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公平调研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19:4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就业公平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就业公平调研报告》。

第一篇:就业公平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学号: 1210150306

指导教师

调研报告促进就业公平

扶持个体、微型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促进就业公平

就业岗位和就业公平是民生之本,就业岗位和就业公平不足往往导致贫困及社会问题的加剧。根据 本次调研采取查阅相关文件、三中全会改革动向以及自己在天津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任部门部长接触到的与企业直接沟通和内部信息 自己的一些创业受阻经验、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个体微型企业成长发育缓慢,不能满足社会就业岗位需求

国内、外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个体、微型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口,缓解失业压力上,具有无可代替的作用。在加拿大,就业人口的78%是在1-4人的微型企业工作;欧盟国家的1亿就业人口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在1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工作;美国的小企业为新增的求职者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美国有67%的从业人员,第一份工作是从小企业开始的。增加个体、微型企业的绝对数量,扶植个体、微型企业的发展,对减少结构性失业,大幅增加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实现社会成员机会与利益的大体均衡,拉近、弥合经济收入的鸿沟,降低基尼系数、改善社会矛盾冲突的烈度具有积极作用。统计显示,中国收入差距最小和基尼系数最低的地区是个体和微型企业多的浙江温州等地,收入差距最大和基尼系数最高的是个体和微型企业最少的贵州。

(二)社会和政府对微型企业行动上重视不够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虽小,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却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社会各界和决策层对高资本密集、高技术密集的产业,对大企业、大项目的关注程度较高,而对提供就业岗位比较多的个体、微型企业的关注、投入及扶持力度却明显比较弱。在调研中我发现找不到能够提供微型企业翔实数据的部门和机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对这类企业缺乏应有的关注。由于已经出台的各项中小企业政策更多面对的是一些具有一定规模,或者说

已经比较成型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得到政策面的支持。不少国家对于规模很小的微型企业都有专门的扶持政策,以有别于一般的中小企业政策。其政策的宗旨多数是从稳定社会就业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到微型企业更是市场竞争中的弱者,需要通过公共政策来保障微型企业的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日本。日本在20世纪6O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对中小企业政策进行细分,并对微型企业实施针对性很强的扶持政策。

(三)创业者缺乏必要的政策辅导和业务支持

创业是增加个体、微型企业数量、低成本增加就业岗位的有效方式,创业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还向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最近几年国家一直在鼓励创业,但个人进行创业的难度较大,想创业的人很多,能创业成功的却少之又少。没有合适项目、资金短缺、培训不足、缺乏中介、信息平台滞后、政策环境、经营环境、税费负担成为创业的主要瓶颈。国家每年都有大量优惠政策出台,但往往由于创业者的信息闭塞,这些政策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为解决这些问题,外地已提供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可以借鉴。如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一旦成功将会辐射全国,上海设有分布广泛的开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涉及融资服务、场地扶持、税费减免、开业专家指导、开业能力提升、鼓励科技创新以及非正规就业孵化器等方面的服务。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和市民可以去政府部门举办的项目招标会上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如果因创业失败导致家庭困难而无力清偿逾期贷款的借款人,可以通过逾期贷款社区合议制度推迟、减少或免还贷款;成都采取了就业与创业博览会的方式,政府给项目,鼓励人们创业当老板。

(四)夜市及路边摊点的经营限制过多过严

经营夜市和路边摊点因其技能门槛低、资金需求少的优势一直是创业者的首选,我当初就选择在昆明超繁华夜市步行街贩卖德国高档锅具和高仿名包,不幸被城管一锅端了,但与之伴生的阻碍交通、噪音扰民、环境污染、治安混乱也一直是政府头疼、居民反感的主要原因。每次的创建活动中,夜市和路边摊点都是各个部门整治的重点。至今社会上对夜市及马路摊点的禁止或放开仍存在着尖锐对立、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

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一二线拥有近百万流动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进城谋生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除了从技术和资金含量最低的夜市、街头摊贩做起,在城市几无立锥之地。我们不可能禁止他们进入城市,也不可能禁止他们在城市谋生,如果他们长期处于没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境地,就只能通过违法手段谋生。是容忍一门心思推销商品的摊贩?还是随时提防谋生无望伺机作案的潜在罪犯?这是我们每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家昆明最经做的不错,逐渐开放类似滨江道的地段作为夜市,管理的不错。

