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9:5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第一篇: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

摘要: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本文在阐述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基础上,就职校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必要性及如何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职校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进行了积极思考。

关键词:主体性德育观;职校;德育;创新

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加强职校德育工作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尤为重要。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历来是职校德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重点课题。汲取以往经验、教训,吸纳现代德育理念,笔者认为,必须更新观念,跳出旧的德育思维模式,用主体性德育观指导新形势下的职校德育工作实践。

一、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特点

主体性德育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改革的深入,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生活、文化生活、道德意识形态等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一个明显结果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识与主体意识显著增强。这一情形反映在德育理论上,就是“人的主体性”思想得以确定。这种背景下,立足于重视道德的社会规范立场、着眼于行为的善恶、着力劝导学生践履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规范性德育观受到极大冲击。与时俱进,立足于重视道德的生活方式立场、着眼于生活方式的探究、着力使每个受教育者更好的实现自己美好人生的主体性德育观成为人们共同的呼唤和追求。主体性德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即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所谓主体性道德素质,“从其内涵来看,是个体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依据通过独立自主、主动积极地理性思考后选择的道德原则,自主、自觉与自愿地做出道德选择与道德行为的能力。”它要求我们在学生道德个体性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其道德品质形成、道德习惯养成的客观规律,重视提高他们的判断、抉择能力,指导其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

主体性德育有如下特点:

1.以培育学生主体性人格为主向。即重视学生主体人格提升,强调要在德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其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以挖掘潜能,促进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发展;遵循德育共性与个性、点与面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层次性、能动性、差异性,因材施教,既注重群体性道德水平提高,又彰显学生个性,使每个人都成为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实践主体。

2.在尊重、平等、民主中促进学生整体性进步。即要充分了解学生思想、内心需求、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权利、个性、隐私与尊严等;要放弃居高临下的状态,不把学生当作“道德条目的容器”,而是朋友一样平等对话,进行真诚精神交流。使学生能在民主氛围下自觉、自愿地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内涵、陶冶情操,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上全面和谐发展,形成较为合理的道德素质结构。

3.在自主教育中实现德育的内求自塑。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承担着指导学生在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分析、比较基础上自主选择或拒斥一定道德价值的任务。其职责在于创设一种真实而深刻的道德激励境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在自我体验、自我探求、自我顿悟中找到自我尊严和自我价值。德育课及其他课程教学、学校管理与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为学生的自主教育提供了丰富土壤。

把教师主体性发挥纳入到学生主体性发挥轨道,更多强调在教师主体主导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构成了现代的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观。

二、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职校德育创新的重要前提

适应经济社会要求加强和改进职校德育工作,是实现全面提高职校学生素质、培育新一代劳动者的题中之义。主体性德育观的确立契合了以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为中心实施德育创新的时代要求。职校德育工作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新情况面前的种种不适应也呼唤着主体性德育的弘扬。

1.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要求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快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这里的“服务”包括为促进发展服务和为就业服务两大任务。促进谁发展?既包括经济和社会的宏观发展,也包括受教育者个人人生与事业的发展。服务的内容则是满足包括广大职校生在内的受教育者就业、再就业的培养培训需求。我国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战略举措,对职校生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单纯的掌握技能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培养职校生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成为职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因此,以科学的教

育发展观为指导,从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起来,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追求。职校作为学生“人”的发展的“特定阶段”,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创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空间。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成为职校落实科学的教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社会化过程中职校生思想、行为上的新变化要求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在道德观念和价值认识上呈现多元性,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职校生在思想、行为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主体意识增强,权威意识减弱,不愿被动地接受外界劝告和他人批评,更多的认可切身体验;求新求异,追求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更多地关注事物的实际效果;渴望独立与平等,但由于阅历与认识的限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未来前途的不安,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正确的择业观有待形成。除少部分学生能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外,职校生中的绝大多数人将面临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社会的选择,要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求职校生在紧张的就业形势面前有过硬的综合职业能力。然而,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许多职校生并未确立完整的目标,有的甚至是“一片空白”。学习基础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特点。而欠缺为成就自己人生服务的强烈意识,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只能奢谈。

唤醒职校生努力成才,以“成功者”心态走向社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用德育拓展提升学生精神世界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成为职校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客观实际要求。

3.中等职业学校激烈的生存竞争要求职校德育工作者必须确立主体性德育观

受持续“普高热”影响,职校生源质量下滑,其主体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学生群体。这种现实造成职校在管理、教育精力投入相当甚至过之的情况下与普通高中最终社会影响上的失衡,挫伤了一部分职教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而一些职校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定位不清,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好没有完全转到以就业为导向上来,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上缺乏活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手足无措。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关键是职校“要坚决做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培养模式、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质量的最终标准。”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庭怎样才会满意?学校如何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答案只有一个: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既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也体现了职业学校的竞争力。

