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的若干思考
强化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的若干思考
一、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划分不利于规范化管理
1、企业所得税是一个弹性较大的税种,其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为基础,加减纳税调整后得出的。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伸缩性。加上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比较复杂,税前扣除规定缺乏刚性,操作起来弹性较大,因此,对政策理解程度不同、计算方法不同,都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各不相同的计算结果。
同时,管理方式的灵活多样也决定了企业所得税负担不平衡现象的不可避免。目前企业所得税征管方式主要有查帐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而核定征收又视能否准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总额,分别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和核定所得税税额两种征收方式。采取不同的征收方式,企业的所得税负担都可能会有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大。而且,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可能规定得很详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各级税务部门只有结合地方实际确定具体的操作办法,而这种操作办法往往会有一定的伸缩性。以上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再加上当前国地税的征收管理力度不同,规范管理程度不同,直接造成了同类纳税人因归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辖而出现税负“倚重倚轻”的问题。这一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给纳税人以可乘之机,从而滋生、蔓延“人往高处走,税往低处流”的不良倾向。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2002]8号)第二条第一款:“自2002年1月1日起,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有关规定,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开业)登记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的规定,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都是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机关,而征管对象的划分却不按企业性质、类别,而是按工商注册登记时间,这就意味着相同性质、类型的企业,将归属不同的税务机关管理,客观上为税收不平街创造条件。凡此种种,由于没有一一作明确规定,所以导致了国、地税征收机关在管理上各持所见,“误管户”时有发生,有的企业认为反正是亏损,既然两家都要求申报,就同时向国地税申报,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更不利于真正强化企业所得税的征管。
(二)对影响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两大痼疾仍缺乏有效的制约办法
1、非经营费用挤占成本的问题仍然较为普遍。相当一部分问题是非经营费用挤占成本,侵蚀税基。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涉及的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1)39号第三项规定:企业已经出售给职工的住房,自职工取得产权证明之日,或者职工停止交纳房租之日起,不得再扣除有关的住房折旧和维修等费用。企业挤占的费用主要有:一是职工宿舍取暖费、职工个人负担的水电费按照规定应在职工福利费或税后资金解决,大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单位均直接进入经营费用,且未做纳税调整;二是职工房改的宿舍继续提取折旧和维修费进入经营费用,且未做纳税调整申报,形成虚假申报。
2、白条现象未得到根本性的治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税发(2000)84号《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凭证必须真实、合法,从目前的汇算清缴分析,个别企业取得的凭证有相当一部分是白条,主要是部分修理费无法取得或不取得修理业发票,租赁经营场所或场地得不到地税服务发票。从发票的来源分析,主要是党政机关、家庭住房出租房屋不缴纳营业税、房产税而得不到发票,只好以白条来收取款项。
(三)内部管理落后于所得税征管需要
1、所得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近年来的业务学习,实际操作,国税系统已经形成了比较严密的业务知识层次,有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税务干部,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单纯的靠几个业务骨干是不够的,光有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勤勤恳恳的工作欲望,是不能做好所得税工作的。目前的所得税工作已渗透到国税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只要有业务工作的地方就有所得税工作。大厅的业务咨询,税务登记的受理,申报的审核、征收的录入、税务稽查等无一离开所得税。
2、税前扣除的审批项目未得到应有的落实。由于历史的客观的存在事实,很多企业忽视税前扣除项目的报批,随着企业的财务不断规范,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自身的需要,适用查帐征收的企业将会愈来愈多。更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政策的差异,使得税前扣除的报批显得尤其重要,而很多企业未报批或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税前扣除项目的报批,造成管理的缺陷和纳税人的不必要的损失。
3、评估工作流于形式。中介代理、税务稽查、日常管理等工作不衔接,表现为所得税评估量少、面小,分析审核不到位。中介代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常冲突,出现有的企业在一个年度内既请了代理,又经评估,还被实施稽查,有的企业却什么都没有,缺少计划性与统筹性,管理手段难以触及所有纳税人。
