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我代表我的祖国》后感
读《我代表我的祖国》后感
今天,我读了《我代表我的祖国》这篇文章,读了后我十分欣赏徐悲鸿的爱国之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写了1919年到1927年徐悲鸿在法国留学。有次聚会上,一个洋学生大骂道:“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大怒,言辞义正的训斥了对方,并约定和对方比赛,从此徐悲鸿更加努力学习,几年后他的作品《悲惨世界》轰动了整个西方论坛。让那个洋学生不得不道了歉。
徐悲鸿的爱国精神让我十分感动,他用实力反击了其实中国人的嘲讽者,为中国人争了气,争了光。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们要有意志力,奋斗力,不因为别人的冷嘲热讽而放弃,要像徐悲鸿那样,用事实告诉外国人中国人不是软弱无能的。还要像徐悲鸿一样做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人树立远大理想,用优异的成绩来报效祖国,做一个对祖国有帮助的人,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从现在起,我要以徐悲鸿为榜样,长大后把祖国将设的更加漂亮。
惠阳区淡水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林溦佳
第二篇:我读《四世同堂》后感
我读《四世同堂》后感
一天,在老家逛街,走进了一家面积不大的书店,书不是很多,我看到了《四世同堂》,竟有惊喜之感。记忆中,早些年读过的《四世同堂》已印象模糊,只留下“四世同堂”这四个字,和书中那个大家庭的老人。多年了,我不再有读大部头作品的耐心,当年买回的《四世同堂》早已不知去向。逛街之前,我刚去了姥爷家,今年九十一岁的姥爷也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这四个字扑入视线时,我竟然想到的会是姥爷,想到姥爷满头的银发和永远是平静淡然的神态。重读《四世同堂》,给了我少年读时没有的感受,我想,不只是年龄的原因,或许更多的,是心境。老舍先在序中生写道:在这年月而要安心写百万字的长篇,简直有点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说什么了!是不是可以说,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这部作品。《四世同堂》,百万余字,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我跟随着这三部曲,随着老舍先生细腻笔触刻画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走进了战争时的北平,沦陷中的北平,觉醒中的北平。那时的北平似乎离我很远,又似乎离我很近。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胡同祁家祖孙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爷,祁老太爷的儿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儿媳妇,三个孙子:瑞宣,瑞丰,瑞全,没上过学的长孙媳妇韵梅,头发烫的象鸡窝,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孙媳妇胖菊子,重孙子小顺儿,重孙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胡同的人家,诗人钱默吟,两个老婆的冠晓荷,好心肠的李四爷夫妇,基督教徒丁约翰,会唱戏的小文夫妇,剃头匠孙七,拉洋车的小崔,棚匠刘师傅......北平沦陷后,小羊圈胡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心理的变化。
老舍先生通过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态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沦陷后整个北平人的动态过程。以人物的细部特征和对话描写,精妙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比如祁老太爷的儿子祁天佑,“作惯了生意,他的脸上永远是一团和气,鼻子上几乎老拧起一旋笑纹”。韵梅的“只好低着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脸上乱跑。”比如瑞宣和钱诗人说到钱的妻弟野求,钱诗人说:“别提野求!他有脑子,而没有一根骨头!他已经给自己挖了坟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难,可是不能原谅他!给日本人做过一天事的,都永远得不到我的原谅!我的话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诅咒的人大概不会得到上帝的赦免!”钱诗人的这段话和一连串的惊叹号,他和他妻弟的心态一目了然。书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写映衬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辅相成,读来更觉自然亲切。
书中第一部《惶惑》的第六章,老舍先生用六个自然段,六次“不知该怎样好!”描写了北平陷落初期,小羊圈胡同的人家乃至整个北平人的惶惑。小羊圈胡同的其他人,没有了平和的日子,他们在猜测事态的发展,在屈辱和耻辱中等待。而冠晓荷,大赤包,以及瑞丰之类,他们是自私的,民族和国家对他们来说,是嘴上的名词,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人格,巴结日本人,幻想日本人进驻北平也许会是他们时来运转的好日子,是“有脑子没有骨头的”的中国人。两个外国人的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一个是英国使馆的富善先生,一个是后来住进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富善先生是个喜欢北平,中国化了的英国人,但他到底不是中国人,对中国人的一些文化,观念和思维不能理解,他是个善良的老人,同情沦陷后的中国人,同时也佩服日本人的武力。这是在北平的外国人,甚至是北平外的外国人的一种普遍心态吧。
有这样一段话:“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历史,一部激变中的中国近代史。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最愿看到的中国人。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的,她还保留着一些老的规矩,可是也档不住新的事情的兴起。瑞宣纯粹是民国的人,他与祖父虽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却相隔有一两世纪。小顺儿与小妞子是将来的人。将来的中国人须是什么样子呢?富善先生想不出。”“看到祁家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还居然住在一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涣散。”这是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一家北平人,一个中国式的四世同堂,也是当时中国人既传统又在变化中的写照。
