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反避税”理念加强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初探
运用“反避税”理念加强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初探
近年来,国税部门在外资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对如何用“反避税”理念进行了有效实践,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领域如何 “反避税”还处在摸索尝试阶段。本文试就国税部门如何运用“反避税”理念加强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进行探索。
一、内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避税的现状
随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新办内资企业越来越多,从2002年起这些新办内资企业所得税都是由国税机关负责征收管理,新办企业所得税收入已成为地方政府增加财力的重要来源。但在内资企业所得税征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仍然困扰着国税部门,尤其是通过关联企业关联交易实施所得税避税现象呈增多态势增加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内资企业公司内部通过关联交易转让价格的运用,在以股权控制关系为纽带的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运用转让价可灵活地、优化地配置公司要素资源,以达到内资企业集团利润的最大化。二是由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以及不同经济类型性质的内资企业所得税政策存在一定差异,为内资企业集团公司通过开办多种政策性优惠企业,并与原内资企业发生关联交易实现避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是地方政府为了本区域的经济更加繁荣以颇具竞争性的财政返还、廉价出让土地及减免各种规费等规定政策,争取“招商引资”最大化为内资企业集团公司避税提供了保护。此外内资企业利用现行内资企业所得税法规与会计制度执行中的差异进行避税也是内资企业所得税反避税工作的一大任务。
二、内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避税现象产生的原因
1、税务机关对内资关联企业反避税工作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1)在观念认识上,认为“反避税”是调整外资企业、跨国企业和跨境税收行为的“转让定价避税”,与内资企业的税收行为无关;(2)在税种范围上,认为反避税只限定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等税种无关;(3)在工作任务上,认为反避税与涉外税务部门有关,与负责内资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管理业务的税务机关无关。
2、对内资企业反避税基础信息数据采集重视不够。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是提高反避税调查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核心。在内资企业反避税实际工作中,由于纳税人在实际工作中不愿或拒绝提供有关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使得税务机关无法得到市场同类价格,无法选择合适的可比对象,尤其是无形资产的往往具有许多不可比因素,使得反避税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局面,给价格调整、费用分摊、成本核算、利润确定等带来极大的难处。
3、缺乏一套系统的内资企业中关联企业管理规定。目前对外资企业、跨国企业及跨境税收行为的反避税,基本已形成 “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三大体系。但对内资企业的反避税工作,内资企业关联关系间业务往来的税收处理,没有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内资企业中缺乏全面的关联企业自觉申报制度。《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纳税人有义务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的价格、费用标准等资料。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但实际工作中只有三资企业实施了所得税关联企业申报,对其他税种和内资企业并没有实施,税务机关无法发挥最大的监控效率。
5、内资企业财务核算不准确。主要表现在:(1)刻意膨胀“成本、费用和损失”,缩小净收入,少纳所得税。(2)膨胀“利息、工资和捐赠”,缩小计税依据。(3)在联营企业和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让定价等方式,转移利润,使利润在税负最轻的地方沉淀起来。(4)挂靠所得税各种优惠。(5)多列成本,缩小利润总额。提高耗用材料单价,在工资问题上做假工资表,虚报冒领工资,多提福利费(6)人为缩短摊销期限、虚列预提费用避税。(7)高转成本避税,高转完工产品成本、高转产品销售成本。
6、反避税工作专业性强、难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目前基层国税部门反避税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给内资企业反避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内资企业所得税反避税工作的重点
(一)关联企业的所得税核算
1、关联企业形式多样化。目前关联企业类型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关联双方一方为收废企业,另一方为用废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属于典型“前店后厂”,收废企业直接或间接出资成立废旧回收企业,以达到废旧回收企业免税,而收废企业又可以享受进项税款抵扣。二是关联双方一方为正常纳税企业,另一方为能够享受先征后返、即征即返减免税政策的关联企业。这类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几块牌子、一套“人马”,同一处办公,同一个贸易对象,生产同样的产品。通常情况下,正常纳税企业往往能够长久地留存,而这类企业的“关联企业”一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结束,便会被马上注销或干脆成了查找不到的“走逃”户,或换个地方继续注册,重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三是关联双方均为正常纳税企业,而且双方在资金、购销、经营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控制关系或同为第三方所拥有或者控制。
2、关联交易呈现多元化。目前关联交易仍以传统的购销业务往来为主,此外还包括相互间无形资产的转让、提供劳务费、资金融通、租赁业务、管理费列支等多种关联交易行为。
