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17: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

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

“>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2007-02-02 21:54:4

4摘要:来自于建筑业的税收在整个地方税收中占有相当比重,建筑业的所得税征管一直以来是地税机关征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加强对建筑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来文通过对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从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形式和会计核算方式及税务机关对建筑业所得税管理方式入手,分析了目前建筑企业账面普遍亏损,所得税征管不到位的原因,并就加强建筑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提出了具体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市大力建设花园城市和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紧密相

关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这不仅使各类建筑企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地方税收提供了较充溢的税源,建筑业已成为重要的地方税收增长点,建筑业税收在整个地方税收入中占有了较大的比重。从地方税收统计报表反映,近年来建筑行业营业税增长幅度较大,基本反映了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但所得税的增长却不明显,未能与建筑行业保持同步增长。为了解其中原因,笔者对我市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探讨加强我市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市建筑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年均增长达%。同时,来自建筑业的地方税收(只统计营业税及所得税)也同步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以下是2000年至2003年上半年的有关数据:

××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及地方税收入库情况表

项目年度建筑业完成总产值(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入库建筑业地方税收(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入库建筑业营业税(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入库建筑业所得税(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上半年

(数据来源:建筑业完成总产值来自《××市统计年鉴》,入库地方税收来自税务统计报表,所得税为

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之和)

从上表来看,地方税收中营业税保持了与建筑行业同步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但企业所得税的增长则不同步,除今年上半年增长较快,前两年年均增长仅为%,低于我市地方税收的平均增长幅度。

由于营业税为流转税,是根据工程结算收入及企业收到的工程形象进度款,按规定的税率(3%)计算征收,所以当期征收入库的营业税税款与同期完成的建筑行业产值有很大的关联性,而企业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定的所得税率计算征收,应纳税所得额又以企业经营成果(利润)为计算基础,所以当期征收入库的企业所得税税款与企业当期实现的经营成果(利润)密切相关,而与同期完成的建筑行业产值没有必然的关联性。如果企业账面普遍反映亏损或微利,那么即使当期完成的建筑工程量很大,仍然会无企业所得税税款入库。

通过对我市2002年度及2003年一季度有工程结算收入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2002年度203户企业中,有149户企业账面亏损,亏损面为%,亏损总金额为万元,有54户企业账面盈利,利润总额为万元,共缴纳企业所得税万元。2003年一季度178户企业中,有141户

企业账面亏损,亏损面为%,亏损总金额为万元,37户企业账面盈利,利润总额为万元,共缴纳企业所得税万元。

二、原因分析

建筑企业的所得税增长不能与建筑行业保持同步增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从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形式和会计核算方式及税务机关对建筑企业的所得税管理方式进行分析。

(一)目前建筑企业主要采取的经营管理形式和会计核算方式

国家税务总局《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规定,建筑业的应税所得率为10%—20%,另据业内人士反映,建筑业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应在10%以上。那么,为何我市建筑企业普遍反映亏损或微利,其中原因要从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形式和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分析。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形式和会计核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实行工程项目责任承包经营方

式。目前我市规模较大的建筑安装企业较多采用这一种经营管理方式。一般是总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实行二级管理、二级核算。总公司属于管理机构,工程业务统一以总公司名义对外承接,由各分公司具体组织施工,并按工程量的一定比例上交总公司管理费,管理费收取比例视不同的工程项目而定,在3%—10%之间不等。总公司对各分公司下达上交管理费基数,分公司超基数上交的管理费,则由总、分公司分成。分公司为内部二级核算单位,各分公司按季度向总公司报送会计报表,总公司将各分公司报表汇总后,对外报送汇总报表,税款也由总公司统一缴纳。在实行工程项目责任承包管理方式下,虽然经营损益由总公司统一核算,但由于总公司只是收取管理费,具体工程施工及对工程的收入、成本核算均在分公司,总公司并不能对工程成本、费用等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况且总、分公司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利益分配问题,所以总公司

汇总报表反映的经营损益,并不能完全反映所有工程项目实际已实现的利润。从对我市几家采取这一种经营管理方式的国有建筑安装企业的调查情况看,账面利润率仅在1%左右,有的甚至亏损,我们认为这并没有完全真实地反映建筑行业的利润水平。

2、实行工程项目挂靠经营方式。目前,绝大多数建安工程都是工程承包人既所谓的包工头联系到工程后,寻找有建筑资质的建筑公司挂靠,并向建筑公司上交管理费。建筑公司虽然也参与工程的招投标,工程预决算,并对工程质量进行一定的监督,但整个工程项目主要是由包工头自己负责。一般工程款会先转入建筑公司账户,在扣除收取的管理费后,由包工头通过工程材料发票、人工费等以现金形式提走,两者比例大致为75%和25%。建筑公司收取管理费比例一般为工程量的5%—6%,扣除应上交的各种税费(税款由建筑公司缴纳),剩余1%—2%的实际管理费收入。