住进小羊圈胡同的日本老婆婆,因为是日本人而孤独着,小羊圈里仇恨日本人的北平人,对她也充满了仇恨和防备。但她又不是日本人,她生爱加拿大,长在美国,又随父亲在伦敦为商。她说自己是日本人的奴隶。她对瑞宣说:“我都知道。我们日本人在北平所做的一切,当然你也知道。我只须告诉你一句老实话:日本人必败!没有另一个日本人敢说这句话。我---从一个意义上来说不过去---并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为我的国籍,而忘了人类与世界。自然,我凭良心说,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为他们的罪恶而被别人杀尽。”
“对于日本人,我只愿他们因失败而悔悟,把他们的聪明与努力都换个方向,用到造福于人类的事情上去。战争,给人类造成了灾难和毁灭,我不是政客,也不是军事家,说不出任何有关战争的东西,做为一个老百姓,我只认为战争是可恶的,只要有战争,老百姓就要遭罪。说句不知深浅的话,如果人类的发展要靠不停的战争来继续,我宁愿只要和平,只要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如此不知深浅的话,也是我做为一个小老百姓无望中的希望吧。书中最让我钦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韵梅,和诗人钱默吟。韵梅即会持家又懂规矩,还为祁老太爷生了一双重孙,深得老太爷的喜欢,婆婆又病弱,韵梅理所当然的担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她是天生的好脾气,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家庭责任感任感,促使她劳任怨的照顾着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极尽所能的让全家人过得顺心,她和婆婆一样,本分的做着女人,不参与该属于男人的事,但家中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都牵着她们的心。北平沦陷,抗日战争爆发,动荡的社会,生活的贫困和折磨,让一个纯粹的家庭妇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里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国家。在韵梅的身上,我看到了北平乃至整个中国的普通女人,由只会围着锅台转,只会顾及一家老小的生活,而变得更具责任感,这个责任感是对国家的。她们虽然不能象男人一样亲临战地,但她们的勇敢和坚定,是对家人和亲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钱默吟,与世无争,每天就是浇花,看书,画画,吟诗。默吟二字是他本来性格的最真写照。在胡同里的人看来,钱诗人有些清高和高深莫测。在沉默中爆发的钱诗人,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积极做着抗日的工作,他劝说年轻人离开北平,参与到抗战的队伍中,他的行动感染着更多的人。钱诗人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由只喜自己闲情逸志,到主动参与抗日,可以说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转型。大多数北平人,大多数中国人,正是经历了惶惑,偷生,最后觉醒。觉醒后的中国,是任何力量也无法抵挡的猛狮,北平那个年代是,现在更是。
第三篇:我读弟子规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第四篇:《我代表我的祖国》读后感(本站推荐)
读《我代表我的祖国》有感
今天,我阅读了《我代表我的祖国》这篇文,读后,我心中那最高尚的人多了一位——著名画家徐悲鸿!《我代表我的祖国》讲的是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对一位故意侮辱中国人的外国学生当面发出挑战——“等学业结束的时候,再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还说“我代表我的祖国”!从此,徐悲鸿怀着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满腔激情,刻苦努力,最后终于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人不是当亡国奴的材料的事,赞扬了他刻苦学习,为中华民族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读完这篇课文,我热血奔腾。徐悲鸿多么爱国啊!他坚信祖国人民不是当亡国奴的料,不应该处处受外国人歧视。也下了决心,要靠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不是蠢材,中国人不是亡国奴,中国人不应该受歧视、受欺负。最后他成功了!徐悲鸿的成功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能成功只因为他的刻苦努力吗?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一股动力在鼓动着他前进,而这股动力,正是爱国激情!徐悲鸿让我想起了许多像他一样爱国的英雄:林则徐、李四光、文天祥、詹天佑、钱学森、王小二„„正是这些爱国英雄,让中国从落后走向先进,总贫穷走向富裕!是他们,创造了1949.10.1这个伟大的时刻!而做为祖国接力棒的我们,更应该具有像徐悲鸿一样的爱国热情!有了爱国热情,我们才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有建设祖国的远大抱负,才能完成先辈的遗愿,才能让中华在我们这代人手中变得更辉煌、更灿烂、更强大!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应该像徐悲鸿那样刻苦努力、争分夺秒!不放过任何一个今天,不放过任何机会地去学习。不能总想着“事事待明日”,不能总想着养尊处优,因为我们肩上背负的任务很艰巨,很伟大!同龄人们,让我们时刻把祖国装在心中!让我们把握住每一个今天去创造每一个明天!让我们变得更勇敢,时刻准备接先辈的力棒,时刻准备着让先辈们的遗愿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成为现实!
第五篇:《我代表我的祖国》读后感
《我代表我的祖国》读后感
今天,我看到一篇短文——《我代表我的祖国》,写的是我国着名画家徐悲鸿在外国留学被外国学生挑战,徐悲鸿怀着为国争光的激情,努力学习,获得了成功的事。读完这篇短文,我心中感慨万千。
从资料上,我知道在徐悲鸿那个时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我们中国受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欺凌。在那个时候,他能够承受着外国人的讽刺与可能失败的压力下,努力学习,为国争光,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精神啊!同时,我也被他那种不屈不饶的精神而感动,因为我平常喜欢写一些歌词、诗句或文章,却都因为别人不好的评论而半途而废。读完这篇短文,我感悟到:徐悲鸿在那种情况下,受着外国人的歧视与现实的压力,都没有放弃,我更不能因为失败而放弃理想,应该努力学习,再接再厉!
《我代表我的祖国》这篇短文让我受益匪浅,徐悲鸿这种为国争光、不屈不饶的精神我们是学习的榜样!
深溪刘梦龄学校6年5班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