这样,就要求职校教师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把握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殊性,改变以往单纯依赖德育课灌输道德知识、只抓理论学习不抓活动训练与体验、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途径创新不够等状况,确立起主体性德育观。

三、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职校德育创新的现实策略

1.切实发挥好课堂教学在职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是职校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渠道。特别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等德育课程教学是向学生传授或再现对其道德品质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的知识的重要环节,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要靠教师讲授传递给学生,是道德知识传输的主要途径。在这个环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道德认知上应达到的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产生活跃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实践道德生活的欲望。而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也会有意无意的在其他各科教学中搜寻和验证这种情绪,因而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也要渗透德育内容,使德育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盐”与“汤”的关系得到实实在在的确立。同时,现行德育教材的编写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其指导职校生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决定了德育课的育人主阵地地位。这种地位不是虚的,需要在运作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要更新德育课教学理念,把课程作为职校生的生活过程来把握,在积极进行课内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模式等改革的同时,向其他科目和课外拓展,使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起来。

2.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是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主体,但其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需要在教育者的引导帮助下才会不断增强和发展。只有生动活泼的教育氛围才会使其感受自信、充实和体验到完善自己的乐趣。唤醒学生的修德需要,不仅要靠创新的课堂教学,还要靠创设各种自我教育的情境,即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的良好德育途径和平台。通过对各种校内隐性、显性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对不同教育环节的衔接与贯穿,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息中得到个性的张扬、合作意识的培养等。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这样一种良好形式。它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过程,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展望,有助于职校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激励其对实现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追求。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在学生主体性轨道上的发挥。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全方位推进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做法尤为值得借鉴。他们通过德育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方法辅导,班主任组织各班主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语文教师结合文化课教学辅导生涯设计写作,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能力训练介绍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资料、制作规划设计这一立体操作形式开展生涯设计活动,并在全校组织评比与展示,丰富了职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3.抓住职业学校的社会开放性优势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其社会开放性及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等都体现着它的特殊性。这些特征也成为职校落实德育工作实践化的优势。“订单”培养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开展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实践实施分层教学、学分制、弹性学制,完善加强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环节等,在催发职校生主体意识同时,为职校德育工作实践化提供了前提。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了学生知的认识、情的陶冶、理的把握,但这些都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或初步的道德实践,教师的德育影响只有在学生与外部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才能内化为其品德并生成新的道德需要促进其个体继续发展。因而,加强有意识的德育实践活动是有助于学生增强实践社会主流道德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包括校园主题实践、实习实训实践、社会生活实践三类。校园主题实践指职校德育工作者有目的的创设主题教育情境引导学生实践,可采取的方法有职业指导、心理咨询、磨砺训练、榜样模仿、角色扮演等;实习实训实践指在实习、实训、顶岗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让学生在职业实践中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悟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实践是师生共同实现主体性“双赢”的阶段,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及志愿者活动等。在社会大环境中,由于新事物层出不穷,受生活时空和个人因素制约,教师也不能完全帮助学生顺利解决所有道德问题,因而师生通过认真思考和相互交流,在自我判断与分析抉择中有助于实现促进双方的自我成长。职校德育学分制是很值得探索的一种将学生“知”与“行”有机结合的评价方式。

4.在主体性德育过程中推进职校德育工作者的角色重塑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主动地发展”,“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赋予职校教师的光荣职责。然而现实中狭隘的德育工作者界定观使德育工作重重的落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和一部分管理者肩上,而对德育课教师上岗要求的不严格和对其接受继续教育的不重视,使职校德育工作者队伍不稳不专。新形势面前,一些教师忽视对德育新理念的学习,发现职校生打架、说谎、早恋、破坏就怒火满胸,而对职校生焦虑、自卑、孤独、沮丧等问题却不闻不问,所谓“遇到老问题发烦,遇上新问题发懵”。主体性德育观既要求职校在推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且通过组织对德育原理、品德发展心理学等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其素质和能力,还要求增强全体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全员意识。从而以教师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不同学科、不同部位的教师看到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道德生长点。只有完成职校德育工作者的角色重塑,才会创新德育载体与形式,并与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伙伴关系,在对话、理解、欣赏、倾听、关怀、信任中,用人格的力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工作才会声色并茂。

参考文献:

1.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现代德育理论的重要命题》[J].《教育研究》,1996年第3期

2.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当代教育论坛》[J].2004年第12期

3.石芳华.《主体性德育观:高校思政教育人性化的回归》[J].《上海电院学生工作》.2004年第2期

4.刘铁良.《浅析主体性德育》[OL].http://zjjys.zje.net.cn/zhenzhi/news-article/20030918/154520.shtml

5.周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在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http:///2004-10-1/news2004101172217.htm.2004年6月17日

7.张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第19期

8.曾桓松.《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8期

9.高立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职校校园文化建设》[OL].