在挂靠经营方式下,建筑公司的会计核算采取“倒扒”方式,即以开具建安发票的金额作为工程结算收入,以工程结算收入扣除收取的管理费后的余额作为工程结算成本。假设包工头挂靠工程的工程量为100万元,建筑公司收取管理费比例为%,则建筑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工程结算收入100万元,工程结算成本万元[100×(1—%)],再减除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毛利率为%。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建筑公司的账务处理在形式上进行了工程收入及工程成本、费用的核算,但工程项目的实际损益在建筑公司的账面上并未得到完全反映,建筑公司核算的只是管理费收入。这实质上是把两个核算主体:建筑公司及包工头,合并成为了一个核算主体——建筑公司,致使纳入日常税务管理的往往仅是收取管理费的建筑公司,而工程利润的真正所有者——包工头,则始终躲在“幕后”,逃避了正常的税务管理。因建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收入有限,除掉公司本身的

日常费用开支后,账面上就反映亏损或微利。由于中小型的建安企业基本上是采取这种经营形式和核算方式,这也是造成目前建安企业账面普遍亏损的主要原因。

3、有极少数建筑公司,也是采取挂靠经营方式,但与以上第2种方式相比,帐务处理及会计核算则更为简单,其工程资金不在建筑公司账上反映,也不进行工程结算收入及工程结算成本、营业税金的核算,建筑公司账上直接反映收取的工程管理费收入。这种方式与第2种方式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建筑公司账上都未能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利润。

从调查情况看,规模较大的建筑安装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公司,较多采用工程项目责任承包经营方式,而中小型的建安企业基本上是采取工程项目挂靠经营方式,不论哪种方式,尽管都不能完全反映工程项目实现的利润,但由于各建安企业对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的程

度不一样,收取的管理费比例有高有低,从而使建安企业与工程承包人对工程项目实现利润的分配比例不一样,反映在建安企业的账面利润上也就不一样。以下是调查的采取工程项目责任承包经营方式的2户大型建安企业及采取工程项目挂靠经营方式的4户中小型企业的有关数据对比:

项目类型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工程结算利润利润率已交企业所得税所得税负担率

大型%%

%%

中型%%

%%

小型17922671715792-36299-2%————

%————

(说明:表中列举的大型建安企业设定为年收入在亿元以上;中型建安企业年收入在千万元以上;小型建安

企业年收入在千万元以下。所得税

负担率为已交企业所得税与工程结算收入之比。)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取工程项目责任承包经营方式的企业,其账面利润率及所得税负担率要略高于采取挂靠经营方式的企业。

(二)税务机关对建筑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方式

目前,税务机关对建筑业的所得税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对本市的建筑企业,其所得税征管大部分采取查帐征收方式,即平时由企业自行申报缴纳所得税,年终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由于目前建筑安装企业账面普遍反映亏损或微利,结果必然是企业申报缴纳的所得税很少。

2、对极少数本市的建筑企业,采取了核定征收所得税方式。既根据企业的工程结算收入,按一定的应税所得率,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并计算征收所得税。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国家税务总局《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

规定,对账制不健全的单位,可以采取核定征收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建筑安装企业一般都设置了账簿,在未对该企业实施税务检查前,进行所得税征收方式鉴定时,难以认定其账制不健全,所以一般都认定为查账征收方式,只有极少数的建筑企业是采取核定征收所得税方式。

3、对个人承包建筑工程项目,采取按附征率征收方式,对工程承包人征收个人所得税。我市规定,对个人承包建筑工程的,按其营业额的1%―3%附征个人所得税,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招投标及工程合同的签订都是由建筑公司出面,包工头在“幕后”,所以对工程是否属个人承包难以界定。目前我市除个别县局对个人承包建筑工程项目,按附征率对工程承包人征收了个人所得税,其余大部分没有征收到位。

4、对外来建筑施工企业,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227

号)规定:建筑安装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到本县(区)以外地区施工的,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其经营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所得税。所以对持有《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在我市从事建筑施工业务的外地建筑施工企业,所得税都是由其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也就是说,外来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基本上未纳入我市的日常征收管理。

5、对门市征收及小额零星工程,采取按附征率征收方式。即对门市代开建安发票,按所开发票金额,依一定的附征率(1%—3%)直接计算征收所得税。

通过以上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形式和会计核算方式以及税务机关对建筑业所得税管理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建筑业所得税征管不到位,税款的大量流失,既有因建筑企业管理和核算不规范,客观上造成税务机关对其难以实施有效的监控管理的原因,也有税务

机关自身征管方面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只有通过税务检查或稽查,才能把流失的税款追征入库,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税务检查这一最后的关口并未能很好地堵住建筑业所得税流失的漏洞,其原因是:

1、建筑工程一般周期较长,许多工程项目长期挂账,有时建筑公司故意剩少量的工程尾款,不进行工程决算,造成税务机关在对其检查时无法结算工程项目利润,也就无法计算征收所得税。