3、避税手法日趋复杂化。一是有形财产转让定价:关联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包括机器设备和生产线)的转让实行“低进高出或高进低出”,把收入尽量转移到税负低的企业,而把费用尽量转移到税负高的企业。二是无形资产的转让定价:关联企业之间无形资产的转让不按该类交易的市场价格收取特许权使用费或故意将土地使用权在关联企业间转让。三是劳务费用的转让定价:关联企业之间通常采用一方将大量劳工费转移到另一方公司的账上,致使这家公司出现虚亏实盈。四是财产租赁的转让定价:某企业与其关联方签订低于市场的场地租赁合同,将利润向关联方进行转移。五是金融方面的转让定价:关联企业之间提供贷款的利率高于或是低于市场利率,以达到偷逃所得税的目的。六是利用税收政策偷税:将正常纳税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享受税收优惠的关联企业。
(二)内资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1、内资企业收入总额计算时的反避税:应注意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和现金溢余收入、包装物押金等其他收入的处理,对企业减税或返还流转税,一般应该并入企业利润征税,纳税人在产权转让中的净损益除了上缴财政外,一律并入所得计征企业所得税。
2、内资企业准予扣除项目的反避税:企业对外投资而借入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该计入投资成本,不得税前扣除;工资支出应注意非正常性增长以及有无虚报职工人数的行为,防止通过作假账、工资虚报、冒领工资、多提福利费和滥发加班津贴;公益性捐赠是否通过非盈利性的团体捐赠,直接捐赠不能扣除;是否在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广告费用是否在销售收入的2%以内,白酒类广告费用不能扣除。
3、对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反避税:审查企业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账户各明细账贷方发生额,审查其摊销费用的内容、数额,应摊销期限是否按规定期限和数额摊销;审查“预提费用”各明细账预提的费用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规定,有无扩大预提费用的计提范围。
4、对内资企业所购进材料的反避税:若企业的材料成本上升,引起利润减少,在材料进价正常的情况下,要注意检查企业有无中途改变发出材料计价方法的问题;同时按照企业使用的各种具体的发出材料计价方法,复核验算企业结转的材料发出成本是否正确。若账面数与复核的情况不符,应按复校数与企业实际结转的材料发出成本数,计算多结转的材料成本的数额,扣除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成品应分摊的多转的材料成本后,调增当年产品销售利润。对实行计划价材料核算的企业,应注意企业结转差异是否按正确的差异率结转,有无人为地多转正差、少转负差,或长期挂账不转差异的现象。还要审查企业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的贷方发生额,看盘盈材料的盘点时间,了解审批情况,对材料盘盈不作收益处理的,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四、运用“反避税”理念加强所得税征管的初步设想
(一)加强宣传,解读政策,营造良好的反避税工作氛围
1、加强对办税员业务辅导和培训,认真学习《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熟悉和掌握《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国税发[1998]59号和国税发[2004]143号)以及《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国税发[2004]118号)等所得税业务知识。
2、强化对避税行为的监控和管理。税务机关在内资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和 汇算清缴中,要特别注重所得税计税项目的核算和对关联交易的审核、分析、评估,形成《关联交易分析报告》,召开政策解读会进行政策解读,使企业认识到避税行为的危害性。
(二)项目审查,过程控制,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遵从度
1、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企业财务核算情况进行打分,根据得分情况确定企业财务核算是否准确,是否完整。然后按所得税征管办法确定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
2、在计税项目控制中主要应着重收入总额计算、准予扣除项目列支、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摊销和计提以及材料计价,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和成本核算的准确率。
3、在税务登记环节、日常巡查以及年度汇算清缴中,应注重是否存在关联企业、关联交易的审核、审查,规范集团公司企业的关联交易定价,预防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避税;在政策执行上要注重利用法定减免税期或减免税期满,利润陡降等等方面。同时还要选取反避税典型案例,通过适当形式开展案例宣传,增强反避税管理的威慑力。
4、按照行业利润率确定出每个企业利润保底数,对达不到利润保底数的实行重点调查,查明原因,加强征管。在货物流上要关注原料和产品的“高进低出”,以及多地设立控股公司,通过转移销售渠道的现象。在资金流上要关注通过拆借、融通资金、加高利率、转移利润。在资产流上要关注抬高无形资产(如商标、专有技术)作价,以达到多次享受税收优惠,以及巧立名目向关联企业支付不合理费用等情况的发生。
(三)摸清户源,跟踪管理,提高反避税工作效率和质量
1、密切部门协作,强化登记管理。定期与工商、地税、民政、居委会等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交换信息,结合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等实地调查,切实掌握新办企业总、分支机构、投资主体等信息,摸清关联方关系,建立关联企业档案,及时纳入国税机关的监控视野。
2、加强日常巡查,实施跟踪管理。将关联企业关联交易列入税收管理员日常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定期对所得税计税项目的核算、关联企业间关联交易合同、定价、贸易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审核,及时掌握其有形资产购销、转让、使用价格,无形资产使用、转让价格,融通资金,劳务费用等关联交易信息,记录在案,加强后续管理。
3、加强申报审核,强化税源控管。关联交易申报是整个反避税工作的基础,申报质量直接影响选案的准确性和反避税的效率。因此,在内资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对所得税核算的各计税项目进行审查,对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应借鉴外资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有效做法,要求企业就其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向当地国税部门提供有关价格、费用标准,制定依据,计算方法和境内、外关联企业的相关资料,以证实并书面说明其价格、费用的合理性。