10.蒋乃平.《“抓手”和载体──职业生涯设计与德育》[N].《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31日

11.杜爱玲.《德育内涵丰富的供需见面会──记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的德育活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2期

《教育导刊》2005年5月号(好范文整理)

第二篇:职校4月份德育工作计划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职校4月份德育工作计

为全面推进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加强新时期的技工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坚持以德治校,强化管理,争先创优,坚持综合治理,培养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特制定2014年上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学校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和实践,不断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操和文明行为规范等的养成教育。打造校园,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劳动者。促进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1、每位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

2、各班级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的体系文件内容,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3、以稳定为主旋律,落实全方位、全员化育人工作,创设的德育教育环境;

4、进一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5、重视树立学生诚信人格教育,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和诚实意识,提高守法、守规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立志做讲信用、讲道德的人,让学生具备健康的人格;

6、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实际开展青春期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校园处处见德育,时时再育人;

8、认真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10、认真抓好各项检查评比工作,促进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1、坚持正面教育和引导,做好扶贫助学金的评选以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2、拓宽德育教育工作社会化的空间,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教育综合体系;

13、加强宿舍的文化建设,强化宿舍管理制度,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营造的德育环境

1、抓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

2、抓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科、保卫科的作用,加强对德育工作计划的督促、检查及考评,使每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3、建队伍,打造一支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并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不断提高班主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

第三篇: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我校创办于1904年,至今已历百年风雨。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为学校的发展确立新的生长点,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从2008年起,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孩子的成功积聚力量”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程进行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系统工程,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促创新德育”的教育新路。

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生命的质量只有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探究、体验,自主塑造个性品质,增强生命的力量才能得到提高。开展创新教育是符合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学习、体验创新的过程将激扬学生生命潜能,让学生个性飞扬,形成主动进取、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

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为此,我们着重研究与实践了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确立“健康、博雅、创新、践行”的德育理念 西山小学将素质教育定位于培养富有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型儿童,为人的现代化夯实基础。学校面向现代型儿童(包括“创新精神”、“初步的民主素养”、“独立意志”、“竞争意识”、“合作习惯”、“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处理现代信息的基本能力”等等)构建创新课程模式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精神作为现代型儿童的内核,并以基本的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型儿童的外壳。为此,我们确立了“健康、博雅、创新、践行”的德育理念。

健康:我们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博雅:让学生全面接受中西文化的熏陶,积累丰富的学识,培养高雅气质、优雅举止。

创新: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坚定创新志向,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开拓、求真、探索、挑战、冒险、负责等创新精神。

践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培养良好的行动力。健康、博雅是基础,创新是重点和灵魂,践行是实施路径。学校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开发生命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二)把培养创新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

创新人格,就是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或富有创造性的人格 特质,是创新素质内在的自然倾向性。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根本。这是因为,创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和人格教育,具备了良好的创新人格素质,就使创新活动有了自主、自发、自然的动力性。因此,我们把培养创新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培养创新人格,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践、体验、成长的平台,更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为此,我们进行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

例如,我们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师放下权威架子,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把真诚的微笑洒向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还应用创新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启迪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老师,敢于质疑书本”。现在,学生积极提出怀疑和自己的主张,已成为 我校课堂的一种常态。

又例如,我们通过思品课、主题队会,用爱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为人类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教育引导学生,把服务于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持久热情。

学校通过开展读课外书、创意小发明、养蚕体验、头脑风暴、辩论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发思维碰撞,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组织“领袖训练营”、自护救灾演练、科技探索活动等,从小灌输协作的意识,感受“团结就是力量”;通过与英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结成姊妹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国际间交流活动,汲取东西方文化之精华。学校还筹资几十万元建成了小爱迪生俱乐部、机器人培训基地等,为孩子们的创新提供了实践和体验的平台。

我们没有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有的是辩论会上的智慧碰撞,科学实验中的兴趣盎然,田径场上的顽强拼搏,校园舞台上的自信与阳光,安全演练中的沉着与干练……道德情操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形成,行为习惯的转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一切都在我们搭建的成长平台中,“润物细无声”般悄然进行。

二、以科技创新为特色 谱写西山小学校本德育新篇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的德育 工作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

德育大纲指出:“各种科技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教育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时机。为了开发孩子的思维潜能,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校针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育调整,全面启动了科技创新教育工程,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