2、在我市一级稽查尚未到位的情况下,税务检查主要由各征管县、区(分)局组织实施,虽然各单位都把建安企业列为每年的汇算清缴检查重点,但由于建筑行业本身的特点,要准确查实工程成本、费用有一定难度,在汇算清缴过程中,往往由于人员、时间的限制,难以查深、查细,通常只是对人员工资、业务招待费等费用作一些调整,而对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工程成本并未进行认真的检查,所以一般无所得税的查补

入库。

3、由于长期以来,建筑业普遍亏损或微利,致使检查人员在对建安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在主观上已形成了一种建筑业无所得税的观念,所以并不把所得税作为检查的重点,通常只对建安营业税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地方税种进行结算,而所得税往往只是就表结表,基本上无所得税款查补入库。

三、加强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的措施和建议

1、对建筑业所得税实行预征,变被动征收为主动管理。针对建筑行业工程周期长,经营形式及核算方式复杂的特点,建议比照我市房地产企业的所得税征收管理规定,对建筑业所得税实行预征,从而变被动征收为主动管理,改变目前建筑业所得税征管不到位,税款大量流失的现状。预征时应税所得率可定位5%,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应预征所得税=当期工程结

算收入(含工程形象进度款)×5%×所得税率

如按此方法对被调查的2002年度203户建安企业所得税进行预征,其总收入为179086万元,应预征所得税万元(179086×5%×33%),与实际入库所得税万元(含个人所得税)相差五倍多。

2、加强对个人承包建筑工程的所得税征收管理。在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普遍采取挂靠、承包经营的情况下,建筑公司账面基本都反映亏损,无企业所得税,所以税务机关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工程承包人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上。要把工程利润的真正所有者:包工头,从幕后推到前台,严格按照个人承包建筑工程的所得税征管规定,对其附征个人所得税。要加强对工程承包合同的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工程项目的真正承包人,将对承包人的所得税征收到位。

3、加强对外来建筑施工企业的所得税征收管理。根据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21条规定:从事生产、经

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一年(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按照独立的纳税人接受当地税务机关的管理。一般的建筑工程周期都在180天以上,所以据此规定,对于持《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在我市从事建筑施工业务的外地建筑施工企业,如经营期在180天以上的,要督促其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并向项目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所得税。

4、加强税务检查,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要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的检查力度,促使建筑企业建立健全会计核算,规范经营管理。对于有意采取各种手段偷逃税的,要予以严厉打击,并严格按《税收征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5、加强部门配合、协作。要做好建筑业的税收征管,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强与计委、土地、城建、规划、房

管等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审批,工程招标,资金概算及工程决算等有关信息,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监控,做到施工前登记,施工中预缴,竣工后清算,切实提高我市建筑业所得税征管水平。

第二篇: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所得税征管问题剖析

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所得税征管问题剖析

汪 炎

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税收管理的源泉源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行政法规)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362号)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 第7号)第六章规定:

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

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注明地进行生产经营前向当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并提交下列证件、资料:

(一)税务登记证件副本;

(二)•外管证‣。

纳税人在•外管证‣注明地销售货物的,除提交以上证件、资料外,应如实填写•外出经营货物报验单‣,申报查验货物。

纳税人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并结清税款、缴销发票。

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外管证‣缴销手续。

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必须按照以上规定开具•外管证‣,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核心问题是应纳税种的缴纳地点和方法问题。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涉及缴纳的地方税(费)种主要有:营业税、企业(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营业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应纳税凭证应当于书立或者领受时贴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与营业税同时缴纳。根据•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1994‟2号)和•财政部关于征收教育费附加几个具体问题的通知‣[(1986)财税字第120号]的规定,教育费附加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同时缴纳。征收教育费附加的环节和地点,原则上与征收营业税的规 定一致。也就是说,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营业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纳税地点是明确的,都应该在应税劳务发生地缴纳。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所得税的征管问题。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所得税纳税执行的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227号)文件。该文件第一条规定,建筑安装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到本县(区)以外地区施工的,应向其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其经营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所得税。否则,其经营所得由企业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征收所得税。在执行这个文件时,有的建筑业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为了管理方便和税收任务的需要,自行规定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在开具外经证时提前预征税款或采取按开具外管证金额比例征收税款,致使企业外出经营所得税税收管理比较混乱。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后,由于建筑业税收管理的特殊性和新的相关税收政策出台滞后,新政策管理上要求较高,不少税务机关还在执行原来的管理政策,这说明我们进一步规范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税收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就目前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规定,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 业应严格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建筑企业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也应汇总到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计算,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各地税务机关自行制定的与本通知相抵触的征管文件,一律停止执行并予以纠正;对按照规定不应就地预缴而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要及时将税款返还给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场所,该居民企业为汇总纳税企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因此,非法人单位不成为独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建筑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非法人分支机构,也就不是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但考虑到跨省经营涉及财政利益分配的特殊情况,税法制定了在经营地预缴税款,总机构汇算清缴的征税政策。统一计算,是指企业总机构统一计算包括企业所属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场所在内的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分级管理,是指总机构、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主 管税务机关都有对当地机构进行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责任,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分别接受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就地预缴,是指总机构、分支机构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分月或分季分别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汇总清算,是指在终了后,总机构负责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汇算清缴,统一计算企业的应纳所得税额,抵减总机构、分支机构当年已就地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后,多退少补税款。财政调库,是指财政部定期将缴入中央国库的跨地区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待分配收入,按照核定的系数调整至地方金库。具体办法是: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应分期预缴的企业所得税,50%在各分支机构间分摊预缴,50%由总机构预缴。总机构预缴的部分,其中25%就地入库,25%预缴入中央国库。分支机构分配依据是:由总机构按照以前(1-6月份按上上,7-12月份按上)分支机构的经营收入、职工工资和资产总额三个因素计算各分支机构应分摊所得税款的比例,三因素的权重依次为0.35、0.35、0.30。计算公式如下:某分支机构分摊比例=0.35×(该分支机构营业收入/各分支机构营业收入之和)+0.35×(该分支机构工资总额/各分支机构工资总额之和)+0.30×(该分支机构资产总额/各分支机构资产总额之和)。

