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广场大民生
小广场大民生
成县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必要性的调研报告
在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尤其是新农村文化广场的建设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成县因势利导大力健全农村文化网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农村文化农民办、群众文化大家办,加快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尤其是相继建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农村文化广场,使农民朋友也和城里人一样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休闲活动场所,成为成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广场建设齐参与
富裕了的农民,期盼精神生活的丰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显得尤为紧迫。成县县委、政府把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当做是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将文化广场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大力兴建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集中地、村委会办公场所三位一体的农村文化活动广场。资金上向上争取、县乡财政补助、援建单位帮扶、村组自筹、社会资助多渠道筹集。
兴建广场的号召,顺应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农民们的鼎力支持。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有的把以前污染环境的臭水沟、垃圾场填平改造广场;有的通过旧村改造、灾后重建科学规划建广场;有的盘活闲置空地、沿边垄地带建广场。农民们投工投劳,献计献策,举家上阵。农民们还别出心裁,在建广场的同时,周围还栽种了观赏型树木,修了花坛,在建设广场的同时也美化了农村环境。如今农村文化广场就像镶嵌在成县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映射着本县农民生活的福祉。
广场文化醉乡村
“农活忙完了,广场活动去!”如今已成为成县农民农闲时流行的时髦话。秋末冬初,一望无际的田野渐渐寂寥下来,而此时成县文化广场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却多起来。广场上,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健身器材区锻炼的各得其乐;唱歌的、唱秦腔的、做健身操的各展所长。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没有广场以前,村民最大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看电视,现在有了广场,都来唱歌跳 1
舞、健身锻炼,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家庭纠纷也明显减少!现在咱农民真是离不了这广场了呀。”抛沙镇东罗村老梁深有感触地说。
广场文艺建和谐
成县以广场为载体,不断繁荣农村文化,群众文艺表演队遍地开花。目前,全县培育各类文艺团队一百多个,秧歌队,锣鼓队,管乐队,社火队,杂技、舞狮等样样俱全,这些文艺团体利用集会、节庆、农闲等时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农村涌现的新人新事,不但自己增加了收入,而且极大地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然而,农民文化节上崭露头角的成县艺人们,大多是农村文化广场上的常客。
以前,农村“东家走西家串,闲话可街传”现象,如今荡然无存。文化广场俨然成为成县农村农民休闲娱乐、体验先进文化、传播文明乡风的“精神乐园”。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和谐成县,农村文化广场正在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
我们利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主要选取了成县的几个主要乡镇和农民个体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并汇报如下:
【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报告就我县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本市的广场上演出,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当然,我县的西峡艺术节也不例外。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用。
3、较高层次。即官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广场文化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著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基。
(二)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与发展。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还是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国群众文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
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2)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面前,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3)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向发展。
四、广场文化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宽阔美丽的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座丰碑,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个性与文化品格。
五、结论
近年来,我县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原则,依托村级活动室的空地区域探索建设文化小广场,广泛组织开展了小型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对现有的地方进行特色改造,精心打造了集绿化、休闲化、娱乐化、地域文化内涵突出的文化小广场,变硬化(水泥地)为软化(公共绿地),休闲化和娱乐区文化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小广场。
已经投入使用的抛沙镇东罗村文化广场占地4.5亩,总投资80万元,广场内配套建设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体育场、舞台、群众休闲娱乐
