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学发展过程总结
建筑学创办历史
在20世纪的初期,美国的大学时大多数中国学生向往的接受建筑学教育的留学目的地,其中又以宾夕法尼亚大学(宾大)最为热门。
日本留学归来的柳士英和他的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校友于1923年在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创立了一个大专程度的建筑学课程。
随着国力第四中山大学在南京成立,于1927年开办了国内第一个高等教育程度的建筑学课程。中山大学是由苏南地区几所大学和专科学校合并而成,其中工学院的建筑科即吸纳了苏州工专的部分师资和教学大纲。刘敦桢带领六位学生加入了新的学系。此时全系仅有教员三人,助教一人。
1928年初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更名为江苏大学,两个月后再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32年,建筑工程科改为建筑工程系,此后的一段时间直到1937年,建筑系得以不断发展,师资也不断扩充。
1928年在沈阳的东北大学成立的建筑系是国内的第二个建筑学专业,它的历史要简单明了更多。从美国学成回国的梁思成担任东大建筑系主任。当梁思成和他的妻子林微因从欧洲旅行回国抵达沈阳时,东大已经在没有任何师资的情况下招收了一班学生。第二年,梁思成的宾大同窗,陈植和童寯受邀来任教。该系在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被迫关闭。
东大建筑系的历史虽然十分短暂,但是其重要性不能忽略。这是梁思成、陈植和童寯三人在宾大毕业后的第一次教学经历,为他们今后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这也是宾大式的“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的第一次实际演练,而若干年后成为全国性的建筑教育模式。该系历史虽然短暂,但是却已经在国内小有影响,与南方的中央大学建筑系并驾齐驱,学生作业发表在《中国建筑》杂志上。
1.设计工作室制度;2.高低年级之间的互助教学;3.实践建筑师担任设计教学、4.新生即进入设计训练;5.设计竞图和快题训练。
本质是把建筑作为一种与绘画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素描和绘画训练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教育中占有大比重,宾大即使如此。完全参照宾大的东北大学建筑系,绘画相关的课程横跨四年。杨廷宝、梁思成和童寯等长于绘画,在宾大受过良好的训练,画作被广泛发表。杨廷宝甚至在南京工学院亲自教过素描。因此我们不能低估素描绘画训练对学生的设计思维的响。这种响主要表现在通过绘
画来学习建筑设计的方式,那种对外观形象的兴趣,以及那种“如画”的审美态度。
1937年,建筑系岁大学迁往陪都四川重庆。在师生们的精心计划和照料下,图书等教学资料均安全转移到沙坪坝新校舍。作为战时的陪都,重庆当时集中了国内的一些最著名的建筑师,建筑系聘请杨廷宝和童寯来系任教,刘敦桢也与1943年重返任教,并于1944年担任系主任。由杨廷宝、童寯、刘敦桢组成的基本学术架构基本形成,并延续此后30-40年。这被称为“沙坪坝时期”,以彰显一个建筑系经过磨难之后达到一个鼎盛。
在1927年中央大学成立建筑科之后的短短几年间,各地又有数个建筑系成立,除东北大学建筑系外,尚有1928年成立的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1931年广东省成立的工业专门学校的建筑工程系,次年以广东工学院名义招生,1933年更名为广东省立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还有1934年的上海沪江大学建筑系,1937年成立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1937年的重庆大学土木系增设的建筑学专业,在北京梁思成于1946年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中国建筑学教育星期的一个历史性时期。这些建筑学系又都因为战乱内迁等原因,经历了人事的不断改组,其中也有学术观点对立的原因。但是大体上还是“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式的教育在起主导作用。
解放后全国院系调整之后,原中央大学被分割为若干大学。建筑系分属在中央大学原值新成立的南京工学院。全国则有以后成为“老八所”的八大建筑院系: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原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教员和学生也纷纷加入这些建筑系并担任主要学术和教学职务。
1950年代全国性的学习苏联运动。不仅引进苏联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还聘请苏联的专家传授教学方法。但是这些受过“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良好训练的学者很快发现他们急于向苏联人学习的正式他们早就在做的,即“学院派”的方法。
改革开放是的西方的各种建筑思想和理论一下子涌进中国的建筑教育界,这应该是一个重新定位和出发的最佳时机。但是在各种引进西方建筑思想中,最被人们接受的不是现代主义,而是后现代主义。关于建筑符号、意义和文脉的讨论似乎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重视建筑的外观形式的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和本质的联系。
建筑国内知名的建筑院校,即“四大”: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四小”: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这八所院校就是业界俗称的“老八校”。八大高校地处东西南北中,均各据一方,各有特色,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专长。被称为“建筑学老八校”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老牌建筑名校。其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因为实力名气明显高于另外四所,又被称为四花旦;而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则被称为四小生。现在建筑学界又提出“新八校”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
建筑学硕士授予权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郑州大学、长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合计26所高校)。