4、突出管理重点,强化纳税评估。在内资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应重点关注长期亏损、亏损大户以及微利企业,尤其是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应集中力量深入解剖,重点分析比较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经营情况的差异,产品定价方法、内部管理等,掌握企业经营动态,摸清企业亏损或长期微利原因,发现避税疑点,企业既不配合。又拒不调整的,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5、搭建中介桥梁,开拓代理服务。首先,要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的在反避税工作中的作用。其次,要制定会计师事务所法规,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反避税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建立会计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信息沟通机制,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认真履行反避税义务,以弥补我国目前税务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更好地为做好反避税工作服务。
6、建议在《征管法》相应增加对非正常关联交易处罚条款,为内资企业所得税反避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
第二篇:基于白酒企业反避税征管的税收筹划原则
基于白酒企业反避税征管的税收筹划原则 白酒企业是一项高端的饮品企业,相比于其他饮料企业而言,它的经济效益值更大,同时国家也希望通过征收相对较高的税额来控制白酒行业的销量,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以经济为核心的白酒企业,在面对高额的税收时,难免会有所怨言,进而以各种数据和方式逃税漏税。而现有的国家税法中确实有不完善之处,进而给白酒企业留下了空子。对于这类现象,应该完善税收筹划的原则,提高白酒税收的征税率。
1.白酒企业的常见组织架构与消费税避税
按照国家税法的要求,白酒企业需要统一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依法纳税,但是这样纳税的基数较高,税务负担也相对较重。于是一些白酒企业开始筹划,将整个白酒企业一分为二,具体分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生产企业薄利多销,主要负责酿造生产,将大批量的酿造白酒销售给销售企业,虽然利润较少,但是销售量大,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销售企业再将低价买进的白酒高价销售给各个需要的用户,赚取高额的经济效益。从这个现行的白酒企业管理和纳税方式可以看出,避税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2.国家税务总局对酒类企业的税务管理
随着上述白酒企业以关联销售方式避税的形象的严重化,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白酒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纳税范围按照白酒独立企业的效益来结算,不得出现关联企业的分开征收和纳税;其次,按照最终销售给用户的费用与生产费用的差额作为税收的基数;最后,按照成本价格结合具体的利润,进行合理范围内的税收上调。虽然上述三条基本的原则理论上来说能够起到缓解避税现象的作用,但是具体操作起来一些销售数据的采集、销售报表的汇总难度较大,同时难辨真伪。
上述新的税收条款并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白酒企业更是有恃无恐,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钻法律的空子进行避税。例如,一些白酒的酿造生产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减少国家的税收,因此片面的压低白酒的出厂价格,将这一部分压低的经济损失,以像销售公司索要“品牌使用费”的方式重新获取。对于这种现象,税收机关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限,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提出,不管是以何种名义、何种途径获得的经济效益,最终都应该列入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范畴之内。这种强硬的管理办法能够有效的遏制白酒企业的避税行为,同时还能够提高国家税收的权威性,杜绝避税行为。要对非法避税行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纵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金融法规对于税务管理更加严格,国家的法律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完善税务立法,更好的维护国家利益,防治企业出现避税的情况。法律的逐渐完善,主要是为了减少漏洞,使企业间的隐蔽性交易无处可藏,不符合进行独立交易的条件的白酒企业必须及时警告处分。同时已经批准可以进行独立交易的企业,需要具体的审查其现阶段内商品的存储量、市场的销售情况、以及各个关联企业的运行状况等,如有乱用独立交易准则的现象发生必须及时制止。
该项法律条款的规定,不仅仅只适用于企业的所得税管理,而对增值税、消费税是否作同一认定和调整目前不是特别明确。此外,《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规定,实际税负相同的境内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只要该交易没有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国家总体税收收入的减少,原则上不做转让定价的调查、调整。即大多数情况下白酒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所得税税率都是25%(有的销售企业是核定征收),白酒生产企业在规避消费税时,将生产企业的利润转移给了销售企业,销售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履行了纳税义务,国家整体税收没有减少。所以原则上所得税不需要作调整,且增值税为增量课征、环环课征,增值税税金总量也不变,税收负担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消费税上。
3.三大酒业上市公司税务与财务状况分析
科学的税收筹划原则应该平衡企业的承担风险、投入比和效益之间的关系,而就目前的白酒行业的数据分析来看,这一点显然是没有达到的。举个例子来说,白酒行业基本上分为生产和销售两大机构。白酒的生产方具有白酒酿造的秘方和设备,负责白酒酿造的原材料管理、酿造以及酿造后的储藏等,经济投入高,而且承担的风险较高。而销售方主要负责面向市场推销已经酿造好的白酒,不仅资金投入小,而且风险要低得多,这样,酿造方的税额高于销售方,难免会造成税收的不合理。
就对目前国内的三个主要白酒企业的经济数据跟踪调查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三个白酒生产巨头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只占白酒销售效益的三成左右,但是他们所要承担的生产、贮存、运输风险比值系数却远远高于三成,这样,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避税的现象。