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力度扶植个体、微型企业的发展

政府的公共政策要更多地关注微型企业这一弱势群体,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结合国内情况,创造性合理性切实性建立健全微型企业专项扶持政策,完善相关政策体系。

建议把支持、扶植第三产业尤其是个体、微型企业的发展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部门领导的核心考核指标,并出台一些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予以保障落实到行动上。

(二)建立创业辅导中心及分中心

三中全会后,李嘉诚就无偿投资了,2000万培训女村官,这对农村经济发展是爱心针更是强心针。在我看来李嘉诚抓住了中国改革的一个方向,扶持培训女村官。要积极倡导、支持、扶植有创业意向的人当老板。建立创业辅导中心、分中心,充分地依托较大的社区,系统地为创业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这是鼓励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环节。上海自由贸易区做的不错,但这些改革是被逼迫的,因美国成立的贸易组织没有让中国加入,改革的未雨绸缪和前瞻性不强。

(三)发挥大学学校学生组织作用、强化自律功能

大力发展学校行业协会,学生找不到工作,学校责任首当其冲比如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就业指导中心里有一个学生组织,每年会举办招聘会,纺织学院每年会有上百家企业,其中不乏顶尖企业来,而负责接待,场地布置,与企业接洽沟通,宣传等等做这些正是我们这个学生组织。我在其中学习成长了很多,而我们这个学生组织还举办了一些帮助广大同学就业的活动“职场点将”类似非你莫属,我们拉了一些比较不错的企业他们提供一些实习岗位和正式岗位,让广大同

学报名参加活动,到达最后参赛者获得就业岗位,观看者能看到自己差距和努力收货知识。而这类活动受学校的重视和推广程度很低,这是学校的责任,有人说大学生找工作难,我觉得不能怪大学生,学校责任首当其冲学校大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都与社会脱节,日本小学只教怎么做人培养意志信念,他们觉得有了这些其他任何都不是大问题,而中国教育一味用英雄式教育,完全不关注他们内心世界,在一个人认识形成价值观建立的时期用高考为主小考为辅工作考试摧残,到了大学后更加迷茫,而面临他们的依然是考试,我想建个帮助大学生就业交流平台 千人级别qq群 把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和毕业就业了的同学加到群里一个交流群 上传一些有关最新关于就业精华知识 商务职场礼仪 培训用的课件 职场励志李开复的为主

(依据 因为李开复也有一个交流平台,写过一些书帮助中国大学生走出迷茫,获得了国家教育部极大好评他本人因此名利双收)我们群平台能比李开复做得好,能更直接有效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里了解就业,我们有李开复没有的,李开复的书我读过他写的是自己经历感悟以此让同学走出迷茫以此宣传他的企业 理论居多 反观我们不仅有理论更有有丰富的活动职场点将 招聘会等 还有已经就业的学长 他们的经历建议会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帮助对未来和就业迷茫同学走出迷茫有望能辐射全校 乃至全国形成示范作用 不是不可能我们很特别不是盈利机构而且有纺织学院的实力和众多不错企业作为资源 还有并且国内教育行业内大多不重视重视了的做了也没多少效果 大学期间正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事物认知能力形成的重要时间 如果我们能真正帮助到他们这我觉得意义深远 物欲横流的社会充斥着拜金思潮 游戏的巨大吸引男生全在整天打游戏以及av 这对大学生价值观是极大扭曲 我相信这一定是全国性的现象 我觉得 这个如果能做成功 有望能辐射全校 乃至全国形成示范作用 不是空话。苦于找不到支持我想法的人。

(四)为个体、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建议加快办事大厅的建设、完善办事大厅的功能,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办事大厅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快网上审批的推广应用工作,除了特例,所有需要行政审批的工作,均应能在办事大厅或网上限时办理,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对行政审批的影响,减少寻租机会,避免过度行政。改变行政监管的重复、交叉、多

层执法状况,坚决杜绝个别机构和人员为了部门和个体利益恶意执法的现象。允许非注册企业的合法存在。放宽个体、微型企业经营的准入范围,最大限度地创造就业空间。对一般的个体经营和微型企业不再进行注册登记,只要依法经营即可。据资料,国外大部分国家个体劳动根本不用注册登记,并且许多国家1/3的企业是非登记企业。