建筑学评估目的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评估的目的和意义是:(1)加快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强化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4)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目的是加强国家、行业对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建筑学专业基本教育质量,保证学生了解建筑师的专业范畴和社会作用,获得执业建筑师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训练,并为高等学校的建筑学专业获得相应的专业学位授予权、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互承认同等专业的评估结论及相应学历创造条件。
第二篇:公司发展过程总结
公司总结
(一)公司搬迁
2013年是一个多事之秋的年份,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再一次的公司搬迁,当然了,我们的地方是越搬越大,环境也越来越好,虽然有一些小伙伴在这期间离开了我们,但是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发展。
在公司装修的过程当中,我们小伙伴发挥了团队精神,积极地配合公司需求搬家布置,每一个人都沉浸在喜悦当中。经过2年的磨合与锻炼,各个部门的小伙伴们已经有了一些默契,但是这些默契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二)产生问题
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如果公司产生了问题那么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
1.工作方面迷失
我仔细思考如上问题,感觉主要原因是因为缺失进取心,缺乏相应的指导、制约及资源。反而迷失了方向及目标,今天想做这个工作,明天想做那个工作,只要自己想做的,那就什么都做。结果什么都能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
2.错误的工作重点
身为客服部的负责人,我担负着日常调节工作气氛的责任,但是却并没有带给自己员工新鲜的刺激感和调节好积极地心态,部门的气氛与部门的工作结果可以画上等号,相信正能量是需要不断的补充,只有让自己的部下对公司产生希望才能更加优秀的为公司创造利益,减少人才的流失但如果连人都没有谈何竞争呢。这是在2013年做的非常不好的一点。
3.用人错误
作为一个小部门的负责人虽然公司小,可能雇用能力一般员工可节约工薪。感觉新人可以慢慢培养,连刚毕业的学生也可考虑。但没想到由于这样同事可能没有经验,敬业精神也可能需要培养,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去考虑“管理”及“培养”员工,但实际结果常常是人才没有培养出来,自己的业务能力也越来越差了(时间都花在管理他人身上,那有时间做好自己的本职业务)。亦或者辛苦长期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流失,这对公司对部门都是不小的损失。
(三)改善现状
1.首先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断培养,充分发挥自己一技之长,不论销售打单,市场拓展,还是技术管理,只有自己术有专攻,才能更好发展公司业务,吸引其它类型人才与自己一起创业。如果只想管理他人,到头来不光员工可能管不好,自己才华也在贬值。2.确定自己的目标
在工作之前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分析目标,计划目标,执行目标。3.建立自己主人翁的意识
(四)给公司的一点意见
1.1.选人及用人
开办公司选人最为重要。选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看起来“顺眼”,要选择与公司价值观相似,不需要“管理“的人。
我觉得不需要“管理”的人标准如下:
A、一心想将工作做好,对于份内的工作从不推托(有主动性及责任心)。B、专业从事某方面的工作(如销售,财务等),对其它工作不感兴趣。C、为人宽容,善良,很能理解他人。
我觉得这样的同事是不需要管理,只要与其协商工作目标,大家通力协作便可。这样的同事是比较难找,但只要用心一定找得到。如果不具备以上品质,我是坚决不要.,否则自己可能每天要考虑,如何监督同事进度,协调同事之间的矛盾等,自己做好业务的时间及心情也将大打折扣。对于用人,让人专心做其感兴趣的工作,不要今天安排其做这个,明天安排其做那事,弄得其无所适从,久而久之产生厌倦,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人也很难留下来。所以需要常常与同事沟通那些工作是其感兴趣的,让其安心将其愿意也擅长的工作不断做得更好。
2.创造工作氛围
我们完全可像一家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 中午可一起用餐,大家一起谈天,聊聊家长。* 公司里多放些花花草草,增加生活情趣。
* 天气热了,可安排午休时间(半小时),让同事可打一个盹。* 时常找个名义搓一顿,增加营养。
* 二三个月组织个户外活动,多多呼吸新鲜空气。
工作就是感觉到舒心,只有自己心情舒畅了才会有情绪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不断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作为一个小小的负责人,自己就是公司一个最为重要的支柱。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就应花费自己的业务特长上(如销售,技术等)。每天花费80%以上的时间去提升自己这个方面的能力及业绩,在能力不断提高及业绩增长中享受成就感。
通过自己对人对事的积极处理方式方法,感染附近的同事,发挥出正能量,积极的帮助他人也积极地接受他人的帮助,采用正确的方式与同事交流。
4.分工明确
在工作中我遇见到这种事情,A是新到岗的以为员工(调岗实为老员工),因为A到岗的部门是一个全新的部门,上司也没有准确的表达A应该负责什么问题,结果导致A与B在工作分工上发生冲突,B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应该由新到岗的A去做,A则表示这件事情上司并没有安排,所以不应该我去做,一定要我做的话那我们就找上司评理。
上述情况经常发生,不管在什么部门都是一样,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导致一件事情的解决时间延长,也会影响同事与同事之间,同事与上司之间的误会,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个无法默契合作的团队。5.问题必须保证一件事是同一组人在承担的
第三篇:活字印刷发展过程
印刷通史
二.