企业应根据当期实际利润额,按照以上规定的预缴分摊方法计算总机构和分支机构的企业所得税预缴额,分别由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分月或者分季就地预缴。

在规定期限内按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经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认可,可以按照上一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由总机构、分支机构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预缴方式一经确定,当不得变更。

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以下外出分支机构可以不在经营地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不具有主体生产经营职能,且在当地不缴纳增值税、营业税的产品售后服务、内部研发、仓储等企业内部辅助性的二级及以下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上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的,其分支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新设立的分支机构,设立当年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撤销的分支机构,撤销当年剩余期限内应分摊的企业所得税款由总机构缴入中央国库。企业在中国境外设立的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不就地预缴企业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号)就二级分支机构的判定问题规定如下:二级分支机构是指总机构对其财务、业务、人员等直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的领取非法人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总机构应及时将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名单报送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并向其所属二级分支机构及时出具有效证明(支持证明的材料包括总机构拨款证明、总分机构协议或合同、公司章程、管理制度等)。二级分支机构在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非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和由总机 构出具的二级分支机构的有效证明。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对二级分支机构进行审核鉴定,督促其及时预缴企业所得税。

以总机构名义进行生产经营的非法人分支机构,无法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二级及二级以下分支机构身份的,应视同独立纳税人计算并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不执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的相关规定。

居民企业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跨地、市(区、县)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场所的,其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参照•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联合制定。•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安装企业跨地区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赣地税发„2009‟27号)文件规定:

建筑安装企业在所在地之外的县(市、区)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在施工前应按规定向施工地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有关资料办理报验登记和项目登记。

办理项目登记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一)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

(二)税务登记证副本及复印件;

(三)建筑业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

(四)建筑业工程施工合同;

(五)中标通知书等建筑业工程项目证书。对无项目证书的工程项目,纳税人应提供书面材料,材料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地点、工程总造价、参建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等。

(六)如实行承包的,需提供工程承包合同(协议)原件及复印件;

(七)所有银行账号证明,并注明收入结算账户;

(八)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证件、资料。

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应根据纳税人提供的资料,建立项目登记管理制度。

对外来建筑安装企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其在施工地的应税所得,由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征收企业所得税,施工地税务机关一律不得征收。

(一)依法取得•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二)提供与所建项目相符的建筑业工程项目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

(三)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企业所得税实行查账征收的;

(四)提供经营收支全部纳入企业所在地账户统一核算的证明;

(五)施工管理人员(指项目经理人、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属于企业职工,并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企业已为施工管理人员缴纳了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保险等。对未同时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施工地企业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可按开具发票金额,按10%的应税所得率预征企业所得税,终了后,由建筑安装企业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进行施工地业务调查时,施工地企业和主管税务机关有义务按照规定提供相关资料。对以承包方式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单位和个人,以承包人为所得税的纳税人;以分包方式提供劳务的,总承包人和分包人为所得税的纳税人。

根据承包人的经济类型,分别征收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对依法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如其账务不健全,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财务会计核算资料,实行核定征收的,可按开具发票金额,按10%的应税所得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终了后,汇算清缴;对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6‟127号)的要求,区别不同情况计征个人所得税。如其未设立会计账簿,或者不能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的,施工地地税机关可以按照工程价款的2.5%核定征收其个人所得税,终了后,汇算清缴。

综上所述,建筑业企业外出经营,其税收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中国境内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场所或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 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主要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在我省境内跨地、市(区、县)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场所,主要应按照•江西省地方税务局 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安装企业跨地区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赣地税发„2009‟27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作者单位:武宁县地方税务局)

第三篇:对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几点思考

对建安业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几点思考

建安企业是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单位,具有生产的流动性,核算的单件性和工程的长期性等特征。

一、从纳税人和征管现状的自身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存在的问题有:

1、企业财务核算复杂,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建安企业是以项目工程为对象分别核算,各项目工地单独计算盈亏编制财务报表,汇总到各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又以项目工地报表为基础编制报表汇总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的报表是合并报表。其具体数据均来源于分散于各地的项目工地,并且各个建筑工程在承包方式上又各不相同,有采取承包的,也有分包或转包的,还有联合承包的;有包工包料的,也有不包工包料或包工部分担料的,加上有些企业财务人员不注重税法的学习,也未按税法规定核算各期的经营成果,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难度。