降低微型企业的税费、增加企业数量,税收以量取胜。这是义乌小商品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创业者存活率高的重要原因。

(五)开放夜市及马路摊点

在发展夜市经济的问题上,更应强调错位经营,要更多地为个体、微型企业提供生存空间,我在其中创业感觉生存异常艰辛。中国一二线大城市都已有一百多个成规模的夜市和3万多个马路摊点,应该加以引导、规范,借鉴镇江市马路摊贩自我管理的模式,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象的重新发生,要降低门槛、放宽条件、尽量减免税、费,更多地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提供岗位和机会。促进就业公平。

第二篇:公平、效率与就业

文章标题:公平、效率与就业

正确认识公正、效率与就业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端正在就业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

文章]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公平就是社会公平,它主要是指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效率就是劳动效率,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社会公平即社会财富占有的平等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又可归结为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仅就劳动平等而言,它实际上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任何人的收入都只能主要来自劳动,只能以自己的劳动同另一种劳动相交换,从而获取消费品,不能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人们在获得收入的方式上是平等的。二是每个劳动者有平等地参加劳动的权利。而劳动平等与报酬平等,最终又可归结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只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就能体现现阶段的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从而体现社会公平。

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社会公平与劳动效率的关系就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与劳动效率的关系。这两者的关系尽管存在着矛盾,但又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前提,没有公平就谈不上效率。这一思想在近二、三十年西方出现的组织行为理论中也得到了反映。这一理论认为,职工在一个组织中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职工在主观上所决定的他是否得到了公道的待遇,他付出的劳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补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道的待遇和就有的补偿,可以理解为平等劳动的权利是否得到落实以及一定量的劳动支出是否得到应有的报酬,即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否得到最终体现。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按劳分配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差距过大的分配,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导致劳动者心理不平衡,影响社会安定,从而降低或破坏劳动者的积极性,生产力就不能高速发展,效率也就谈不上。例如,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本身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有利于提高效率。但先富起来的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即为社会提供有用劳动。如果不把握住这个条件,非法致富也允许,就会失去公平,非但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导致人们心理失衡,产生消极破坏作用,从而降低效率。另一方面,效率又是实现公平的条件。没有效率,生产力不能高速发展,实现公平就缺乏物质基础。没有效率,导致劳动者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更不能为劳动者提供平等地参加劳动的机会,公平就无从谈起。

所以,只有坚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体现社会公平,才能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反过来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条件。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上必须把握的基准思想。据此制定的分配政策在实践中才会有较好的效果。任何忽视按劳分配的倾向都是有害的。

当然,由于在执行按劳分配原则过程中容易出现某些偏差,以及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市场因素的复杂情况,有时会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导致收入差距过大或过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国家除了不断调整分配政策外,还应采取行政、经济手段进行干预。一方面,通过税收等手段,对由于非劳动因素而导致的不同经济收入进行必要的调节;另一方面,对经济条件差、致富困难较大的地区和劳动者,要加以扶持,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在物质技术上给予帮助。目前,为了控制贫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应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这将成为今后深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要落实每个劳动者有平等的参加劳动的权利,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这一内容表现在就业问题上,就是要实行充分就业政策,为每人劳动者提供“各尽所能”的机会。一个人要生存,就应参加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任何人都不应剥夺这种权利的义务。当然,劳动者有平等参加劳动的权利,不能绝对地理解为每个人都必须有工作岗位,不存在任何失业现象。因为平等参加劳动者有一个前提,即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和技能,就有可能失去工作岗位导致失业。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因此,我们实行的充分就业是包含合理失业率的充分就业。政府有责任花费更多的力气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不应该当作一般的经济问题来对待。正是因为每个劳动者的能力和技能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适应不了高技能的工作岗位,就应向报酬较低的低技能工作岗位流动。这样能迫使每个劳动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以适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工作岗

位的要求,它既体现了公平,又体现的效率,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与效率较为完善的统一。当然,对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走过来、吃惯了“大锅饭”的人产来说,要接受从报酬较高的高技能工作岗位向报酬较低的低技能工作岗位流动的现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里的关键是个转变观念的问题。应认识到过去那种“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