单纯的分析白酒企业的避税问题需要非常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这一点对于白酒企业来说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而简单化分析,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在白酒销售的全部效益中,生产企业复杂酿造配方、储存、运输等全程的监管,它的经济效益应该更高些,而销售企业则应该获取相对较低的效益。为了不影响白酒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白酒企业纷纷在国家出台新的原则之后,开始逐渐的抬高白酒的销售价格。当然,一些高档知名的白酒,进行销售价格的调整,也因为市场需求量发生了变化,受到了供需关系的影响。
4.从反避税征管看税收筹划实践
随着白酒企业避税行为的盛行,一些其他企业也逐渐以各种方式方法进行避税,造成了国家税收资金的大量流失。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及时做出了部署,于2008年组织专人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所谓大企业管理司,就是对所有国内企业和在华投资的企业进行统一管理,主要应付避税行为。“严征管”反避税的工作会更上一个层面。按照《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税务机关会按照经济实质对企业的避税安排重新定性,取消企业从避税安排中获得的税收利益。对于2001年白酒企业并购小酒厂获取税收利益得到肯定来说。这一举动是具有商业实质和合理商业目的。比如并购的协同效应等。需要重点强调的是,大企业管理司在组织大批专业管理人士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论证之后,决定,所有白酒企业的关联企业必须进行单独的纳税。纳税的标准差异遵循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企业索要投入的经济成本以及企业的获益情况等。白酒企业作为一个以营利和核心的机构,在国家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同时,也必须强化自身的经济效益,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销售策略的整改,以质量为核心,严格控制好产品的质量,不断的研发新产品,占有市场量,扩大市场营销的数量,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高速发展。
5.结语
总之,为了解决好企业的避税行为,需要完善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始终坚持着公平的原则,承担风险大。经济投入高的企业应该承担的税收份额也要相对较高,而经济投入少,承担风险小,利益高的企业应该承担更高的企业税额。做好税收筹划工作,是促进白酒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篇:2011企业所得税申报要求及征管资料要求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的要求
(1).纳税人申报前先将纳税申报资料报管理员进行审核后再进行网上或大厅申报。
(2).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填制《税务文书附送资料清单》并如实填写和报送下列有关资料:
查账征收企业报送资料: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备案事项相关资料
纳税调整情况说明(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当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纳税调整的项目、原因、依据、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内容)(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调整项目逐项说明)
总机构及分支机构基本情况、分支机构征税方式、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情况
注:分支机构基本情况、征税方式及预缴税款情况(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填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或声明。(有关联方或涉及关联方业务往来的,报送《报告表》;无关联方的,报送相关声明)(“关联方”、“关联方业务往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第九条、第十条执行)。对仅有关联方但不涉及关联方业务往来的,无需报送纸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委托中介机构代理纳税申报的,应出具双方签订的代理合同,并附送中介机构出具的包括纳税调整的项目、原因、依据、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内容的报告
核定征收企业(定率)报送资料: 税务文书附送资料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
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分支机构(指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的分支机构不参加汇算清缴但须报送资料)应在5月20日前报送如下资料:
分支机构的营业收支情况,主要包括分支机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总机构纳税申报表复印件,包括总机构纳税申报时报送的相关财务报表
总机构提供的汇算清缴情况说明,包括总、分支机构的基本情况、总机构将分支机构纳入汇算清缴情况、分支机构的征税方式、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款情况 3.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需装订封皮、目录,申报资料一式二份,由税收管理员签字盖章后,留存一份,返还纳税人一份。对总分支机构、有关联方业务往来的纳税人须报送申报资料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管理员留存,作为备案资料。
资料装订顺序:封皮-目录-月份增值税申报表-季度所得税申报表-季度财务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附表及其他相关资料(须填制《税务文书附送资料清单》)-财务报表。
4.内发生财产损失申请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应在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按要求提供申报清单和专项申报报告,专项申报报告应在分项的基础上逐笔列明报损资产的类别、计税成本、累计折旧或摊销、净值、残值、净损失以及损失原因等内容,需报送明细表和相关资料的,应作为专项申报报告的附件一并报送。
第四篇:国地税征管企业所得税划分解读