答: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历史悠久,从最早的发明,到发展,再到创新,之后成熟,这其中蕴含了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我们印刷的祖爷爷,毕昇,一生从事与印刷事业,在对传统的雕版印刷的使用中得到了体悟,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用于取代雕版印刷术。与毕升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成陶土活字,每一字有几个活字,之也之类的字,造二十几个活字。将活字排入两块铁范,排满为一版。同时用两块排字版,一版印刷时,一块排字,交替使用。若只印二三本,活字法并不简易,如印几十本以上,活字法十分快捷。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背诵崇宁二年(1103)年间的《佛说观无量佛寿经》残本于1965在浙江温州市郊白象塔内发现。有学者认为,“温州发现的印本残页„„考古学家金柏东将此本鉴定为北宋泥活字本。这说明毕升之后50年(1103)北宋仍以泥活字印书„„温州发现的印本是现在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这个结论仍然成立,它是毕升活字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采用毕升泥活字印刷术创制的西夏文泥活字排印的《维摩诘所说经》,印制时间约为公元12世纪前期,只比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晚一百多年,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泥活字印本。
后来,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其又是一次飞跃。不仅加快了工人的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王祯在《农书》中叙述木制活字:“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版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即满,用木榍榍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元英宗至冶二年(1332年)浙江奉县尹马称德,用十万木活字,排印《大学衍义》四十三卷二十册。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诏令制木刻活字。253500个木刻活字,在一年内全部完成,排印了2300卷《武英殿聚珍版丛书》。金简在图文并茂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中记述造木活字的程序。
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再传到日本 韩国,再到欧洲。德国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途径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的蓝本。门多萨的书很快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法国历史学家路易·勒·罗伊,文学家米歇尔·德·蒙田等,都同意门多萨的论点。德国发明了铅合金活字(1440左右),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发明了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古腾堡所发明的铅字,实际上同时含有铅锡锑。其解决了油墨在金属上粘着的问题。同时发明了木制印刷机,变压印为平印。
以上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发展的主要过程和人物,他们对印刷事业的贡献将永远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以后学习印刷的动力源泉。我将以他们作为榜样,要像他们一样在印刷事业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四篇:农业发展过程
农业发展过程,是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开始,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业
第五篇:婚姻法发展过程
婚姻家庭法,指调整婚姻家庭法关系的法律,此类法律有不同的名称,其涵义也不尽相同。我国的婚姻家庭法是规定婚姻家庭关系的发生和终止,以及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其他近亲属之间的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婚姻家庭法是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
婚姻家庭法学是以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和婚姻家庭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法学学科。本门课程介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产生及发展历史、立法体例、基本原则和法律措施,研究亲属制度、结婚制度、夫妻关系制度、离婚制度、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制度、收养制度、监护制度、保护婚姻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救济措施制度、涉外和涉港澳台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内容。学习婚姻家庭法,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和法律意识,运用婚姻家庭法律知识解决婚姻家庭领域的法律问题、维护公民在婚姻家庭领域中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婚姻家庭法经由以195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初创、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停滞、以1980年《婚姻法》为标志的恢复和发展,至9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婚姻法》为主干、以《收养法》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为配套、以其他部门法相关规范和各个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渊源为补充的分散化结构态势。与此相伴随,法学界关于修改婚姻家庭法的研究从80年代末拉开序幕,90年代中期趋于共识,至今已提上立法工作议程,初步完成了“专家试拟稿”,并正在展开讨论。参与这一跨世纪的重要立法研究活动的学者,理应感受到一种学术的沉重和历史的责任。为此,笔者特就中国婚姻家庭法宏观定位的五个方面提出粗略思路,以期学界同仁加以提升和深化,并纳入到具体法律制度的建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