返了。市场经济讲的是实力,靠的是竞争,是生存的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正视现实,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意识,积极投身于市场,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公平、效率与就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平、效率与就业。

第三篇:广告学就业调研报告

广告学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由于各大高校连年不断扩招,使得每年毕业人数急速增长。据统计调查数据,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10万。短短一年时间,2010年年毕业人数增加了20万人。毕业人数字虽然不断上升但是就业趋势还是有让大家欣慰的发展,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现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基本稳定和就业人数的继续增长,就此发展下去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解决的一天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有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告业有很大发展。现在广告行业各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车体、车内、展位、户外、DM刊等都是很好的发展趋势,也被各商家所看好,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如果在这一行业做得久了,对自身是一个相当的提高,而且有利个人发展,对以后从事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帮助。广告目前来看,是个朝阳行业。而且只会越发展越好,无论你打算在这行做技术还是做市场对自己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广告专业学生更关注的是,广告业的就业问题了。通过查找资料得知,中国广告行业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与广告业的快速发展情形不相适应的是专业广告人才的缺乏。我国目前的广告从业人员不下20万,但真正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和系统培训的不到二十分之一,许多广告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从整体上看,广告行业还是对有综合素质的广告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有很大的需求的。据我调查了解到,我们西安石油大学广告专业的学姐学长近三四年的毕业分配去向表明,该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人员少,质量高,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分配状况十分看好,甚至超过了其他热门专业。

面对当今社会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局面,我们广告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到底如何呢?作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我也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调查对这一问题的各种困惑能得到一些解答。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

100份

2.小组访谈法

(二)数据整理

1.制定相关变量之间的表格

2.对表格进行分析

3.得出结论

(三)查阅资料

三.调查结论

(一)目前广告行业实际需求量还是比较大

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与国际

接轨,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们中国的民族工业也在准备着走向世界,这时宣传自己的产品品牌,扩大企业知名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中国的广告业还将获得

更大的发展,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如何使我们的广告获得质的飞跃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最根本的还要落实在“人”的身上。而现在我国设立广告专业的高等学校还很有限,有相当

教学水平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广告人才要达到饱和,还要十年左右的时间。

2.广告的行业是一个竞争性强,瞬息万变的行业,要求广告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他们

要有对社会有准确的领悟,而且既对时尚潮流了如指掌,又对民族的、精典的、传统的东西

领会透彻;既要关心商家想做到什么,又要关心老百姓在想些什么;反应敏捷,思维活跃,有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这一切没有长期的积累和训练是办不到的。很多很好的大学广

告专业教育正是从这样一点一滴的小处着眼,从基础理论、基本思维、基本技巧、基础训练

等方面为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广告人做准备。所以优秀的广告专业毕业生一定是学有所

长,学以致用。

(二)广告学专业学生如何更好地应对社会需求,更好地就业呢?所以要注重以下几点。一·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对自己客观的能力及喜好进行定位,并且有目的有方向的去

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做到在毕业后有的放矢。

1·创意型文案

广告文案玩的就是文字,因此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更要有能写出抓住创意核心上的洞察力。

学习锻炼的方法是多看各种文学书籍,吸取各种文风,词汇、语句搭配和组合方式等。

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面。适合对文字有兴趣和敏感的同学。

职业发展阶段为:创意执行文案、文案指导、创意总监。

2·广告策略型文案

未来的职位是“AE”,即客户。主要工作在市场的一般性分析、产品优劣势分析等,主

要是为广告创意提供铺垫和依据,以及媒体组合方案等广告创意的执行文案。

职业发展阶段为:客户执行、客户经理、客户总监。

3·市场策划或企划

偏于市场营销,主要谋取职位的方向是企业甲方,或营销代理公司。主要技能要求4P、4C等理论及执行。

职业发展阶段为:策划执行、策划师、客户经理。

4·平面设计师

主功方向是平面设计,这方向起步较低,但必须有创意才能胜任这样的职位。

5·品牌经理

即品牌管理,主要职位方向是甲方企业,主要的技能方向是企业CIS理论及执行,以及

品牌推广方面与广告代理公司进行对接。

由于职位方向是甲方企业相对比较轻松,因此比较适合女生的求职方向。

6·公关活动策划

它就是策划和执行公关活动。对个人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求较高,需要逐步建立自己的商