(一)构建管理网络

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组织领导。我校在全体教师中明确了“把科技创新教育打造为学校第一品牌”的理念,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精心制订了创建科技教育特色的实施方案,从科技特色的目标和内容,基本策略和途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充分发挥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科技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强化科技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学校建立了一支热情高、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辅导员团队。富有科技教育教学经验的周郭旺老师担任专职科技总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各班科技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中有教科学、计算机、美术的,也有教语文和数学的,还聘请了多位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师间学科背景的不同,使他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加大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2009年投入18万元,2010年投入20万元,2011年投入近20万元,用于小爱迪生俱乐部、机器人培训基地、顺德区科普基地的设备完善更新和科技制作及创意大赛等活动开支,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课题引领

几年来,学校通过专题研究,引领科技课程的实施。在实施《STS(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应用研究》和《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用STS课程理论,探索出以活动为载体发展小学生科学素养的STS活动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普及参与型、实践探究型、探索研究型三种类型。

我校的以种植园为主题的校园科技活动模式在省内外推广。科研课题《STS(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应用研究》获得顺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依托顺德工业化进程为学生发展提供的广阔的课程资源,在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整合的今天,我们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引入课堂,将魔术、养蚕、孵小鸡、创意等内容引入课程,编写了养蚕校本教材,形成了魔术活动课程、养蚕活动课程、孵小鸡活动课程,生活创意活动课程等,丰富了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我校开发的“人人参与实践、个个享受快乐”的普及类型 活动课程不但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也被兄弟学校借鉴,还辐射到重庆、深圳等学校。

(四)丰富活动课程

班队活动——学校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科技活动。在一二年级,学校以科普教育和科学小故事为载体,教育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筋、勤思考的好习惯;在三四年级,通过以小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五六年级,主要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活动——学校成立了“小爱迪生俱乐部”和以科技类为主体的科技兴趣小组二十余个,如船模、航模、车模、电子、无线电测向等,调动一切师资力量,提高兴趣小组的活动质量,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这些“小科迷”们在科技兴趣小组里学习制作船模、车模、遥控船舰航行、操纵飞机模型,利用无线电进行测向,学习科学养花种草,体验科技的快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网络教育活动——西山小学组建了科技活动资源网站,让学生们上网查询,阅读著名科学家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为人类造福的感人故事;了解使用家用电器的一般常识;知道消防灭火逃生自救小知识;初步接触有关能源、环境等知识,大大开阔了视野。学校还开发了西山小学养蚕网、振唐科技网和创意大赛专题栏目,为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书刊阅读活动——学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内容有趣、文字浅显的科技书刊,从中学习丰富的科技知识。要求学生在阅读其他书刊时,留心学习书刊中的科技知识,课余假日经常收看、收听电视台、电台播放的科普专栏节目。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建立了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从中进行科技教育。学校经常让孩子们通过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奥秘;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

(五)创建特色活动

1、养蚕活动——了解生命成长历程,珍爱生命

在广东省农科院和顺德区科协的支持下,学校着手实施《养蚕活动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成立学校养蚕指导中心,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养蚕俱乐部”。每年春季,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别开生面的养蚕实践研究活动。

我们首先让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性学习,去观察、发现、探索;其次从亲历养蚕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如细致、坚持;再从自我感受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孩子们通过养蚕活动,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科学素养,还得以认识自然生命的可爱和可贵,变得更为敏感有情意,更能够用心聆听大自然生命的呼吸,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2、创意大赛——激发生命潜能,尊重个性发展

为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育创意、创新、创造的理念,激发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制定了以建立智能机器人训练活动基地、成立西山小学爱迪生俱乐部和开展“创意未来,智汇西山”学生创意大赛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规划。2009年、2011年我校先后举办了两届“创意大赛暨国际校际邀请赛”,得到师生和家长的积极支持,也得到海内外众多学校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

两次大赛共收到了机器人作品、动漫作品、生活创意作品、科幻绘画、未来城市设计、新新人类设计等各类创意作品4000多件,选出优秀作品1000余件面向社会开放展示,参观人数达4万多人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对此进行了报道。

创意大赛的举办,对我校德育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培育了一种理念,鼓励孩子们走没有走过的路,鼓励充满智慧的思维与行为;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创意空间,创建了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同时,也为他们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开阔国际化视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与人合作,学习与人交流,学生面对困难,学会关注生活。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尊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生命意志得到锻炼。

四、科技创新成为西山小学校本德育的全新标杆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德育空间,全面落实 了德育目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也通过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开拓进取、勇攀高峰、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

近三年来,我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达100%,有小制作成果的学生达80%,全校学生懂得最基础的科学知识达到95%。师生21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的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奖,获得9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0多件创意作品正在专利申请中。

具体成果有:

1、观察体验型科技活动案例:《胶袋升空的研究》《乒乓球历险记》等,在《珠江商报》进行报道。

2、教师优秀论文:《养蚕小活动、科学大世界》《以种殖园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初步尝试》收录在中国教育出版社《教改之路》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好评,以种植园为主题的校园科技活动模式得到了推广。

