凭据

按照税法和国税发〔2009〕114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未按规定取得合法有效凭据的成本费用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因此,发票是目前证明单位和个人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的最行之有效的合法凭据。

四、其他

(一)租金收入的确认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一条规定:根据《实施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应按交易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收入。

上述规定仅适用于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有形资产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的所得税处理,对企业出租土地使用权不适用上述租金收入确认规定。

(二)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允许弥补以前亏损,是否可以享受优惠 对查增的2008年及以后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亏损和享受优惠的问题,新税法及配套政策目前并未作出限制性规定。因此,查增的上述应纳税所得额,可按规定弥补以前亏损或享受税收优惠。

(三)报告应提未提的折旧是否允许在汇算清缴期内补提

企业在报告应提未提的折旧在汇算清缴期内发现并已作会计处理的,可在纳税申报时扣除。

(四)企业取得财政性资金的征税问题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的规定,企业取得的财政性资金必须符合三个条件,方可作为不征税收入。实际执行中,由企业举证其取得的财政性资金符合财税[2009]87号文的三个条件,若符合则可按不征税收入处理。

(五)国税函[2009]118号的执行时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18号)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所得税处

2010/03/29

第四篇: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执行意见

2008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执行意见

为了做好2008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认真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处理好新旧税法的衔接,经过深入研究,并与重庆市地方税务局协调一致,现就当前涉及所得税若干政策业务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在总局下发新规定前,暂按以下意见执行:

一、税前扣除问题

(一)提取的准备金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问题

对于金融企业提取的准备金(如:呆账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等)的税前扣除暂按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等相关规定执行。其他企业提取的各类准备金不得税前扣除。

(二)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问题1、2008年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暂按•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3号)和•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执行。

2、对于2008年企业财产损失报批,税务机关应在汇算清缴前完成审核审批手续。

(三)跨地区经营企业涉税事项审核审批问题

1、•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税发[2008]28号)第二条列举的不适用该分配办法的14家企业,在总局明确之前,所在地税务机关暂不受理企业纳税申报和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

2、跨省市经营汇总纳税总分机构,由二级分支机构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或备案。

3、重庆市内跨区县经营汇总纳税总分机构,由总机构向所在地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或备案。

(四)工资薪金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1、相关性。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应是与其生产经营业务相关的。工资薪金的发放对象是在本企业任职或受雇的员工,因任职或雇佣关系支付的劳动报酬应与所付出的劳动相关。企业与员工是否存在任职或雇佣关系,可以通过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和职工名册等相关资料来判定。

2、合理性。“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应按照国税函[2009]3号文所列举的五条原则进行判断,具体操作中应注意遵循合理裁量、审慎调整的原则。

(五)“三费”的税前扣除问题

1、职工福利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的规定,企业2008年以前按照规定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首先冲减上述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税法规定扣除;仍有余额的,继续留在以后使用。企业2008年以前节余的职工福利费,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2、工会经费。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工会经费的税前扣除,应当在实际向工会拨缴后,凭取得工会组织开具的专用收据进行扣除。

3、职工教育经费。为鼓励企业加强职工教育投入,实施条例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对于在2008年以前已经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新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应先从余额中冲减。仍有余额的,留在以后继续使用。

(六)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的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准予扣除。

1、补充养老保险费:根据•财政部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34

号),补充养老保险的企业缴费总额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费用)中列支。

2、补充医疗保险:根据•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

[2002]18号),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企业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七)住房公积金的税前扣除问题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渝府发„2006‟124号)第二条规定:“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的7%,有条件的单位,缴存比例最高不得超过15%.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超过7%的应报市管理中心审核后执行;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月工资基数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最高不得超过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根据•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统计局关于公布重庆市2007年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通知‣(渝劳社发„2008‟19号),我市2007年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098元。

(八)非金融企业向个人借款的利息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该条款强调实际发生也即真实发生原则,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数额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向个人借款,向其支付利息,如果仅取得收据是不能作为税前扣除的适当凭据的,因此,所发生的费用不能在税前扣除。企业应要求个人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并缴纳相关税金,取得正规发票后,方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九)开(筹)办费的税前扣除问题

新税法中开(筹)办费未明确列作长期待摊费用,企业可以在开始经营之日的当年一次性扣除,也可以按照新税法有关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规定处理,但一经选定,不得改变。

企业在新税法实施以前的未摊销完的开办费,也可根据上述规定处理。

(十)亏损企业公益性捐赠问题

根据•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04号),亏损企业在2008年底以前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受灾地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企业所得税前全额扣除。其他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亏损企业不能执行。