广场、绿化带等公共设施。整个广场分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休闲娱乐区、体育健身区、防灾避难区等四个区域,并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广场全面实行绿化、美化、亮化,绿化面积450㎡,广场铺砖560㎡,建设标准化的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花架120㎡,广场铺设草坪、栽植苗木并配套健身器材。广场的建成,内设党员活动室、多媒体培训室、农家书屋、村两委办公室、综治办、司法办、卫生室、计生办等。既提升了党员活动室的档次和水平,又将为群众提供一处避难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进一步丰富文明长廊建设内涵。
索池乡索池村文化广场占地面积为1740平方米,总投资54万元,建设场地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全体群众同意,自愿捐出用于广场建设。在广场规划上,在充分考虑交通、地理位置、应急避难等多方面要求的基础上,与村级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总占地面积达到3300平方米,配套健身器材10余套,应急广播、雨量监测仪、农家书屋等设施齐全。如今,广场的建成,为村民晨练休闲,开展农闲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进一步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干部与村民的关系,村民们习惯上称之为“民心广场”。
目前,成县共建文化小广场9个,已建成小景观点4个。小景观点在三条公路主干线的路旁适宜区域,选择地理位置醒目,周边环境良好,土质肥沃的地带建成小型的以绿化为主,辅以文化特色的小景观点,周边以白色栅栏相围,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工作。
总之,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
文化站王琼
2013年11月28日
第二篇:小广场设计任务书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课程作业任务书与指导书
专业: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课程:《园林建筑设计》
作业第次:一
一、题目:小广场和园林建筑设计
二、作业内容:进行小广场和园林建筑设计
三、作业目的: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外景观工程日益受到重视和发展,为了使学生适应房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设计的学习中,小广场和建筑小品设计的学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次作业主要是加强学生在小广场和建筑小品设计方面的技能,提高设计水平。
四、设计要求:
1.场地位于广州市新城区某处。见平面样图。
2.做小广场和建筑小品(四角亭)设计,包括:休憩小广场和建筑小品(四
角亭)设计。
五、设计作业要求:
(一)图纸规格: 图纸尺寸:建筑小品设计420X 297(A3图幅),装订成图册。
小广场设计841X594(A1图幅)
(二)表现方式:(全部图纸用手工制图,不用电脑制图,钢笔黑白表现;)
(三)每套图纸须有统一的图名和图号。
(四)图纸内容
1.小广场总平面图比例1:1000~5000。
2.建筑小品设计比例自定。要求:画平、立、剖面图,注明材料名称,图中
不能表示清楚的,须做大样图。
3.设计说明: 要求:所有字应用仿宋字或方块字整齐书写,禁用手写体
(一)平时成绩10%
(二)功能关系40%
(三)建筑造型15%
(四)空间环境15%
(五)图面表现20%。
上版阶段
草图作少许必要的修改后,即行上版。正式图务须正确表达设计没有差错,细致地绘制线条图,达到一定的制图表现能力。
交作业时间:06月28日之前
图册排序要求:
1、封面(选一幅建筑画作背景)书写:园林建筑设计—-设计课程之一
姓名、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2、园林建筑平、立、剖面图
3、园林建筑大样图
4、小广场设计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
(封面、封底用电脑制作)
第三篇:民生小故事
民生小故事
乐山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2010年,乐山镇连续举办了全镇拔河比赛、社区篮球赛、全镇乒乓球比赛、全镇农家书屋知识竞赛、全镇秧歌节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文体活动,9月26日,乐山镇蓬蓬勃勃开展了全镇第二届秧歌比赛,多彩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乐山镇服务民生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良好的基础设施搭建文化舞台
为了确保乐山镇群众文化蓬勃开展,2008年,镇党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争取30万元资金对乐山镇文化站进行重建。今年,又投资近10万元对文化站院内进行了整修铺上方砖。政府的大力投入,使全镇文化事业有了坚实得活动阵地。并在各村原有的文化活动中心成立了多个欢乐庄稼院,对各村农家书屋进行全面武装,使农民有了活动场所,为全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愉悦人民群众身心
今年以来,乐山镇以欢乐庄稼院为阵地不断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先后在欢乐庄稼院组织了乐山村街北欢乐庄稼院欢乐小剧团汇报演出、组织了街北小剧团“红歌联唱”演出,组织了全镇拔河比赛、社区篮球比赛、全镇乒乓球比赛、农家书屋知识竞赛、全镇秧歌节、太极柔力球表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别开生面,新意迭出,吸引了广大农民、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使得乐山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极大的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愉悦了群众的身心。
三、成立各种文化组织,保障群众文化有序开展
2008年,乐山镇在乐山村街北李凤娟家成立乐山镇首个欢乐庄稼院,建立了农民欢乐小剧团,并成立了街北屯秧歌队,镇区两级投资为欢乐庄稼院购买了秧歌服、古乐器具等,使得乐山村街北屯欢乐庄稼院群众文化活动蓬勃的开展起来。2009年,在原有街北欢乐庄稼院基础上,先后在各村成立25个欢乐庄稼院。乐山镇是全省摄影之乡,在摄影协会基础上又并成立了全镇乒乓球协会、象棋协会、篮球协会,使得各种文化活动有了组织保障,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四、建立长效机制服务群众文化
目前,乐山镇共有群众性文艺团体25个,活动形式包括秧歌、二人转、和群众文化小剧团演出等。活动开展主要以欢乐庄稼院为阵地,群众自发组织开展。镇党委、镇政府全力保障文化活动资金,大力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今年全镇在文化活动开展及文体设施投资达10元。
乐山镇党委不断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不断丰富文体活动内容、提升活动水准,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用鲜明的特色勾勒出一幅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崭新画卷,多彩的文化活动也成为乐山镇党委政府服务民生一道亮丽的风景!