业关系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了。

二.面对就业是需做到并且具备的几点能力

1.掌握广告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现代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以及市场调查与营销的基本知

识和市场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3.熟悉有关广告的政策法规;

4.具有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与活动能力;

5.了解中国广告事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

经过对广告学专业的学长学姐问卷调查与聊天,以及与专业课老师们的交谈。让我对广

告学就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通过我的这份调研报告给在读广告学专业学生一些帮

助。当然,现在我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最主要的是将基础知识打牢固,一点一滴的提高自

己的专业素养。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直努力、思考,一定能在广告这个行业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成功。

广告1003卫岚

201002010304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题目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8级 贺凤娇 中文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给09届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关键词:就业形势

就业倾向

就业工作指导

就业对策与建议

正文内容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对于当前的就业形势,82.37%的大学生认为形势严峻;而大学生在对自己发展前途的态度上,一半以上选择很乐观或比较乐观,占57.47%;在问及求职中最困扰的因素时,7.93%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16.76%认为信息量少;21.91%认为对企业岗位专业知识缺乏了解;10.30%认为能力不足;8.99%认为优势难以发挥;16.52%认为求职方法技巧欠缺;16.27%认为对社会缺乏了解。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

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面对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很多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都会有些自卑心理,那么当大家同台竞技争夺工作岗位时又会如何?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压力,占72.2%。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二、就业倾向分析

1.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大多集中在国企及政府部门,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总体趋向稳定

大学生毕业后的行业类型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占51.74%,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7.39%、14.35%;6.96%的会自主创业。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仍然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占47.30%;23.03%选择中部大中城市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大学生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该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机会或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占56.64%;16.62%选择该地区是因为生活条件好;而因看中创业环境的有7.29%;回报家乡有10.87%;因为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别占2.30%、6.27%。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术的分别占10.17%、14.17%。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考村官

对于是否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55.6%的被调查者愿意投身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在对于村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报名村官考试;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4.大多数大学生的择业观是先就业后择业,超过半数的认为专业对口对未来选择工作比较重要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

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态度的占54.3%;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不太满意,占27.3%。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从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或亲朋好友方面得到就业信息的,分别占2.3%、8.1%;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6.大学生希望企业人士、成功的校友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

11.4%表示希望企业人士来学校做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生涯规划;55.6%希望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8.7%希望涉及该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规划;6.4%希望应涉及市场经济基本规律;12%希望讲解关于员工的职业素质。62%的大学生希望其报告主要讲述在校期间应为就业做何准备,9%希望是关于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22%认为就业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对策与建议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年来本就不大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第三,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调查资料显示:182人认为自主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占样本量的37.76%,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瓶颈,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第四,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

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可以指定出台一些帮扶政策。一是待业求职登记制度。准许待业毕业生进行求职登记,并享受失业人员就业优惠扶持政策。二是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户籍迁入地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三是优先安排就业制度。对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安置;对零就业家庭毕业生,采取政府安排岗位等多种方式实行保底就业。四是免费服务制度。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免收服务费用。五是就业见习制度。通过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提供3至6个月的见习培训,见习单位和地方财政部门为其提供基本生活补助。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人群中,有67.01%的人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并且在就业指导的同时推进对学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善于成为伯乐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参考文献

第五篇:就业的调研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2005年就业市场调研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严志谷 祝治国 刘健

摘要:本文通过对11个省(自治区)的40个市、县就业市场的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调研地域政府部门引进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不同地域间人才市场的运作模式、用人单位的产业结构及经济成分、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和聘用毕业生的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就业市场意识,注重就业市场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的课程体系,运用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方式等建议。关键词:就业市场;调研;课程体系;市场反馈

2005年11月,湖北师范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对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河北、河南、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11个省(自治区)的40个市、县就业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与调研。了解、分析了调研地域政府部门引进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不同地域间人才市场的运作模式、用人单位的产业结构及经济成分、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和聘用毕业生的倾向等。