自从国税局和地税局分家以后企业所得税归地税局管理,2002年1月1日起,新版企业的所得税划归国税局管理,地税局只负责2001年底以前成立企业的所得税管理,今年又有了新的变化:2008年底以前确定所得税征管机关的不再调整,2009年1月份起,新成立的企业按其所从事的主业划分征管机关分别管辖,以缴纳营业税为主的企业由地税局征收所得税,以缴纳增值税为主的企业由国税局征收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对新增企业的所得税征管范围进行调整。
一、基本规定
从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应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局管理。通知明确,以2008年为基年,2008年底之前国税局、地税局各自管理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不作调整。
通知规定,从2009年起,下列新增企业的所得税征管范围实行以下规定:企业所得税全额为中央收入的企业和在国税局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银行(信用社)、保险公司的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除上述规定外的其他各类金融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地税局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企业所得税仍由国税局管理。
二、对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一)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范围
境内单位和个人向非居民企业支付所得的,该项所得应扣缴的企业所得税的征管,分别由支付所得的境内单位和个人的所得税主管国家税务局或地方税务局负责。
(二)2009年起新设立分支机构的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
2008年底之前已成立的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2009年起新设立的分支机构,其企业所得税的征管部门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征管部门相一致;2009年起新增跨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总机构按基本规定确定的原则划分征管归属,其分支机构企业所得税的管理部门也应与总机构企业所得税管理部门相一致。
(三)免缴和不缴流转税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范围
按税法规定免缴流转税的企业,按其免缴的流转税税种确定企业所得税征管归属;既不缴纳增值税也不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暂由地方税务局管理。
(四)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范围
既缴纳增值税又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原则上按照税务登记时自行申报的主营业务应缴纳的流转税税种确定征管归属;企业税务登记时无法确定主营业务的,一般以工商登记注明的第一项业务为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调整。
(五)2009年起新增企业的界定
2009年起新增企业,是指按照财税[2006]1号文及有关规定的新办企业认定标准成立的企业。即“新办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即:一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设立登记,新注册成立的企业。二是新办企业的权益性出资人(股东或其他权益投资方)实际出资中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的累计出资额占新办企业注册资金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25%。其中,新办企业的注册资金为企业在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的实收资本或股本。非货币性资产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不符合新办企业认定标准的,仍按照国税发[2006]103号文规定的企业注册资本中权益性投资者的投资比例确定征管范围归属。即:办理了设立登记但不符合新办企业标准的企业,其投资者中,凡原属于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投资比例高于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投资比例的,该企业的所得税由所在地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反之,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国家税务局征管的企业和地方税务局征管的企业投资比例相等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企业权益性投资者全部是自然人的,由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第五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企业所得税有关征管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企业所得税有关征管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18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收入全额归属中央的企业所得税征管,现就铁路运输企业(包括广铁集团和大秦铁路公司)、国有邮政企业、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海洋石油天然气企业(包括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外国海上石油天然气企业)等企业的所得税征管问题通知如下:
一、上述企业下属二级分支机构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或其他相关资料,但其税款由总机构统一汇总计算后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二、上述企业下属二级(含二级以下)分支机构发生的需要税务机关审批的财产损失,由其二级分支机构将财产损失的有关资料上报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由二级分支机构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按照国税发[2009]88号文件印发的《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的权限审批。
三、上述企业下属二级分支机构名单总局将另行发文明确。企业二级以下(不含二级)分支机构名单,由二级分支机构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经省级税务机关审核后发文明确并报总局备案。对不在总局及省级税务机关文件中明确的名单内的分支机构,不得作为所属企业的分支机构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一○年五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