(十一)固定资产税前扣除问题

1、企业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作捐赠、投资,接受方可以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的衔接问题。

新税法实施前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企业已按原税法规定预计净残值并计提的折旧,不做调整。新税法实施后,对此类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可以重新确定其残值,并就其尚未计提折旧的余额,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减去已经计提折旧的年限后的剩余年限,按照新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新税法实施后,固定资产原确定的折旧年限不违背新税法规定原则的,也可以继续执行。

二、收入的确认问题

(一)不征税收入问题

税法中规定的“不征税收入”概念,不属于税收优惠的范畴,这些收入不属于营利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专门从事特定目的的收入,这些收入从企业所得税原理上讲应永久不列为征税范围的收入范畴。

1、对财政补贴是否计征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 行政事业性收费 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

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凡不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及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如再就业重点企业贴息收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岗位补贴收入、区县排水公司进行污水处理不向排污单位直接收取费用而以由市排水公司下拨资金作收入(此收入由市财政拨付给市排水公司)、扶贫及涉农专项补助资金等,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

2、对于安置残疾人单位增值税退税或营业税减税收入,2008年的汇算清缴暂按财税[2007]92号文的有关规定继续执行。

3、对于三线搬迁企业先征后退增值税的收入,2008年的汇算清缴暂按财税[2006]166号文的有关规定继续执行。

(二)关于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确认

新税法实施前已按其他方式计入当期收入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在新税法实施后,凡与按合同约定支付时间确认的收入额发生变化的,应将该收入额减去以前已按照其它方式确认的收入额后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收入。

三、税收优惠问题

(一)关于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

关于对•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的贯彻实施意见,市局将与市地税局、市科委协调后发文。

1.技术研究开发项目的范围(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第四条)

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其在一个纳税中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税额时按照规定加计扣除。

2.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申报的研究开发项目有异议的,可要求企业提供政府科技部门的鉴定意见书(第十三条)。目前,市局正积极与市科委进行协调。

3.亏损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新税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财税文件未对亏损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进行限制。因此,亏损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可按税法规定加计扣除。

(二)关于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

1、税务机关对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实行备案管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的,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减免税申请报告,列明减免税理由、依据、范围、期限、数量、金额等。

(二)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

(三)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四)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纳税人报送的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

对于纳税人申请享受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提供资料有问题的,税务机关应该向纳税人进行宣传,加强纳税辅导,督促其建帐,使其逐步规范化。

2、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相应的税收优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五十二条)。因此,对由公司提供种子,肥料等,再定价收回产品统一外销的(即公司加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要符合税法关于农、林、牧、渔税收优惠的规定,可以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

(三)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1、小型微利企业从业人数的确定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51号)规定,“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关于“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每一纳税支付给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的所有现金

形式或者非现金形式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员工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的规定,小型微利企业职工是与企业存在任职或雇佣关系的人员,具体按照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和职工名册来判定。

2、小型微利企业从事行业的判定

实施条例规定,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对于“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判定,内资企业参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外商投资企业参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3、小型微利企业的备案

对以前成立的且符合•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国税函

[2008]251号)规定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当年首次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企业上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备案表),主管国税机关在核实纳税人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后,在CTAIS中应按•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方案‣(渝国税发[2006]1号)中备案类文书操作规定程序办理。次年年初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备案工作可以同上的汇算清缴工作结合起来,一次性完成,且年初的备案文书必须要做。对认定企业上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应取消该企业的小型微利企业备案文书,并且当年不得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

(四)关于亏损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加计扣除

新税法、实施条例及相关财税文件未对亏损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加计扣除进行限制。因此,亏损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支付的工资可按税法规定加计扣除。

五、征管问题

(一)汇总纳税总分支机构税收征管问题

1.适用多种税率的跨省市总分支机构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

应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十六条规定实行先分后税,即: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处于不同税率地区的,先由总机构统一计算全部应纳税所得额,然后依照文件第十九条规定的比例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因素及其权重,计算划分不同税率地区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后,再分别按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的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2.对市内跨区县经营的总分支机构的汇算清缴问题。

对市内跨区县的总分支机构,在终了后,由总机构负责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统一计算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抵减当年已就地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后,多退少补税款。

3.视同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的申报纳税问题

可以作为临时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取得纳税人识别号后,就地进行申报预缴。

4.挂靠经营的分支机构管理问题。

目前有部分“挂靠”企业虽然在形式上是二级分支机构,但无法提供总机构出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对于此类情况,二级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成该二级分支机构限期提供总机构出具的未汇总纳税证明。对未按期提供的和不能提供的,该二级分支机构应作出未纳入总机构汇总纳税的书面说明,其主管税务机关参照法人企业进行就地征税。