2、财务核算不规范,税收管理难度大。建筑材料中的砖、瓦、石等采购对象多是个体私营性质,财务核算混乱,发票提供也不完善。同时,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收入与实际工程进度往往不符,很难确认其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另外建安总承包人与分包人或转包人之间计税收入、费用混淆。现行营业税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价款后的余

额为营业额。但是实际中,总承包人将一个工程分包给多个分包人以及层层转包的现象极为普遍,少计营业收入,多列支成本费用,从而造成了所得税税款流失。

3、对在外地从事建筑业的纳税人缺乏有效的管理

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到外地从事生产、经营的固定工商业户可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原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否则将由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些纳税人在外地承揽工程,只要其不来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那么原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是很难掌握其在外地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他们也很少主动到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登记,接受正常管理,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所得税流失。

4、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相关规定存在差异,加大了所得税征管难度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作有四项特殊规定:“一是实行合同完成一次结算价款办法的项目,为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二是实行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清算,为月份终了进行已完工程结算的当天;三是按形象进度结算不同阶段价款,为月份终了进行已完工程结算的当天;四是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为

结算价款的当天。”总之,是以工程结算日期为准。再加上目前施工企业大都采取预收款方式结算工程款,有的甚至长期不办理工程结算,将其挂在预收帐款上,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收入和营业税的计税收入差异,增加了税务机关在审定计税所得额时的难度和工作量,易造成税收漏洞。

二、措施及建议

针对当前建安企业所得税中暴露出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建议如下:

1、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有关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建安企业没有明确界定的若干涉税事项应从政策上予以细化和明确。具体在收入的确认上可以按承包方式不同分别采取以建造合同价或实际项目决算价值进行确认。对建筑工程形象进度或完成工作量的确认应以建安企业实际收到的预收工程款并参照权威鉴定部门确认的形象进度数据为准,并经所在地税务机关审核后确认,以避免因确认中的随意性而出现的税收漏洞。

2、加强对开具外来施工证明的管理。一是统一外管证开具的时间。考虑到纳税人合同施工时间规定与实际履行时有一定的差别,可要求纳税人在工程一开始时即要申请开具外出施工证明单,而不能在开具发票时才办理外来施工证明。二是建议外来施工证明单改为一式四份。开出地税务机关留存一份,施工地税务机关留一份,建设单位一份,企业留存一份。在工程完工后,或者工程虽未完工但本施工证时间到期时,企业留存的一份要经经

营地税务机关审核并记录其工程进度、发票开具及纳税情况后回所在地税务机关核销,所在地税务机关据以对其征收所得税,如需重新开具的,可把总工程金额减去已开工程款的余额开具新的外出施工证,避免造成重复。三是对于超过外来施工证明单金额及期限的,可能存在税收管理上的漏洞,可要求企业重新开具,如不开具的,一律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

3、加强应税票据的管理。凡收取的预付款项,必须开具据有法律效力的票据,并依法申报纳税;对于不能提供有效合法凭证的沙、石等建筑材料支出,一律不予确认,照章计征企业所得税。同时,对于那些帐证不健全、不能准确计算成本费用的纳税人,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计征企业所得税;二是加强对各承包人的税收征管。对分割的承包额,必须要有完整的合同协议和合法的扣缴税款凭证。

4、发挥协税护税作用,搞好税收控管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虽然对汇总纳税企业的纳税和监管检查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因国税和地税部门、不同地区的国税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协作配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得建安企业的监管难以到位。因此,税务部门要争取工商、城建、土地等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整顿建筑行业的市场管理秩序和税收秩序。

第四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39号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建筑企业所得税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39号

成文日期:2010-01-26

字体:【大】【中】【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和规范建筑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税发

[2008]28号)的规定,现对跨地区(指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下同)经营建筑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行总、分机构体制的跨地区经营建筑企业应严格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按照“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建筑企业跨地区设立的不符合二级分支机构条件的项目经理部(包括与项目经理部性质相同的工程指挥部、合同段等),应汇总到总机构或二级分支机构统一计算,按照国税发[2008]28号文件规定的办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各地税务机关自行制定的与本通知相抵触的征管文件,一律停止执行并予以纠正;对按照规定不应就地预缴而征收了企业所得税的,要及时将税款返还给企业。未按本通知要求进行纠正的,税务总局将按照执法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篇: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

建筑安装业具有流动性强、工程周期长、成本费用核算复杂、难以真实准确反映利润等特点,且建筑安装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公司签订合同,项目经理承包,以项目经理部为单位,单独核算、自负盈亏,向公司上交管理费后,经营成果归项目经理所有。加之大部分企业帐务不健全,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2008第一季度,我们以“建筑安装业税收征收管理在全市的执行情况”为课题,组织人员在上饶市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征管现状