一、地域人才就业市场的动态及需求专业分布的格局

本次调研的11个省(自治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是灵活、开放的。在遵照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各自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的文件,总的目的是激活市场、引进人才、繁荣经济。在高校毕业生具体的“准入政策”方面,市场是全方位开放,允许毕业生直接进入就业市场寻求就业岗位。

本次考察、调研的部分大中城市,为了构建节约型社会,根据对今后中小学适龄入学及升学人数的预测,对现有公立中小学的学校数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和调整;还有少数大中城市(温州、宁波、绍兴、杭州、南宁)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中小学教育,鼓励和支持民营学校的发展。因此,在对师范类毕业生的招聘录用上,公立中小学对新增教师数的需求总量相应减少,综合素质要求更高,需求专业一般为长线专业的语、数、外;民营学校的用人机制较为灵活,只要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达成供需约定的协议,高校毕业生到民营学校属地的人才市场办理其户档托管手续后即可进入。大多数大中城市的公立中小学通过前几年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和有相当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的调入,已完成了教师换代和教师人才储备工作,在岗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教学经验等等,已能满足中小学教育在今后苦干年发展的需要。学校的总体规模(学校数及在校生数)逐步从扩大走向调整、稳步发展,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除满足长线专业语、数、外和“大综合”的师资需求、在岗教师自然更替外,需求总量逐渐减少。但县(县级市)、乡镇的公立学校和民营学校,因教师人才的流失、学历层次达标不够,市场空间还是较大。

对于非师范类毕业生,只要专业对口,与市场及用人单位(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达成意向,政府部门不但不加干预,反而会积极提供进入市场和用人单位的种种便利。通过对石狮、晋江、温州、台州、宁波、苏州、昆山、东莞等市(县)工业开发区、保税区和工业园的实地考察发现,拉动各地经济增长的,绝大数是民营中小企业,产业结构成分一般以服装、鞋帽、化纤、化工、医药、电子、电力、机械、造船、IT、数控、模具、冶金等为主,所需人才大多为工科实用型,兼顾法律、商贸、营销、广告和外语类。人才准入门槛不高,对录用人员的学历层次要求较低,职业岗位多为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而作为毕业生向

往的“金领”、“白领”行业,本院非师范类毕业生目前所学专业的对应性、适应性不强。

非师范类市场的人才流动较快、人才成本较高。经济发达地区是毕业生就业意愿的首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岗位数及就业机率较大,但所需求的常设专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较高,竞争十分激烈。在高级技术工人方面(蓝领)、廉价劳动力(体力劳动者)方面,企业普遍比较缺乏;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经济效益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对有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比较青睐。“金领”、“白领”(“知本家”)阶层——金融、商贸、地产、电信、高新技术开发的行业,对新增人才的需求虽有一定的市场,但应届高校毕业生作为新人,除自身过硬的专业学识、实际经验、工作实效外,还需一定时间的磨砺。

因地域、经济发展程度和行业性质的不同,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薪金待遇也不尽相同。福建、浙江、江苏、广东、海南、云南、广西等地,在大中城市教育行业工作的“新人”,月薪一般为1200~1500元;基层的公立学校,一般为1000元左右;民营学校视其经济状况,最高不超过1500元。山东、辽宁、河南、河北等地,从事教育行业的新人,月薪一般低于1000元。企业类,除金融、IT、地产、设计等特殊行业外,“新人”的基础月薪一般为600~800元。

总的情况是,各省(自治区)、市人才的准入政策宽松,人才机构建立完善,人才市场发展成熟,但针对师范类毕业生而言,人才需求总量减少,人才选用路径增多,专业及综合素质要求提高;非师范类毕业生,市场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毕业生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要求增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已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公立大中学校,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更高。对人才的招聘,大中城市、尤其是省(自治区)会城市和旅游城市,已从面向内地高校转向上海、广州、北京和欧、美、日等高、新、尖、精人才辈出的地区。基层的公立机构和民营资本经营的单位对人才的总体需求,热情不减,市场仍在。各省(自治区)在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时,注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现场招聘会与网络招聘)相结合。招聘会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由以前大型的综合招聘会转向专业分类型招聘会;场次和规模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加大。各地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及教育、人事部门,都十分注重对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相关的就业政策、绝大部分就业信息的传播和人才的招聘通过网络渠道进行。