3、“西山小学养蚕网”,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特色网站一等奖。

4、课题《STS(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应用研究》获顺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5、“西山小学首届创意大赛暨国际校际邀请赛”获第25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一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6、顺德区经济促进局、顺德区科协在西山小学挂牌建立了顺德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7、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组来到我校,就艺术与科技活动的开展拍摄了两个专题节目,其中《神奇有趣的科学》节目介绍了我校“小爱迪生俱乐部”的同学积极动脑、动手参与科学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故事。

8、我校五年级学生何昭阳、胡芷颖两位小发明家带着他们的创意作品走进了河南卫视《创意时代》节目,获得“创意骑士”大奖及20000元创意奖金。

9、许多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研究过程中物化为科技成果,主要有:

(1)罗盛楚制作的“教学视频显微镜”,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谢砾制作的“拉链未合报警装臵” 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

(2)西山小学呈现了“专利小雏鹰”成群起飞的喜人景象。学生曾蔚等8人获得了9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它们是 “吸汗香熏型枕头”、“溺水报警指示装臵”、“ 自动开合的电饭煲”、“ 自动降温电饭煲”、“多层床” 和“发光照明锁匙”,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特地在我校举行了证书颁发表彰大会。

(3)科技绘画、摄影作品《世界和平控制中心》获广东省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绘画一等奖;《我发明了动物语言翻译机》等获三等奖。

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素质的形成则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孩子们的进取 心、责任感、求知欲、意志力、合作精神等良好品质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潜移默化。尤其是让有“毛病”的学生参加创造发明活动,就是创造条件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让其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起抬头做人的自信心。在活动中不断完善他们的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逐步改正他们的缺点,使他们转化为各方面都表现良好的学生。

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我校继传统的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后最引人瞩目的创新德育品牌,成为了西山小学德育建设新的标杆。

科技创新校本德育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局起到了良好的引擎和带动作用。近三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特色网站一等奖”、“广东省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型儿童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完善创新教育体系,将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形成高品味、高质量、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以“大笔壮怀著宏篇,挚爱情深育栋梁”的气概,锐意创新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把科技创新教育进行到底,打造学校创新德育的品牌特色,使学校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创新德育

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疆内高班学生既是将来新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新疆各级干部队伍来源的重要后备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新疆各方面工作的骨干,许多人将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新疆的面貌,关系到新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等大局问题。广州市玉岩中学于2010年9月开始承办内高班,到目前为止,共招收了79名新疆民考民学生,两个班,分预科和高一年级,生源主要来自喀什、伊犁、和田、阿克苏等地州。

为加强对我校新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学校承办之初就制订了“建章立制,开好先例,确立目标,创造佳绩”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全面育人,在注重通过制度约束、奖惩规则等“刚性管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采取“柔性管理”,即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成为内高班学生内心世界成长的太阳,使学校成为内高班师生共同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开展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促进民族关系融和

新疆的孩子初到内地,普遍存在语言交流困难、生活不适应、学习基础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并且他们从到校至放假有一年的时间不能回家。对于这样一群来自远方的孩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他们在广州找一个小主人与之手拉手,让这群孩子在第二故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为此,我们开展了“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该活动以“交流、交往、交融、和谐”为主题,拟开展民族学生走进汉族学生家庭、共建“民族和谐林”、“交流语言、学习互助”、“宿舍文化共建”、“同读一本书、同看一部电影、共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共绘一幅民族团结图画、共办一份手抄报”、开展“走访高新企业、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民、汉结对活动成果展示等8个方面的主题活动。

2011年6月3日,我校举行了结对活动启动仪式,请来了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人参加。萝岗区教育局副局长谢庆文、玉岩中学校长孟纯初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高一年级学生家长代表王先智在大会上发言。