2007年该市共有企业征管总户数为685户,征收所得税额为5817万元,其中:跨省、市(地)外来经营户在本地纳税的户数为231户,征收所得税额为67万元;外出经营户回本地纳税的户数为95户,征收所得税1036万元。

近年来,全市各级地税机关把加强对建筑安装企业税收征管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增长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建筑安装业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上饶市地税局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分析总结建筑安装业市场的特殊运行规律,结合自身征管实际,制定了《上饶市建筑安装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对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实行按施工项目进行户籍管理、税收管理员负责、税政把关、全程监控、分级认定、分级年鉴、以票控税的管理办法。一是建好台帐,管好税基。首先做好纳税人各种基础信息资料的采集和分类管理,加强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评析和纳税评估;其次,在总局和省局要求建立12个台帐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建立了《企业所得税控管台帐》、《建筑安装企业分户征收台帐》、等管理台帐,对税源实行动态跟踪和监控;二是加强协调、源泉控管。与国土、房管、城建、发改委等部分保持沟通与联系,随时掌握最新情况,摸清税源底数,防止了税款流失。与国税税政部门建立了联系制度。在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统一税负标准,协调征管范围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完善制度,强化征管。规范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明确了征收方式鉴定和年检办法;加强外来建安企业的管理。强化报验登记手续,明确纳税地点,统一税负标准,加强内查外调。四是双向监控,以票控税。制定了《上饶市地方税务局建筑安装业发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筑房地产企业专用发票一律由地税机关代开,建设单位向建筑安装纳税人支付工程结算价款时,必须要求纳税人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建筑业专用发票,税务机关按发票上开具的工程价款金额征收税款。

二、当前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在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业主索票意识薄弱,纳税人税法意识不强。部分建设单位业主,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表现在市镇工程上,业主索票意识淡薄,工程结算大都使用财政收据或自印收款收据,不向承建施工企业索要建筑业发票;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所得税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采取“单包”或自建房产的,不要票的现象在不少企业存在。另一方面,施工单位纳税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千方百计钻税收空子,钻征收管理空子,故意不开票,拖延开票,项目漏申报,收入不入帐、少入帐,偷逃税款。

(二)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纳税申报不真实。企业报送税务机关的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资产负债表日确认的工程完工程度可靠性较低:如为招投标需要、完成利润目标、承包指标、更充分地享受税收优惠、便于筹资等目的,营业收入不按规定结算,或延迟结转,或提早估价确认;向下属非独立核算工程队、无资质等级证书企业、分包转包单位、挂靠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不按规定确认、申报营业收入;企业成本核算混乱,为挂靠单位“以票换票”开票时,挂靠单位提供的各种材料发票严重失实,与工程项目实际严重不配比;为多个建筑工程项目支出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不能分摊到每个建设项目,完工工程结转成本、费用时,费用分割不清;假发票、收据、白条列支费用大量存在,如一些机械租赁费、临时用工支出等,人为操纵损益,控制报表有关数据,使得会计报表数据来源严重失实,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和总体税收负担率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纳税人。

(三)建设项目控管难度大,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税务机关对建设工程项目立项、中标情况不明,工程开工、进度情况难以掌握,特别是对外地工程,难以确定工程进度、完工结算情况,被动地接受纳税人自行申报,建设工程项目税源控管主动性不强。工程分包、转包不规范,一项工程多次分包、转包,分包、转包情况不向税务机关报告、备案;分包、转包合同签订、保管不齐全,分包、转包工程完工结算无合法票据,企业往往以预付帐款结转分包、转包工程成本,使得成本核算极不规范。

(四)发票使用不规范,以票控税效果不明显。凭票收款、凭票付款的规定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以各类收据收取工程款项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票开具、接受的不规范直接导致了税收的流失。现实经济活动中,明明是按进度结算的工程款,承建方却开具“预收工程款”的收款收据;明明应该“料、工、费”合并计征税款,纳税人却只就施工费开一张建筑发票入账,建筑材料部分以商业销售票代替;明明是甲地的工程项目,承建单位却用乙地开具的发票也能一样结算;工程承包人为降低工程造价,购进建筑材料时,为压低材料进价,往往以不要发票为前提。

(五)日常税源监控缺位,日常评估稽核不到位。部分工程项目,特别是地处各乡镇的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手续不全,无法到规划、建设等部门取得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税源监控缺位;另外,由于建筑施工单位,一般都以建设项目单独建帐核算,部分帐册随同有关财务人员驻扎在施工工地,一些外地工程项目纳税评估实地稽核难以开展,即使进行评估稽核,质量也不高;施工企业自身没有工程队,到外地施工,雇佣临工的劳务费用,不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大都列一张临工工资单,白条入帐,列支随意性较大。