5.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仍要进行企业所得税税种认定。

(二)关于2008执行原汇总(合并)纳税企业汇算清缴的问题

根据•关于试点企业集团缴纳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19号)规定,我市涉及按原规定其分支机关要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仅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简化操作,现明确仅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销售分公司(二级)按照原规定进行申报及税款缴纳,三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再进行申报,其相关数据统一计入二级分支机构进行申报。

(三)核定征收问题

1.根据•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30号)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采用定额征收的纳税人也应进行汇算清缴。

2.采取核定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在申报时,享受了税收优惠的,应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类)‣的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

3.关于核定征收公示的问题

各单位应严格执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国税发„2008‟30号)第十二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分类逐户公示核定的应纳所得税额或应税所得率。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便于纳税人及社会各界了解、监督的原则确定公示地点、方式。”的规定。

(四)其他征管问题

1.关于汇算清缴企业端软件的问题

本着有利于汇算清缴工作开展,提高纳税人申报质量的考虑,提倡有条件的纳税人采用电子申报方式,各单位应免费向纳税人提供总局开发的“国家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原称“通用税务数据采集软件”,该软件现已升级,下载路径见我处主页通知)。同时,鼓励纳税人自行选择符合纳税申报接口的商用申报软件。

2.关于汇算清缴退税问题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自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因此,各单位应严格按照新法对应退税款作退税处理。

3.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程序问题

对申请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的企业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认定,由重庆市经委出具资源综合利用证明材料进行确认。

4.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填报问题

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属于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范畴,在填报申报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时,其对应的减免税额应填入第38行“其他”。

所得税管理处

2009年3月13日

第五篇:2012最新企业所得税政策

单项选择:

1.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是(股票期权)。

2.总机构应将分支机构注销情况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并办理变更税务登记的时限是分支机构注销税务登记后(15日内)。

3.各分支机构根据分摊税款就地办理缴库,所缴纳税款收入中央与分支机构所在地分享比例为(60:40)。

4.凡对企业主营业务是否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难以界定的,税务机关应要求企业提供(省级(含副省级)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下一级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5.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企业是(烟草企业)。

6.对企业发现以前应扣除而未扣除的支出,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7.股票实际行权时的公允价格,以实际行权日该股票的(收盘价格)确定。

8.下列各情形中,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是(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2%的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

备)。

9.在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时,换取激励对象提供服务对价的计算依据是该股票的(公允价格及数量)。

10.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余额达到公司总资产(6%)的,其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不得在税前扣除。

11.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换取激励对象服务的支出,会计和税务上分别认定为(营业成本;职工工资薪金)。

12.保险公司经营财政给予保费补贴的种植业险种的,计提巨灾风险准备金的比例不超过补贴险种当年保费收入的(25%)。

13.以下各项中,不得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在税前扣除的是(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

14.享受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税收优惠的企业,其税收优惠条件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15.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的企业应当在汇算清缴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附送相关资料,各实行(第一年须报主管税

16.对于既向城镇居民供水,又向农村居民供水的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免征契税的依据为(向农村居民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

17.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18.我国境内新办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认定后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自获利起计算优惠期,实行(两免三减半)。

19.对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从事目录规定的饮水工程新建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实行三免三减半的起始为(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 经营收

度)

。务机关审核确认,第二

理)。

20.按照国库制度的规定,库款报解整理期为(1月1日至1月10日)。

21.多缴的税款由(分支机构和总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收入退还书并按规定办理退库。

22.依法按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取得的转让股权(股票)收入等转让财产收入,收入额和应税所得率分别为(全额;主营项目(业务)确定适用的应税所得率)。

23.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的原则是(统一规范、兼顾总机构和分支机构所在地利益)。

24.总分机构统一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的地方分享部分中,总机构所在地分享的部分占(25%)。

25.《办法》的第四章强调在就地监管机制中有管理抓手作用的是(就地检查)。

26.汇总纳税企业当年由于重组等原因从其他企业取得重组当年之前已存在的二级分支机构,不视同新设二级分支机构,体现的原则是(实

式)。

27.总机构应将本期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50%部分,在每月或季度终了后(15日)内就地申报预缴。

28.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且无法提供相关材料、视同独立纳税人的分支机构,其独立纳税人身份(1个)内不得变更。

29.根据40号文件的政策规定,企业所得税全额归属中央收入的企业数量为(15家)。

30.对个人向基金捐赠资金的,在申报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0%)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所得税税前扣除。

31.投资额超过80亿元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经认定后,实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0.15)。