乐山镇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13日
第四篇:XX文化小广场
XX镇XX村文化小广场简介
为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传播党的惠民政策,帮助和引导群众科学致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援建单位和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充分利用专项资金40万元,于2011年5月新建了XX村文化小广场,总占地面积500.77平方米。
文化小广场集各项村规民约、文明公约、文化墙、民主制度、科普宣传于一体,是一个集美化、亮化、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科普服务为一体的农村文体广场,广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群众农闲时的议事台、活动场、休闲园,为群众参与评议村务、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学习宣传知识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村民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已成为XX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五篇:小财政撬动大民生
小财政撬动大民生
2013年04月30日05:29山西新闻网 我有话说拥有44万人口、年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的永济市,民生领域各项投资总额却多达30多亿元——永济市栲栳镇吕封村居民李宏昌因腰椎病住院手术,总共花了16.5万元,高额的医疗费使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不承想,在市新农合管理中心的努力下,一下子为他报销了6.5万多元的医疗费,不仅解决了家庭生活的燃眉之急,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保证。李宏昌激动地告诉记者:‚是好政策救了我全家!‛
李宏昌只是享受民生‚阳光‛普照的其中一例。这背后,是永济市充分运用有限财力服务改善民生的全新思路。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暖风习习、花团锦簇的永济,在这个拥有44万人口、年财政收入只有6亿多元、民生领域各项投资总额却多达30多亿元的县级市,寻找着以小财政撬动大民生的答案。
开源节流,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追求。
然而,民生是个花钱的事。入学就业、看病养老、住房环境、公共设施建设……这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政府考虑。那么,钱从何来?‚民生工程资金投入高,‘开源’和‘节流’是夯实民生工程经济基础的两条有效途径。‛永济市市长朱晓东给出‚药方‛。
永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多年来,‚农业腿长、工业腿短‛一直束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竭尽所能增加财政收入,努力实现财力‚开源‛,该市挖潜力、强服务、保运行,力争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
去年12月25日,标志着阳煤集团与永济市政府战略合作的 ‚阳煤千军汽车部件有限责任公司‛在永济揭牌,投资5.8亿元的汽车发动机铝缸体生产线项目开工建设。这一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
这是永济市帮扶企业做大做强、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的一个镜头。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铝深加工、机电加工、化工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并以此为依托,吸引了一大批工业企业落户永济。
‚开源‛为永济市带来了效益。2012年,该市生产总值一举达到了119亿元,同比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同比增长20.6%;财政收入完成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以十个以上百分点增加。
‚节流‛同样是该市夯实民生经济基础的措施之一。为了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市进一步加强了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预算和决算管理,在制定出台 《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严把政策、核实、市价‚三关‛。2012年,市财政部门共核审政府性投资工程170项,送审金额5.7亿元,审定金额4.75亿元,审减金额9446万元。同时,市纪检部门在全市开展公车治理、公务接待及外出考察等 ‚三公‛治理,2012年以来已为财政节约开支200多万元。
一增一减,节约的是资金,赢得的是民心,更多的资金充实到了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永济市财政涉及民生的支出达到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民生投入连创新高。
撬动民资,为民生工程广招‚赞助商‛
一支竹篙难过海,众人划桨开大船。