4、减免税的审批落后于征管实际。省级机关规定主管国税机关应当在纳税人第三季度申报后,开始受理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并未规定基层的审批时间,对于纳税人来讲在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是能将减免税资料上报给主管国税机关的,而税务机关由于需要层层上报,逐级审核。待减免税批复下来后一般会超过汇算清缴限期。从而给一线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一,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或经济损失,第二,不利于稽查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三,影响征纳双方的关系,不利于国税形象的树立。
二、对策建议
(一)强化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坚持专一培训与业余学习相结合,按照谢旭人局长的“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下大力组织培训。尤其是一线征收人员的业务操作培训,征收大厅的人员直接面对纳税人,无论是业务咨询,政策答复,还是受理资料的审核,税款征收等等。而没有过硬过细的业务水平和态度,不但影响到国税形象,给纳税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更主要的对所得税基础工作、征收质量影响极大。我们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进行纳税辅导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力量,加强纳税辅导,完善汇算清缴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前辅导,以纳税指南引导纳税人,以纳税评估督促纳税人,以税务稽查震慑纳税人。使税法宣传家喻户晓,使企业的依法交税形成自觉行动。
(二)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加强领导,第二要健全组织,第三充实力量,最后要加强所得税工作的考核力度,将所得税工作纳入征管改革的内容之一,为此应增加考核内容、扩大考核范围、提高分值,从制度上保证对所得税工作的落实。否则,谈不上对所得税工作的重视,提高不了基层对所得税工作的认识。在加强对所得税工作的同时,应慎重周密推行其他各项中心工作,目前的金税工程,防伪税控,纳税评估,一窗式等是重中之重,事实上在强调这些工作的同时,不能把所得税管理搁置一边,如纳税评估就可以将增值税、所得税整合进行,一窗式管理的票表稽核,所得税同样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得税纳税户会大量增加,从工作量来说,必将成为国税系统的主体工作之一。
(三)积极实施分类管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采取“中介代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增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即先让纳税人汇算清缴时自行寻找代理审核,只要纳税人附上一份税务事务所所得税汇算清缴报告,国税机关可予以承认,不予检查罚款。其次是对未经税务代理审核的首先纳入评估分析对象,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作出判断,并适时处理,切实提高征管水平。最后对一些既不选择中介代理审核、也未在当年被评估到的所得税纳税人,在汇算清缴以后,开展对这些企业的专项检查,查到的问题,按征管法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四)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工作制度。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各地可按照上级规定,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可细分为《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规程》、《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新办证户调查制度》等等,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税收管理工作在各项工作制度指导下进行,实行以制度管税,以制度管人。
(五)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备案制度。针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对纳税人的监控和监管力度要做到动态管理。按照新的征管法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对不备案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国税部门应严格落实好这一规定,要求企业在办理登记开始,必须将企业或纳税人的会计处理向税务机关备案,以便对纳税人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监督,减少税款流失。
第二篇:对建筑业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几点思考
对建安业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几点思考
建安企业是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单位,具有生产的流动性,核算的单件性和工程的长期性等特征。
一、从纳税人和征管现状的自身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存在的问题有:
1、企业财务核算复杂,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建安企业是以项目工程为对象分别核算,各项目工地单独计算盈亏编制财务报表,汇总到各分支机构,各分支机构又以项目工地报表为基础编制报表汇总到公司总部,公司总部的报表是合并报表。其具体数据均来源于分散于各地的项目工地,并且各个建筑工程在承包方式上又各不相同,有采取承包的,也有分包或转包的,还有联合承包的;有包工包料的,也有不包工包料或包工部分担料的,加上有些企业财务人员不注重税法的学习,也未按税法规定核算各期的经营成果,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难度。
2、财务核算不规范,税收管理难度大。建筑材料中的砖、瓦、石等采购对象多是个体私营性质,财务核算混乱,发票提供也不完善。同时,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收入与实际工程进度往往不符,很难确认其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另外建安总承包人与分包人或转包人之间计税收入、费用混淆。现行营业税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价款后的余
额为营业额。但是实际中,总承包人将一个工程分包给多个分包人以及层层转包的现象极为普遍,少计营业收入,多列支成本费用,从而造成了所得税税款流失。
3、对在外地从事建筑业的纳税人缺乏有效的管理