32.企业主营业务属于《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范围的,经主管税务机关确认,可按照(15%)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

33.企业取得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相关部门的部分,计入应税收入总额。

34.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会计核算处理为(借方增加企业成本费用,贷方为减少股东权益)。

35.对二级分支机构查补税款计算与分摊入库问题的处理要遵循的原则不包括(兼顾公平与效率)。

36.下列关于总分机构分摊税款的计算错误的是(分支机构分摊税款=汇总纳税企业当期应纳所得税额×25%)。

37.与财预[2008]10号相比,40号文件中对“资产总额”的解释不再排除(无形资产)。

判断题:

1.40号文件中规定,分支机构“三因素”所属区间的调整,需要区分上上和上。(错误)

2.总机构和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二、三级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错误)

3.分级管理,是指居民企业总机构、分支机构,分别由省级、市级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监督和管理。(错误)

4.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应在终了之日起3个月内,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错误)

5.企事业单位支付给学生的相关报酬,可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正确)

6.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可按实际发生额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 扣除。

(错

误)

7.上市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产生的费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不允许在税前扣除。(错误)

8.企业因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一律不允许计入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依据的工薪总额基数。(错误)

9.对个人取得股权激励计划标的物,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方面,需要在个人实际行权时确认为个人所得。(正确)

10.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60%的比例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错

误)

11.保险公司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8%提取。(正确)

12.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正确)

13.总机构设在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地区外的企业,其在优惠地区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仅就该分支机构所得确定适用15%优惠税率。(正

确)

14.在基建工地为基建工地服务的各种工棚等临时性房屋,在施工期间,一律免征房产税。(正确)

15.向基金捐赠资金的企业,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缴纳所得税税前扣除。(正确)

16.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照章征收营业税。(错误)

17.试点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错误)

18.所称获利,是指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大于零的纳税。(正确)

19.对于既向城镇居民供水,又向农村居民供水的饮水工程运营管理单位,如无法提供具体比例,则减半享受税收优惠。(错误)

20.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查补税款,按中央与地方75:25分成比例就地缴库。(错误)

21.分级管理,是指居民企业总机构、分支机构,分别由省级、市级主管税务机关进行监督和管理。(错误)

22.自2012年1月1日起,专门从事股权(股票)投资业务的企业,不得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正确)

23.总机构应将统一计算的企业当期应纳税额的剩余25%,就地全额缴入中央国库。(正确)

24.总机构对各分支机构上报的资产损失,一律以清单申报的形式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错误)

25.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汇总纳税企业的管理,必须与二级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联合实施税务检查。(错误)

26.总机构设立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的部门,且该部门的营业收入、职工薪酬和资产总额与管理职能部门分开核算的,可将该部门视同一个二

构。

(正

确)

27.40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当年撤销的分支机构自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之日起不参与分摊。(正确)

28.企业既符合西部大开发15%优惠税率条件,又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条件的,可以同时享受。(正确)

29.企业取得的属于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性资金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正确)

30.涉及退税时,可经总、分机构同意后分别抵缴其下一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正确)

31.分支机构未按税款分配数额预缴所得税造成少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对其处罚,无需告知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错误)

32.股权激励计划实行后需一定服务年限方可行权的,等待期内会计上计算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在对应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时扣

除。

(正

确)

33.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主体是总机构,分支机构并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正确)

34.分支机构分摊的预缴税款、汇算补缴税款、查补税款由总机构统一办理缴库。(错误)

35.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其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错误)

下载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年度最新企业所得税政策

    单项选择: 1. 上市公司按照股权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是(股票期权)。 2. 总机构应将分支机构注销情况报所......

    核定征收建筑安装企业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核定征收建筑安装企业如何缴纳企业所得税 2010-09-19 [来源]企业所得税管理处 问题:我单位是开发区建筑施工企业,税收征收方式实行核定征收,我单位所承包的09年的财政工程项......

    河北省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河北省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

    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

    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 “>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2007-02-02 21:54:44摘要:来自于建筑业的税收在整个地方税收中占有相当比重,建筑业的所得税征管一直以来......

    企业所得税政策文件

    一、企业所得税政策文件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2009年4月30日)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

    2010年企业所得税政策汇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口径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29号国家税务总局2011-04-29 根据2010年以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与《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政策(5篇材料)

    企业所得税政策摘编 《企业所得税政策摘编》主要收录了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的企业所得税有关政策规定。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政策如另有规定和要求,另......

    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要求及征管资料要求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资料的要求 (1).纳税人申报前先将纳税申报资料报管理员进行审核后再进行网上或大厅申报。 (2).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填制《税务文书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