6月份,新疆部先后两次开展了民族学生走进本地学生家庭的结对活动。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本地学生把结对的民族学生接进家里,交流内容包括:本地学生介绍放鞭炮、洗手、上茶、落座等汉族礼节,介绍家庭成员,新疆学生则介绍自己和家庭成员;本地学生教新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新疆学生教本地学生做拉面,本地学生家庭教新疆学生做粤菜,介绍粤菜的有关知识;在本地学生家庭苗圃同种一棵友谊树;新疆学生和本地学生互赠带有地方色彩的小礼品;相互交换民、汉学生友谊信等。另一种形式是把结对的本地学生的父母接到学校做家长义工,让他们替代内高班学生的父母,作为新疆学生的第二父母,与课任老师交流成长情况,走进新疆孩子的课室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听课情况,参观结对的内高班学生的宿舍,了解个人物品配备情况等,最后在清真餐厅与结对学生共进午餐,了解结对学生的饮食情况,交流成长报告、参观及听课的具体细节。通过这种交流,使内高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异乡第二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友谊。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转变,由单纯地学习知识转变为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并且在增长知识和能力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社会实践作为知能转化的基本途径,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日益显露出它的重要地位。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疆优秀建设人才,我校结合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的地域资源和经济优势的特点(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是我国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世界前五百强的知名企业就有一百多家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落户),组织内高班学生开展了“走访区内国际知名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参观了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每一次参观,我们都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切实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参观前一周制订翔实的方案,设计访谈表格、问卷等;活动过程中广泛收集活动照片、录像、问卷、课件等过程资料,填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参观结束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活动材料,如撰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感言》、《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建议书》、《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等,并以活动汇报课、板报、专刊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实地参观高科技企业运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开阔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感受到人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加深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的现代化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并促使其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职业发展规划。

三、强化行为规范教育,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达·芬奇曾说:“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必须对爱好的事物全体所有组成的每一个部分有透彻的知识。”人们的日常行为无论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都是后天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通过学习、模仿、教育获得的社会性的行为。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这其中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需要同学间的相互监督,更需要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这是因为,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作支撑,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和新疆内学办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其他办班学校的经验,结合玉岩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制定出一系列教育教学及生活服务的管理制度,有《广州市玉岩中学新疆部值班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学生节假日管理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周末电影播放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生活老师管理制度》、《清真餐厅管理制度》等。我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如周末电影播放制度,为规范周末、节假日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我校在每周六晚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具体做法分四步:第一步,精选影片。学校专门提供100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有较强激励作用的影片目录,有 “十大必看心理电影”、“高智商才能看懂的电影”、“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看的10部经典电影”等,班主任在这些目录中选出一学年拟看的电影片目,写出“播放计划表”上交新疆部主任室审批。审影片工作由新疆部分管副主任负责初审,报新疆部主任和分管副校长审批。原则上开学初把全学期每周播放的影片安排到位。第二步,预告剧情。生活老师提前观看影片,然后提前一周在班上预告影片故事情节,使学生做好观看的心理准备。第三步,组织观看。生活老师按照学校的安排播放影片,如需调整,生活老师持“每周一部好电影影片播放审批条”按程序审批。观看影片的时间19∶00~21∶40,当晚没有放完的影片下周接着再看,如在21∶40前结束放映,休息10分钟后开始晚自习。原则上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励志教育活动,有特殊情况不想观看电影的同学向生活老师提出申请,由生活老师另行安排。第四步,观后拓展。为了让感动延续,充分发挥电影对学生的激励教育作用,观看后,我们每月组织学生写影评、感悟,开展“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电影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电影的精神力量。

四、重视家庭教育,坚持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培养人才的任务并非学校教育所能单独完成,教育环境的优化也不是单凭学校自身力量所能实现的。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学校的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原来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青年学生,传统教育形式受到了挑战。实践证明,要增加教育的实效性,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协调,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

为了让新疆学生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校教育有效衔接,我们组织了给内高班学生家长寄家信活动,每年给家长寄三封信:国庆前后寄一封“平安信”、春节前夕寄一封“感恩信”、“暑假前寄一封“学业汇报信”,信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自己写给家人的信、玉岩中学校长致内高班学生家长的信以及学生在校内外拍的各种照片、“家长建议表”等,用特快专递寄给学生家长,确保家长能收到。通过寄家信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的工作,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

除了寄家信,为全面了解内高班学生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内高班的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玉岩中学的优良教育形象,我校还开展了暑期家访活动,成立了教师家访团,教师家访团于2011年7月12日至19日开展了为期8天的家访活动。在8天的家访活动中,教师家访团冒着酷暑,不顾劳累,辗转1.2万多公里,从广州到新疆,走访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疏勒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疆内高班学生既是将来新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新疆各级干部队伍来源的重要后备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新疆各方面工作的骨干,许多人将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新疆的面貌,关系到新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等大局问题。广州市玉岩中学于2010年9月开始承办内高班,到目前为止,共招收了79名新疆民考民学生,两个班,分预科和高一年级,生源主要来自喀什、伊犁、和田、阿克苏等地州。

为加强对我校新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学校承办之初就制订了“建章立制,开好先例,确立目标,创造佳绩”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全面育人,在注重通过制度约束、奖惩规则等“刚性管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采取“柔性管理”,即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成为内高班学生内心世界成长的太阳,使学校成为内高班师生共同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开展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促进民族关系融和