根据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对到外地从事生产、经营的固定工商业户可凭《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回原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否则将由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些纳税人在外地承揽工程,只要其不来办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那么原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是很难掌握其在外地的实际经营情况,而他们也很少主动到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登记,接受正常管理,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所得税流失。
4、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相关规定存在差异,加大了所得税征管难度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可以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作有四项特殊规定:“一是实行合同完成一次结算价款办法的项目,为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二是实行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清算,为月份终了进行已完工程结算的当天;三是按形象进度结算不同阶段价款,为月份终了进行已完工程结算的当天;四是其他结算方式的工程项目,为
结算价款的当天。”总之,是以工程结算日期为准。再加上目前施工企业大都采取预收款方式结算工程款,有的甚至长期不办理工程结算,将其挂在预收帐款上,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收入和营业税的计税收入差异,增加了税务机关在审定计税所得额时的难度和工作量,易造成税收漏洞。
二、措施及建议
针对当前建安企业所得税中暴露出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建议如下:
1、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有关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建安企业没有明确界定的若干涉税事项应从政策上予以细化和明确。具体在收入的确认上可以按承包方式不同分别采取以建造合同价或实际项目决算价值进行确认。对建筑工程形象进度或完成工作量的确认应以建安企业实际收到的预收工程款并参照权威鉴定部门确认的形象进度数据为准,并经所在地税务机关审核后确认,以避免因确认中的随意性而出现的税收漏洞。
2、加强对开具外来施工证明的管理。一是统一外管证开具的时间。考虑到纳税人合同施工时间规定与实际履行时有一定的差别,可要求纳税人在工程一开始时即要申请开具外出施工证明单,而不能在开具发票时才办理外来施工证明。二是建议外来施工证明单改为一式四份。开出地税务机关留存一份,施工地税务机关留一份,建设单位一份,企业留存一份。在工程完工后,或者工程虽未完工但本施工证时间到期时,企业留存的一份要经经
营地税务机关审核并记录其工程进度、发票开具及纳税情况后回所在地税务机关核销,所在地税务机关据以对其征收所得税,如需重新开具的,可把总工程金额减去已开工程款的余额开具新的外出施工证,避免造成重复。三是对于超过外来施工证明单金额及期限的,可能存在税收管理上的漏洞,可要求企业重新开具,如不开具的,一律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
3、加强应税票据的管理。凡收取的预付款项,必须开具据有法律效力的票据,并依法申报纳税;对于不能提供有效合法凭证的沙、石等建筑材料支出,一律不予确认,照章计征企业所得税。同时,对于那些帐证不健全、不能准确计算成本费用的纳税人,采用核定征收方式计征企业所得税;二是加强对各承包人的税收征管。对分割的承包额,必须要有完整的合同协议和合法的扣缴税款凭证。
4、发挥协税护税作用,搞好税收控管
目前,国家税务总局虽然对汇总纳税企业的纳税和监管检查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存在因国税和地税部门、不同地区的国税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协作配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得建安企业的监管难以到位。因此,税务部门要争取工商、城建、土地等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整顿建筑行业的市场管理秩序和税收秩序。
第三篇:当前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国、地税掌握政策有偏差,落实尺度不一样,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国、地税企业所得税管理信息的共享,促进不同征管机关对政策把握的一致性。
2、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不断涌现,国、地税所得税税收征管权划分亦逾加复杂多变,3、进一步明确执行《企业所得税法》各优惠项目的管理权。如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前提是新技术、新工艺,在判断上专业性要求较强,审核难度较大,对优惠政策的执行和管理十分不利。建立中介机构参与资格认证制度,使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优惠项目的资格认证更具合理性和权威性,以更好地落实优惠政策。
4、季度预缴申报表应相应增加内容。季度申报表中没有调整增加和减少项目,以利润总额为基数计算预缴企业所得税造成企业申报数据不实,这样会给日后的汇算清缴工作带来不便。新申报表中无弥补亏损栏次,企业季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亏损不能在季度预缴申报表中得到体现,给税务机关的日常管理带来不便,企业只能变相调整相关数据,来应对申报设计的不合理,不利于税法的严肃性。建议在企业所得税季度申报表中添加纳税调整项目,在季度预申报时就进行必要的纳税调整;同时增加以前亏损弥补项目,减轻汇算清缴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5、房地产企业清算缴纳的土地增值税,缺乏销售收入与之配比,而地产企业大多数是项目公司,形成的亏损难以得到有效弥补。《国家
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号)文件下发以来,地产企业纷纷进行了土地增值税清算,但是由于土地增值税清算往往是在地产企业将开发产品全部售出后的,造成税法虽然规定土地增值税可以作为税金及附加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是缺乏销售收入与之配比,形成项目公司的亏损既得不到抵顶,又无法退税的不合理情形。
6、细化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
应明确分支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的职责,赋予其一定的检查权和管理权,尤其是对查补的税款享有优先入库权,以增强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积极性。同时,要将现行的有关办法、政策规定进行整理汇总,建立一套汇总纳税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对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的责任归属、业务流程、工作完成时限、责任追究、追究主体等内容予以明确,保证管理工作的衔接顺畅。
第四篇: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简析