(六)外出经营管理不规范,异地施工税收管理缺位。建筑安装企业大都异地承包施工,新征管法和《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地方税收管理办法》都规定了外出施工业户的报验、登记和按期申报制度,但建安企业施工时真正能办理的却寥寥无几,等工程决算后再开票缴税的情况似乎约定俗成,异地经营户的登记、报验、申报制度缺乏体制保证。税务机关可以通过工商信息交换得到本地固定经营业户的有关登记信息,但对异地经营情况只能靠纳税人自觉办理报验登记、申报,税务部门异地的实地核查又难以操作,外地工程项目漏征漏管情形时有发生。对纳税人外来施工,如果经营活动在没有税收监控的情况下结束了,纳税人欠税、偷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追回了。

(七)现行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规定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外出从事建筑业的纳税人税收管理政策存在缺陷。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持税务登记证副本和所在地税务机关填开的《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向营业地税务机关报验登记,接受税务管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这一规定赋予了税务机关对外来从事工程项目施工的纳税人的税收管辖权,但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函[1995]227号文件规定:“建安企业到本县(区)外施工的,可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否则将由经营地税务机关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这样,仅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就可脱离经营地的管辖,但事实上形成了建安企业管辖权的双主体,即流转税由施工地主管地税机关管辖,所得税由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包括国税和地税)管辖。施工项目与税收管辖权的分离,各地管理方式和政策执行口径的不同,必然导致执行税收政策的偏差,税负不公也就在所难免。这也就给了纳税人选择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空间。

2、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目前,各地税务机关都是你敲你的锣、我打我的鼓,各自为阵,没有建立信息沟通、工作协调的有效渠道。不要说国税与地税之间,就是全省地税系统内各设区市及各市、县、区局之间,甚至同城各局之间都未能实现建筑项目施工信息交换和比对,主管地税机关根本无法切实了解外出经营建安企业的异地施工的真实情况,不能有效控管外出建安企业的纳税情况,这也为外出建安企业提供了偷逃税的机会。《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外出经营地方税收管理办法》规定,建安企业外出施工项目结束后,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在《外管证》上签注开具发票金额、号码或出具《开具发票清单》(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开票时间、金额、发票号码等),企业据以回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缴销手续。企业机构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对建安企业在异地施工项目结束后,应对《外管证》上签注的金额或《开具发票清单》的金额与企业的核算情况进行核对,发现异地施工项目收入未并入核算的,应严格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这个规定如能切实执行,对规范管理外出经营的建安企业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并没有认真落实做好信息传递,一些管理不规范的建安企业在外地承揽工程时,干脆不办理《外管证》,那么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就很难掌握其在外地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他们也很少主动到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去办理报验登记、接受正常管理,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游离于税务“监管”之外。

3、对外出施工建安企业使用《外管证》的管理上存在漏洞。为加强外出经营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区别固定业户和临时经营,税务机关自八十年代开始就一直使用《外管证》。由于使用《外管证》,有利于本地企业和本地税收收入,对外出经营的建安企业要求开具《外管证》,只要提供税务登记证和工程项目施工合同,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就乐于开具。这里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按总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外管证》最长有效期不得超过180天,外出经营活动结束,应当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但建筑施工项目一般周期较长,期满后经营活动未结束是否应续开《外管证》没有明确规定,如果可以续开,经营活动未结束,是否也要向经营地税务机关填报《外出经营活动情况申报表》。二是部分建安企业为了使税款延后缴纳或借机偷逃税款,不在规定期限内缴销《外管证》。三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建安企业,由于各地企业所得税附征率或征收率不统一,施工队就会寻找税负低的地区挂靠建筑企业进行偷逃税。四是经营地税务机关为了不让税款外流,往往寻找各种借口甚至强行要求持有《外管证》的外出经营纳税人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造成重复征税。

4、施工企业依法纳税意识有待加强。因施工企业存在点多、面广、流动性大的特点,在税收监管难度大、征管力度不够的情况下,有部分异地施工企业纳税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到经营地税务部门办理报验登记和税务登记,或在收取工程款项后不及时开具税务发票,还有极少数施工企业甚至在应收工程款小于其应纳税款后逃之夭夭。另外,还有部分建设(业主)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在按施工进度支付工程款时,没有及时向施工企业索取税务发票,违反规定以对方开具的收据甚至白条做账,使一些建安企业有机可乘。

5、税务机关的责任意识有待提高。目前普遍存在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安企业在开具《外管证》后没有按规定主动与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加强联系,做好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认定工作;经营地主管税务机关没有积极与施工地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并加强对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的控管,按规定向企业索取完税证明,确认是否及时将工程所得并入所在地汇总缴纳所得税,或在《外管证》上签注详细情况及《开具发票清单》,形成外出经营建安企业所得税两不管的“真空地带”。

6、目施工地与所得税纳税地点分离,客观上给管征带来难度。即使工程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和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能够按规定填写、传递、缴销《外管证》及《开具发票清单》,但所掌握信息也不可能全面准确,难免出现信息失真。究其原因:一是在外地施工的工程项目,一般单独设账,其会计资料都在工程所在地,企业总部只是进行并表核算,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无法对在外地的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核算和账簿设置保管情况进行了解、监控。虽说待工程结算后,工程项目会计资料应该归集企业总部,但由于现在大部分施工项目都挂靠经营,企业对项目部的财务核算既疏于管理,也难以插手,且现实中工程结算总是拖延,难保并账的时效。二是对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来说,无法判断工程收入是否并入了机构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项目部不是独立企业纳税人,即使要就地缴纳,也只能进行核定征收或预征。管理中的空档和漏洞,给了纳税人左右逢源的余地。