新疆的孩子初到内地,普遍存在语言交流困难、生活不适应、学习基础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并且他们从到校至放假有一年的时间不能回家。对于这样一群来自远方的孩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他们在广州找一个小主人与之手拉手,让这群孩子在第二故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为此,我们开展了“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该活动以“交流、交往、交融、和谐”为主题,拟开展民族学生走进汉族学生家庭、共建“民族和谐林”、“交流语言、学习互助”、“宿舍文化共建”、“同读一本书、同看一部电影、共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共绘一幅民族团结图画、共办一份手抄报”、开展“走访高新企业、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民、汉结对活动成果展示等8个方面的主题活动。

2011年6月3日,我校举行了结对活动启动仪式,请来了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人参加。萝岗区教育局副局长谢庆文、玉岩中学校长孟纯初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高一年级学生家长代表王先智在大会上发言。

6月份,新疆部先后两次开展了民族学生走进本地学生家庭的结对活动。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本地学生把结对的民族学生接进家里,交流内容包括:本地学生介绍放鞭炮、洗手、上茶、落座等汉族礼节,介绍家庭成员,新疆学生则介绍自己和家庭成员;本地学生教新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新疆学生教本地学生做拉面,本地学生家庭教新疆学生做粤菜,介绍粤菜的有关知识;在本地学生家庭苗圃同种一棵友谊树;新疆学生和本地学生互赠带有地方色彩的小礼品;相互交换民、汉学生友谊信等。另一种形式是把结对的本地学生的父母接到学校做家长义工,让他们替代内高班学生的父母,作为新疆学生的第二父母,与课任老师交流成长情况,走进新疆孩子的课室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听课情况,参观结对的内高班学生的宿舍,了解个人物品配备情况等,最后在清真餐厅与结对学生共进午餐,了解结对学生的饮食情况,交流成长报告、参观及听课的具体细节。通过这种交流,使内高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异乡第二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友谊。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转变,由单纯地学习知识转变为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并且在增长知识和能力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社会实践作为知能转化的基本途径,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日益显露出它的重要地位。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疆优秀建设人才,我校结合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的地域资源和经济优势的特点(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是我国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世界前五百强的知名企业就有一百多家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落户),组织内高班学生开展了“走访区内国际知名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参观了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每一次参观,我们都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切实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参观前一周制订翔实的方案,设计访谈表格、问卷等;活动过程中广泛收集活动照片、录像、问卷、课件等过程资料,填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参观结束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活动材料,如撰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感言》、《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建议书》、《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等,并以活动汇报课、板报、专刊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实地参观高科技企业运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开阔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感受到人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加深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的现代化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并促使其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职业发展规划。

三、强化行为规范教育,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达·芬奇曾说:“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必须对爱好的事物全体所有组成的每一个部分有透彻的知识。”人们的日常行为无论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都是后天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通过学习、模仿、教育获得的社会性的行为。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这其中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需要同学间的相互监督,更需要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这是因为,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作支撑,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和新疆内学办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其他办班学校的经验,结合玉岩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制定出一系列教育教学及生活服务的管理制度,有《广州市玉岩中学新疆部值班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学生节假日管理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周末电影播放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生活老师管理制度》、《清真餐厅管理制度》等。我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如周末电影播放制度,为规范周末、节假日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我校在每周六晚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具体做法分四步:第一步,精选影片。学校专门提供100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有较强激励作用的影片目录,有 “十大必看心理电影”、“高智商才能看懂的电影”、“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看的10部经典电影”等,班主任在这些目录中选出一学年拟看的电影片目,写出“播放计划表”上交新疆部主任室审批。审影片工作由新疆部分管副主任负责初审,报新疆部主任和分管副校长审批。原则上开学初把全学期每周播放的影片安排到位。第二步,预告剧情。生活老师提前观看影片,然后提前一周在班上预告影片故事情节,使学生做好观看的心理准备。第三步,组织观看。生活老师按照学校的安排播放影片,如需调整,生活老师持“每周一部好电影影片播放审批条”按程序审批。观看影片的时间19∶00~21∶40,当晚没有放完的影片下周接着再看,如在21∶40前结束放映,休息10分钟后开始晚自习。原则上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励志教育活动,有特殊情况不想观看电影的同学向生活老师提出申请,由生活老师另行安排。第四步,观后拓展。为了让感动延续,充分发挥电影对学生的激励教育作用,观看后,我们每月组织学生写影评、感悟,开展“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电影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电影的精神力量。

四、重视家庭教育,坚持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培养人才的任务并非学校教育所能单独完成,教育环境的优化也不是单凭学校自身力量所能实现的。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学校的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原来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青年学生,传统教育形式受到了挑战。实践证明,要增加教育的实效性,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协调,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