发布时间:2005-09-23 14:59:27 字体:【大 中 小】 【添加收藏】
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应是县(市)级国税机关,如何规范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一直是基层国税人努力探索的问题。从歙县国税局对企业所得税3年来的征管实际看,基层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如下的问题日益显现:
1、所得税征管任务不断加重,管理上显得力不从心。税务人员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认识不足,存在管理认识误区,存在畏难情绪。所得税管理工作没有摆在应有的位臵,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得税未能与流转税一样实施有效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日常管理工作散杂、粗放,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摆不上计划,管理摆不上日程,工作摆不上位臵”的不正常局面。
2、企业所得税税款增长幅度明显滞后于户数增长速度。以歙县国税局为例,2004就地纳税企业163户,比2003年增加44.2%,但是2004年入库税款158万元,仅比2003年增加4.6%。所得税企业账面亏损严重,2004全县企业亏损面达51.5%。
3、一些中小企业所得税申报随意性较大,零、负申报现象严重。以歙县国税局为例,在企业所得税补充申报期间,该局共有51户企业进行了补充申报,调增纳税所得额1429.4万元。一大批新办企业则连续出现零、负申报现象。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对企业所得税重视不够,造成征管力量不足、配套措施缺位。主要表现在县(市)局没有专职机构负责所得税的管理,组织机构有头无脚,缺乏组织协调的力量。管理员由于各种原因,深入企业调查不够,对纳税人的很多纳税调整项目,平时无暇顾及或不愿顾及,而是在汇算清缴时集中处理,致使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与汇算清缴难以有效衔接,导致汇算清缴时工作量大,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造成部分企业不能及时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2、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偏低。所得税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干部队伍业务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管理的质量和效果。现行的征管模式下,一个县(市)局接触企业所得税的干部较少,大部分干部对此业务较为生疏。与地税部门相比,在所得税管理业务、经验上有一定差距。干部业务水平的参差不齐,是制约管理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
3、中小企业纳税人纳税意识较为薄弱。所得税管理体制调整后,纳入国税部门所得税管理的企业户中许多是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小企业居多。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一,财务核算相对较差,依法纳税观念较淡薄,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而是聘请兼职会计做账。账务处理大多按照“老板”的意图进行的,随意性很大,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
二、客观因素
1、税制本身决定了企业所得税核算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是以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为基础,加减纳税调整后得出的。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核算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核算的利润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伸缩性。加上现行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比较复杂,税前扣除规定不够规范,操作起来弹性较大,因此,对政策理解程度不同、计算方法不同,都可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各不相同的计算结果。同时,企业所得税政策不可能规定得很详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各级税务部门只有结合地方实际确定具体的操作办法,而这种操作办法往往就会有一定的伸缩性。
2、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存有差异 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决策。税法的目的是为了宏观调控、组织收入、公平税负。二者的目的不同,致使二者基本原则也存在较多的差异。由于纳税人对税收政策法规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难免在按财务会计制度核算的情况下,未能准确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这是当前企业所得税核算、汇算清缴工作量繁重的根本原因。这些差异千变万化,极其繁杂,基层的企业会计人员学习起来确实耗时费力,难以详尽掌握。
三、对策思考
1、建立健全所得税管理内设机构。首先要明确专门部门直接主管此项工作,确定岗责体系,理顺工作关系,制定工作流程,从体制上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要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除了选调业务素质好的人员从事所得税管理工作外,在人员数量上应给予必要的补充。
2、因地制宜制定所得税管理工作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县(市)级国税机关应按照上级规定,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可细分为《新办证所得税户调查制度》、《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规程》、《汇算清缴管理办法》、《所得税日常检查(辅导)实施意见》等等;建立企业所得税的税源监控管理体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地区的所得税税源情况。根据所得税的不同管理项目和内容,建立健全纳税人的各类台账管理制度,如税前扣除项目、减免税、弥补亏损、广告费等台账,以满足征收、管理、稽查等方面的需要。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让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税。