1988年投入运行的永济市城区集中供热系统,供热面积仅为1.3万平方米,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远远不能满足市民采暖需求。去年8月,由盾安(天津)节能系统有限公司投资承建的永济市城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正式启动。目前,投资1.8亿元的一期工程已完工投入使用,新增供热面积达170万平方米。为了解决好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该市巧用财政资金做种子,以钱生钱,引导社会资金、信贷资金投入民生。
创业孵化基地,是永济市创新政策、投资建立的就业平台。对入住基地的商户,采取商铺租金由政府扶持一半、开发商减免一半的办法,通过认真审批和创业前培训考核,为就业困难大学生和下岗职工提供创业平台。
‚我这两间商铺一年的租金本应该在3万元以上,现在免房租开店让我轻装上阵,不但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还为社会提供几个就业岗位。‛3月26日,在‚创业孵化基地‛,受益者丁妮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
2012年至今,永济市交通建设总投资达2.9亿元,其中,市财政支出242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28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1.4亿元;
医疗卫生行业总投资达2.11亿元,其中,市财政支出5100万元,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5000余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总投资3.9亿元,其中,市财政支出1.3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1亿元,引导民间资本投入1.5亿元……
据统计,去年以来,永济市民生领域各项投资总额达30多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仅占24.8%。正是靠着这不到四分之一的财政投入,‚撬动‛了四分之三的民间资金投入民生。
瞄准热点,把每一件实事都办到群众‚心窝里‛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条山盛开一枝花,河水淌出一幅画……你要问我这是哪?美丽永济我的家……‛3月27日傍晚,在永济市南的舜帝山森林公园,哼着歌儿的市民吕生泉迎面走来。记者问他唱的啥,他说‚这是我们永济的市歌!‛
吕生泉,原来是一位在河南开饭店的永济人,过去只是春节才回家走一趟,是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吸引了他,如今在家乡做起了生意。他说:‚每年的感觉都不一样。不仅城市更美了,文化气息浓了,市民身上的精气神也越来越足。‛一座小城,5座公园,每个市民5到10分钟就能走到离家最近的公园……优越的生活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得益于永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2010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以实现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新突破为目标,精心筛选出十件民生实事,向全市人民年初承诺年底交账。
一张‚民生保障网‛如今在永济越织越密:
为让‚住者有所居‛,该市连年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列入当年要办的 ‚十件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余套,其中2000余套已交付住户使用;
为让‚病者有所医‛,在先后投资兴建了市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建立了城北、铝电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农村卫生室182个,实现了农村卫生室全覆盖;贫困对象一般大病救助标准从2007年的农村封顶线1200元、城市封顶线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2万多元;新农合参合人数34.2万
人,参合率达到99.98%;
为让‚学者有所教‛,连续两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为全市农村小学输送‚新鲜血液‛,并在中小学校舍安全全覆盖基础上,为全市78所小学和22所幼儿园配备专业保安人员,新建了职业中专学校;
为让‚劳者有所得‛,不断加大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劳务输出力度,2012年,城镇新增就业9820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5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8万人,发放低保金等各项救助资金5014万元;
为让‚困者有所帮‛,深入开展‚党建民生年‛活动,唱响‚用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全市2260名党员干部走进特困户,当起了‚代理父母‛和‚代理儿女‛,体民情、办实事,使大量的民生事项在一线得到解决……
‚民生大如天。花钱的地方再多,民生永远是第一位。开源节流、撬动民资、瞄准热点是开启民生之锁的三把金钥匙。‛永济市委书记陈杰直截了当地道出了答案。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永济,以‚穷‛财政支撑起了惠及万民的‚富‛民生,使全市上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内生动力。
幸福永济,正以昂扬的姿态快步走来。
本报记者焦玉强本报通讯员卫明珠 李辉
(原标题:小财政撬动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