为了让新疆学生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校教育有效衔接,我们组织了给内高班学生家长寄家信活动,每年给家长寄三封信:国庆前后寄一封“平安信”、春节前夕寄一封“感恩信”、“暑假前寄一封“学业汇报信”,信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自己写给家人的信、玉岩中学校长致内高班学生家长的信以及学生在校内外拍的各种照片、“家长建议表”等,用特快专递寄给学生家长,确保家长能收到。通过寄家信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的工作,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

除了寄家信,为全面了解内高班学生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内高班的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玉岩中学的优良教育形象,我校还开展了暑期家访活动,成立了教师家访团,教师家访团于2011年7月12日至19日开展了为期8天的家访活动。在8天的家访活动中,教师家访团冒着酷暑,不顾劳累,辗转1.2万多公里,从广州到新疆,走访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疏勒县、莎车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走访了15名维吾尔族学生家庭,给每名学生家庭送去了200元的慰问金。通过家访,老师们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长、学生、当地民众交流了感情,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扩大了内高班在新疆的影响。

内高班教育任务是艰巨的,使命是光荣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新疆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使新疆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县、莎车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走访了15名维吾尔族学生家庭,给每名学生家庭送去了200元的慰问金。通过家访,老师们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长、学生、当地民众交流了感情,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扩大了内高班在新疆的影响。

内高班教育任务是艰巨的,使命是光荣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新疆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使新疆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第五篇:德育创新

我 很 优 秀——培植你的信念熊正勇案例:新学期如期而至,我象往常一样,总要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作为新学年献给孩子们的第一份礼物。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一路上哼着快乐的小曲,胸有成竹地赶往4.3班教室,为孩子们献上第一节信息课。当我一走进教室,我马上收起脸上的微笑,站在一旁静静观赏。瞧!教室里打闹声此起彼伏,犹如一个热闹的菜市场。特别是班里出名的“匪头子”(小强),站在凳子上,肆无忌惮,大声发表他的“演说”。“我是超级恐龙,我将统治整个宇宙,让人类见鬼去吧!”他一边得意洋洋地说,还一边向同学们做鬼脸。“谁敢和我挑战,我将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在他的挑衅下,号称“淘气包”的小涛也不甘示弱,干脆跳到电脑桌上和小强拼杀起来!教室里吵闹声、尖叫声、喝彩声、加油声响成一片。孩子们正全身心地观看这场“和平”与“战争”表演,哪还有心思管你老师呢。我心里为之一颤:平时老师的威信都哪儿去了?教书十几年,一米七几的个儿,还是涪城教育界小有名气的优秀教师,却驾御不了这些小不点。我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哀。总得想办法控制这种局势,但又不失教师的尊严与道德修养。犹豫片刻,我信步走上讲台,向孩子们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孩子们才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这两个不“安分”的人很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可手还不停地摆弄着书本,根本不理会我这个老师。对于这两个孩子,所有任课教师早已“伤透了心”。什么礼仪啊,常规啊,早已在他俩的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给他们进行一次常规、纪律的教育,我想收效也是为微乎其微。看样子,这一堂精彩的见面课得放一放。我想要教会孩子学习,首先得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这时,我脑子里闪出一个想法:给孩们讲一个故事吧,讲一个我曾读过的故事,而让我终生受用的故事……

下载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主体性德育观与职校德育创新(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德育特色

    观德育特色,展德育风采,谋德育创新 ——十二小学赴呼和浩特学习体会高红霞 梁艳 寒冬时节,在东胜区教育局德育办的组织下,我们一行人怀揣着炙热的心赴呼和浩特学习、参观呼和浩......

    中职校德育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温玉洁【案例】教育学生的武器是爱而不是罚 2011年3月,10模具班的曹某同学,在一次早读课时吵闹不休,老师一怒之下,罚他抄写校规校纪。此事引起了学生强烈不满,该学......

    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民族中学王成轩2011年4月28日—30日,我有幸聆听了心理教育专家冯世忠老师为我们作的生动精彩的讲座 在这次学习中有收获与体会,但......

    德育创新案例

    每个心灵都需要呵护与引领 xx市xx学校 xx “学校教育,以人为本”,承担这一重任的主要力量——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学生健康的引领者,是沟通家长......

    德育创新案例

    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案例 ——教育的嫁接 教育的嫁接如春天正待开放的树木,在需要生命重新生长的枝上,进行嫁接,让它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德育工作是一个......

    德育创新学习心得[范文大全]

    德育创新与班主任队伍建设研修班 学习心得 七年级三班:邢电岩 很幸运来到实验中学,又很幸运刚参加工作就能做班主任。在2010年10月16日——17日,学校又给我提供了一次学习的机......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

    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稳步发展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上,更......

    德育创新案例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创新案例 夏向娟 (一)产生背景:近年来,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员子女的数量逐年攀升,他们的云涌而入,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