3、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技能。坚持专一培训与业余学习相结合方式加强业务培训。县(市)级国税局应结合实际制定培训计划,经常性地请老师或系统内的业务骨干给税务干部们授课,及时更新知识。引入考评奖惩机制,对进步较大的同志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退步较大的则给予相应的处罚,以此达到奖勤罚懒的作用,激励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规范办税人员从业准入
对企业办税人员的办税能力进行评估,严格对他们的从业资格审核。从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出发,加强对新设立(开业)登记企业的入门税法宣传。对新办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和办税人员以授课的形式进行税收知识辅导,并按行业,分类别地以“纳税鉴定”的形式进行税收要素规范,从而提高申报纳税的准期率、正确率、入库率;平时要及时把企业所得税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传达下去,以便企业掌握,对个别企业要采取上门辅导等方式,使其提高业务水平,避免由于政策理解偏差造成偷、漏税现象的发生;稽查人员要利用查账的机会,对纳税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帮助其健全会计核算,督促其调整账户。
5、充分运用所得税纳税评估功能
基层国税机关应运用纳税评估的功能,与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各项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关键的财务、纳税指标,进一步完善评估办法、优化评估软件、扩大评估范围、创新评估手段,积极拓宽信息来源。抓住两者的共同点,一次性地做好两者工作,以节约“征纳”双方的精力、财力、物力和时间。强化评估的质量,提高评估效率。亏损户和重点户至少要做到一年一评。
6、加强与其他部门特别是地税机关的工作联系
基层国税部门在明确内部职能部门和职责人员的基础上,还要和工商、地税、银行、经贸部门、计划发展部门等有关的企业主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加强交流,定期核对有关的资料特别是税源资料,交换有关信息,切实抓好源头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所得税的户数、行业分布、规模大小、重点税源情况、企业经营成果等基本情况。县(市)级国税局应与同级地税局建立联合协作制度,对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物业管理、劳务服务等行业和企业的税收管理,加强协作和交流。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统一同一地区的国、地税企业所得税政策的掌握、执行尺度、力度和标准,确保所得税政策准确贯彻和实施,以增强税收管理的严密性和互补性。
7、精心组织所得税日常纳税检查。加强管理部门的所得税日常纳税检查,建议实行所得税行业专项检查制度,对新办服务型企业、连续亏损企业实行跟踪监控型巡查。对企业所得税评估和举报案件、管理部门移送案件,应充分发挥稽查打击型威力的作用,及时立案查处,依法稽查、审理,依法执行、公告,依法及时移送司法查处,切实发挥以查促管、以查促收的作用。把宣传教育和打击震慑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所得税秩序的规范和整治力度,更好地促进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作者单位:歙县国税局)
第五篇:2011企业所得税申报要求及征管资料要求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的要求
(1).纳税人申报前先将纳税申报资料报管理员进行审核后再进行网上或大厅申报。
(2).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应填制《税务文书附送资料清单》并如实填写和报送下列有关资料:
查账征收企业报送资料:
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备案事项相关资料
纳税调整情况说明(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当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纳税调整的项目、原因、依据、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内容)(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调整项目逐项说明)
总机构及分支机构基本情况、分支机构征税方式、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情况
注:分支机构基本情况、征税方式及预缴税款情况(由实行汇总纳税的总机构填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或声明。(有关联方或涉及关联方业务往来的,报送《报告表》;无关联方的,报送相关声明)(“关联方”、“关联方业务往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9]2号)第九条、第十条执行)。对仅有关联方但不涉及关联方业务往来的,无需报送纸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委托中介机构代理纳税申报的,应出具双方签订的代理合同,并附送中介机构出具的包括纳税调整的项目、原因、依据、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内容的报告
核定征收企业(定率)报送资料: 税务文书附送资料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
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
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资料
分支机构(指执行国税发„2008‟28号文的分支机构不参加汇算清缴但须报送资料)应在5月20日前报送如下资料:
分支机构的营业收支情况,主要包括分支机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总机构纳税申报表复印件,包括总机构纳税申报时报送的相关财务报表
总机构提供的汇算清缴情况说明,包括总、分支机构的基本情况、总机构将分支机构纳入汇算清缴情况、分支机构的征税方式、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款情况 3.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需装订封皮、目录,申报资料一式二份,由税收管理员签字盖章后,留存一份,返还纳税人一份。对总分支机构、有关联方业务往来的纳税人须报送申报资料一式三份,其中一份管理员留存,作为备案资料。
资料装订顺序:封皮-目录-月份增值税申报表-季度所得税申报表-季度财务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附表及其他相关资料(须填制《税务文书附送资料清单》)-财务报表。
4.内发生财产损失申请税前扣除的纳税人,应在进行汇算清缴申报时按要求提供申报清单和专项申报报告,专项申报报告应在分项的基础上逐笔列明报损资产的类别、计税成本、累计折旧或摊销、净值、残值、净损失以及损失原因等内容,需报送明细表和相关资料的,应作为专项申报报告的附件一并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