二、人才市场调研

通过对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云南、广东等省的大多人才市场的实地考察与调研发现,由于以上地域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改革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才需求总量较大,许多地方都早已建立起了帮助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人才市场(人才中心或科技人员职业介绍中心),各省以及辖区的市、县,都有人事厅或人事局直接监管、督导的人才市场,对人才与市场的对接、人才与岗位的匹配起到了宏观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并负责给寻求到了就业岗位的人员实行户档托管、职级评聘等全方位的“一条龙”服务。凡人才需求量大、人才进出频繁的省(市),其人事部门属下的人才市场规模宏大、制度健全、人员齐整、设施完备、服务到位,如泉州、宁波、绍兴、杭州、苏州、昆山、南京、昆明、广州等地的人才市场,从就业政策的提供、职业技能的培训、就业信息的发布、人才招聘会的筹办、就业咨询与指导、相关手续的办理等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展

示网络化、招聘程序规范化、接待服务人本化。人才市场已成为当地就业信息的发散中心和人才进出枢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鉴于人才市场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各地人才市场都建立了相应的就业信息指导服务网站,通过网络平台与政府机构、高校、用人单位共享就业信息资源。

三、对大中企业、学校的调研

1、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用人单位在引进人才时,普遍要求毕业生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多地掌握交叉学科的知识,注重的是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与交际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

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录用持有与应聘岗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比较前沿的行业,如IT、设计、营销、咨询、物流、广告等行业,除关注毕业生是否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外,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相应的工作经验要求更高。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思想品德、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团队精神等方面要求较高;同时希望毕业生能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

2、对院校品牌的认知程度

院校品牌的建立,除了院校自身的历史优势,如是否国家重点、政府资源的投入及利用、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师资及专业建设、办学时间长短、毕业生的就业层次与就业质量及现时校友的人际关系等等之外,更多的是依托各院校毕业生的综合实力,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心理状况、协调水平、创新能力等,同时各院校在办学的开放程度、对外的公关宣传、对毕业生的“营销”策略等等,也是影响院校品牌能否在现代人力资源市场上确立的重要因素。

调研发现,人事、教育部门及用人单位在选拔、录用毕业生时,比较注重毕业生的院校品牌,倾向于部委所属的重点大学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本地院校以及本地生源的外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以上三类毕业生会被优先考虑。原因为:一是重点大学毕业生在第一学历上占有相对优势,通常误读思维认为重点大学培养的毕业生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在学知水平、专业能力上要高、要强,尤其是对以“升学率”为指挥棒的中学,引进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学生家长、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二是本地院校毕业生及本地生源的外校毕业生,在本地求职也有一定的优势。本地院校与所在地的用人单位因同处于一地,早已建立起了或多或少的合作关系,在地域内已有一定的影响力,用人单位对该类院校早有相应的了解、认识;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因当地政府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毕业生背后的社会关系,用人单位会优先考虑。

在此次调研活动的基础上,得出以下建议:

一、树立现代化的就业理念,强化就业市场意识,注重就业市场建设

高校的就业工作是否有效、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否能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甚至超出,这与高校和毕业生对动态的就业市场的反应速度与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提高、增强高校和毕业生对动态就业市场的反应速度、能力,高校的就业工作就应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现代的就业理念,强化就业市场意识、注重就业市场建设,加大调研、开拓就业市场的力度,真正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我院在办学理念上应融入“市场”因素,加强对学院学生培养过程“全程化”的关注。应注重加

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建设。在制度保障、设备添置、经费增拨、场地扩大、人员配备上应给予大力支持。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应进一步加强与教育人事部门、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就业中心)的联系与沟通;加大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努力开创“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工作新局面。

二、以就业为导向,建立适应市场的课程体系

1、学生的专业培养

在调研中,多数用人单位表示现在的应届毕业生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现实的行业岗位需要差距较大,许多毕业生需要较长时间的重新学习与磨合,才能进入岗位角色。因此,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讲授什么样的课程、参与什么样的实践、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技能等等,要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定。我院在对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上,一定要围绕就业市场的行业动态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在培养模式上,尽可能地打破以往就业意向不同的学生群体接受同一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群体按就业意向的异同进行重新整合,做到因材施教,即低年级进行文理交叉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中期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高年级进行专业水平的提升、职业方向的培养和就业指导。在大学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切实加强对学生适应市场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专业,都应对学生进行该专业对应的职业教育。