三、强化建筑安装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措施

鉴于建筑安装企业外出经营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上述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明确管辖权和纳税地点。随着建筑市场的开放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外出建安企业到达大江南北,而仅一个地区制定的税收政策不能解决全部建安企业外出经营时的税收征管问题。因此,总局、省局应就建安企业外出经营的税收征管作出全盘考虑,进行统一规定。一是所有持《外管证》的外出经营企业,全部在经营地先按规定比率预征企业所得税,已预征税款可回机构所在地抵扣,以兼顾两地利益;二是未持《外管证》的外出经营建安企业,由于企业本身管理不规范,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不能切实掌握其外出经营所得,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工程项目情况的了解比较真实,应就地按统一的应税所得率核定征收;三是对挂靠承包性质的项目部在经营地办理了税务登记证的,无论是否持《外管证》,全部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通过明确所得税征管地点,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税务主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

(二)加强对《外管证》管理。一是应制定一个统一的政策,就《外管证》的管理作出明确规定,使之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二是《外管证》作为固定业户外出经营联系、协调和接洽涉税事项的证明,不能将作为企业所得税回机构所在地汇缴的唯一凭据。三是明确《外管证》使用管理时效,应规定持证企业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到经营地税务机关报验,否则《外管证》作废;如经营期超过《外管证》有效期的,应持经营地税务机关管理证明,在有效期满前到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续开。四是明确各主管税务机关责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出《外管证》后,要及时与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沟通,委托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控管,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外来企业报验登记后积极与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沟通,要通过明确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和经营地税务机关的管理责任,来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五是加强《外管证》印制、领用、核销管理,将《外管证》列为票证管理,严格开具手续和审查要求。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只有建立对建安企业涉税信息的即时获取,实现纵向和横向的信息共享才是实现税收有效控管的基础。在内部信息沟通上,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流转税管理指导思想,加强各地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畅通的信息网络,真正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的比对、核实,能判断企业是否有偷逃税。在外部信息获取上,一要取得计划、规划部门支持,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立项情况,并建立项目纳税登记台账,以获取建筑项目基本信息包括名称、性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二要加强与建设管理部门的联系,强化对工程项目税务登记管理,可协调将税务登记作为工程项目领取“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保证企业按时进行税务登记、申报纳税。三要密切与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工程监理部门联系,掌握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和财务信息,包括预收账款、建筑进度、收入成本、合同金额等。同时建立税企信息互联机制,让税务机关能及时查阅找企业信息。只有形成以税务部门为中心、各代征单位及相关部门为射线的税收管理网,才能提高税务机关对建安企业的控管能力,及时发现企业的偷逃税迹象,堵塞征管漏洞。

(四)加大稽查力度。要整合各种税收信息,提高信息综合运用水平,不断完善有效的选案机制,提高选案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代表性;同时通过稽查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增强查案、破案能力,加大查处案件的处罚力度和处罚面,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力,以查促管,加强税源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对一些冒充混淆财务核算,经税务机关纳税提醒仍不规范申报纳税或有偷税嫌疑的建筑安装企业加大稽查力度,依法从重从严查处,达到以一罚十的效果。

下载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征管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建筑安装业具有流动性强、工程周期长、成本费用核算复杂、难以真实准确反映利润等特点,且建筑安装工程实行项目管理,公司签订合同,项目经理承包,以项目经......

    建筑业调查报告[范文大全]

    一、调查报告前言为研究“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的思路和对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培育我市建筑业知名、品牌企业。根据年度工......

    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熊敏 摘要:建筑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税源控管缺位、征纳秩序混乱、税收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施工环节多、生产周......

    建筑业企业所得税自查重点

    建筑业企业所得税自查重点 建筑业企业所得税自查重点: 1、有否不按规定的结算方式及时结转工程结算收入。 2、有否虚记或重记外购材料业务,导致虚增材料数量和成本。 3、有否......

    关于湖南通道县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思考(共5则)

    关于湖南通道县企业所得税征管现状的思考字体:[大 中 小] 来源:中国税网 作者:王晓洁 日期:2009-10-16企业所得税作为现行税制中一个重要税种,不但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日......

    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要求及征管资料要求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资料的要求 (1).纳税人申报前先将纳税申报资料报管理员进行审核后再进行网上或大厅申报。 (2).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填制《税务文书附......

    苏州市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模版]

    苏州市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苏州地税发„2007‟104号 各市、吴中、相城地税局,苏州工业园区地税局、各税务分局、稽查局,市区各税务分局,稽查局: 为规范和加强建筑业企......

    关于税收征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111地区税收征管情况的调查报告区委调查组一、调查目的及意义税收是关系到我们111各方面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头等大事。111地区钼业资源丰富,钼产品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