我院作为一个以教师教学为主的师范院校,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应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增设面对市场的“实践、应用型”课程,这些“实践、应用型”的课程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相关的就业课程相互补充。对于有志成为教师的大学生,可以开设增强“新课标”教研能力——引导能力、课件制作及课堂控制能力等等的课程。师范类毕业生能否在毕业生后较快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工作,是大多数中小学能否录用师范类毕业生的重要条件。

2、“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相关就业课程的全程化、科学化、系统化调研发现,人才市场对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要求很高。毕业生能否较快地适应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进而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核心人才,大学期间是否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教育、培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院应以现代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理念来改革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教会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进行人生职业设计、了解人才的就业市场并了解将来就业单位所属行业的现状与动态发展。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须经过正规全程化、科学化、系统化的课堂理论教学并结合实践,才能达到成效。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是当务之急。学院还应建立一支多学科背景、有经验、富有创新性和研究能力、充满活力的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并依托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研室。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就业指导方式,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要走进市场、走进行业;形式要具有形象性、丰富性和多元化。同时邀请一些教育、人事部门分管人才资源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人事经理,中学的分管人事的校长来学院为大学生举办讲座;邀请参加西部计划、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选调生活动和公务员、硕士研究生考试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大学生分享就业经验与成长的经历;组织大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管理部门、走进行业、走进市场。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结构和形式,加大学院就业信息网的建设,逐步完善网络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实施分年级、分专区针对性指导,实现数字化、远程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全面促进学生的成才与发展。提升学院品牌、展示学生素质,要引进市场运作模式。其一,就业推荐环境要好。用人单位来我院招聘毕业生时,对学院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形象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强化毕业生对母校的认同、归属、成就感。其二,在举办各类招聘会时,学院、中心、各系要通过纸媒、电媒等有意识地对学院历史和学院素质进行展示,如学院的历史演变、三十年校庆、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在校内外获奖作品等等,对用人单位展开强势的公关宣传活动。

四、建立数字化的信息畅通传播渠道,完善快速化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

调研发现,绝大部分省(自治区)政府的主管部门和人才市场都建立了就业资源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90%以上的人才供求信息及相关就业政策通过数字化的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因此,建立起数字化的信息畅通传播渠道,建构人事、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人才市场与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毕业生的联系平台,互通信息,开拓网络市场。逐步建立网络招聘,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成立就业信息部,组织专人对其进行维护、改造,建立相应的管理、监控制度,由学工部(处)分管领导和中心主任对其进行监控、管理。

发现、开拓、维护网络市场,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不能指望轻而易举便可达到目标,必须有良性的信息反馈机制,才能不断修正、调节自己的认识,使发现、开拓、维护过程达到最佳状态,以实现建立良好的网络就业市场目标。并逐渐将网络快速的市场信息反馈机制运用到我院就业市场的发现、开拓、维护中。只有加大对就业市场信息反馈机制的建设,我院才能在把握就业市场真实动态的前提下,使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更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毕业生的就业市场、求职行业的适应能力会更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毕业生寻求的就业渠道和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就会更多、更好,确保学院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推动学院就业、招生等的良性发展,学院的品牌影响力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下载就业公平调研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就业公平调研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就业难、难就业 ——为毕业季做准备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对于现在满地一抓一大把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了竞争的主战场。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希望自己将来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难在哪里低工资就业:多一些经验拿汗水换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宁愿选择“低工资”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他们共同的想法是......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一、......

    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区镇就业工作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区镇就业工作,加快打造幸福杨舍,近期,我们走访了区镇组织人事局、社会事业局、总工会、妇联等部门,就区镇就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

    会计就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合集)

    随着会计制度的日臻完善,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以下是写写帮文库小编整理的会计就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会计就业调研报告【一】内容提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

    17年就业调研报告

    17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早已成为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一环,年复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为就业而四处奔波。下面带来的2017年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请指正! 2017年大学......

    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连云港市海州区现有农村人口14.43万,其中女性8.52万,25-50岁之间3.86万。近年来,区妇联将推动农村妇女创业就业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围绕当前农村妇女就业需求,积极整合资源,为她......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